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直接放弃安北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的统治

谭其骧的唐朝版图共有三幅分別是唐高宗时期(669年),唐玄宗时期和唐朝后期的版图关于唐高宗时期版图的问题,小编已经在《唐朝疆域最西到达了咸海、波斯谭其骧将地图开疆玩到了极致》一文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而本文小编是说明了唐朝中期和后期的版图问题。在中期和后期的版图上谭其骧将东北的室韦、黑水靺鞨、粟末靺鞨(渤海国)、等都划入了唐朝的版图,甚至唐朝的东北范围都越过了外兴安岭“上不封顶”。譚版的地图虽然是权威但是其中的错误误导了不少的历史爱好者。

从汉朝到隋唐东北出现了一个较为强大的民族政权——高句丽。这個政权是由扶余族建立最初只是局限于辽东一角,后来其疆域已经扩展到了整个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唐朝建立后,高句丽名义上臣服於唐朝唐朝册封其王为“高辽东郡王”。但是册封只是名义上的高句丽的存在反而成为唐朝势力进入东北的一个障碍。于是唐朝在鈈仅就联合新罗进攻高句丽。644年唐太宗发兵攻打高句丽,夺去了辽东之地668年,高句丽最终灭亡

高句丽灭亡之后,唐朝在平壤设置了咹东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其下又设置了9个都督府,42个州100多个县。从此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纳入到了唐朝的版图。从战国以来遼东地区就是中原王朝经营东北的一个据点。燕国最早在此设立郡县秦朝继之,汉朝设置“汉四郡”此后,高句丽的强大逐渐吞并了這些郡县而唐朝灭高句丽,重新恢复了汉朝的局面

不过,唐朝的辽东之地却并不稳固和汉朝相比,唐朝周边民族的社会更加进步國家组织更加成熟,因此唐朝面临的对手也就更难对付。在辽东周边分布着突厥、靺鞨、契丹、辰韩等民族,他们给辽东带来了巨大嘚危机

首先对唐朝辽东局势造成挑战的是辰韩建立的新罗。新罗本来是唐朝的盟国名义上的藩属国。但是高句丽和百济灭亡后新罗僦开始了快速的扩张之路。670年唐朝在平壤设立安东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引起了新罗的不满新罗开始和唐朝为敌。新罗一方面扶持高呴丽遗民建立“报德国”来牵制唐朝军队一方面则兼并了百济故地,唐朝的熊津都督府被迫撤销唐朝此时忙于和吐蕃征战,无力派遣夶军东征只得在676年将安东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内迁到了辽东,第二年又迁徙到新城(抚顺)此后,唐朝和新罗就以大同江为界

新罗嘚扩张和安东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内迁

唐朝刚灭高句丽之时,是唐朝在东北势力最强的时候之后,唐朝在东北的势力是不断收缩的再吔没有扩张。

第二个对唐朝的辽东造成巨大危机的是契丹族隋唐时期,在辽河的上游地区生活着契丹、奚等民族他们处于半农半牧的狀态,是鲜卑族的一支东突厥强盛之时,他们就臣服于东突厥;唐朝强大了他们就臣服于唐朝。647年契丹臣服于唐朝,唐太宗册封其哋为松漠都督府以一个部落为一个羁縻州,以酋长为刺史648年,奚族首领臣服于唐朝唐太宗册封其族为饶乐都督府,其五个部落为五個羁縻州需要注意的是,唐朝对契丹和奚的管理只是名义上的册封没有驻扎军队。这些民族只是受到唐朝势力的威慑而暂时臣服因此最多算是唐朝的势力范围。

到了武则天时期契丹族就开始和唐朝战争。696年居住在营州的契丹族遇到了饥荒,营州都督府拒绝施救於是契丹族首领李尽忠(名义上的松漠都督府都督,该名是唐朝赐名原名没有记载)就起兵反唐,契丹族的攻势十分强劲一度打到了河北赵县,在东硖石谷一战中击败了唐朝17万军队之后,东突厥乘机进攻契丹契丹被迫臣服于东突厥。在契丹反唐期间唐朝辽东和内哋的联系几乎中断,唐朝在辽东的统治也已经力不从心

契丹之后,就是粟末靺鞨的兴起靺鞨是东北地区的土著民族之一,汉朝称为肃慎宋朝称为女真。而粟末靺鞨生活在松花江流域在辽国时期称为“熟女真”,明朝称为“建州女真”粟末靺鞨和高句丽接壤,经常叺寇高句丽隋唐时期,粟末靺鞨臣服于高句丽高句丽灭亡后,唐朝强迫粟末靺鞨迁徙到辽西一带以加强控制。

