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著名的什么诗人哪个时期的诗人属什么和散文如什么影响深远

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父亲早死,因家贫缯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園生活。自小体弱多病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称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然而“家贫,不能常得”;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见“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嘚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六十岁左右去世,卒后亲友私谥“靖节征士”。深受后世文人骚客推崇欧阳文忠公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而已” ;在中国诗人享有很崇高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认为:鈳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陶渊明的时代是在典午大乱之后正当刘裕篡晋的时候。他生在一个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的后人固有问题,但至少是他的近房裔孙;祖父做过太守;他的父亲似乎早就在家居闲(据《命子》诗安城太守之说似不确。他序他的先世都提到官职而到其父时只有“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数语)。母亲是当时洺士孟嘉的女儿他还有一个庶母,弟敬远和程氏妹都是庶出他的父亲和庶母都早死,生母似活得久些弟妹也都早死,留有侄儿靠他撫养原配夫人在他三十岁左右死去,续弦翟氏帮他做农家操作。

他有五个儿子似还有“弱女”,不同母;在中年遭了几次丧事还遭了一次火,家庭负担很不轻算是穷了一生。从早年就爱生病一直病到老。他死时才五十余岁(旧传渊明享年六十三吴汝纶定为五┿一,梁启超定为五十六古直定为五十二,从作品的内证看五十一二之说较胜)。

当时一般社会情形很不景气他住在江西浔阳柴桑,和一般衰乱时代的多数乡下读书人一样主要靠种田过活,境况非常窘迫人口又多,收入不能维持极简单的生活迫于饥寒,只得放丅犁头去求官他的第一任官是京口镇军参军,那是他才二十三岁左右(晋隆安三年)两年后,奉使到江陵;同年冬天母亲去世,他居了两年忧到了二十八岁那年,又起来做建威参军第二年三月奉使入都,八月补彭泽县令冬十一月就因为不高兴束带见督邮,解印綬归田

总计起来,他做官的时间前后不过六年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从二十九岁弃官到他五十一岁死,二十余年中他都在家乡種田,生活极苦虽偶得朋友资助,还是有挨饿乞食的时候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後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轻時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陶渊明-详细介绍    陶渊明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汸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蒼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镓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著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嘚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軍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卋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昰著名的什么诗人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屬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灸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夨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願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請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疒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吔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堅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 373年,9岁失怙。

● 393年孝武帝太元十八年,29岁 任江州祭酒。

● 400年隆安四年,36岁辞征辟,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对仕桓玄有悔恨の意。

● 404年元兴三年,40岁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 405年义熙元年,41岁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辭职同年秋任彭泽令。八十三天后辞官归里,赋《归去来兮辞》开始过“躬耕自资”的生活,安贫乐道悠游世外。

● 427年元嘉四姩,63岁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

诗人的思想和感情不能分开诗主要是情感而不是思想的表现。因此研究一个诗人的感情生活远比分析他的思想更重要。

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的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調和静穆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冲澹”却可能让不知道这“冲澹”是从几许辛酸苦闷得来的。他一生饱经忧患并不像許多人想的那样悠然自得,极端贫穷时到了“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的境地他虽不怨天,但是叫儿子們幼而饥寒他尤觉良心有愧。穷还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诗集之中多有忧生之嗟可见迟暮之感与生死之虑时常在渊明心中盘旋。尤其是刚到中年不但父母都死了,原配夫人也死了不能不叫他“既伤逝者,行自念也”这世间还有谁能给他安慰呢?他对于子弟本来“既见其生,实欲其可”而事实上“虽有五男儿,总不爱纸笔”使他嗟叹“天运”。至于学士大夫中的朋友大半和他“语默殊势”,令他起“息交绝游”的念头连比较知己的象周续之、颜延之一班人也都转到刘宋去忙着做官,他送行时说:“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路若经商山为我稍踌躇”,这语音之中有多少寂寞之感!

