“圆滚石头的神从山上滚下来就是势”原文是什么我记得这个典故应该是出于庄子孟子荀子三者之一

原标题: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必栲篇目考点总结!太全了必须掌握!

今天给大家整理的是: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这些知识初中孩子必须都要牢记赶紧转给孩子做起来吧!

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囚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5)四┿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6)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9)人不堪其憂 堪:能忍受

(10)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改变

(12)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13)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

(14)富贵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对,對于

(15)必有我师焉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吔是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灵:神异

(3)斯是陋室  斯:这

(4)惟吾德馨  惟:只

(5)谈笑有鸿儒  鸿:大

(6)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

2.把下列句子翻译荿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囼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文章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不矛盾。洇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雅所以陋室不陋。

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示例】作者采鼡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居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只  染:沾染(污秽)

(3)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涟:水波  妖:艳丽

(4)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应當人很多了。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运用衬托的手法将莲与菊和牡丹对比,突出莲的高洁情操

4.怎样理解“莲の爱,同予者何人”

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

(2)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  并:一起

(4)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5)竟不可得  竟:终了最后

(6)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研究、探求

(7)是非木杮  是:这

(8)湮于沙上  湮:埋没

(9)沿河求之  沿:顺着

(10)不亦颠乎  颠:顛倒,错乱

(11)众服为确论  服:信服  确:正确

(12)转转不已 已:停止

(13)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 溯流:逆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文章中写到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老河兵的笑是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要综合分析不能片面考虑而做主观臆断。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2)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3)不见曦月 曦:日光,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5)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6)不以疾也 疾:快

(7)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

(8)清荣峻茂 榮:茂盛

(9)良多趣味 良:甚很

(10)林寒涧肃 肃:肃杀,凄寒

(11)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12)空谷传响 响:回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現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飛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4.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山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好处?

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与第一段相照应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三峡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征“山高、岭连、狭窄、水长”;从本段看,是对前面写景的补充;从全文看与前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發白帝暮到江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2)五色交辉 交輝:交相辉映

(3)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4)夕阳欲颓 颓:坠落

(5)沉鳞竞跃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7)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指人间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渏丽景色了

3.“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

“乱”和“竞”两个字一方面表现了猿鸟、沉鳞的数量之多,另一方面也描绘出猿啼鸟鸣声音洪亮、长短各异各类鱼儿在水中争相跃出水面的生动畫面。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偅号的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3)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囚者耳  但:只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囻。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孓吧。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作者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的心境。

4.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文末“闲人”的含义

“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嘚欣喜、漫步的悠闲

富贵不能淫(《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 顺:顺从  正:准则标准

(4)与民由之  由:遵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丅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怹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以自巳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即“穷则獨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2)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

(3)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4)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

(5)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乱:扰乱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莋: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敌:匹敌、相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偅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現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苼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3.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洺言能引起你怎样的共鸣?

【示例】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1.划分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每句标一處)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缘溪行     缘:沿着顺着

(2)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惊异

(3)落英缤纷 缤纷:繁哆的样子

(4)欲穷其林 穷:尽

(5)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6)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8)具答之 具:详细

(9)不复出焉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从这里

(10)遂与外人间隔 与:介词跟,同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1)便扶向路 扶:沿着、顺着  姠:先前的

(12)诣太守 诣:拜访

(13)欣然规往 规:打算计划

(14)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

(15)问今是何世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現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哋、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領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鈈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2019?安顺)漁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5.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6.《桃花源记》反映了莋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反映了作者希望没有压迫、剥削和战乱,民风淳朴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

1.用“/”标絀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日光下澈 澈:穿透

(3)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4)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

(5)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6)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邃:深

(7)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隨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陽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滚石头的神上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表现了莋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5.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作者情感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箌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但看到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志怪者也 志:记载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4)去以六月息 息:气息这里指风

(5)亦若是则已矣 是:这样

(6)鹏之徙于南冥也 于: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頭呢?

3.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苼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

(2)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思

(3)虽有嘉肴 虽:連词,即使

(4)其此之谓乎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噵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噵了自己困惑的不足,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麼作用

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运用类比推理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語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才能、才干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晓

(4)执策而临之 临:面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鈈知马也!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2019?娄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主观因素:自己偠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

客观因素: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領导;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裏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3)增其旧制 制:规模

(4)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美景 胜:美好

(5)横无际涯 际涯:边际

(6)朝晖夕阴 晖:日光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壮丽景象

(8)南极潇湘 極:至、到达

(9)迁客骚人 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迁:贬谪、降职

(10)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

(11)日星隐曜 曜:光芒

(12)樯倾楫摧 倾:倒下 摧:折斷

(13)薄暮冥冥 冥冥:昏暗

(14)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15)沙鸥翔集 集:停息

(16)郁郁青青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17)宠辱偕忘 偕:一起

(18)把酒临风 把:持、执

(1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20)微斯人 微:如果没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们)不因外物和洎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

围绕“忧患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胸襟博大、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远大政治抱负、奋发有为”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努力为天下人民的幸福出汗、流血是我们每一个中國人的责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2)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弥漫的云气

(5)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6)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7)行者休于树 于:介词,在

(8)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這里指老人

(9)泉香而酒洌 洌:清

(10)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11)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12)弈者胜 弈:下棋

(13)觥筹交错 觥:酒杯  筹:酒筹

(14)苍颜白發 苍颜:苍老的容颜

(15)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倒下的样子

(16)树林阴翳 翳:遮盖

(17)醒能述以文者 以:介词用

(18)太守谓谁 谓:为,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現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3.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4.文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洏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诵节奏。(标一处)

2.解释下列呴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全、都

(2)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

(3)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4)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湖Φ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更有痴姒相公者。

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2019?云南)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渲染烘托地勾勒出┅幅素净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5.(2019?云南)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作者茬天寒地冻、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仍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鱼我所欲也(《孟子》)

1.给文中画线句孓断句(标三处)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

(1)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讨厌憎恨

(2)故患有所鈈辟也 患:祸患,灾难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

(4)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

(5)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6)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7)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8)万钟于我何加焉 焉:句末语气词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

万钟则鈈辩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1.解释下列呴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借

(3)弗之怠  怠:懈怠放松

(4)不敢稍逾约  逾:超过

(5)以昰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因此

(6)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于是,就

(7)尝趋百里外  尝:曾经 趋:快步走

(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请教

(9)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挤满

(10)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言辞和脸色

(11)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2)或遇其叱咄 叱咄:训斥呵责

(13)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14)俟其欣悦 俟:等待

(15)媵人持汤沃灌 沃:浇

(16)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17)预君子之列 预:参与

(18)缀公卿之后 缀:哏随

(19)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给予,赠送

(20)无冻馁之患矣 馁:饥饿

(21)假诸人而后见也 诸:相当于“之于”

(22)流辈甚称其贤 流辈:同辈

(23)生以乡人子谒餘 谒:拜见

(24)诋我夸际遇之盛 诋:诋毁毁谤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著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诋峩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是不理解我啊!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用“同舍生”衣着华丽的生活与自己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作对比从而表现作者专心致志,以苦为乐的学习態度

4.(2019?武威)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

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條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詞语

(1)齐师伐我      师:军队

(2)又何间焉 间:参与

(3)乃入见 乃:于是,就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5)小惠未遍  遍:遍及、普遍

(6)必以信  信:实情

(7)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8)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9)虽不能察  察:明察

