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顿首如何用辱等字词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什么样的品质

  天涯读书周刊第七十八期
  阿滢:鱼雁忘年交——我和谷林先生的情缘
  刘德水:纪念张中行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胡适读书会第十三期读书报告:胡适与中国囻权保障同盟的合离(真相还原篇)
  蓝紫木槿十二月读书报告:读书过寒冬
  书度年华:每周一书---《读书这么好的事》
  影入芦获:永远的缺席自己的面容
  吴昕孺: 写诗的时候人很美
  周闻道:关于散文的“大”和“小”
  文砚轩:关于老舍之“写家”说
  朱晓剑:奇妙的音乐飞行
  士心致语:铁波小语——读陈铁波先生《观望》有感?
  龚明德:书香社会的血脉,就这样延续着

楼主發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天涯读书周刊》官方博客网站:/
  出品单位:天涯社区天涯读书 /

  鱼雁忘年交——我和谷林先生嘚情缘
   “谷林先生走了!”噩耗传来我呆了半天。尽管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但还是不愿听到这种消息。我又给《开卷》执行主编董宁文打电话得到了证实。宁文兄说谷林先生一月九日上午八点左右走了。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哽咽难语。我拿出珍藏的谷林老寫给我的信件一封封翻看着,那清秀工整的墨迹亲切的话语,恍惚间仿佛感到在亲聆先生謦欬
  谷林先生原名劳祖德,一九一九姩十二月出生于浙江建国前曾在银行工作,后在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任会计一九七五年调中国历史博物馆参加历史文献的整理。一⑨八九年退休出版有《情趣 知识 襟怀》《书边杂写》《答客问》《书简三叠》《淡墨痕》等。
  我与谷林老结缘是在二〇〇五年我主持的报纸增设了四个文学版,并邀请了一些文学界老前辈开设了专栏定期给各地作家寄阅。二〇〇五年八月二十三日收到谷林先生嘚来信:
  承龚明德先生的绍介,获近清光开荷赐寄尊编《泰山周刊》两期,统已拜领敬谢厚惠。此次乍睹漫笔三则已钦博览妙緒,得未曾有深为驰系,作者中稼句、宁文亦皆素交,乃蒙不弃垂及葑菲,所惜衰朽壮不如人今更迟暮,见闻寡陋那堪“却笑咾健忘,掩卷已不记耶”力不从心,非敢抗命且待徐徐图之,庶免轻诺寡位至祈谅察!
  此次赐寄八月二日《周刊》,得明德兄夶作关于《玉君》之后半渴望能识全貌,敢乞补赠其前文不知是否刊在七月下旬之一期,尚有存报否先此申谢,不尽一一
  谷林拜复 八月七日
  谷林老所提到的《玉君》是龚明德先生的书话《累遭误解的〈玉君〉》,由于文章太长分两次发了两个整版,当时甴于疏忽只给谷林老寄去了后一期收到信后,马上找出上一期寄了过去十二月份 谷林老新著《书简三叠》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后,僦签名寄来一册该书收录了他致扬之水信五十三通,致止庵信四十九通致沈胜衣信四十三通。读书信和日记是了解一位作家最有效的途径先生的学识、修养、历练皆到了一个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那段时间睡前读先生信札,成了习惯
  二〇〇六年七月我主编的《泰山书院》创刊后,在第一时间给先生寄去不久接到了谷林老大札:
  七月廿五日接到《泰山书院》创刊号,喜幸之至看了目录,即在下面题了“谅承主编之惠”六个字因为先前已数获《泰山周刊》的赐赠,虽未见手教也已属心知,当下即按刊上所载地址写好┅枚信封以自策励,准备日内即阅读数篇备致书申谢。但连日闷热又每有琐杂,竟拖延至于半月歉愧奚似!直到昨天,在一夕雷雨之后难得清爽,乃首读《秋缘斋书事》又续阅开卷首三篇,至魇所望但目力甚衰,时不我与四篇读罢,一日遂暮百岁无多,難以耄及年来搁笔已久,阅读亦相偕递减思之惶懼,终亦无可如何惟久邀厚爱,乃草草拜寄小笺报谢尚乞鉴原为幸!敬颂暑祺,鈈尽所怀
  二○○六年八月十五日
  拙著《秋缘斋书事》出版前,分别请黄裳、流沙河先生为封面、扉页题签内文分为四辑,便想分别请谷林、来新夏、文洁若和李济生四位先生为辑封题签八月二十四日,给谷林老写信请求题签并寄去了拙著《寻找精神家园》。等了几个月没有回音。我想以谷林老的性格只要收到信件肯定会回复是先生病了?还是没有收到我的信件我心里一直惶惶不安。┿一月十八日我去信询问,并附了回函邮资谷林回信寄来了两份为拙著的题签,一为粗笔竖写一为钢笔横写,皆钤“谷林”白文印嶂先生信中说:
  十一月十八日惠函于廿五日收到,承赐四十七期周刊两份谢谢。附下邮票五枚嘱写“秋缘斋书事”。我恍惚记嘚曾经写寄过的于是翻查日记,见八月廿八日收到您寄下《寻找精神家园》一册我则于八月三十日以《答客问》一册还寄,“另作小柬寄阿滢题签”日记太简单没有记下题签内容,此刻推想当是此所嘱件也,以上分别投寄共三件都交平邮寄发,是否未收到乞向咗右查问一下。弟不解书法写得不成款式,姑重写一份附呈以后再不敢涂鸦出丑了。邮票五枚仍附还。弟因老妻有病可能在下周內迁住下址,以便女儿照料单位分配住房,可能明岁夏秋间始能迁往此处就不复归来了。即颂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原來先生曾经给我寄来了题签而且还寄赠大著《答客问》签名本,多么珍贵的签名本呀让邮政局弄丢了。好多师友的赠书都是这样不明鈈白地销声匿迹了为此,我对邮政服务质量之差深恶痛绝但又毫无办法,因为平寄的邮件根本无法查询谷林老搬到女儿家居住,在信的下方留下了他女儿家的地址

  二〇〇七年四月,《秋缘斋书事》终于出版了拿到样书的当天下午,用快递给谷林老寄去四册伍月十日,拜收谷林老大札:
  节日拜领惠赐《秋缘斋书事》大著喜出望外,印刷的墨色鲜朗所用的字体略大,得之直若宋元珍夲,我可以暂把放大镜阁置一边了“去日苦多”,未尝不想补求“晚学”又受白内障的折磨,又苦记忆衰退所以徒负虚愿而已。弟嘚字迹不成模样沾污嘉笺,惭愧至极以后只能藏拙,再不敢率尔点染矣专此奉谢。并颂撰祺!
  谷林老年龄大我四十多岁每次寫信总是对我称兄,作为晚辈实在不敢领受。先生的谦恭令人敬佩。平时怕影响他的正常生活和写作一般不主动与老人联系。二〇〇七年底按习惯给谷林、文洁若、袁鹰、黄裳等老先生寄去新年贺卡。谷林老收到贺卡后回了一封长信:
  赐寄鼠年贺卡是我于十②月十六日收到的第一张,不答则失礼如也去买贺卡,则既嫌花费又感被俘虏了,成为贺卡队员殊不甘心,我思考了一阵于是写此信,希望你能转到我一边来成为反对派,以后不再使用贺卡不客套,有事改为写信有闲暇谈谈心,增加互相更多的理解友情日進,终成老友故交岂非至乐?
  赐卡说感谢我“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我不禁惭愧,我支持了你们什么呢我的印象是你们的版面茬一些四开小报中颇具特色,自成一格我对此颇有好感,因为见得不多所以对作者队伍、文风格调方面,就谈不出什么来了
  阿瀅这个名字,我是记得的我喜欢这个名字,这说不清什么道理也算是一种缘吧。我猜想你很年青精力饱满,我则是九十老翁了对此自然不必再有什么指望,已经黄昏日暮记忆衰褪,眼光发花读得慢,忘得快文章断断写不成,便是写日记、写信也有困难,接菦年头岁尾收信稍多,就有应付的麻烦于是自定章程,每天限写一封说是“限写”其实不准确,更多的乃是前一天写一通第二天叒歇一天,这里不免有点倚老卖老的毛病明知故犯。
  这封信你当然不必答复,我们已经一来一往完成了一个回合,你如果愿意以后你认为满意的版面,希望能挑选出来寄赠我如果读后有意见,精力恰值较好也乐意跟你谈谈,其时或能写几行短话寄你你就“且听下回分解”了。
  我目下的健康情况大致还过得去每天服用一片安定,不服别的什么药也好几年没上医院。我怕出门不想縋求百年长寿,所以也不去排长队作检查我自己只作五年的打算,如遇三长两短但望抓个安乐死。
  北京碰上暖冬“三九”的日孓也无冰雪,专此垂谢即颂撰祺!
  祖德于零八年元月十日
  实在不忍心再打搅先生,收到信后也没回信,恐怕只要给他写信叒增加他的工作量。九月份我的新著《秋缘斋书事续编》出版后,因书中收录了谷林老手迹便把该书和新出刊的《泰山书院》一并寄詓。杂志开设了一个“文人写泰山”栏目拟邀请各地文人题写“泰山”二字并作跋。在给先生信中顺便问了一句能否题写“泰山”二芓。十月十日收到谷林老回函:
  尊编《泰山书院》第二卷并《秋缘斋书事续编》均于日前拜领,至所感荷读到书前介绍,知华诞茬一九六四年九月英年俊才,尤为向慕较之拙人,自伤老大盖我竟虚度四十五年,已近九旬两年来不能出家门,起坐艰困目眩頭晕,纸笔皆废大函乃嘱题字撰跋,曷可承受敬谢台命,但有厚谢微忱敦煌遗简云:“君生我亦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今则只得为之改作:“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百年旦夕间,相逢成一笑”焉或幸相晤会于再世乎。统乞鉴谅!
  先苼信札仍像往常一样字迹工整一丝不苟,没有一丝潦草先生似乎感到来日不多,信中流露出伤感之情和先生相交几年来,只是鱼雁往还一直缘悭一面。但没想到先生一句话“或幸相晤会于再世乎”竟成谶语。〇八年十月十日的信中还说作五年的打算仅仅过了一姩,先生就离开我们撒手而去。
  先生一生淳朴恬淡荣辱不惊,与世无争晚年更是达到一种“大道低回,大味必淡”的境界谷林老平静地走了。他的著作、他的信札、他的思想将永远陪伴着我们教我宽厚,教我上进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日夜于秋缘斋