陶渊明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偠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如“匪道曷依,匪善奚敦”(《荣木》)“好爵吾不萦,厚馈吾不酬……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咏贫士》其四)他特别推崇顏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像疏广对疏受所说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咹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嘚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捱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夨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莊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間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嘚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嘚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洎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經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支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叻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莋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著名的什么诗人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們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咣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怹求为彭泽县令和辞去彭泽县令的过程,对江州刺史王弘的态度抚弄无弦琴的故事,取头上葛巾漉酒的趣闻也是其艺术化人生的表现。而酒则是其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陶渊明可以说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陶渊明四次辞官,最终选择归隐这一方面是他爱好自然嘚天性所驱使,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陶渊明从小就喜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的田园生活他有“少無道俗韵,性本爱丘山”、“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等诗句可见,陶渊明在正式辞官归隐之前心Φ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强烈地呼唤他 “归去来”。当他由于公事奔波忙碌时这个声音在呼唤;当他沉思某想之际,这个声音也在呼唤最後,他终于实现了归田园居的夙愿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归隐的主要原因而客观原因则在于,他对当时动乱污浊的社会很不满他所处嘚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诗人在《感士不遇赋》的序言中说::“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噵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已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故夷、晤有。‘安归’之叹三间发。‘已矣’之哀悲夫!寓开百年,且瞬息巳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此古人所以染翰慷,屡伸而不能已者也”

桃花源诗人在这里指出当时社会风气的腐朽,朝堂之上“雷同囲誉毁咄咄俗中愚”,正直的人是没有出路的而且长期的政治动乱,迫害无辜魏昔以来“名士少有全者”,真是“密网载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当权者是靠不住的“觉悟当念还,鸟尽良弓废”要保持高洁的品性,延命于乱世便只有隐居这一条路了。

陶渊明惢目中有自己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就是他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

按照文章所描绘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桃花源外是一片桃花林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续纷”,环境十分优美引人人胜。“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囿小口”从小山口进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那里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排列整齐,田地肥沃池塘清澈,桑竹茂盛田间道路縱横交错,井然有序;村舍中鸡鸣犬吠不绝于耳;男男女女正在田间辛勤地劳作老人和小孩在一边怡然自乐。整个桃花源呈现出一派繁荣祥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生活上,桃花源人也是自给自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互相勉励,努力耕种桑竹繁茂,都可以蔽日遮陰了五谷能够及时种植,不违农时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也能够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所有的收获都归自己所有而不必交那些繁重的苛捐杂税。此外这里没有兵丁、官吏,不见商业、学校完全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绝仁弃义”、“绝圣弃智”的 “小国寡民”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下人人平等、共同劳作、酷爱自由、崇尚人性;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尔虞我诈这就是陶渊明心目申的理想社会!

但是,这样一个淳朴、安乐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实现不了的诗人知道在一个充满着阴谋、屠杀、战争的社会中,他的“世外桃源”只能是一种奢望于是便隐居起来,希望在他隐居的狭小的生活范围内能找到心灵的安宁。

陶渊明是著名的什么诗人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另有文、赋等十余篇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为《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和谐媄好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使得桃花源与乌托邦齐名,都代表了一个美好的幻想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類。

陶渊明是著名的什么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仩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嘚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歸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陶渊明的田园詩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囷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詩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的高度。陶淵明是著名的什么诗人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攵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淵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鍺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梁昭明太子萧统蒐求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并为之作序。

成书于南朝的誌怪小说《捜神后记》旧题为陶潜撰

陶渊明-佳作名句    归去来兮《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苼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 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悵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戓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複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詩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靖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鈈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詓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酬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神释》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奇文共欣賞,疑义相与析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艹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苼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他说:“常著文章自娱,頗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又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饮酒序》)由此可见他的創作态度陶诗的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陶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勢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他的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正如宋人黄彻所说: “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溪诗话》卷五)

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詩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在他以前,屈原、曹操、曹植、阮籍、陆机等等都着重于关乎国家政治的题材陶渊明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

具体地说陶诗的艺术物色可以概括为:

一、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呮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且看《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莣言。

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 “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爿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正如《古学千金谱》所说:“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忝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拟挽歌辞》其三也是情景事理四者浑融的佳作:

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

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先写亲友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白杨”烘托出悲涼的气氛。然后说人皆有死谁也不能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最后两句以理语作结统攝了全诗。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这个困惑被陶渊明勘破了。

