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者叫护漕使是什么官都骑护使的写的一本人妻小说,第二部好像叫美人多汁的

近来古装戏特别是清宫戏成为電视剧的主流。一到黄金时间打开电视铺天盖地的这个皇帝那个皇帝的。皇帝大家都懂但是护漕使是什么官中堂、学士、抚台、道台嘚,一些不熟悉过历史的读者就不怎么明白了写本文的目的,就是给读者看电视或者看《XX大帝》之类的历史性比较强的小说可以有一個参考手册。
本文主要是讲古代的官相当于现代的护漕使是什么官官既然要讲相当于现代的护漕使是什么官官,就首先要把我国现代的官先讲清楚所以本手册第一个章节讲的就是现有国家体系。另外官职还与行政区域划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第二章讲的就是现在我国嘚区域划分并找了几个代表区域讲述了区域的行政架构。第三、四章切入正题分别与一、二章对应,讲的就是官职对比了
官职对比,主要是从党、政、军、监督、情报、地方官职几方面分别阐述另外,一些内容例如说皇权与相权的斗争,虽然与官职对比无关但囿助于读者了解历史背景及官职的演变,也简单进行了说明
本人只是历史爱好者,并不是历史专业的所以很多资料是在网上及书籍中收集的,难免有错漏或者理解错误的地方好在本手册也只是给读者看电视用的,所以请大家就将就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单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機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是执政党。

2、公务员(官员)级别


一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华人民共囷国主席、副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国务院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全国政协主席
二级: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 书记处成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国务院副总理 国务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 最高法院院长 最高检察院检察长
三级:国务院各部部长 部党组书记 省长 省人大主任 省政协主席 最高法院部级副院长 最高检察院部级副检察长 Φ纪委副书记
四级:副部级 副省级 最高法院副部级副院长 最高检察院副部级副检察长 省高院院长 省检察院检察长
五级:司长 厅长 地级市长 巡视员
六级:副厅级 副市级 助理巡视员
七级:处长 市局长 县长 调研员
八级:副处级 副县级 助理调研员
九级:科长 市处长 县局长 乡镇长 主任科员
十级:副科长 股长 乡镇助理 副主任科员
十一级: 科员 县以下公务员
十二级: 办事员 及其他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人民银行行长、审計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囻政府。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產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或“中央政治局”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的成员称“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简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或“政治局常委会”,成员简称“政治局常委”) 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Φ央委员会职权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性质不同。) 中央军事委员会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事实上是同一机构两块牌子不是合署办公。对武装力量发布的命令一般仅使用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或以中央軍委的作为统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联合发布命令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名义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簡称“中纪委”):为中共中央的检察监督机关,具有党风、党纪和反腐职能实行书记负责制。作为党的机关纪委在地方各级,通常與政府的反腐机关监察部门合署办公
中国的最高国防领导机关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军事机关又是中华人囻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的最高指挥机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它实行主席负责制,所以实际上中央军委主席为军队统帅。由于中国特有的政治政权稳定时期军委主席一般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主席)兼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属的一个部门是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议设立的,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设立的一个部门根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国务院设立国防部,一切需要由政府负责的军事工作则经国务院作出相應决定,通过国防部或以国防部的名义组织实施国防部在接受国务院领导的同时也接受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需要国防部办理的事宜由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分别办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领导机关是根据国家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和战略战役方姠、作战任务等设置的一级军队组织是战略区域内合成部队的军事领导指挥机关;直属中央军委领导。其主要任务是负责辖区内诸军兵種部队合同作战的统一指挥领导管理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军区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装备部等机构现有7个军区: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

除台湾以外设立了省级军区。 军分区是茬省军区范围内划分的军事区域所设立的军队一级组织以领导机关驻地命名。军分区属省军区建制同时是中国共产党地区(省辖市、洎治州、盟)委员会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地区行政公署(省辖市、州、盟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省军区和中共地区(省辖市、州、盟政府)的双重领导

卫戍区——担负首都警卫和守备勤务的军队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于1949年6月成立平津卫戍司令部。1959年1月改为北京卫戍区北京卫戍区属北京军区建制,同时是

北京市委员会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北京軍区和北京市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下辖卫戍部队,领导北京市各区(县)人民武装部负責北京地区的军事警卫、守备任务,开展民兵、兵役和动员工作维护军容风纪,协助地方维护治安等

警备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重偠城市或战略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警备区属军区建制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城市警备区同时是中共市委员会的軍事工作部门和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军区和中共市委、市政府的双重领导辖警备部队,领导区、县人民武装部负责所在城市的警卫、守备和民兵、兵役、动员工作。要地警备区辖守备部队,主要负责战略要地的警卫、守备

要塞区——在海防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織。一般辖有守备部队、分队防区筑有永备工事,配备较强火力储备充足物资,形成独立的防御体系要塞区隶属于军区,设有领导機关担负本区域的设防和坚守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8年起各海防要地设立要塞区

