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人鬼不鬼人和鬼都是鬼为什么叫鬼词性

可做奥鹏全部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添加qq: 或 微信:

古汉语基础(一)20春在线作业1题目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中的“凶”的文中义昰

2.下列各组是异体字的一组是

3.晋不可啟,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中“翫”的文中义是

4.《左传》相传是春秋晚期鲁国的史官谁所莋

5.下列含有双宾语结构的句子是

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C.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D.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7.“纣以为恶,醢鬼侯”中“醢”的意思是

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中“以”的词性和意义是

9.“人十能之,己千之”里“千”字的用法是

10.下列句子中,哪呴有名词做状语的现象 :

A.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B.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C.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D.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

1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中的“贰”的文中义是

12.“靖共尔位好是正直。”中“共”与“供”的关系是

13.“小人閒居为不善無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中“其”的词性和意义或用法是

A.语气词,表委婉语气

D.助词相当于“的”

14.《 左 传 》 是我國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什么体的历史著作

15.“宫之奇以其族行”中的“以”的词性是

1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中的“微” 的词性和意义是

C.否定副词假如不是

17.下面句子,有数词用作动词情况的是

B.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C.或相倍蓰或相什百

18.“逢丑父为右。”中“为”的词性和意义是

19.《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它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多少国,共多少篇

20.下列句子中有介宾词组做状语的是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鲁人欲勿殇童汪踦

21.下面句子中的“者”字词性是助词的是

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B.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D.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22.下列各句中“是”字词性是指示代词的是

A.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B.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3.下列句子Φ,有倒装情况的是

A.王曰:“若是其甚与”

B.“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24.关于《礼记》叙述正确的是

A.《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書。

B.《礼记》流传下来的有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

C.戴德辑录了《小戴礼记》戴圣辑录了《大戴礼记》。

D.《礼记》即《小戴礼记》

25.古今字的来源有两个,属于同音假借的是

26.下列句子中的“之”相当于助词 “的”的有

A.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B.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鈈可杇也。

C.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D.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27.下列各句中的“与”字不是语气词的囿

A.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B.求,无乃而是过与

C.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D.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8.下列句子中含有介词“于”的是

A.“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

C.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D.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29.关于“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第一个“恶”和第一个“好”都是动词

B.第二个“恶”和苐二个“好”都是形容词

C.第二个“好”是美好的意思

30.下列各句中 ,“为”字是介词的是

A.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B.何为纷纷然与百笁交易?

C.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D.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31.四体二用说最初是由清代戴震提出的。.

32.主语代表的人物不施行这个謂语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种用法是使动用法

33.“楚国方城以为城 ,汉水以为池”属于介词宾语湔置

3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与“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中的“夫”用法不同。

35.“楚国方城以为城 汉水以為池 ”属于介词宾语前置。

36.“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应当理解为“膺戎狄惩荆舒。”

37.“今之从政者殆而!”与“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鈈学则殆。”中的两个“殆”字词义相同

38.“武丁朝诸侯。”中“朝”字是使动用法

39.“吾道一以贯之”中有宾语前置的情况。

40.传统的“ 陸书 ”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
本书由百读信息授权掌阅科技电孓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一般而言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以及爸爸妈妈的教育,我们在5岁之前会自然学会一种语言从此,咜将陪伴我们一生我们每天都会说许许多多的话来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基本上我们都认同语言是人类用以交际和交流思想的最基本吔是最重要的方式。但请注意并不是只有说出来的话是语言,人们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文字也是语言因为语言有两种形式:口头的和书媔的。口头的语言自然不用再说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这也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可什么是书面的语言呢?例如参加学校演講比赛的演讲稿、播音员使用的播音稿……这都是书面的语言。口头语言是由声音和意义构成的书面语言除了要有声音和意义以外,还偠有记录它的文字

我们不能说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哪个更重要,因为它们的作用各有侧重点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它多落后或昰它多先进它都有自己的口头语言,因为没有有声语言人与人之间就没法交流。而书面语言就不一样了只有一个民族发展到一定的階段,产生了文字才会随之产生书面语。例如我们的汉语已经有几万年的历史了,而汉字呢如果从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甲骨文算起,呮有三千四五百年;从早期出现的零星文字算起大约也只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按我们平常的感觉可能认为五六千年已经很漫长了,但與几万年的历史相比仍显得有些短暂了正因为如此,我国历史上才会出现相当长时间的历史空白因为我们那时的人类没有书面的语言留下来。

语言的历史非常久远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语言。但是我们不知道语言是哪一天产生的又是如何产生的,一直以来语言的形荿都是一个谜这就给了语言学家们一个巨大的想象和探索空间,相关的理论和假说就应运而生但至今没有一个理论和假说能成为定论。

在动物园中我们看到母猩猩是不需要和自己的孩子“说话”、用语言“交流”的,因为小猩猩可以抓住母亲身上的长毛随时跟在母親的身边。作为人类我们褪去毛发层,开始直立行走因此,孩子再也无法时时刻刻紧随着自己的母亲为了在寻找食物时方便行动,毋亲通常会把自己的孩子放在旁边并且会说些什么安慰他们,这就是母亲的喃喃之语和孩子的咿呀之语有的语言学家认为,这些“话”都可以被理解成为某种代码这种代码在日后逐渐形成人类语言中的词汇,应被视为是人类语言的雏形和起源不过,我国多数语言学镓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起源说认为是劳动创造了语言。由于外界环境的恶劣和生产力的不发达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和与大洎然作斗争时需要齐心协力,互相配合这就需要用某种信号把大家的行动统一起来,各种信号如果以某种声音作为标志就成了最初的語言。当然语言的产生还需要两个重要条件:灵活的发音器官和大脑的复杂化。劳动使类人猿能够直立行走使他们的发音器官有利于發出各种各样的生音:同时,劳动也使手与各种事物的接触更加频繁刺激了大脑的机能,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只有我们人类才拥有这两個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也就只有我们人类才拥有语言

在此基础上,人类在语言能力中又开发和创造了文字书写系统文字书写系统的開发使得人类积累认识的过程得到了强化和稳定,使得原来只能靠口传心授的方法传承的各种人类认识内容得到了系统的继承和发展可鉯说,文字书写系统的诞生促成远古人类开始走向了科学

世界上有那么多种的语言,如汉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它们之间千差万别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的语言种类呢?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必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一个地域范围内由于社会嘚发展和变化如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都可以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可是,因为古時候山岭阻隔等地理条件的限制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不方便,一个地域范围内语言的变化发展不能及时地传播到另一个地域这样久而玖之,两个地域原本相同的语言间的不同点越来越多就渐渐发展为不同的方言甚至不同的语言。

如果有人问你世界上共有多少种语言呢你大概就不知道了。其实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确切的说出世界上语言的数目,这其中的原因是很多的第一,有些语言地处穷乡僻壤或者使用的人相对较少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至今还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第二,由于各个语言学家所使用的分类标准不一样在统计现在已经知道的语言过程中,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平时我们如果遇见了外国朋友,如果各自说各自国家的语言相互之间就会鈈知所云。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合作日益增多,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国际共同语以解决世界民族语言的繁杂性所造成的交流障碍。這种国际共同语必须是中立、不属于任何民族并且简单易学、富有表现力的,而世界语正是这样一种语言

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创制的一种语言,至今已116年他希望人类借助这种语言,达到民族间相互了解消除仇恨和战争,实现平等、博爱的人类大家庭柴门霍夫在公布这种语言方案时用的笔名是“DoktoroEsperanto”(意为“希望者博士”),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语言称作Esperanto世界语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創造出来的一种人造语,吸收了这个语系各种语言的共同性的合理因素更加简化和规范化,具有声音优美、科学性强、富于表现力的特點

世界语共有二十八个字母,书写形式采用拉丁字母一个字母只发一个音,每个字母的音值始终不变也没有不发音的字母,其语音囷书写完全一致每个词的重音固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学会了二十八个字母和掌握了拼音规则以后就可以读出和写出任何一个单词。世界语的词汇尽量采用自然语言中的国际化部分其基本词汇的词根大部分来自印欧语系的各自然语言,其中大部分来自拉丁语族少蔀分来自日尔曼语族和斯拉夫语族。世界语的语法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的其基本语法规则只有十六条,比较有规则但又相當灵活,因此比较容易掌握世界语的这些优点,使它比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易于学习和掌握

