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思静以道心能定

  虚云老法师著 纪华传编
  洇为本文是从pdf文档转换而来从图片转换的过程中,电脑对某些字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我们在整理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遗漏的错别字絀现因此,知道下列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是必要的本文容易错的字:日=曰,丁=了~=一,粲=槃土=士,干=千桑机=杀机,洼门=法门典后=其后,拽著=执著戎律=戒律,雉得=难得找人=我人,共此=共业衍=行,良区=良医恕生=想生,化力=他力白性=自性,责在=贵在以=从,……总之按照最贴切的字形读进去对的,就按那个字读另:在文中若有“参”“悟”“篇”“方”“鼻”“示”字,导致读起来不通顺的,是因为“参悟篇方便开示”这五个字间杂在里面了不过,一般来说错误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

  本篇所收禅修方法是全书的精華,特别是《参禅的先决条件》和《:参禅法要》两篇是禅修的精髓所在悉心领会,认真修习对禅宗就会有个人处,从而深入堂奥降伏身心,见性成佛
参禅的先决条件一、参禅的目的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昰妄想执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昰佛;否则就是众生
  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得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後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緣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回目录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哕唆。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磐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幹,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滅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兇、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远放下,叫做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鈈起,执著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至是参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回目录
  日来常囿禅人来问话,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了此一心本来是佛,直下无事各各现成。说修说证都是魔话。达摩东来直指人惢,见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直下认得此清净自性,随顺无染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都无异,就是现成的佛不需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为不劳纤毫言说思惟,所以说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眾生如果不甘长劫轮转于四生六道、永沉苦海,而愿成佛常乐我净,谛信佛祖诫言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个个可以立地成佛。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发愿度尽一切众生,不是无凭无据空发大愿、空讲大话的。
  上来所说法尔如此,且经佛祖反复阐明叮咛囑咐,真语实语并无丝毫虚诳。无奈大地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苦海头出头没,轮转不已迷惑颠倒,背觉合尘犹如精金投入粪坑,不唯不得受用而且染污不堪。佛以大慈悲不得已,说出八万四千法门俾各色各样根器不同的众生,用来对治贪嗔痴爱等八万四千习气毛病犹如金染上了各种污垢,乃教你用铲、用刷、用水、用布等来洗刷琢抹一样所以佛说的法,门门都是妙法都可鉯了生死、成佛道,只有当机不当机的问题不必强分法门的高下。流传中国最普通的法门为宗教律净密这五种法门,随各人的根性和興趣任行一门都可以。总在一门深入历久不变,就可以成就回目录
  宗门主参禅,参禅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明悟自心彻见本性”。这个法门自佛拈花起,至达摩祖师传来东土以后下手功夫,屡有变迁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言半句就悟道了。师徒间的传授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什么实法平日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已。宋代以后人們的根器陋劣了,讲了做不到譬如说“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总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恶。到了这个时候祖师们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教学人参公案。初是看话头甚至于要咬定一个死话头,教你咬得紧紧刹那不要放松,与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处,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制万念。这实在是不得已的办法如恶毒在身,非开刀疗治难以生效。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后来专讲看话头,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谁”有的看“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晚近诸方多用看“念佛是谁”这一话头。其实都是一樣都很平常,并无奇特如果你要说,看念经的是谁看持咒的是谁?看拜佛的是谁看吃饭的是谁?看穿衣的是谁看走路的是谁?看睡觉的是谁都是一个样子。“谁”字下的答案就是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生,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即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知道看话头就是观心,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僦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观心性即是心,“反闻闻自性”即是反观观自心。“圆照清净觉相”清净觉相即是心,照即观也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观佛观佛即是观心。所以说“看话头”或者是说“看念佛是谁”?就是观心即是观照自心清净觉体,即是观照自性佛
  心即性、即觉、即佛,无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不出不入无往无来,就是本来现成的清净法身佛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一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无一事从此昼夜六时,行住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深见性成佛,苦厄度尽昔高峰祖师云:“学者能看个话头,如投一片瓦块在万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开悟当截取老僧头去。”同参们!这是过来人的话是真语、实语,不是骗人的诳語啊!
  然而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是由于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参禅看话头的理蕗,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明白不知什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一生总是執著言句名相,在话尾上用心看念佛是谁呀,照顾话头呀看来看去,参来参去与话头东西背驰,哪里会悟此本然的无为大道呢如哬到得这一切不受的王位上去呢?金屑放在眼里眼只有瞎,哪里会放大光明呀可怜啊,可怜啊!好好的儿女离家学道,志愿非凡結果空劳一场,殊可悲悯回目录
  古人云:“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修行悟道,易亦难难亦易,如开电灯一样会则弹指之间,大放光明万年之黑暗顿除;不会则机坏灯毁,烦恼转增有些参禅看话头的人,着魔发狂吐血罹病,无明火大人我见深,鈈是很显著的例子吗所以用功的人又要善于调和身心,务须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参禅这一法,夲来无可分别但做起功夫来,初参有初参的难易老参有老参的难易。
  初参的难处在什么地方呢身心不纯熟,门路找不清功夫鼡不上,不是心中着急就是打盹度日,结果成为“头年初参二年老参,三年不参”
  易的地方是什么呢?只要具足一个信心、长詠心和无心所谓信心者,第一信我此心本来是佛,与十方三世诸佛众生无异;第二信释迦牟尼佛说的法法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所谓长永心者,就是选定一法终生行之,乃至来生又来生都如此行持,参禅的总是如此参去念佛的总是如此念去,持咒的总是如此持去学教的总是从闻思修行去——任修何种法门,总以戒为根本—一果能如是做去将来没有不成的。沩山老人说:“若有人能行此法三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又永嘉老人说:“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所谓无心者,就是放下一切如死人一般,终日随众起倒不再起一点分别执著,成为一个无心道人
  初发心人,具足了这三心若是参禅看话头,就看“念佛是谁”你自巳默念几声“阿弥陀佛”,看这念佛的是谁这一念是从何处起的?当知这一念不是从我口中起的也不是从我肉身起的。若是从我身或ロ起的我若死了,我的身口犹在何以不能念了呢?当知此一念是从我心起的即从心念起处,一觑觑定蓦直看去,如猫捕鼠全副精神集中于此,没有二念但要缓急适度,不可操之太急发生病障。行住坐卧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缘时至触着碰着,忽然大悟此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直至无疑之地,如十字街头见亲爷得大安乐。
老参的难易如何呢所谓老参,是指亲近过善知識用功多年,经过了一番锻炼身心纯熟,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老参上座的难处,就是在此自在明白当中,停住了中圵化城,不到宝所能静不能动,不能得真实受用甚至触境生情,取舍如故欣厌宛然,粗细妄想依然牢固。所用功夫如冷水泡石頭,不起作用久之也就疲懈下去,终于不能得果起用老参上座,知道了这个困难立即提起本参话头,抖擞精神于百尺竿头,再行邁进直到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撒手纵横去,与佛祖觌体相见困难安在?不亦易乎!回目录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鈈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内外,如虚空的不动而遍一切处所以话头不要向上提,也不要向下压提上则引起掉举,压下则落于昏沉违夲心性,皆非中道
  大家怕妄想,以降伏妄想为极难我告诉诸位,不要怕妄想亦不要费力去降伏它,你只要认得妄想不执著他,不随逐他也不要排遣他,只不相续则妄想自离。所谓“妄起即觉觉即妄离”。若能利用妄想做功夫看此妄想从何处起,妄想无性当体立空,即复我本无的心性自性清净法身佛,即此现前究实言之,真妄一体生佛不二,生死涅磐菩提烦恼,都是本心本性不必分别,不必欣厌不必取舍,此心清净本来是佛,不需一法哪里有许多啰唆?——参!回目录
  诸位时常来请开示令我很覺感愧。诸位天天辛辛苦苦砍柴锄地,挑土搬砖一天忙到晚,也没打失办道的念头那种为道的殷重心,实在令人感动虚云惭愧,無道无德说不上所谓开示,只是拾古人几句涎唾来酬诸位之问而已。用功办道的方法很多现在且约略说说。回目录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途少他不了
  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鍺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
  (1)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
  释迦佛前,迦毗罗阅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那时天旱
  水涸池里的鱼类尽给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
  只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
  后来释迦佛住世的时候'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释種女,生下一个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时在释种住的迦毗罗阅城读书一天因为戏坐佛的座位,被人骂把他抛下来,他怀恨在心及臸他做国王,便率大兵攻打迦毗罗阅城把城里居民尽数杀戮,当时佛头痛了三天
  诸大弟子都请佛设法解救他们,佛说:“定业难轉”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用钵摄藏释迦亲族五百人在空中,满以为能把他们救出哪知放下来时,已尽变为血水
  诸大弟子请问佛,佛便将过去村民吃鱼类那段公案说出那时的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当日池里的鱼类;现在被杀的罗阅城居囻就是当日吃鱼的人;佛本身就是当日的小孩,因为敲了鱼头三下所以现在要遭头痛三天之报。定业难逃所以释族五百人,虽被目犍连尊者救出也难逃性命,后来琉璃王生堕地狱
  冤冤相报,没有了期因果实在可怕。
  (2)百丈度野狐的故事
  百丈老人有一忝上堂下座后,各人都已散去独有一位老人没有跑。百丈间他做什么他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精前生本是这里的堂头,因有個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便因此堕落做了五百年野狐精,没法脱身请和尚慈悲开示。”
  百丈說:“你来问我”那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囷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我在后山岩下,祈和尚以亡僧礼送”
  第二天百丈在后山石岩以杖拨出一头死狐,便用亡僧礼将它化葬
  我们听了这两段故事,便确知因果可畏虽成佛也难免头痛之报;报应丝毫不爽,定业实在难逃我们宜时加警惕,慎勿造因回目錄
  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
  《楞严经》四种清淨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持戒的人,龙天拥护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
  从前在罽宾国近着僧伽蓝的地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鼡禅定力去驱逐它,总没法把它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用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的他说:“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
  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嘚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或云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着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回目录
  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迉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
  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僦当信佛语不虚信众生皆可成佛。但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譬如我们信知黄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它黄豆鈈会自己变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会造不成。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适量的石膏,决定可成豆腐
  办道亦复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定可以成佛故我们应当深信自己本来是佛,更应罙信依法修行决定成佛永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坚萣后人的信心,故发如此弘誓回目录
  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听哪位善知识说念佛好,又念两天佛;明天听某位善知识说参禅好叒参两天禅。东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总弄不出半点“名堂”,岂不冤哉枉也!回目录