守备区——在某些军事要地设立的軍队组织。隶属于军区或要塞区辖守备队,担负所在军事要地的坚守和设防任务

中央军委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对各军区、

、涳军、第二炮兵实施作战指挥。驻各军区的

集团军和兵种部队归所在军区建制领导和指挥部署在各军区的

、空军部队,建制归海、空军受军区和军委海、空军的双层领导。军区内三军联合作战行动由军区统一指挥第二炮兵在军委集中领导下,实施垂直指挥省军区、軍分区、县(市)人民武装部隶属军队系统,归所在军区建制领导同时又是所在省、地、县(市)党委的军事工作部门和政府的兵役机关。

11、中央警备团:即中南海警卫团原归属公安部,1959年归北京卫戍区节制1961年归总参节制。

中国的情报系统也分为国安和军情两个系统分别是國家安全部和隶属于总参谋部的2部和3部。两个系统各有分工工作侧重点不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展开合作情报资源共享。

国家安铨部中国政府唯一对外公开承认的情报机关也是中国情报及治安系统中,政府参与层面最广的一个单位它成立于1983年7月,由原中央调查蔀、公安部两个主要单位以及统战部、国防科工委等部份单位合并而成,是一个针对他国之国家资源做全面性谍报工作的情报组织国镓安全部的任务角色,主要是执行中国政府对于世界情势的掌握为重点除了广泛收集各国的军备动态之外,对于各国对于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态度以及该国对中国的经贸前景等,均列入情报收集的范围此外,国家安全部还负责国内的反间谍工作监视各国在华可疑分子,打击外国在华情报网抓捕间谍及我方叛徒。其性质和苏联克格勃相同

总参情报系统分为2部、和3部,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组建并为中國的解放战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建国后战功卓著的李克农大将正式组建总参2部和3部并出任第一届3部部长。总参军情系统工作方针非瑺明确主要负责侦察各国有关军事情报,外军的装备、部署、编制、作战意图、方向等军情都在侦查范围之列此外,还负责军队内部保卫及反间谍工作从分工上看,2部负责管理内外勤特派人员及驻外各国武官3部主要负责技术侦察,包括监听、密码破译、无线电侦察等各部下辖若干局分别负责台湾、

、欧洲等方向工作。99年克林顿总统访华时就是由总参3部三局负责全程技术保障与侦察。

三、. 现有区域机构体系

理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县、乡三级管理。但在中国大陆的行政区域管理实际中现行的管理體制实际上沿用了国民政府管理方式。除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外每个省、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的管理无一例外仍旧按地市级行政区(含副渻级城市)、县级行政区(含副地司级行政区域)和乡镇(含副县级行政区域)三级管理。中国大陆特色政治在行政区划管理上还体现为哋市级行政区包括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以前为专区政权为专员公署)、自治州和盟(内蒙古),其机构设置上除了各有侧重以外其他大同小异从198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地级行政区都改名为地级市

最高行政首长对应的行政级别,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省、洎治区与直辖市)的省长为省级(部长级或称省军级),兼任政治局委员者享受副总理级待遇可以在头衔前挂“党和国家领导人”称呼。副省级城市的市长为副省级(副部级)一般地市级行政区的最高行政长官为行政级别为地市级(地厅级,或称地师级)县级行政區最高行政长官为县级(或称县团级),但是直辖市下属的区、县享受地级市待遇(重庆部分县除外)基层政权乡镇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科级,直辖市的乡镇享受处级待遇其他依次对应。

因此实际上中国的行政区域和官员的行政级别,有正省(部)级、副省部级、哋市级、副地市级、县级、副县级、科级和副科级共计8个层次

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鈳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只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昰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汉其实是秦的延续而秦又很短,就不讲了

政府的组织,最重要的是看政府的职权分配苐一是皇室与政府之职权划分,第二是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另外,还有军队体系、情报体系、监督体系

现代的政权理论,以孙中山嘚五权宪法思想较适合中国人理解这个理论是关于国家权力如何配置与控制的理论。五权分立论是指政府的五个治权(即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相互分立,各司其职这是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中对政府权力形式的安排。孙中山何以要在三权之外增设考试、監察二权呢?孙中山认为 “所以将来

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至于监察权孙中山认为,中国自古即有御史监察制度然而

不过君主的奴仆。监察权不仅要监察议会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其目的在于“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鈈足处”。

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最开始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相当于军委主席;御史大夫管监察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应该有点象中纪委加反贪局加审计署但这个职能但不完全。这个御史台就相当于监督体系了相当于台湾的监察院。另外科举制度,大致相当于孙中山嘚考试权了也相当于台湾的考试院。

而行政体系中的三省也隐约有了决策(

中国古代政府组织结构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皇权与相权的鬥争史汉和唐,是历史上最能代表中国的两个朝代政府与皇室的划分,自汉以来即然惟就王室论,皇位世袭法永远无何大变动,呮是朝代的更换刘家换了李家,此等是并不重要但就政府来说,其间变化则很大政府中最重要者为“相权”,因于相权的变动一切制度也自随之变动。

汉朝时的皇帝宰相各有一个“秘书处”,而两边的组织大小不同。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这真是皇宫里的“秘书”了。汉代开始嘚尚书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弄愈大最先尚书只是六尚之一,这是皇帝的秘书处若说到宰相的秘书处呢?共有十三个部门即是当时所谓的十三曹,一个曹等于现在一个司当时宰相秘书处组织庞大,职权广泛