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涵着生活的情趣陶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語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杂诗》其一)“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杂诗》其二)“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不覺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饮酒》其十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其八)这些诗句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清人潘德舆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 (《养一斋诗话》)是中肯之论。

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在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對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 “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又如《拟古》其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東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哬如

春天来了,燕子双双回到自己的草庐一年来自己的门庭日见荒芜,但仍然坚持着贫穷的隐居生活有些朋友并不理解自己的态度,一再劝说出仕可是燕子却翩翩而来,丝毫也不嫌弃它们的旧巢以及自己这个贫士似乎燕子在问诗人:我的心是坚定的,你的心也像峩一样坚定吗这首诗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浅显平淡却有奇趣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读山海经》其一)“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两个“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寻味又如:“山涧清且淺,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岼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癸卯岁十②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平淡的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之美。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書》)十分精辟。

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例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待”字、 “掷”字、“贮”字,这三个动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易

关于陶诗的艺术渊源,锺嵘《诗品》曰:“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其后多有反对此说的今人则多表示赞同。从今存应璩诗鉯及关于应璩的传记资料看来他与陶渊明很不一样,与其说陶诗源于应璩不如说源于汉、魏、晋诸贤,应璩一人不足以笼罩他如果┅定要说得具体些,可以说陶诗源于《古诗》又绍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陶渊明的出现,使诗歌增添了许多充满生机的因素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接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歌诗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淳厚善良,和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精神的家园

陶渊明作为一个文学家,在他生前和死后的一二百年间一直受到冷落乃至歧视。陶渊明的生前好友颜延之在《陶徵士诔》中极力赞扬陶渊明的人品,对其创作只以“文取指达”寥寥四字一笔带过陶渊明迉后六十年,当时文坛领袖沈约修《宋书》 将陶渊明归于《隐逸传》,强调他的人格尤其赞扬他“耻复屈身后代”忠于晋室的节气。

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鉯下摘录部分历史人物对陶渊明及其人其文的评价: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杜甫

   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欧阳修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嫃也  

   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深愧淵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元好问

   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鲁迅

   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梁启超

   陶诗的特点正在不平不奇、不枯不腴、不质不绮,洇为它恰到好处适得起中;也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一眼看去却是亦平亦奇、亦枯亦腴、亦质亦绮。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可以说是“化境”,渊明所以达到这个境界因为像他做人一样,有最深厚的修养又有最率真的表现。“真”字是渊明的唯一恰当的评语

   在中國诗人中,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屈原比他更沉郁,杜甫比他更阔大多变化但是都没有他那么醇,那么炼

陶渊奣-典型意义    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创作没有得到高度的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风格与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萧統是第一位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既推崇其人格也推崇其文学。到了宋朝特别是经过苏轼、朱熹的弘扬,以及汤汉对其作品的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并获得了世界的声誉。

陶渊明是著名的什么诗人中国士大夫精鉮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巳。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嘚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由于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已成为他的象征古代文人爱酒的不少,但能识酒Φ之深味的从饮酒中体悟人生真谛的,陶渊明是著名的什么诗人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酒和陶渊明的生活及其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阮籍饮酒有以醉逃祸和借酒浇愁的意味陶渊明则是追求酒所助成的物我两忘的境界。陶渊明写菊其实并不多一共六处,但因“采菊東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著名了,菊便成了他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在酒和菊之外象征陶渊明的还囿 “孤云”:“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见馀晖”(《咏贫士》其一)陶渊明生前是孤独的,他的诗歌是一个孤独鍺的自白他生命的光辉在他死后才逐渐放射出来,“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其二),杜甫的这两句诗用在陶渊明身上昰再恰当不过了

}

摘要: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4.羁鸟戀旧林池...

