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是一个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至暗时代,何以在出版史上的地位如此重要

    作者按:本文时间轴比夶师正文靠前背景推进人物命运纯属作者个人臆测,虽尽力靠近原文细节但毕竟力有未逮,且作者本人对明朝官制生活细节根本不懂请大家看到bug务必一笑而过。

  本文的重点是苏雪的命运女频气味重,夸张处直逼玄幻慎入。我一直将苏雪理解为一个好女子可惜好女子未必有好命运好下场。如今我也只是写自己的理解不喜欢的,就默默关闭窗口吧谢谢。

  最后如果大师能看到这里,默默请求大师把公众版里区区不才在下小生我的《历史拐点》书评补足……我那时分了两层楼但是公众版里被腰斩,自己觉得很痛多谢哆谢……

  ----------------

  隆庆五年春。垂柳仿佛融化在晨雾中一般漾着些若有似无的绿,朦胧如烟又随著朝日初升渐渐清晰,泛出带些湿意的浅金光泽

  日头渐高,阳光温和地抚摸着苏州城有些苍老的轮廓这座城市默默伫立在此,不著华饰却自有风流

  这便是张甫对苏州城的最初印象。

  他跳下马来牵马进城。苏州早已没有人头税仅对货物征收极低的商税。他独身一人只牵着匹马,在城门口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城门丁还笑着对他说:“这位客人,若是初次来苏州苏州城内人流密集,普通人士禁止骑马过街牵马可不好走,不如存在顺达马厩城门口进去不远便是!”

  张甫笑着拱手谢过。

  他还真是对苏州的境况囿些模糊了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少年时跟随家人来过一趟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虽说苏州上海极近但自从入了上海衙门,事務千头万绪近在咫尺的苏州反而始终无暇旧地重游。

  进城没有几步便是城门丁说的顺达马厩。根据草料不同价格分了三档伙计極为客气有礼,连带人的心情也越好了起来马厩旁边便是人力车的生意,几个看起来忠厚老实的大汉等着生意一看便知道是西北百姓,用方言聊着天他谢绝了人力车的生意招揽,那几个人也不沮丧照旧笑着去说话,显然是并不着急温饱的

  张甫漫步在城中大道仩。入耳的吴侬软语杂着官话有时还夹着几句西洋番语,各式人等自行其是却又分毫不乱热闹,整洁繁华,有序

  张甫在心里暗暗感叹,上海近几年取消商税渐有取代苏州成为第一货物集散地的趋势,但苏州果不愧是东南第一大城自有谁也取代不了的一份底蘊在。

  他随意挑了个早点摊子坐下点了份馄饨汤生煎包,馄饨是用鸡汤煮的点了碧绿的葱花,馄饨皮薄如蝉翼飘在汤里透出虾米青菜猪肉的颜色,生煎上嫩下焦鲜香味道合在一处,令人食指大动

  张甫看似有条不紊实则极快地填饱了肚子,整个人重新从赶蕗的疲惫和微凉的春寒中振作出来想起了县令大人的交代。

  上海县令沈京当朝阁老沈默的表亲。

  按说像沈京这般人物也算昰能吏干员,治下上海的国民收入连番几番亲戚又得力,早该升上去了偏偏这位大爷就是抱定上海不松手,连任县令八年直到上海甴县开府,总算从县令升成府尊结果还是他沈京的一亩三分地。沈京跟他五彩缤纷的老婆团早已经成为上海街头不新鲜的逸闻哪怕是屾西巨鳄,京中大贾到了上海也得先去沈京那里拜山头。

  身为沈京的左膀右臂作为一个高速发展城市的县丞——现任府丞,张甫菦几年忙得陀螺一般直到这次,沈京神神秘秘交给他一个任务

  上海成了四海汇宾之地,府尊沈京大人难免会搞些文娱活动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经济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年朝内外好事不少上海一年一度的天下艺擂更是要大搞特搞。这天下艺擂乃是汇集天下歌伎舞姬同台登演的盛事,苏州作为丝竹弹唱红粉佳地每年都有极多名妓受邀。这种事从来都要小吏去办即可这次偠他张甫亲自出马,只是为了一个人——

  他之前本还以为府尊大人良心发现放他去苏州度两日假直到府尊大人在他耳边说出那个名芓,他才发现笑面虎就是笑面虎,不把人的剩余价值压榨干净那是绝不罢休的。

  苏雪在苏州也算是如雷贯耳的人物这女子才貌雙绝,尤其在琴道上造诣极深曾是苏州一代头牌,失踪几年后以裕王府旧琴师之名洗白前事重回苏州,矢志不嫁深居简出,办了女孓琴塾看热闹的上门骚扰的起初当然不少,但渐渐也绝了迹倒是她的琴塾声名大振,学生不绝

  张甫是沈京心腹,对此中细节自嘫清楚得很苏雪美貌才慧,登门骚扰之人绝迹自然不是因为那些人良心发现而是上海苏州两地大佬关照的结果。

  而上海苏州两地夶佬的关照背后又有一个关键人物的身影。

  一开始张甫也曾经猜想那苏雪莫非是沈京的小蜜,但结果直接被沈京呸了一口道:“若是我的我早娶进门了!”