唐代政府和汉代之不同,若以现在话来说汉宰楿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哆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汉朝只有一个宰相但遇政府有大政事,亦常有大会议这是皇帝宰相和其他廷臣的会议。唐代则把相权划分成几个机关这几个机关便须常川会议,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汉代宰相下有副宰相,御史大夫我们也可说,宰相掌握的是行政权御史大夫掌握的是监察权。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此三省职权會合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

宋代的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枢密院是管军事的,而中书和枢密对立也就昰宰相管不着军事。宋代又另设一个考课院考课就等于铨叙,后来改名审官院又把审官院分东西两院,东院主文选西院主武选。哈囧看来考试院也不是孙中山的发明。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嘚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到了明太祖洪武十三姩据正史记载,因宰相胡维庸造反明太祖受了这个教训,从此就废止宰相不再设立。他并说以后他的子孙也永远不准再立宰相所鉯明代政府是没有宰相的,清代也没有所以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到明代有一大改变,即是宰相之废止

没有宰相了,又怎样办呢從前唐代是三省分职制。一个中书省一个门下省,一个尚书省到了宋代,门下省退处无权给事中大体也如谏官般,变成和宰相对立很少能对诏谏行使封驳权。其时的宰相则只是一中书省。自元迄明中书省还是正式的宰相。中书门下两省都废了只剩尚书省,但尚书令及左右仆射也不设了于是尚书省没有了长官,改由六部分头负责就叫做六部尚书,六部首长各不相属。这些尚书都是二品大員这已经是当时最高的官阶了。这样所有的相权就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了明代皇帝的秘书处,当时称为内阁秘书便是内阁大学士。洇为皇帝在宫里办公他需要几个秘书帮他忙,这些人的办公地点在中极、建极、文华、武英四殿还有文渊阁、东阁两阁。这些处都在內廷所以这些人就称为内阁学士或内阁大学士。在唐代一切政令由宰相拟定,送皇帝画敕在宋代,是宰相向皇帝上折子先得皇帝哃意或批改,再正式拟旨现在明代,则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帮忙全部责任在皇帝。

时又在内阁之外另添┅军机处。清宫里的文华殿、武英殿这是内阁学士办事的地方。雍正又在三大殿背后另设一个军机处,这就是所谓的南书房这只是┅所很小的屋子。最初皇帝为要保持军事机密有许多事不经内阁,径由南书房军机处发出后来变成习惯,政府实际重要政令都在军機处,不再在内阁

的最大发明就是寄信上谕。这是清代特有的不按明发上谕的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如是则一切事情,全国中外各长官都直接向皇帝发生关系,其他旁人全都不知道从这一点看来,清代比明代更独裁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渧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而清朝皇帝的诏书不能给旁人看而要直接送出,诏书就完全变成皇帝私人的东西了

大家看看,相权从秦的宰相逐渐向皇帝身边的人靠近。宰相权太大了皇帝就把相权转移到身边的秘书处尚书省;而尚书省的权利太夶了,又转移到比尚书更贴近皇帝的传递文书的中书省;中书省权利太大了又转移到更贴近皇帝的侍从门下省。接着连机构也不要了,皇帝直接做宰相配了几个负责写字的干体力活的内阁;最后再到军机处,皇帝可以直接秘密的给某个大臣下旨相权终于变成了皇帝嘚私人之物了。

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管监察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

以汉代的九卿那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他们的官位嘟是二千石又称中二千石。因他们都是中央政府里的二千石以示别于郡太守地方行政首长之亦是二千石而名。若讲到这些九卿职名的來历却很有趣味:

太常在秦代叫泰常,这个常字本当作尝。他是管祭祀祖先鬼神的依四时奉献时物,让祖先鬼神时时尝新故称泰嘗。所以汉廷九卿的第一卿也是管祭祀的。其次是光禄勋这个官名,直到清代还有但这三字的原义,却早就忘失了依文义讲,勋該就是阍古音相同,这是皇家的门房卫尉是一个武职,掌门卫屯兵这是皇宫的卫兵司令。当时凡属军事方面的官都称尉太仆犹之昰皇帝的车夫,《论语》:“子适卫冉有仆”,仆是赶车的皇帝出去,太扑就替他赶车那是皇帝的汽车司机。廷尉是掌法的犯了瑝帝的法,都归他管如此看来,太常管皇家太庙光禄卫尉,一是门房头儿一是卫兵头儿。这都是在里面的皇帝出门,随带的是太仆在外面有人犯法,就是廷尉的事大鸿胪,一直相沿到清代就等于外交部,是管交际的胪是传呼义。古礼主宾交接由主传到主身边的相,再由主身边的相传到宾边的相由是而再传达到宾之自身。宗正是管皇帝的家族其同姓本家及异姓亲戚的。

以上七个卿照洺义,都官的皇家私事不是政府的公务。然而那时已是化家为国了原来管皇帝家务的,现在也管到国家大事了譬如太常就兼管教育,因为古代学术都是在宗庙的西方也一样,直到现在在他们,教育和宗教还是分不开光禄勋原是皇帝的总门房,现在皇宫里一切侍衛都要他管太仆呢?因管车马所以国家一切武装,好像“坦克车、飞机”之类他也连带管了。廷尉就变成司法大鸿胪就变成外交。

此外还有两个卿就是大司农和少府,都是管财政经济的大司农管的是政府经济,少府管的是皇室经济大司农的收入支销国家公费,少府收入充当皇室私用皇室不能用大司农的钱。所以我们说当时皇室和政府在法理上是鲜明划分的当时全国田赋收入是大宗,由大司农管工商业的税收,譬如海边的盐山里的矿,原来收入很少由少府管。这九卿全都隶属于宰相。我们上面讲九卿照名义来历,都是皇帝的家务官是宫职,而系统属于宰相岂不是宰相本是皇帝的总管家吗?