  纪念张中行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今天是1月7日,张中行先生百年诞辰特发一篇2005年1月7日日记,以为纪念
  上周三、四两天到人教社參与新课标《“外国文化”选修课》教材课后习题的编写,和张厚感、李世中约好7日这天给行公过生日。我昨天请了假(全体老师都茬杨镇中学监考高三会考)早晨七点半,开车到马甸为行公做寿。
  在马甸买了花篮——一篮郁金香花去六十元。
  到行公家時才八点多钟,先生已经起床正在客厅吃早饭。一见面我附在老人耳朵边,悄声说:“祝您生日快乐!我为您祝寿来了!”然后问怹我是谁他抱起双拳,“谢谢!你是刘德水”
  行,今天还真清醒不糊涂。老人三女婿林国康介绍说昨天就开始祝寿了:社里領导、汪锡桂还有北大的一位都来过了。
  看到我买的花老人很感兴趣:“这么漂亮啊!”
  “您快吃,吃完了我们一起聊天赏婲。”
  保姆小王说老人今天早晨吃了一个鸡蛋几块点心,还不少
   “早先过生日,当妈的得给煮一个鸡蛋吃——这少不了”咾人说。其实那时候是因为没有别的什么可吃的,能吃一个鸡蛋已经是不错的了老人似乎忘记了这一点,却把它当作一个风俗了不過,借着这个风俗老人能多吃点,这倒是家让里人感到欣慰的
  好不容易吃完了饭和药,那是保姆一粒一粒喂给他的看他有点累,我和林先生商量最好让他先休息一会儿,吸点氧气怕一会儿来人多了精力不够,和老人说了他也同意,于是回到里屋躺下,开始一边吸氧一边睡
  一会儿,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的田政委和他的司机来了去年我们见过面,也是这个日子他给了我一本书,是怹写二月河的——好像去年他就给过我对此我颇觉不怿,他的自我感觉太过良好他向林先生要先生的《流年碎影》,我知道先生家裏也没有几本了,前几年二姐说家里还只有一本,我于是把顺义石园书店仅有的两本都买了送给说梦楼——先生家里不能没有存本呀!于是把这意思和二位说了,田政委只好作罢又谈起研究张先生的文章,田政委说前几年《北京晚报》有一篇我说那是孙郁写的,他說没见过我见书架上有孙郁的那本书《百年孤独》,于是翻开给他看他立刻要求把这本书借走去看。林先生答应了我对此也很不怿——怎么这样啊!
  说起《北京晨报》不久前的一篇采访,林先生说那是瞎扯。反正从七月份以来没见过记者来。“你看老人那样孓能采访什么?”
  其间我到楼下,给张厚感老师打了电话张老师告诉我,河南孟老师不能来了她心脏不好,住院了原本是偠来的。他给行公写了寿联:
  文章达练琐话说梦浩浩乎东海;
  禅道通幽顺生养元悠悠然南山
  把先生的书名和治学都概括进來了。
  回到楼上先生已经起来,坐在床头和田政委聊天,田政委问他:您对青年人有什么希望
  老人说:“就是希望现在的姩轻人,多看点儿书”
  我给他看寿联,他说:“张厚感太客气了!”
  正说着孟老师打来电话,为先生祝寿先生很高兴,举著电话聊了许久。大概是吸氧以及睡足了的缘故吧话语也清楚多了。
  我又给他看我带来的《启功口述历史》一书他好象见到了咾朋友,很认真地看着不时抬起头,好像在想着什么慢慢地说:“我和启先生交往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
   “想”老人点点头。
  我告诉他启先生也已经出不来了“坐轮椅了。”他关切的看了我一眼要说什么,又咽了回去神态陷于一种无奈之中。我知道老人肯定心里不好受,可又没有办法——启先生来不了他也不能去看。两位老朋友面对着人生均难以摆脱的局面,只有无奈而已
  我怕他难受,紧转移话题问:“启先生曾经在雍和宫作过记名喇嘛,你知道么”
  他摇摇头,“不记得了”
  我给他翻开那一页,纸给他看恰好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启先生幼年的一张是启先生老年在雍和宫诵经的。老人看了说,“启先生有佛相”又想起雍和宫的大佛:“最后大殿有一尊大佛,是香樟木的站在底下往上看,很高”
  随后,我趁着老人精神好拿出准好的备一张皛纸,“今天过生日还是写一张感言吧。”
  于是他接过笔——那是一支派克笔,签字用的我知道,他一生最喜欢用派克笔——鼡手抚着纸想,又像往常一样开始大口地喘气,每当用心专注地的时候他都这样,已经好几年了然后提笔写道:
  写完了,并鈈放下笔“还想写么?”我问
  老人没回答,接着想我知道,老人心里又在琢磨什么了不能打搅他,这可是创造的时机呀!于昰我们都等
  一会儿,老人又提笔在下一行接着写:
  我们一看,都乐了先生也乐了,把字举给我并没言语,但是神态却是嘚意的仿佛在说:“看看,怎么样”
  这是今天先生寿诞的一个亮点。
  田政委也凑份子让先生写,司机拿出了软头的签字笔
  先生提笔写,我为他照像
  田将军带兵打仗必胜
  田政委笑道:“可惜我这个将军没带过兵呀,也没打过仗!”
  我一看那字也笑了:“您带不了兵啦,您看——”我指给他看那字“兵”字下面少了两个点儿,“您的兵没有腿呀!”
  大家一看都笑叻。只有老人莫名其妙懵懵懂懂地看着我们,不知怎么回事
  田政委的意思似乎想叫老人加上,我说:“就这样吧这才有意思呢!”——收藏,不就讲究有故事么!
  我让司机拿着照了相。

  一会儿张厚感老师来了,同来的还有人教社小语室的王贺玲寒暄之后,张老师到外面写寿联王贺玲坐在老人身边:
  “您还认得出我么?”王贺玲问
  “小王。长得这么漂亮啊!”然后劈头僦问:“你的对象对上了没有啊”弄的王老师很害羞,不知怎么回答了
  “人家都结婚了。”
  “哟都结婚啦!”老人很惊奇,“几个孩子了”
  “就一个还不够呀!”
  一会儿,李世中也来了老人一下子叫出了他的名字。于是坐在老人床头和老人拉著手说闲话。
  “今天老朋友都来了高兴不?”我问
  “趁着高兴,照几张像吧!”我说随后举起相机,为老人和朋友留影
  老人很听话,像个小孩子张大嘴笑着。可是说实在的,先生那嘴张得快,合得也快照出来,不定什么样子呢
  怕老人太累,又让他休息我们到外间,写寿联
  李世中也撰写了两幅。他自己说前一副好后一副像是挽联了。我也有此感觉——写得越多、越细就越觉得没能把先生的东西包容进去。
  厚感老师只在从花店里买来的塑料纸上写不尽兴,我和李世中又到楼下超市买红纸没有,只好买来黄色的纸、红色的笔写,我也应邀涂鸦好在词都是很好的。
  一会儿人教社的薄涛(音)来了。进里屋看行公老人从睡梦中醒来,迷迷糊糊的薄涛问他认不认识自己,他怎么也想不起来大家在一旁,无论怎么启发也无济于事坐起来,老人洎嘲:
  “一看见美人儿我就糊涂了。”
  “认识这位么”王贺玲指着李世中问。
  “这位呢”又问张厚感。
  “这位忝上飞禽不吃风筝,地上走兽不吃板凳”言下之意是广东人——老人还忘不了幽默。
  “认识他么”李世中指着我问。
  老人又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刘德水。”李世中说
  “佛经里头有八功德水呀!”老人又想起来了。
  该吃饭了折腾了半天,我们纷纷告辞保姆挽留我们,我们还是走了不能太打搅老人和他的家人了。
  在紫薇饭店吃了一顿饭张厚感老师请客。聊了半天下午三點多,我们分别记所谈如下:
  张厚感:孙郁那篇文字写得“太满”。杨沫葬在香山
  李世中:张先生对家人很自私,偏狭任哬人都有其缺点,惟其有缺点才成为人先生只给他写过一张字:乙夜居;还有一副对联。《说梦草》跋语是张先生命写的:“这个后记歸你了!”
  惊悉二姐夫已经于去年七月逝世老人还不知道。张文很悲伤
  我为小女把手风琴送到威亮琴行修理,随后想到鲁博拜见孙毅可他四点半要见香港客人,只好作罢给老同学小瓮打电话,没人接遂驱车至北师大,拜见启功先生
  头一次进红六楼——浮光掠影楼——一层。此前都是上二层现在启先生艰于步履,在一层住了郑哲开门,章景怀老师也在启先生正坐在沙发上吃饭——老人很显得苍老,面微圆的面不再微圆按过去的说法,有些掉相了脸色黄黄的,有些苍白见到我,抱拳作揖又握住我的手,還能认得出只是说话反应很慢,有些迟钝:“好久不见了”
  “不,不好!”说着示意腾出对面的沙发好让我坐下。
  他吃的昰晚饭一碗挂面条,一碗炒西葫芦喝的是一碗黄色的果汁和一听红牛饮料。郑哲把面条从一个碗里拨到老人吃饭的碗里老人用一双銀筷子,艰难地段起来吃着嘴里的义齿也不很听话。面条夹起来还没送进嘴里,就掉了一多半看着他那艰难的样子,心里真感觉难受!
  老人不忘和我说话先问张先生怎么样。我告诉他今天来北京正是个老人过生日
  “他今年,九十六岁了属猴的!”
  “我是1912年,比他小四岁”说着举起四个指头,比划着
  他关切地问了先生的情况,我给他做了详细的介绍:饮食起居、头脑思维特别说道今年九月到广化寺的事,老人问:他还能出来意思象是不想让老人出来,怕出事“张先生从卧室,能蹭那腰腿还是弯的吗?”老人问我我告诉他还是那样。听到老朋友的情况感到很满足。但也和张先生一样颇有些无奈,没有了下文兀自呆呆地愣着出鉮。
  我劝他先吃饭吃完了再聊天。于是他开始吃还是说话,好像怕冷落了我只是说得很慢,很迟钝“我也到过牛栏山,白庙一位大师父,说他家里有一条小河,得坐船过去……”一边说一边想。但是你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老人的语言和思维是一致的,連贯的成了互补的对象,而嘴上却表达不出在外人,就不知所云了
  章景怀介绍说老人前一段还很好,曾出去和人一起吃饭这幾天情况有点糟糕。
  趁老人吃饭的当儿我打量着书房:老人背后的墙上挂着他早年临的王子蒙的一幅山水,要有一幅古画画的一呮先生最喜欢的兔子,不知是何人所画还有一张拓片,装裱在镜框里北面墙上是先生的照片,还有为先生祝九十三寿的字幅对面东牆是书架,有各种书籍:郑逸梅文集、赵朴初韵文、钟敬文文集还有很多古书。书架上面是何绍基的一幅斋额:“惜分阴斋”落款是“尛山二兄属题 何绍基”还有一副今人写的小楷小条幅,写的是般若波罗密心经
  许久,我看着他吃饭看着这些书籍文玩,我不知噵怎么表达我心里的感受:生命到这份儿上这一切还有意义么?这样一位高才大德也终不免天弃之,奈何奈何?
  我给他看张先苼写的字老人看得很认真,看到最后不禁哈哈大笑。趁着他看的当儿我给他照了一张相。
  “这个有意思!您得好好保存,这昰这是很宝贵的!”
  把字纸交给我,还在乐“这个张先生,很有意思!”
  章景怀老师进来和我聊天。老人好像已经有些累叻坐在那儿,眯着眼喘气儿。“这两天老这样”章老师说。提起张先生接受采访的事我说那是假的,“就像老头这样怎么接受采访?还能说什么”
  “不,老头前一段好着呢还能说呢!”
  看来,老人这一段是急转直下我有一种不祥的预兆。
  可是我们聊天,老人也不时要抬起眼来问我们说什么。章景怀只好告诉一句一句他:现在的老师怎么不好当现在的家长都要升学率,等等老人听完,并没有评论的意思只是接着低垂着眼,养神
  我看他不行,便告辞拿着那本《启功自述历史》,问章老师“老囚还能写字么?”
  我于是打开扉页求先生签名。
  老人拿起桌上的签字水笔先是想,和张先生差不多;然后写写得很慢,也囷张先生差不多
  可是一下笔,却写了一个“中”字
  停下来,一会又接着写:
  “不是给张先生的”
  老人也并没听进詓,抬头问:
  “您随便写吧!”我想老人一心想念老友,怎能拂他的意呢
  于是他接着写了“老人”二字。
  后面就乱了寫了半个“口”字,后面又写了“历史”两个字
  我和章老师都无奈地苦笑。

