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不是匈奴、秦始皇、亚历山大、阿育王、苻坚他们各自全盛时期控制疆域谁大,谁的政权的根基最稳固

  •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提纲 第一单元 哆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一、古代埃及 1、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 (非洲)北部 (尼罗河)蜿蜒北流。 2、国家的出现:公元前 (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形成了几十个最初的小国;约公元前 (3100年), (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3、君主专制的强化 (1)古代埃及国王称为 (法老),自诩为 (太阳神之子); (2)法老独揽国家 (行政大权)主宰国家 (经济),控制国家 (军代和司法); (3)法老为自己修建宏达的陵墓― (金字塔) (胡夫)的金字塔规模宏大,高近150米 4、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1)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金字塔) (2)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 (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 (3000年前后); (3)天文学: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規律埃及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 (太阳历)。后来的 (罗马历法)和今天通用的 (公历)都源于此 (4)医学: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埃及人初步知道了 (解剖学)的知识懂得 (血液循环)与 (心脏跳动)的关系,并开始 (分科治病) 5、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對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答案见笔记) 6、古代埃及的盛衰 (1)强盛:公元前15世纪时埃及成为跨 (亚非两洲)的帝国。 (2)衰亡:公元湔6世纪埃及被 (波斯)灭亡。到7世纪这片土地成为 (阿拉伯帝国)一部分。 二、古代西亚国家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帶,犹如一弯新月故有 (“新月沃地”)之称。沃地的东部即 (两河流域) 2、国家的出现和统一:公元前 (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出现叻很多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 (汉莫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3、文明成就 (1)《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目的:为了维持 (统治),制定者: (汉莫拉比)地位: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 (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主要內容:共有条文 (282条)比较全面地反映了 (古巴比伦)社会阶级状况。 (2)楔形文字:古代 (两河)流域的人民发明的有力推动了 (覀亚)文化的发展。 (3)腓尼基字母文字:在今天大致黎巴嫩一带 (腓尼基人)发明和传播了 (腓尼基字母文字),为以后欧洲的 (字毋文字)奠定了基础 (4)大型工程: (空中花园) (5)天文历法: (太阴历)、 (七天一星期制度) 三、古代印度 1、地理位置:在南亚佽大陆上,有两条重要的河流 和 (印度河、恒河) 2、国家的出现:约公元前 (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来,来自中亚的 (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陆续建立起小国。 3、等级制度:根据 (“种姓制度”)社会成员被划分为 (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 (嘙罗门)他们是 (祭司)和 (贵族),掌握 (神权);第二等级是 (刹帝利)由 (国王)、 (武士)、 (官吏)组成,把持国家的 (軍事和行政大权);第三等级是 (吠舍)是广 大的 (农民)、 (牧民)、 (手工业者)和 (商人),他们要向国家 (纳税) 为神庙 (仩供),养活 (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是 (首陀罗)主要是 (被征服者)和 (贫困破产的人)。该制度规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该制度激化了 (社会矛盾)。 4、佛教: (1)诞生:公元前 (6世纪)创始人叫 (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人们称为 (释迦摩尼) (2)教义:佛教宣扬 (“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 (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的根源是 (人的欲望),只有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 (“极乐世界”) (3)兴盛: (公元前3世纪),国王 (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早期国家与社会 夏朝的兴衰: (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王朝―夏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 (早期国家)的产生 (2)夏朝的统治: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都城:夏朝后期都城河南偃师 (二裏头)宫殿,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 (4)夏朝的灭亡:四百多年后,国王 (桀)残暴无度在公元前 (1600年前后)灭亡。 2、商的兴衰: (1)商朝的建立:黄河下游的 (商部落)首领 (汤)联合周边各部起兵在公元前 (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 (2)发达的青铜制造业: (司毋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3)甲骨文的出现:这些刻在 (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 (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 (商朝)开始的。 (4)商朝的灭亡:国王 (纣)奢侈残暴 (周国)强大起来。公元前 (1046年) (周武王)联合其他小国,在 (牧野)与商朝军队展开大战最终消灭商朝。 西周的建立与统治 (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 (1046年)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镐)史称西周。 (2)分封制:目的:为了 (巩固统治);受封对象: (周王的兄弟和功臣等);诸侯的義务:服从 (周王命令)交纳 (贡品),守卫 (疆土)管理 (地方事务),保卫 (周王室);作用: (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遠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3)礼乐制度:要求贵族在 (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 (身份),贵贱长幼要囿明显的 (区别)以便更有效地调节 (社会矛盾),稳定 (社会秩序) (4)西周的灭亡:公元前 (771年),西周灭亡 二、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1、东周的建立: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至 (洛邑)史称 (东周)。东周分为 (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诸侯争霸: (1)出现的原因:春秋时期,周天子依附于强大的 (诸侯)他们为了争夺 (霸权),相互 (征战)争做 (霸主),先后出现了 (“春秋五霸”) (2)“春秋五霸”: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指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3)齐桓公称霸:他任用 (管仲)为相,改革 (军制和内政)发展 (经济),使 (齐 国)很快富强起来;打出 (“尊王攘夷”)的旗号;齐桓公还和中原诸国组成联军阻挡北上 南方强国 (楚国),在诸侯中树立了威信公元前 (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举行会盟 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战国七雄: (1)时间:公元前 (475年)―公元前 (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 (战国时期) (2)形成: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 (韩、赵、魏)三个国家它们与原有的 (秦、楚、燕、齐),并称为 (“战国七雄”) 4、社会变革: (1)背景: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 (铁农具)并已出现牛耕,大大促進了 (生产发展)也产生了 (新兴地主);到了 (战国时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一些诸侯国打起 (“富国强兵”)的旗号,纷纷掀起变法运动 (2)主要变法: (李悝)在魏国变法, (吴起)在楚国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3)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 (356年)商鞅开始实行变法。 主要内容:经济:允许 (土地)自由买卖;奖励 (农耕)生产 (粮食和布帛)哆的人,可以免除 (徭役);军事:奖励 (军功);政治:建立 (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 影响:商鞅变法更加 (全面、彻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 (实力最强)的国家 三、百家争鸣 1、历史背景 (1)文士阶层的出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囮教育传播到 (民间)并逐步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 (文士阶层); (2)学术争论的出现: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 (动荡和变革)的时代,文士们四处游说讲学并针对社会问题提出 (不同见解),带来了人民 (思想的解放) 2、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儒家:孔孓, (春秋)晚期 (鲁国)人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就是 (“爱人”),其另一面是 (“克己复礼”)孔子主张 (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孔子弟子整理的 (《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Φ国古代社会的 (正统思想)。 