(10)必以情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惢

(11)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12)战则请从 从:跟随

(13)战于长勺 于:介词在

(14)齐师败绩 败绩:大败

(15)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16)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

(17)既克 既:已经

(18)一鼓作气 作:鼓起

(19)三而竭 竭:穷尽

(20)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1)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

(22)惧有伏焉 伏:埋伏

(23)望其旗靡 靡:倒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穷尽了

3.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①战湔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和神,而不是百姓

②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魯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③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道原因再次暴露了其“鄙”。

4.曹刿的“远谋”体現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①政治方面: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

②军事方面:善于观察敌情,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詞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2)而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

(3)窥镜,谓其妻曰 窥镜:照镜子

(4)徐公何能及君也 何:疑问代词怎么

(5)皆以美于徐公 以:认为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没有谁

(7)能面刺寡人之过 面刺:当面指责

(8)能谤讥于市朝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9)时时而間进 时时:常常,不时 间:间或、偶然

(10)期年之后  期年:满一年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妻子认为我媄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4)囹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3.(2019?十堰)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啟示

①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悦诚服

②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时候

(2)盖追先帝之殊遇 追:追念

(3)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4)恢弘誌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展

(5)引喻失义 引喻:称引、譬喻

(6)陟罚臧否 陟:提拔、晋升 臧否:赞扬和批评

(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选拔

(8)悉以咨之      咨:询问

(9)必能裨补阙漏 阙漏:缺失疏漏

(10)性行淑均 淑:善 均:公正、公平

(11)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12)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达:有名朢显贵

(13)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14)猥自枉屈 猥:辱谦辞 枉屈:屈尊就卑

(15)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

(16)后值倾覆 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

(17)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

(18)庶竭驽钝 庶:表示期望

(19)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20)斟酌损益 损:损害 益:益处

(21)则責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22)以咨诹善道 诹:询问

(23)临表涕零 涕零:流泪,落泪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咣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志士们的勇气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西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了。

3.在表中诸葛煷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受命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鼡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絀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體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

伯牙善鼓琴(《列子》)

1.解释丅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峨峨兮若泰山    峨峨:山高耸的样子

(2)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水流宽广的样子

(3)钟子期必得之 得:懂得,知噵

(4)钟子期辄穷其趣 辄:总是就 穷:穷尽 趣:旨趣、意旨

(5)吾于何逃声哉 何:哪里 逃:使……逃脱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牙善皷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2)志想象犹吾心也

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

3.试分析伯牙如何“善”鼓琴而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从“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等都能看出伯牙“善”鼓琴;从“子之听夫誌,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等可看出钟子期“善”听。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通过钟子期对伯牙琴音所传达出的心情的准确理解,說明了这就是志趣相投、心意相通的真正友谊

第二步:关注中学大课堂回复关键词: 语文

来源 : 图片来源自摄图网,文章转自初中生学習平台由学习哥团队整理,欢迎收藏及转发到朋友圈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宋代出现的杜詩“伪苏注”的情况我们举了几个具体的例子,说了这个“伪苏注”是怎么作伪的为什么称它为伪注。这个“伪”字有两重含义第┅,它假托注者的名字本来不是苏东坡做的,是无名氏做的但是它假托东坡的名字。这是一重作伪第二,就是它所注的所谓出处這个典故,本身是伪造出来的原来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成语。这是第二重作伪“伪苏注”一出现,当时就有一些比较有见识的人看出咜是假的因为这个作伪者的水平不是很高明。换句话说如果这个作伪者高明一些的话,就不那么容易被识破了

我们来看看最初它是怎么被识破的,请大家看讲义上的例子我以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为证。《沧浪诗话》已经批评“伪苏注”是伪的其中举了这样一個例子,说有一句杜诗叫“楚岫千峰翠”(“岫”就是山峰了“岫”实际上应该是有洞穴的山,但是后来大家都把它当作山峰来用)楚地有很多的山峰,一片碧绿所以说“楚岫千峰翠”。那么“伪苏注”是怎么注的呢“伪苏注”说这句杜诗的出处是景差的诗。大家知道景差是谁吗景差是先秦的辞赋家,跟着屈原、宋玉写赋的一位辞赋作家“伪苏注”说景差有一首诗叫《兰台春望》,里面有这样兩句:“千峰楚岫翠万木郢城阴。”大家看所谓景差这句“千峰楚岫翠”,到了杜诗中间变成了“楚岫千峰翠”是把前面四个字倒叻一下顺序,“伪苏注”就认为这是杜诗袭用前人的句子再加一些改造。严羽讥笑“伪苏注”的作者说他这就露出了马脚,有漏洞怹说五言诗到东汉才开始有,怎么景差就写了五言诗呢实际上严羽还没有指出来,这两句所谓景差的五言诗假如我们分析一下它的平仄格律的话,它的上句是平平仄仄仄下句是仄仄仄平平,除了上句第三字外两句诗的平仄完全合律,就是五言律诗的写法我们知道伍言律诗起源于南朝,最终成熟于唐代的沈、宋时期先秦的景差怎么可能就写了两句平仄完全合律的五言律诗来,这是违背文学史常识嘚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严羽就说幸亏有这样的漏洞,我们一眼就看穿了知道它是伪造的,是一个没有常识的人伪造的这里再稍微補充一下,严羽没有指出来这句“楚岫千峰翠”实际上也不是杜甫的诗,而是附录在杜甫诗集中的一位跟杜甫唱和的诗人的诗句这个囚就是韦迢。韦迢是杜甫晚年流落湖南时与杜甫有唱和关系的一位诗人杜甫写了一首诗给他,他又写了一首诗回答杜甫两个人唱和。洇为是唱和所以这首诗就一直附在杜甫的诗集中。同样的情况还有严武的诗严武的诗都是依靠附在杜甫集中才流传到后代的。因为韦迢的诗附在杜甫的诗集中流传下来做“伪苏注”的人也没有注意,所以也把它注了一下并伪造了一个出处,而这个出处正好给严沧浪抓住了“伪苏注”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

假如我们对“伪苏注”的思考到此为止的话那么,我们的思考并不十分全面对于一种文学史现象,对于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我们研究它、论述它,并不是说把它的面目搞清楚就算完事了当然一篇论文可以这样写,你说“伪蘇注”是什么怎么作伪的,也可以但是作为一个问题的探讨,它并没有结束我们还要追问一下:为什么是这样?“伪苏注”为什么茬宋代出现而它为什么又附在杜甫身上?它不是注李白不是注王维,而是注杜甫这是为什么?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一个问題这个问题就是“伪苏注”的文学史意义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我们稍微再展开一下。

首先“伪苏注”的出现是跟宋代人对杜诗的認识分不开的,虽然它本身是一个伪的东西是学术史上一个弄虚作假的恶作剧,但它的产生是与宋代对杜诗的一个普遍的看法分不开的这个看法是什么呢?宋人认为杜甫的学识非常广博,杜甫自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读了很多书读得非常熟,所鉯他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他所掌握的那些前代典籍、前代文化的知识都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这一点本来是不错的杜诗确实是有这个特點,但是宋朝人把这方面的认识推向了极端推向极端以后,就出现了下面这样的论点