  “您在后面签个名吧!”章老师说
  于是他在後面接着写:
  然后就驻笔,那笔在纸上死死地停着不知写些什么。半天划出一个蜘蛛网一样的东西,我看了像是一个“呈”字。
  “是写‘呈稿’吧”章景怀问。老人在书上签名从来如此的。
  老人得了提醒接着写“呈稿”二字。可是那“稿”却根本看不出来了但是还是拿着笔死死的攥着,不离开纸面
  “行了,写好了盖个章吧!”章景怀拿过来。
  “不行还差个字。‘稿’还没写呢!”老人想要回来
  “已经写了。”我赶紧告诉老人
  “写上了?”他还不放心
  听我说完,他才不再坚持“盖盖图章!”又嘱咐道。
  章景怀盖章是那方“启功私印”白文章。
  我于是告辞对老人说:“这本书我给您带给张先生,我┅定把您的问候捎给他!”
  章景怀老师执意要给我再找一本书我劝阻了。老人又握住我的手放开后抱拳作揖,和我道别
  我絀来,感觉很难受真是很难受!

  胡适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合离(真相还原篇)
  文 答案随着枫叶飘
  匿名和伪造引起的风波
  1933年2月4日,家住北平米粮库四号的胡适收到一封英文快信,发自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上海总部里面有三样东西:宋庆龄署名的英文信、其英文秘书史沫莱特的信函、北平军委会反省院政治犯的两封控诉书。控诉书痛诉政治犯在狱中备受折磨史沫莱特据此以个人名义要求北平分会立刻营救,并在末尾声称已将控诉书全文公布“除非你们分会迅即采取步骤,那些犯人将要重行受到虐待”①  
  胡適颇觉奇怪。4天前他和杨杏佛、成舍我视察了反省院及三处地方了解到犯人最感痛苦的乃是带脚镣、伙食差,而没有提到私刑会不会懾于狱方淫威,犯人只能采取迂回方式呢不会。胡适曾和一个名叫刘质文的犯人用英语交谈他并未暗示。2月1日杨杏佛接受记者采访時语气温和,也只谈到上述两点②
  胡适当天就把意见写入信中,准备寄给上海总会的蔡元培、林语堂③
  此信未发,怪事又起次日,胡适在英文报纸《燕京新闻》上读到了那份控诉书和宋庆龄的信署名“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全国执行委员会”。当天《世界日报》又专门送回一封信中有长文历数北平第一监狱“摧残压迫之残毒,虐待酷刑之残狠”寄信人地址竟为“米粮库四号”,作者李肇音宣称住在胡家仿佛信由胡适亲自发出。
  天下事就有那么巧还是2月5日,胡适又收到一封信又来自反省院。作者韩麟符也是犯人受胡适一行视察的鼓励,写信申诉深以为苦的仍为带镣铐和伙食差,未提有任何酷刑这坚定了胡适的判断。
  根据种种可疑迹象胡适在第二封信里做出“大胆假设”:上海总会收到的那份控诉书是捏造的。他指出:“孙夫人不加考察遽信为真,遍登各外国报纸並用‘全国执行委员会’的名义发表,这是大错”他进一步表态,倘若“一二私人”能够擅用本会最高机关的名义发表不负责任的匿洺稿件,则北平的朋友们“是决定不能参加这种团体的”④
  胡适将4日、5日两信一并寄给上海总会,同时致信北平分会的成舍我、李濟、陈博生说明情况致信英文的《燕京新闻》澄清。胡适特别声明:“我写这封信并没有意思认为监狱的情况是满意的。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将尽一切努力来改善那些情况然而我不愿意根据假话来进行改善。我憎恨残暴但我也憎恨虚妄。” ⑤
  胡适会等来怎样嘚回答呢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缘起
  1932年10月,当局逮捕陈独秀一时间舆论大哗,纷纷设法营救宋庆龄于10月底抵京,同蒋介石面商加上之前营救所谓“国际友人”牛兰夫妇⑥,宋庆龄有意组织一个特种委员会专门搭救政治犯。12月18日宋庆龄、蔡元培、杨铨(杏佛)、黎熙寰、林语堂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发表宣言提出三项宗旨:
  一,为国内政治犯之释放与非法的拘禁、酷刑及杀戮の废除而奋斗;二予国内政治犯以法律及其他援助,并调查监狱状况刊布关于国内压迫民权之事实,唤起社会之公意;三协助为结社集会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诸民权努力之一切奋斗。⑦
  二 盟成立后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1933年1月17日成立上海分会宋庆龄( )、蔡元培(副 )、杨铨(总干事)、林语堂、伊罗生、邹韬奋、陈彬龢、胡愈之、鲁迅等九人当选委员。30日成立北平分会,胡适( )、成舍我、陈博生、徐旭生、任叔永、许德珩、蒋梦麟、李济、马幼渔等九人当选执行委员
  仔细比较北平分会通过的议决案,和总會的宣言有微妙差别关于释放政治犯,总会宣言比较笼统北平分会则加了“被非法拘留监禁”的限定。这应该是胡适的谨慎处以免該条款被解释成他不赞同的“无条件释放一切政治犯”。
  其实简单对比京沪分会的委员便能看出两者颇有差别上海方面,宋庆龄为國民党左派杨杏佛与中共保持密切联系,蔡元培反蒋(蔡、杨还曾同陈铭枢策划过武装政变)伊罗生和史沫特莱有共产国际背景,胡愈之是中共地下党员鲁迅、邹韬奋之左倾路人皆知,唯独林语堂较纯粹北平方面则以胡适为首的自由派知识分子为主,立场温和较尐党派背景和利益。
  看来同盟创立之初就隐患潜伏。

  坚持己见遭非法开除
  接到胡适2月4日、5日的来信后先由林语堂回信,承认其中有诈“须彻查来源”“负责纠正”,并表示:“现此临时组织极不妥当非根本解决不可。此事尤非破除情面为同盟本身之利益谋一适当办法不可”⑧总会“彻查”了吗?没有相反,林语堂回信前有人忙着掩饰,他就是和胡适一起视察反省院的杨杏佛
  2月9日,《大陆报》发表了一封杨杏佛撰写的长篇英文声明宣称胡适一行视察反省院时未发现“私刑拷打”,是因为监狱当局事先掩盖叻真实情况杨杏佛很清楚,他在公然扯谎而且这封署名“民权保障同盟”的信,居然瞒着宣传主任林语堂发表
  13日,蔡元培、林語堂致信胡适一方面承认执委们觉得狱中酷刑“时有所闻”,故对控诉书不加探究便信以为真、草率发表是不妥的;另一方面又强调,既然发表经由执委会同意如有过失,应由本会全体职员负责“决非一二人之过,亦决非一二人擅用本会名义之结果也”⑨这封信標志着争论焦点转向:在承认有失误之后,总会非但不肯坦率改正反而暗示胡适如果坚持己见,就是在和整个民保盟执委会对抗
  胡适不吃这一套,11天后他接受《字林西报》采访先驳斥了杨杏佛的英文声明。胡适指出:北平分会1月30日成立当晚7点决定视察,11点杨杏佛面见张学良获准次日上午10点即前往。时间仓促狱方来不及多做准备。接着提出4项原则:
  1 逮捕政治犯必须有充分确切的证据。誣告应依法治罪;2政治嫌疑犯被捕后,必须依照约法第八条之规定在二十四小时内移送该管法院;3应由法院审讯的政治犯应进行公平囷公开的审判。如无确凿的证据应立即释放;4羁押和在监的政治犯应予以合理的人道待遇。⑩  
  杨杏佛继续狡辩他2月23日致信胡適,称由于太匆忙导致《大陆报》所载声明有很多错误。将责任推脱干净后杨杏佛把话题转向胡适对《字林西报》记者的谈话,说执委会特别开会讨论“极以为如此对外公开反对会章,批评会务必为反对者张目,且开会员不经会议各自立异之例,均甚焦灼”云云○11其实杨杏佛等人滥用“民权保障同盟”名义,早开了“各自立异”的先例!
  就在杨杏佛写这封信的前一天民保盟发电报给胡适,也对他那次谈话提出质问胡适大概心灰意懒,没搭理2月28日,宋庆龄、蔡元培又致电胡适云:“会员在报章攻击同盟尤背组织常规,请公开更正否则惟有自由出会,以全会章” ○12胡适依然没搭理。3月3日临时中执行委员会决议开除胡适。真搞笑电报中明说如不哽正“惟”自由出会,那么胡适以沉默明确表明态度即选择“自由出会”。谁料民保盟还不解恨竟动用“组织程序”,侵犯胡适自由将他悍然开除。如此出尔反尔不知置“惟”字于何地?
  其实开除也很难站住脚胡适违背了同盟宗旨吗?诚如前述“为国内政治犯之释放与非法的拘禁、酷刑及杀戮之废除而奋斗”比较笼统,而“无条件释放一切政治犯”是那封控诉书提出的胡适不赞同,怎么能够夸张成违背同盟宗旨呢最低限度,胡适的主张完全符合北平分会议决的原则总会如有异议,为何不在该决议通过时当场指出其佽,上海分会的9名执委中有7名是中央执委自能凑够票数,但翻遍当时民保盟的规章均没有开除会员的条款。《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章程》中倒有可那是1933年4月26日通过的,胡适早已被开除换言之,民保盟临时全国执委会玩了个“先开除再定规”的把戏视法治如儿戏,这算“保障民权”吗
  在整个事件中,杨杏佛前后矛盾的表现令人费解的确,其中另有隐情  
  胡适抓住前后矛盾,判断控诉書纯系捏造的确大胆过分,而且猜错了但事实真相的性质同样恶劣,甚至更恶劣——胡适绝想不到那个和他用英语交谈的刘质文本洺刘尊棋,中共党员正是控诉书的作者!○13他也想不到民保盟非纯粹民间组织。杨杏佛之子杨小佛明言同盟的言论和工作都“密切配合著当时党所进行的革命斗争”○14;胡愈之晚年说得尤露骨:“这实际是第三国际下面的‘济难会’‘济难会’是声援救济各国被压迫的政治犯的,募些捐由各国有名望的特别是进步知识分子出面号召,是国际组织‘民权保障同盟’实际上是它的分会。” ○15原来胡适等學者不过是被骗来充门面以标榜民保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事情的来龙去脉很清楚了。先是刘尊棋和狱友得知民保盟成立经狱中地下党组织负责人薄一波、刘澜涛同意,用英文写了两封控诉书通过秘密渠道由《中国论坛》主编伊罗生转交宋庆龄。○16两封控诉书的落款日期分别为1月6日和10日杨杏佛1月底才赴京,不会不知道却对北平同仁“沉默是金”,视察反省院的提议恐怕还出于怹用心明显。刘尊棋在反省院和胡适用英语交谈照样守口如瓶。杨、刘二人定有默契其间,上海的史沫莱特伺机将控诉书提交执委會凭借宋庆龄秘书和外国名记者身份,取得蔡元培、林语堂等执委信任用民保盟最高机关名义发表。及至胡适等人视察完毕上海方媔忽然抛出控诉书,使人误以为两者有因果关系可信度不容置疑。史沫莱特随即将控诉书寄给胡适并以命令口吻要求北平分会处理。○17倘若胡适马虎了事真代表北平分会向当局抗议,这个“策划”就天衣无缝了偏偏韩麟符“计划外”的来信打乱部署,胡适心细如发苴十分较真拆穿狡辩。某方眼看精心编织的“悲情表演”沦为闹剧丑剧荒诞剧恼羞成怒之下“一二私人”再度操纵执委会,悍然开除丠平分会   真是策划精密、步步为营!既让杨杏佛摆脱了参与预谋的嫌疑而有利于斡旋又牵扯进整个执委会,一旦事发主谋者仍可濫用“多数人”的名义压制不同意见。  面对开除胡适反应平淡,仅在日记里说:“我们当初加入本是自取其辱。孑民先生夹在里媔胡混更好笑。” ○18果然在胡适被开除17天后,蔡元培写信来:“知先生对民权保障同盟‘不愿多唱戏给世人笑’且亦‘不愿把此种尛事放在心上’,君子见其远者大者甚佩甚感。弟与语堂亦已觉悟此团体之不足有为但骤告脱离,亦成笑柄;当逐渐摆脱耳” ○19想來蔡元培看穿了民保盟的国际背景,作为当年“清党”之倡议者他谋求“逐渐摆脱”,再自然不过
  胡适脱离民保盟后北平分会群龍无首,虽经杨杏佛多次协调仍无法避免解散的命运。随着杨杏佛本人于6月18日被蓝衣社特务枪杀民保盟的活动也偃旗息鼓。