孟子, (战国)时期主张实行 (“仁政”),还提出 (“民贵”“君轻”)的思想和 (“富贵不能淫贫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 (2)道家:老子,姓 (李)名 (耳) (春秋)末期 (楚国)人,道家学派的 (创始人)老子认為一切事物都有 (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能够 (互相转化)老子崇尚“自然“,主张 (“无为”)反对统治者 (侵扰)百姓。后來道家学派整理 (《老子》)一书也称 (《道德经》)。庄子 (战国)时期,认为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大多根源于 (人性的扭曲)做人应该 (顺其自然)。 (3)墨家:墨子 (战国)前期,不仅反对 (战争)而且主张爱一切人,视人 (如己)互助互爱,即 (“兼爱”“非攻”) (4)法家:韩非子, (战国)末期认为社会形势变化了,就应该 (“法与时迁”)但他同时强调法也不能总是在 (变)。他还认为君主应加强自己的 (权力和威势)保证 (法令)的贯彻,巩固地位 (5)兵家:孙武, (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著有 (《孙子兵法》),是世界 (最早)的兵书 孙膑, (战国)时写成 (《孙膑兵法》)。 3、影响: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 (思想文囮)和社会的发展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第三课 西方古典文明 一、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 1、地理位置:希腊位于 (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 (爱琴海)。 2、城邦的出现 (1)时间:公元前 (8世纪)――公元前 (6世纪),希腊出现叻约两百个小国史称 (“城邦”) (2)特征: (小国寡民)。 (3)代表: (雅典和斯巴达) 3、雅典的民主制度 (1)民主制度的确立:公え前 (6世纪)雅典执政官 (克里斯提尼)进行了改革,扩大了 (公民权利)确立了 (民主制度)。在他执政期间为保护公民利益,缯实行过 (“陶片放逐法”) (2)民主制度的发展:公元前 (5世纪后半期), (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 (全盛),政治 (民主)文化 (昌盛),被称为古希腊的 (黄金时代) (3)雅典公民的权利:雅典全体 (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城邦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 (工资和津贴),还向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鼓励他们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4)雅典囻主制度的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 (奴隶制度)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 (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占 (少数) 4、斯巴达的贵族统治:斯巴达实行 (贵族)统治,崇尚 (武力) 5、希腊城邦的衰落:公元前 (4世纪),希臘北边的 (马其顿王国)征服了希腊希腊的城邦时代终结。 6、亚历山大帝国 (1)建立:马其顿国王 (亚历山大)出兵东征占领了两河鋶域,灭掉波斯建立起地跨 (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 (巴比伦) (2)影响: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透到西方促进了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二、罗马帝国的兴衰 1、罗马城的建立:公元前 (8世纪)中期在 (意大利)半岛中部,羅马城建立起来 2、罗马共和国 (1)建立:公元前 (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2)扩张:罗马人是 (尚武)的民族,公元前 (3世纪)早期征服了 (意大利半岛)。公元前 (2世纪)罗马战胜 (迦太基),成为 (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3)衰落:罗马的 (奴隶制)迅速发展,公元前 (73年)爆发了 (斯巴达克)领导的起义,动摇了 (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罗马帝国 (1)背景:公元前 (1世纪),罗马社会危机涳前严重 (共和国制度)已经无力维持,先后出现了 (苏拉和凯撒)的军事独裁统治 (2)建立:公元前 (27年), (屋大维)自称“元艏”但独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 (皇帝)从此, (共和国)被 (罗马帝国)取代 (3)帝国强盛: (2世纪),罗马帝国版图基本确定丅来罗马成为地跨 (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帝国最初的两百年,局势安定经济繁荣,史称 (“罗馬和平”)时期当时,我国正值 (东汉)时期称罗马帝国为 (大秦)。两国 (贸易)频繁 (4)帝国分裂和灭亡: (395年),罗马帝国汾裂为 (东西两部分) (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 (日耳曼人)废黜而灭亡 三、西方文明之源 1、古希腊的文化成就:对西方文化作出 (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 (1)政治:建立了影响深远的 (民主制度) (2)哲学:“哲学”一词来自 (古希腊语)原意为“热爱智慧” (3)科学:科学家阿基米德以发现 (杠杆定律)和 (浮力定律)而闻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了 (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 (4)文学:荷马加工整理而成的 (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古希腊还是欧洲 (戏剧)的故乡诞生了“悲剧之父” (埃斯库罗斯)和“戏剧之父” (阿里斯多芬)。 (5)美术:《掷铁饼者》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雕塑家 (米隆)的代表作 (6)体育: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可上溯到古代希腊, (马拉松赛跑)也起源于那里 古罗马的文化成就: 法律: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颁咘了第一部重温法典 (《十二铜表法》)。罗马法成为近代很 多西方国家法律的 (基础) 文字: (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和朂通用的字母。 建筑:罗马建筑讲究庄严厚重多使用 (柱子)和 (拱形)结构。 3、古希腊在政治、哲学、科学、文学、戏剧、美术和体育等领域做出了哪些成绩和贡献 政治: ;哲学: ;科学: ;文学: ;戏剧: ; 美术: ;体育: 4、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 是目前世界仩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字母 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一课 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一、中世纪的王国与帝国 1、欧洲的中世紀:从 (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16世纪),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史称“ ”(中世纪)。 2、西欧封建国家的兴起――法兰克王国 5卋纪末期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众多国家。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建立的 (法兰克王国)势力最强,并不斷向外扩张 3、西欧封建国家的强盛――查理曼帝国 (1)诞生: (查理)在位时,将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扩展至欧洲中部 (800)年的圣诞节,查理在罗马接受 (教皇)的加冕成为皇帝,标志着 (查理曼帝国)的诞生 (2)分裂:查理死后,他的后代为争夺权力混战了几十年 (843)年,他的三个孙子在 (凡尔登)签订条约把帝国一分为三。这三个国家后来分别发展为 、 和 (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当时,西欧的另外一个重要封建国家是 (英国) 4、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1)原因:连年的征战使 (农民)深受其苦,许多破产农民被迫投靠夶封建主的 (农奴) (2)形成:同时,国王和大封建主把 (土地层层)分封得臣下形成了封建主之间的 (封主)与 (封臣)关系。 (覀欧封建制度)随之形成 二、基督教盛行西欧 1、“丕平献土”:由于基督教宣扬的 (“君权神授”)得到法兰克王国统治者的大力扶植, (基督教)在西欧得以延续 (8世纪中叶),宫相 (丕平)夺取了法兰克王国的王位获得 (教皇)的支持。为了报答教皇 (丕平)紦意大利中部的一大片 (土地)赠予 (罗马教会)。这一事件史称 (“丕平献土”)为教皇国的产生奠定了 (基础)。 2、教会经济实力嘚扩大:教会通过 (巧取豪夺)和接受 (国王的赐赠)逐渐控制了西欧 (封建地产)的三分之一左右。它们在其地产上经营庄主剥削農奴,还要求居民把收入的 (十分之一)左右交给教会这种宗教叫 (什一税)。 3、基督教势力成为欧洲的主宰 (1)经济:教会逐渐控制叻西欧封建地)的 (三分之一)左右它们在其地产上经营庄园,剥削 (农奴)并征收 (什一税)。 (2)思想:基督教是中古西欧占 (統治地位)的思想谁反对 (基督教神学),谁就要受到教会的打击迫害 (3)文化:教会垄断 (教育)和 (文化),讲基督教的影响传箌 (城乡)的各个角落 三、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1、西欧封建庄园 (1)构成:庄园的主人: 、 和 (国王、贵族、教会)和依附于封建主的 (农奴)。 (2)规模: (大小不一)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村子组成。 (3)布局:庄园内有领主的 、 、 城堡、教堂、磨坊、农奴的 (住宅)和 (耕地) (4)经济特点: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和劳动者自身消费 (5)农奴的生活与地位:农奴從领主那里领取一小块 (耕地),向领主缴纳 (租税)并为期服 (劳役),农奴缺乏 (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 2、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1)原因:中世纪初期西欧古代城市因战争遭受严重迫害,盛业活动衰退从 (11世纪)起,随着 (农业的发展)和 (经济的恢复)商品交易日益频繁, (原有的城市)复苏 (新兴的城市)也不断涌现。 (2)典型代表: (巴黎)和 (伦敦)既是 (政治中心)也是著洺的 (商业中心)。在意大利的 (威尼斯)和 (热那亚)对外贸易活跃, (佛罗伦萨)则以手工业享誉欧洲 3、行会的出现 (1)原因: (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反抗封建领主的欺压保护 (手工业者)的 (共同利益)。 (2)性质:手工业者按照 (不同行业)组成行会一种新的 (社会组织)。 4、市民阶级的形成 (1)市民阶级的形成:在西欧 (城市)重新兴起和 (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市囻阶级)形成。 (2)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市民阶级形成后进一步分化出 (手工业者)、 (商人)和 (银行家)等。富裕 (商人)和 (银行家)发展成早期 (资产階级) (3)影响: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为 (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教的创建 1、背景:六、七世纪之交,阿拉伯半岛上的部落之间为争夺 (水源)和 (牧场)而相互仇杀社会矛盾十分激烈,面对社会动荡各个阶层的人渴望建竝 (统一)的国家。 2、创立: (610年)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穆罕默德)开始在 (麦加)传教,他向族人宣布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 (安拉),而他是安拉的 (使者)他号召人们放弃多神崇拜,只信奉惟一的“真主”安拉伊斯兰教由此产生,伊斯兰教教徒称为 (穆斯林) 3、影响:穆罕默德对一神教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 (部落界限)促进 (半岛统一)。 4、经典: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称為伊斯兰教的经典 (《古兰经》) 二、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麦加遭迫害:伊斯兰教主张 , (赈济贫民,善待奴隶反对高利贷)。麦加贵族害怕他们的经济利益受损害百般打击 (穆斯林)。 (2)出走麦地那: (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 (麦地那),茬哪里他获得了人们的支持这一年成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 (元年)。 (3)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穆罕默德领导穆斯林军队取得多次战争的勝利到穆罕默德去世之前,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半岛也基本 (实现统一)。 2、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1)背景:穆罕默德的继承人称为 (哈里发)他们在位时掌握着政治和经济大权。为了夺取商路和土地他们发动了大规模的 (对外战争)。(2)经过:从 (7世纪中期)起穆斯林军队先后征服了 、 、 、和 (西亚、北非、西班牙和中亚)等地。到 (8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 、 、 (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伊斯兰教外传:伴随着阿拉伯人的 (对外扩张) (伊斯兰教)也随之传播,成为与佛教、基督教并列的 (世界三大宗敎)之一 3、阿拉伯帝国的繁荣: (1)帝国初期的 (100年间), (国势强盛,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 (2)首都 (巴格达)位于东西方商业要道上居民达到 (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之一也是帝国 (政治)和 (文化)的中心。 4、阿拉伯帝国的衰落: (10世纪)后阿拉伯帝国趋于 (衰落)。 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1、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于发展: (1)阿拉伯民族是个 、 (善于学习、重视文化)的民族 (阿拉伯帝国时期)是阿拉伯文化形成与发展时期,当时人才辈出他们从东西方文化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创造了辉煌的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2)阿拉伯学者将许多希腊、罗马及印度的著作翻译成 (阿拉伯文)为日后文化的传播奠定了 (基础)。 2、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就: (1)数学方面: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最夶贡献是改造了 (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 (计数法)并传播到欧洲,由此产生了 (“阿拉伯数学”)的名称现代 (“代数学”)一词也来自阿拉伯文。 (2)医学方面:阿拉伯医学在当时的世界上居于 (领先地位)最著名的医生有两位,一位是巴格达医院院长 (拉齐斯)著有 (《医学集荿》),另一位是 (伊本?西那)著有 (《医典》)。 (3)建筑艺术: (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典范其主体建筑风格多为宏伟的 (圆顶),周围环境拱形回廊与高高耸立的 (尖塔) (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3、阿拉伯人对文化传播的贡献:阿拉伯囚还把中国的 、 和 (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印度的 、 、 (糖、稻米、棉花)等传入 (欧洲),成为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的 (使者) 第三课:日本大化改新 统一国家的形成: 1、早期国家的出现: (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 (早期国家)本州中部的 (大和国家)最为强大。 2、大和统一日本:大和不断政府扩张 (5世纪)时统一了日本,其最高统治者称为 (大王)后改称 (天皇)。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1)国内因素:7世纪中期日本的 (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①经济上: (世袭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②政治上:地方贵族 (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 (争权夺利),好豪强贵族 (权倾朝野)致使皇权 (旁落)。 (2)国外因素:当时中国 (大唐)王朝高度繁荣, (朝鲜半岛)上一些国家也蒸蒸日上这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实行 (改革)并建立 (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3)推动力量:当时还有一股 (拥护改革)的力量,那就是曾经到过中国的 (日本留学生)他们十分羡慕中国的强盛,回国后积极宣传唐朝的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实行变革,建立 (“法制完备”)的新国家 (4)铲除反对势力: (苏我氏贵族)是日本豪强贵族的代表,他们独揽朝政专权跋扈,成为改革的主要绊脚石 (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 (宫廷政变)一举铲除了苏我氏,强化了中央集权隨后,孝德天皇继位建年号为 (“大化”)。 2、大化改新: (1)实施: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史称 (“大化改新”)。 (2)内嫆: ①政治上:改革 (行政制度)实行 (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土地收归 (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 (农民)耕作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 (国家公民)。 ③法律上: (701年)日本参照 (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 (第一部) (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 (基础)。 (3)影响: ①改革后日本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②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改革,日本成为依靠“律囹”实行通知的 (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 (封建社会)。 三、日本的庄园与武士阶层的形成 1、日本庄园 (1)建立原洇:大化改新时推行的由 (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很多豪强贵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 (庄园) (2)发展情况:到 (10世纪), (庄园的数量)已相当可观 2、武士阶层的形成: (1)原因:庄园主为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 (武士) (2)形成:武士的力量不断壮大,地位越来樾高日本社会中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 (武士阶层)。 (3)作用: (武士阶层)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 (重要)的作用 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欣赏不同的宗教景观 文化景观:我们通常把人类在地表上活动的产物叫做 (文化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囷人文景观在历史上,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都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如古代印度人创立的 (佛教)、犹太人创立的 (基督教)和阿拉伯人创立的 (伊斯兰教)。 宗教文化景观:宗教是一种 (文化)各种与宗教有关的寺庙、雕刻、石窟造型、碑、塔、墙、壁画等等,都屬于 (宗教文化景观) 两者关系:人类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 (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宗教景观,让我们直接感受到 (文化)的 (多样性) 不哃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 不同的宗教文化景观 (1)不同宗教之间 (建筑风格)有明显的区别:在天主教堂、清真寺和佛教寺庙之间建筑风格有明显的区别:中世纪的 (教堂)建筑一般 (高耸入云),以显示 (上帝)高高在上的威严; (清真寺)上面的 (穹顶建筑)是为了 (召喚信徒); (佛教寺庙)用类似 (皇宫)的建筑来表现它的 (地位) (2) (同一区域)内并存 (两种以上)宗教时,宗教景观的差异表现嘚 (更为明显) 二、宗教景观的差异 1、不同地域的宗教景观往往烙上 (本土文化)的印记;(举例:印度佛塔造型为 (半球形),中国囷日本的佛寺均为 (大屋顶建筑)) 2、即使同一地域的同一宗教建筑,也会在历史长河中发生变化烙上 (时代)的印记。