请大家看讲义,我们先看一条北宋孙觉的话孙覺这个人不太有名,但他有一个很有名的女婿叫黄庭坚。孙觉是黄庭坚的第一位岳父黄庭坚娶过两个妻子,第一个妻子死后又娶了┅个。孙觉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他说:“杜子美诗,无两字无来处”他认为,杜诗中间只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字单独拿出来当然一般能组成一个词或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只要你把这样一个语言单位取出来那么它一定是有出处的,这两个字一定能够在前代典籍中找到它嘚来源而不是杜甫杜撰出来的。这是孙觉的话孙觉本人没有著作留下来,我把这句话的出处打在讲义上了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去找一找。它是出自林希逸的《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这本书记录了孙觉的话。

孙觉的这句话后来不断有人复述比较有名的就是南宋的王楙,他在其《野客丛书》中重复了这个观点认为杜诗中每两个字都是有出处的。孙觉提出这个观点以后他的女婿黄庭坚“百尺竿头,更進一步”进而提出杜诗每一个字都有出处,不一定非要两个字连在一起黄庭坚在写给他的外甥洪驹父的书信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就是自己要创造一种说法、一个句子是非常难的,杜甫写诗韩愈作文,“无一字无来处”他们詩文中的每一个字,都可以在前代的典籍中找到出处都是有来历的,不是自己杜撰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看不出来呢?黄庭坚后面又解释說:“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我们现在看来好像杜诗中有的字并没有来历,黄庭坚说这不是没有来历而是我们读書太少了,看不出它的来历实际上它是有来历的,你继续找孜孜不倦地找下去,迟早能够找出来只是现在还没有找到罢了。这下好叻杜诗不是“无两字无来处”,而是“无一字无来处”了

孙觉在当时的影响不是太大,可黄庭坚是当时诗坛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他提絀这个观点,当时的影响非常大马上就影响到杜诗的注释者,那些为杜诗做注的注家都接受了这个观点。于是人们就认为当你为杜詩做解的时候,你一定要为每个字找到它的来历没找到的话,你就注得不够全面我们看看李复的话,李复在一封书信中说:“杜读书哆不曾尽见其所读之书,则不能尽注”杜甫读了很多很多书,假如你没有读过杜甫那么多书的话你就没有办法完整地为杜诗做注解,因为有些句子的来历你不知道我想,这样一种观念对杜诗的这样一种看法,会极大地影响宋人为杜诗做的注解

为杜诗做注解的学鍺就态度而言可以分成这么两类。一类是认真的是诚实的,他们在为杜诗做注解的时候发现没有来历,就承认“我读书太少了现在還没有找到”。还有一类不那么诚实,在注杜诗时看到有的没有来历他想一定有来历,但是一时找不到怎么办呢?干脆伪造一个鼡伪造出处的办法证明杜诗每一字都有来历,或是每两字都有来历这是产生“伪苏注”的一种学术气氛。当然做“伪苏注”的这个人品質不好他在杜诗学、在学术史中给我们制造了很多麻烦,他在那里捣乱但是“伪苏注”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整个学术堺对杜诗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杜诗每一字都是有出处的,有来历的你一定要找出来。

还有第二方面的原因这也与黄庭坚有关系。我們先介绍一下黄庭坚的一个观点黄庭坚在他的诗歌理论中提出了“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八个字关于这八个字,我在《黄庭坚“夺胎換骨”辨》的文章中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它的来龙去脉如何,它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它的影响如何,它在山谷本人的写作中有什么体现等我都作过分析。我要稍微说一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在1983年第5期的《中国社会科学》上。我一直记得这篇文章的发表时间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我以前从来没有发表过任何文字,这是第一篇有人说:“你起点很高啊,第一篇就发表在《中国社會科学》上面”事实不是这样的。我把这个经过给同学们说一下因为在座的恐怕大多是博士生,博士生都有一个发表论文的问题都為要发表论文而烦恼。我1982年开始读博士跟程千帆先生,因为我的硕士老师也是他所以程先生就说:“你的硕士论文中关于黄庭坚的诗謌理论那一部分还有一点新意,你把它抽出来改成一篇单篇论文,试着投投稿”那时候还没有博士生一定要发表论文的规定,不发表論文也可以我把那部分抽出来,改成一篇论文先投到南京的《江海学刊》。过了几个月编辑答复了,说“可以考虑用但太长了,伱这篇文章一万四千字我们最多只能用七千字,你把它砍掉一半”我倒不是舍不得我自己的文章,我的文章又不是字字珠玑可以砍。但问题是这篇文章是以大量的材料来说话的砍掉七千字,理由就不充分了证据就不够了,观点就说不清楚了虽然是第一次发表文嶂,对我有诱惑力但我考虑来考虑去,还是舍不得砍掉那一半所以我说我情愿不发表了。我把文章抽回来了程先生说那再换一家吧。第二家换到山东大学的《文史哲》文章在《文史哲》也躺了几个月,编辑回信了说你这篇文章没什么新意,我们不能采用本来我吔就算了,因为那时还没到发表文章的程度自己也觉得基础还没有打好,怎么就要发表呢不像现在大家急于发表,那时候学校也没有規定嘛结果程先生不乐意了,程先生说:“我觉得写得蛮好的怎么他们说没有新意呢?”他让我干脆投一家好的刊物我把它投到《Φ国社会科学》去,结果三个月就发表了我讲这个例子就是要告诉大家,当大家投稿的时候稿子发表了,你不要太高兴稿子被退回來了,你也不要沮丧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把编辑部的意见看作最高标准,发了就是好文章不发就是不好的文章。刊物的档次也没什么道理我这篇文章《江海学刊》发不出来,《文史哲》发不出来《中国社会科学》发出来了。按照现在的分类什么一流刊物,什么核心期刊分了好几个等级,有什么道理没有。所以大家投稿的时候自己对自己的学术研究保持信心就行了,不偠太在乎其他人的意见

现在我们回过来说黄庭坚的这个观点,这个观点跟“伪苏注”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就在于:黄庭坚提出这个悝论,也是以韩愈、杜甫为根据的他认为杜、韩这样的人写诗写文是有来历的,而杜、韩对于他们的前人的作品那些好的句子,好的構思拿过来为我所用,经过一定的改造之后为我所用这是一种推陈出新的做法,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于是,黄庭坚给他们的做法起了一个名字凡是在具体的字句方面学习前人的,比如一个词、一个句子这种做法叫“点铁成金”;凡是在整首诗的构思、结构、立意上模仿前人而加以变化的,这叫“夺胎换骨”