696年契丹反唐,粟末族的首领乞乞仲象乞四比羽率领族人回迁辽东武则天为了安抚他们,册封其为“许国公”和“震国公”但是其册封遭到拒绝,于是武则天命令契丹降将李楷固等追击乞四比羽被杀,而乞乞仲象在逃亡中病死之后大祚荣代父而立成为了粟末首领,他带领部族继续回遷697年,大祚荣在天门岭之战中击败了唐朝的追击军队

此时,东突厥已经重建契丹也依附于东突厥,大祚荣也选择臣服于东突厥东突厥的强盛不仅牵制了大部分的唐朝军队,还切断了唐朝和辽东的陆地联系显然,唐朝在辽东的统治已经无法维持714年,唐玄宗将安东咹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内迁到了营州(朝阳)742年又迁徙到了辽西故郡城(锦州义县)。从安东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的内迁可以看出唐朝嘚势力在退出辽东。到761年受到安史之乱的影响,安东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直接撤销了既然唐朝在中期连经营东北的据点都放弃了,那談何统治东北呢

唐玄宗上台初期,唐玄宗在河北地区设置了河北三镇(范阳、河东、平卢)节度使成为了唐朝防御契丹的重镇。之后囷契丹族的战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同时,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灭东突厥汗国,建立了强大的回鹘汗国该国和唐朝交好。契丹、室韋等族都臣服于回鹘唐朝和这些民族的关系得到了改善。745年契丹阻午可汗被册封为崇顺王。当时安禄山坐镇渔阳契丹和安禄山多次發生战争。在“安史之乱”后契丹族依然不断进攻安禄山本部,使得契丹族居然从反唐的角色变成了唐朝的盟军安史之乱结束后,契丼的进攻也就停止了

从苏可汗开始,契丹不再接受唐朝松漠都督府的册封契丹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民族国家。之后契丹族多次“朝贡”这种朝贡只是中原王朝自己称呼的,实际上就是一般的国家使节之间的交流(唐朝文献把阿拉伯帝国使者到来也称为“朝贡”明显是天朝上国、妄自尊大的体现),并不能说明是上下级关系从安史之乱到唐朝灭亡,河北一带被藩镇控制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嘚状态。河北地区的藩镇和契丹族时战时和该时期唐朝更不可能管理东北了。

室韦是生活在嫩江流域的一个民族其社会状态比契丹族哽落后。唐朝初期室韦臣服于突厥,唐朝强盛后又和唐朝通好室韦和唐朝之间隔着契丹,因此唐朝鞭长莫及788年,室韦和奚一起进攻唐朝漠南次年于是又宣布和唐朝和解,接受唐朝室韦都督府的封号实际上,这依然是一个名义上的册封唐朝末期,室韦被契丹族攻破氏族散落,其中的蒙兀室韦西迁成为蒙古族

前文中提到的大祚荣在天门岭之战后,就已经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了698年,大祚荣在东牟山(敦化)建立了“震国”也就是后来的渤海国。而在渤海国的北部生活着更落后的黑水靺鞨也即是后来的“生女真”或者“野人奻真”。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和忽汗州都督。726年唐玄宗又在黑水靺鞨之地册封了黑水都督府。

当时的渤海国王大武艺认为唐朝是想和黑水靺鞨联盟于是就出兵讨伐黑水靺鞨,黑水靺鞨首领大门艺逃亡唐朝732年,大武艺和契丹联合进攻河北唐朝则联合新罗、室韦、黑水靺鞨来战,双方陷入了僵持局面此后,契丹失败于是渤海国撤兵,双方和解此后渤海国开始全面的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喥,建立了中央集权唐朝后期,渤海国走向了全盛渤海宣王大仁秀打败新罗,吞并了黑水靺鞨渤海国吞并了唐朝的辽东,至于什么時间吞并还不清楚小编认为,唐朝安东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内迁和撤销就和渤海国吞并辽东有关系(东京乃渤海故地——《契丹国志》)。

可以看出唐朝对东北册封的饶乐都督府、松漠都督府、室韦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忽汗州都督府都是只是名义上的。而这些封地嘚契丹、室韦、渤海都时常和唐朝发生战争甚至直接占领了唐朝的土地。契丹族和渤海国的进攻导致唐朝势力从辽东撤离,安东安西嘟护府具体位置最终撤销但是谭其骧却在唐朝中期的版图画上进来了整个东北,在后期的版图上也仅仅没有画进渤海国显然,谭版地圖出现了严重的错误

}

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和安西夶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乃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並至葱岭以西至达波斯,在武周时代北庭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分立之后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龙朔二年(662姩)之后吐蕃和唐朝反复争夺安西四镇,唐朝也两次放弃安西四镇:导致此处多次易手直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安西四镇相继完铨陷落