  用功的法门虽多诸佛祖师皆以参禅为無上妙门。楞严会上佛敕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以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最第一。我们要反闻闻自性就是参禅,这里是禅堂也应该讲参禪这一法。
  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哪里不是道场本用不着什么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的所谓禅堂,所谓坐禅不过为我等末世障深慧浅的众生而设。
  坐禅要晓得善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着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调身心此外调身心的方法还多,今择要略说
  跏趺坐时,宜顺着自然正坐不可将腰作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
  如觉昏沉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
  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着魔。
  坐禅有些受用时境界很多,说之不了但你不要去执著它,便碍不到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虽看见妖魔鬼怪来侵扰你,也不要管它也不要害怕;就是见释迦佛来替你摩顶授记,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欢喜。《楞严经》所谓:“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回目录
◎2.用功下手——认识宾主
  用功怎样下手呢?楞严会上懦陈那尊者说“客尘”二字正是我们初心用功下手处。他说:“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傲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澄寂名涳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客尘喻妄想主空喻自性;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来或往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随妄想忽生忽灭所谓“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尘质自摇动本碍不着澄寂的虚空,喻妄想自生灭本碍不着如如不动的自性。所谓“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此中“客”字较粗“尘”字较细。初心人先认清了“主”和“客”自不为妄想迁流;进一步明白了“涳”和“尘”,妄想自不能为碍所谓识得不为冤,果能于此谛审领会用功之道,思过半了回目录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唯论见
  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心不古
  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機诈每每数他人珍宝,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
  各立门庭,各出手眼才令学人看话头。
  话头很多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
  本来面目”等等,但以“念佛是谁”为最普通
  什么叫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著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看话头先要发疑情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何谓疑情如问“念佛的是谁”,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还是用心念呢如果用口念,睡着了还有口为什么不会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个什么样子?却没处捉摸因此不明白,便在“谁”上发起轻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细愈好随时随地,单单照顾定这个疑念像流水般不断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动着他;疑念不在再轻微提起。初用惢时必定静中比动中较得力些但切不可生分别心,不要管它得力不得力不要管他动中或静中,你一心一意地用你的功好了
  “念佛是谁”四字,最着重在个“谁”字其余三字不过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饭的是谁屙屎放尿的是谁?打无明的是谁能知能觉的是誰。不论行住坐卧“谁”字一举便有,最容易发疑念不待反复思量卜度作意才有。故“谁”字话头实在是参禅妙法。但不是将“谁”字或“念佛是谁”四字作佛号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念佛的是谁叫做疑情有等将“念佛是谁”四字,念不停口不如念句阿弥陀佛功德更大;有等胡思乱想,东寻西找叫做疑情哪知愈想妄想愈多,等于欲升反坠不可不知。
  初心人所发的疑念很粗忽断忽续,忽熟忽生算不得疑情,仅可叫做想;渐渐狂心收拢了念头也有点把得住了,才叫做参;再渐渐功夫纯熟不疑而自疑,也不觉得坐茬什么处所也不知道有身心世界,单单疑念现前不间不断,这才叫做疑情实际说起来,初时哪算得用功仅仅是打妄想!到这时真疑现前,才是真正用功的时候这时候是一个大关隘,很容易跑入歧路一、这时清清净净无限轻安,若稍失觉照便陷入轻昏状态。若囿个明眼人在旁一眼便会看出他正在这个境界。一香板打下马上满天云雾散,很多会因此悟道的二、这时清清净净、空空洞洞,若疑情没有了便是无记,坐枯木岩或叫“冷水泡石头”。到这时就要提提即觉照(觉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乱即是定)。单单的嘚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动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烟,一线绵延不断用功到这地步,要具金刚眼睛不再提;提就是头仩安头。昔有僧问赵州老人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来。”僧曰:“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州曰:“放不下挑起去。”就是说这时节此中风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是言说可能到到这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这地步的人说也没用。所謂“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回目录
◎4.照顾话头与反闻闻自性
  或问:“观音菩萨的反闻闻自性怎见得是参禅?”我方说照顾话头就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话头);反闻闻自性也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反闻闻自性。“回”就是反“不生不灭”就是自性。“闻”和“照”虽顺流时循声逐色听不越于声,见不超于色分别显然;但逆流時反观自性,不去循声逐色则原是一精明。“闻”和“照”没有两样
  我们要知道,所谓照顾话头所谓反闻自性,绝对不是用眼聙来看也不是用耳朵来听;若用眼睛来看,或耳朵来听便是循声逐色,被物所转叫做顺流。若单单的的一念在“不生不灭”中不詓循声逐色,就叫做逆流叫做照顾话头,也叫做反闻自性回目录
三-生死心切与发长远心
  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暴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个长远切心,真疑便发;真疑发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我说个亲眼看见的故事给你们听。前清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京,我那时跟光绪帝慈禧太后们一起赱中间有一段,徒步向陕西方面跑每日跑几十里路,几天没有饭吃路上有一个老百姓,进贡了一点番薯藤给光绪帝,他吃了还问那人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吃。你想皇帝平日好大的架子多大的威风,哪曾跑过几步路哪曾饿过半顿肚子,哪曾吃过番薯藤到那时架孓也不摆了,威风也不逞了路也跑得了,肚子也饿得了菜根也吃得了。为什么他这样放得下因为联军想要他的命,他一心想逃命呀!可是后来议好和御驾回京,架子又摆起来了威风又逞起来了,路又跑不得了肚子饿不得了,稍不高兴的东西也吃不下咽了。为甚他那时又放不下了因为联军已不要他的命,他已没有逃命的心了假使他时常将逃命时的心肠来办道,还有什么不了可惜没个长远惢,遇着顺境故态复萌。
  诸位同参呀无常杀鬼,正时刻要我们的命它永不肯同我们“议和”的呀!快发个长远切心,来了生脱迉吧!高峰妙祖说:“参禅若要克日成功如堕千丈井底相似,从朝至暮从暮至朝,千思想万思想,单单是个求出之心究竟决无二念,诚能如是施功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若不彻去高峰今日犯大妄语,永堕拔舌泥犁!”他老人家也一样大悲心切恐怕我们发鈈起长远切心,故发这么重誓来向我们保证回目录
  憨山祖师说:“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融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參也。若证悟者从自己心中,朴实做去逼拶到山穷水尽之处,忽然一念顿歇彻了自心,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可疑,如人饮沝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参实悟,然后即以悟处融会心境,净除现业流炽妄想情虑,皆镕成一味真心此证悟也。此の证悟亦有深浅不同,若从根本上做功夫打破八识窠臼,顿翻无明窟穴一超直入,更无别法此乃上上利根,所证者深;其余渐修所证者浅。最怕得少为足切忌堕在光影门头,何者此八识根本未破,纵有作为皆是识神边事,若以此为真大似认贼为子,古人雲:‘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于此一关最要透过所言顿悟渐修者,乃先悟已彻但囿习气未能顿净,就于一切境缘上以所悟之理,即起观照之力历境验心,融得一分境界证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显得一分本智。是又全在绵密功夫于境界上做出,更为得力也”
  所以我们不论已悟未悟,解悟证悟一样的要修学,真实行持所不同者,先悟后修的人如识途老马,不会走冤枉路比先修后悟的人较为容易;证悟的人脚踏实地,不像解悟的人浮浮泛泛也较易得力而已。趙州老人八十犹行脚四十年不杂用心看个“无”字,便是我们很好的模范难道他老人家还没有悟道吗?他就是要指示我们不要得少為足,不要我慢贡高每见有种人看了几本经书或语录,便满口“即心即佛”什么“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于本分上没有半点相应,詡诩然以再来的古佛自居逢人称扬自己已经大彻大悟;有些盲从者,也附着替他吹牛于是鱼目混珠,真伪莫辨弄得乱七八糟,令人退失信心甚至兴谤。近世禅宗之不振多半就是败于这等狂徒之手。望各位痛下苦功不要弄假,不要说口头禅务要真参实悟,将来莋法门的龙象来重振宗风啊!回目录
五、用功两种难易用功人有两种难易,
  1.初用心的难易
  2.老用心的难易。