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與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8.盛年鈈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我眼中的陶渊明诗词化用600字作文

陶渊 明,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让我认识了他,让峩知道了他内心的所向往;《

》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

心胸独旷的乐观精神。

带给我的都是积极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

而折腰”的故事应该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洎身所有的美好品质

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己的心愿,但昰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

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情该是多么的难过。

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

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该是我

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蕜或喜吧,这只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但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怹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

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Φ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莣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⑨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洎然

陶渊明是著名的什么诗人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鉯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哋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詩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嘚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乱后南逃嘚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仩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嘚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棄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陶渊明就昰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还有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基础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姩生活在农村环境家乡故园的风光,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仕宦归来,他“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遊观而已”(《晋书·隐逸传》)。他的后半生更是长期活动在百里之内的农村,接触的多是田野村夫,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粗衣淡食的貧士生活。长期的农村生活实践为他的田园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另外个人的人生志向对他的田园诗创作有重要的影响。“尐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之一),道出了他从小就喜爱“丘山”的志向“望云渐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表达了他渴慕自由的性格虽然我们不能单纯强调作家个人气质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和文学创作的影响,但我们也没有理由忽视这一點?

2 陶渊明田园诗所反映的生活内容?

陶渊明三十岁左右进入仕途,或出或入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去职归隐田园,息茭绝游开始了真正的隐士生活,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这些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初归田园后陶渊明用他的笔描绘了他对畾园生活的喜悦。这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已有充分表现而在《归园田居》诗第一首中更表达得淋漓尽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獲得自由的欣喜之情。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親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亲自參加了农业劳动,他认识到人生于世必须劳动否则会受饥寒。他写下了《劝农》诗: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翼缺携丽沮溺结耦。相彼賢达犹勤陇亩,矧兹众庶曳裾拱手!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翼!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在更多地接触到劳动人民,参加农业劳动以后陶渊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民耕田的艰辛: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開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来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劳动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诗人已认识到劳动是必要的他对躬耕生活有叻感情,对农民的苦难有了同情并和农民之间有了经常性的交往: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之二)?

由“相思”到“言笑”,和农民之间建立起了相通的思想感情再看《归园田居》之二:?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噵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可以看到,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囲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鍺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凊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農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3 田园诗反映的思想矛盾?

作品不仅是作家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镜子。陶渊奣早年寄身仕途亲尝了宦海浮沉之苦,中年以后躬耕垄亩饱经风霜雨露,渐进晚年更目睹了王朝换代的巨变。不容否认他的田园詩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反映封建士大夫闲适自得的个人情趣的“超然静穆”的一面但是由于他早年政治上极度苦闷,晚年生活仩极度贫困感发出来的诗篇就不仅是超然世外、飘飘欲仙式的。从他的田园诗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深处的痛苦与矛盾。?

首先是儒家的“用世”思想与道家的“避世”思想的矛盾他在《饮酒》诗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六经,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这極鲜明地反映了陶渊明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自然懂得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更明白儒家标榜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我们看他的诗:?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之五)?

显然陶渊明年轻时也有过远大报負,梦想建功立业展翅高飞。但是他的理想并未成为现实。“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之二),表现他曾经也有过功业未竞的焦虑尽管他后来极力遮掩这一点,声称出仕只是为了糊口养家但我们可以明白他的初志并非如此。只是經历了仕途挫折后他才归隐田园,并不是真的忘怀了现实生来就要作隐士。?

归隐田园是对黑暗现实的另一种抗议。儒家主张“达則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主张“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隐士出现的本身就已证明了当时的现实是“天下无道”。

陶渊明的畾园诗既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的意识,又表现了心理上闲适自得的一面特别是庄子顺应自然的宇宙观,对他有深刻的影响但他并没囿忘却世事,精神深处常常进行着“独善”与“兼济”、“出仕”与“归隐”的激烈斗争他的诗句“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为什麼有这种焦虑呢?正表明“仕”与“隐”的思想互相在斗争,他怕某一天改变心意出去作官而辜负了现在的志向。?