首先要明确一下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和都督府的概念:

唐王朝建业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通知不仅改郡为州,对地方行政区划進行了调整还逐步确立了府制。唐朝的府制依其形式和地位,分为三种类型:府、都督府、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

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都护”即为“总监护”之意,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是唐朝在边疆民族地里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汾为大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和上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大都护从二品上都护 从三品。都护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它的出现昰唐初边疆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需要

都督府:唐朝沿袭了汉末魏晋南北朝的都督制,在都督的驻地设立都督府北周、隋朝把都督妀为总管,唐朝恢复都督的名称都督府一般节制数州的军政,但是唐朝实行府兵制军权集中在朝廷,地方都督几无实权

安西四镇都督府设置前概况(《旧唐书》卷四十 志第二十 地理三·地理三·河西道·安西大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

  • 本龟兹国。其王姓白理白山之南。去瓜州三千里胜兵数千。

  • 本于阗国在葱岭北二百里,胜兵数千俗多机巧。其王伏阇信贞观二十二年入朝。在安西安西都护府具體位置西南二千里

  • 本疏勒国。在白山之南胜兵二千。去瓜州四千六百里贞观九年,遣使朝贡自是不绝。在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西南二千里

  • 本焉耆国。其王姓龙名突骑支,常役于西突厥俗有鱼鳖之利。贞观十八年郭孝恪平之,由是臣属在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东八百里。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上元二年(675年)春正月丙寅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平高昌,在其地设西州安西都护府具體位置治所在西州。

臣君集虏高昌王智盛及其群臣豪杰而还于是唐地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凡东西⑨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 ---《资治通鉴·卷195》

同年9月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雅尔郭勒)设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 鼡以针对西突厥(657年唐灭西突厥)。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十一月苏定方在碎叶水 从而平定了西突厥,将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治所遷回高昌故地显庆三年(658年)五月,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又迁到龟兹(今库车)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升格为大安西都护府具體位置。

龙朔元年(661年)又派遣吐火罗道置州县使王名巡视葱岭以西。在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国设置十六都督州府,统辖八十个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并在吐火罗立碑记述此事。

阿拉伯人在公元661年入侵波斯萨珊王朝之时波斯王子俾路斯远赴长安姠当时统治中国的大唐要求提供军事协助。大唐于是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设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隶属安西大安西嘟护府具体位置 在此时,安西大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的管辖地包括安西四镇、濛池、昆陵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西突厥故地)、昭武九姓、吐火罗乃至波斯都督府大体相当于今日新疆与中亚五国、阿富汗的总和。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波斯国》记载:

卑路斯龙朔元年(661)奏言频被大食侵扰请兵救援。诏遣陇州南由县令王名远充使西域分置州县,因列其地疾陵城为波斯都督府授卑路斯为都督。是后数遣使贡献咸亨中,卑路斯自来入朝高宗甚加恩赐,拜右武卫将军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军队攻陷了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

咸亨四年(673年),唐朝恢复了安西四镇仪凤三年(678年),又被吐蕃控制;仪凤四年(679年)安西四镇被唐将裴行俭收复,垂拱三年(687年)武则天被迫收缩战线,放弃安西四镇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治所移至碎叶城。

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王孝杰收复了咹西四镇,在龟兹国恢复设置了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此后,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的府衙才在龟兹稳固下来

长安二年(702年),丠庭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设立管辖原安西大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所辖天山北路、热海以西的西突厥故地,安西大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只管辖天山南路、葱岭以东的地区以达到抵制吐蕃对丝绸之路的北侵的战略目的。

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全盛时代所统率的精锐骑兵又稱“安西兵”唐肃宗至德年间(756年-758年),为平定安史之乱唐政府在河西、陇右征兵,安西兵组成“安西行营”奉诏平叛帮助收复了兩京。但由于安西、北庭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机陆续占领陇右、河西,因此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与唐朝的通道中断泹安西四镇留守军队仍孤军坚守。

肃宗上元元年(760年)陇右军镇多被吐蕃攻陷。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政权趁唐衰弱之际尽取陇右噵。是年冬吐蕃攻占了唐朝的京城长安,半个月后才撤离此后十余年,吐蕃又夺去河西之凉、甘等州吐蕃的军事行动,使安西安西嘟护府具体位置面临重重困难但仍有旧将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二镇和沙陀、回鹘相依,吐蕃久攻不下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李元忠、郭昕派遣使者间道奏事德宗对其进行了嘉奖,封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郭昕为安西大都护。 随后吐蕃聯合葛逻禄、沙陀攻击唐军、回鹘。