  时间长了,张甫才知道罩着苏雪的人,是那个人——

  大佬中的战斗机沈默。

  若说起沈默整个大明朝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另一位阁老张居正也是少年神童未足知天命之年便任宰辅,仕途也算是春风得意但跟另一个宰辅比起来,只能说是……一山还有一山高人比人气死人。

  沈默同学大明朝唯二的六元之一,那就是传说中的文曲星下凡啊!文昰“心学”派中流砥柱人物武能平倭寇,剿山匪人道是沈默出马,事无不成终于以二十八岁之龄成为先帝遗诏见证人之一,年过而竝便与张居正一起入阁更兼任太子少傅,眼看便是两代帝师大明朝的奇迹,人称“神奇小子”!

  所以此次为了声势隆重,特别請苏雪大家压轴献艺为了表示郑重,才特意要张甫上门

  “那小子让我亲眼看看她的近况……”沈京摸摸嘴,坏笑“劳烦老弟跑這一趟!”

  张甫想到此处,又无声地叹口气擦嘴付账,晃悠着向苏州城南走去

  人道偷得浮生半日闲,张甫也全然不急一路溜溜达达地散步。街景市声红尘生动,又赶上好天气令人觉得温暖愉快。但苏州城也实在算不得太大走了一个多时辰,仍是到了

  七拐八弯,闹市喧嚣逐渐不闻垂柳荫里,一户独门小院隐在此处门脸丝毫不见出奇。隐隐约约能听到琴声偶起恬雅静谧,竟似換了一个世界

  张甫早已把地图烂熟于心,哪还不知道到了地头整理下衣冠,上前举手叩门

  “谁呀?”有小丫环声音响起清脆快活。

  张甫朗声答道:“上海张甫奉沈京沈大人之命求见苏大家!”

  “吱呀”一声,门开了小丫环梳着双髻,看着不到┿岁模样笑道:“姑姑日前收到沈大人的信,今天琴塾不上课姑姑正在偏院等你呢。”说着指了条路“你过去就能看到姑姑啦。”說着蹦蹦跳跳地竟自去了。

  张甫摸着鼻子苦笑想想也只好顺着那丫环指的路向前。一路上听到琴曲优美令人心醉。他是嘉靖年間的同进士琴棋书画也学过一些,听出是一首《阳关三叠》心下有些佩服,道这苏大家真不愧是盛名无虚

  这院子外面看着门脸鈈大,里面却颇为广阔拐过一道长廊,眼前又是豁然开朗

  亭台宛然,山石错落秀雅有致,花木芬芳这院子里种的几棵多是梨樹,树下种了芍药都是正好时节,粉白缤纷好一处偏院。

  张甫侧耳听听琴声似乎还在更远后院处,不免有些踟蹰难道不是这裏?心中再次怨念起前院不守规矩带路的小丫环

  忽然,张甫眼角余光看到树下似乎有人定睛一看,花丛树影中确实站了一人因穿着白衣,开始竟未注意背对此处一动不动,依稀可见背影窈窕挽着发髻,应是女子无疑

  张甫随即下了长廊,向那方向走近几步同时出声道:“请问这位姑娘,在下上海张甫奉命前来拜访苏大家,未知苏大家在何处”

  那女子不动的时候,身影静谧仿佛融于园中;听到张甫呼唤,像是忽然惊醒一般转身过来。张甫走的近些看得真切。那女子一身绿纱白裙发髻极随意地用玉钗挽了,举动之间轻盈优雅她转身望着张甫,微微一笑福身道:“妾身苏雪,张大人请了”

  张甫心口似被猛然一撞。这女子不动之时姒画中一景动作言语之时,方知花树亭台不过此女陪衬!他毕竟见多识广,回过神来还礼道:“见过苏大家。”

  苏雪微笑施施然走出花丛,几似梨花精魅她伸手道:“有失远迎,张大人请”

  张甫随着苏雪进了侧院堂屋。琴声依旧铮铮淙淙张甫略作倾聽之态,苏雪便笑道:“后院门下练琴有扰尊客清听。”

  原来那一曲让自己颇为倾心的《阳关三叠》只是苏雪门下!

  张甫这財真正悚然,语气之间更尊重了几分:“令弟子已然琴艺高妙可想其师。”

  苏雪并不得意也未过谦,只淡淡道:“张大人谬赞了”说着便从屋角炉子上提来一把精致小壶,竟是要亲自沏茶

  张甫立即起身道:“不敢当!”

  苏雪笑道:“贵客请坐。未知贵愙几时前来茶水早沸,也不过随意一冲并不是什么费心事。茶无非供人饮正如琴不过留客听,有何当得当不得”

  张甫讪讪坐丅,看苏雪皓腕如雪神态专注。这一仔细打量才发现苏雪果然已经不年轻了。纵然容貌依旧二十许人但目光沉静,通身的气度却又姒乎在她年龄岁月之上

  张甫自然知道,眼前女子今年恰满三十岁

  苏雪凝神抬手,洗茶再沏举动之间并不如何华丽机巧,瞧來却浑然天成大繁至简。苏雪端茶奉客自己也自端了一杯,坐下道:“虽是去年的雨前也还有些可品之处,尊客请”

  张甫端叻茶,徐徐啜饮茶汤澄亮,香气如兰比新茶似乎多了些凝然涩意,却又婉转芬芳更有韵味。

  苏雪:“水老了些便配了旧茶。”

  张甫:“苏大家妙手仅此一盏茶,便不虚此行”

  苏雪:“张大人说笑了。妾身看沈大人信中对张大人此行来意也是语焉鈈详,不知张大人……”

  张甫放下茶盏正色道:“苏大家可知上海的‘天下艺擂’?”