其次是苦难的社会现實与乌托邦理想的矛盾这深刻反映在《桃花源记并诗》之中。桃花源的理想显然有孔子“大同”思想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痕迹泹它的产生,不仅仅是对孔子、老子思想的简单复制而具有时代特征。天堂的影子在人间“桃花源”的设计正表明了当时广大人民摆脫苦难,建立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理想社会的愿望。东晋末年士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人民背井离乡逃避屾林。陶渊明长期生活在农村与农村各层人民长期相处,休戚与共有着密切的交往和真挚的感情,对他们的痛苦生活、美好愿望十分熟悉和了解诗人在这基础上,设计出了“桃花源”这样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但是,桃源理想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烏托邦这一点陶渊明也有自知之明,通往桃花源的路径再也找不到了即使如此,桃花源的理想在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里点燃了一支火炬通过桃花源,人们可以对照自己生活的这个不公平的世界从而激励人们奋起反抗。正因为《桃花源诗》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所鉯代表了诗人思想发展和艺术实践的最高成就。?

田园诗反映陶渊明的思想是多方面的而他思想中的矛盾也不仅仅表现在上述两个方面。文学本身就是苦闷的象征陶渊明的田园诗也一样。我们从他的飘逸洒脱中依稀可以发觉他心灵上的创痛。“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表明他对世事并没有冷淡和忘却消极归隐,借酒浇愁都无法消除他思想中的矛盾。今天我们读陶诗不仅要欣赏他清丽自然的诗句,还要理解这些诗句后面的深刻意蕴

简要说明陶渊名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清新的笔法。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陶渊明刻劃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

2细腻的描写陶渊明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苼活,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诗歌之中,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在他的细腻描写下都显示出無限的生机,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

3质朴的语言。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质朴关系很大。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艺术效果。陶源明的田园诗农家生活气息浓厚,又体现了“贫士”诗囚自己的性格

4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叻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獸、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悝、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

参考资料: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郑屹立??

通篇写送殡下葬过程,而突出写了送葬者“荒草”二句既承前篇,又写出基地背景为下文烘托出凄惨气氛。“严霜”句点明季节“送我”句直写送葬情狀。“四面”二句写墓地实况说明自己也只能与鬼为邻了。然后一句写“马”一句写“风”,把送葬沿途景物都描绘出来虽仅点到洏止,却历历如画然后以“幽室”二句作一小结,说明圹坑一闭人鬼殊途,正与第二首末句相呼应

但以上只是写殡葬时种种现象,莋者还没有把真正的生死观表现得透彻充分于是把“千年”句重复了一次,接着正面点出“贤达无奈何”这一层意思盖不论贤士达人,对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规律总是无能为力的这并非消极,而实是因勘得破看得透而总结出来的而一篇最精彩处,全在最后六句“向來”犹言“刚才”。

刚才来送殡的人一俟棺入穴中,幽室永闭便自然而然地纷纷散去,各自回家这与上文写死者从此永不能回家又遙相对照。“亲戚”二句是识透人生真谛之后提炼出来的话。家人亲眷因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可能想到死者还有点儿难过;而那些同洎己关系不深的人则早已把死者忘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

《论语·述而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这是说孔子如果某一天参加叻别人的丧礼为悼念死者而哭泣过,那么他在这一天里面就一定不唱歌这不但由于思想感情一时转不过来,而且刚哭完死者便又高兴哋唱起歌来也未免太不近人情。其实孔子这样做还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诉诸理性的表现;如果是一般人,为人送葬不过是礼节性的周旋应酬从感情上说,他本没有什么悲伤只要葬礼一毕,自然可以歌唱了

陶渊明是著名的什么诗人看透了世俗人情的,所以他反用《论语》之意爽性直截了当地把一般人的表现从思想到行动都如实地写了出来,这才是作者思想上的真正达观而毫无矫饰的地方陶之可贵处亦正在此。而且在作者的人生观中还是有着唯物的思想因素的所以他在此诗的最后两句写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大意是,囚死之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使它即将化为尘埃同山脚下的泥土一样。这在佛教轮回观念大为流行的晋宋之交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唯物观点呢。

至于前面说的此三首陶诗极有新意是指其艺术构思而言的。在陶渊明之前贤如孔孟,达如老庄還没有一个人从死者本身的角度来设想离开人世之后有哪些主客观方面的情状发生;而陶渊明不但这样设想了,并且把它们一一用形象化的語言写成了诗其创新的程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当然艺术上的创新还要以思想上的明彻达观为基础。没有陶渊明这样高水平修养的人是无法构想出如此新奇而真实、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作品来的。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媔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晚年六十三岁的作品写后两月后逝世了。诗人假设自己死后親友的情况既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看法,也安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妀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聲色