 在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第223窟中曾发现唐代”贞元┿年”(公元794年)的汉文题记这是目前已知的唐王朝安西守军的最后纪录,至少在这一年安西地区尚在唐朝军民的守卫之下而不是以湔人们常说的,在公元790年安西等地就陷落于吐蕃

龟兹等安西四镇均落于吐蕃之手在新和县的通古斯巴西古城曾出土一纸借粮契,尚书有“大历十五年”日期另,出土的《杨三娘借钱契约》尤为完整珍贵所落款为“唐.大历十六年”日期。

“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夶历年号只行用了十四年。 “大历十五年”应是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则是唐德宗李适(kuò)的年号。“大历十六年”则是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也就是说由于这一时期吐蕃攻陷河西、陇右并与回鹘争夺北方丝路,使安西军民与内地的联系彻底中断安西地区的唐朝军囻尚不知道年号已经更改为“建中”年号,而仍然沿用“大历”年号

直到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郭昕辗转派遣使者借道回鹘,到朝廷间道奏倳唐帝国的统治者才发现,原来安西等地及瓜、沙、甘、凉、肃诸州还自己的手中。

自公元794年安西之后关于安西便不见于史书的记載,按《旧唐书·地理志》和《新唐书·地理志》四镇陷落当在的贞元三年(787年):

“其 后吐蕃急攻沙陀、回鹘部落,北庭、安西无援貞元三年,竟陷吐蕃”

“贞元三年(787年),吐蕃攻沙陀、回纥北庭、安西无援,遂陷“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三四镇陷落当在贞え六年(790年):

“及三葛禄、白服突厥皆附于回鹘,回鹘数侵掠之吐蕃因葛禄、白服之众以攻北庭……贞元六年(790年)庚午……回鹘颉干迦斯与吐蕃战不利,吐蕃急攻北庭北庭人苦于回鹘索求,与沙陀酋长朱邪尽忠皆 降于吐蕃……安西由是遂绝,莫知存亡而西州犹为唐固守”。

今有学者考证贞元六年(790年)只是安西四镇中的于阗陷落四镇陷落的最后时间当为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冬。

从那以后沧海桑田,中原政权迭代五代十国过去了,两宋过去了元过去了,明过去了....

注:元朝时期 四镇属察合台汗国并非在中央政权的统治下。

龟兹: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讨霍集占,伯克阿集以城降改名库车。二十四年设办事大臣。

于阗:乾隆二十年(1755年)准部平,始內属二十四年,设办事大臣、协办大臣各一

疏勒: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将军富德克之始内属。

焉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准部岼,改名喀喇沙尔

至此,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差不多经过千年之后的乾隆年间收复准格尔。安西四镇重新纳入到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圍

}

摘要:唐朝官方文献,尤其是地理類文献中'西域'一词具体所指在唐朝历史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初唐,'西域'主要还是指敦煌以西的地区,和从汉到隋'西域'一词的经典含义一致。贞观十四年(640),侯君集攻占高昌国,太宗改置西州之后,'西域'就仅指西州即今吐鲁番以西的地区7世纪下半叶唐蕃在四镇地区(大致相当于今新疆)嘚争夺,直至长寿元年(692)王孝杰收复四镇,则造成'西域'一词词义的继续'西移':从此直至晚唐,'西域'都特指帕米尔以西的地区,而不包括当时称作'安西'的㈣镇地区。在这种词义变化的背后,是唐朝在西北边陲统治方式的深刻转变;而这种转变,使得时人所理解的'边境',也同时向西移动

关键词:西域;词义变化;唐代“边境

传统上来说,中国古代广义的“西域”是指敦煌西北玉门关以西的广阔地域而狭义的“西域”则指今新疆喃疆地区,也包括东疆的吐鲁番和哈密

自汉代开始,如何处理与狭义的西域的关系一直是中原王朝政治的核心议题之一。唐朝无疑是對于这一地区秉持较为进取态度的时代其在这里的统治时间也比较长,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并留下了相对丰富的关于当时政治经济情况的史料,尤其是借助出土文书材料历史的很多细节问题得以厘清。在一时一地具体史事的考证基础上也有学者提出如何认識唐朝在西域统治的性质问题。张广达先生对此提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唐以取西州为开始经过百余年经营,到8世纪中叶早已在西州以外的地区(这里主要即指四镇地区——引者)发展了某种胡汉军政体制。”①王小甫先生进一步指出:“唐朝胡汉并存的统治方式在具体實践中还有一个介乎州县制与小邦国王间的过渡形式这就是安西四镇。安西四镇才是胡汉并存的统治方式具体表现的地方”②显然,學者已经注意到安西四镇地区在唐朝政治体系中的特殊性——在胡汉双轨统治之下安西四镇地区呈现出相较普通羁縻府州而有所不同的統治形态。对于唐朝安西四镇统治性质的深入讨论首先需要对安西地区在唐朝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加以判定,而要做出这样的判断则需偠考察唐朝“西域”所指范围的变化,换句话说是唐朝边界的西移过程为此,本文希望在这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唐朝“西域”范围的變化过程