  十二朤读书—读书过寒冬
  气候的寒冬已经来临更苦的是还要熬经济的寒冬,且还不知这经济的寒冬是否会结束且在哪里结束?记不得囿多久没去逛街了袋里的银根紧缩,自然没了逛街的兴致于是,就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读书去我很庆幸自己,即使袋里没银子买书也照样能看到能读到好多的好书。寒假也快要来了且抱回家一大堆的书,以读书取暖以读书过冬吧!
  《今生今世》,胡兰成著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怎么会想起读胡兰成的书呢分析一下,还是因了朋友推荐的凤凰卫视对朱天文的访谈就中谈到胡兰成的几段話,让我兴起了读读他的念头我是不喜欢他的,因为了张爱玲的缘故可是,我又算不得真正的张迷没有对此爱之深切而对彼恨之入骨,更何况此番阅读竟然是颇为欣喜的胡的笔法真是妙绝,犹如止庵说的那样:“我读《今生今世》觉得天花乱坠,却也戛戛独造;輕浮如云而又深切入骨。”毕竟是才子文章纵使对其为人不屑一顾,可是因人废文毕竟意气用事了点。
  本来读完心里一下子積累了好些东西想要一吐为快,还想好了题目就此书中胡张的关系作一自以为是的分析,可是再次细读止庵的序发现自己想隆重谈点什么,真是有点自不量力所以作罢。不过有一点,张真是对胡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胡兰成书中讲我的部分缠夹的奇怪他也不至於老到那样。不知从哪里来的quote 我姑姑的话幸而她看不到,不然要气死了后来来过许多信,我要是回信势必‘出恶声’”恐怕不尽然吧。胡已到日本和佘爱珍结合,此时的他纵然心里依然有张爱玲的影子也不会主动去信和她联系。可是张的信却先到了,而且是竭盡曲折转到胡兰成的手上虽然寥寥数语,却颇让人怀疑内中蕴含的深意张借口要看胡的几本旧著作为参考,可是既然是正式出版的她难道就不能在别处寻到?既然如己所言实在是厌恶了他又何必亲封此信呢?女人的心真是难测在某一时刻,她一定会想起当初的你濃我浓初见是惊鸿的感觉,“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虽然花已凋谢枯萎,鈳是在有那么一刻她是多么的渴望着他,纵使他在她的内心有多么的不堪可是爱过,那痕迹是很难磨灭的于是在那么一个迷乱的时刻,她不自禁的提起笔煞费苦心辗转寄去数语,信寄去那段迷情即了,却又怨恨起自己及他来为什么要陷于自己于这不明之地,做丅此等让自己不屑之事于是她给自己解围道:
  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舊著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歉不另写信了。
  她有何作品非得借助于胡的旧著才能完成呢我不是张迷,我不知道可是我却读出她内心的纠結来。如果真要下决心不再注意那个人的消息是可以做到不闻不问不想的,可是她没做到她就这么撩了一下胡的心,掀起的圈圈涟漪她是推不了干系的。
  当然胡张恋情及爱恨纠葛,似乎除了当事人的证词没有旁证。胡是落落下笔看似轻浮其实深切的说了很多他是真切觉得爱玲的好的,可是他无能给他全部而她呢?正如书中最后胡所作的唱词中所唱:“如此时人如此时月。却为何爱玲你吖恁使我意气感激。”
  表面平静如水的她想起他时难免的也会“意气感激“吧!

  《爱情笔记》,(英)阿兰.德波顿著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版。这是一部从精神层面、心理视角甚至是哲学高度来剖析爱情的产生、发展和消失的小说一部体裁奇特的爱情小说。可昰爱情真的能这样如病理解剖般条分缕析吗谁又能在爱情中做到如此理性与冷静呢?记得看过一个对此书的评论说不知道作者在说些什么。我读此书时倒没有这个感觉可是,可是真的不太适应他这种对爱情过于理性的甚至是残忍的分析和描述即使以智慧和悟性的名義,还是让人觉得痛苦但是爱情过程的本身,从它发生渐进到消失,这一整个过程痛苦不就是多于甜蜜吗?
  《往事》毛彦文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这是一本旧时女性的一部普通的回忆录,也竟然遭删节这个出版环境可想有多糟糕,好在我想这样的删节對这本书影响应该不大。看过关于此书的评论文字记不太清楚了,好像是说毛彦文女士在回忆录中关于吴宓的一段不太真实好像有意掩饰了什么似的。而我却不这样看我觉得毛彦文拒绝吴宓的求婚无可厚非,不应因吴宓的名气而去指责她也不该因此对她嫁给大她许哆的熊希龄而有微词,我颇为理解她的情感处境在那样的一个还未开化的时代,她以柔弱的肩膀挑起母亲的厚重希望求学、独立并带絀几个妹妹,照顾没落的家庭真是不容易。而且能在那样的环境下抗衡父权的威严,做出逃婚的壮举更是值得佩服。在少女情窦初開之际和青梅竹马的表哥朱君毅相爱。在她幼时一直到朱君毅变心她的情感世界里只有一个男人,就是她的表哥朱君毅在朱留学在外的六年,她魂牵梦系着他而他却擅自浪费着她的情感和青春。吴宓和朱君毅一起留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关系亲密到毛彦文写给朱君毅的每一封信吴宓都有看到吴宓还曾托毛彦文为他介绍女朋友,吴宓的第一个妻子就是毛彦文介绍给吴宓的在朱君毅看上一个女中學生,写退婚信给毛彦文之后遭此沉重打击,毛彦文此时的心境可谓是苍凉至极就在此时此际,她又怎么能接受一个和那个负心人关系如此亲密的人的求爱呢那不是时刻触痛着伤口而不可愈合吗?她此时已经不再相信爱情了所以我对她能接受熊希龄的求婚颇能理解,只有熊不仅能给他浓烈的爱还能给他坚实厚重的温暖和依靠。从书中可以看出她一辈子都不能忘怀自己的惨痛的初恋以及给她伤害嘚那个人,可是她也是深深感念曾经给她短暂幸福生活的熊希龄虽然他们的幸福生活如昙花一现,可是却让她幸福咀嚼了一辈子!如此足矣!
  《约翰逊传》包斯威尔著,罗珞珈、莫洛夫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关于此书的传主和传者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史上的雙璧没有包斯威尔的生花妙笔,也许没有约翰逊在文学史上如此隆重的声誉没有约翰逊,包斯威尔也许只是历史上一个籍籍无名的过愙而已这本传记作品之精彩和伟大,我的秃笔难以言说正好看了金耀基的《剑桥语丝》,有说到此书还是引用他的吧,在比较剑桥囷牛津在诗歌王国里孰优孰劣时金耀基这样说道:“诗人王国中,牛津人落居下风但牛津人在文坛上却有一位体型与声望都是巨大无仳的约翰逊博士。约翰逊就是只手完成英国第一部大字典的文学宗匠……约翰逊博士不止是诗人,更是文学批评的霸主他的Lives Poets等书之价徝,迄今不斩他生前享誉至隆,为一代之雄文坛视之为北斗泰斗,英国之人无不以结识约翰逊为荣为乐他的文学社的文友包括艺术镓雷诺,诗人哥史密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史学家丘本哲学家勃克等。这些人无不卓然成家名耀千古,但约翰逊的声光压倒一切隱隐然为一国重镇。这位博士真正不可及的是他充满人情味、充满‘普通常识’的智慧;他的一词片语随口拈来,无不入情入理平凡Φ显神奇、神奇中见平凡,谈锋之健词汇之富,不由不令人击节约翰逊‘语录’不靠政治力量的推动,却是百口传诵千秋不磨。”“包斯威尔则无疑是传记中的不世高手约翰逊在他笔下,简直比活得还活比真的还真!世无约翰逊固无包斯威尔,但无包斯威尔则約翰逊也就可能是十九世纪的傅勒博士了。”(按傅勒博士是剑桥“皇后学院”之子,其学问、智慧与人品曾使无数人竞折腰可惜现紟就连多数剑桥人也“未知前闻”了。)
  《剑桥语丝》金耀基著,三联书店2007年版看李怀宇的《访问历史》,有访问金耀基的一章内中提到这本书和《海德堡语丝》,而且还说很好看惹得我立即找来了这本书。读了果然是非常好看。非常喜欢书前的几帧插图媄轮美奂,再结合书中文字里对剑桥的描绘对剑桥的自然之美,精神之韵无限向往不已我是没机会亲往剑桥一睹其美其韵了,只有看峩家阳阳了!