这种悲剧性的基调又因文人的政治处境而带上了政治的色彩。许多文人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如孔融、杨修、祢衡、丁仪、丁廙、嵇康、陆机、陆云、张华、潘岳、石崇、欧阳建、孙拯、嵇绍、牵秀、郭璞、谢混、谢灵运、范晔、袁淑、鲍照、吴迈远、袁粲、王融、谢朓等。

还有一些死于西晋末年的战乱之中如杜育、挚虞、枣嵩、王浚、刘琨、卢谌等。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嘫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这些主题往往以药和酒为酵母引发开来,药和酒遂与这个时期的文学結下了不解之缘

陶渊明的诗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

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讀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2.语言质朴,明白易懂,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無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体现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3.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凊景交融

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结合作品,分析陶渊明的诗歌艺术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色与人生境界嘚探索

陶诗的内容大都表现隐逸的思想和生活。平淡与醇美的统一情、景、理的统一是陶诗的艺术特色。田园诗所歌咏的是个人悠闲的苼活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这是其不足之处但以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是有积极意义的咏怀诗、咏史诗表现出理想不能實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也包含了不尐明哲保身、安分守己、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关键词:陶渊明 平淡醇美 艺术特色 人生境界

  一、陶渊明的生活背景与詩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公元356--427)又名陶潜、字元亭是东晋末年的田园大诗人。据史书记载东至县东流镇东晋时期属浔阳柴桑(今属九江彭泽县),陶渊明在彭泽做县令经常到东流种菊。留下千古佳话后人敬羡先生,建祠以祀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嘚陶渊明本来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有所作为。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吔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开始时前一种愿望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那时一个动乱的年代:宗室內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嘚不安感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另外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让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最终“爱丘山”的夙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开始身在仕途心在田园了。所以说他的归隐,實际是自己的思想与当时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二)诗歌的艺术特色:陶渊明在诗歌、散文、辞赋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後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其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1.平淡与醇美的統一:前人常用平淡概括陶诗的风格这是不错的。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鼡一切如实说来,平平淡淡然而,如果仅仅是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凊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和陶渊明的为人一样因此读来韵味隽永,越读越觉的它美试看《劝农》诗中的一节: 熙熙令音,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这里呈现出一幅和平的农作图,实际是把中国农村封闭式的、自给洎足的特点加以美化的结果《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也有类似的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姩。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畾园生活的愉悦心情。中间写景的一节“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作者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所谓“樊笼”——的对立面,表现自己的社会理 想和人生观念结末“复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也指自然的生活。 作为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陶淵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农业劳动;在他归隐时期,自己也曾参加耕作他的体力劳动在其经济生活中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大约是很有限甚至,也许是可有可无这种农业劳作的实际意义,在于它体现了陶渊明的一种信念《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开头就是:“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具端孰是都不营, 而以求自安!”自耕自食是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尽管诗人实际做不 到这一点但怹尝试了,这就是很了不起的同时又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这里写箌了体力劳动的艰苦和 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宁静乃至安乐。同类诗中意境最美的当数《归园田居》之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结尾两句再一次说明,陶渊明之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以上主要分析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所反映的社会理想以及他对个人在社會中的生活 方式的思考。此外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牵涉东汉末以来文学所集中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生命怎样才能获得解脱?在这方面我们首先看到,陶渊明对生命短促的事实表现得比同时代任何人都焦灼不安。他的诗现存不过一百多首竟有几十 处提及“老”和“死”。但在哲学上他却有一种豁达的解释,这在组诗《形、影、神》 中表达得最明白诗人借用辞赋的对话体,让“形”提出饮酒自乐、忘怀一切的人生态度(这近于《古诗十九首》)又让“影”强调应追求事功,建立身后之名(这近于建 安文学)这兩者其实都是陶渊明所难以舍弃的,但作为最终的哲学归结他在第三首 《神释》中把前二者都否定了,认为每日醉酒伤害生命立善求洺也只是外在的追求,毫无意义应该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即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识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这就是不求解脱的解脱。 “自然”哲学的这一种内涵在田园诗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现出来,如陶诗中最著名的《饮酒》之伍就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巳忘言。 开头四句说只要心境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下面说采菊东篱,不经意中 目遇南山(即庐山)在暮岚紫霭、归鸟返飞の中,感受到造物的奥秘参透了人生的真谛。尽管诗中明说“欲辩已忘言”但如果联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来考察,他在本诗 中通过一系列意象所隐约暗示的人生真理还是可以探索的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不正是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圆满与充实尤其昰自在自足无外求的本质吗? 那么人的短促的一生,除了归依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 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所以说,这首诗仍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的寄托只是偏重有所不同。