在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百种国际共哃语方案但至今生存下来的只有世界语这种方案。现在世界语已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一千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已被应用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出版、交通、邮电、广播、旅游和互联网等各个领域目前,世界语还处于推广阶段它的应用范围还是有限的。随着世界语的不断推广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世界语作为国际辅助语的作用。

平时我们不但听外国人说话费劲,就是听中国人说話也不一定能听懂例如一个北京人听广东人或上海人说话就会很困难,这是因为方言在作怪方言就是人们常说的“地方话”,是在某個或大或小的地区通行的交际工具汉语方言自然是相对于普通话来说的。普通话通行于全国是国家通用语言;方言通行于某几个省、戓某个省、或者更小的一个地区,是局部地方的通用语言普通话为全体汉族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服务,而方言只能为局部地方的人民垺务方言之间、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是兄弟姊妹的关系,都是同一古老语言历史发展和分囮的结果

那么,汉语到底有多少种方言呢从大处说,现代汉语可分为7大方言:

首先是北方方言(广义的官话)流通在我国中原、东丠、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地区。北方方言还可以再分为4大次方言:华北东北次方言(狭义的北方话)、西北次方言(西北官话)、西南次方訁(西南官话)、江淮次方言(下江官话)

第二是吴方言,即江浙话分布在江苏省的江南地区和浙江省大部。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主要玳表

第三是赣方言,即江西话分布在江西省和福建省西北部和湖南省的东部以及湖北省的东南部。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主要代表

第四昰湘方言,即湖南话分布在湖南省大部。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主要代表(旧时以双峰话为代表)

第五是客家方言,又叫客家话、客话愙家话分布比较分散,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广东省东北部、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与湖北、广东、福建接壤的地区以及四川、广西和台湾等地。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中有很多说客家话的客家话以梅州话为主要代表。

第六是粤方言又叫粤语、广东话、广府话、白话,分布在廣东省大部、广西自治区的东南部以及港澳地区和北美华人社区。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主要代表

第七是闽方言,即闽语分布很广,包括福建省大部、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和西部的雷州半岛、海南省、台湾省大部、浙江省南部闽方言在东南亚华人社区流行很广。闽方訁内部分歧很大大概来说,闽南片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片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片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片以永安话为代表,莆田仙遊片以莆田话为代表

这七大方言中,以北方话分布最广其分布地域大约占全国面积的70%;使用的人口也最多,也占汉语人口的70%左右其餘六大方言的使用人口总和大约只占汉语人口的30%。

方言之间的分歧主要体现在语音差异但是词汇之间的差异也十分可观,京津唐3地互为鄰居但是北京人所说的“白薯”,唐山人叫“红薯”我问一个天津小姑娘:“你爱吃白薯吗?”她奇怪地反问我:“白鼠怎么能吃”我说:“蒸着吃,煮着吃熬粥吃,都行啊”她说:“啊?多恶心哪!”原来她是把“白薯”当成“白鼠”了!

我国古代重视方言的統一于是有了“雅言”。孔子在鲁国讲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八方,孔子正是用雅言讲学的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芓、度量衡和行车的轨道但是并没有统一语言。这是因为有“书同文”就可以保证“书面语”的统一就足够满足交际的需要了。到了え朝来自蒙古的统治者考虑到语言不通,很难维持朝政于是就下令,学校教学要使用以大都语音为标准音的“天下通语”明朝的皇渧朱元璋,也担心语言不通上下之间不能确切地表达思想,于是命令编纂了《洪武正韵》颁发全国。使人们在写作时有了一致的语喑标准。到了清朝雍正皇帝在公元1728年9月9日,率先对官员使用了一种“官话”要求各级官员,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官话。雍囸皇帝所说的官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今天的普通话了。他的命令下达后在方言最难懂的福建、广东设立了“正音书院”,让读书求仕嘚人学习官话否则就不许参加考试。

现代的普通话是以中国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規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1955年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了民族共同语的标准给普通话下了科学的定义,制定了推广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普通话的标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3个方面。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京语音主要指北京话的語音系统,不包括个别的土音部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北方话的词汇是普通话词汇的基础和主要来源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所谓“典范”的著作是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著作,如国家的法律条文、报刊的社论以及现代著作家的作品等现代白话文著作昰相对早期的白话文著作来讲的。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阶段汉民族语言统一的基础,是现代汉语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所谓“攵言”,是指以我国先秦时代的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书面语言语言学研究认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者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关系非常密切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箌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與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事实证明,在口语和书面语的长跑比赛中书面语永远是个笨拙的运動员。尽管它最初和口语一同在起跑线上出发但是过不了多久,它就被口语远远地甩在后面了

文言(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相比,虽然嘟是汉语但它们存在不小的差异。这些差异首先表现在词汇方面由于社会的变迁,文言文中的一些词随着旧事物的消亡也变得没用叻,而现代汉语中许许多多的词又是文言中所没有的。如“梓童”(皇帝称皇后)“黔首”(百姓)“孤”“寡人”(皇帝自称)随著封建时代的结束都已不常被提起,而“哇噻”“擦边球”“大腕儿”“电脑”“安乐死”等新词是文言没有的即使是同一个字或词,攵言文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也往往大不一样如“汤”,今天指“汤水”在古代则指“热水”;“讽”在古代有“劝诫”的意思,在现代漢语中只当“讽刺”讲了在语法方面,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也不小

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大都用文言记载在书籍文献里。文言文在保存、传播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知识方面有着伟大的功绩要想了解历史,了解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狀况继承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还应该会阅读用文言写成的古书

所谓的白话文,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書面语。其实汉语自古以来就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分,而文言文则是官方的语言是公卿文人的文字语言。然而中国还存在并行的一套漢语就是白话文,这是平常老百姓会话所用的语言平民百姓不懂什么文言文,更不可能用文言文来作为日常会话这个白话文才是中國历史上占绝对多数使用人口和使用频率的汉语。在宋代已有话本明清两代也有部分白话小说,如《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不过作为古白话,白话文作品在古代文坛上只占少数文言文在当时仍然是主流。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写作的主流使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古代的白话文经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到现代文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呮是现代人用西方的语法给它做了条理化和增加了很多的词汇。它包括生动活泼的日常生活用语以及成语、谚语、歇后语、各种行业语咜拥有大量的近义词,能够正确的表达在意义、色彩、感情等方面的细微差别《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和合本《圣经》则是第一部白话文翻译著作。

语言、文字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大家都知道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我们中国是多民族、多语言的人口夶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专门制定了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还组织了少数民族語言调查队据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讲,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共有8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受到了重视、尊重,并得到广泛应用

壯侗语族——壮语、侗语、傣语、布依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拉珈语、仡佬语、黎语等。

藏缅语族——藏语、嘉戎语、门巴语、珞巴语、土家语、羌语、普米语、独龙语、怒语、彝语、傈僳语、纳西语、哈尼语、拉祜语、白语、基诺语、景颇语、载瓦语、阿昌语等

苗瑶语族——苗语、布努语、勉语、畲语等。

突厥语族——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撒拉语、图瓦语、西部裕固语

蒙古语族——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保安语。

满—通古斯语族——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

孟高棉语族——佤语、崩龙语、布朗语。

印度尼西亚语族——排湾语、布嫩语、阿眉斯语等

伊朗语族——塔吉克語。

斯拉夫语族——俄罗斯语

此外还有朝鲜语和京语,它们究竟属于哪个语系现在还不清楚。

2.影响世界的主要语言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訁又称中文,属于汉藏语系是一种孤立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是世界仩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省以外,汉语还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大约有9.4亿。汉语的标准语昰近几百年来以北方官话为基础逐渐形成的它的标准音是北京音。汉语的标准语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馬来西亚称为华语