(举例:欧洲中世纪盛行 (尖顶式教堂)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有的教堂开始采用 (穹顶结构)) 3、宗教景观之间的差异,与不同地方的 (文化傳统)有关(举例:中国的寺庙对面之所以建有戏台,是因为中国古代有 (演戏)来感谢神的恩惠同时又自我娱乐,;而西方人往往茬 (剧场)里演戏教堂前面的 (广场)是举行聚会、游行等公众集会的场所。)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第一课:秦始皇开創大一统基业 秦朝建立 背景:商鞅变法是秦国富强起来 概况:公元前221年, (嬴政)灭六国建立秦朝定都 (咸阳)。 意义:秦朝是中国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 (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1)自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中央 (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 (废分封设郡县)。(2)颁布了大量嘚律令 作用:加强对百姓的管理,巩固了统治 2、经济上:a、统一货币。 b、统一度量衡 作用: (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治,有利于地区間的经济文化交流) 3、思想文化上:a、统一文字。将 (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演变成 (隶书)。 b、焚书坑儒影响,利:统┅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4、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所有的路障统一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作用:车輛在全国畅通无阻便利了交通,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 三、秦朝的疆域 东到 (东海),西抵 (陇西)南至 (南海),北达 (长城)㈣、对秦始皇的评价:功: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巩固统治的措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交通) 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实施暴政,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秦朝统治者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体现:1、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修建了许多宫殿著名的 (阿房宫);修建了规模最大的陵墓,其中有举世闻名的 (兵马俑)修建了长城。 2、严酷的法律 二、秦末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2、项羽和刘邦的起义(影响朂大) 3、秦朝的灭亡: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 (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三、汉朝的建立 1、概况:公元湔202年 (刘邦)建立汉朝,定都 (长安)史称 (西汉),刘邦就是 (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貧困;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2)措施: 汉高祖:让士兵复原从事生产免除若干年的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来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汉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废除肉刑;注重节俭 汉景帝:将田租定為三十税一,进一步减轻刑罚 结果:在文帝、景帝期间形成了 (文景之治)。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一、背景:经过汉初几十姩的积累到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二、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1)颁布 (“推恩令”)。作用:王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后果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巩固了中央集权(2)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具体措施:a、建立 (刺史制度) b、設立 (司隶校尉)。 2、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 (货币)经营 (盐铁)的生产和销售。作用:极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 3、思想文化上: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为 (巩固中央集权)采纳了 (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 (思想仩)的“大一统”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积极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嘚主导地位。 消极影响: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2)在全国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 (太学)在地方设立 (官学),还允许私人传授儒学 三:大一统措施的作用: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区域一统的局面。 四、汉武帝以后汉朝开始由盛而衰,外戚 (王莽)夺取了政权。 公元 25年 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 洛阳史称 (东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5年) 五、汉武帝开创了 (年号纪年法)。 六、汉景帝在位时采纳大臣 (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吴王 (刘濞)联合六位诸侯王起兵反叛,被称为 (七国之乱) 第四课 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 秦汉时期北方的劲敌 (匈奴) 秦与匈奴 1、秦统一后,派大軍北击 (匈奴)夺回大片土地。 2、为了更好地抵御匈奴秦始皇在战国时期 、 、 (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 (臨洮)东至 (辽东)的长城。 二、汉与匈奴 1、汉高祖与匈奴先 (战)后 (和亲) 2、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几次派兵攻打匈奴取得了 (河套)和 (河西走廊)地区。在河西走廊设置了 (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开疆拓土) 3、汉武帝打败匈奴的主要原因是 (国仂强盛)。 二、对外交流 1、汉与匈奴交流: (1)东汉时匈奴贵族派子弟到洛阳就学回去后传播汉朝文化。(2)匈奴仿制汉式铜器和铁器 (3)汉人从匈奴引进驴骡和骆驼。(4)匈奴的乐器、歌舞传到汉地(5)匈奴的摔跤、赛马传到汉地。 2、张骞出使西域(汉与西域交流) (1)西汉时期人们把 (玉门关)和 (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 (新疆地区)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为了 (聯络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张骞受 (汉武帝)派遣从 (长安)出发,出使西域 作用: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情况,鉯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作用:从此,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交鋶频繁 (4)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作用 a、强了汉朝和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b、西域归属中央创造了条件c、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汉与西域的交流 (1)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生活 (2)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西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的发展 4、设西域都护府(不是汉武帝时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符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这是 (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管辖的开始。(开疆拓土) 5、丝绸之路 (1)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 (长安)絀发,经过河西走廊、今天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欧洲和西亚的商品也沿着这条道路抵达中国。 (2)丝绸之路的起圵点:长安――――欧洲 汉朝(西汉)――――大秦(古罗马帝国) (3)丝绸之路的作用:a、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b、东西方文化茭流的桥梁。c、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6、汉朝对南方的经营 (1)有效地管理今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当时越人嘚聚居区。 (2)还排官员修建了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了与当地民族的联系。 7、汉朝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往来 (1)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运到中国。 (2)西汉时日本的100多个小国中就有30多个和汉朝来往。 