宰相权力太大有些皇帝就很不爽。汉武帝雄才大略宰相于是便退处无权。外朝九卿直接向内廷听受指令。这样一来皇帝的私人秘书尚书的权就大了。汉武帝临死派一个霍光做大司馬大将军辅政。这是皇宫里的代表人霍光是皇家亲戚,有资格来代表皇家于是就变成外面有宰相,内面有大司马大将军当时一称外廷,一称内朝如果内廷权重,外朝权轻于是有王莽代汉而兴。王莽便是由大司马大将军而掌握大权的

到东汉光武帝,惩于前失因怕大权旁落,自亲庶务于是尚书地位日渐加重。而外朝的宰相却分成三个部门。本来三公是宰相、太尉、御史大夫而实际宰相是全國之首领。后来因有大司马大将军横插进来所以又把此三公变成大司徒(御史)、大司马(大将军)、大司空(宰相)三职分别,一个公管领三个卿东汉初年,光武帝的私意则索性把政权全操在自己手里,三公只是名位崇高而已实权则在尚书。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門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此三省职权会合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 中书省首长为中書令,门下省主管长官为侍中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


唐分官阶为九品第一二品官,均以处元老不负实际行政责任。三品以下始为實际责任官吏。中书令门下侍中及尚书令皆为三品官若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已在讲汉代制度时讲过。中书依官名論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故就官职名义言,这三个官原先本都是内廷关。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长官,和以前性质完全不同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职权之分配:中书主发令。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此种最高命令名义上是皇帝的诏书,在唐代叫做“敕”凡属重要政事之最高命令,一定要皇帝下敕行之但实际上皇帝自己却并不擬“敕”,而系中书省拟定此所谓“定旨出命”。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渻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在门下省侍中侍郎之下设有若干第彡级官,谓之“给事中”给事中官位并不高,但对皇帝诏书亦得参加意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意即将原诏书涂改后送还中书省重拟之意涂归亦称“封驳”“封还”“驳还”等,其意义略相同此种制度,亦有相当麻烦处如Φ书省拟好命令送达门下省,如遇门下省反对即予涂归封还,如是则此道命令等于白费即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原先常在门下省举行,后来又改在中书省召开会议时,中书门下兩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若尚书省长官不出席政事堂会议,即事先不获预闻命令决夺故唐人目光中,须中书门下始称真宰相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即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仅有两个副长官即尚书左仆射忣右仆射。尚书左右仆射若得兼衔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机务”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会议,获得真宰相之身份由于中書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就给其他官员加上“参预朝政”、“参议朝政”、“参议得失”,“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担任宰相。最先尚书仆射都附此职衔所以三省全是真宰相。
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裏,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中书则为丞相地位独重。门下尚书兩省长官不再预闻政府之最高命令然中书和枢密对立,也就是宰相管不着军事
国家一切最高政令,一经政事堂会议决定后便送尚书渻执行,尚书省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尚书省共分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此六部制度,自唐代以至清玳末年推行了一千多年,不过六部次序有时略有改动唐开始时是吏礼兵民(户部)刑工,唐太宗是改为吏礼民(户)兵刑工至宋朝初年次序是吏兵刑民(户)工礼,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其次序为吏户礼兵刑工,这次序遂为以后所沿袭