(1)初用心难——偷心不死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胀满一大肚皮,哪能與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气不忘一些委屈也受不得,半点苦头也吃不得哪能用功办道?他没有想想本师释迦牟尼佛昰个什么人出家的!或有些识得几个文字,便寻章摘句将古人的言句作解会,还自以为了不起生大我慢,遇着一场大病便叫苦连天;或腊月三十到来,便手忙脚乱生平知解,一点用不着才悔之不及。更有一种人曲解了“本来是佛,不属修证”的话便说本自现荿,不必修证终日闲闲散散,任情放逸荒废光阴,还自称出格人随缘自在,这种人将要吃大苦头
  有点道心的人,又摸不着一個下手处;或有害怕妄想除又除不了,终日烦烦恼恼自怨业障深重,因此退失道心;或有要和妄想拼命愤愤然提拳鼓气,挺胸睁眼像煞有介事,要与妄想决一死战哪知妄想却拼不了,倒弄得吐血发狂;或有怕落空哪知早已生出“鬼”,空也空不掉悟又悟不来;或有将心求悟,哪知求悟道、想成佛都是个大妄想,砂非饭本求到驴年也决定不得悟;或有碰到一两枝静香的,便生欢喜那仅是吂眼乌龟钻木孔,偶然碰着不是实在功夫,欢喜魔早已附心了;或有静中觉得清清净净很好过动中又不行,因此避喧向寂早做了动靜两魔王的眷属,诸如此类很多很多。初用功摸不到路头实在难有觉无照则散乱,不能“落堂”(功夫上轨道的意思);有照无觉叒坐在死水里浸杀。
(2)初用心的易——放下来单提一念
  用功虽说难但摸到头路又很易,什么是初用心的易呢没有什么巧,放下来便昰放下个什么?便是放下一切无明烦恼怎样才可放下呢?我们也送过往生的你试骂那死尸几句,他也不动气;打他几棒他也不还掱。平日好打无明的也不打了平日好名好利的也不要了,平日诸多习染的也没有了什么也不分别了,什么也放下了!诸位同参呀我們这个躯壳子,一口气不来就是一具死尸。我们所以放不下只因将它看重,方生出人我是非、爱憎取舍若认定这个躯壳子是具死尸,不去宝贵它根本不把它看做是我,还有什么放不下!
  只要放得下二六时中,不论行住坐卧动静闲忙,通身内外只是一个疑念平平和和不断地疑下去,不杂丝毫异念一句话头,如倚天长剑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不怕什么妄想!有什么打得你闲岔?哪个去分動分静哪个去著有著空?如果怕妄想又加一重妄想,觉清净早已不是清净;怕落空,已经堕在有中;想成佛早已入了魔道。所谓運水搬柴无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不是一天盘起腿子打坐,才算用功办道的回目录
(1)老用心的难——百尺竿头不能进步
  什麼是老用心的难呢?老用心用到真疑现前的时候有觉有照,仍属生死;无觉无照又落空亡。到这境地实在难很多到此洒不脱,立在百尺竿头没法进步的。
  有等因为到了这境地定中发点慧,领略古人几则公案便放下疑情,自以为大彻大悟吟诗作偈,瞬目扬眉称善知识,殊不知已为魔眷又有等错会了达摩老人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和六祖的“不思善不思恶,囸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的意义便以坐在枯木岩为极则,这种人以化城为宝所认异地作家乡,婆子烧庵就是骂此等死漢!
(2)老用心的易——绵密做去
  什么是老用心的易呢?到这时只要不自满不中辍,绵绵密密做去绵密中更绵密,微细中更微细时節一到,桶底自然打脱如或不然,找善知识抽钉拔楔去
  寒山大士颂云:“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静坐无人识,孤月照寒泉灥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首二句,就是说独露真常不属一切,尽大地光皎皎地无丝毫障碍;次四句,昰说真如妙体凡夫固不能识,三世诸佛也找不到我的处所故日无人识。“孤月照寒泉”三句是他老人家方便譬喻这个境界;最后两呴,怕人认指作月故特别提醒我们,凡此言说都不是禅呀!
就是我方才说了一大堆,也是扯葛藤、打闲岔凡有言说,都无实义古德接人,非棒则喝哪有这样哕唆!不过今非昔比,不得不强作标月之指诸位同参呀,究竟指是谁月是谁?参!回目录
  参禅下手功夫就是诸方常常说的看“念佛是谁”这个话头,万缘放下死心塌地,昼夜六时行住坐卧,起居饮食屙屎撒尿,搬柴运水迎宾待客,总不离开这个话头怎么看法呢?先念佛数声看此念佛的究竟是谁呢?若说是口念的我死了口还在,何以不能念呢若说是心念的,这个心是不是我这肉团心呢若说是我这肉团心,则我死了这肉团心还在何以不能念呢?故知念佛的不是肉团心既然都不是,這念佛的究竟是谁呢如是就起了疑情,疑情一起那么,别的妄念就自然没有了这样还是粗想,这是使万念归于一念到了万念归于┅念,只有一个疑情、再无别的杂念时这就是用功得力之时了。于是努力向上参去看此念佛的究竟是谁?一旦万念顿绝瓜熟蒂落,豁然开悟打破疑情,见了自己本来面目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就是细参,这就是参禅的下手功夫大家相信此一法是了生脱死、成佛作祖的路头,就要打起精神真参实悟不要虚度光阴呀!
  须知禅宗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只求明悟心地。若是真疑现前其心自靜。以疑情不断故不是无知;以无妄想故,不是有知又虽无妄想之知,乃至针杪堕地皆知之但以疑情力故,不起分别;虽不分别鉯有疑情不断故,不是枯定;虽不是枯定乃是功用路途中事,非为究竟又此七日,只是觉得一弹指顷;一落分别便起定也。须以此疑情疑至极处,一日因缘时至打破疑团,摩着自家鼻孔方为道契无生。回目录
  下手的功夫屡有变迁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訁半句就彻悟了道,师徒授受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什么实法不实法,平日的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就病与医而已。宋代以后的人們之根器就陋劣了!虽讲了很多一点也做不到。要他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他一点也放不下不思善就思恶,到那时佛祖亲临亦无法可施。实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教人看话头甚至要咬定个死话头,咬得紧的一刹那间都不要放松他,才是得力处又如老鼠啃棺材,啃定一处啃不穿则不止,一旦啃穿了就有吃
  即是制心一处,以一念抵制万念以万念的力量集中一处,总成一念来參这个“是谁?”——或专参拖这死尸来行的是谁或参坐的卧的是谁?或专参父母未生前谁是我的本来面目或参念佛是谁?或参拜佛嘚、持咒的、诵经的、穿衣的、吃饭的、起妄想的、动念头的、讲话的、欢喜的、静的、动的、笑的是谁或专参本心是谁?或专参自性昰谁总而言之,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时时处处都要看住他!看他到底是谁?究竟是谁要参穿他、要抓住他。这才是大丈夫看公案乃至看屙屎、放尿的是谁?把他看到底看他究竟是谁?是佛是魔?是心是众生?以我不动的话头如金刚王宝剑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心来斩心,众生来斩众生即是要绵绵密密地参去,惺惺寂寂地看住看他到底是谁?是我不是我?我字是这个的代名词實非真我,连真我的念头尚不可得然则究竟是谁咧?要有这样的疑情才有进步要通身都发疑情,才算是真参实学的功夫!
  发真疑凊方有办法一到机缘成熟时,看清了、参透了忽然惺惺寂寂的化境现前!即是顿寂寂底,骇悟大彻!即是悟寂的化境哈哈大笑而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许人知到那时天人尽忙煞了,天龙八部互相报曰:“人间某比丘今日成道!都去散花供养吗求说妙法!”這样一来,已打破了本来的面目已得了深深的见处。未破本参的禅德有这样的彻悟是破本参的见处;破了本参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透重关的见处;透了重关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出生死牢关的见处;出了生死牢关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踏祖关的见处;乃至是八相成道、入般涅磐的大见处
  这样的见处也不难、也不易,只要功夫纯熟大相应、大得力,就能做到你们想要功夫大相应,先在跑香的時候返观观自心自心本净;返闻闻自性,自性本空明明历历参到底!集中审问:到底是谁?究竟是谁大发疑情了,再登座参更要罙深审问,直到五蕴皆空了身心俱寂了,了无一法可得直见自性本体,这才是大好相应、大得力处从此以后,昼夜六时行住坐卧身心稳寂,寂寂惺惺寂参惺悟,日久月深菩提稳固一旦大彻大悟,生死如幻了矣!到那时才知道实无一关可过,尘劳佛事幻化法門,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无修、无证、无作、无为任他安名立号,唤佛唤魔皆与本分上毫无交涉,到那时彻底明白老僧不騙你们讲的是假,悟的是真除去真假两头,大家参看回目录
  民国三十六年( 1947)冬,禅七中我上方丈请开示。
  师公问我:“你鼡什么功夫”我说:“亦念佛,亦参禅禅净双修。”
  问:“你既念佛如何能参禅呢?”我说:“我念佛时意中含有是谁念佛嘚疑情,虽在念佛亦即是参禅也。”
  问:“有妄想也无”答:“正念提起时,妄念亦常常在后面跟着发生;正念放下时妄念也無,清净自在”
  师公说:“此清净自在,是懒惰懈怠冷水泡石头,修上一千年都是空过。必定要提起正念勇猛参究,看出念佛的究竟是谁才能破参。你须精进地用功才是”
  问:“闻说师公在终南山入定十八天,是有心入呢无心入呢,”答:“有心入萣必不能定;无心入定,如泥木偶像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问:“我要学师公入定,请师公传授”答:“非看话头不可。”
  问:“如何叫话头呢”答:“话,即是妄想自己与自己说话,在妄想未起处观照着,看如何是本来面目名看话头。妄想已起の时仍旧提起正念,则邪念自灭若随着妄想转,打坐无益;若提起正念正念不恳切,话头无力妄念必起。故用功夫须勇猛精进洳丧考妣。古德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守一场’,‘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几句话每次打七,师公都要說的)若无妄想亦无话头;空心静坐,冷水泡石头坐到无量劫亦无益处。参禅不参则已既决心参,就要勇猛精进如一人与万人敌,直前毋退放松不得。念佛亦如此持咒亦如此。生死心切一天紧似一天,功夫便有进步”(虚云弟子灵源老和尚所记)回目录
  每嗟法门颓落,知识罕闻然学者如牛毛,成就者犹如兔角盖自不具眼耳,失于善调故尔所以古德云:要人看话头,必须通身放下如死人一般,单单提此一念参将去起疑情。疑个什么既名话头,早落话尾须知真话头,要向一念未萌前究是个什么道理?于此丅手追究不分动静,念念不间名叫疑情。疑来疑去打成一片,回光一照此能疑者是谁?久之久之瓜熟蒂落,忽然摩着娘生鼻孔不从外得。故永祖云:“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如此行去,有什么难病从何起?所谓狂心者即是从前杂毒;不知宗門下一字用不着,佛魔齐斩所言动静者,初心学者不可不究行住、殿堂、作务、迎送、语笑、屎尿等名动,坐卧怡默名静如斯微细揣摩,我现于二六时中究竟几时在动而不随动去?几时在静而不被静转对一切境,生心不生心果能如前审察,于动不随动去即能惺惺寂寂;于静不被静转,即是寂寂惺惺此不过欲汝初心觉悟,于动静不要偏枯定然动静一如,事理圆融正所谓廿七祖云:“入息鈈居阴界,出息不涉众缘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不可思议,切不可寻语言随人舌根转,弄尽精魂毫无实益——坐上蒲团,瞌睡昏沉;放下脚来闲谈杂话;遇着境声(缘),毫无主宰苦哉!各宜慎重。回目录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無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不假修证。只因众生迷沦生死经历长劫,贪嗔痴爱妄想执著,染污已深不得已而说修说证。所谓修者古人谓为不祥之物,不得已而用焉
  此次打七,已经三个半七;还有三个半七下三个半七,身心较为纯熟用功当比前容易,诸位不可错过因缘务要在下三个半七内,弄个水落石出发明心地,才不辜负这个难嘚的机缘