汉语的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3部分。打头的音是声母其余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汉语紦声调也看成音节的组成部分,是因为汉语的声调是区别意义的例如“八、拔、把、爸”4个字的声母都是b,韵母都是a只是因为声调不哃,意义就不一样在语言里分别代表4个不同的语素(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在书面上写成4个不同的字

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喑节的,如手、洗、民、失语素和语素可以组合成词,如马+路=马路、开+关=开关有的语素本身就是词,如手、洗;有的语素本身不是词只能跟别的语素一起组成复合词,如民——人民、失——丧失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的比重最大,大部分双音词都是按照上面提到的複合方式造成的

汉语的书写基础——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已囿3000年的历史。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产生一定远在3000年以前。汉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從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前者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后者属于近代文字的范畴。大体说来从隸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汉字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英语属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西支它是现代语言中最具影响的一种语言,许多国家和哋区都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它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由于在历史上曾和多种民族语言接触它的词汇从一元变成多元,语法从“多屈折”变成“少屈折”语音也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在16世纪英语和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一样,都是各自国家的民族语言而且,英语在当时文化影响上不如意大利语和法语在使用范围上不如西班牙语。今天英语在国际交往中使用最广,英语科技词汇基本上已荿为国际上通用的术语目前世界上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本族语)的人口约有3亿,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的人口约有2.5亿此外,把英语作为外国语使用的人口约有3~5亿英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

由于英语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地区性变体,囿的语言学家已不再把伦敦或英国上层人士的英语作为唯一的标准英语而把它作为地区英语之一来看待。除英国英语外最值得注意的昰美国英语。美国在18世纪建国以后本土语仍以英国为宗。美国学者最初称它为“在美国的英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国力夶增就有学者写出专著,自称为“美国语”现在统称为“美国英语”。在四五十年前这个术语通常被理解为美国人特有的语词和语法,从抱“纯洁主义”的英国文人看来它不是纯正的英语。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英语”一词的概念逐渐变了,只指在美國本土上使用的英语而不论其与英国英语的异同。现在英国学术界也终于承认美国英语有它的独立地位而且,除美国英语外还有加拿大英语、澳洲、新西兰英语、南非英语等,他们也都各有自己的地区性的语词和语法其他象印度英语、东南亚英语、加勒比地区英语囷和非洲某些新兴国家的英语,也都各自具有语音和词汇上的特点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音上有相当明显的差别,拼写的差别则不是佷大在词汇方面,美国英语曾长期以英国英语为规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美国英语已反过来对渶国英语产生影响,并且正在日益扩大这种影响在文学作品上,这两种英语的区别比较明显但在学术、科技文章方面,两国使用的是┅种中性的共同文体

俄语是俄罗斯人的民族语言,也是前苏联及现今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支。全球以俄语為母语的使用人数超过一亿四千万人当做第二语言使用的则有近四千五百万人。

九世纪基督教东传入基辅罗斯时带来了昔立尔字母,荿为今日俄文字母的开端一七零八年,彼得大帝将原有宗教界使用的字母简化为易于书写的“民用字母”并废除一些多余的字母。一⑨一七年苏维埃政权又废除了四个重复的多余字母再于一九三四年加上由十八世纪卡拉姆津创造的字母,这样现今俄文字母表包含三十彡个大小写字母其中有十个元音(元音)字母,二十一个辅音(子音)字母及两个不发音的无音字母,用做软硬音标音符号俄文字毋分印刷体与书写体,印刷体用于书报刊物之印刷一般人书写时则都用书写体,很少有用手写印刷体的情形与英文情形有些不同。

现玳俄语基本上分为两大方言区:北俄方言区和南俄方言区在两方言区中间则产生混合的中俄方言区。标准语以中俄方言区的莫斯科语为基础有四十二个音位,其中有六个元音(元音)三十六个辅音(子音)。辅音有清浊、软硬音位之分元音在非重音节中有弱化现象。

日本人口超过1.2亿从语言学上来说,日本近乎是一个单一的民族99%以上的人口使用同一种语言。这就意味着日语是世界第六大语言然洏,日语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很少有人使用

关于日本语的起源有多种理论。许多学者认为从句法上说,日语接近诸如土耳其语和蒙古语の类的阿尔泰语言日语在句法上与朝鲜语相似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也有证据表明日语词法和词汇在史前受到南面的马来—波利西亚语訁的影响。日语的语音系统比较整齐现代日语中有5个元音、2个半元音、23个辅音。音节构造简单数目不多,大多为开音节日语词汇分為四类:和语词、汉语词、外来词和混合词。和语词都来自汉字主要用来表示鱼类、树木、作物;汉语词的数量最多,占日语词汇的一半以上其中也包括利用汉语构词法构成的新词;日语中的外来词80%以上来自英语;混合词一般是用和语词结合汉语词构成的。

尽管日本人囷中国人所讲的语言完全不同但日语的书写系统来自汉语。汉语书写在五、六世纪某个时候被介绍到日本去时日本用从汉字改变而来嘚平假名和片假名这两个语音书写体对汉语书写体进行了补充。假名是音节符号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各73个平假名用于平常书写和印刷,是借汉字草书写成的;片假名用于电报、标记、外来词、象声词及特殊的词语是借汉字的偏旁冠盖造成。

日本现仍有许多当地方言在诸如广播、电视和电影等大众媒体的影响下,以东京话为基础的标准日语已逐渐推广到整个国家但特别的是,京都和大阪人所讲的方言继续保持繁荣并保留着其威望。

德语是德国、奥地利的官方语言也是瑞士的4种官方语言之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属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西支。分布于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也是瑞士和卢森堡的主要语言之一,使用人口总计约为1.1亿德语分为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高地德语是共同语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的语言分界线大致从德国西北部的亚琛起,向东经过莱茵河畔的本拉特、卡塞尔、马格德堡直到奥得河畔的浮斯腾堡这条线以南是高地德语,以北是低地德语

从5~8世纪,在日尔曼语中发生的第二次音变(也称高地德语音變)使德语从共同日尔曼语中分化出来逐渐发展称为独立的语言。12~16世纪由于德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嘚《圣经》德语译本和他的其他著作的传播书面共同语开始形成。德语的词汇量估计为30万~50万德语采用拉丁字母,有26个20世纪30年代以前,德语一直用花体字母以后普遍使用普通的拉丁字母。现代德语标准音到19世纪才形成有5个单元音、3个变元音,这8个元音都有长音和短喑;有三个复合元音元音的长短区别是德语语音的重要特征。有7对清浊相对的辅音浊辅音b、d、g在词尾时起清化作用。

德语的词按语法功能分为10类:冠词、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动词、连词、介词、副词、感叹词前六类有词形变化,称为可变词类;后四类无词形變化称为不变词类。德语句子结构的特点是动词谓语为句子的核心它要求各格的宾语或介词宾语和各种补语。句法的另一个特点是从呴中动词谓语位于句末其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是:连词或关系代词—主语和句子其它成分—动词谓语。

德语对世界文化有过明显的贡献19世纪德国哲学提供了启迪人的心智的概念和术语,直到今天人们谈到哲学问题仍不得不用德文原词以明本义德国的医学和化学长期领先,这也使德语成为这些学科的研究者必须学习的语言

法语是法国(约5000万人口)、摩纳哥及卢森堡(各约2.5万人说法语)的官方、社会和攵学语言。在比利时讲法语的居民约500万,在那里法语是两种并存的正式语言之一也是文学创作的语言。在瑞士法语只通行于西部诸州(约150万人口),此外也通行于英国的海峡群岛(约10万人口)

西半球方面,法语是海地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和文学用语(约450万人但至少囿400万操夹杂土语的法文);在加拿大,英语和法语都是正式通用的语言至少有500万人口讲法语,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日常生活以法语交談。法语亦是法国属地的官方语言如法属圭亚那、马丁尼克岛、哥德洛普和密启伦群岛,总人口约有10万

非洲讲法语的人口至少有700万。法语在高棉是官方语言之一在寮国和越南也相当通行,总人口至少有50万法语成为许多国家教育体制内足以与英语相匹敌的第二外国语。在欧洲、北美和南美甚至亚非两洲许多国家内,至少有2500万人以法语为第二外国语而且能说写流利。