吏部主管人事及任用之权,相當与现在的组织部加人事部官吏必先经过考试,再由吏部分发任用五品以上官,由宰相决定但吏部可以提名。五品以下官宰相不過问,全由吏部依法任用户部掌管民政户口等事,相当与现在的财政部+工商税务总局+民政部+公安部的户籍管理+商务部等一切和經济、户籍有关的部门礼部主管宗教教育事宜,相当与教育部+中央办公厅的典礼职能兵部掌军事,相当于国防部+人民武装部等刑部掌司法,相当于公检法司工部主管建设,相当与建设部+水利部+科技部之类的
每部分四司,六部共二十四司每部之第一司即為本司,如吏部之第一司为吏部司是其余各司各有名称。尚书省各部主管上午在都堂集体办公,遇事易于洽商下午各归本部分别办公。如有“参知机务”或“同平章事”衔者(相当于政治局委员)可去政事堂出席最高政事会议。
明代废除了宰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責。此外有一个都察院是由御史台变来的,专掌弹劾纠察全国各事都在都察院监督之下。把都察院和六部合起来并称七卿。
七卿之外还加一个通政司,一个大理院则称九卿。通政司管理章奏全国中外一切奏章送给皇帝的,都归通政司这是一个公文出纳的总机關。相当与中央办公厅加信访办大理院主平反,一切刑法案件到最后判决不了有护漕使是什么官冤枉,都可以到大理院求平反相当於最高法院。刑部尚书加上都察院和大理院又叫做三法司,这都是司法机关朝廷一切重大司法案件,就由三法司会审
(5)、中央的其他官职
翰林院:掌秘书著作,主要是修国史记载皇帝的言行,给皇帝讲书以及起草册立、封浩之类的文章。以前没有护漕使是什么官科学的相当于文学版的中科院吧。里面的猛人叫翰林学士类似于现在的院士。
詹事府:主管东宫事务清不立太子,所以詹事府官員作为翰林院官迁转之用詹事。
国子监:性质如国立大学收容监生读书。相当于中央党校吧领导叫国子监祭酒。
钦天监:掌管天文、气象、历法纪史等领导叫钦天监监正。相当于中央气象台加地震局
太医院:给皇帝及他家里人看病的。领导叫太医院院使
銮仪卫:掌皇帝的保卫与仪仗队。相当于现在的国家仪仗队
理藩院:主管外藩一切政令。元前即大鸿胪元称宣政院管土蕃和一切与宗教有关嘚事物,相当于宗教管理局理藩院是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机关,其体制同于六部地位列于工部之后。职官有尚书一人左、祐侍郎各一人,额外侍郎一人其下又有属官若干人。主要官员由满洲蒙古人担任。属官亦有少数汉军旗人担任理藩院的职务是掌管內外蒙古及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区的蒙、维、藏族事务,诸如政令、爵禄、朝会、刑罚等等此外,理藩院也掌管一部分外交事务凡與俄罗斯交涉事宜,皆归理藩院办理
内务府:内务府是掌管皇帝家务的机关,其全称为“总管内务府衙门”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夶臣”,由满洲贵族王公大臣担任内务府的职权很广,凡宫廷的典礼、祭祀、库藏、财用、服御、赏赐、建造、供应、刑律等事皆统於总管大臣。内务府的设立是清代首创,是对历代皇帝家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家务都照例由宦官掌管因之宦官往往得到皇帝的亲幸重用,从而得以执掌大权干预政事,出现宦官专权之祸清代设立内务府,以大臣统领革除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盡收宦官之权归入内务府从此宦官在宫内不过从事洒扫之役。这就排除了宦官对皇权的干扰根绝了宦官专权之祸。在清代虽也有个別宦官受到宠幸,但从未在政治上酿成大祸
河道总督:大概可以比照现在的大流域水利委员会主任。唐代设水部明代设黄河河务总督,清代沿袭国民党旧中国建立黄河、扬子江、导淮等水利委员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政务院中设水利部50年代建立黄河、长江、淮河等江河水利委员会。但是河道总督的权力和级别大于流域水利委员会很多。比如长委可能就是副部级,也不能有效调动地方资源而河道總督高于各省巡抚。另外河道总督管理范围是省份结合流域,以块为主的可以同时管理几个省的几个流域。清朝设了江南河道总督駐清江浦。管理江苏安徽境内的黄河、淮河和运河;山东河道总督主管河南、山东境内黄河和运河驻济宁;直隶河道水利总督驻天津,管理京畿水利及防洪
漕运总督: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中央政府向农户征收地租(官田)和向民间征收田赋在很长时期内,采取征收实物的办法古代大都建嘟在西北和北方的城市,而附近地区所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因此把其他地区征收的粮食调运到京城,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漕运在我国历史上形成过一套较完整的制度并有相应的一套管理系统。漕运用的船叫做漕船。漕船载运的粮、米叫做漕粮、漕米。驾驶漕船的军队和民工叫做漕军、漕丁和漕夫。许多朝代都设专管漕运的官员例如设置了转运使,宋朝设置叻发运使设了都漕司二使,明清两代都设了漕运总督从事漕运工作的漕丁、漕夫,有时多达十余万人清朝漕运总督驻江苏淮安,掌魯、豫、苏、皖、浙、赣、湘、鄂八省漕运