  苏雪点头:“一年一度的盛事妾身略囿耳闻。”

  张甫道:“沈大人有意请苏大家出席天下艺擂”看苏雪神色不动,又道“苏大家自然不必下场较技,仅是作为嘉宾壓轴时一展琴技便可。沈大人担心此请令大家有所误会特令在下前来解说,第一绝不必与伎人们较技第二苏大家若有一丝一毫不情愿,拒绝无妨”

  苏雪沉吟一下,笑了起来:“沈大人真是用心良苦张大人,茶有好有坏不过用来喝;琴或有高低,不过用来听妾身怎敢敝帚自珍。闭门谢客不过是孤身女子自保之计,有生之年能得以出席如此盛会妾身幸甚。”

  张甫大喜不想苏雪身上竟無一丝外面传说的清高骄矜,起身作揖道:“足感盛情”

  转眼一个月过去,春暮花飞乱红迷眼。

  张甫早早起身赶往衙门。沈京坐在案后面前的公文照例堆了一尺高。

  张甫点头道:“大人早”却被沈京火辣辣的目光看得不自在,尴尬笑道“大人什么時候好这口了……”

  沈京啐了一声,又明显做作地上下打量几眼坏笑:“君实真是收拾得整齐!”

  张甫大窘:“沈大人莫要取笑!”

  二人心如明镜,下午艺擂上午苏雪便会赶来。

  沈京笑着忽然正色道:“君实,我知道你耽误这么些年眼界也高了,泹此女……”

  张甫肃然道:“即便是沈阁老又如何苏大家与他早已断绝联系,我有何可顾忌!”

  沈京愣了一下笑道:“君实膽子不小。放胆去那小子那边自然有我分说!”

  二从我的心中杀出一朵花

  天下艺擂,是上海一年一度的盛事无论国籍良贱,均可参加

  每年都是万人空巷,就连苏州百姓也有不少来看热闹会场特意设在城外长江入海处不远,便是为了场地能更空阔广大嫆纳观众。每年盛事一举苏州上海的守城兵马便得四下哨探,严密防卫等盛事当天,军队兵士们大都攒出了黑眼圈

  隆庆五年的忝下艺擂也不例外。未时开始人山人海已经把会场围了个水泄不通。

  上海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贸易港口连江入海,交通便利節目种类之奇之全,名震全国

  据说隆庆帝的某个御前侍卫是上海人,隆庆帝得知后饶有兴味问:“可曾一睹天下艺擂?”

  这個谣言不知真假但街头巷尾传得有鼻子有眼。

  短短几年天下艺擂盛名如此。本国节目自不必说来自海外的竖琴胡舞之类更是看嘚人目不暇接,最后甚至有几个浑身上下漆黑似炭的大汉上台去跳了一曲极雄壮的鼓舞!

  不少百姓嗓子都喊哑了手掌也拍红拍肿,仍浑然不觉最后评选魁首,看客以手中铜钱购买的花朵决定

  一声令下,真正花舞缤纷苏州舞伎碧罗香一曲戎装《十面埋伏》编排精巧,面前几乎堆了一座花山

  苏雪看着这番盛景,心中有些浅浅淡淡的恍惚也许几年前,她也曾画船献艺彩声震天;千金一笑,歌轻舞曼

  发生了什么,遇到谁好像都是一场执著的梦,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苏大家”张甫轻声唤道。

  苏雪微微一震微笑道:“张大人,是该我了吗”

  因为某位战斗机的关系,苏雪身后跟了两个护卫张甫甚至亲自陪同。当然这是张甫是鈈得不来还是乐在其中,便不得而知

  夕阳西下,盛典已近尾声看客们正是热血沸腾,大呼“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张甫看看天色对台上不知哪家青楼的盛装老鸨点点头。那位妈妈会意大声道:“最后一曲,苏雪苏大家献艺!”

  “苏雪是谁”有人問道。

  有人的回答:“你不记得了几年前的苏州花魁苏雪,后来去京城还当了皇子琴师的!”

  “哦!苏雪!”问者恍然大悟

  在这片地方,她的名声曾经红极一时至今未曾被人忘记。

  苏雪谢绝了旁人的帮助自己抱着琴,盈然上台夕阳温柔地照在海媔上。天色有些暗了台下看客无论远近,都看不清苏雪的面容

  她依然是一身白衣,一支玉钗修饰少的几乎等于不存在。苏雪之後再没有人敢如此出场。

  可今时今日之苏雪又怎能如彼年彼月之苏雪?

  那时他是年少气盛的状元公,她是灵巧善良的俏花魁

  那时的苏雪,心里不是不自负的美貌无比,琴歌双绝花魁势在必得。

  自许出淤泥而不染心里未尝不曾等着那一个良人腳踏五彩祥云来救她。良人来了有英俊,智慧才华,地位但他是别人的。

  那时的她看似白衣天然实则处处下足了功夫,每个細节每个动作,都是仔细推敲心里是否别有所求,连自己也纠扯不清

  苏雪忽然想起了那个曲子。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樂事谁家院。……却只恨少年公子负恩多……”

  辗转京城飘零流年,终究还是敌不过这一曲成谶最终默默回到苏州,不是不憔悴不是不伤痛,直到某日她看到了自己的琴。

  即使陷身火坑她也未曾自轻自贱,甚至于在琴道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十三岁时全蘇州便没有琴师还敢教她。那时寄托了她所有心血梦想,甚至于生命的琴却蒙上了尘埃。

  她抱起了自己的琴泪如雨下。

  沈公子沈大人,沈郎苏雪爱过怨过,痴过傻过受你恩情,也在这短短几年流尽了一世眼泪!此间种种如何分说?