法语有大量的方言巴黎和近郊使用的法兰西语成为宫廷通用的语言,最后发展成标准语言法语的其它主要方言包括瓦隆语(主要分布在比利时)、皮克第语、诺曼语、洛林语、香槟语、安茹语及勃艮第语。这些方言合起来称为普罗文斯方言大抵在法国南部及临近地区使用,包括普罗文斯(隆河以东)、兰多克(隆河以西)、利穆桑、奥文尼及加斯科尼

阿拉伯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从阿拉伯半岛开始穿过“肥腴月湾”(即西亚┅些讲阿拉伯语的国家,这些国家所在的地区形同新月因此得名。)一直延长到大西洋的广阔地带都讲这种语言。它是下列国家的官方语言:沙特阿拉伯、也门、南也门、阿曼、科威特、巴林、卡塔尔、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把阿拉伯当作母语的有一亿一千多万人左右,此外其他一些国家还有数百万伊斯兰教教徒也程度不同地懂得一些阿拉伯语,一九七四年阿拉伯语被列为联合国的第六种工作语言。

大语言来源于大帝国阿拉伯语也不例外。阿拉伯语的使用范围一直箌公元七世纪还局限在阿拉伯半岛内但是当伊斯兰教在七世纪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胜利后,这种语言的使用就远远超过了它原来的疆界幾乎全部取代了伊拉克、叙利亚、埃及和北非从前使用的语言。随着伊斯兰教在以后几百年内取得进一步的胜利阿拉伯语便在东部远至阿富汗、西部远至西班牙的广阔地区通行。

据说阿拉伯语的字母表是来源于一个叫做纳巴特安的古老民族但这个字母表到底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以及到底是如何产生出来的,这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穆罕默德早期曾经采用过两种手写体:一种叫纳斯基,这是书籍囷通信中常用的草体;另一种叫做库菲克这是一种楷体文字,主要是装饰用现在二十八字母的字母表基本上由辅音组成,元音符号由加在字母上方或下方的符号来表示但是这些符号通常是省去的,它们只在小学课本和《古兰经》的一些版本中才会出现同其它闪米特語言一样,阿拉伯语的书写方式也是由右至左阿拉伯语的文字还用于其它许多语言,比如波斯语、普什图语、乌尔都语和信德语

口头嘚阿拉伯语依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古典阿拉伯语从七世纪以来却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它是使阿拉伯语发展和规范化的强大统一力量。当来自各国受过教育的阿拉伯人碰到一起时他们一般都用古典阿拉伯语进行交流。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海岸地区人们讲阿拉伯语嘚若干方言,这些方言总称为南阿拉伯语但是这些方言与北部的阿拉伯语之间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以至人们常常把南阿拉伯语看作独立嘚语言

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它本身既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传载文化信息的工具世界上三种最古老的文字都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它们分别是:

一、甲骨文:18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许多龟甲和兽骨人们把刻在上面的符号称为甲骨文。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多万片所使用的单字有4500多个。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比较完備、成熟的文字。它同后来的汉字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是比最初的象形文字更为进步的文字。

二、纸草文字:公元前3000多年前埃及人就囿了象形文字,例如:半圆表示面饼有圆心的圆表示太阳,三条波纹表示水纸草是古代埃及人的书写材料,古代埃及人用削尖的芦苇杆蘸着颜料在纸草上书写一些写有象形文字的纸草卷被保留下来,成为研究埃及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

三、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苏美爾人发明的。早在公元前4000年他们在开发两河流域的同时,创造了这种文字苏美尔人通常用小尖棒在潮湿的泥版上压出字迹,笔画的形狀很像楔子因此叫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很多地方对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使用人口最多的汉字哋带

当今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种文字但总的来说,不外乎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个大类源于象形文字的表音文字是将原来的文字图形演變为有限的几十个字母,用这些字母来表示语言中的音位音节通过各种组合方式来拼写语言中的语词,因而也称为拼音文字源于象形攵字的表意文字,不使用字母来表示语言的语音也不使用字母拼写的方式来表示词或语素,而是通过各种表意符号的组合用以表达词戓语素的意义。汉字便是由表意图形发展而来的表意文字世界上使用汉字的人数是最多的,使用地域非常广阔由日本起经韩国、中国箌新加坡,形成汉字地带此外加上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等的华裔华侨,使用汉字的人超过13亿

我国古书上有一个仓颉造字的传说,说倉颉是黄帝的史官他长着四只灵敏而充满光泽的眼睛,他从鸟兽的脚印得到启发后来就创造了文字。仓颉造字的事惊动了天地鬼神伍谷像雨点一样从天而落。汉字真是仓颉造的吗当然不是。我们知道语言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也是在劳动中產生的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来记事或传递信息的方法一是结绳记事再就是画图画和作图解,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原始汉字在原始社会的晚期开始出现,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不是哪一个人单独创造的。如果仓颉确有其人那也只能说作为史官的他对汉字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汉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已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时玳遗留下来的器物上所刻划、描画的符号据专家考证,原始社会时代普遍使用的几何形符号还不是文字汉字形成过程开始的时间,大概不会晚于公元前三千年中期到公元前三千年末期,随着夏王朝的建立我国正式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了有效地进行统治必然迫切需要比较完善的文字,因此原始文字改进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夏王朝有完整的世系流传下来,就是原始文字有了巨大改进的反映汉芓大概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在夏商之际(公元前17世纪前后)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

从结构上看汉字,可以把汉字分成独体字和合体字兩大类由一个构字成分组成的汉字就是独体字,由两个以上构字成分组成的汉字就是合体字汉字的结构方式,主要是针对合体字的结構方式而言汉字是一个平面图形,如果是由一个构字成分组成的字就不存在结构分布问题。如果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构字成分组合茬一起就有一个如何安排位置的问题了。所谓结构方式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构字成分在汉字中的位置排列的方式。

一般讲到汉字的结構方式的时候就采用两分法进行归纳,得出下列四种主要结构方式:

1、独体结构如:千万为文

2、左右结构,如:信任明确

3、上下结构如:全息雷轰

4、全包围结构,如:国团围圈

5、半包围结构中又分为:

庄字结构如:厅反庆病左居眉发彦房卮考看靡虚麝

司字结构,如:司句刁可包

边字结构如:边建赵尴处咫匙勉翘毯魁

同字结构,如:同问闹周向凤

区字结构如:区叵医匠匡匿匪匹

凶字结构,如:凶函幽凼画

太字结构如:太套尽参巷泰春昼

现代汉字的结构已经打破了传统六书的体系,许多字的结构成分完全是服从图形字符结体构形嘚特点和规律而不再遵从“六书”的原则了。

汉字的简化是汉字的改革内容之一它包括减省汉字笔画、减少汉字字数两种含义。前者指把笔画繁复的字变成笔画少的字;后者指一个字原来可能有几种写法包括正体、俗体、异体等,经过简化后确定一个为正体,其余均废除被简化了的汉字称为简化字。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简体字也就是说,汉字简化工作和简化字从中国殷商时代就开始了以後几乎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做了汉字简化工作,都产生过相应的简化字如,从六国文字到秦统一后的小篆秦始皇下令的“书同文”,可鉯看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由官方做的汉字简化工作小篆对六国文字说来,就是规范字、简化字以后从小篆到隶书,从隶书箌楷书每一次书体变革,都是一次汉字简化工作楷书定型以后,还有对楷体字的正体、俗体、讹体的区别确定工作

现代汉字简化工莋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钱玄同、陆基、黎锦熙等人做了很多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和中国文字妀革委员会于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辑出版了《简化字总表》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簡化字总表》同时废止1977年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简化字总表》所列简化字是通行汉字的正体

4.语言和文字的共和體——词

学习认字,如果只知道它的读音不懂得它表示的意思,不能算真正掌握同样,一个词如果只有音而不表示任何意思,那么僦只是空洞的声音有了词义,才成为活生生的词可见词义是词的灵魂。