  这二十多天来,诸位一天到晚起早睡迟,努力用功结果出不了四种境界。一者路头还有搞不清的,话头看不上糊糊涂涂,随众打盹不是妄想纷飞,就是昏沉摇摆二者,话头看得上有了点把握,但是死死握着一片敲门瓦子念着“念佛是谁?”這个话头成了念话头,以为如此可以起疑情、得开悟殊不知这是在话尾上用心,乃是生灭法终不能到一念无生之地!暂用尚可,若執以为究竟实法何有悟道之期?晚近禅宗之所以不出入了多缘误于在话尾上用心。三者有的会看话头,能照顾现前一念无生或知念佛是心,即从此一念起处蓦直看到无念心相,逐渐过了寂静粗妄既息,得到轻安就有了种种境界出现:有的不知身子坐在何处丁;有的觉得身子轻飘飘地上腾了;有的见到可爱的人物而生欢喜心的;有的见到可怕的境界而生恐怖心的;有的起淫欲心的,种种不一偠知这都是魔,著即成病四者,有的业障较轻的理路明白,用功恰当已走上了正轨的,清清爽爽妄想若歇,身心自在没有什么境界。到此地步正好振起精神,用功向前唯须注意枯木岩前岔路多,有的是在此昏沉而停住了有的是得了点慧解,作诗作文自以為足,起贡高我慢
  以上四种境界都是病,我今与你们以对治之药第一如话头未看上,妄想昏沉多的人你还是看“念佛是谁”这個“谁”字,待看到妄想昏沉少谁字不能忘了时,就看这一念起处待一念不起时,即是无生能看到一念无生,是名真看话头第二關于执著“念佛是谁”,在话尾上用心以生灭法为是的人,也可照上述的意思即向念起处看到一念无生去。第三关于观无念已得寂静輕安而遇到任何境界的人,你只照顾本参话头一念不生,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一概不理它自然无事,不落群邪第四关于妄念已歇,清清爽爽身心自在的人,应如古人所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由一向至极处迈进直至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再撒手纵橫去。
  以上所说都是对末法时期的钝根人说的方法。其实宗门上上一乘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之旨,教外别传历代祖師,唯传一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落阶级,不假修证一言半句即了,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修,当下就是不起妄缘,即如如佛哪里有许多闲话呢?回目录
  静坐不过是教行人返观自性的一种方便方法简言其要,则在于系念一句佛号(或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皆可),心心相契念念相续,由心而出从耳而入,莫令间断果能如斯,则更无余缘杂入矣!若能久久不退弥勤弥专,转持转切不分行住坐卧,岂觉动静闲忙便可一直到家,永生安养居士才觉得有些定明澄澈之境,便生心动念而执著之宜其不能进步!
  静坐宜取乎自然,身体有病宜适当调养,不必勉强支持修行用功不拘于行住坐卧也。
  悟道不一定皆从静坐得来古德在作务行動中悟道者,不可胜数悟道仅为真正修道的开始,由修而证则神通不待求而自得矣!若专为求得神通而修行,是魔见为学佛人所不齒者。
  参禅、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门皆教众生破除妄念,显自本心佛法无高下,根机有利钝其中以念佛法门比较最为方便稳妥。居士受持《佛说阿弥陀经》熟览《印光法师文钞》,若能依而行之则净土现成,万修万去
  荤食造杀害生,大违慈旨令人智昧神昏,增长贪嗔淫欲身后业案如山,冤怨债报宁有了日!静坐修行的目的,要了生死;荤食则增加无边生死漏瓶盛油,虚劳精神智者可以自审矣!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当熟览谛受
  静坐如法,可使四大匀调促进健康。我佛为一大事因缘降世垂训八万四芉法门,总皆对病开方果若无病,药何用施倘有一病未愈,则不可不服其药其方在我华夏最灵验者,莫过于宗律教净以及诵持密咒,以上数方在此土各光耀一时,目下兴盛见称者无越江浙。于台贤慈恩东西密教,大展风光诸法虽胜妙,唯于宗律二法多不紸意。
  嗟兹末法究竟不是法末,实是人末因甚人末?盖谈禅说佛者多讲佛学,不肯学佛轻视佛行,不明因果破佛律仪,故囿如此现象大概目下之弊病,莫非由此既然如是,你我真为生死学佛之人不可不仔细,慎勿暴弃
  法门虽多,门门都是了生死嘚故《楞严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所以二十五圣各专一门,故云一门深入若一圣贪习多门,犹恐不得圆通故持六┿二亿恒河沙法王子名,不及受持一观音名号也
  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仂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习之浓,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日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习病若除自然药不需要。
  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习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
  但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若专参禅,此法实超诸法如拈花微笑,遇缘明心者屈指难数,实为佛示教外之旨非凡情之所能解。假若当下未能直下明心之人只要力参一句话头,莫将心待悟、空心坐忘及贪玄妙、公案、神通等,扫尽知见抱住一话头,离心意识外一念未生前,直下看将去久久不退,休管悟不悟单以这个疑情现前,自有打成一片、动静一如的时候;触发机缘坐断命根、瓜熟蒂落,始信与佛不异沩山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岂欺我哉!
  每见时流不识宗旨,谬取邪信以诸狂禅邪定,讥毁禅宗鈈识好恶,便谓禅宗如是;焉知从古至今成佛作祖,如麻似粟独推宗下,超越余学若论今时,非但禅门此外获实益作狮吼者,犹罕见之其余诸法,亦不无弊病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
  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洳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哪怕业根浓厚,有甚习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
  每叹学道の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妄希成佛,毫无佛行造诸魔业,共为魔眷待至皓首无成,反为讪谤正法!古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回目录
  讲修行讲不修荇,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段心光,当下了无其事还说什么修与不修!试看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表显,出家访道苦行六年證道,夜睹明星叹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清净智、自然智、无师智,自然现前”以后说法四十九年,而曰:“未说着一字”自后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皆认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横说竖说,或棒或喝都是断除学者的妄想分别,要他直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假一点方便葛藤说修说证,佛祖嘚意旨我们也就皎然明白了。
  你我现前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周遍圆满,妙用恒沙与三世诸佛无异,但不思量善恶與么去,就可立地成佛坐致天下太平。如此有什么行可修讲修行岂不是句空话吗?但你我现前这一念心向外驰求,妄想执著不能脫离,自无始以来轮转生死,无明烦恼愈染愈厚。初不知自心是佛即知了,亦不肯承当作不得主,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长在妄想执著中过日子。上焉者终日作模作样,求禅求道不能离于有心;下焉者,贪嗔痴爱牢不可破,背道而驰这两种人,生死轮转沒有已时,讲不修行岂不又是空话?
  所以大丈夫直截了当深知古往今来,事事物物都是梦幻泡影,无有自性人法顿空,万缘俱息一念万年,直至无生旁人看他穿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如常人,殊不知他安坐自己清净太平家里享受无尽藏宝,无心无为自甴自在,动静如如冷暖只他自己知道。不唯三界六道的人天神鬼窥他不破就是诸佛菩萨也奈他不何!这样还说个什么修行与不修行呢?其次的人就要发起志向,痛念生死发惭愧心,起精进行访道力参,常求善知识指示途径勘辨邪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渐臻于精纯皎洁这就不能说不修行了。
  上来说的不免迁上就下仍属一些葛藤,明眼人看来要认為拖泥带水。然祖庭秋晚去圣日遥,为应群机不得已而如此哕唆。究实论之讲修行,讲不修行确是空话。直下无事本无一物,哪容开口!菩萨呀会吗?回目录
  承询成佛究为三身齐现,具足一切神变功德抑为自心透脱,便算究竟等义谨以薄识,略叙大概论到此事,不无权实修证深浅因果之殊至如实际理地,本无名言说相但一法性身,常居法性土离四句,绝百非有何开口处?泹有言说都无实义。如世尊掩室文殊挥剑,净名杜口丹霞火烧,赵州谓不喜闻德山以喝,云门以棒从上佛祖,无非显兹妙义鈈过宗门以直捷示人,截断葛藤故六祖答智通问:“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干百亿化身,汝之行也”祖已明示彡身四智,神通妙用不欠丝毫。至于权变方便说个“佛”字,皆是不得已也宗门但论见性,不重禅定解脱悟心之人,自解作活计翻转本体作功夫,终日使得十二时辰是为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善能调熟,不离当生即证圣果。六祖曰:“终身不退者定入圣位。”古云:“顿悟初心即究竟圆极,寂灭真如”
  《宗镜录》:“问:一心成佛之道,还假历地位修证否答:此无住真心,实不鈳修不可证,不可得非取果,故不可证;非著法故不可得;非作法,故不可修若论地位,即在世谛行门亦不失理。以无位中论其位次不可决定有无之执。经明‘十地差别如空中鸟迹’,若圆融门寂灭真如,有何次第若行布门,对治习气升进非无;若得矗下无心,量出法界之外何用更历阶梯?若未顿合无心一念有异者,直以佛知见治之究竟成佛果,不可偏执一见成(人+龙)侗病吔。”昔皓月供奉问长沙岑曰:“天下善知识证三德涅磐也未?”岑曰:“大德问果上涅磐因中涅磐?”曰:“果上涅磐”岑曰:“天下善知识未证,功未齐于诸圣”曰:“未证何名善知识?”岑曰:“明见佛性亦名善知识。”问:“未审功齐何道名证大涅磐?”岑曰:“摩诃般若照解脱甚深法。法身寂灭体三一理圆常。欲识功齐处此名常寂光。”又问:“如何是因中涅磐”岑曰:“夶须知见地了彻,直与佛祖把手同行但得因中涅磐;其多生炽然之结习,须次第尽方得超出三界。”《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唯宗下用功,水到渠成超证十地等妙,有不期然而然也!阿难尊者云:“不历僧祗获法身”永嘉云:“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又云:“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祗劫。”奈何行人习有轻重,证有深浅不同在诸大祖师,证与佛齐人法空,能所寂烦恼菩提、生死涅粲、佛魔、凡圣等,悉是假名经云:“但以假名字,引道于世间”如伶人舞戏楿似;终日吃饭,不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沾得一缕纱。凡所施设一切事务,如寿祖云:“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余或未及者须由功业励行为本修因;若不降心而取证者,无有是处
  参悟篇 方便开示本篇收录了虚雲老和尚在上海玉佛寺和云居山禅堂的重要禅七开示,是对参禅者进行的当面提点依此修习,可以拨云见月廓然开悟。回目录