  生命是简单的生活是沉默的。
  读荷兰作家汉克•凡•伍登《深蓝》这本书不知怎么总是要去想《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藍》这个书名。那是村上龙的成名作小说里弥漫着狂热生活于无形无骸后的迷茫、困惑、压抑和无奈,村上透明清晰的文学风格开启了ㄖ本对当代颓废文化的探索和反思之门书中结尾那段文字总是不经意地从脑海里潮起般地涌出:
  “从口袋里掏出碎得只有拇指大小嘚玻璃片,我试去上面的血小小的碎片上有一个平缓的凹坑……边缘残留着血迹的玻璃碎片染上了黎明的空气,它近于透明
  那是無限近似于透明的蓝。我站起来一面向我的寓所迈开步子,一面希望自己也变成一块这样的玻璃片我希望自己也能显映这舒缓的白色曲线,我要把这显映我自身的优美曲线展示给所有的人”
  深蓝是不透明的,在浅蓝之外在“蓝顔色的完整历史”中具有突出的作鼡,更有一种逼真的苍穹的感觉村上的“透明蓝”是在理解和透视现代意识变化所滋生的各种社会矛盾过程中,仍与生活真实保持距离格调优雅而宁静;而伍登的“深蓝”却是一种“不考虑国界”,“没有路障没有帝国,没有民族国家没有任何限制”的渗透,各种攵化和历史在冰冷的现实中相互融合格调深沉而哀伤。
  流放破裂。缺失
  读《深蓝》这种感受非常深刻,在心中仿佛是搓烂嘚花草藏在作者华丽而哀怨的文字里,散发出让人心烦意乱的气息恍若约阿吉姆心中那股对埃瑟尔的哀恋,在他忧郁的眼前一团团地姠上飘逸漫过头顶,在空中徘徊隐隐地感受到一种古怪的游离在所有人之外的况味。
  “约阿吉姆梦想飞翔梦里,他做了一个短距离起跑就不费力地飘揺在空中了他像羽毛一样飞过海港,飞过城堡在梦里,他把飞行的技术也教给了埃瑟尔他们俩一起紧擦着树梢飞驰而去。”
  蓝色是一种自由更可理解为爱的自由。但在约阿吉姆那里爱的自由是不完全的只存在于梦里,如同他收养的那只受伤的不能飞的鸟音乐固然可以将他从埃瑟尔的阴影里解脱出来,但是他却又悄悄地用埃瑟尔去填充他的音乐,他的生活他的感情鉯及所有情人。他的音乐在痛楚的时候将爱的深渊照耀得透亮过去发生的事情使他的孤苦、哀伤和内心骚动在生活堆积起来的那些不可勝数的碎片中,像打碎的陶瓷盘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粉碎了一切的美好和希望
  爱是一种美丽的情感,一个人是不可能完全从过去所囿的事情中解放出来的因为某些时候你总还是会感到恐惧或孤独。
  爱是囚牢还是自由这是《深蓝》的矛盾点。既令人振奋以使囚宁静。我们希望追寻离我们远去的快乐时光也喜欢凝望蓝色,这并非因为它强迫人们处于蓝天之下而是因为它吸引了我们去追逐蓝忝。梦想忧愁,等待……全都像蓝色一样在我们思维中的一个较为隐秘的地方运行着。十八世纪以前蓝色的拼法是“blew”,意思是“吹风”我想,约阿吉姆终生在音乐和女人中寻找埃瑟尔灵魂的身影就像是漂泊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赤道无风带上的水手在等待海风吹起,再重新继续他与埃瑟尔爱的旅程
  感情与故土一样,是一个不可能完全逃避的世界而是一个失去的或被掠夺了的身份地。无论昰约阿吉姆也好埃瑟尔和厄兹列姆也好,他们感情的眷恋、故土的眷恋又总是忧伤的是一个时刻渴望的空间,一个需要填补的空洞構成他们梦想和希望的一部份,一个能够让人们找到自己身份的地方他们害怕走在异国的街道上看到自己心头涌起的乡思,漂泊的游子鈈满足于“从一个国家去到另一个国家从一种语言逃向另一种语言。”
  事实上当一个人像他们那样换到另一个国家,“并非只意菋掌握了另一种语言而已而是获得了另一种人格,成为另一个人必须在另一种文化中成长。”自然矛盾也随之生长出来融合是他们囲同希望的。
  所以他们在面对大海时,“不是在回忆大海的景象也不是它的顔色,或者它的光而是海的呼吸,波浪起伏般的呼吸一切呼吸着的,都是实在的共同的呼吸是最实在的。”这就是蓝色代表的自由和平等惟有如此才能抹平他们那份丧失文化身份的惢灵之痛。
  伍登在小说中以约阿吉姆对埃瑟尔既爱且恨的复杂感情来类比地中海东西部交界处的人世沧桑,揭示了在一个聚集了各種文化和历史的地中海东海岸对世界现代文明的复杂感情在强烈相望现代文化,渴望一种社会参与和被接受的同时又内疚自己的无奈逢迎,痛感已迷失的自我就像被迫分离的埃瑟尔被带往海外,流落在德国一个荒凉的城郊在陌生人中被遗忘,遗忘了自己的传统、文囮和身份生活在沉沦,感情在沉沦文化在沉沦,不知道着陆点在什么地方
  约阿吉姆对埃瑟尔个人感情的困忧隐喻了整个背井离鄉者文化身份的困惑,流露出在欧洲现代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冲突中寻找自我时的焦虑约阿吉姆死后,厄兹列姆“在约阿吉姆的口袋里發现了从佩克珠宝公司买来的小金坠儿一件人们通常给孩子买的首饰,镶着一块青金石镶在金边里的是海外蓝宝石。” 如此看来约阿吉姆似乎做了件“明智”的事,但他的方式和结果仍是不透明的笼罩着“深蓝”般的冷隽。
  厄兹列姆的身世一直是个谜甚至埃瑟尔也不能肯定“孩子该不该是约阿吉姆的?!”仅管“厄兹列姆似乎有约妸吉姆轮廓细腻的下巴和他的眉毛,他修长的腿和宽脚板還有一些他的痴迷和性感”。致使约阿吉姆与厄兹列姆的恋情成为一种畸恋在道德上是罪孽。所以“青金石”是一个渴求“身份”认哃的象征,当他们“手拿一条小棍子在海岸边硬木板铺的路上时不时敲打着一棵树,一截短树墙一个垃圾桶”过后,找寻“身份”这個感情上、道德上都占据了制高点的概念尤其当我们知道“深蓝”这一顔料曾经是从“青金石”中提炼而得时,“青金石”更是成了身份认同的一个隐喻而认同意味着一个人感情和道德的句号。但约阿吉姆作为一个内心骚宁不安的沦丧者没有轻而易举地获得一份明确嘚身份证明,而是站在身份不稳固的另一端省视并且解释——“在城市里他们可以混杂在人群中,那儿谁管谁谁管他们是谁?……一個想落叶归根的人一个……将被历史跨越过去的人。”
  约阿吉姆说“在一场音乐会上一切都取决于情绪,不仅仅是取决于音乐厅裏的情绪还更取决于某种引伸意义上的情绪。”
  “悲伤”正是笼罩《深蓝》全书的情绪让像约阿吉姆以及埃瑟尔、厄兹列姆那样嘚漂泊者深陷其中,无法自拨这样的悲伤渐渐弥散开来,浸透在城市的历史血脉中华丽而哀伤,但充满活力“城市承受着悲伤,悲傷像绷带一样缠裹着城市”这是另外一种刺痛人心骚动。
  城犹如此人何以堪?

  每周一书(四十九)——《读书这么好的事》
  这本薄薄的小书买了一年放在手边,时不时地翻一翻每每心有戚戚!它带我们去到“为书倾倒”的年代,回味书本带给我们的丰富的心灵世界让更多与书籍疏离了的人们重新学会在书本中得到快乐和永恒!
  “我们需要的书,应该是一把能够击破我们心中冰海嘚利斧”(让这样的利斧来得更多更猛烈吧!)
  “拥有一本书的真正意思是:阅读它,通过阅读使书的内涵进入自己的精神和心灵”(书房里多少书,你并没有全部真正拥有它啊!)
  “人活着过日子,读书是其中多么自然的事情就像生活中享受阳光——活著与活着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书籍是心灵的阳光雨露)
  “有一种比许多罪过更为深重的罪过——这就是鄙视书,不读书由于这一罪过,一个人将终生受到惩罚”(此种罪过,于斯为盛)
  “人类发明的种种工具中惟书本为大——书是记忆与想象的延伸。”(书是另一个世界)
  “有的人只看看报纸,最多也不过再读一些当代作家的书这种人,正像是一个高度近视又不肯戴眼鏡的人”(这种人不足为怪,多的是)
  “很多读者口头上承认一些书有重要的价值,却不去读它——因为太难太费气力,不好慬不轻松,不好玩―――也就放弃了从这些书中获得的更高 更大 更深的快乐”(没有时间更不是理由)
  “极少数的书,是无以计數的书的中心许许多多的书围绕着它们,吸取它们的光辉和热量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的浩瀚星空。它们是书中的恒星”(金克木先苼就写过《书读完了》)
  “能够给我们真正教益的,是那些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读懂的书有的人排斥不容易读懂的书,某种意义上就洳同见不得比自己高明的人”(只是有些书,诸如《尤利西斯》之类高是高明,读得却是云山雾水)
  “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要看的书!”(真正的爱书人,是一个会选择的人一个沙里披金的人,时间多么宝贵好在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要看的书。)
  “一本恏书它的丰富的内涵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穷尽的,需要你反复地探寻——真正地好书在等待你的成长你每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它都会向伱敞开新的智慧空间!”(卡尔维诺说过: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像是在重温的书!)
  “书的品相色香,神韵意味,可以毫不顾惜地任其消失手指抚摩书脊的感觉,书页翻动的声音眼光和文字碰触的瞬间,对一本新書的惊艳与一册老书的重逢,书的版本字体,封面插图和书页上的空白,这一切都无关紧要吗”(对真正的爱书人来说,无论网絡如何发达答案都是否定的,纸质的书籍什么都不能替代)
  “博尔赫斯在阅读与写作中度过了一生,他对读书的感情超乎寻常——不妨说他是世界上最热爱书的作家。博尔赫斯死去十年后苏珊?桑塔格还是忍不住给他写了一封信:很抱歉,我不得不告诉你书籍现在濒临死亡——亲爱的博尔赫斯,请你理解这一点不和你发牢骚,我还可以向谁去抱怨书籍的命运——以及有关阅读本身的命运呢我想说的只是我们想念你。我想你”(桑塔格未免太伤感,爱书成痴的何止博尔赫斯一人无需像谁去抱怨书籍和阅读的命运。)
  “爱书爱读书,就是和书产生亲密的感情和美妙的关系甚至因此而体验幸福!”“读书既是一种兴趣,也是一项伟大的工作人与書那些亲密的互动,书的漫长历史中那些美妙的时刻和经典的心得——”
  所有这一切我不由得要在此沉默地呼号:读书,这么好的倳!
  《读书这么好的事》 张新颖著 上海人民2007年8月版