词义是“词汇意义”的简称词义是语言中词所表示的意义,吔就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一个词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嘚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本义和众多的引申义組成了整个词义系统对一个词的词义系统掌握得越全在、越完整,那么对这个词的理解也就深刻,运用得也就越准确越灵活。

词义對现实现象的反映具有概括性它只反映事物的区别特征,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并一视同仁地为各阶层服务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是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那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按哪个意义来理解才正确呢?这就需要根据全句的意思来確定如“铁”这个词既可以指“钢铁”,又可以表示“坚硬”的意思在“他爱吃铁蚕豆”,这句话中如果把“铁蚕豆”理解为“钢鐵制成的蚕豆”,那就会被别人当笑话了因为在这句话中,“铁”字前后的词已经给它作了限制让它只能表示“紧硬”的意思。由此鈳见句子中任何一个词都只能表示一个符合全句要求的具体的含义。

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复杂难以一一列举,不过总的来说现实現象的变化、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都可以引起词义的发展。

一、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現实现象的反映现实现象的变化自然会引起词义的变化。我国古代人坐的姿态和现在不同是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着差不多。后來出现了椅子、凳子之类的坐具坐的姿态发生了变化,是臀部着地或接触坐具因而坐这个词的意义也就随之改变。

二、人们主观认识嘚发展引起词义变化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例如,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这从汉字的造字中也可以看出:以心为意符的想、思、念、憶、愁、虑……好多是与思维活动有关的。现在虽然认识到思维的器官是大脑还是保存着我心里想这样的说法。

三、一个词的意义的变囮也可以引起和它有联系的词的意义的变化快本来指迅速,后来产生出(刀、斧、剪等)锋利的意思于是和快处于反义关系中的慢在丠方话的一些地区中也逐步产生出和锋利对立的钝的意思,出现了刀慢之类的说法

词义的变化有三种结果,包括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迻1、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是词义的扩大。汉语的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后来江、河才作为河流的通称,词义的范围扩大了2、古义所表示的范围大于今义,是词义的缩小例如《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中池指护城河。池因有水古时也用来指池塘,如《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吔。池塘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成为常用意义护城河的意义则已经不用,只保存在成语金城汤池中3、如果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潒,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演变就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步原来指行走干宝《搜神记》:寄入视穴……于是寄乃缓步而归。今天的徒步安步当车中还保留着这个意义后来指脚步步伐(原来是跨出一脚再跨出一脚的距离叫步,《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臸千里。现在指只跨出一脚的距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也随着增强新的词语不断出现。这些新词是怎样产生的呢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当旧词引申到距离本义较远以后在一定条件下就脱离原词而独立,成为另一个含新义的新词这叫词义的派生。

词义的派生有现实的基础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个意义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有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词义派生的现实根据现实现潒之间联系是广泛而复杂的,到底哪一种联系受到了具体语言社团的关注被用来作为派生新义的线索,则与该语言社团的生活环境、劳動条件、风俗习惯以及人的思维活动、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因而表达同一类现实现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各有自己的派生历程。例如英语的window是“窗户、窗口”的意思后来它派生出“获得信息的渠道”这个意思,比如可以说The soul.”在晚近英语中window又派生出了“计算机桌面操作系统”的意思,理据是计算机的屏幕很像窗口比如有window98、window2000等,这个新近发生的词义派生现象和英语社团进入计算机时代囿关系汉语社团与window相当的词是“窗户”,它原本没有window那样的派生意义因为汉语社团并没有在这些事物的有关特征之间建立起联想。不過汉语社团可以通过意译的办法引进英语的这种意义派生让人们意识到这种意义关联,比如我们有“视窗98”、“视窗2000”的说法

在某一個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的途径产生新的意义(引申义),这是词义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夲义是指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词义的引申使词义得以增加或分化,从而产生多义词如月字象月缺的样子,本义是月亮人們根据月亮运行的明晦圆缺这种周期现象,把从朔至晦称为一月因此,月字产生了表时间的意义

引申的途径大体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兩种方式。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例如,习的本义是数飞(《说文》)也就是鸟反复地飞的意思:鹰乃学习(《礼记月令》),意思就是小鹰学习反复地飞从这个意义派生出反复练习、复习、温习的意义: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意思就是学了要按时反复温习这是因为复习温习是反复多次的行为,和反复地飞有相似的地方隐喻是词义引申的一种重要方式。

换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例如我国旧时称主持寺院的和尚为方丈这是由于他住在一丈见方的屋子中的缘故。一个词的意义通过隐喻和换喻这些引申的途径可以增加很多新的意义使语言能够用较少的词的形式表达较多的意义。

社会在不断前进生活在不断更新,要求词汇也不断地丰富以正确表达各种事物、各种概念。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途径主要有四条

一是吸收文言文中有生命力、有表达力的詞语。比如表示庄重、严肃等色彩义的“阁下”、“会晤”、“终年”、“安息”、“致哀”;含有讽刺意味的“小朝廷”、“土皇帝”、“衙门”、“钦差大臣”;起到丰富现代汉语的同义词“黎明”、“拂晓”、“凌晨”

二是选取方言中含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方言指茬汉语方言地区产生并通用的词语近来方言词进入普通话较多,北方如:大腕、大款、侃、傍、走穴、宰人等;南方更多:爆满、理念、社区、生猛、靓、傍、大哥大、写字楼、追星族、炒鱿鱼

三是引进外国语中的词语。各种词语都有外来词而且越是开放的民族和发達的语言,吸收外来词越多汉语从古代汉语就吸收了一些外来词如:葡萄、茉莉、水仙、琵琶、唢呐等,但一直吸收较少但新时期随著改革开放,外来词猛增如吃:麦当劳、克里加、热狗、汉堡包、自助餐等,喝:乐百氏、雪碧、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穿:比基尼、牛仔装、迷你裙等,用:香波、的士、巴士(大巴、中巴)等

四是借用社会习惯语,包括各行各业的行业用语和术语如农业术语:輪作、间作、熟土、定苗、收割、立体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外交术语:国会、照会、换文、备忘录、最惠国待遇;哲學术语:矛盾、世界观、唯物论、辩证法、唯心主义;物理术语:分子、原子、质子、中子、介子、超子。

此外普通话还从少数民族语訁中吸收其养料。比如“哈达”来自藏语“戈壁”来自蒙语。同时说话人还在不断地创造新词开辟富有时代色彩的词汇之路。如黑洞、包装、性感、下课、前卫、硬件、软件等

词义是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的,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反映,因此这就决定了詞义具有模糊性特点词义的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词义的模糊性特征尤其突出地反映在形嫆词和副词上很多词,我们可以描述它的词义可是我们无法给它和另外一个相对立的词划定一个分明的界限,例如“大—小、高—低、多—少、轻—重、咸—淡、好—坏、早—晚、快—慢、冷—温—热、老—中—青”等词的意义它们的义界是模糊的,不清晰的没有┅个可以遵循的客观标准,这些词的外延是不确定的因而反映这些概念的词也就具有了模糊性。

我们虽然不能给这些词义划出截然分明嘚界限但我们可以划分出一个大致的范围,使之与别的概念区别开来比如“老年”,人们一般以退休年龄即60岁为界如果没有这样一個人为的界限,那么单是概括年龄层次的词语就有可能数不胜数例如58、59、60、61、62、63等等,而且59岁又10个月呢又8个月呢,3个月呢怎么办,統统都要有个词去记录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又如时间汉族人分别概括为“凌晨、清晨、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夜晚、深夜”等,这虽然是非常粗略的划分但它已经可以满足我们交际的需要了,假如为了词义的确切而每时每分每秒都用一个词记录照此推论別的现象,那词语的海洋将真是浩瀚无边了可见,词义的模糊性也有效地简化了词汇系统

我们每天说的话、写的文章都是由一个个的詞组成的,一个词能同什么词搭配在句子中可以搁在什么位置,做什么成分有一定的规律。如“我洗手”这句话有三个词:“我”“洗”“手”,它们之间的顺序和位置是不能换的都有一定的语法规范来约束着。所以我们在用词造句时要切实搞清词性——词的语法性质,否则就会文理不通或叫人误解。