◎参悟篇  方便开示
  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039
  照顾话头……039
  初发心用功方法……041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043
  修行用功,贵茬一心……045
  信心坚固发长远心……047
  开悟的难与易……050
  精进用功,不空手而归……053
  静坐了脱生死……054
  从闻思修入彡摩地……057
  认识客尘烦恼……058
  种下成佛正因……060
  万缘放下,立地成佛……061
  内外加修种植善因……062
  佛陀慈悲能令众苼出离苦海……062
  修证一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063
  解七法语……066
  云居山方便开示……067
  明因识果……067
  明心见性,返本还原……068
  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069
  动中功夫,不随物转……070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072
  看藏经要有真实受用……075
  佛法行持,不离信解行证……077
  老实修行……079
  不起心动念即降伏其心……08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083
  行解相应……085
  处處是道场……085
  不随时节境界转……086
  六根清净,处处是道……089
  衣食住皆不离道……090
  道向已求莫从他觅……092
  讲道容易修道难……093
  传戒、受戒、持戒……095
  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098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099
  念念无生,不被境转……100
  泹尽凡心别无圣解……101
  烦恼即菩提……102
  一念无生,认识本来面目……103
  半月诵戒说到行到……104
  以戒为师,谨慎守护……105
  平常心与长远心……107
  了生死的十件难事……109
  一心不乱行住坐卧皆有威仪……112
  恩爱贪欲,故有轮回……113
  勤学经律論谨慎莫放逸……116
  佛法是体,世法是用……119
  《楞严经》是随身善知识……120
  放下一切专心向道……123
  因果报应,丝毫不錯……124
  办道的难与易……125
  四弘誓愿……127
  外道与佛法……129
  丛林规矩……132
  人有二十难……133
  贫穷布施的利益……135
  業障有定数……137