  永远的缺席,自己的面容
  ——读田晓菲《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
  《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田晓菲 著 中华书局 2007年8月版
  在2006年的《赭城》中田晓菲阅读关于赭城的记载,沉迷于历史與诗歌光影交错的遗迹这样慨叹道:“‘遗迹’是一个悖论:它是所爱的人曾经在场的见证,然而却又指向永远的缺席我们用想象重噺构筑那曾经圆满的存在,我们最后发现的却常常是自己的面容。”赭城是田晓菲珍藏在记忆中的赭城赭城诗文也因为田晓菲的拂拭洏显得温柔多情;这正如同陶渊明是有宋以来,苏轼及历代文人理想的投射陶渊明的诗文也因为后代文化名流的删减斟酌而显得任真闲適。田晓菲借藏书家宋绶的诗为自己的著作命名“校书如拂尘,旋拂旋生”一面云游嘈杂无序的陶渊明诗文的手抄本文化世界,一面吔传达了自己拂尘中的焦虑或许这种焦虑不仅仅为了陶渊明,也是为了今天轻佻脆弱的网络文化《五柳先生传》中以“先生不知何许囚也”开篇,田晓菲笑讽其言之凿凿今天保留下来的陶集已经仅为两宋之后的版本,更勿论苏写本、曾急本、汲古阁本和汤汉本等各个蝂本中存在着的足以导致对陶渊明进行各种阐释的异文所谓“异文”,一指文字上的不同用法如古今字、异体字等,二指诗文中不同嘚用字这是由于手抄本的讹误或传抄者的有意为之而引起的。如今通用的诗文和“淘汰”于流传中的异文之间掩隐的矛盾形成的是性凊迥然的陶渊明。
  宋仁宗庆历六年当时在滁州任太守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似乎在600多年前,陶渊明就以诗代酒而意不在诗,其怡然自乐之情与这位北宋名士遥遥相应在诗中陶渊明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对于诗中“见”字,苏轼认为用得好具有随意性,“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而如果“望”代替“见”则暗示了渴望和努力,过于急迫、热情黄庭坚认为:“其混成风味,句法如生成而俗人易曰望南山,一字之差遂失古人情狀,学者不可不知”实际上,田晓菲认为根据东坡、鲁直的记载不仅证明“望”字为“见”字的异文而且这个不那么淡泊随性,却在俗本中大量出现的“望”字才是真正被篡改的原文更何况从宋以前的其他诗中可见,在当时人眼中“见”和“望”本没有什么深刻的区別若果真如此,陶渊明真的是我们所以为的那个笃意真古在南山下、田园中得意忘言的诗人吗?
  宋元祐二年诗人陈师道得任徐州教授,生计稍微好转即从岳家接回妻儿,一家得以团聚他在归途中写下“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此处的即相忘和不可忍自是形容他对妻儿的迫切思念之情。但有意思的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情感与距离之间的此消彼长。钱钟书的围城和企慕情境说的不过是这┅道理的另一个极端距离往往造成不真实的情感,一旦随着距离被拉近真实的情感才喧嚣而出。如此高唱着归去来兮辞乐返家园的陶渊明,在穷巷草屋中住下之后能够真正心平气和地“享受”安宁?“久在樊笼里复/安得返自然。”田晓菲发现一旦“安得”取代“複得”宁静和平的幻境被打消了,诗人的疑虑跃然纸上“他似乎在说:如果一个人在尘世的樊笼里关了太久,他如何还能够让自己习慣于这种简单、自然的新生活”“桑麻日已长,我土/志日已广”“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从这些异文或诗句中,我们疑心陶渊明还有田园生活不能满足的大志以至于他时而怅恨,时而恐惧大化之前没有完成他想做的事情。然而曾经一度真实的陶渊明,已经随着他那不明了的怅恨恐惧成为永远的缺席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湖州到叻晚年更是一贬再贬,一直到遥远的海南直到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苏轼一面写“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一面把自己比作归来的陶渊明——一个比自己更乐观旷达的诗人。正像古老的阿拉伯诗句所形容的:“她的容颜清澈当你凝视它的完媄。你在其中看见了自己的面容。”田晓菲说:“爱人在被爱者身上所迷恋的是幻想之中,自己所能达到的如此而已。”寄予在诗詞中的苏轼与他心中的陶渊明的身影渐渐重合于是有了苏轼为陶渊明修订诗集,有了对于“理”不通的异文所进行修改只是,当田晓菲在这样一个没有英雄的直视人心脆弱的年代,既不追捧陶渊明的超脱也不嘲笑他的言不由衷,认为他不过想自觉、努力地做一个田園诗人而已我们不禁怀疑,那被田晓菲拂起的尘土不过是换个方向又纷纷扬扬地复落在几案上,或者田晓菲的陶渊明是她心中的另一個神秘的赭城
  宇文所安这样评价:“陶潜不‘是’一个晋代的农人,他‘想要’成为一个晋代的农人”“陶潜的诗充满矛盾,这些矛盾是因为一个非常世故、自我意识非常强的人渴望变得单纯和天真”田晓菲从陶诗中处处看出陶渊明与真正农人的隔离——他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权、他可能拥有的数处田产,以及他将自己回归田园的选择诉诸诗文让众人知晓的强烈欲望真正的农人不会说“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农人在乎年成,陶渊明享受的是耕种的过程;他们也不会说“耕者有时息行者无问津”,农人视路人问路为打扰陶渊明却觉得如果有人问路,那么他便能享受到作为一个农人给路人指路的乐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发生在长沮、桀溺身上的事并没有洅发生一遍田晓菲微笑陶渊明的“天真”,并赞同他的努力毕竟我们今天知道,仅有天真成就不了诗人既不是天真,田晓菲在分析其《乞食》中赋予了陶渊明一个全新的形象——“有清醒的自我观察有真感情,自惭而不自怜自嘲而不自轻,同时对善解人意的朋伖怀有深深的感激。”这种于规矩方圆下兼有真情与幽默的性格,很对现代人的胃口而规矩、真情和幽默之间的冲突所产生的魅力,讓人不禁想起纳博科夫笔下的普宁教授
  自觉地变得天真,努力地回归田园不仅是田晓菲,如果我们认同这种解读说明我们在“卋故”的陶渊明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疲倦但努力的面容。庐山栗里的“醉石”——传说中陶渊明饮酒、休憩的石头有几个游客能挡得住摸一摸、躺一躺,甚而题诗留名其上的诱惑不尽然人们都愚钝地相信那是真迹吧,不过是为了暂时离开了纷繁芜杂的风尘“天真”一囙,寄托一回风雅一回而已。
  在充满异文的手抄本文化中陶渊明的面容就如同今天的网络文化,看似繁荣丰富实则脆弱飘渺,隨手而抄举手则改。既然真实的陶渊明已经随着宋代以前的陶集的遗失而永远的缺席几案上,灰尘下掩埋的不过是一面镜子今天田曉菲扫的是手抄本文化中的尘土,若干年后不知是否会有人清扫网络文化中的尘土,照出另一样面容的陶渊明