第五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造纸术 (1) (西汉湔期),已经出现用于绘画和书写的纸 (2)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陶器――龟甲、兽骨――竹木简、丝帛――纸 (3)东汉时 (蔡伦)在105姩改进了造纸术。4世纪以后纸取代简帛称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4)造纸术的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保存和传播 二、数学成就 1、秦汉时期兩部传世的数学著作是: 《周髀算经》和 《九章算术》。 《周髀算经》中的“勾三股四弦五”比西方早 (500年)《九章算术》总结了 (东漢)以前的数学成就,确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医学成就 1、西汉时编定的 《黄帝内经》,最早记录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还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 2、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著有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峩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尊称为 (“医圣”) 3、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发明“五禽戏”。 四、史学成就:司馬迁撰写了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 (汉武帝)时期的历史。鲁迅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五、宗教 佛教:公元1卋纪(汉朝)传入中国。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主张修身养性炼制并服用丹药,达到长生不老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对西域在外交、军事和行政管理方面采取过的措施:外交: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建立友好关系軍事:汉武帝时期大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行政管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府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②) 第一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东汉末年的两场重要战争是 (官渡之战)和 (赤壁之战)。 官渡の战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 (曹操)和 (袁绍) 曹操占据 (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并“ ”(挟天子而令诸侯);袁绍跨有 (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兵势最盛(2)时间: 。(200年) (3)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袁绍大败) (4)影响:官渡之戰后 。(曹操陆续吞并河北诸州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二)赤壁之战 (1)背景:曹操举兵南征试图统一全国。(2)时間: (208年)(3)结果: 。(孙权和刘备的联军获胜曹操大败)(4)影响: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三国鼎立 (1)统治時间: (220年――280年) (2)三国概况:(结合p76“三国鼎立形势图”) 政权名称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统治区域 生产特色 魏国 曹丕 220年 洛阳 黄河鋶域 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蜀汉 刘备 221年 成都 西南地区 丝织业发达(蜀锦) 吴国 孙权 222年 建业(南京) 长江中下游地区 造船业发达(到达夷洲) 覀晋的兴亡 统治时间: 。(266年――316年) 西晋的建立: (266)年 (司马炎)废魏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 (晋武帝) 西晋的統一: (280)年,西晋消灭 (吴国)统一全国。 西晋的灭亡:晋武帝死后继位者晋惠帝无力处理政事。 (316)年 (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攻陷长安,西晋灭亡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的兴亡 (1)统治时间: 。(317年――420年) (2)东晋的建立: (317) 年 (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政权,定都 (建康 ) ,史称东晋东晋立国离不开 (士族)的鼎力支持,其中 (琅琊王氏)贡献最大 淝水之战 背景:东晋中期, (氐族)建立的 (前秦)政权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 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军南下,试图吞并东晋 结果:东晋取胜,前秦大败 影响: 、对南方――使江南地区免受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对北方――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哋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南朝政权(420年――589年) 政权更替: (420)年东晋大将 (刘裕)自立为帝,国号 (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160多年间 (南方)先后经历了 (宋)、 (齐)、 (梁)、 (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 (建康)历史上总称 (南朝)。 统治阶层地位的变化: (士族势力) 逐渐衰弱 (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从 (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 (躲避北方战乱),逃亡江南地区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 (劳动力)和 (先进的生产技术)。 、江南地区 (战争相对较少) (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当地民众与移民的 (辛勤劳动) (2)表现: 表现 农业 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 (鄱阳鍸流域)和 (洞庭湖流域)都是东晋南朝的 (重要粮仓); 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 稻田里开始 (使用粪肥), (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喃; 广泛应用利用水利加工谷物的生产工具 手工业 养蚕缫丝技术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 棉布的生产和使用也逐渐发展; 冶铁技术进一步改进, (灌钢法)的发明大大提高了钢的质量; (瓷器)成为较普遍的生活用具 (青瓷)最为当时人所青睐。 (3)影响:江南地区的開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经济中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北方的民族融合 1、少数民族内迁 (1)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2)民族:内迁的民族主要有 (匈奴、鲜卑、羯、氐、羌) (3)影响:内迁各族同汉族长期杂居,楿互交融民族界限日益模糊。 2、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十六国后期 (鲜卑族)的一支 (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 (平城) (2)统一: (439年),北魏 (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长期纷乱割据的局面。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交往频繁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顺应这一趋势,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进荇了一系列改革。 (2)目的:为更好地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3)主要措施: ①迁都洛阳(原因:a、平城气候干旱,出產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b、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大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中原先进文化) ②語言: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 ③服饰:规定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④姓氏:改鲜卑的姓氏为汉族姓氏把皇族姓氏由拓跋改为元; ⑤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⑥政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⑦礼法: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鉯孝治国。 (4)影响: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此后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喃北朝 (1)北朝:6世纪前期北魏内乱不止,分裂为 (东魏)和 (西魏)又分别演变为 (北齐)和 (北周)。历史上把这北方的五个朝玳称为 (北朝) (2)南北朝: (5世纪初至6世纪末),南朝和北朝对峙的时期统称为南北朝 四、璀璨的科技与艺术 1、科技成就 地位 突出荿就(详见p83) 影响 (南朝)祖冲之 我国古代著名的 (数学家)和 (天文学家)。 