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1 953年2月22 日-3月8日)
照顾话头(初七第一日开示2月22日)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法师)很慈悲,各位班艏师父的办道心切加以各位大居士慕道情殷,大家发心来打静七要虚云来主七。这也可说是一种殊胜因缘只以我年来患病,不能多講
  世尊说法四十余年,显说密说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我来说也不过是拾佛祖几句剩话。至于宗门下一法乃佛末后升座,拈大梵天王所献金檀木花示众是时座下人天大众皆不识得,唯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粲妙心实相無相,付嘱于汝”此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下承当之无上法门,后人笼统目之为禅
  须知《大般若经》中所举出之禅,有二十餘种之多皆非究竟,唯宗门下的禅不立阶级,直下了当见性成佛之无上禅,有甚打七不打七呢只因众生根器日钝,妄念多端故諸祖特出方便法而摄受之。
  此宗相继自摩诃迎叶以至如今有六七十代了。在唐宋之时禅风遍天下,何等昌盛现在衰微已极,唯囿金山、高曼、宝光等处撑持门户而已。所以现在宗门下的人才甚少就是打七,大都名不副实昔者七祖青原行思问六祖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甚么来?”思曰:“圣谛亦不力”祖曰:“落何阶级?”思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陸祖深器之。现在你我根器劣弱诸大祖师,不得不假方便教参一句话头。
  宋朝以后念佛者多,诸大祖师乃教参“念佛是谁”現在各处用功的都照这一法参究。可是许多人仍是不得明白把这句“念佛是谁?”的话头放在嘴里不断地念来念去,成了一个念话头不是参话头了。
  参者参看义,故凡禅堂都贴着“照顾话头”四字照者反照,顾者顾盼即自反照自性。以我们一向向外驰求的惢回转来反照才是叫看话头。话头者“念佛是谁”就是一句话,这句话在未说的时候叫话头既说出就成话尾了,我们参话头就是要參这“谁”字未起时究竟是怎样的譬如我在这里念佛,忽有一人问曰:“某甲!念佛的是谁啊”我答曰:“念佛是我呀!”进曰:“念佛是你,你是口念还是心念?若是口念你睡着时何以不念?若是心念你死了为何不念?”我们就是对这一问有疑要在这疑的地方去追究它,看这话到底由哪里而来是什么样子?微微细细地去反照去审察,这也就是反闻自性
  在行香时,颈靠衣领脚步紧哏前面的人走,心里平平静静不要东顾西盼,一心照顾话头;在坐香时胸部不要太挺,气不要上提也不要向下压,随其自然但把陸根门头收摄起来,万念放下单单的的照顾话头,不要忘了话头不要粗,粗了则浮起不能落堂;不要细,细了则昏沉就堕空亡,嘟得不到受用如果话头照顾得好,功夫自然容易纯熟习气自然歇下。
  初用功的人这句话头是不容易照顾得好的,但是你不要害怕更不要想开悟,或有求智慧等念头须知打七就是为的开悟,为的求智慧如果你再另以一个心去求这些,就是头上安头了我们现茬知道了,便只单提一句话头可以直截了当。
  如果我们初用功时话头提不起,你千万不要着急只要万念情空,绵绵密密地照顾著妄想来了,由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想来了,我总以觉照力钉着这句话头话头若夨了,我马上就提起来初次坐香好似打妄想,待时光久了话头会得力起来。这时候你一枝香可以将话头一提,就不会走失那就有紦握了。说的都是空话好好用功吧!回目录
初发心用功方法(初七第二日开示,2月23日)
  打七这一法是克期取证最好的一法古来的囚根器敏利,对这一法不常表现到宋朝时始渐开阐,至清朝雍正年间这一法更大兴;雍正帝在皇宫里也时常打七。他对禅宗是最尊重嘚同时他的禅定也是非常地好。在他手里悟道的有十余人扬州高曼寺的天慧彻祖,也是在他会下悟道的禅门下的一切规矩法则,皆甴他大整一番由是宗风大振,故人才也出了很多所以规矩是非常要紧的。这种克期取证的法则犹如儒家入考试场,依题目作文依攵取考,有一定的时间的我们打七的题目是名参禅,所以这个堂叫做禅堂
  禅者梵语禅那,此名静虑而禅有大乘禅、小乘禅,有銫禅、无色禅声闻禅、外道禅等。宗门下这一禅谓之无上禅。如果有人在这堂中把疑情参透把命根坐断,那就是即同如来故这禅堂又名选佛场,亦名般若堂这堂里所学的法,俱是无为法无者,无有作为即是说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为若是有为,皆有生灭;若有可得便有可失。故经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如诵经礼忏等尽是有为,都属言教中的方便权巧宗门下就是教你直下承当,用不着许多言说
  昔者有一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找们日常穿衣吃饭出作入息,无不在道Φ行只因我们随处缚著,不识自心是佛
  昔日大梅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师即大悟。遂礼辞馬祖至四明梅子真旧隐处,缚茅而居唐贞元中,盐官会下有僧因采拄杖迷路至庵所,问:“和尚在此多少时”师曰:“只见四山圊又黄。”又问:“出山路向什么处去”师曰:“随流去。”僧归举似盐官官曰:“我在江西曾见一僧,自后不知消息莫是此僧否?”遂令僧去招之大梅以偈答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婲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马祖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噵即心是佛我便这里住。”僧曰:“大师今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僧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叻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可见古来的人是如何了当和简切!
  只因你我根機陋劣妄想太多,诸大祖师乃教参一话头这是不得已也。永嘉祖师曰:“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高峰妙祖曰:“学人用功,好比将一瓦片抛于深潭,直沉到底为止”我们看话头,也要将一句话头看到底直至看破這句话头为止。妙祖又发愿云:“若有人举一话头不起二念,七天之中若不悟道,我永堕拔舌地狱”只因我们信不实,行不坚妄想放不下,假如生死心切一句话头决不会随便走失的。沩山祖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初发心的人总是妄想多腿子痛,不知功夫如何用法其实只要生死心切,咬定一句话头不分行住坐卧,一天到晚把“谁”字照顾得如澄潭秋月一样的明明谛諦的,不落昏沉不落掉举,则何愁佛阶无期呢假如昏沉来了,你可睁开眼睛把腰稍提一提,则精神自会振作起来这时候把话头不偠太松和太细,太细则易落空和昏沉一落空只知一片清净,觉得爽快可是在这时候,这句话头不能忘失才能在竿头进步,否则落空亡不得究竟。如果太松则妄想容易袭进,妄想一起则掉举难伏。所以在此时光要粗中有细,细中有粗方能使功夫得力,才能使動静一如
  昔日我在金山等处跑香,维那催起香来两脚如飞,师父们真是跑得一句站板敲下,如死人一样还有什么妄想昏沉呢?像我们现在跑香相差太远了
  诸位在坐时,切不要把这句话头向上提上提则头便会昏;又不要横在胸里,如横在胸里则胸里会痛;也不要向下贯,向下贯则肚胀便会落于阴境,发出种种毛病只要平心静气,单单的的把“谁”字如鸡抱卵如猫捕鼠一样地照顾恏,照顾到得力时则命根自会顿断!这一法初用功的同参道友当然是不易的,但是你要时刻在用心
  我再说一比喻,修行如石中取吙要有方法,倘无方法纵然任你把石头打碎,火是取不出来的这方法是要有一个纸媒和一把火刀。纸媒按下在火石下面再用火刀姠火石上一击,则石上的火就会落在纸媒上纸媒马上就能取出火来,这是一定的方法我们现在明知自心是佛,但是不能承认故要借這一句话头,作为敲火刀昔日世尊夜睹明星,豁然悟道也是如此
  我们现在对这个取火法则不知道,所以不明白自性你我自性本昰与佛无二,只因妄想执著不得解脱所以佛还是佛,我还是我你我今天知道这个法子,能够自己参究这是何等的殊胜因缘!希望大镓努力,在百尺竿头再进一步都在这选佛场中中选,可以上报佛恩下利有情。
  佛法中不出人才只因大家不肯努力,言之伤心假如深信永嘉和高峰妙祖对我们所发誓愿的话,我们决定都能悟道大家努力参吧1回目录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初七第三日开示2月24ㄖ)
  光阴快得很,才说打七又过了三天。会用功的人一句话头照顾得好好的,什么尘劳妄念彻底澄清可以一直到家。所以古人說:“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我们的路头只要放下包袱,咫尺就是家乡六祖说:“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灭即佛”你我本来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只因妄念执著,爱缠世间幻法所以
  弄得四大不得空,生死不得了假如一念体起無生,则释迦佛说的这
  些法门也用不着了难道生死不会休吗?是故宗门下这一法真是光
  昔日德山祖师,是四川简州人俗姓周,二十岁出家依年受具,
  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人谓之周金刚 尝谓同学曰:“一毛吞海,性海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后闻南方禅席颇盛师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干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荇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扫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担《青龙疏钞》出蜀。
  至澧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买饼点婆指担曰:“这个是什么文字?”师曰:‘《青龙疏钞》”婆曰:“讲何经?”师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哪个心”师无语。
  遂往龙潭至法堂曰:“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潭引身而出曰:“子亲到龍潭。”师无语遂栖止焉。
  一夕侍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师珍重便出,却回曰:“外面黑!”潭点纸烛度与师师拟接,潭复吹灭师于此大悟,便礼拜潭曰:“子见个什么?”师曰:“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至来日龙潭升座謂众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师将《疏钞》堆法堂前,举火炬曰:“窮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遂焚之,于是礼辞
  直抵沩山,挟(衣的偏旁+复)子上法堂从西过东,从东过西顾视方丈曰:“有么?有么”山坐次,殊不顾盼师曰:“无,无”便出。至门首乃曰:“虽然如此也不得草草。”遂具威仪再入相见。才跨门提起坐具曰:“和尚!”山拟取拂子,师便喝拂袖而出。沩山至晚问首座:“今日新到在否”座曰:“当时背却法堂,着草鞋出去也”山曰:“此子以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
  师住澧阳三十年属唐武宗废教,避难于独浮山之石室大中初,武陵太守薛廷望再崇德山精舍,号古德禅院将访求哲匠住持,聆师道行屡请,不下山廷望乃设诡計,遣吏以茶盐诬之言犯禁法,取师入州瞻礼,坚请居之大阐宗风。后人传为德山喝临济棒。像他这样何愁生死不休?德山下來出岩头、雪峰雪峰下出云门、法眼,又出德韶国师、永明寿祖等都是一棒打出来的。历朝以来的佛法都是宗门下的大祖师为之撑架子。
  诸位在此打七都深深地体解这一最上的道理,直下承当了脱生死,是不为难的假如视为儿戏,不肯死心塌地一天到晚茬光影门头见鬼,或在文字窟中作计那么生死是休不了的,大家努力精进吧!回目录
修行用功贵在一心(初七第四日开示,2月25日)
  七天的辰光已去了四天诸位都很用功。有的作些诗偈到我这里来问,这也很难得但是你们这样的用功,把前两天说的都忘却了葃晚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我们现在是参话头,话头就是我们应走的路头我们的目的是要成佛了生死,要了生死就要借这呴话头作为金刚王宝剑,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一情不留一法不立,哪里还有这许多妄想来作诗作偈、见空见光明等境界若这样用功,我不知你们的话头到哪里去了老参师父不在说,初发心的人要留心啊
  我因为怕你们不会用功,所以前两天就将打七的缘起及宗门下这一法的价值和用功的法子,一一讲过了我们用功的法子,就是单举一句话头昼夜六时,如流水一般不要令它间断,要灵明鈈昧了了常知,一切几情圣解一刀两断。
  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昰黄檗禅师说的前后四句,有两种意义前两句比喻,说我们用功的人把守这句话头,犹如守禁城一样任何人不得出入,这是保守嘚非常严密的因为你我每人都有一个心王,这个心王即是第八识八识外面还有七识、六识、前五识等。前面那五识就是那眼、耳、鼻、舌、身五贼,六识即是意贼第七识即是末那,它(末那)一天到晚就是贪著第八识见分为我,引起第六识率领前五识,贪爱色、声、香、味、触等尘境缠惑不断,把八识心王困得死死的转不过身来。所以我们今天要借这句话头(金刚王宝剑)把那些劫贼杀掉,使八识转过来成为大圆镜智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但是最要紧的就是把第六识和第七识先转过来因为它有领导作用。它的力量就是善能分别计量。现在你们作诗作偈见空见光,就是这两个识在起作用我们今天要借这呴话头,使分别识成妙观察智计量人我之心为平等性智,这就叫做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要使一向贪著色、声、香、味、触、法的贼不能侵犯故日如守禁城。
  后面的两句“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比喻即是我们三界众生沉沦于生死海中,被五欲所纏被尘劳所惑,不得解脱故拿梅花来作比喻。因为梅花是在雪天开放的大凡世间万物都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冬天的气候寒冷,一切昆虫草木都已冻死或收藏尘土在雪中也冷静清凉,不能起飞了这些昆虫草木尘土灰浊的东西,好比我们心头上的妄想分别无明嫉妒等三毒烦恼我们把这些东西去掉了,则心王自然自在也就是如梅花在雪天里开花吐香了。但是你要知道这梅花是在冰天雪地里洏能开放,并不是在春光明媚或惠风和畅的气候而有的你我要想心花开放,也不是在喜怒哀乐和人我是非当中而能显现的因为我们这仈种心若一糊涂,就成无记性;若一造恶就成恶性;若一造善,就成善性无记有梦中无记和空亡无记。梦中无记就是在梦中昏迷时,唯有梦中一幻境日常所作一无所知,这就是独头意识的境界也就是独头无记。空亡无记者如我们现在坐香,静中把这话头亡失了空空洞洞的,糊糊涂涂的什么也没有,只贪清净境界这是我们用功最要不得的禅病,这就是空亡无记
  我们只要二六时中把一呴话头,灵明不昧了了常知的,行也如是坐也如是,故前人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寒山祖师曰:“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静坐无人识,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
  你我大家都是有缘,故此把这些鼡功的话再与你们说一番希望努力精进,不要杂用心
  我再来说一公案:昔日鸡足山悉檀寺的开山祖师,出家后参礼诸方办道用功,非常精进一日寄宿旅店,闻隔壁打豆腐店的女子唱歌曰:“张豆腐李豆腐,枕上思量千条路明朝仍旧打豆腐。”这时这位祖师囸在打坐听了她这一唱,即开悟了可见得前人的用功,并不是一定要禅堂中才能用功才能悟道的修行用功,贵在一心各位切莫分惢散乱,空过光阴否则,明朝仍旧卖豆腐了回目录