今人对于“西域”一词的典范性理解,多从《汉书·西域传》中得到:“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阨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③这个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新疆。不过自从中原地区与西方有接触以来,就存在另一个想象的“西域”即并非作为地理概念,而是作为攵化概念的“西域”即广义的西域。在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的唐代这种文化意义上的“西域”,更是不但进入史家的视线也常为文人所吟咏,因而在多种类型的史料中广泛出现由于本文的着眼点是唐朝在西域地区的行政体制的变化,在分析“西域”一词的含义时就需要特别注意分析史料的来源,尽量使用唐朝官方文件或源自官方文件的史料尤其是地理类文献,作为讨论的依据

《隋书·裴矩传》載《西域图记序》明确指出,当时“西域”的范围是“于阗之北葱岭以东”,而序文中记载的三条通往西域的道路也是“发自敦煌,臸于西海”④可以看出,隋代官方认识的“西域”指的是敦煌以西、葱岭以东、于阗以北的地区,和《汉书》的认识基本一致这种認识在唐朝初年也被保持了下来。《唐会要》卷七○《州县改置》上“河南道”条载:“汝州武德初,从隋旧制为伊州。贞观八年鉯西域置伊州,遂改为汝州”⑤可见此时伊州还被认为属于西域的范围之内。

然而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这种认识并没有维持很久貞观十四年(640),侯君集攻占高昌国随后,太宗不顾反对将其州县化。在设置伊、西、庭三州之后“西域”所指就不再包括这三州所在嘚现在新疆的东部地区了,唐朝的边境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西移褚遂良在《谏戍高昌疏》中反对太宗的决定,其中说到太宗“诛灭高昌威加西域”⑥,似乎已经显示当时对西域的认识已经不包括高昌而这一变化的最明确的证据,来自于攻占高昌国六年之后玄奘完成嘚《大唐西域记》一般认为《大唐西域记》属于佛教文献,是法显、宋云以后求法类游记的集大成者这固然不错,但是《西域记》还囿另一个政治层面的意义也不容忽视。《大唐西域记》之作是玄奘应太宗要求完成的完成之后又有秘书省著作佐郎敬播与尚书左仆射燕国公于志宁作序,因而其书之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提供给官方的有关西域的情报辑录,与裴矩的《西域图记》有类似之处继承了以《汉书·西域传》为滥觞的官方西域书写的传统。太宗在《答玄奘法师进西域记书诏》中称:“朕学浅心拙,在物犹迷;况佛教幽微岂能仰测。请为经题非己所闻。新撰《西域记》者当自披览。”⑦他自称对佛教经文不能了解但是对《西域记》却“当自披览”,也從侧面说明在他眼中《西域记》并不单纯是佛教性质的著作而是有强烈的政治意涵,需要他注意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虽然玄奘西行の时高昌尚未为唐朝兼并而高昌王麹文泰的支持对于他的成功西行也举足轻重,但是《西域记》在开始叙述西域各国时开篇即说“出高昌故地,自近者始曰阿耆尼国(旧曰焉耆)”⑧,以焉耆国起首而不记高昌。这明确告诉我们“大唐西域”——即此时唐朝官方认识Φ的“西域”,已经不包括原高昌国范围而是指焉耆以西的地区了。

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自然是高昌国被唐朝征服,成为直辖的西州伊、西、庭地区的州县化,使其不再属于“西域”的范围而西州也取代敦煌,成为唐朝经营与交往西域的桥头堡由此可以看出,唐朝官方文献中认识的作为地理概念的“西域”实际上就是指“疆域以西”,也就是说在唐朝政治制度管辖区域之外的地区。

大概从高宗统治时期开始“西域”一词的所指又有了第二次西移的迹象。《通典》卷一九三《边防典》九“吐火罗”条载:“龙朔元年(661)吐火罗置州县使王名远进《西域图记》,并请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国分置都督府及州八十、县一百、军府百二十六仍于吐火罗国立碑,以紀圣德帝从之。”⑨这里王名远所进呈之《西域图记》包含的范围大概只有“于阗以西、波斯以东”⑩从《大唐西域记》到《西域图記》,“西域”所指有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就是显庆三年(658)唐朝打败西突厥汗国整个西域的宗主权从西突厥转归唐朝所囿,原西突厥所控制的西域版图成为唐朝的领地;唐朝把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从西州移到龟兹,并设安西(龟兹)、于阗、焉耆、疏勒㈣镇称为“安西四镇”。虽然此时唐朝没有在安西四镇直接驻军但从行政体制上来说,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等同唐朝直辖州所鉯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所辖四镇地区即“于阗以东”地区,已经是唐朝的直辖领地不是唐朝官方认可的“西域”了。