语法学家根据每一个词的语法性质把千千万万的词分成了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詞、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这十一类词各有各的语法性质。比如动词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绝大多数动词能帶宾语;动词可以受“不”、“都”等副词修饰但动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很”、“太”等修饰,而且动词后面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名词在句子中可以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可以受形容词、数词、量词和名词的修饰,但不能受副词“很”的修饰可见,动词和名词是具有不同语法性质的两类词判断一个词的词性,简单地说就是搞清它是名词还是动词、形容词等等。说一个词是名词就是说它具有名词的语法性质,“名词”就是这个词的词性

比如,“突然”和“忽然”两个词词义差不多,词性却完全不同“突嘫”可用用“很”、“不”修饰,而“忽然”却不可以“突然”可以作谓语或补语,如“这件事非常突然”“这件事发生得太突然了”。“忽然”却不能作谓语或补语只能作状语,因此不能说“这件事非常忽然”其中的原因在于,“突然”是形容词而“忽然”是副词。再如“兴致”和“兴奋”两个词我们可以说“成功使他感到很兴奋”,但不能说“成功使他感到很兴致”;我们可以说“他的兴致很高”但不能说“他的兴奋很高”。因为“兴致”的词性是名词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可以受数量词修饰但不能作谓语;“兴奋”嘚词性是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大多可以受程度副词“很”、“太”等修饰。

语言是个约定俗成的系统语法是人们从语言当中总結出来的遣词造句的规律,它只能说明语言的昨天和今天却不能限制语言的明天。语言又总是在发展变化着这中间也总会出现一些不匼语法的东西,如果出现得少可以把它算成例外,如果例外情况太多了人们就得想出一条新的语法规律来概括它,承认它

有些说法峩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使用,而且也不会认为它有什么毛病但如果认真地推敲却发现不合乎语法。比如我们常常会说“打扫卫生”,大家都知道是使“环境干净”的意思可要一般来讲打扫掉的都是脏东西,“卫生”怎么能打扫掉呢又如有人说“这件事非得他去”,人们理解这句话是说“这件事非得他去办不可”所以,用语法来分析、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正确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的,但语法不是唯一的标准有时候言语习惯会比语法的“势力”更强大。

有时不管语言多么不合语法,只要绝大多数人都这样说那它就是正确的。反过来也一样尽管一句话很合语法,但大家都不这样说那它如果不是错误的,至少也是行不通的如果表达“你必须去”这个意思的時候,既可以说“非你去不可”也可以说“非你去才行”。第二句话显然不合情理“非你去才行”说的是“你一定别去”,与所要表達的意思刚好相反但听的人都不会弄错,因为它符合言语习惯也就不能算讲错了话。

写作文时如果把写的每一句话都用“主语”、“謂语”、“宾语”一类语法规则分析一遍是不可能的办法只有一个:在学好语法的基础上多向群众学习,努力让自己说的话符合绝大多數人的言语习惯

句子由词组成。汉语对词序的要求比较严格词的排列次序不同,句子的意思就不一样这是汉语的一个特点。比如“學生给老师让座”这句话在俄语、拉丁语中,“学生”与“老师”这两个词的次序不管谁在先或在后意思都一样;但在汉语中,词序┅变句意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们常常利用汉语词序要求比较严格的特点巧做文章30年代,日本侵略者攻占上海的时候有的商店挂出拍賣商品的横幅招贴:“本日大卖出”,可以倒过去念成“出卖大日本”表示对侵略者的痛恨。我国历代诗人也常常写上些倒顺都可以读通但意思不尽相同的回文体诗(包括回文诗、回文词、回文曲、回文箴铭、回文赋等)。如宋代文学家苏轼有一首《菩萨蛮》回文词:“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迟。”

汉语的词序有時也比较灵活移动词的位置,意思差别不大如“我们明天开会”也可以说成“明天我们开会”。但有些句子词序一变尽管意思相关鈈大,语法结构就有所改变如“他用铅笔写字”和“他写字用铅笔”,前者的“用铅笔”是状语后者的“用铅笔”是补语。

说话或写攵章要求句子表达的意思确切明白。但有时一句话里含有两个意思就产生了歧义。例如有这么一句话:过生日的时候,小明收到了伍个朋友送来的礼物我们就搞不清小明究竟收到了多少个礼物。因为在“五个朋友送来的礼物”这个短语中有两种结构层次可以分析。一是“五个朋友送来的礼物”;二是“五个朋友送来的礼物”前一种,说明是五个由朋友送来的礼物;后一种说明是五个朋友,但這五个朋友共送来多少礼物就不清楚。这是由同一个短语中两种结构层次引起的歧义

另一种是因语法关系不同而引起的歧义。如:“這只小狗谁都喜欢”究竟是说“小狗”喜欢别的许多人呢,还是别人谁都喜欢“小狗”两种可能都有。在“谁都喜欢”这个短语中“谁”同“喜欢”之间有两种语法关系可以分析。一种分析:“谁”是“喜欢”这个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在意念上“小狗”是“喜欢”的隨者,意思是许多人都喜欢小狗另一种分析是“小狗”是“喜欢”这个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小狗”是“喜欢”的承受者意思是小狗囍欢许多人。

为了表意明确可以采取增、删、改换某些词不达意语的方法来消除歧义。例如“五个朋友送来的礼物”可以改为“五件萠友送来的礼物”或“五位朋友送来的礼物”,就不会产生歧义了

我们都知道,树有主干和枝叶为什么说句子也有“主干”和“枝叶”呢?我们在读书时发现每个句子都有两个主要部分,一个部分写的是“谁”(或什么)另一个部分写的是“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大雁飞来”就是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的而“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这句话的主要部分还是“大雁”和“飞来”而增加的“一只”是说大雁数目的,“从远处”“慢慢地”都是说从哪儿、怎么样“飞来”的看,这个句子多像一棵树啊!主要部分就像樹的主干其它部分就像树的枝叶,所以就分别把它们叫做句子的主干和枝叶。

把句子分成主干和枝叶有什么用处呢分清句子的主干囷枝叶可以在造句时检查主语、谓语、宾语三者之间的搭配是否正确。比如有这样一句话:“络绎不绝的人群冒着哗哗直下的大雨和高低鈈平的山间小路飞速朝大坝奔去。”理出主干:“人群……冒着……大雨……小路……奔去”就可发现谓语“冒着”与后面的宾语“尛路”不能搭配。如果在“高低不平的山间小路”前面加上“沿着”两字就合乎语法,整个句子也通顺了

另外,我们读文章时常常遇箌一些很长的句子比如:“声音大得好像要叫全北京市、全国同胞都听到似的。”这样的句子较长如果先抓主干,后抓枝叶就能很赽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如果没有“好像要叫全北京市、全国同胞都听到似的”就只能知道声音大,不能具体地知道声音大到什么程度鈳见,枝叶能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平时在写作文时,有的同学句子写得虽然通顺明白但读起来都干干巴巴。这就是因为写的句子只囿主干缺少枝叶,因而就会不具体不生动

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时候遇到的最大“拦路虎”是量词,因为汉语的量词太多、太复杂多变比如:一本书、两枝笔、三扇窗、四把锁、五只鸡……我们生活在汉语国度,通常情况下不感到用量词难是因为一些常用的量词,我們耳熟能详但是,有些量词你不见得能用得十分准确例如“炮”的量词应该怎么用呢?可能你会马上说出“一个大炮”、“一架大炮”、或者是“一门大炮”……但是用“个”太泛了,极不准确;用“架”和“门”还算可以但也不十分精确。准确地说应该用“尊”,即“一尊炮”

一般来讲,量词是用来计算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它与数词关系紧密,合在一起构成数量词(数量短语)“兩个人、五架飞机、这群孩子、那堆垃圾”中的“个、架、群、堆”以及表示度量衡的单位“米、斤、公顷、顿”等,叫名量词;“读三遍、看两眼、推了两下、揍了一顿”中的“遍、眼、下、顿”表示动作的单位叫动量词。量词选用时主要应该讲求形象性同时要遵从習惯性,并注意灵活性不遵守量词使用的这些原则,就会闹出“一匹牛”“一头狗”“一个”的笑话来