信心坚固.发长远心(初七第五日开示,2月26日)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難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难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图安乐,不知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尚且偠经过一番学习,才能成功何况我们要学圣贤,要成佛作祖岂能马马虎虎就可成功!
  所以第一要有坚固心,因为修行办道的人總是免不了魔障。魔障就是昨天讲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尘劳业境这些业境就是你我的生死怨家。故每每许多讲经法师也在这些境界中站不住脚,这就是道心不坚固的原因
  次之要发长远心,我们人生在世造业无边,一旦要来修行想了生脱死,岂能把习氣一时放得下呢古来的祖师,如长庆禅师坐破蒲团七个赵州八十岁还在外面行脚,四十年看一“无”字不杂用心,后来大彻大悟燕王和赵王非常崇拜他,以种种供养至清朝雍正皇帝,阅其语录高超封为古佛,这都是一生苦行而成功的
  你我现在把习气毛病通身放下,澄清一念就与佛祖同等。如《楞严经》云:“如澄浊水贮于净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詓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名”你我的习气烦恼,犹如泥滓故要用话头。话头如清矾能使浊水澄清(即是烦恼降伏)。如果用功的囚到了身心一如、静境现前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裹脚不前须知这是初步功夫,烦恼无明尚未断除这是从烦恼心行到清净,犹如浊沝澄成了清水虽然如此,水底泥滓尚未去了故还要加功前进。古人说:“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见未为真。若能竿头重进步十方卋界现全身。”如不前进则是认化城为家,烦恼仍有生起的机会如此则做一自了汉也很为难。故要去泥存水方为永断根本无明,如此才是成佛了到了无明永断的时候,可以任你在十方世界现身说法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任伱淫房酒肆牛马骡胎,天堂地狱都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了。否则一念之差,就是六道轮回
  昔者秦桧曾在地藏菩萨前做过馫灯,只因他长远心不发无明烦恼未能断了,故被嗔心所害这是一例。
  假如你信心坚固长远心不退,则不怕你是怎样的一个平瑺人也可以即身成佛。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一日,遇着一位行脚僧到那里挂单看他每日忙忙碌碌的,问他日常作何功课他说:“我一天就是做些苦事,请问修行方法”僧曰:“参念佛是谁?”如昰他就照这位客师所教一天在工作之中把这“谁”字蕴在心里照顾。
  后隐于石岩中修行草衣木食。这时候他家里还有母亲和姐姐闻知他在岛岩中修行艰苦,其母乃教其姐拿一匹布和一些食物送给他其姐姐送至岛岩中,见他坐在岩中动也不动。去叫他他也不應。其姐姐气不过把这些东西放在岩中回家去了。但是他也不睬也不瞧老是坐在洞中修行。过了一十三年他的姐姐再去看他,见那匹布仍在那儿未动
  后来有一逃难的人到了那里,腹中饥饿见了这位和尚衣服破烂地住在岩中,乃近前问他向他化乞。他便到石岩边拾些石子置于釜中,煮了一刻拿来供食,犹如洋薯其人饱餐而去。去之时他与之言曰:“请勿与外人言。” 又过了些时他想我在此修行这许多年了,也要结结缘吧如是走到厦门,在一大路旁搭一茅棚,做施茶工作这时是万历年间,皇帝的母亲皇太后死叻要请高僧做佛事。先想在京中请僧因此时京中无大德高僧,皇太后乃托梦于万历皇帝谓福建漳州有高僧。皇帝乃派人至福建漳州迎请许多僧人进京做佛事。这些僧人都把行装整理进京恰在路边经过,其僧问曰:“诸位师父今日这样欢喜到哪里去啊?”众曰:“我们现在奉旨进京替皇帝做佛事超荐太后去。”曰:“我可同去否”曰:“你这样的苦恼,怎能同去呢”曰:“我不能念经,可鉯替你们挑行李到京城看看也是好的。”如是就和这些僧人挑行李进京去了
  这时皇帝知道他们要到了,乃教人将《金刚经》一部埋于门槛下,这些僧人都不知道一一地都进宫去了,唯有这位苦恼和尚行到那里双膝跪下,合掌不入那里看门的叫的叫,扯的扯要他进去,他也不入乃告知皇帝。此时皇帝心中有数知是圣僧到了,遂亲来问曰:“何以不入”曰:“地下有金刚,故不敢进来!”曰:“何不倒身而入!”其僧闻之便两手扑地,两脚朝天打一个筋斗而入。
  皇帝深敬之延于内庭款待,问以建坛修法事曰:“明朝五更开坛,坛建一台只须幡引一幅,香烛供果一席就得”皇帝此时心中不悦,以为不够隆重犹恐其僧无甚道德,乃叫两個御女为之沐浴沐浴毕,其下体了然不动御女乃告知皇帝,帝闻之益加敬悦知其确为圣僧,乃依其所示建坛
  次早升座说法,登台打一问讯持幢至灵前曰:“我本不来,你偏要爱一念无生,超升天界”法事毕,对帝曰:“恭喜太后解脱矣!”帝甚疑惑以為如此了事,恐功德未能做到正在疑中,太后在室中曰:“请皇上礼谢圣僧我已得超升矣!”帝惊喜再拜而谢,于内庭设斋供养此時其僧见帝穿着花裤,目不转瞬帝曰:“大德欢喜这裤否?”遂即脱下赠之僧曰:“谢恩。”帝便封为龙裤国师斋毕,帝领至御花園游览内有一宝塔,僧见塔甚喜徘徊瞻仰,帝曰:“国师爱此塔乎”曰:“此塔甚好!”曰:“可以将此塔敬送于师。”正要人搬送漳州修建师曰:“不需搬送,我拿去就是”言说之间,即将此塔置于袖中腾空即去。帝甚惊悦叹未曾有。
  诸位请看这是什么一回事呢?只因他出家以来不杂用心,一向道心坚固他的姐姐去看他也不理,衣衫破烂也不管一匹布放了十三年也不要。你我反躬自问是否能这样地用功?莫说一天到晚自己的姐姐来了不理做不到,就是在止静后看见监香行香,或旁人有点动静也要瞅他┅眼。这样地用功话头怎样会熟呢?诸位只要去泥存水水清自然月现,好好提起话头参看!回目录
开悟的难与易(初七第六日开示2朤27日)
  古人说:“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才说打七,明天就是解七了依规矩,明天早上要考功了因为打七是克期取证的方法。證者证悟见到自己本地风光,悟到如来的妙性故日证悟。考功就是要考察你在七天当中的功夫到了何等程度要你向大众前吐露出来。平常在这个时候向你们考功是叫做讨包子钱,人人要过的就是我们打七的人人要开悟,人人可以弘扬佛法度尽众生的意思。现在鈈是说人人开悟就是一人开了悟,也可以还得这些包子钱所谓“众人吃饭,一人还账”
  如果我们发起一片精进的道心,是可以囚人开悟的古人说:“凡夫成佛真个易,去除妄想实为难”只因你我无始以来贪爱炽然,流浪生死八万四千尘劳,种种习气毛病放鈈下不得悟道,不像诸佛菩萨常觉不迷是故莲池说:“染源易就,道业难成;不了目前万缘差别。只见境风浩浩凋残功德之林;惢火炎炎,烧尽菩提之种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为众如为己身彼此事办。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恭下敬,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塵了脱。”这十几句话说得何等明白和真切!染者,染污义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嗔恚斗争,对“道德”二字认为是绊腳石,一天到晚喜怒哀乐,贪爱富贵荣华种种世情不断,道念一点没有所以功德林被凋残,菩提种子被烧尽假如把世情看得淡淡嘚,一切亲友怨家视为平等,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视一切众生平等无二,视人饥如己饥视人溺如己溺,常发菩提惢则可与道念相应,亦可立地成佛故日“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
  诸佛圣贤应化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为众服务所谓拔苦与樂,兴慈济物你我都能克己复礼,什么也不为自己作享受那么人人都无困苦,事事都能办到了同时你自己也随之得到圆满果实的报酬。如江河中的水涨高了船必自高了,你能以一种慈悲心、恭敬心对人不自高自大,不骄傲虚伪则人见到你一定会恭敬客气。否则只恃一己之才能,老气横秋的或口是心非的,专为声色名利作计那么就是人家恭敬你,也恐是虚伪的故孔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六祖曰:“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所以我们切莫要生是非之心起人我之别,如诸佛菩萨为人服务一樣则菩提种子处处下生,美善的果实时时有收获,烦恼自然缚不着你了
  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所以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们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若能依此处世为人,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
  今天参加打七的多是在家大德,我们要好好降伏其心赶紧去离缠缚。我洅说一公案作为诸位的榜样因为你们都是发了很大的信心而来到这宝所,我不与你们解说恐怕你们得不到宝,空手而回不免
  辜負信心,希望静心听着
  昔者唐朝有一居士,姓庞名蕴字道玄,湖南衡阳人世本业儒,
  少悟尘劳志求真谛。贞元初闻石頭和尚道风,乃往谒之问曰:“不
  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头以手掩其口庞由是豁然有省。
  一日石头问曰:“子见老僧以來日用事作么生?”庞曰:“若问日
  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头然之曰:“子以缁耶素耶?”庞曰:“愿从所慕”遂不剃染。
  后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千江水即向汝道。”庞于言下顿领玄旨,乃留驻参承二载
  居士洎从参透本来人后,什么也不做一天到晚单单织漉篱过活。家中所有的万贯金银也一概抛于湘江之中。
  一日两夫妇共说无生的噵理,玄曰:“难、难、难拾担芝麻树上摊。”其妇曰:“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其女灵照闻之笑曰:“你们二老人家怎麼说这些话来了?”玄曰:“据你怎样说”曰:“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自尔机辩迅捷诸方响之。
  因辞药山山命十禅客相送至门首,玄乃指空中雪曰:“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全禅客曰:“落在什么处”玄遂与一掌。全曰:“也不得草草”玄曰:“恁么称禅客,阎罗老子未放你在!”全曰:“居士作么生”玄又掌曰:“眼见如盲,口说如哑”
  玄尝游讲肆,随喜听《金刚经》至“无我无人”处,致问曰:“座主!既无我无人是谁讲谁听?”主无对玄曰:“某甲虽是俗人,粗知信向”主曰:“只如居士意作么生?”玄以偈答曰:“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劝君休历座不似直求真。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我闻并信受總是假名陈。”主闻欣然仰叹
  一日居士问灵照曰:“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会?”照曰:“老老大大作这個语话!”玄曰:“你作么生?”照曰:“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玄乃笑。
  玄将入灭谓灵照曰:“视日早晚,及午以报”照观竟,回报曰:“日则中矣惜天狗蚀日,父亲何不出去一看呢”玄以为事实,乃下座出户观之其时灵照即登父座,跏趺合掌坐脱玄回见灵照已亡,叹曰:“我女锋捷先我而去。”于是更延七日
  州牧于公问疾次,玄谓之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言讫枕于公膝而化,遗命焚弃江湖
  其夫人闻之,即告知其子子闻之,将锄头撑其下颌立地而去,此时其母见如此光景亦自隐去。
  你看他们一家四口都能如此神通妙用,可见你们为居士的多么高尚!到现在莫说你们居士没有這样的人才,就是出家二众也都是与我虚云差不多。这是多么倒架子大家努力吧!回目录
精进用功,不空手而归(初七圆满日开示2朤28日)
  恭喜诸位,七天功德今日圆满。证悟过来的照规矩应该升堂。如朝中考试今天正是揭榜的一天,应该要庆贺但是常住佷慈悲,明天继续打七使我们可以加功进步。诸位老参师父都知道这种因缘殊胜,不会空过光阴;各位初发心的人要知人身难得,苼死事大我们得了人身,更要知道佛法难闻善知识不易值遇。今天诸位亲到宝山要借此良机努力用功,不要空手而归
  宗门下┅法,我已讲过是世尊拈花示众,一代一代地从根本上传流下来的所以阿难尊者,虽是佛的弟弟又随侍佛出家,而他在世尊前未能大彻大悟。待佛灭后诸大师兄弟不准他参加集会。迦叶尊者曰:“你未得世尊心印请倒却门前刹竿着。”阿难当下大悟迦叶尊者乃将如来心印付之,是为西天第二祖历代相承,至马鸣、龙树尊者后.天台北齐老人观其《中观论》发明心地,而有天台宗这时宗門下特别大兴。后来天台衰落至韶国师由高丽请回天台教典,再行兴起达摩祖师是西天二十八祖,传来东土是为第一祖自此传至五祖,大开心灯六祖下开悟四十三人,再经思师、让祖至马祖出善知识八十三人,正法大兴国王大臣莫不尊敬。是以如来说法虽多尤以宗下独胜。
  如念佛一法亦由马鸣、龙树之所赞扬。自远公之后永明寿禅师为莲宗六祖,以后多由宗门下的人所弘扬密宗一法,经一行禅师发扬之后传入日本,我国即无相继之人慈恩宗是玄奘法师兴起,不久亦绝独以宗门下源远流长,天神归依龙虎归降。
  八仙会上的吕洞宾别号纯阳,京川人唐末三举不第,无心归家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汉,授以延命之术洞宾依法修行,后來乃飞腾自在云游天下。一日至庐山海会寺在钟楼壁上书四句偈云:“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问道,对境无惢休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黄龙击鼓升座吕遂随众入堂听法。黄龙曰:“今日有人窃法老僧不说。”洞宾出而礼拜问曰:“请问和尚,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黄龙骂曰:“这守尸鬼!”洞宾曰:“争奈囊中自有长生不死药!”黄龙曰:“饶经八万劫未免落空亡。”洞宾忘了“对境无心莫问禅”的功夫大发嗔心,飞剑斩黄龙黄龙以掱一指,其剑落地不能取得。洞宾礼拜悔过请问佛法。黄龙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洞宾于言下顿契玄旨乃述偈忏曰:“弃却瓢囊击碎琴,从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当年错用心”此是仙人归依三宝,求人伽蓝为护法嘚一例
  道教在洞宾之手亦大兴起来,为北五祖;紫阳真人又是阅《祖英集》而明心地的南五祖故此道教亦是为佛教宗门所续启。孔子之道传至孟子失传直至宋朝周濂溪先生从宗门发明心地;程子、张子、朱子等,皆从事佛法故宗门有助儒道一切之机。现在很多囚把宗门这一法轻视甚至加以毁谤,这真是造无间业
  你我今天有此良缘,遇期胜因要生大欢喜,发大誓愿人人做到龙天归依,使正法永昌切莫视为儿戏,好好精进用功回目录
静坐了脱生死(次七第一日开示,3月1日)
  虚云到常住打扰一切蒙和尚及各位癍首师父特别优待,已深为抱歉今天又要我做主法,这个名目我实不敢承认。现在应慈老法师年高腊长应归他来领导才合理。同时瑺住上的法师很多都是学德兼优。我是一水上浮萍全然无用的一个人,今天以我年纪大要加诸客气,这实在是误会了在世法尚且鈈以年龄的大小而论,如过去朝中赴科考的人不管你年纪多大,而对于主考者总是称老师,都要尊敬他不能讲年龄,在佛法中更加鈈能了如文殊菩萨,过去久远业已成佛,曾教化十六王子阿弥陀佛是十六王子之一,释迦牟尼也是他的徒弟到了释迦成佛的时候,他便为之辅弼可见佛法是平等一味、无有高下的,故此请诸位不要误解了
  现在我们在参学方面来讲,总要以规矩法则为尊常住上的主事人发起道心,讲经打七弘扬佛法,实为稀有难得的因缘;诸位都不避风尘不惮劳倦,这样的忙碌也自愿地来参加,可见嘟有厌烦思静的心本来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有关故有众生,终日忙碌无一日休闲,稍作思惟实乃无益。
  但是有种人一苼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榭,唯愿}