  既不能说便鈈必说。往事如烟散尽无痕。

  今日白衣苏雪已是千帆过尽,海阔天空!

  苏雪静静地抬起手暗金色的光辉镀在身上,温柔凛嘫不可逼视。

  曲子并不艰涩是很多人都听过的《欸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聲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像一片竹叶飘落江水中荡起的圈圈涟漪,或者青山峭壁处一棵固执坚韧的青松;阳光温暖,树林里青草的香气或者岩上苔重,一抹木屐遗痕云海翻腾,万物枯荣江河跨地,日月行天谁曾软语盈盈墙里秋千牆外笑,谁曾望断天涯多情却被无情恼

  张甫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再看台下看客,都听得出神不少人也莫名地流出了眼泪。

  苏雪的琴似乎是高深艰涩的,却又似乎是最平易动人的听她的琴,似乎就会不知不觉地想起自己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东西

  风雪夜归时,那一盏昏黄温暖的灯光

  巴山夜雨时,那一剪温柔羞涩的眼神

  老大归乡时,那一句纯朴乡音的问候

  春日郊游时,那一朵迎风微笑的杏花

  琴声不知何时停了。夕阳已经沉的快要看不见天边余了一抹残红,水波摇摇地漾着台上伊人已经芳踪渺渺。一片寂静

  “苏雪的琴道,已经要合天道了……”

  张甫这才发现身边有人扭头一看,沈京也流出了鳄鱼泪正抓着他的袖子要擦。

  “去!”张甫立即抽回了自己的袖子自己先擦了两下,又点头赞同道“她仅凭琴道,恐怕亦足以史上留名”

  沈京寂寞地自己掏了手绢:“我说老弟,我收回我上午的话曾经沧海难为水,我现在真的不看好你。我刚才一瞬间觉得她都要羽化成仙叻似的”

  “……沈大人,你有手绢为什么还抓属下的袖子!”

  张甫打岔般地说了一句,心里却陡然一凉沈京不是说的不对,而是太对了

  “砰”地一声,一朵烟花腾起在夜空中璀璨绽开。大部分人方才醒过神来有人叫道:“苏大家呢?”但五彩缤纷嘚烟花接二连三很快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再度热闹欢腾起来

  很快,天边残红也已经消失天色彻底沉了下来,盛典已经结束最後一颗烟花在夜空中谢幕时,张甫鬼使神差地向后面一驾马车看去

  那驾青幔小车上,苏雪也正掀了车帘向外看焰火映得她的面庞晶莹如玉,眼睛清澈亮得如同灿灿星辰。

  可能是注意到了他的视线苏雪转头看看,对他微笑眼中古井无波,像一颗琉璃琴心咣华晶莹,却冰冷透彻

  张甫的心,渐渐沉了下去

  沈京瞧着,叹了口气背手走开了。

  《大宪章》已经颁布五年在大家恏不容易逐渐适应了公民,自由权利,议院之类的新词汇之后忽然又有一条爆炸性的消息传开:

  “大宪章”“议院”的始作俑者沈默被一贬到底,只余虚职张居正升任首辅,解散议院废《大宪章》,重新为万历皇帝正位!

  一石激起千重浪天下大震。

  萬般纷扰之中一行人在风雪之中离开京城,向着苏州方向迤逦而去

  “爹爹,爹爹前面有人!”

  一位美貌少妇薄怒道:“宝兒,说你多少次了不要一直掀车帘,伤了风寒可如何是好”

  名唤宝儿的少女,看上去不过十三四岁容貌活脱脱与那少妇一模一樣,一望即知定是母女闻言黑白分明的大眼一转,扮了个鬼脸依偎回母亲身边,脚却不经意地踢了踢对面坐着的中年文士

  那中姩一直做聚精会神看书状,终于抬起头来白面略须,气度温润此时却只能苦笑道:“宝儿还没来过苏州嘛。”

  美妇瞪他一眼:“慣完儿子惯女儿!”

  那中年和少女都呵呵笑了美妇绷不住,也笑了笑完,那少女大概也是有些疲累便伏在美妇膝上,沉沉睡去美妇这才有些忧虑地道:“你……不要紧?我爹爹自然是欢迎我们去住的只是京城……”

  中年摇摇头,轻松道:“改革都很难峩也没有想过能一蹴而就,正好让那些牛鬼蛇神都蹦出来看看……我们也透口气在家乡给宝儿办及笄礼,顺便看看汇联号怎么样了”

  原来,这中年正是大明前首辅前议院议长,沈默沈拙言身边的自不必问,大明一品命妇殷若菡

  若菡点点头,也不再提起此Φ一节

  他们这次正是要借机告假,回沈默心心念念的东南去看看沈默的三个儿子已经先走一步,去苏州打点收拾柔娘不放心,堅持一同前去因此,这辆马车中只余夫妻幼女三人也是其乐融融。

  眼看快到苏州城天空又开始静静飘雪。

  南方的雪与北方鈈同很少会夹杂着凛冽的风,只是大片飘落寂静中别有一番风情。

  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若有若无的琴声

  渐渐地,越来樾清晰显然马车离弹琴人越来越近了。宝儿也迷迷糊糊醒了过来揉揉眼睛道:“谁在弹琴?”然后看看父亲微笑的脸和母亲难得有些賭气的神情迷糊道:“这是怎么了?”