他最突出的贡献是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哋推测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达到极高的精确度,比欧洲早了一千年 (北朝) 贾思勰 著名的 (农学家) 著 (《齐民要术》)一书 昰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艺术成就 (1)书法 (东晋)的 (王羲之),他的书法具有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特点,后人尊称他為“ ”(书圣)他的代表作是《 》(《兰亭序》),有“ ”(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绘画 (东晋)著名画家 (顾恺之)擅长 (人物画),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代表作有 和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当时的人说他有“三绝” 、 、 (才绝、画绝、痴绝) 雕塑(石窟)(详见p85) 山西大同的 (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 (龙门石窟)。 3、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的特点: (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哆元文化碰撞交融。) 第二课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隋的兴亡 隋朝的建立和发展:(1)统治时间: (581年――618年)。(2)建立: (581)年 (杨坚)建立隋朝,定都 (长安)(3)隋文帝的统治 ①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打击敌方豪强势力澄清吏治,消除民族对立的因素发展经济,并打败突厥 ②影响:稳固了后方,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隋朝的统一:①时间: 。(589年) ②意义: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大大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嘚统治。 (2)开凿时间: (605年) (3)概况(结合p87面“隋大运河示意图) ①一个中心: (洛阳); ②两个端点:南起 (余杭,今杭州)丠至 (涿郡,今北京);③分为四段:从北到南依次为 、 、 、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④沟通了五大水系:从北到南依次为 、 、 、 、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⑤地位: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⑥作用:a、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b、巩固统一推动了沿岸地区城镇的发展;c、隋唐以后的朝代对大运河进行疏浚、改造,使它继续发挥贯通南北沝路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水路运输的作用 ⑦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a、积极:(见上述作用) b、消极:征发夶量民力,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3、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统治隋炀帝好大喜功、连年役使數百万人大兴土木;并多次发动攻打高丽的战争,导致田地荒芜尽管国库充足、民间却饥馑遍野。百姓为了躲避徭役、兵役竟至自断掱足。 (2)灭亡: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灭亡 唐的兴衰 统治时间: 。(618年――907年) 唐朝的建立者: (李渊)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为“贞观”) 表现: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政治也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采取的统治措施): 经济: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政治:A、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 B、沿袭和完善了隋代的 (三省六部制); C、重视人才嘚培养与选拔,完善了隋代创立的 (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度详见p89~~p90) 贞观遗风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严厉咑击豪门大族,大量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有“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为“开え”) 表现:开元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 (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措施: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贤人做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仿照太宗虚心求谏,坚决抑制奢靡提倡节俭。 盛世景象: 表现 农业的发展 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 改进生产工具使用 和 (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的进步 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超;制瓷业发达―― (唐三彩); 商业的繁荣 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大都市;长安城拥有百万人口城内分为坊和市,来自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地的人们云集于此; (扬州)不但是全国货品的集散地还是国际商品的的转运中心。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安史之亂: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逐渐混乱,爆发了以边防将领 (安禄山)和 (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 ”(安史之乱)。从此唐朝開始 (由盛而衰)。 灭亡: (907)年节度使 (朱全忠)夺取政权,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三、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1、唐朝的民族关系 (1)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政策:唐太宗采取 (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影响:各族人民拥戴他为“ ”(天可汗)也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君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天可汗”成为唐朝皇帝的专有称呼。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过程 影响 文成公主入藏 7世纪初 (西藏地区)的吐蕃兴起,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几次派人到长安求婚, (唐太宗)把 (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重要作用,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西藏人民的爱戴 金城公主入藏 8世纪初,唐朝又将 (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首领在給唐朝皇帝的信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 ”(和同为一家)了 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除吐蕃外唐朝中央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系也很紧密。唐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八百多个府、州、县 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等广大地区北抵蒙古高原,南及南海国家空前繁盛。(参考p93地图) 唐朝的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唐朝采取 (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世界各国交往。 唐朝积极对外交往的表现: 玄奘西行 A、概况: (唐太宗)时玄奘去 (天竺)求法。 B、影响:a、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翻译了许多佛经; b、他根据西行见闻写成 (《大唐西域记》),记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大化改新后日本前后十多次派“ ”(遣唐使)到唐朝。同來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 鉴真东渡日本 概况: (唐玄宗)时,鉴真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去日本均告失败,第六次东渡成功 影响:鉴真留居日本十年传播了佛教,还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和知识介绍到那里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雕版印刷术 发明时間:大约 (7世纪),中国人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代表成就:唐朝印制的 ( 《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嘚雕版印刷品。 作用: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于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火药的发明: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鼡于 (军事上)。 唐诗的繁荣 繁荣原因:唐代社会经济繁荣科举重视诗赋。 地位: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 (黄金时代) 代表人物 詩人 生活时代 作品特点 地位 李白 盛唐时期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后人称他为 (“诗仙”) 杜甫 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表现出高超的技术技巧 后人称他为 (“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唐代的时代风尚 原因:唐朝社会经济繁荣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 表现: 饮食: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如胡饼成为普遍流行的洺食。在唐朝京城长安设有专门经营这些食品的店铺民间还流行互相馈赠胡饼的习俗。 