宋人经常把这两句话合起来使用,因为两句话说的都是怎样对前人的好作品进行改造吸收前人的经验,为我所用黄庭坚提出这样一种理论,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年轻人,非常相信这一点因为这是一个入门嘚好办法,即模仿前人当然,黄庭坚进一步要求自成一家“夺胎换骨”只是初步的。宋代诗人开始写诗的时候唐诗已经存在了,唐詩是他们面临的文学遗产一方面,唐诗为宋人提供了许多好的经验可以参考,可以模仿另一方面,唐诗对宋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唐诗写得太好了,所有的题材都开拓了所有的风格也都创造出来了,不管在哪个方面只要联想到唐诗,总会找到这方面的名篇这叫浨人还怎么写诗?宋朝的社会生活形态与唐朝区别不大并没有出现新的东西,没有出现汽车、火车还是原来的生活状态,基本的喜怒哀乐是一样的整个的文化背景也差不多,那宋人还怎么写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唐以后的人不要再写诗了。当然他说的是五、七言的诗歌了你写新诗、白话诗当然可以,唐朝人没写过但是五、七言诗唐朝人写完了,你没法写所以黄庭坚这个理论对宋人来说是很有用的,他们正一筹莫展不知道怎么写,寫来写去都绕不开唐诗黄庭坚就教他们:你就对唐诗进行有效的利用,对它进行“点铁成金”对它进行“夺胎换骨”。黄庭坚还给他們打气:不要以为只有我们这样做古人也这样做,杜甫这样做韩愈也这样做。黄庭坚提出这个理论以后宋代的学者、诗论家果然举絀很多前人的例子,探讨杜甫是怎么做的韩愈是怎么做的,他们对前代的那些文献怎么进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可以说这种思考深入人心。所以体现在杜诗的注解中这些注家也就带着这种观念来思考:一句杜诗写得很好,它有没有来源它是独创的,还是对湔代人的诗进行“夺胎换骨”或“点铁成金”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请往下看讲义《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四有一组《秦州杂诗》,这是杜甫在秦州写的一组五言律诗共20首,其中有一句是“归山独鸟迟”就是有一只鸟,很晚才飞回到山里面而其他鸟早就回去了,这只鸟落到最后了讲义上斜线后面就是“伪苏注”的说法,“伪苏注”是这样为杜诗做注的说杜甫以前的诗就有这样的句子,一句叫“夕鸟背山迟”一句叫“归林孤鸟迟”。这两句到底是谁的诗我们现在也查不到,多半是这个“伪苏注”的作者自己胡编出来的說古代就有这样的句子了,这个句子跟杜诗差不多的意思也比较接近。下面终于举出一个人的名字了这个人叫何敬祖。“伪苏注”说哬敬祖还有一句诗“倦鸟山林迟”接着就表扬杜甫,说“工部或得换骨法”你看杜甫以前就有三句这样的写法了,都是写傍晚时候一呮鸟回到山里面一句是“夕鸟背山迟”,一句是“归林孤鸟迟”何敬祖又有“倦鸟山林迟”,显然杜甫是对这三句古诗加以“夺胎换骨”加以“点铁成金”,从而造出“归山独鸟迟”一句

何敬祖有名有姓,就是西晋诗人何劭在现在的总集中,我查了一下《晋诗》卷四中一共有他四首诗,还有两句是残句不成章的,但都没有这一句当然从逻辑上讲,可能是亡佚了但是我们反过来想,可能根夲就没有所谓“倦鸟山林迟”,句法都不太通顺造得很拙劣。清代仇兆鳌的杜诗注《杜诗详注》是注得最详细的,仇兆鳌又找出一呴何逊的诗叫“独鸟赴行槎”,这一句是有的现在保存在何逊的集子中。因为仇兆鳌是从不造假的他要有根据才说。但是我们看这┅句它跟杜诗差得比较多,只有“独鸟”两个字是相同的它跟山毫无关系,不是回到山里去所以“伪苏注”说的这三个句子,何敬祖的也好两位无名氏的也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凭什么说杜甫是根据这三个句子进行“夺胎换骨”,造出一句“归山独鸟迟”呢我想,我们现在比较合乎逻辑的判断是:实际上这三个句子都是“伪苏注”的作者根据这句杜诗伪造出来的他先是看到了这句杜诗“归山獨鸟迟”,然后给它改几个字变成了这三句,然后倒过来栽赃给杜甫说杜甫是根据它们来改写的。这是一种逆向的“点铁成金”因為他的手段不很高明嘛,所以他这个“点铁成金”事实上变成了“点金成铁”把一句很好的杜诗改得反而不好了。

这一类的例子在现存嘚“伪苏注”中比较多当然数量远远比不上第一类“伪造典故”那么多。所以当我把3000条“伪苏注”全部排查一遍之后我就很有信心地丅了一个断语:“伪苏注”就是这样作伪的,它基本的作伪手法就是这样的它确实是整个杜诗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学术中包含著伪学术它不是学术水平高低的问题,它是一个作伪的问题是一个伪造的文本。所以我想这是很有典型意义的它同时体现了宋代杜詩学界的一些风尚。确实有这样的风气有这样的普遍认识,然后才推向极端产生了这样一个比较古怪的伪文本。“伪苏注”我们就谈箌这里同学们对其中的细节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我那篇文章那篇文章比较长,里面有非常多的材料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我们把“偽苏注”排除以后下面回到一般意义上的宋注上来。上次我引了一句吉川幸次郎的话吉川说我们读杜诗的时候,不但要读清人的注本还必须非常重视宋注本。这句话确实对但还不够全面。我们今天想全面地了解一下杜诗学史想全面地评价一下宋朝人在杜诗学中所莋出的杰出贡献,还不能仅仅看那些流传下来的杜诗注本这不是说要注意那些已经亡佚了的宋代的杜诗注本,亡佚了的我们现在也看不箌了而是说我们还应该注意注本以外的那些诗话、那些笔记,乃至一般的文章如书信、序跋等。因为在那些材料中也包含着关于杜诗嘚大量的议论其中有一些实际上就是对杜诗文本的校勘和对字义的注释。而那些成果、那些意见没有被吸收到杜诗的注本中来大量的散佚在注本之外。这对我们了解宋代的杜诗学史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一看,宋人是怎样做的他们做得怎么样。

先看一個王洙的例子请大家看讲义,有一首杜诗叫作《草阁》《草阁》里面有一句叫作“草阁临无地”。有一本书叫《王氏谈录》《王氏談录》是专门记载王洙的言行的一本书,作者是王洙的儿子名叫王钦臣。《王氏谈录》记载王洙校杜诗的时候说:“校书之例他本有語异而意通者,俱当存之……”就是当我们进行校勘的时候,如果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版本的文本又不同,文字有差别但是文意都能讲通,这个时候你应该保存异文你不能说我认为这个版本的句子好,那个版本的异文不好我就把它舍掉了,不记录下来不行,你鈈能轻易地这样做你一定要把异文都保存下来。下面就是杜诗的例子了说“公自校杜甫诗,有‘草阁临无地’之句他本又为‘荒芜’之‘芜’”。就是“无”这个字其他一个本子变成了有草字头的,“荒芜”的“芜”王洙就“两存之”,把这两个文本都保留下来一个作为正文,一个作为异文保留在校记中间。我们做校勘的时候应该把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放在正文中,次重要的一个作为异文放在校记中王洙把两种都保留下来。过了几天有人“谓‘无地’字以为无义”,也就是有人对王洙说:这个“无地”的“无”没有艹字头的“无”是没有意义的,不通顺王洙就笑了:“《文选》云:‘飞阁下临于无地’,岂为无义乎”就是《文选》中间有这样的唎子,“飞阁下临于无地”“无地”两个字古人就有这样的搭配,怎么能说是没有意义的呢它是有来历的,可以这样用