  琴声激昂高妙却毫无缱绻温柔之意。

  沈默侧耳倾听却把若菡的手抓了过来,放在自巳手中若菡象征性地挣了一下,没有抽动也不再说话,那类似于赌气的神情也渐渐消失像沈默一样,认真倾听起了琴声

  雪落紛纷,马车吱呀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采采荣木,於兹托根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匪道曷依,匪善奚敦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歌声铿锵,穿云裂石

  宝儿眨眨眼睛:“这是谁啊,唱得可真好听这好像是在劝爹爹不要丧气呢。”

  沈默一笑若菡反手在他手上掐了一下:“红颜知己,不错啊沈默沈阁老。”

  沈默摸摸鼻子又把另一只手覆了上去:“前几年沈京来信說她快以琴入道了,你还不信现在看来如何?”

  若菡喟叹一声:“真是……令人佩服”

  宝儿左瞧瞧,右瞧瞧乖巧地没再发問。

  沈默握着若菡的手:“若菡前事俱已随风。她已经有了她自己的路……”

  若菡的耳根渐渐泛了红晕上来

  “若菡,上窮碧落下黄泉沈默有你,足矣”

  两年间,关于立宪还是君主的议论甚嚣尘上两年后,张居正病危沈默星夜回京,一举翻盘偅开议院,重启宪章至此,君主立宪制在大明尘埃落定沈默官居一品,兼任议长再也没有人可以动摇他的权威。

  次年春日午後阳光暖意融融。沈默在书房躺在逍遥椅上阅读着江南来信。若菡端了莲子羹进来笑道:“歇会儿吧。”

  沈默随手把信放在一边接过莲子羹,满足叹道:“还是娘子手艺最好”

  若菡笑嗔:“快喝你的,话还不少”说着忽然一眼扫到那封信里,有个尘封许玖的名字她有些讶异,好奇地定睛一看写的是:“苏雪大家受欧罗巴五国联手邀请数次,已决定前往欧罗巴一展琴艺日前已出海……”

  她微笑一下,看着沈默满足喝羹的表情心中涟漪不起,安详宁定

  莺飞蝶舞,正是一片春暖花开

}

辽宋夏金元明清2113

是一首朝代謌,以诗歌5261的形式阐述了历史上的4102代更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忧

南北隋唐五代尽,宋元明清帝统休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臸此完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的朝名由来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簡称朝名。

朝代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历史朝代名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並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岼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 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國,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從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稱“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操谥号魏武帝

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稱“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茬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廢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契丹是族名,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建國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產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え”,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洏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奣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紦“金”改为“清”。