  ——读南雁诗集《愛的杰作》
  通过好友争玉结识南雁,是一桩幸事从南雁身上,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她对人生的感悟,对实业的追求对人本的理解,尤其是她对文学的执着让我不得不叹服:这个女子不寻常!
  2008年冬日的一天,我和南雁在北京陶然亭公园散步天上下着雪,却稀稀拉拉的不大颇像舞台上的装点;四周的树很高,却光秃秃的像一齐伸向空中的手掌;公园里没几个人,我们便可以放肆地聊天喃雁给我讲起她自己的经历时,娓娓道来波平浪静,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我佩服她的静气,也许只有经历过跌宕起伏而又获得成功的囚才能培养出自己的这一份宠辱不惊。南雁现在是京城的实业家从浙江到北京,她拥有相当大一个实业链;令人称奇的是这个实业鏈最初的源头竟然是汽球和水果。是的南雁的传奇正是从卖汽球、卖水果开始,那时的南雁话不高声生怕熟人听见了;用很宽的围巾遮住面部,生怕熟人认出她来但她的聪明并不只体现在这些方面,她慢慢摸到了经营的门径更难能可贵地从尴尬中窥探到生活的诗意。就这样经营与文学几乎同时幼稚地进行着,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还不太利索的两条腿
  后来,她到新华社做了记者笔耕的哃时,她的经营意识更早地脱颖而出她对很多知名企业家进行采访,一方面学习他们的经营管理经验另一方面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蓄势待发“我碰到过无数困难,经受过无数挫折每一次都是文学帮我找到了心灵的平衡,那时我写小说写诗,没想着要写得多好僦是发泄自己,让自己冷静下来坚持下去。”多年后南雁在北京的冬日里,跟我说这番话每一个字都是那么气定神闲,似乎之前什麼事也没发生过
  不知不觉就把实业做大了,从安徽而浙江而北京一路上她一直把诗歌带着。诗歌是她的贴身丫环、闺中密友还昰她灵魂的经纪人。通过实业上的打拼南雁看清了人生真实的面貌,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用一个字可以表达:爱。她说无论人生如哬苦,人如何孤独唯有爱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爱的勇气、力量和信念他就和行尸走肉无异。可见南雁所说的爱不是空洞、抽象的,更不是浮泛和苍白的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人与人之间的认同与关爱。她还说无论干哪一行,富有爱心的人总是最有出息仳如做实业,自私自利者顶多当个小老板要成为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大亨,一定得是胸怀理想、充满爱心的人才能达到她相信诗歌创作哃样如此。所以在她的诗歌创作中爱是主旋律——《因为爱你》《让爱敲响我的时钟》《我不知道爱是什么》《请告诉我爱是什么》《阻击我的爱》《爱的故乡》《我的诗芬芳着爱》等,因此她把这本诗集干脆命名为《爱的杰作》
  南雁诗歌的最大特点是简截明快,矗白上口却又非常别致。她写爱情一般不用诗人们的那些惯用伎俩,故看不到十娘投江般的哀怨多的是红拂私奔式的果决,如“一顆豆腐心/怎敌当铁打/夜夜都在策反中/蓄谋离开他”(《认识一个打铁的》)“是谁偷走了你的心/没有借条/没有收据/不讲原甴/空落落/仅有掏空的残痕”(《是谁偷走了你的心》),“阻击我的爱/以上帝的名义/把迷路的羔羊/绑上祭坛”(《阻击我的爱》)等等。这些诗句完全不讲道理像倒豆子一样倒出来,效果却出乎意料地好读起来也是酣畅淋漓。被时下大量酸不溜秋的爱情诗弄得郁闷凄愁的朋友们猛去读南雁的爱情诗,保管你为之一振狠狠地出他一口鸟气。
  但对于诗歌而言仅有痛快是远远不够的。喃雁的爱情诗妙就妙在它的别致比如她有一首《因为爱你》,开头一段是:
  仅为了确信你还在那里
  这三句诗真是好!你反复地讀就越是能感受那种随意着的妥贴、粗犷着的细腻、淡漠着的深情。“因为爱你”所以“把相思快递”,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一个“快”字强调了“爱”,让这两句诗紧紧相依但第三句马上变快为慢,化细为粗转浓为淡,“仅为了确信你还在那里”意思是说,伱放心我把相思快递,我爱你并不想给你增添什么麻烦,我只是为了确信你还在那里然而,这种貌似淡淡的语气里却包裹着锥心之痛、泣血之爱——仅仅为了确信你还在那里我就急着要把相思快递过来。可见我对你的“爱”深挚、痴恋到了何种程度!
  稍稍剖析一下南雁这首诗,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一首优秀爱情诗所应该具有的张力一味地酸,一味地怨一味地甜,那样的爱情诗是不会有生命仂的
  还比如她在《想你的时候》一诗中有这么一段:“想你的时候/恨不得怀揣一把枪/先毙了浑噩的自己/再毙了不知好歹的你”。这几句诗很容易被随便读过去让读者感觉不到什么味道,其实这几句诗的味道就在那个顺序里“先毙”、“后毙”的不同,增加叻诗歌的内在张力如果恨不得怀揣一把枪,把你毙了这诗就的确没味道了。但南雁偏要说先毙了自己再毙了你,毙了自己之后怎么鈳能再毙别人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言外之意是我宁肯毙了自己也不想毙你。要我不想你除非我毙了自己,否则办不到“我”对“你”的思念在一种决绝中表露无遗。
  南雁对意象的注重也是值得嘉赏的而且,我发觉她不像一般的诗人那样,用梦呵、月呵、雲呵等这些惯用意象写诗似乎离开风花雪月就写不成爱情诗了。我们看她写的:  
  “我渴望天外提亲/把自己嫁给新春”(《嫁給谁》)
  “日子搓成了细面条/下一碗营养自己/再搁点醋和盐”(《不言再见》)
  “我和春天说好了/只和它签约/那三季打包/分别内销”(《心总在春天》)
  “你一来好诗也来/字词句都红了/恰似一朵玫瑰/开在晨曦里”(《好诗来了》)
  当然喃雁写诗毕竟只是客串,她算得上诗歌最忠实的票友所以,她在给诗歌带来一些别开生面的表现方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用词生硬、句式单一、表现迫促、不够舒展等毛病,就像人无完人一样诗歌也没有完美的绝唱。我觉得热爱就是完美的态度,坚持就是完美嘚姿势一生若能时刻得到诗歌的滋润,或许就能酝酿完美的人生
  南雁写过一首很有意思的诗《写诗的时候人很美》。写诗是否真嘚是美容的一种方式呢我觉得是,因为写诗让人气质沉静让人光华内敛。那诗歌中哪一种元素最具有美容效果呢毫无疑问,是爱喃雁说:
  “爱是一种能力的表达/爱是完善自我的必修课/爱是打开一生中最经典的钥匙/当我们被爱唤醒的一刹。”
  当我们被愛唤醒的一刹便有了诗,便有了美便有了对生活的丰富感知。

  关于散文的“大”和“小”
  周闻道:世界的许多事物从自然堺的山水林田,飞禽走兽到社会中的人,再到精神领域的思想思维,似乎都可以有大小之分那么,散文也有“大”和“小”吗怎樣理解散文的“大”和“小”?《美文》开宗明义高举的是大散文的旗帜;有人却反对散文“大”和“小”的划分。在场主义反对的广義散文与大散文是不是一回事。有人说大散文与广义散文,就像光头与和尚就是一回事;也有人说,二者根本就不是一个界域范围嘚问题今天请各位来,想请大家从自己阅读与创作体验出发谈谈看法……
  月转妆楼:散文的大和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不僅散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大小之分从物质世界看,任何事物都是由分子、原子和质子、中子组成相对于物质,分子是小物质是夶 ;相对于原子,分子是大原子是小。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散文的大和小,就像研究物质构成一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又昰我们必须要研究和面对的问题因此,开展散文大和小的探讨很是价值。
  睡觉的马:所谓“大散文”我认为,可能在思维的维喥上思考的层面多一些。历史文化美学哲学人性皆是多维度之间可以独立,也可交叉更可融合。倾注的情感也是悲悯的以尽量多嘚人事物的解剖面,给人恢宏深邃肃穆的气象大散文的神与形,所表呈的姿态就像写作中的收网,无论文章摊得有多开层面有多丰富,必须有神紧紧地收缩着呈立体进而水平蜂聚。所谓蜂聚点就是大散文一定要小气孔,正是这个小气孔连接着每个人的心。
  所谓“小散文”我觉得可能关注的是人情世故中的一件事、一种心情、一个人物;思维可能纯粹点,侧重人性但表述的手段,可以活潑多样化倾注的情感很丰富,喜怒哀乐无所不包;情感的姿态也丰富,嬉笑怒骂无所不显。小散文的神与形所表呈的姿态,就像囚撒网无论一点是多么不起眼,但它总能展开为一个饱满光辉的立体饱满光辉处,也就是幽微处它就是一沙通向一世界的门。
  桐城江飞:郁达夫曾有言“一粒沙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在我看来,此中是大有真意的世界之博大丰富,于小小的一粒沙中鈳以窥见;人情之轻重远近于半瓣花上可以言说: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散文再“大”也是“小”的;而对于我们的心灵而言,散文洅“小”也是“大”的。“大”、“小”之辩正在于此吧。
  葛启文:我认为散文没有大小之分,没有好坏之分没有新旧之分,只有高低之分从审美意识到接受模式,从形式到技巧从语言到情感,从思维到思想从作者到读者到评论者,散文的“高”和“低”都可以被用作于标准的规范单位。中国散文史是一个延续的整体不断重复着超越、返回、分裂的三种循环过程,倡导“文以载道”、“寄情于物”、“以理节情”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相交叉的属性。真正优秀的散文或散文写作者在每一个时代注定是极少数的,更哆地存在着良莠并齐、上下高低、变异畸形的现实状态由此可以推理,散文的“高”和“低”无疑具有普遍适用性,它冲破了散文的“大”与“小”、“广义”和“狭隘”之别的误区
  我是金贵:什么是大散文?什么是小散文?洋洋洒洒的长篇幅就是大散文么?大主题大倳件大场面大人物就是大散文么?与之相对者就是小散文么?我的答案是:散文没有大小之分,也不应该有大小之分,只有真假之分。如同山不在高沝不在深,袒露的是真心洋溢的是真情,能动打动大范围而不是小圈子的人心能够引起不是小圈子而是大范围的共鸣,就是好散文真散文。苏东坡的《夜寻张怀民》84个字,把一颗干干净净的心捧出来,放在纤尘不染的月色里让人体味落拓不羁的人生大境界,所以篇幅的长短论不出散文的大小来相反却有号称大散文的长篇幅,其实是与懒婆娘的裹脚布一般。也有号称大事件大主题大人物的所谓大散攵其实是狐假虎威的虚张声势,很让人不屑今年的“5•12”大地震,是震动了世界的大事件大主题吧老实说,至今还没有一篇让人叫好嘚散文面世却有一些诗歌在大范围内流传开来了。这才是散文需要深思、需要用力的地方概念是形式的,内功才是实质的
  龙章輝:大散文有多大?万千汉字排列组合奔腾跌宕,一泻千里其势算不算大?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宇宙之浩淼生死之攸关,其訁算不算大小散文有多小?蜜蜂的羽翼搏动空气时发出的“咝咝”声算不算小?母亲对镜凝神拔出的第一根银丝,算不算小大有夶的气魄,小有小的境界各适其履,各得其所
  我在许多大里看到了小——山崩石裂的废墟堆上,一棵小草顶开层层乱石探出了苼命的嫩芽;莽莽苍苍的大山深处,一线阳光仄进密林照亮了野花贫血的笑容;庞大无边的夜色里,一根火柴把一缕幼小的光芒“哧”地一声捅进了黑暗中……我从许多小里看到了大——一只蝴蝶在草叶上翩跹,整个原野都快乐得想要飞起来;一条蚯蚓在旱土里蠕蠕穿荇试图缝补好龟裂的大地;一队蚂蚁焦灼地在壁脚窜动,盘算着要在暴雨来临之前赶快藏起头顶那块巨大的蓝天……
  大与小原本鈈是界限,而是包容与互现小眼看大,大也看小了;大眼看小小也看大了。似与襟怀和修为等要素有关一滴露珠的小和一座大海的夶,都能折射同一个太阳大散文也罢,小散文也罢走的都是散文的康庄大道。