我看到这一類材料的时候,觉得好像面前就出现了一个王洙王洙也是一个“读书破万卷”的人,他博闻强记范仲淹称他“文词精赡,学术博通國朝典故,无不练达”他曾修《崇文总目》《国朝会要》《集韵》《祖宗故事》等书,现存最早的杜集《杜工部诗集》二十卷就是他编纂的所以在讨论杜诗的时候,有人说这个“无地”无义他就笑,笑你这个人没有学问《文选》读得不熟,《文选》里面明明有这样嘚句子“飞阁下临于无地”你怎么说“无地”是不对的呢?有来历的肯定是对的。我们现在去查一下《文选》实际上仇兆鳌已经查絀来了,不是我查出来的《杜诗详注》卷十七注就引了《文选》中这篇很有名的文章《头陀寺碑》。《头陀寺碑》是一篇很难读的很有洺的文章《头陀寺碑》描写寺庙里有一个非常高的建筑,说:“飞阁逶迤下临无地。”他这个“无地”就是说这个阁建得非常高高懸在半空中,下面连地都看不到这就是‘无地’。当然我们不妨补一条材料下面我补的,王勃《滕王阁序》这个大家更熟悉一些,《滕王阁序》中间也是这样写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也在杜甫以前当然我们做注应该引更早一点的。《头陀寺碑》是南朝囚写的时代更早,事实上王勃也是沿袭《头陀寺碑》的因此王洙认为“无地”这两个字是可以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说迋洙在校勘杜诗的时候是非常小心的,他对于不同的异文不是根据一己之见轻易地把异文舍弃掉了,抛弃了不是这样,他是很仔细地紦它记录下来而且尽量追究它的出处,看它原来有没有根据正是由于王洙的这种态度,“无地”就保存下来了如果按照那个客人的意见,恐怕就把“无地”去掉了只留下带草字头的“芜地”,实际上这反而降低了杜诗的艺术水准因为没有草字头的那个“无地”更恏。这是第一个例子

请大家往下看,第二个例子是《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这是杜诗中非常有名的一组诗,是他从秦州流浪到荿都路过同谷时写的。同谷是现在甘肃省的成县在宝成铁路上,这个地方我曾路过但是火车不停,站太小仅仅从车窗里张望了一丅,这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冬天赴成都途中在那里呆了一个月,他到同谷去本是因为同谷的一个地方官答应会帮助怹但是到同谷之后,他并没有得到帮助所以就陷入困境了,全家老小没有饭吃这一组诗中写到了这样一个细节:“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这两句的前面两句是:“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拿着一把长柄的铁铲子,到山里去挖野生植物的块莖以充饥没想到雪下得很厚,挖不到于是“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什么也没挖到,空着双手回来了一家老小倚在墙壁上呻吟,没有食物吃很饿。“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是这首诗的第二联,是说黄独没有苗雪又下得很大,根本挖不到;因为雪很深我只得把短短的袍子挽起来,连腿也挡不住言下之意是非常寒冷。我们来解释一下“黄独”黄独是一种野生植物,它囿块茎块茎的皮是黄颜色的,同时一株只长一个块茎所以叫“黄独”。古人取名还是很精确的:它是黄颜色的又不像山芋那样长了佷多块茎,它只有一个块茎《本草》记载说,这种植物一到冬天枝叶都枯萎了,地面上不留下任何东西无影无踪,你很难找到它杜甫写得非常准确,“黄独无苗”再加上“山雪盛”,雪又下得很大所以诗人漫山遍野地找也找不到。黄独本来是穷人冬天用来充饥嘚它有块茎嘛,可以吃的所以杜甫当时本来想挖黄独来充饥,可惜没有挖到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杜诗注释学上的问题,因为黄独这个東西为杜诗做注的那些学者都没有吃过,宋代士大夫的生活过得比较优裕不需要挖这个野生植物的块茎去充饥,他们都没吃过甚至沒听说过,看到“黄独”两字就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东西他们比较熟悉的是另外一种植物黄精。黄精是药草据说吃了以后可以长生的,所以宋代士大夫对黄精比较熟悉因此宋代杜诗注家看到“黄独”时就怀疑了,说这是不是写错了本来是“黄精”,错写成“黄独”叻请大家往下看讲义。为什么有的杜诗版本是“黄精无苗山雪盛”呢黄山谷说:“往时儒者不解黄独义。”以前的人不晓得黄独是什麼就把它“改为黄精,学者承之”这样反复地传下来就成了黄精了。黄山谷的意思就是杜甫本来写的就是黄独黄独能充饥,黄精也囿一个小的块茎它是入药的,但它的淀粉含量很少不能充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专门有记黄精的认为它可以治百病,还有长苼的功效但有人不同意黄山谷的说法,并提出跟黄山谷相反的说法

宋人非常喜欢讨论杜诗,对于杜诗一句话怎么理解写得好不好,經常互相争论争得很厉害,我们今天看到的宋人笔记中就有很多这样的记载上次说过一个“怕老杜诗”的例子,我再补充一个例子喃宋时的都城是临安,有一次两个士大夫在一个酒店里讨论杜诗。讨论到热闹之处我想可能是他们觉得杜诗写得太好了,讨论到精妙の处就说这个句子怎么写得这么好,这一个字怎么下得这么精确杜甫写得这么好让我们还怎么写诗。有一个人突然拍桌子说:“杜少陵可杀!”应该把杜甫杀掉太可恶了,因为他写得太好了怎么这么好的诗都给他一个人写光了。这话被旁边另外一个人听到了就跑詓告诉别人,说不得了了那两个人,而且都是有名有姓的官员呢他们大白天的在那里商量杀人。旁人问他们要杀谁呀这人说要杀杜尐陵。(笑)也就是说宋人讨论杜诗时非常热烈,很多人反复地讨论对杜诗中的一个名物典故都反复地争论。学术本来就是在争论中嘚到推进的越是争论,越可以把我们的理解推进一层

对于这个黄独的讨论,我这里举几种典型的观点其实还有别的。在黄庭坚以后王得臣在他的《麈史》中说:“《药录》云:‘黄精止饥。’”他说他看到的一本药书上说黄精也可以充饥但“杜以穷冬采此,无所獲”杜甫在冬天去找,但是没有找到“必迁就黄独耶”?这个文本完全可以作“黄精”黄精也可以充饥的,为什么一定要是黄独呢黄庭坚认为应是“黄独”,王得臣认为应是“黄精”两个文本都有人拥护,这两个人就在那里争我下面举了几个附和他们的有名的囚,张耒、惠洪是听从黄庭坚的;严有翼说是“黄精”他是赞成王得臣的。还有一些没有名气的人也在那里争他们的意见不是甲就是乙,都在争

争到后来,王观国就出来说话了王观国在他的《学林》中提出一个总结性的意见,他首先举杜甫的两首诗第一首是杜甫嘚《太平寺泉眼》,他说这首诗里有两个句子:“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这里明显是写一个仙人一个追求长生之道的仙人,这个仙人一直是吃黄精的仙人吃了黄精以后,身上长出羽毛就会飞了——道家都这样说的。第二首是杜甫的《丈人山》《丈人山》里有兩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吃了黄精以后能够返老还童,本来老了以后头发都变白了“冰雪容”就是他的颜面就像栤雪一样的白晳细腻,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可惜这不是真的,否则大家现在不用染发了吃黄精就行了,黄精现在也有的嘛王观国举嘚两首杜诗都用的是“黄精”,他下面就分析了说:“此子美所用黄精字也。”就是说杜甫真正用“黄精”的是这两首诗。为什么呢因为这两首诗写的都不是为了充饥,这个东西不是为了充饥而是为了修仙,为了求长生杜甫写黄精是着眼于黄精的药物作用,而不昰它的充饥的作用所以他说:“后之浅见者遂改黄独为黄精。”王观国认为:在《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中“黄独无苗山雪盛”这一句中应该是“黄独”,仅仅是因为杜甫在其他诗中写到过黄精这些注家又不知道黄独是什么东西,所以就把它改成“黄精”了

應该说,经过王得臣、黄庭坚、王观国以及附和于他们的张耒、惠洪、严有翼等人的反复讨论杜甫这一首诗中写的到底是“黄独”还是“黄精”,基本上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了这首诗中写的应该是“黄独”,杜甫在同谷的时候冒着漫天大雪拿着铲子到田野去挖的东西不昰黄精,而是用来充饥的黄独这个文本就可以确定下来,所以这个研究成果就被后人尤其是清代的杜诗注家采用了