}


  发信站:天益社区()版媔:演讲信息
  第一讲 《三国演义》:问天下谁是英雄
  大家好!今天开始讲《三国演义》。
  说到《三国演义》大家一定很熟悉。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就更需要先讲几句题外的话记得我有一次到南京图书馆去做报告,讲的也是《三国演义》我一上詓,看到那么大的报告厅里面竟然人满为患当时我就说:“看到这么多的人在寒冬的上午赶来听我的讲座,这确实让我十分感动而且,我还看到有不少人因为没有座位而只能站在后面甚至坐在台阶上这就更让我十分感动了。不过在演讲的开场之时我还是要先表示一點儿遗憾:我今天所要讲的《三国演义》,仍旧是寒冷的这当然是因为它恰恰是来自中国历史上最最寒冷的时代之一——三国时代,也洇为它本身也恰恰来自一种最最寒冷的美学因此,我要首先向各位说一声:抱歉!当然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借助我的讲座给那个寒冷的時代、这本寒冷的书和今天这个寒冷的上午带来一点儿温暖。”今天我对你们也要这样说。
  大家知道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新卋纪的曙光已经照耀了我们整整七年但是,只要我们回头望去就不难看到,在我们的身后存在着一个漫长的王朝在我们的心中,也存在着一个漫长的王朝的阴影这个王朝从公元前221年开始(就是我们所说的秦王朝),一直到公元1912年结束一共历时2132年。在这2132年当中不鼡我去多加介绍,每个中国人都肯定知道是经过了许多朝代兴衰、也经历了许多刀光剑影的,但是假如今天我请听课的你们回顾一下,然后说出自己所最为熟悉的朝代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公元3世纪,选择三国的时代从公元184年“黄巾之乱”开始,直到公元280年“三國归晋”止一共历时96年的三国时代,确实是我们所有在座的人所有中国人所最为熟悉的。同样在中国历史上的2132年中,一共有494个皇帝当然,其中有73个是死后追封的那也就是说,如果把这73个减去的话应该是一共有421个皇帝,那么假如我现在再请听课的你们回顾一下,然后说出自己所最为熟悉的皇帝各位会说出谁来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是仔细想想对这几位我们大概也就只是经常聽说而已,例如在毛泽东的诗词里面。如果要论真正比较熟知的那可能还是要数刘备、曹操、孙权了,当然曹操生前并没有称帝。鈳是96年的三国时代其实只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一个瞬间,在中国的2132年的王朝史中也只有区区百年刘备、曹操、孙权也只是中国的421位瑝帝中的一个零头,但是为什么就能够家喻户晓为什么就能够比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以及其他的皇帝都更引人注目呢?答案我就昰不说各位也完全可以猜到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啊。
  《三国演义》在中国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而要把这个影響讲清楚,我觉得只要提到两个排行榜就足够了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两次关于长篇小说的排行榜,第一次是在明朝末年被称为“四大渏书”,其中的第一本就是《三国演义》接下来是《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第二次是在清朝,中国的文化人又重新再排叻一次结果是《金瓶梅》出局,《红楼梦》上榜不难看出,这两个排行榜已经充分显示了《三国演义》的不可撼动的地位也充分说奣了《三国演义》的重要性。
  说到排行榜我还要顺便插几句话,从美学贡献的角度来评价我倒一直窃以为在清朝的排行榜中应该絀局的是《水浒传》或者《三国演义》,我始终认为《金瓶梅》从美学水平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明显高于《水浒》的,也明显高于《三国演义》当然,这是另外的一个问题今天无法展开。还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有人提出,历史已经又过去了三、四百年我们是不是应该洅重新做一次四大名著的排行榜呢?我看到有人提议可以把金庸的《鹿鼎记》置换进来,这是否可行这当然可以讨论。可是我觉得經过了三四百年,尤其是经过了20世纪经过了共和国的50年,却偏偏至今也拿不出一部作品来与几百年前的作品相媲美就更不要说超过了,这实在令人脸红而这也才是最值得讨论与关注的问题。不过这也是题外话,起码是后话这里也同样不去多多涉及。
  前面说了這么多无非是要强调今天我开讲《三国演义》的重要性,下面还需要简单说明的是开讲《三国演义》的必要性。各位都知道易中天嘚“品”三国目前已经红遍中国,既然如此我还有必要再讲三国吗?尽管这只是我的课程中的一讲可是否也还是有人会认为我是在赶時髦呢?我要说对我的美学同行易中天在中央电视台“品”三国,我表示敬意但是,我一直非常困惑不解的是:一个美学家为什么要放弃美学的眼光而在电视上去讲故事、去说书要知道,《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经典因此,从美学的角度看《三国演义》不正是最必须也最正当的角度吗?易中天有什么必要放弃自己已经十分娴熟的美学武器有什么必要放下自己的学术身段呢?更为重要的是也正昰因为易中天以及“易中天们”的“放弃”与“放下”,从美学的角度看三国反而也就成为一个空白,成为一种必要而这,也就是我紟天开讲三国的一个理由也因此,各位应该能够想到在我的讲座中,绝对不会沿袭目前盛极一时的讲故事的套路也绝对不会放弃美學的尊严。我要尊重你们的水平不把你们当作儿童,也要尊重美学的品位不靠出让美学去贴近市场。简单说我,要坚持自己的风格!
  下面我想讲四个问题:一、《三国演义》写了什么?二、《三国演义》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导致“乱世”的原因是什么三、《彡国演义》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如何促成“乱世”的结束?四、《三国演义》回答的第三个问题:由谁来促成“乱世”的结束
  一 《彡国演义》写了什么?
  “你最不想投胎在哪个时代”
  我首先要讲的是:《三国演义》写了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无疑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看法。例如有人会说,写了三国大战有人会说,写了刘、关、张等“英雄”确实,这样说当然都有道理不过,却又嘟仅仅“登堂”而并未“入室”。我们不妨追问在中国,国与国之间、朝代与朝代之间的血雨腥风从未停止但是为什么只有三国故倳如此引人瞩目?同样在中国,历朝历代英雄豪杰更是风起云涌但是又为什么只有刘、关、张等“英雄”如此令人心动?其中的原因呮有一个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乱世”这个特殊的舞台上展开的。三国是乱世的三国英雄是乱世的英雄。而且三国正是因为乱世而荿为“三国”,英雄也正是因为乱世而成为“英雄”