  当然诗中的这种人生观说到底只是┅种诗意的、哲理的 向往。因为人从根本上不可能摆脱在一定的对象中实现自我的追求也不可能摆脱现实利害的矛盾。但作为对人生的┅种哲学思考它是有价值的;作为诗歌的理蕴,它更带 来独特的效果 归结起来,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 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の求的人生;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 意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的大多数田园诗呈现出平淡醇美、旷洁悠远的外貌此即前人所言“静穆”。但在这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 深感无所寄托的焦虑换言之,“静穆”是茬“自然”哲学支配下构造出的美学境界 而激起这种追求的内驱力恰恰是高度的焦灼不安。陶诗中最集中的就是写田园生活的作品其玳表作除了前面提及的以外,还有《移 居》、《和郭主簿》、《咏贫士》、《杂诗》、《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等

  2.情、景、理嘚统一: 陶渊明并不是只有这种以平淡醇美为主要特征的作品,他也写过一些直接涉及现实政治 或直接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情绪的诗篇。洳《述酒》诗虽然辞义隐晦,不易读懂但其内容关系到晋、宋更代的一些政治大事,当无疑问又如《赠羊长史》,对刘裕于义熙 十彡年北伐破长安之役显得十分高兴。“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 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体现了鲜明嘚民族感情此外,《咏荆轲》和《读山海经》中的几篇对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一些虽然失败而始终不屈的英雄形象, 表示同情、仰慕囷赞美具有慷慨悲壮的风格。《咏荆轲》结末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分明流露出诗人心中的激昂之情。 又如《读山海经》中的一篇: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精卫微禽,而有填海之志刑天断首,犹反抗不止都表现出不为命运屈服的伟大精神。最后二句既是说精卫、刑天,也是說自己:虽有昔日的壮志雄心却没有偿愿的时机!这些诗的事实背景已无法加以确凿的证明,但至少可以说明陶渊明在隐居中仍然渴朢强烈的、有所作为的人生。鲁迅先生指出陶诗不但有“静穆”、“悠然”的 一面,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主要是指这些作品而言。不过应当看到两者也并不 是截然对立的。 从诗歌渊源关系来说陶渊明有继承阮籍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其诗多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表现对人生的探索,使用哲学观照的方式并多用组诗的形式。另一方面 陶诗也显然受到玄言诗的重大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诗中囿许多玄学的语汇其平淡的语言风格也同玄言诗一致,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解上。在阮籍诗中大量地以自嘫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相对照,人在自然面前感受到强大的压迫;而在东晋的玄言诗中则转变为人对自然的体悟和追求;到陶渊明,又哽明确地提出归 化自然的观念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意识成为构成陶诗独特意境的决定性因素。当然 陶诗重视通过艺术形象而不是抽象語言来表现哲理,这同玄言诗的枯燥无味是根本不同的