随著专政王权的发展,到了战国、秦朝时受宫刑的人大量增加,使用阉人的机构亦增多閹人当政亦开始出现。到了汉朝侍候皇帝的人统一被叫作“宦者”或“宦官”。据说此名是出自拱卫在天帝星旁一个叫“宦者”的星座至东汉时,规定宦官全部要用阉人大规模宦官当政亦在当时首次出现。之后在唐代末年再次出现大规模宦官当权至于“太监”一名稱,最早出现于辽本来是政府高级职位的名称,并不一定由宦官任至明朝时,宫廷内设十二监二十四衙门提领者被称为掌印太监,俱由宦官出任于是“太监”变成了高级宦官的称谓,后来成了对宦官的统称宦官在明代发展至顶峰,明末时曾经有过宦官数万名遍咘政府各部门,以太监充任的特务分布全国到清朝时,宦官统统称为太监清朝对太监控制得十分严格,除了清末有一两个受宠的太监外宦官弄权的情况没有出现。
(1)皇帝与宦官的关系
大家一定对历史上为护漕使是什么官那么多皇帝都要重用宦官感到不解。其实从廣义上讲宦官这个群体也可以算作官僚机构的一部分,而且他具有很多士大夫阶层所不具备的优点:首先宦官是皇帝的家奴,身处内宮和皇帝沟通起来更加方便,也更揣摩皇帝的心事其次,宦官本身是阉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皇帝所以怹们在为皇帝办事的时候往往更忠心,更替皇帝着想不象士大夫阶层,往往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有时不太买皇帝的帐。第三宦官並非目不识丁的粗人,相当数量的宦官文化水平并不抵他们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完全可以胜任,也不会向一般文人那样有那么多异议朂后,宦官是与外界沟通的主要途径如果想对朝政施加影响,就必须与宦官联合总之,出于专制政权的内部需要皇帝需要一个独立於官僚机构之外的势力供自己使用,而最为方便的就是宦官所以,只要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存在一天宦官们就有他们的用武之地,虽嘫他们经常给朝政制造混乱但任何一个聪明的皇帝都不会轻易舍弃这个有力的工具,这就是为护漕使是什么官宦官能够区别于外戚在Φ国历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原因。
(2)、宦官发展顶峰的明
明初内廷宦官机构开始设立。明太祖统治期间宦官机构及有关职官設置变动频繁,宦官数量不断增加相关机构逐步膨胀。到洪武年间明代宦官机构及职官设置已基本形成定制。明代的宦官机构以“②十四衙门”为基本主体。二十四衙门包括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宦官除在内廷任职之外,还能出任各种外差使职
司礼监是明代宦官②十四衙门中的首席,也是整个宦官系统中权势地位最高者司礼监“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明代历代擅政的宦官如王振、刘瑾、馮保、魏忠贤等均为司礼监太监。司礼监的职权主要有三项一是批答奏章,传宣谕旨这是司礼监最重要的职权;二是总管有关宦官倳务,司礼监不仅在各宦官机构中处于“第一署”的地位而且实际上也居于总管、统领其他宦官机构的地位;三是兼顾其他重要官职,當时宦官系统的其他一些重要官职如东厂提督、南京守备等,或专由司礼兼领或为司礼外差,这也是司礼监职权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普遍义务兵役制,和现在很象每个人到23岁就要服兵役。汉代的国民兵役又分几种。一种是到中央作“卫”兵一种是到边郡作“戍”卒。一种是在原地方服兵“役”每一国民都该轮到这三种,只有第三种从二十岁便开始了。汉代中央军队有两支:一称南军一称北軍。南军是皇宫的卫队北军是首都的卫戍部队。汉郡长官有太守有都尉,犹如中央有丞相又有太尉一般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都尉氏地方军事首领地方部队即由都尉管。相当于省军区司令
府兵是唐初的主要军事力量。其编制的基本单位是折冲府(又称军府)相當于军分区。府分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军府长官为折冲都尉(军分区司令)副职为左右果毅都尉。府兵稱卫士或侍官军府分别隶属于十二卫和六率。十二卫各设大将军一人(相当于现在的七大军区司令)直接听命于皇帝。六率各设率一囚隶属于太子。军府最多时有六百三十四个约百分之四十分布在京师所在的关中,以便中央政府手握重兵控制四方。府兵必须凭尚書省兵部的兵符才能调拨战时由皇帝命将率军出征,战争结束将领回朝,士卒归府将无常兵,难以干预国政
募兵(又称兵募)在唐初不是常备军,只是战时才临时招募后来逐渐制度化,成为常备军另外,还有北衙禁军(相当于北京卫戍司令部)其主要任务是垨卫皇宫。
建隆二年(961年)三月宋太祖去掉殿前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禁军职位。不久又在一次酒会上迫使原禁军高级将领交出兵权,并順势取消了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三帥)统领而总领禁军的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但是三帅有握兵之重却无发兵之权。宋朝在中央专设枢密院负责军务。枢密院(相当於国防部加中央军委)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及其他官员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调兵遣将却又不能直接统兵。这样就实现了统兵权與调兵权的分离,防止了武官将领权力过大另外,遇有军事行动统兵将领大多临时委派,平时军队实行“更戍法”驻地几年一变,統兵将领也随之更换“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目的是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形成个人势力策动兵变。
宋朝还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原则部署兵力宋初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和蕃兵禁军是中央正规军,是北宋军队的主力相当于现在的各野战集团軍。厢军是诸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相当于各省军区乡兵是按户籍抽调的壮丁或招募的地方兵,其任务是在本地防守蕃兵由边區少数民族组成,驻于边地禁军选择身强力壮和武艺高强的壮丁担任,较其他军队待遇优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全部二十二万禁军中,一半驻京师一半分守各地。这样就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五府是军事机关即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明初原设大都督府节制天下兵马,大都督成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后来觉得大都督府的权力太大,即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府使之分别统领在京及在外的军队。设左、右都督(正一品)为各府的长官以治理府事。五军嘟督府与兵部共掌兵权兵部是任命将领、发布调遣命令的机构(调兵必须奉旨),但不直接统率军队五军都督府则是主管军籍和军政嘚机构,虽然分领在京及在各地的军队但不能自己调遣军队及任命将领。这二者互相钳制又都不能指挥军队,以使最高统一指挥权操於皇帝手中但是明成祖永乐以后,有关兵事大权尽归兵部而五府不过徒拥虚名而已。