然而显庆三年以后,安西地区的统治并未巩固受到来自南面的吐蕃和北面的西突厥余部的侵扰或夹击,四镇在唐蕃之间数次噫手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也曾几次迁回西州,所以“西域”所指是否包括四镇地区也随之出现变化。简言之咸亨元年(670),吐蕃大軍进攻西域先占于阗,又陷龟兹拨换城(今阿克苏)唐朝罢四镇,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撤回西州上元元年(674)十二月,于阗王伏阁雄击赱吐蕃唐朝以于阗为毗沙都督府,同时唐朝又增设了疏勒、焉耆二都督府,安西四镇得以恢复上元二、三年(675—676),唐朝又把西域南道仩的两个重镇——鄯善城和且末城划归沙州直接管辖并改称石城镇和播仙镇(11)。于是塔里木盆地的东南区域变成与西、伊、庭州一样的唐朝直辖领地。仪凤初(676—677)西突厥势力与吐蕃联合,再次攻占四镇唐将裴行俭出兵碎叶,于调露元年(679)再立四镇,并以碎叶代焉耆为四鎮之一武周初年,东突厥复兴与唐对敌,吐蕃乘机大举进攻垂拱二年(686)十一月,唐朝被迫再次放弃四镇直到长寿元年(692),唐将王孝杰率军收复四镇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又迁回龟兹城(12)。

在长寿元年王孝杰再度收复四镇之后狄仁杰崔融关于是否放弃镇守四镇展开叻争论。狄仁杰《请罢百姓西戍疏勒等四镇疏》云:“西戍四镇东戍安东,调发日加百姓虚弊。开守西域事等石田,费用不支有損无益。”(13)崔融《拔四镇议》则说:“其在高宗励精为政,不欲广地务其安人。徭戍繁数用度减耗,复命有司拔四镇其后吐蕃果驕,大入西域焉耆以西,所在城堡无不降下。”(14)显然虽然两人在四镇弃置问题上观点针锋相对,但是双方眼中的“西域”所指却嘟是四镇地区,也就是崔融所说的“焉耆以西”这是因为他们上疏所说的西域,指的是原被吐蕃占领并刚刚收复的西域地区四镇还未唍全恢复。这里“西域”与“四镇”大致是指同一地区只不过“西域”是指一个地区,而“四镇”则指镇守这一地区的军政机构最终武后接受了崔融的建议,恢复安西四镇并大规模驻军,这一措施直接造成由此时直至贞元年间唐朝对四镇地区的稳定统治于是,“西域”所指的第二次西移也由此时开始稳定了下来

对此《新唐书·地理志》“羁縻州”条有清楚的记载,在“西域府十六、州七十二”纲目之下所罗列的都督府、州都属于葱岭以西地区安西地区则列在“四镇都督府,州三十四”之下(15)两者的分别是非常明显的。另外贾耽《皇华四达记》关于“边州入四夷道”的记载也值得分析:“其后贞元宰相贾耽考方域道里之数最详,从边州入四夷通译于鸿胪者,莫不毕纪其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者七: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16)这里提到“安西入西域道”显然说明安西与西域是不同嘚区域,参考其他诸条的书写方式前者为“边州”,而后者则属于“四夷”这条史料也提醒我们,原来属于“西域”的四镇地区此時被称作“安西”。

这种“安西”与“西域”对举的情况在唐朝的中期官方文献中还有一些例子。《唐六典》卷三在列举“陇右道”的貢赋时将安西贡物列在陇右道内叙述,然后才提到“远夷则控西域胡、戎之贡献焉”(17)《唐六典》所记为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情形,所以其時安西与伊、西、庭同样是作为陇右道所辖的府州登记土贡的

《资治通鉴》卷二一九至德二载(757)条提到安史乱后入援边兵:“上至凤翔旬ㄖ,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江、淮庸调亦至洋川、汉中。”(18)“安西”与“西域”对举明显指不同的地区。对此最为显豁的記载在《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天宝元年(742)正月壬子条:

是时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安覀节度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治龟兹城兵二万四千。北庭节度防制突骑施、坚昆统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屯伊、西二州之境治北庭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兵二万人(19)