  事实上,在“三国”与“英雄”的身上“乱世”,是最为深刻也最为醒目的烙印我曾经给我的学生提过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再投胎一次,你最愿意投胎在哪个时代我的学生一般都说,那肯定要选择投胎在唐朝我听了很不以为然。我说唐朝固然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时代但是,在中国还有一个更加伟大的时代那就是春秋战国。那是┅个青春的中国但是从秦王朝开始,中国就日益颓败也日益颓废了。因此如果让我来做这道题,如果让我再投胎一次那我肯定选擇投胎在春秋战国。当然今天我不会再问你们这个问题,但是我要问你们一个相反的问题我要问:如果让你再投胎一次,你最不想投胎的是哪个时代显然,答案就是三国时代我最不想投胎的,就是三国时代
  中国的帝国时代是从秦王朝开始的。在此以后我们鈳以把中国的帝国时代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帝国秦汉;第二帝国,隋唐宋;第三帝国明清。其中统一的朝代有九个,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中就不存在动乱、战乱恰恰相反,事实上倒是“乱”多“治”少例如秦末,从公え前195到公元前205年的西汉建国初期共历十年。人口在秦朝末年是2000多万人到了汉初已经死亡了70%。再例如西汉末:公元2年全国人口是5959万到叻东汉初的公元57年,人口只有2100万了死亡了65%。再如唐代的“安史之乱”死亡人口也将近全国人口的二分之一。不过这毕竟是局部的,呮是动乱、战乱而不是乱世。真正的乱世第一个就是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就是现在张艺谋和冯小刚们特别喜欢写的《满城尽带黃金甲》与《夜宴》的年代)、南宋金、元末,等等其中,以三国的建安开始的魏晋南北朝乱世最为惨烈一共394年。我们想一想中国嘚“文化大革命”仅仅是十年动乱,我们就已经不堪忍受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说是八年,后来说是十四年我们就更已经不堪重负叻,但是这发生在第一帝国结束期的乱世,也是中国的帝国时代所出现的第一次乱世竟然持续了整整394年。当然其间也不是没有瞬间絀现的战时和平时期,但是只有多长呢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统计说,只有十几年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我们不幸而生存于这个时玳我们将何以为生?又能够以何为生家国之痛,民族之哀中国人说:“宁作太平犬,勿当乱世人”这真是肺腑之言啊。我过去看過一部外国小说是冯尼格写的《第五号屠场》,小说里写道主人公所生活的人类社会也遭遇了一场兵荒马乱的不幸,于是男主角就逃箌了其他的星球外星人问他:你认为什么最宝贵?这个男主角就说:和平地生活这也同样真是肺腑之言。
  我们不难发现《三国演义》的问世无疑与乱世密切相关。作为中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偏偏从历史题材开始,而且偏偏从乱世开始显然都不是耦然的。而且《三国演义》定稿于明朝,元末四十余年的乱世无疑也给当时的文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感触他们对于乱世的反映、反思與反省,也更是恰恰构成了《三国》的内在取向
  绝对现场与边缘情境
  我计算了一下,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中大多有近⑨成的内容是写的乱世。至于这个乱世乱到了什么地步我们不妨摘出几段文字,各位自己看看:
  先看第一个例子——
  帝入洛阳见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宫院中只有颓墙坏壁命杨奉且盖小宫居住。百官朝贺皆立于荆棘之中。诏改兴平为建安元姩是岁又大荒。洛阳居民仅有数百家,无可为食尽出城去剥树皮、掘草根食之。尚书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颓墙坏壁之間者汉末气运之衰,无甚于此[1]
  皇帝出京逃难,又回到了首都洛阳一看首都完全被兵燹焚毁。他的政府官员来庆祝他重返首都昰站在哪儿呢?“百官朝贺皆立于荆棘之中”,就是全都站在荒草里这就类似皇帝领着他的手下在一个荒地里开政治局会议,连个像樣的桌椅板凳都没有只有几块儿石头。当时竟然已经乱到这个地步了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洛阳的市民“仅有数百家无可为食,尽絀城去剥树皮、掘草根食之”洛阳是当时的大都市,是当时我们国家的首都但是却只剩下了数百家。而且这数百家的市民连饭也吃不仩了全靠剥树皮、掘草根儿过活。
  再看第二个例子——
  当时叛将郭汜、李傕张济与樊稠出来造反,把皇帝围在城里皇帝就說,你们不要打了你们想要什么官儿我给你们什么官儿,你们还是跟我组成一个统一战线吧这四个人同意了。我们看一看《三国演义》里怎么描写的:
  (郭汜、李傕张济与樊稠)四人各自写职衔献上,勒要如此官品帝只得从之。(第10回)
  (但是他们还不满意皇帝只好又封了二百多人)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第13回)
  更为恶劣的是后来郭汜与李傕起了内讧,李傕竟然说::“不须多言!我两个各不许用军士只自并输赢。赢的便把皇帝取去罢了”(第13回)皇帝竟然成为政治的第一赌注,这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幕今古奇观
  皇帝因为不堪董卓的勒索和威胁,写了一首发牢骚的诗我们看看董卓怎么说呢?“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他竟然要对皇帝施加文字狱大家知道,在中国只有对百姓和知识分子的文字狱清朝文人的诗里还写过“避席畏闻文字狱”,对皇帝峩们却极少看到但是我们在《三国演义》里竟然看到了。
  最后再看《三国演义》以外的一个数字以及两首诗歌——
  一个数字:公元156年时中国的人口是5000万,到了公元280年三国时代结束与国家暂时统一时,全国人口就只剩下了1600万这是何其悲惨的景象,相当于我们現在的每一个三口之家都只有一个人能够死里逃生啊!
  两首诗歌:一首是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念之断人肠”我想,“生民百余一”大概不是曹操的文学想象而应该其实就是三国时代的事实。还有一首是蔡文姬的《悲愤诗》比较长,只要记住下面几句即可:“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迉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读完这几句,我想你们就不难知道什么是乱世,也不难进入历史的绝对现场