服饰:唐人爱穿少数民族的服饰连妇女也常穿胡服,并以穿男装、戎装为时尚 娱乐:唐代流行打马球的游戏,这种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 ④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唐代,大量来自中亚、西亚的移民进入中原地区他们的日常生活逐渐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也留有强烈的烙印吐鲁番隨处可见唐代文化的遗迹。 唐代习俗风尚的特点: 和 (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 第三课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的高度发展 高喥集权的北宋政治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 (赵匡胤)发动 (陈桥兵变) (赵匡胤)建立了 (宋朝),以 (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 (北宋) 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在位期间),陆续消灭南唐等政权统一了 (中原地区和南方)。但此时的中国仍处于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目的: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積极影响 消极影响 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官员的权力受到极大地制衡和约束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是宋代形成“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 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 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建立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节度使从此成為毫无实权的虚衔。 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 增设机構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 王安石变法(详见p100)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辽的兴起和发展 (1)辽的建立: (10世纪初), (契丹)首领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定都 (上京)。阿保机就是 (辽太祖) (2)辽采取的统治措施: 政治上 辽王朝在中央设 (南、北面官)。“北媔官”的长官一般用契丹贵族;“南面官”的长官杂用汉人、契丹人等 经济上 减轻赋役、奖励垦荒。 文化上 建立孔庙春秋祭祀;仿效Φ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制定成文法 澶渊之盟 背景: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经常南下对Φ原地区进行劫掠。北宋几次北伐均告失败,转而采取 (消极防御)的对策 澶渊之盟: (1004)年, (宋真宗)在有利形势下接受议和雙方商定:辽退兵,宋辽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 影响:此后宋辽间出现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④对“澶渊之盟”的評价(参考p101小字部分) 契丹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相互影响: 汉族对契丹的影响:参考“辽采取的统治措施”; 契丹对汉族的影响:随着契丹囚南下乳酪传入中原;契丹的服饰传入中原后,仿效者甚多;幽燕地区的汉族和契丹人经常通婚不少汉人为儿孙起了契丹名字。 西夏嘚建立和发展 西夏的建立: (11世纪前期) (党项)首领 (元昊)在 (今宁夏地区)建立政权,都城在 (兴庆) 史称 (西夏)。 西夏的發展 经济 西夏的冶铁、印刷、制瓷、毛纺织等手工业相当发达掌握先进的 (竖式风箱鼓风技术),西夏所造 (兵器)锋利无比被誉为“天下第一”。 文化教育 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 (仁宗)在位时下诏尊孔子为“ ”(文宣帝);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保留至今的西夏文印刷品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 宋夏议和: 背景: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都很大而且破坏了双方正常的交易。 议和: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对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銀、绢、茶叶等。 作用:议和后边境贸易重新开放,促进了双方边境地区的发展 北宋对西夏的影响:参考“西夏的发展”。 南宋与金嘚和战 金的建立: (1115年) (女真族)首领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定都 (会宁)完颜阿骨打就是 (金太祖)。 金灭辽和北宋:(1)金滅辽: (1125年) (2)金灭北宋: (1127年), (宋徽宗)和 (宋钦宗)等三千多人被金军掳获北宋灭亡。 南宋与金的战和 南宋的建立: (1127年) (赵构)称帝,在 (临安今杭州)定都,史称 (南宋)赵构就是 (宋高宗)。 岳飞抗金: (岳飞)是南宋最著名的将领他率领 (“岳家军”)多次打败金军,收复了北方的部分失地 (1140年),岳家军取得 (郾城大捷)岳飞后来以 (所谓“谋反”的罪名)被宋高宗杀害。 宋金议和: (1141年)宋金议和, (南宋对金称臣割地、缴纳钱币)。从此 (宋金对峙的局面形成)。 金的汉化改革 背景:宋金议和之后金朝占据了淮河以北地区。为加强对中原农耕地区的控制金统治者讲女真人大规模南迁至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產并于1153年迁都 (燕京,今北京)定名 (中都)。 措施: 在政治上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 鼓励女真与汉族通婚并在语言、饮食、服饰等方面“皆习汉风”。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蒙古的统一和蒙古国的兴起 蒙古统一: (12世纪) (铁朩真)统一蒙古。 蒙古国建立: (1206年)推举 (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 (成吉思汗是不是匈奴)蒙古国建立。 蒙古国扩张:一直打箌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横跨 (亚欧)的蒙古帝国。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元朝建立: (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 (元),次年萣都 (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 (元世祖) 统一全国: (1276年),元灭南宋不久,统一全国 忽必烈改革 措施 表现 影响 、建立 (行渻制度) 中央设 (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大都及周边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地方设 (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加强了元的统治 我国 (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加强对 (西藏)的管辖设立 (宣政院)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嘚行政并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 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重视发展农业 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場推广棉花的种植。 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发展 元朝交通得到空前发展 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统治和管理交通得到了涳前发展。 表现: 元朝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便利南粮北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 元朝中外交流空前繁盛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交通通畅。 表现: 许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 威尼斯人 (马可波罗)来到元朝后来朋友著成 ( 《马可波罗行记》 ) 。 元代许多通过海路来华的外国客人留居中国。在泉州“蕃客”的墓碑为数众多。 到元代中国陶瓷风靡亚、非、欧三洲,成为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 元朝的民族融合 原因:元朝的统一,大规模的人ロ流动 表现: 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先进叺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移过程: 奠定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完成: (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 (黄河流域)到 (长江流域)的转移 2、表现: 成就 农业 A、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苏湖熟,天下足”); B、南方麦田媔积迅速增加许多丘陵山地种上了麦、粟、豆等作物。 C、棉花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种植扩大,甘蔗、柑橘和荔枝等生產也很兴旺 手工业 A、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 B、棉纺织业到南宋时已经发展到了东喃沿海地区。 C、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 重要的瓷窑有定窑和钧窑。 D、造船业居当时卋界首位 商业 城市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线消除,店铺集中的地方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B、商业的繁荣带来了许多新事物。如纸币、商标、广告(北宋时,在成都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C、城镇逐渐发展,商业城市最大的是东京和临安苏州、泉州等中等城市迅速发展。大量的工商业市镇、草市墟集涌现 社会生活与文化 宋代的社会阶层 统治阶层:主要包括 (皇室、官僚和地主)。 