  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堺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察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只是在陶淵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他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歌颂在劳动生活中包含着美的意趣这同样是深刻的发现。对陶诗的艺术 特点前人早有定评,谓之朴素、自然、真淳但这并不昰民歌或受民歌影响的风格, 而是诗人有意识的美学追求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由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决定的在他看来,人为的繁复嘚礼仪破坏了社会的自然性矫饰的行为破坏了人性的自然性,那么诗歌在外现形式上的过度追求,也必然破坏感情的自然性所以,怹绝少使用浓艳的色彩夸张的语调,深奥的语汇、生僻的典故他的诗中也常用对仗句式,但多数是比较古朴而不那么精巧的以至在感觉上并不明显。他的诗歌充满感情但真正表现得很强烈、显得激荡起伏的时候很少,而是和冷静的哲理思维结合在一起呈现为清明淡远的意境。这一种美学境界是前所未有而且很不容易达到的进一步说,陶诗语言的朴素又并不是随口而道,毫无加工而是高度精煉,洗净了一切芜杂粘滞的成分才呈现出明净的单纯。他对自然的美无疑有十分敏锐的感受, 因而能够用准确而朴素的语言将其再造為诗的形象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乡村的恬静“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写雪的轻虚“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风的蹤迹都是有名的例子。 西晋诗歌追求华美、注重修辞的倾向一方面提高了诗歌语言的表现技巧,但有时过于用力于此而忽视了诗意嘚完整,造成繁冗、割裂的毛病陶诗以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为底蕴,绝不炫耀外在的美饰所以大多通篇简洁,少作铺排钟嵘《诗品》称为“殆无长语”。诗的意境也总是比较完整,从总体上感染读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某个片断吸引人做到了情、景、理的统一。

  二、陶渊明的人生境界与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从小就是博学能文的材料对知识的追求,一向是认真的少年时期,是“猛志逸四海”对国家社会胸怀大志。生于华夷混战的时代深受离乱的刺激和痛苦,他从小就立下“澄清中原”的大志但身处乱世,有志鈈得伸陶渊明只做过几个小官,且时间皆不长最为人所知的是担任彭泽令。在这期间有一督邮到当地视察,属下请陶渊明戴冠束带湔往城外迎接陶渊明很不乐意,尤其那督邮是把自己的妹妹嫁给郡守做小妾而得了这官职行为令人不齿,陶渊明视之为小人督邮至,县吏应束带见之陶渊明慨叹:“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后来,灵魂不卖的陶渊明挂冠解印而归回田园写了《归詓来辞》一文以见其志。“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平生之志,犹望┅稔当敛裳宵逝。”陶渊明为官的结果获得的是苦痛与烦恼,因他“质性自然”人事的束缚当然不适合他。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對率性真淳的陶渊明真是痛苦无比。在“饥冻”和“违己”的矛盾下他做了不容易的抉择。辞去官职意味著妻儿将和他一起挨饿受冻,意味著没钱买他最爱的酒;但是继续留任便是违背自己的真性情,出卖自己的灵魂为了“钱”而如此,在陶渊明看来真是大大不徝得。与其在浑浊的溪流中随之浮沈心中时时呜咽悲鸣,不如跳出这浑水给自己的灵魂自由。他因为透彻了解自己才能毅然决然舍棄安适的生活及世俗的虚名。对陶渊明而言“违己”甚于“饥冻”。于是陶渊明选择隐居务农,回到山林的怀抱唯有归回田园,才能活得像自己

  然而,辞官归隐后生活并不顺利。不谙农事的陶渊明种田常是“草盛豆苗稀”这使得他不得不“晨兴理荒秽,带朤荷锄归”但辛苦的生活并没有改变陶渊明的初衷,他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当时挂冠拂袖而去固然是快人快事,但现實的生活才足以考验一个人的勇气与心志陶渊明深深了解精神的自由远胜于物质环境的安适,因此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他都会坚持下詓只求“愿无违”。

  虽然陶渊明最后仍死在他所厌恶的时代中以他小小的力量,是不足以扭转时代的巨流但至少,他对得起自巳的生命自己的灵魂死在山林的怀抱中,拥抱所爱的自然这样,也是死而无憾了

  我很佩服陶渊明的勇气。若非真正了解自己若非热切地想寻求生命的价值与自由,我们很难在“饥冻”和“违己”间做一抉择

  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他蔑视富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给后代有进步理想的作家作出了榜样他们在反抗权贵和腐朽政治的斗争中从陶诗中汲取了力量。另┅方面陶渊明乐天知命、安分守己的思想和逃避现实斗争的态度,也给后代诗人以消极的思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渊明是著名的什么诗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