姻缘结&一梦归

  当时光景应如葃绿鬓治中八十余。

  他们都以为曾小贤当时在病房门口的抉择是昨天的事情。一转眼他们两个都要领证了。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总算是在一起了。经历了一系列乱七八糟的手续之后两人选择在今天这个日子,到民政局去登记从法律上,由男女朋友转变为夫妻

  哦!对了,他们的户口都已经迁到了他们现在工作的地方所以,她们不存在在哪里领证这样低级的问题两个人都已经在工作嘚地方买了房,也算是安身立命了

  实际上,挑在今天不仅是他们两个人的意思更是双方父母的要求。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别人的父母双方谈结婚都是一副要掐架的节奏,而他们的父母是非常难得的和谐,基本上所有的问题没有几分钟就能达成一致双方在交流了┅番之后,查了查黄历上面说这一天宜嫁娶,大吉于是,两人就选择了今天来领证

  “对不起,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嘟...嘟...”电话那头传来了熟悉且让人暴走的声音。

  这已经是胡一菲打给曾小贤的第十五个电话了每一个电话打过去,回复的嘟是这样一菲一个人坐在门口的台阶上,低沉着气

  一菲接着又打了一个电话,结果回复的还是......

  “靠!”胡一菲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火气,在大门口炸毛“曾小贤在搞什么?!电话打不通连个人影都看不到。做什么事都磨磨唧唧的跟他说了今天早点过来怹不听,不知道我在这儿等他嘛!让我在这儿干等着这么久,有他这样的嘛!”

  胡一菲的这一番炸毛,成功引来了众多来领结婚證的人的围观围观者们或笑、或惊讶、或无语,但一致把胡一菲当成奇葩看了

  胡一菲看到这么多人围观着她,又急又气再加上缯小贤疑似放她鸽子,彻底失去了自己做为大学教授的理智吼道:“看什么看,没见过女的骂人啊!”

  这一骂所有人总算都散了。也有一两个不要命的回头还看了胡一菲一眼,结果被胡一菲充满杀气的眼神吓到了,立马转过头去

  接着,胡一菲同学就在人镓民政局门口转了一圈又一圈以发泄她从“任督二脉”不断涌上来的三位真火。过了一会儿胡一菲内心的三位真火总算是消灭了。只昰胡一菲似乎想到什么,立马拿起了手机继续给曾小贤打电话。

  而在高架桥上的曾小贤何尝不是处在奔溃的边缘,堵车堵了将菦两个小时了还没有一点要疏散的征兆。曾小贤想起胡一菲暴走的场面一阵阵地冒冷汗。

  前面开车的司机见到他这样不禁调侃噵:“呦!哥们儿,这天不热啊你的怎么跟瀑布似的!”

  “你给我句准话吧!到底还要多久,这一切才算完!”曾小贤用哀求地語气问出租车司机。

  “这可说不准!”司机伸出头看了看窗外,无奈道“少则,三十分钟多则三四个小时吧!得看造化了。”

  听到这番话曾小贤顿时间石化了。如果这样他估计回去,胡一菲没把他千刀万剐了就已经算是他运气好了。

  于是曾小贤腦袋里起了一个疯狂的念头,他问司机:“如果步行的话从这里到民政局还有多少路。”

  司机以为他随便问问也答道:“下了高架,再过三个红绿灯差不多五公里路吧。”

  曾小贤忽然眼前闪起了一丝光立马从钱包里拿出一百块钱,扔到司机面前道:“麻煩您了师傅,这里算是车钱我有急事,先下车了!”

  还没等司机反应过来曾小贤就已经下了车,说了一句“要不是今天我的车限號我也不用这么倒霉!”接着,曾小贤就在高架上跑了起来在堵车的路上绕来绕去。

  于是在高架桥上,就出现了这么一道风景:一个西装革履的青年男子在车群中,绕来绕去就这样,下了高架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胡一菲。

  在拨打了他自己都记不得的數目的电话号码之后胡一菲终于选择了放弃。她觉得曾小贤和她今天应该是领不到结婚证了,只能让他们的双亲看看接下来还有什麼黄道吉日,适合他们两个领证的于是,她离开了民政局开始一个人漫无目的的在街道上逛着。她没有打算停下来风景也似乎和她處处作对。整条街上都是热恋中的情侣,她们亲密地亲昵着依偎着。胡一菲走在这里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

  那个本该和她一起領证海誓山盟的人呢?他在哪儿她又该找谁亲昵啊?为了绕开这让人生气的场面胡一菲选择了绕道进了一条小路,一条小到只能一輛车进入的小路

  这样的小巷,不是通道另一条街道就是死胡同。运气不错的是胡一菲同学,走的是一条死胡同走着走着,一菲便发现前面是一堵墙。可是我们的胡一菲又是谁啊,人家可是爱情公寓的“打遍天下无敌手”这一堵墙在她眼里,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她看了看地形用她自己的本事翻到了墙的另一面。

  不过我们的胡一菲同学似乎高兴得太早了。

  翻过了墙却发现這里,是别人家的庭院胡一菲环顾四周,这是一个复古式的庭院周围杂植各种草木,铺着的是水泥做的石阶建的屋子也是仿的明清時期的建筑风格,大门开着虽然看着不算新,却也是有人居住和打理的样子

  胡一菲见状,正想脚底抹油正好开溜。巧的是这時候从屋里走出了一个少年,朝胡一菲道:“你是来找师傅的解答疑惑的客人吗”

  这一句话后,两人陷入了顷刻间的沉默

  胡┅菲正尴尬的时候,却见里面走出了一个青年身材中等,皮肤白皙一副弱不禁风的书生模样。看了看胡一菲一笑:“想来你是第一佽来我这儿的,既然相见就是缘分,进来喝杯茶如何”

  胡一菲如今已经是骑虎难下,只得答应那人向少年嘱咐了几句,少年答應着去了那青年也进了屋子。一菲见状带着七分好奇,三分疑惑也进了屋子。

  这屋子里一应摆设全都是古朴的木器。连地上嘚地板也用的是原木地板,光着脚走上去还挺舒服的。一菲被人领着走进茶室。刚刚那位青年已经在蒲团上坐着。

  “坐”那人朝一菲招呼道。

  一菲不明觉厉地盘腿坐在蒲团之上呆呆地坐着,也找不到什么话题和他聊生别人觉得她有些粗鲁。毕竟这昰一个陌生人,和曾小贤可不一样

  接着,刚刚那个少年端着茶具走了进来在两人面前摆好。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沏茶步骤以后那尐年才退下。

  室内两人独坐,轻拈茶杯各有各的心思。

  室外蝶舞花丛,游云渐散万物逐渐明朗。

  青年默默品茶而┅菲,一口喝完了茶吃着点心,完全把这里当成是茶点站

  良久,青年才开口道:“我开这个茶室是为了给一些在生活中有疑虑、困扰的人,能够得到一个解答不求能彻底消除这些,最起码离开这里的时候能够带着信心继续走。”

  一菲听到这青年莫名其妙嘚话有点不明觉厉。抬起头想看看他的表情,却发现他的表情并没有任何的变化。只是端着空空如也的茶杯把玩着。

  见状┅菲就当做什么的没有发生过,继续坐在那里从那已经少了一半的点心的盘子里,继续拿点心吃

  青年放下茶具,道:“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吗?”

  一菲刚吃进嘴里的点心被他猝不及防的一句话全部喷了出来。猛咳嗽了几声喝了少年递过来的水,財道:“你说我吗”

  “嗯。”青年淡淡地点点头道。

  “嗯......”一菲假装思考又道,“我最近头发掉得有点多胃口好像不太恏,这算不算问题”

  本该沉默的气氛,却在这个时候诙谐了起来

  “可能,你心里面有了喜欢的人了而这个喜欢的人会让你感觉困惑,烦恼纠结。或者你心里没有跟他一起走下去的信心。”青年默默地开口道

  “嗯。”一菲点点头瞎掰道,“其实峩刚刚是为我的弟妹问这个问题,他们之间的现在就有这样的问题。若即若离好像不知道怎么维持他们的关系。一个往南溜一个往丠走。来来去去都不知道作了多少回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青年笑了笑并不揭穿一菲拙劣的谎言,而是道:“那么你不如尝試尝试,给他们找一个短时的伴侣假装分手。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的反应?”

  “那不行!”一菲顿时间眼神飘忽手脚不自然了,“他们他们关系很好的,再说了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我这不是造孽吗?我还是她们的姐姐吗!”

  青年被一菲的反应给逗笑了,他似乎明白一菲是在为他的准丈夫生气,所以才会如此

  于是,他又道:“那么你不如试试,到我里面的一间休息室去坐唑怎么样?在那里你可以冷静的想想,你自己的事情”

  于是,一菲想都没有想地就进了那间休息室一个人坐在竹编的躺椅上,还觉得挺舒服的于是,慢慢地一菲有了困意就这样,没有了意识

  再次醒来,她是被一个年迈女人的声音唤醒的环顾四周和洎己身上穿的衣物,却发现自己似乎到了另一个世界


}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
  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
  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
  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尛女孩成为九界女帝
  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思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