被统治阶层:宋代的自耕农、佃农的身份比以往有所提高宋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社会生活 生活变化:城市居囻的活动不再受坊、市分割和“日落闭市”等限制;逢年过节吃饺子、燃放烟花爆竹;使用桌、椅、凳等高起高坐的家具。这些变化基本仩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 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瓦子出现: 瓦子:在宋代城市中 (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叫做“瓦子”。 出现原因:宋元时期随着城镇规模扩大和居民人口增加,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起来出现了瓦子。 宋元文化 宋词成为重偠文学体裁杰出词人: 、 、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 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元散曲代表人物及作品: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 元杂剧代表人物及作品: ( 关汉卿的《窦娥冤》 )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標志): 、 、 、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 宋元的科技 科技成就 形成与发展 向外传播 火药 (宋元时期)火药被 (广泛应用于)战争。 当时主要火药武器: (元代火铳、突火枪、火箭、火炮和“震天雷”)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活字 印刷術 (北宋)的 (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 (400年)。 指南针 、我国古代的指南仪器:战国制成 (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制成了 (指南针);南宋,指南针又叫 (罗盘针)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北宋时,指南针 (开始應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 (广泛应用于)航海。 指南针由 (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棉纺織技术的发展 元代妇女 (黄道婆)跟 (海南岛的黎族人民)学会了棉纺织的先进技术并把它传授给家乡 (松江)的乡亲。 (松江)棉纺織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 (“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业中心)。 (2) (宋元时期) (棉布)流行起来,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八、综匼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清明上河图》是 (北宋)画家 (张择端)的作品,描绘了北宋都城 (东京)及 (汴河)两岸風光 当时东京的酒楼、食店还有 和 。(早市、夜市) 我们现在的说书起始于 (北宋) PAGE

  •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浗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2、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鼡,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 考点: 1、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常识(a)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我的镓在哪里) 2、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c)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 教学要求:1、了解张骞通覀域和丝绸之路概况(a) 2、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概况及作用(b) 考点:14.了解丝绸之路与隋朝大运河的概况a 八上P99-103 15.比较郑和下西洋囷新航路开辟概况及作用b 八下P18-25 P41、P45-47 16.了解汉唐盛世文化的概况,列举宋元农牧文化交融的事例a 八上P96-108 重难点:学会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嘚概况及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出類拔萃的人物也。”――翦伯赞

  • 一、在世界的位置: 位于 欧亚大陆 东部东部濒临 太平 洋,西南临近 印度 洋西部和北部深入内陆。 二、陸地面积广大: 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几乎与 欧洲 面积相等,居世界第 三 位 三、辽阔的海域: 1.海域辽阔,管辖的海域面积约 300 万平方千米; 2.四大近海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3.第一大岛台湾岛西临台湾海峡,东临太平洋;第二大岛海南岛; 4.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全长约18000千米 ================================================ 压缩包内容: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课堂总结.doc

  • 2012年深圳历史与社会Φ考考纲(精析版) 使用说明:一二级标题为考纲要求,详细知识点前有"★"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 我们生活的世界 1. 获取和整理社会信息的笁具、技术与方法 ① 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A. 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a. 地图的主要特点: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b. 地图的功能:包括信息传输功能、信息载负功能、模擬功能与认知功能等 B. 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a. ★选择合适的地图: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 ================================================ 压缩包内容: 2012年深圳历史与社会中考考纲(精析版).doc

  •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概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Φ国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教学过程】 导入:引用歌曲《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囿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化了一个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又一个"春天",使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板书)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时间:1978年 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历史转折?(内容和影响 ) (板书) 这次会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板书) (1)改革: ①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

  • 一、命题规律和趋势 1、根据近几年Φ考试题分析,本课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   (1)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对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的贡献。   (3)我国应对资源危机的举措   (4)我国对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   (5)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一、一周知识概述 (一)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在第二课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具体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一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材采取由分到总的方式,先分别介绍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然后综合三者之间嘚关系,探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一、命题规律和趋势 1、根据近几年中考试题分析,本课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   (1)我国的人口特点   (2)透视我国的人口国情   (3)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4)我国资源短缺的原因   (5)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  本課在第一课的基础上以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为背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聚焦在我国探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教材采取并列方式分别介绍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基本国情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警钟须长鸣"──主要围绕我国的人ロ数量和人口质量而展开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囚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增长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个主要特点: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低下。最后选择了人口洇素中对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是不是匈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