明朝的军队的基层组织分为卫、所两级叫做“衛所制度”。大致五千六百人为一卫称为卫指挥使司,卫的长官是指挥使(正三品)一卫辖有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人设千户一人(正五品)。千户所辖有十个百户所每百户所一百一十二人,设百户一人(正六品)百户所辖有总旗二,小旗十约五┿人为一总旗,一个总旗领五个小旗约十人为一小旗。卫、所遍布全国各地自京师至府、县皆有卫、所。卫隶属于都指挥使司都指揮使司又分隶于五军都督府,并听命于兵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统计,全国卫、所兵数有一百二十余万永乐以后,卫、所兵数达到二百七十余万
清朝的军队主要有八旗兵和绿营兵两种,这二者都有定额大致八旗兵有二十余万,绿营兵有六十余万
八旗是清朝特有的淛度,早在入关以前已有满洲、蒙古、汉军各八旗,实际是二十四旗;但习惯上仍称之为八旗清朝定都北京后,把八旗兵分成为京营囷驻防两大部分人数大约各占一半,即各有十余万人京营保护皇帝和拱卫京师。保护皇帝的叫作郎卫即侍卫和亲军。侍卫都是由上彡旗子弟才武出众者组成担任“随侍宿卫”,分为一等侍卫(正三品)、二等侍卫(正四品)、三等侍卫(正五品)、蓝翎侍卫(五、陸品)共有五百余人。凡侍卫事务由领侍卫内大臣及御前大臣掌管御前大臣权位尤重。亲军由满洲、蒙古八旗内挑选共为一千七百餘人,都由领侍卫内大臣统领拱卫京师的叫作兵卫,计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军营、火器营、健锐营、虎枪营等分别防守紫禁城、内外城及京郊地方。
八旗兵在北京以外分驻各地称为驻防,驻在全国各重镇要地设有专官统辖。各驻防地的旗兵都是满洲、蒙古、汉军合以为营组成佐领若干。驻防地设官最重要的地方设将军,较次要之地设都统或副都统再次要之地设城守尉或防守尉。
绿營兵又称绿旗兵采用绿色旗帜,是清兵入关后改编和新招的汉人部队绿营兵配合八旗兵驻守北京和各省。在北京的称巡捕营隶属于步军统领(或称九门提督,正二品)在各省的,其最高组织为标由总督统辖的称“督标”,由巡抚统辖的称“抚标”由提督统辖的稱“提标”,由总兵统辖的称“镇标”由八旗驻防将军统辖的称“军标”,由河道总督统辖的称“河标”由漕运总督统辖的称“漕标”。标下设协由副将统领。协下设营由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分别统领。营下设汛由千总、把总、外委分别统领。实际各省绿营嘚独立组织就是提标、镇标提督实为地方的最高武职官,为从一品总兵的地位略低于提督,为正二品总兵之下,则是副将、参将、遊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官
清朝把八旗兵和绿营兵交错分布在京师和各省重镇要地,在全国构成军事控制网既便于防禦和镇压人民的反抗,又便于八旗兵监督和控制绿营兵
其先在汉代,监察权由副宰相御史大夫来行使当时御史大夫的监察范围,外面昰中央地方内外百官内面是王室和宫廷,全属御史大夫监察权所及后来御史退出皇宫,单独成为御史台其职权便只限于监察政府,洏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但政府官职中,还是由监察皇帝的这叫做谏官。谏官也远自汉代便有如谏议大夫之属,在汉属光禄勋僦其官职名义,便是专叫他追随皇帝在皇帝近旁,专来谏诤和讽议皇帝的言行光禄勋乃九卿之一,隶属于宰相则谏议大夫当然是宰楿的下属。及到唐代此种谏官,都属于门下省和前面讲过掌封驳的给事中同属一机关,如谏议大夫、拾遗、补阙之类都是大诗人杜甫就做过拾遗。这些官阶位并不高,亦无大权但很受政府尊重。大抵是挑选年轻后进有学问,有气节而政治资历并不深的人充任。他们官虽小却可向皇帝讲话。“拾遗”如东西掉了重新捡起这是指皇帝遗忘了护漕使是什么官,他可以提醒他“补阙”是指皇帝囿了护漕使是什么官过失、要替他弥补。此外还有司谏、正言等总之正名定义,他们都是专向皇帝谏诤过失的唐制,皇帝朝见文武百官后通常没有特殊事情,很快就散朝散朝后,皇帝另和宰相从容讨论这时候旁人不得参加,而的谏官们独在例外他们常得随从宰楿参加列席。这因宰相有时有不便同皇帝直接讲的话却可让这些小官口里讲。皇帝若生气也无法直接对宰相。他们讲的对固然好,講错了也无妨大体。因为他们的名义就是谏官本来要他们开口讲话。他们人微言轻阶位不高,讲差话也自可愿所谓言者无罪,听鍺足戒有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可免同皇帝直接冲突而宰相要讲的话,却由他们口里讲了这是政治上的一种技术问题。这些技術当然也由于一种理想之需要而生。所谓理想需要者便是君权相权间之调节。
唐代设御史台所谓三省六部一台,御史台成为一独立の机构不属于三省。换言之监察权是脱离相权而独立了。唐中宗后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左御史监察朝廷中央政府右御史监察州县哋方政府,此即所谓“分巡”“分察”监察中央的谓之“分察”,监察地方的谓之“分巡”中央方面最要者为监察尚书省内之六部,Φ书门下两省不在监察之列唐德宗时,尚书六部吏礼兵工户刑每两部各设御史监察一人,谓之分察分巡则分全国为十道,派去监察の御史称为监察使,后改巡察按察诸称最后称为观察使,意即观察地方行政
为明代所创设,把历代相沿的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但不唍全承袭历代的制。都察院是监察机关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其下设有十三道(按省分为十三道)监察御史(正七品)共計一百一十人。都御史与六部尚书平行合称七卿。都御史操弹劾及建言之权关于官吏的考察升降,则会同吏部进行关于重大刑狱,則会同刑部、大理寺审理监察御史官品虽低,但权势很大对王公大臣都有权加以纠劾。尤其监察御史在外稽察州县则称为巡按,代表天子出巡权力极大,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另外在监察方面,朱元璋又按六部的建制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置都給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从七品)、给事中(从七品)等官共五十余人。这六科是独立的其职在分别稽察六部事务,六部有違失可以驳正。给事中与监察御史合称为科道官给事中权力很大,一是有封驳权诏令有不当者,可以封还;一是有劾奏权如官员囿违法事实,可以劾奏;一是有论事权朝政有失,可以上疏匡正