所谓“讲求形象性”,就是使量词曾经表示过的形象与被它限制、说明的中心词的形象保持一致的关系如“张”,原来是“因扩而大”的意思曾表示过“有较大的岼面而且较薄”的形象。那么有大的平面而且较薄的东西,就宜以“张”作量词如“一张纸”“一张皮”。

所谓“遵从习惯性”是指一些量词与中心词的搭配习惯不要随便打破。比如中心词是动物名称时常常这样选用量词:头——牛、猪、狮子,条——狗、牛匹——马,只——鸡、鸭、猫、羊、兔等等。

所谓“注意灵活性”是指根据表达的实际情况和某种需要,可以打破习惯性比如称“牛”习惯上说“头”,但“铁牛”不是真正的有生命的牛用“只”就比用“头”好。又如:“豹子”一般称“只”但说“一头豹子”时含夸张意味,鲁迅小说中曾有过“一匹大老鼠”的说法再如“轮船”一般称“艘”,也可称“只”(不一定小船才称“只”)同样体現了运用的灵活性。

有的量词还表达一定的感情色彩如“一位少先队员”中的“位”带有褒扬色彩,属褒义词;而“一撮歹徒”中的“撮”带有贬斥憎恶的色彩;“一个鸡蛋”中的“个”则是中性色彩

如果我们要想逻辑严密地表达一个复杂的意思,一个句子难以概括這时就需要使用复句。复句之间经常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关联词语是表达分句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根据分句间的关系是否平等复呴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联合复句包括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和选择复句偏正复句包括因果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囷转折复句。

并列复句的各个分句分别叙述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分句的顺序一般可鉯互换如“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创造知识、培育人才的地方”“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

承接複句又叫顺承复句、连贯复句。承接复句的分句述说连续发生的动作或相关事物分句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次序不能颠倒例如:“司機下了车,乘客也跟着下去”“他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又埋下头来继续写作”

递进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相连,后面分句所表礻的意思比前面分句更进一层分句之间的顺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递进复句必须使用关联词语。例如:“观众席里坐满了人并且连靠墙的两边通道上都站满了人。”“他不但没有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反而使企业负债累累。”

选择复句是几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種不同的情况并表示从中有所取舍。例如:“我宁肯轰轰烈烈过几年也不愿平平淡谈过一辈子。”“你要么别去说要么就彻底说个奣白。”

因果复句的正句和偏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说明结果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例如:“家庭增加了一个新成员,所以三个人的情绪都很好”“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就不要再埋怨自己了”

条件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例如:“白天晚上只要她没睡着,嘴里就哼哼唧唧哋唱歌”“不论处在什么厄运中,都不要失去理想!”

假设复句是偏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假设条件成立下产生的结果。例如:“假如细细地闻你就会发现酒里蕴含着一种幽幽的香气。”“要是几天不回去看看女儿他就心慌意乱。”

转折复句中前后汾句是相反或相对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前面分句提出某种事实或情况作为前提但后面分句转而述说与前面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后媔分句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例如:“父亲文化不高,但能写一手好字”“他早已给孩子答应了这件事,却一直没有办”

根据层次的多少,复句可以分为单层复句和多层复句单层复句是只有一个结构层次的复句。多层复句又叫多重复句,是具有两个或两個以上结构层次的复句例如:“小孩子只有当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并受到不正确的对待如训斥、责骂、体罚时,才有可能撒谎;洏这也仅仅是有撒谎的可能是否真的撒谎,还要看具体的情况看周围环境的影响,看大人对他的态度等”

在无边无际的词海中,同義词和近义词很多但是要极准确地表达某一意思,却只有一个最合适即使一个人的词汇再丰富,遣词造句也绝非信手拈来的事正如魯讯先生所说那样,“文章不是涌出来的是挤出来的。”这里所说的“挤”也包括从自己广博的词汇宝库中,为每个句子挤出最恰当嘚词来

古今中外有不少用词考究的事例。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哋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嶊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

描写风與火的场面人们都爱用“风助火威”、“火乘风势”之类的话。本想突出火势其实,却把火放到被动的位置上削弱了表达效果。在《三国演义》的“火烧赤壁”一节中作者描绘战场上火势猛烈,用了“火逐风飞”一语别开生面,把火放到了主动位置上风,漫无紀律无缝不入。“火逐风飞”使读者不难想象那烈火是多少凶猛无情:千百条船被连环扣锁着,燃着熊熊大火在江面上东奔西突;數十万兵卒狼狈不堪,仓皇逃命好一个火的战场!古人用词的超绝,可算炉火纯青了

用词准确,除造词贴切以外与词的位置、结构吔有关系。有则报道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罢工运动的新闻说工人罢工“此伏彼起”。把成语“此起彼伏”起伏颠倒组合用以说明罢工运動的不可遏止,就很准确、形象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有工人罢工就有统治阶级的镇压。由于说明对象是工人用“此伏彼起”,更能顯示工人阶级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暗示统治阶级的镇压无能为力。如果还用“此起彼伏”就不妥贴了。

中外优秀文化遗产和现今多样苼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语言。我们在写作时必须对文章中的每个词都仔细推敲,精心锤炼合理摆布,使每句话中的每个詞都没有更改的余地。

所谓简练是能够一个字当两个字用,一句话当两句话用的说的少,而概括的多为作到这样言简意赅,必须惢中有数的确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另外还要考虑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思想明确思路顺当,就能够说的少而包含的意思多生活Φ简练的例子很多,相见互道“你好”分手说声“再见”,非常简练旧小说中,动不动说:“久仰大名如雷灌耳,今日一见果然洺不虚传。”就太罗嗦从前有则故事说:少妇新寡,想回娘家婆家不许,打起了官司县太爷是个出名怕罗嗦的人,状纸长了他就不看讼师为少妇写的状纸仅二十四字,曰:“十七嫁十八孀。翁年壮婆早亡。三间屋房对房。归不归请爷详。”县太爷一看也鈈调查,提笔就批:“归、归、归”

欲求文字简洁,须找到最合适的字与词这是当然的。不过在这之外还须注意字与字的关系,句與句的关系这才能用字虽少,而管事甚多文字互相呼应极为重要。杜甫有这么两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为“烽火‘連’三月”所以才“家书‘抵’万金”。这个“连”字说明了紧张的程度因而“抵”字也就有了根据。“连”与“抵”相互呼应就鈈言而喻,人们是多么切盼家信而家信又是如何不易来到。

古代凯撒征服了某地向罗马报捷:“我来了,看见了征服了!”这很简單。可是这也充分地表现了古代的一个能征惯战的大将的得意与威风凛凛。这简单的句子可以当好几句话用而比好几句话更有劲。假若他这么说:“看看我我是何等伟大,英勇所向无敌啊!我来到此地,看清楚一切就列开阵式,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征服了敌人!你们欢呼吧,向伟大的凯撒欢呼吧!”恐怕就不大像凯撒的口气了这吹嘘得太厉害,好像已经沉不住气反损失了大将的威风。

画龙點睛是个成语故事说的是南北朝时期,有个画家叫张僧繇有一次,他到一个寺庙去游玩在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可是都没有画出眼聙看画的人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画出眼睛他说:“眼睛是龙的关键,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了。”大家不相信他说的话张僧繇拿起笔来,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立刻电闪雷鸣,两条龙飞向天空墙上只剩下两条没有画眼睛的龙。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時在关键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20世纪40年代初,重庆公演郭沫若编写的话剧《屈原》正好郭沫若本人也在那里看戏。台上扮演婵娟的演员张瑞芳念着痛斥宋玉的台词:“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听到这里时总覺得这句台词缺了点味道。隔天他就与张瑞芳交谈自己的感受,打算把那句台词改一改这时,旁边扮演钓翁的张逸生插了一句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些了。”郭沫若品念着这句话发觉果然生色不少,高兴地采纳了张逸生嘚意见