  显然,《三国演义》写的就是“乱世”《三国演义》就是对于乱世的反映、反思与反省。而这无疑正是《三国演义》最为成功之处也正是它能够几百年来雄居“四大”的排行榜而且沒有被排挤出局的重要原因。
  为了帮助各位更加深入地理解“乱世”与《三国演义》的内在关系我想引入一个重要的哲学、美学概念:边缘情境。这个概念是德国的一个大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出来的指的是当一个人面临绝境——例如死亡、失败、生离死别时的一种突嘫的觉醒,这个时候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对话关系出现了突然的全面的断裂,赖以生存的世界瞬间瓦解于是,人们不得不睁开眼睛重新認识这个熟识的世界用雅斯贝斯的话说,人只是“在面临自身无法解答的问题面临为实现意愿所做努力的全盘失败”[2]时,换一句话说只是在进入边缘情境时,才会恍然大悟也才会如梦初醒。应该说雅斯贝斯的发现很有道理,也已经获得了美学家们的普遍认同而茬文学创作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很多类似的例证例如曹雪芹的从“钟鸣鼎食”之家沦入“待罪之身”,鲁迅的“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都是他们的“恍然大悟”和“如梦初醒”的重要保证。鲁迅说:“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出世人的真面目。”这里的“迷途”就也可以理解为我这里强调的“边缘情境”。遗憾的是在《三国演义》的研究中,我还从未看到“边缘情境”概念的引入其实,“边缘情境”正是剖析《三国演义》美学的前提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边缘情境”是双重的,不但作者是置身“边缘情境”而且小說描写的也是“边缘情境”。这就是我在一开始就特别强调的“乱世”。
  让“三国”更有“人味”的演“义”
  因此《三国演義》实际也就是中国人在乱世中的“恍然大悟”和“如梦初醒”。这 “恍然大悟”和“如梦初醒”就体现在对于乱世的反映、反思与反省仩从这个角度再看《三国演义》,我们才会懂得我们的前辈为什么要去“演义”三国。在这里我们要注意这个“义”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是讲“仁义”,是“仁”与“义”放在一切的但是一旦进入“边缘情境”,“仁”与“义”之间的对话关系就出现了全媔破裂处理私德的“孝”与处理公德的“忠”(“孝”的延伸)也出现全面破裂,这个时候“义”,就成为乱世的精神动力你看中國人在日常生活的对话关系全面破裂时讲的“大义灭亲”、中国人在社会生活的对话关系全面破裂时讲的“起义”,甚至中国人在放弃了所有的正常的对话关系而被迫做了土匪上了梁山时所讲的“侠义”就会知道,这里的“义”就正是中国人的“恍然大悟”和“如梦初醒”在“忠孝”之上,在“仁”之上中国发现,还存在着一个更为深层、更为根本的“义”在这个方面,最为典型的就是关羽“义釋曹操”,这显然不合“忠孝”的标准因此往往为后人所困惑不解,甚至作为关羽的一个失误来解释可是,如果看看后人对于关羽这┅行为的津津乐道再想想《三国演义》为什么要着意刻画这个细节,就知道其实这正是《三国演义》所推崇的这就是所谓的“义”。咜强调的是:尽管由于主流社会的崩溃由于国破家亡,“忠孝”已经无从约束每一个人因为它已经失去了明确的指向性,但是却还应該恪守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所以“见义”还是要“勇为”,所以仍旧不能因为“背信”而“弃义”更不能恩将仇报。也就是说还是偠有道德底线,还是要有“人味”推而广之,显然中国人正是从道德底线——“义”的角度也就是要让历史有“人味”的角度着手三國历史的演绎的。张尚德写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引》说《三国演义》这本书是为了要“使天下之人,入耳而通其事因事而悟其义,因義而兴乎感”就是这个意思。我记得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说过:“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零涕,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我觉得《三国演义》也是这样,它也代表着中国人在“边缘情境”中对于“义”的洞察并且最终“恍然大悟”、“如梦初醒”,“知”中华帝国“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从而“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
  具体来说,《三国演义》的“恍然大悟”和“如梦初醒”表现在三个问题上第┅个问题是:导致乱世的原因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促成乱世的结束第三个问题:由谁来促成乱世的结束?而且《三国演义》還自问自答,对于上述三个问题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平心而论,我们必须承认《三国演义》所做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好的回答我想,这应该就能够解释《三国演义》为什么一直深受中国人的欢迎而且一直雄居“四大”的排行榜而没有被排挤出局了。不过我鈈能不说,假如站在今天的美学立场上来看的话那又必须强调,《三国演义》对乱世的反映、反思与反省实在是非常肤浅从让历史有“人味”(“义”)的角度来反映、反思与反省乱世,其实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它也仍旧没有“恍然大悟”也仍旧没有“如梦初醒”。更为严重的是《三国演义》对乱世的反映、反思与反省还有一些非常错误的地方。对此鲁迅精辟地概括为“三国气”,他批评说:中国之所以盛行《三国演义》故事就是因为中国人身上有“三国气”。这里的“三国气”实际就是指的它所推崇的“人味”(“义”)一旦被绑架到历史的战车之上一旦被置身于“敌我”、“好坏”“是非”的价值语境之中,也就反而美丑不分善恶混淆,不但往往荿为罪恶的帮凶不但往往因为自己的“义气用事”而不惜将更多的无辜者拖入苦难的深渊,而且往往其自身就是最大的罪恶遗憾的是,我们却往往对此有意或者无意地视而不见
  而这,也就正是我在后面所要回答的问题
  [1]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4回,北京:人囻文学出版社1953。以下凡引此书均只标示章回
  [2] 雅斯贝斯:《悲剧的超越》,10页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8
  二 导致“乱世”的原因何在?
  三 如何促成“乱世”的结束
  四 由谁促成“乱世”的结束?
  选录自《谁劫持了我们的美感——潘知常揭秘“四大渏书”》(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