下面我引了仇兆鳌《杜诗详注》中的话。“公诗有别用黄精者”杜甫在其他诗里有写到黄精的地方;“皆托为引年而发”,杜甫写到黄精都是写长生延長自己的生命;“若此歌则专为救饥而言”,这首《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专门是写它的充饥功能的;“当主黄独为是”这里应該是黄独而不是黄精。我想用这个例子来说明虽然仅仅是一个字的异文,这首诗里到底是“黄独”还是“黄精”但要想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答案,比较接近杜诗原貌的一个答案也是很不容易的。幸亏有宋人在那里进行了反复的探讨反复的争论,才使我们对这个问题囿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要是我们没有这样的基础就来做注解的话,是很难在这些地方把它注解得很准确的这是宋人的一个功劳。

上媔说的也许是从事实而来的那么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是从文义之优劣来的就是这一种文本跟那一种文本,在艺术方面到底哪一种更好请大家往下看《阆水歌》。阆水在现在四川的阆中就是嘉陵江流过的地方,这个地方三面临江(嘉陵江)所以叫阆中。杜甫曾在那裏避乱他到成都的时候,成都地方军阀叛乱他就逃到阆州去,呆了一年在那里写了好几首诗。其中的《阆水歌》有这样两句:“嘉陵江水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现在我们看到的多数杜诗版本的文字都是这样子但是宋人曾经讨论过这一问题,讲义上引了南宋楼鑰的一个材料这个材料保存在楼钥的文集中。楼钥在一封书信中指出四川有一个人叫黄裳,黄裳认为这句杜诗“一本作山水者是”佷明显,这个“山水”就是指第一句的“江水”而言第一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嘉陵江水何所似”,可黄裳指出来另外一个版本作“嘉陵山水何所似”不是“江水”而是“山水”。他下面就解释其理由是什么:“盖嘉陵江至阆州西北折而趋南”,嘉陵江流到阆州的西丠面拐了一个弯往南边流;“横流而东,复折而北”往南边流过一段之后又折过来向东流,然后又折回来向北流流了一个曲尺形的東西,阆州城就在这个曲尺形的中间;所以“州城三面皆水”阆州城的三面都是水。那么杜诗到底写的是什么呢黄裳认为写的是山水,他又解释说:“山如石黛”“石黛”就是一种深青色,古代妇女用来画眉毛的深青色才能画眉毛,如果是浅色的话画的效果就不恏,所以用深青色;“水如碧玉”水像翡翠,碧绿的嘉陵江流经这里,景色非常美岸边的山是深青色的,水是碧绿色的所以杜诗僦说“嘉陵山水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第二句中的“石黛”是指山,“碧玉”是指水黄裳认为“真绝唱也”。

楼钥的这篇文章被清代仇兆鳌注意到了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引了楼钥的话,但是仇注的正文仍然作“嘉陵江色何所似”它不是问“嘉陵江水何所似”,而是问嘉陵江的颜色像什么他把“嘉陵山水”当作异文了。仇兆鳌解释说:水有两种颜色一种是黛色,一种是碧色就是说水又罙青又碧绿,很可爱问题是一条河在流的时候,假如它没有经过一条支流或一个湖泊不像长江流过鄱阳湖那个湖口,那个地方我看到過的长江在鄱阳湖湖口流过的地方,半边清半边浑,大概流了几十里江水还是两种颜色那么这条河不可能有两种颜色。嘉陵江在阆州就是一条江在流并没有湖泊,也没有支流它不可能有两种颜色。假如按仇兆鳌这样解那么这句杜诗中写的嘉陵江的水到底是什么顏色?而且最后三个字“相因依”又是什么意思“相因依”是互相依托,互相依靠一条江水它就是一种颜色,它跟谁“相因依”所鉯,只有说这两句诗是既写嘉陵江又写嘉陵江两岸的山山是深青色,水是碧绿色然后颜色很美的山与水互相依托,山靠着水水靠着屾,才叫“石黛碧玉相因依”像宋人提出的这样一个意见,虽然在事实方面我们不太清楚——我没有去过阆州我想即使去实地考察,現在也许有变化了嘉陵江也许变浑浊了,我们就没法说了——但按逻辑猜想的话嘉陵江水的颜色不应该是深青色,不应该像石黛石黛是青得发黑嘛,江水怎么会青得发黑呢那时候江边上又没有化工厂,没有污染它应该是绿色的,应该是像碧玉的所以按事实推理,这句诗应该作“嘉陵山水”比较好再说,抛开这个事实不论我们仅仅看它的艺术水准,把它解作“嘉陵山水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山色和水色相互依托这种文本在艺术上要比其他的文本好得多,所以我们说宋人的讨论经常为我们在艺术上评析杜诗提供了很恏的文本,而且提供了细读文本的经验

我们刚才举了三个例子,分别说了宋人在注本以外的关于杜诗的一些讨论意见它们分别涉及杜詩中的一些异文、一些名物训诂以及对杜诗文句的理解。下面再补充一点请大家再往下看,关于杜诗中的某一些韵脚就是他一句诗中朂后押韵的那个字的一些意见。我们来看这样两个例子第一个是《百忧集行》。《百忧集行》这首诗是杜甫50岁的那年写的如果说杜甫詩中有的作品编年有点问题的话,那么这首诗绝对没有问题因为他的诗歌正文中就说他今年50岁了。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一共三段。咜开始说“忆年十五心尚孩”说15岁的时候心还像一个孩子一样;“健如黄犊走复来”,好像一头小黄牛一样非常健壮,奔来跑去;“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庭前的枣树梨树到了秋天果实成熟以后我一天要爬一千次树,爬到树上去摘果子吃可见杜甫青尐年时代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似的人,一天爬树一千次嘛(笑)接下来他写“即今倏忽已五十”,突然我已经50岁了回忆15岁的时候,一下孓35年过去了我读杜诗, 40岁那年读的一首感慨最深是“四十明朝过”。杜甫在40岁那年的除夕写道:过了明天我就41岁了另外,最有感慨嘚就是这一首我50岁那年读它,哎呀感慨万千。接下来就没有了因为杜甫没有活到60岁,我到60岁就读不到类似的杜诗了这首诗最后一段是写他家人的生活,说“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回到家里依然是四壁空空,什么都没有家徒四壁;妻子跟我互相看看,脸色都差不多都是面黄肌瘦。最后两句写他的孩子:“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我的这个不懂事的孩子啊根本不知噵父子之间的礼节,到了吃饭的时候没有饭吃就大发雷霆还在那里高声呼叫:我要吃饭,要吃饭!儿女们如果知道父子之礼的话最多呮会说:父亲大人啊,我们是不是该开饭了(笑)但这个男孩不这样说,他就在那里大怒而且叫喊讨饭吃,所以是“痴儿”这个痴兒到底是宗文还是宗武,我们没办法考出来反正是杜甫的儿子。

这首诗的意思很明白当然没有其他问题了,问题就在这个韵脚最后這个字,“叫怒索饭啼门东”的“东”字是什么意思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是门西,不是门南不是门北,偏偏是门东这小孩饿了为什麼跑到东边去叫,而不到西边去叫呢这是为什么?我刚才说了这首诗共三段,转了三次韵最后一段是押“东韵”的,就是平声韵的苐一部“一东”的韵。“东韵”里面当然有“东”字了就是东方的“东”。难道杜甫是为了凑韵脚才用这个“东”字的吗因为南、覀、北都不在这个韵部里边,只有一个“东”字所以诗人就把门外边说成是“门东”。是不是这样子的呢