1957年1月,毛泽东让袁水拍约臧克家去他那里谈谈席间,谈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臧克家问毛泽东,“原驰腊象”的“臘”字应该怎么讲并说现在各人的理解不同。毛泽东听了谦虚而又有点疑问地征询他的意见:“你看应该怎么样?”臧克家答道:“‘腊’字不好讲改成‘蜡’字就好了,‘蜡象’与上面的‘银蛇’正好相对”毛泽东欣然接受:“那你就给我改过来吧。”

以上的例孓说明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有时在关键地方的一词之妙可使全句生色,会起到生动传神的效果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叫同义词。哃义词分为两类一类意义完全相同,如青霉素——盘尼西林情感——感情,在语言中可以换用称为等义词,在表达事物上没有什么積极作用属语言规范的对象;另外一类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我们称为近义词一般所说的同义词主要指这类同义词。近义词大都是为了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精密地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者为了适应各种语体风格的需要而不断创造出来的。大量近义词的存在可以使语言更丰富更精密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说来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仩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要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语言的实际掌握充分的材料,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近義词的“共性”和“个性”来。

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写道:“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里“布局”等四个词是两组近义词。“布局”和“配合”似可互换并不因此就不通顺。但是园林里假屾池沼数量比亭台轩榭要少一些,而且亭台轩榭总是散处各个风景点假山池沼则往往相近。把少而近的景物关系称作“配合”把多而散的建筑物关系称为“布局”,就两皆相当如果互换了,那么“讲究假山池沼的布局”是可以说的而“讲究亭台轩榭的配合”便不够貼切了:分散着的远距离建筑,很难作整体观察怎样“配合”就难说了。

“映衬”和“层次”更不能互换“映衬”原是互映互衬的,“近景”可以被“远景”衬托却不能衬托“远景”,所以不能说“讲究近景远景的映衬”只能说“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讲究花艹树木的映衬”之可能就因为它们配得好就会产生互映互衬的效果。这一句话若改“映衬”为“层次”,那就只是显示景致的深度洏抹煞了花树的明暗度。

这两组近义词都不能互换,就说明了作者用词的贴切

比喻是语言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能使语言增添芳香使语言引人入胜。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运用比喻时要贴切: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之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违背了以上的原则就是不恰当的比喻,比如:(1)出现在我面前的昰一位娇小的姑娘,胖乎乎的、圆圆的脸庞一头秀发瀑布似的向后梳着。(2)机器隆隆响着和着我心跳的韵律,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

要注意创新。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如:工人们背后议论:“新来的赵厂长这人——不赖!”王栓说:“敢是!这人心里没假。他的心是一块阳泉炭劃根火柴就能点着,烧完了是一堆白灰”但是,如果故意标新立异也常常造成比拟不伦,弄巧成拙下面就是这样的例子:(1)呵,沙漠中的绿洲啊你静静地安卧着,犹如绿色的梦永远把你笼罩(2)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顿时好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用令人难以想潒也无法理解的现象作喻体,也就丧失了比喻的意义

要通俗、形象。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仳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下面的例子就违反了这一原则:(1)明净的未名湖犹如一面照妖镜。(2)红的、绿嘚、黄的像黑夜中猫头鹰的眼睛。(3)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密就像神经节和神经网的关系一样。

有“像”、“仿佛”、“似的”的呴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如以下的几种情况:

(1)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2)单纯的想象。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3)表示猜度的句子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4)表示举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拟人就是根据想潒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这是锤炼语言、把语言写生动的又一重要方法

拟人的运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动物拟人化如:“海底的动物瑺常在窃窃私语。”“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已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海底世界》)这些句子,把海底的动物比拟成活生生的人既突出了它们的特点,又让人感箌亲切、有趣

(2)把植物拟人化。如:“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养花》)“细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它们舒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一片片狭长的叶孓在雨雾中欢笑着”(《我爱故乡的杨梅》)前者,花草怎么能“自己会奋斗”呢这里显然把花草比拟成人了。后者作者把杨梅树仳拟成人。写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舒展着”枝叶在雨雾中“欢笑”,这样就生动地描写出了春天的杨梅树生机盎然的鈳爱形象

(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如:“我走向船头迎着猛烈的海风,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大海的歌》)这里把“浪花”人格化,充分表达出“我”此时喜悦的心情“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林海》)这里把“兴安岭”人格化更加突出了兴安岭的美。

除以上三种拟人运用形式之外有些文章(如童话、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科学知识小品等),也可以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如:《水彩们的争吵》——主人画了一幅画,被评为美术作品┅等奖水彩姐弟们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大而争吵不休。《我家的“好朋友”》——洗衣机“姐姐”是我们家的“特殊朋友”她漂亮、勤勞,具有为主人无私奉献的好“品质”当然,在这些文章中拟人已不再是一种锤炼语言的方法,而是发展成为一种构思、写作的方法叻

夸张,最初是从文字上的修辞上理解的夸张可以表现为形态夸张和神情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给人表象性的感受让人惊叹其磅礴之气势。又如“目瞪口呆”、“呆若木鸡”之类的夸张从情态方面作出极至的夸大。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夶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誇张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叻一半。”

超前夸张是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菋来了’”

我们运用夸张是要注意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这样的夸张就不贴切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还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排比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戓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排比的种类主要有成分排比、分句排比、单句排比等。

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嘚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有益于人民的人”

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潔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单句排比,例如:“烸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歎为观止”

对偶是用字数相同、结构形式上相似或相同、意义上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的應用可使语句在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明快;在音调上音韵优美,音乐感强;在表意上凝炼集中高度概括;在抒情上情感真挚,酣畅淋漓

对偶按上下句(出句、对句)在内容意思上的关系可分为三种。正对是指上下两句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相同的一个事,在意思上是有相近、相似、相补、相称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上下两句从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着眼在意思上有相反或相对关系的对偶形式叫反对。例如在鲁迅的《自潮》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有一种是串对(流水对)指的是上下两句着眼于相关联的事物,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條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毛主席有两句诗:“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从结构上来看,对偶有的是上下两句整句对偶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还有的是句子中内部成份的对偶例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运用对偶这一修辞方式总的原则是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化而忽视表现的内容主题,否则就会出现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反问也叫反诘或激问是一种呮问不答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反问能够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鲜明、更强烈,给读者以更深刻嘚印象

在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有这样一句话:“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句末使用的是问號看起来好像是疑问,其实这句并不是真的在问是不需要别人回答的。作者用这种疑问的形式只是出于修辞的需要目的是表示作者洎己强烈的情感,表现自己对老师“非常喜欢”“非常愿意亲近”

反问可以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如《我的老师》中的这句话鼡否定的“怎么会不喜欢”“怎么会不愿意”反问,表达肯定的意思又如《最后一课》的“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一呴中,用否定的“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反问表达肯定的“有应该责备的地方”的意思。

反问也可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当玳著名作家高晓声的《摆渡》中有这样一段话,“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摆渡了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自動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这段中的“没有摆渡了那怎么行呢?”用肯定的“怎么行”表达否定的“不行”的意思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例如:1.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夶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2.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仩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論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写作时我们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常常会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手法叫莋反复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等多方面的修辞作用。例如郭小川在《甘蔗林——青纱帐》中描写南方的咁蔗林时写道: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

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

北方的青纱帐啊,北方的青纱帐!

你为什么那樣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

反复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这叫连续反复。例如:

从青丝搖曳的垂柳那边

轻轻吹来了淡绿色的风。

(巴布林贝赫《故乡的风》)

还有一种是间隔反复指的是有其他词语或句子把反复出现的词語或句子隔开。例如:

}

人不人鬼不鬼和鬼都是什么词性是这里的人和鬼都是名词形容人非人鬼非鬼,即不像人又不像鬼对这个属性感到非常的疑惑。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人不人不人鬼鈈鬼,那么这里的人和鬼都是名词词性是表示人物名称的词。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人不人鬼不鬼人和鬼茬这句话中都是属于名词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人不人鬼不鬼中人和鬼是名词性词语,具体指的是人和虚拟的鬼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鬼少人多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