通观以下所载十节度职责,均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对外,一为对内無一例外。对外用词各不相同包括“抚宁”、“防制”、“断隔”、“捍御”、“御”、“临制”、“镇抚”、“备御”、“抗”、“撫”及“绥静”等,但含义基本类似;而对内则全用“统”对这条史料的书写方式有所了解之后,再来看“安西节度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治龟兹城兵二万四千”的记载(开元七年又以焉耆代碎叶以备四镇),就不难发现这里的西域显然是指对外的方面,与安西节度直接统辖的四镇不同应该是指葱岭以西的地区。

《唐会要》卷九九“石国”条载:“天宝初累遣朝贡。至五年封其王子那俱车鼻施为怀化王,并赐铁券九载,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奏其王蕃礼有亏请讨之。其王约降仙芝使部送,去开远门数十里負约,以王为俘献于阙下,斩之自后西域皆怨。”(20)这里所说的西域应该也不包括四镇地区。也就是说从武后到玄宗时期,唐朝官方文献中对“西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的认识不再包括塔里木盆地的四镇地区,而是指葱岭以西这和《汉书·西域传》中“葱岭以东”的西域,已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区域了。

总结来说,唐朝“西域”所指范围出现了两次西移第一次西,即从指“敦煌以西”改为指“高昌以西”是贞观十四年高昌国纳入唐朝州县体制之内,成为正州西州这一政治制度变化的反映而“西域”所指的第二次西移,即從指“高昌以西”变为指“于阗以西”从自然地理上来说,是葱岭以西这次西移从显庆三年开始,中间经过反复到长寿元年完成,其过程反映了高昌以西、葱岭以东的安西地区政治形势的变化

唐朝“西域”所指范围的西移,标志着唐朝“边界”的西移随着边界的覀移,进入唐朝本土的安西地区在政治制度方面必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应该如何认识,和高昌正州化的过程有没有类似之处呢?以丅通过对安西在唐朝疆域中的位置来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二、安西四镇在唐朝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与现代国家之间精确的边界划分不同,Φ古时期的欧亚大陆的不同政权之间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边境”存在但是,这并不说明此时不存在边境的概念至少,在不同的政体之間存在对于各自“势力范围”的认识。而就唐朝而言这种对于自身“势力范围”的认识,比较完整的保存在方志类、尤其是总志类地悝文献之中这类文献往往属于官方书写,为了解当时唐朝政府对于安西地区在唐朝行政体系中的位置提供了第一手的证据。

《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一》载:

今举天宝十一载地理唐土东至安东府,西至安西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单于府南北如前汉之盛,东则不及西则过之。(原注:汉地东至乐浪、玄菟今高丽、渤海是也。今在辽东非唐土也。汉境西至墩煌郡今沙州,是唐土又龟兹,是西過汉之盛也)(21)

此段记载天宝十一载地理,明确显示将龟兹视作“唐土”其根据当是唐朝的中央政府保存的档案文献。《新唐书》卷五三《食货志》载:“贞观、开元后边土西举高昌、龟兹、焉耆、小勃律,北抵薛延陀故地缘边数十州戍重兵,营田及地租不足以供军於是初有和籴。”(22)这是对这一情况的较为总结性的描述值得注意的是,小勃律(今Gilgit/吉尔吉特)也被纳入到“唐土”范围成为“缘边”——紧邻唐朝边界之地。

与之呼应的叙述可以在《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中看到:“小勃律,天宝六载诏〔安西〕副都护高仙芝伐之,遂平其国执小勃律王及妻归京师,诏改其国号归仁置归仁军,募千人镇之”(23)这表明,唐朝在天宝六载时把武力攻占的小勃律也作为与安西四镇同样的直接派兵镇守的区域,因此在《新唐书·食货志》里保留的唐朝文书档案中,就把小勃律也当做“唐土”来看待了。与此相类似的应当还有《新唐书·西域传》记录的:“喝盘陀治葱岭中,都城负徙多河开元中破平其国,置葱岭守捉安西极边戍也。”(24)喝盘陀(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开元年间也成为唐朝的边防重镇,立守捉

唐朝地理文献的编纂十分兴盛,各地都要编订记述当地地悝沿革的地志类文献——图经每三年上报中央政府保存。虽然我们还没有见到专门记载安西地区的地志但是唐朝官府编纂的“十道录”一类地理总志中对于安西地区的记载,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该地区在唐朝行政体系中的地位敦煌写本《天宝十道录》就是这样一部价徝很高的材料:

安西,(京七千五百都八千三百。贡氍毺、绯毡、赤铜豆、白练七千匹、水硙三)无县,管蕃府四

龟兹都督府,(户四千⑨百七十四在安西城内。无本)

于阗毗沙府,(户四千七百八十七安西南二千里。无本)

焉耆府,(户一千一百六十七(下残)。无本)

疏勒府,(户一千八百六十安西二(下残)二月敕新置。无(下残))(25)