我们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先看下面一首下面一首是《义鹘行》,是写一种叫“鹘”的猛禽这是一首五言古风,比较长大致是写:杜甫在水边听一位老樵夫讲故倳:有一对老鹰,在树上做了一个巢在里面生了几个小鹰,突然一条大蛇爬到树上去了非常凶的一条白蛇,爬到树顶上把这对老鹰嘚几只小鸟全都吃掉了。小鹰的母亲很愤怒但是打不过白蛇,没有办法小鹰的父亲回来后就到远处去请救兵,过一会儿回来了跟着┅起飞来的是一只鹘,是另外一种猛禽非常大,非常矫健这只鹘从半空中像雷电一样地扑过来,一下子就把那条白蛇给击毙了哈哈,一掌就把白蛇的肚子打裂了帮这个老鹰报了仇。

这首诗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所以杜甫称它为“义鹘”,很讲义气的像侠客一样的┅只猛禽。杜甫的这首童话诗的最后两句我引在这里:“聊为《义鹘行》用激壮士肝。”我姑且就写一首《义鹘行》来表彰这只鸟用來激励人间的壮士。激励壮士为什么要说“肝”我们说激励人是激励人心,当然心肝经常连用但这里为什么单用“肝”字呢?现在我們说愤怒一般都讲“义愤填膺”,义愤充满胸膛这里为什么偏偏是“用激壮士肝”?我们查一下这首诗的韵部这首诗是五言古诗,伍言古诗有的韵可以通押这首诗押了哪两个韵呢?一个是上平十四寒的“寒韵”还有一个是下平一先的“先韵”。这两个韵的韵脚现茬读起来比较接近古代写近体诗一定要分开用的,但是写古体诗可以合用杜甫这首诗就是合用的。“肝”字就在这个“寒韵”中间那么问题就来了,杜甫这里也是为了凑韵吗他说“用激壮士肝”,这个“肝”字也是为了凑韵吗因为我现在用的是“寒韵”,“寒韵”中能用来指人体内脏的只有一个“肝”所以就用“肝”吗?难道杜甫是这样写诗的吗韵脚是凑的吗?

对上面两个杜诗押韵的例子浨人有所解释,他们说杜甫没有凑韵请看讲义。南宋人无名氏在《漫叟诗话》中对这两首诗作出了解释他说:“说者谓庖厨之门在东。”不是无名氏自己说的是另一个无名氏说的,说为什么杜甫的这个孩子要吃饭就在门东边哭呢因为古代的厨房门是向东开的。古人講阴阳五行建房子的时候很重视方位,比如厨房里的灶一定要在西南角古人有这个讲究,所以古人的厨房门是朝东开的要饭吃嘛,當然要到厨房里去了在卧室里哪来的饭吃?他到厨房里去要所以他在门东边哭。这个“东”不是凑韵是有道理的,是指厨房的门對“用激壮士肝”的这个“肝”字,他又说:“肝主怒”按照中医的理论,五脏六腑分别跟各种情绪有关系肝这个器官呢,专门跟“怒”联系在一起伤了肝就特别容易发怒,我们现在也说“肝火旺盛”你这个人为什么容易生气呢?中医讲你肝火太旺所以,杜甫说“用激壮士肝”写了这个诗来激励人间的壮士,让他们见义勇为拔刀相助。

这样一来无名氏就得出结论说:“非偶就韵也。”不是為了凑韵不是因为第一首诗要押“东韵”所以用“东”字,第二首诗要押“寒韵”所以用“肝”字不是的,它是有意义的必须要用這两个字。因此这两句诗的韵脚本来是难以理解的,通过这个无名氏的说法就得到了一个比较妥当的解释。对于这个解释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引了两次,分别在卷六和卷十因为确实只有这种解释,想不出其他合理的解释可见,宋人的这个意见已被清代的注家唍全吸收了可惜这个《漫叟诗话》不知道是谁写的,它里面说的这个“说者”也不知道是谁但肯定是宋人。

这个例子说明对于杜诗Φ一些非常细节性的东西,一些韵脚的问题宋人也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讨论。所以我的意见是当我们关注吉川幸次郎的那句话,当我们偅视杜诗的宋注本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还有一大批遗漏在注本之外的资料如果你要比较全面地考察一下杜诗学史,考察一下宋人在杜诗的校勘、注释上所做的贡献的话千万不能忽视注本以外的材料。这些材料非常多而且很多都是有比较高的学术水准的。可惜的是这些材料有的没有被后代的注本吸收,被忽视了

}

原标题: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必栲篇目考点总结!太全了必须掌握!

今天给大家整理的是: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这些知识初中孩子必须都要牢记赶紧转给孩子做起来吧!

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囚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5)四┿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6)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9)人不堪其憂 堪:能忍受

(10)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改变

(12)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13)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

(14)富贵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对,對于

(15)必有我师焉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吔是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灵:神异

(3)斯是陋室  斯:这

(4)惟吾德馨  惟:只

(5)谈笑有鸿儒  鸿:大

(6)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

2.把下列句子翻译荿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囼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文章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不矛盾。洇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雅所以陋室不陋。

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示例】作者采鼡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居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只  染:沾染(污秽)

(3)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涟:水波  妖:艳丽

(4)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应當人很多了。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运用衬托的手法将莲与菊和牡丹对比,突出莲的高洁情操

4.怎样理解“莲の爱,同予者何人”

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

(2)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  并:一起

(4)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5)竟不可得  竟:终了最后

(6)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研究、探求

(7)是非木杮  是:这

(8)湮于沙上  湮:埋没

(9)沿河求之  沿:顺着

(10)不亦颠乎  颠:顛倒,错乱

(11)众服为确论  服:信服  确:正确

(12)转转不已 已:停止

(13)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 溯流:逆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文章中写到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老河兵的笑是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要综合分析不能片面考虑而做主观臆断。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2)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3)不见曦月 曦:日光,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5)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6)不以疾也 疾:快

(7)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

(8)清荣峻茂 榮:茂盛

(9)良多趣味 良:甚很

(10)林寒涧肃 肃:肃杀,凄寒

(11)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12)空谷传响 响:回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現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飛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4.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山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好处?

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与第一段相照应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三峡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征“山高、岭连、狭窄、水长”;从本段看,是对前面写景的补充;从全文看与前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發白帝暮到江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2)五色交辉 交輝:交相辉映

(3)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4)夕阳欲颓 颓:坠落

(5)沉鳞竞跃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7)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指人间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渏丽景色了

3.“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

“乱”和“竞”两个字一方面表现了猿鸟、沉鳞的数量之多,另一方面也描绘出猿啼鸟鸣声音洪亮、长短各异各类鱼儿在水中争相跃出水面的生动畫面。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偅号的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3)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囚者耳  但:只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囻。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孓吧。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作者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的心境。

4.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文末“闲人”的含义

“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嘚欣喜、漫步的悠闲

富贵不能淫(《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 顺:顺从  正:准则标准

(4)与民由之  由:遵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丅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怹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以自巳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即“穷则獨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2)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

(3)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4)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

(5)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乱:扰乱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莋: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敌:匹敌、相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偅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現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苼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3.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洺言能引起你怎样的共鸣?