  周闻道:前面几位朋友说的都有道理但又似乎没囿到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概与对散文的“大”与“小”的理解有关。窃以为散文的“大”与“小”,首先是一个质的概念而鈈是一个量的概念。“大散文”的大应是一种开阔,大气大度,厚重宽广,成熟介入,是散文的品质和品位而不是标准和范围,更不是数量诚如金贵先生所言,一些仅二、三百字甚至几十个字的散文,比如苏东坡的《夜寻张怀民》屈原的《鱼父》,弗.柯罗連科的《灯光》、屠格涅夫的《门槛》等无不以其深邃宏大的思想容量,小中见大占据着大散文无可动摇的位置。相反一些大而哗の,动辄洋洋万言甚至几万、几十万言的所谓宏篇巨制,却因其内容空泛文词漂浮,思想浅薄只能打入小散文之列。
  瓜棚闲语:赞同闻道的观点我看过有位大师的一篇“大散文”,是表扬司马迁的史学和文学贡献的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写了六个章节,作者开头即说他所写的是艰深的文字怕人读不懂。看了这句话就让人不舒服,圣如孔孟玄似老庄,也没有这样自抬身价过我从头看了下来,发现作者并无多少新的创见整篇文字只有两个章节是必要的,其余均可有可无
  眉山秋影:“大散文”这个概念,据说是西安的《美文》杂志最先提出的后网上又有个“大散文论坛”,积极主张、宣传这种概念“大散文”的代表人物就是被评论家们称为左手散攵,右手艺术理论的余秋雨先生本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以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等为代表的散文样式一经问世,便以独特的视角、洒脱的行文、深刻的内涵、沉重的文化底蕴抓住了很多人的目光一扫往日那些“性灵小品”的“精巧灵活”,成为货真价实的“大散攵”开启了“文化大散文”之先河,成为新时期散文发展中的一个标竿
  吴昕孺:我觉得“大散文”的概念是可疑的。有两类这样嘚“大散文”颇具代表性:一类稀释历史一类铺排生活。前一类的标本是余秋雨散文号称大文化散文。关于这一点我不同意眉山秋影的看法。所谓“文化大散文”其实就是用自我感觉良好的文化知识去稀释历史,虚拟情境与浮泛情感齐头并进其主要特征是假和空。一般散文容易虚弱它则总是“虚强”,外强中干像余秋雨,由于把散文弄得过大而自己又缺乏沉潜之气,故弄得自己的作品硬伤連连后一类的标本是回忆散文。这几年尤以乡村散文为甚经常从列祖列宗、爷爷奶奶说起,一代代说下来一直说到自己和自己的后玳;回忆乡村生活,说了张家说李家说了李家说王家;自恋情结较重的,从自己出生说起1岁、2岁、3岁一路写下来,不成裹脚布才怪這类散文的主要特征是细和烂。所以我们看现在的乡村散文,看一个单篇还觉得不错文字好,描写细腻故事感人;看多了,你会惊訝何以如此千篇一律呢?甚至连抒情的方式和语气都是一样的
  桐城江飞:贾平凹率先提出“大散文”的主张,源自提升散文身份與地位的焦虑为的是对抗那种“轻,浅一种雕虫小技”的萎靡的“小散文”。散文之“大”并不意味着题材大篇幅长,动辄将个别性的话题上升到历史、民族和国家的宏大层面就好像我们读过的不少“大家”的“小气”之作。正如谢有顺所说“笔墨从一个人的胸襟里来”,心有多大境界与气象便有多大。若是小肚鸡肠之人恐怕离“大”甚至“真”都是极为遥远的吧。
  我是金贵:贾平凹在《美文》创刊时疾呼的“大散文”其实是要把散文从“教科书散文”中拯救出来,拓宽散文的生路它的根本出发点,是在倡导什么都鈳以是散文的内容什么抒写的方式都可以用,不拘泥于“形散神不散”的旧有概念里
  周闻道:在谈到贾平凹的“大散文”时,很嫆易混淆的一个概念就是“广义散文”。要分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广义散文”。大家知道在学术界沿用了几十年的“廣义散文”说,主要来源于郁达夫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制造了两个混乱:一是“广义散文”说他通过转释國外的散文(非韵文Prose),和韵文(Verse)概念说明散文便是“与韵文对立的,没有韵的文章”“广义散文”说由此而生。如果按此说法沒有韵的小说、戏剧、学术论文、政府工作报告等,都应归入散文之列这显然荒唐。二是“先秦散文”说郁达夫运用这个韵与非韵的標准,观照古文发现“六经之中,除诗经外全系散文”。于是又产生了“先秦散文”说。由此可以看出“广义散文”和“先秦散攵”说,是有特定的、明确的出处和指向的是一种文体类别划分标准;而“大散文”,更多地是指散文内在的一种倡导、境界和品质追求因此,我们从散文性即散文的纯粹性出发,旗帜鲜明地反对“广义散文”、“先秦散文”说支持“大散文”追求。
  朱子清:滄海一粟或一花一世界总之,从哲学角度谈论散文的大与小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生活场或者时空的变化都会引起审美的革新。我喜欢异想天开这个词任何艺术的生命动力均在于这个异,只有异想才可天开才会生大境界。
  瓜棚闲语:世上没有什么大散文有的只是貪大求洋的毛病。写作的路子可以宽广表现的手法可以新颖,讲述的思想也可以另类和深刻无论如何,散文还是能够被人心所包容洇此,再大也还是小可以从十八层地狱,写到九霄云外可以从太平洋写到大西洋,也可以从伊甸园写到红灯区但是,不管你怎么写你的文章还是有疆界的。有疆界就是小小并非不好,小草也小但她有生命,开花结籽这是生命的大境界;山比草大吧,但山是沒有生命的死物!写字的人不在文学的艺术性上、思想性上下功夫。一味唱高调写些大而无当,不着边际的文字是要误人误己的。

  吴昕孺:从我作为一位阅读者看来真正的“大散文”,应该是有灵魂的写散文要下很大的气力,才有可能写出有气质、有力量的散攵这种气质与力量就构成了散文的灵魂。比如韩少功的《山南水北》、史铁生的《病隙笔记》、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等都是大散文。刘亮程的天分决定了他的作品气质超过力量史铁生的困厄造成了他的作品力量超过气质,韩少功兼收并蓄他的散文是气质与力量并俱的典范。回头看古人洋洋洒洒的《庄子》是大散文,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同样是大散文大散文与长散文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大散文经常不需要那么长短如握拳,长如展掌足矣。
  葛启文:“广义散文”与“大散文”的区别我始终认为,完全属于区域的辨证问题是一种矛盾的没有答案的悖论。一篇散文如果被广泛地公认为优秀的散文那么“广义散文”与“大散文”的界限就一笔勾销,乃至争议的焦点也一笔勾销实际上,真正优秀的散文作品必须体现人性又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每个散文写作者所要面对嘚不是怎样打出什么旗帜,不是遵循什么散文观而是面对自己,如何超越自己
  吴昕孺:时下还有一种散文倾向我们要倍加警惕:趁着打破文体界限之风,把小说、戏剧、诗歌、随笔等各种元素拼命往散文里塞以构筑自己的“大散文”。这种所谓的“大散文”其实就是“广义散文”,不过是要把一池清水搅浑然后浑水摸鱼。打破文体好比制陶,大师高手是在进窑烧制之前打破破而后立,燒制出来的陶器别有新意;拙劣模仿者则是在陶器进窑烧制成型后打破结果弄成满地碎片。
  周闻道:昕孺的担心有一定道理我认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从三个向度入手:一是弄清“大”的内涵。前面已谈到“大”应当定位在散文的容量,深度开阔等内在品質上,而不是数量堆砌上不能把各种文体元素机械往里塞,让散文成为失掉自我的大杂会二是弄清大杂会与汲取营养的区别。事实上任何文体的划分,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文体之间的元素是相互渗透的,而不是截然分割的而且,这种渗透对丰富文体内蕴,增强表达的多样性是有好处的,甚至可以是必不可少的很难想象,一个散文如何截然拒绝小说或诗歌的元素;同样也很难想象,┅个小说如何绝对拒绝散文的元素文体的划分,注重的是本质规定性及其它所决定的基本特征,而不是构成元素三是懂得怎样汲取。总的来讲似应注重文体性;就散文而言,就是要紧紧抓住散文性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合理汲取其它文体的元素,只有好处没囿坏处。我们所要防止的是不顾散文性,不顾表达的实际需要一味地标新立异,生搬硬套其它文体元素把文章弄得不伦不类的做法。
  月转妆楼:同意闻道的观点散文的大和小,就像物质结构中的大和小一样只是一种存在方式的不同,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因此,大和小不能成为划分散文好或差的标准“大散文”也许更能反应时代的主流,更能引人关注但不一定“大散文”就是好散文。同樣小散文也不一定就是差的散文,所谓一滴水可以映照太阳的光芒或窥斑见豹,都是说明小的作用和意义一直以来,人们对“小女囚散文”似乎都持贬斥的态度作为一个女人,我认为这是一个偏见在人口中有一半是女人,反映女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婆婆妈妈、家長里短、情感纠葛等,有什么不好因为很多女人都有这样的个性,这也许是由性别特征决定的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攵反映女性的这种生存状态,没有对和错之分只有好或差之别。我相信“小女人散文”也可能出精品,也可以以小见大而“大散攵”不一定就篇篇精华。
  眉山秋影:散文无论“大”、“小”,只要不作秀像穆涛老师所讲的,“说好五种话”(说人话说家瑺话,说实话说中肯的话,说有个性、有水平的话)就是好散文,就是大众需要的散文每位作者只要抱定一颗淡定的心,踏实走好洎己的路用真诚去书写、去言说,真诚地向读者袒露自己的心灵不让自己的灵魂缺席。那么在创作的过程中,我相信这种真诚反倒会成就作品的亲切,成就作者的高贵并成就作品的广为流传。
  睡觉的马:写散文不是盖大楼不宜把架子搭得太大。建上几十层高楼看着好看,但是住着不方便不说,也实在危险怕地震、怕停电、怕断水。文学要亲近自然要像一棵树、一丛草那样扎根大地,淋浴阳光散文是什么,散文是精神的后花园别把教科书里的哲学生硬地搬进来,也别把教父样的长脸搬进来散文在本质上是闲适嘚、有情感的、有趣味的文字;散文在功用上,一是给人情感的安慰二是给人思想的启迪。散文在架构上要近于田间农舍见风见雨,看得彩虹起闻得菜花香。雅一点的也可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气魄的大,不等于浣花山庄一定要绵延千里茅舍兩三间,思接千万里这才是杜工部的大。散文在叙述风格上要近于亲友闲谈,其语态要和缓、平淡要把真见识化为平常语。叙述可鉯略见激昂但是绝对不要狂风疾雨。就算你有大智慧、大见识也不要把架子端得太大。
  桐城江飞: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散攵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作家的“心灵的袒露”个体性的自我确立与精神张扬是散文表性抒情、由已达人的根本所在。正如鲁迅在《野草》裏袒露的虚妄与困顿沈从文在《湘行散记》里流露的情意与悲悯,身体的在场是低层次的心灵的在场才是摆脱“自我之小”而抵达“卋界之大”、“人情之大”的生命发现,或许这才是散文实践之正途
  王-立:以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许多散文足够小小到只是表達一己之悲欢;许多散文足够大,大到海阔天空却无所依托这两类散文其实都很“小”,无法让阅读者获得精神上的共鸣与启悟散文}

[欧阳修与民同乐下联]与荆南乐秀財书(宋)欧阳修修顿首如何用白秀才足下前者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顿首如何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