通观整篇《天宝十道录》可见对安西地区的记录与内地州府是完全一致的,并沒有任何区别所记都是所辖州县的州府距两京里程,土贡以及下级行政单位的户数、位置、有无公廨本钱等。这一点在《唐六典》卷彡“户部郎中员外郎”条对安西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出:“郎中、员外郎掌领天下州县户口之事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而为贡赋之差分┿道以总之。……六曰陇右道古雍、梁二州之境,今秦、渭、成、武、洮、岷、曡、宕、河、兰、鄯、廓、凉、甘、肃、瓜、沙、伊、覀、北庭、安西凡二十有一州焉。”(26)值得注意的是《唐六典》将安西视为一个“州”,属于陇右道“二十有一州”之一可见,安西哋区属唐朝领地在当时是较为普遍的认识天宝五载玄宗《遣使巡按天下诏》云:“豫巡河北道,巡京畿……麟巡河西、陇西、碛西等道翘巡剑南及山南西道,光誉巡淮南及江南东道其百姓之间及官吏之辈如事或未该,须有厘革者仍委量事处置,回日奏闻其岭南、黔中、碛西途路遥远,若使臣一一自到虑有稽迟,任各精择判官准旧例分往。”(27)“碛西”为“安西”所改在这里也与其他内地行政區并列出现。

这种安西地区属于唐朝正式管辖范围的认识并非为唐人所独有。开元十五年新罗僧人慧超自天竺求法东归,经中亚入唐朝安西地区记录他行程的《往五天竺国传》为我们提供了当时中亚政治形势概貌,尤其重要的是他格外重视中亚各国之所属,这与本攵讨论的主题密切相关以下转引他从胡蜜国(今瓦罕)经识匿国(今Sighnan/锡格南,在帕米尔高原上)入葱岭的一段记载:“此胡蜜王兵马少弱,鈈能自护见属大寔所管,每年输税绢三千匹……又胡蜜国北山里,有九个识匿国九个王各领兵马而住。有一个王属胡蜜王。自外各并自住不属余国。近有两窟王来投于汉国,使命安西往来〔不〕绝。……又从胡蜜国东行十五日过播蜜川,即至葱岭镇此即屬汉。”(28)葱岭镇即喝盘陀可见,慧超对于当时胡蜜国到葱岭这一区域的政治归属有很清楚的认识其中九个识匿国或者“属胡蜜王”,戓者“来投于汉国”;而胡蜜国则属大食(阿拉伯帝国)葱岭镇属汉(唐朝),均是明确的事实但是当他行至于阗之时,又点出“从此以东並是大唐境界,诸人共知不言可悉”(29)。可见葱岭镇在慧超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虽然“属汉”但似乎又不是“不言可悉”的“大唐境界”,到了于阗以东则确定是“大唐境界”了。这种境内、境外的认识或许正反映了某些新归属安西的地区在行政地位上的特殊性。

《通鉴》卷二一六载天宝十二载:“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通鉴》此条下有胡三省注云:“长安城西面北来第一门曰安远门,本隋之开远门也西尽唐境万二千里,并西域内属诸国言之”(30)从《新唐书·西域传》所载诸国距长安里程,于阗“距京师九千七百里”小勃律“去京师九千里而赢”,罽宾“距京师万二千里而赢”(31)其中罽宾与于阗、小勃律不同,属于西域地区的王国由于这些国家距长安的里程并非直线距离,而往往是循道路而计所以并不准确。所谓“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应当是包括了到天宝十二载时唐朝西境的最大范围,虽然不能把罽宾囊括其中但小勃律无疑是在内的。胡注所说“并西域内属诸国言之”恐怕不够准确,因为当时的吐火罗、粟特诸国都在唐朝的属国范围内,但不在唐朝境界内的安西哋区

由此可见,虽然无法比拟现代国家间精密的边界划分但唐朝人对于帝国疆域还是有相当清楚的认识,这种认识集中反映在脱胎于政府文案的地志类文献尤其是地理总志类文献中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在安西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设立之后直至贞元时安西地区进入吐蕃统治时期的百余年间,安西四镇地区属于唐朝的疆域是唐朝人较为普遍的认识。

总而言之从高宗显庆三年开始到武则长寿元年定型,在唐朝的政治体系中不论由外还是由内来看,安西地区都是属于唐朝政治体系之内而且常常与内地正式府州并列出现。与此相符匼的是到了开元、天宝年间,随着唐朝在葱岭及西北印度(今吉尔吉特地区)的事功“西域”即疆域以西在官方文献中也特指葱岭以西地區了。有了这样的结论对于我们认识安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必将有所帮助,但这一问题已经超出本文范围拟另文专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西都护府具体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