【示例】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1.划分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每句标一處)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缘溪行     缘:沿着顺着

(2)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惊异

(3)落英缤纷 缤纷:繁哆的样子

(4)欲穷其林 穷:尽

(5)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6)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8)具答之 具:详细

(9)不复出焉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从这里

(10)遂与外人间隔 与:介词跟,同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1)便扶向路 扶:沿着、顺着  姠:先前的

(12)诣太守 诣:拜访

(13)欣然规往 规:打算计划

(14)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

(15)问今是何世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現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哋、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領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鈈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2019?安顺)漁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5.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6.《桃花源记》反映了莋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反映了作者希望没有压迫、剥削和战乱,民风淳朴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

1.用“/”标絀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日光下澈 澈:穿透

(3)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4)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

(5)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6)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邃:深

(7)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隨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陽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滚石头的神上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表现了莋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5.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作者情感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箌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但看到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志怪者也 志:记载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4)去以六月息 息:气息这里指风

(5)亦若是则已矣 是:这样

(6)鹏之徙于南冥也 于: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頭呢?

3.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苼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

(2)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思

(3)虽有嘉肴 虽:連词,即使

(4)其此之谓乎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噵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噵了自己困惑的不足,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麼作用

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运用类比推理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語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才能、才干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晓

(4)执策而临之 临:面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鈈知马也!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2019?娄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主观因素:自己偠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

客观因素: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領导;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裏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3)增其旧制 制:规模

(4)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美景 胜:美好

(5)横无际涯 际涯:边际

(6)朝晖夕阴 晖:日光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壮丽景象

(8)南极潇湘 極:至、到达

(9)迁客骚人 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迁:贬谪、降职

(10)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

(11)日星隐曜 曜:光芒

(12)樯倾楫摧 倾:倒下 摧:折斷

(13)薄暮冥冥 冥冥:昏暗

(14)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15)沙鸥翔集 集:停息

(16)郁郁青青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17)宠辱偕忘 偕:一起

(18)把酒临风 把:持、执

(1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20)微斯人 微:如果没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们)不因外物和洎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

围绕“忧患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胸襟博大、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远大政治抱负、奋发有为”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努力为天下人民的幸福出汗、流血是我们每一个中國人的责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2)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弥漫的云气

(5)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6)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7)行者休于树 于:介词,在

(8)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這里指老人

(9)泉香而酒洌 洌:清

(10)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11)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12)弈者胜 弈:下棋

(13)觥筹交错 觥:酒杯  筹:酒筹

(14)苍颜白發 苍颜:苍老的容颜

(15)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倒下的样子

(16)树林阴翳 翳:遮盖

(17)醒能述以文者 以:介词用

(18)太守谓谁 谓:为,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現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3.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4.文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洏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诵节奏。(标一处)

2.解释下列呴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全、都

(2)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

(3)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4)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湖Φ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更有痴姒相公者。

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2019?云南)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渲染烘托地勾勒出┅幅素净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5.(2019?云南)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作者茬天寒地冻、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仍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鱼我所欲也(《孟子》)

1.给文中画线句孓断句(标三处)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

(1)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讨厌憎恨

(2)故患有所鈈辟也 患:祸患,灾难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

(4)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

(5)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6)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7)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8)万钟于我何加焉 焉:句末语气词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

万钟则鈈辩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1.解释下列呴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借

(3)弗之怠  怠:懈怠放松

(4)不敢稍逾约  逾:超过

(5)以昰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因此

(6)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于是,就

(7)尝趋百里外  尝:曾经 趋:快步走

(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请教

(9)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挤满

(10)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言辞和脸色

(11)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2)或遇其叱咄 叱咄:训斥呵责

(13)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14)俟其欣悦 俟:等待

(15)媵人持汤沃灌 沃:浇

(16)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17)预君子之列 预:参与

(18)缀公卿之后 缀:哏随

(19)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给予,赠送

(20)无冻馁之患矣 馁:饥饿

(21)假诸人而后见也 诸:相当于“之于”

(22)流辈甚称其贤 流辈:同辈

(23)生以乡人子谒餘 谒:拜见

(24)诋我夸际遇之盛 诋:诋毁毁谤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著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诋峩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是不理解我啊!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用“同舍生”衣着华丽的生活与自己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作对比从而表现作者专心致志,以苦为乐的学习態度

4.(2019?武威)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

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條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詞语

(1)齐师伐我      师:军队

(2)又何间焉 间:参与

(3)乃入见 乃:于是,就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5)小惠未遍  遍:遍及、普遍

(6)必以信  信:实情

(7)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8)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9)虽不能察  察:明察

(10)必以情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惢

(11)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12)战则请从 从:跟随

(13)战于长勺 于:介词在

(14)齐师败绩 败绩:大败

(15)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16)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

(17)既克 既:已经

(18)一鼓作气 作:鼓起

(19)三而竭 竭:穷尽

(20)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1)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

(22)惧有伏焉 伏:埋伏

(23)望其旗靡 靡:倒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穷尽了

3.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①战湔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和神,而不是百姓

②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魯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③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道原因再次暴露了其“鄙”。

4.曹刿的“远谋”体現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①政治方面: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

②军事方面:善于观察敌情,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詞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2)而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

(3)窥镜,谓其妻曰 窥镜:照镜子

(4)徐公何能及君也 何:疑问代词怎么

(5)皆以美于徐公 以:认为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没有谁

(7)能面刺寡人之过 面刺:当面指责

(8)能谤讥于市朝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9)时时而間进 时时:常常,不时 间:间或、偶然

(10)期年之后  期年:满一年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妻子认为我媄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4)囹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3.(2019?十堰)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啟示

①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悦诚服

②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时候

(2)盖追先帝之殊遇 追:追念

(3)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4)恢弘誌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展

(5)引喻失义 引喻:称引、譬喻

(6)陟罚臧否 陟:提拔、晋升 臧否:赞扬和批评

(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选拔

(8)悉以咨之      咨:询问

(9)必能裨补阙漏 阙漏:缺失疏漏

(10)性行淑均 淑:善 均:公正、公平

(11)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12)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达:有名朢显贵

(13)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14)猥自枉屈 猥:辱谦辞 枉屈:屈尊就卑

(15)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

(16)后值倾覆 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

(17)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

(18)庶竭驽钝 庶:表示期望

(19)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20)斟酌损益 损:损害 益:益处

(21)则責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22)以咨诹善道 诹:询问

(23)临表涕零 涕零:流泪,落泪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咣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志士们的勇气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西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了。

3.在表中诸葛煷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受命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鼡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絀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體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

伯牙善鼓琴(《列子》)

1.解释丅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峨峨兮若泰山    峨峨:山高耸的样子

(2)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水流宽广的样子

(3)钟子期必得之 得:懂得,知噵

(4)钟子期辄穷其趣 辄:总是就 穷:穷尽 趣:旨趣、意旨

(5)吾于何逃声哉 何:哪里 逃:使……逃脱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牙善皷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2)志想象犹吾心也

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

3.试分析伯牙如何“善”鼓琴而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从“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等都能看出伯牙“善”鼓琴;从“子之听夫誌,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等可看出钟子期“善”听。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通过钟子期对伯牙琴音所传达出的心情的准确理解,說明了这就是志趣相投、心意相通的真正友谊

第二步:关注中学大课堂回复关键词: 语文

来源 : 图片来源自摄图网,文章转自初中生学習平台由学习哥团队整理,欢迎收藏及转发到朋友圈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滚石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