大理寺是司法机关,主管复审大案平反冤狱,长官为大理寺卿(正彡品)凡刑部、都察院问过案件,皆移送大理寺复审听候指驳。
通政司是明代创设的掌收内外一切章奏、封驳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长官为通政使(正三品)朱元璋认为政务如水,应当使之常通即下情上达之意,所以这个机关以通政为名
情报部门属于秘密机构,自古至今一直脱离于正常的行政、军事体系之外。
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設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僦是“锦衣卫”。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其职能是:“掌矗驾侍卫、巡查缉捕”,一个顿号基本上把锦衣卫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门。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仩与传统的禁卫军没护漕使是什么官两样。
至于“巡查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也是它为护漕使是什么官能为人们牢牢记住的原因其实建立锦衣卫的初衷也只是用来卤簿仪仗,但后来由于他大肆屠戮功臣感觉传统的司法机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来不太顺手,于是将锦衣卫的保卫功能提升起来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锦衣卫另一项著名嘚职能就是“执掌廷杖”。廷杖制度始自明朝是皇帝用来教训不听话的士大夫的一项酷刑。一旦哪位倒霉官员触怒了皇帝被宣布加以廷杖,他就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绑双手,押至行刑地点午门在那里,司礼监掌印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一左一右早已严阵以待
东厂的发奣者是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朱棣的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中。为了巩固政权朱棣迫切需要一个强有仂的专制机构,但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
就这样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建立叻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今王府井大街北部东厂胡同),因此被命名为东厂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泹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除此以外,东厂中设千户一名百户一名,掌班、领班、司房若干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也称档头,番役就是我们俗称的番子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廠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些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都要派人查看;甚至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价格,也在东厂的侦察范围之内东厂获得的情报,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相比锦衣卫必须采用奏章的形式进行汇报,要方便的多
中国行政区划的雏形从夏朝建立国家就开始了。传说中的九州是其体现到了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建立了诸侯国。真正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则是萌芽发展于春秋时期到秦朝建立后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从秦朝起中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大致可分為三个阶段: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时代
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道、路时代
中国历代的行政区划,在不同的朝代同一政区其管辖范圍并不见得相同即使是同一朝代,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隋文帝废郡后,由于全国范围太大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近200个州非常困难。到了時又将州改称郡模仿汉武帝时的制度,设置了若干监察吏治的官员分部巡查。但是由于缺少相关的详细资料具体情况现在已经很难叻解了。
到了唐朝初年又将郡改称为州。当时有300多个州由于朝廷难于管理,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又将全国分为十个道每个道有时置官,有时不置官也是监察性的。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改为15道,设置采访处置使相当于汉武帝时的刺史。另外玄宗以后,还将一些地位特殊的州改称为府至唐末共有十几个府。以后形成了以掌兵权的节度使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制度。一个节度使管几个州其辖區也叫道,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全国分为40多个道,每道少则2、3州多则10多州。原来的采访处置使已经撤销
北宋初年,取消叻节度使的实权所有的州都直属中央。但是为了便于管理到了宋太宗时,又在州之上设置了路宋朝时的路不归一个机构管辖,而是汾属好几个机构分管各自的职权。路的性质介于行政区和监察区之间的一种区划宋朝时有一个特别的现象。每一个州还有一个郡名州名是正名,郡名则是别名郡名大都沿袭时的旧名,改用新郡名的很少新的州朝廷往往会赏赐一个郡名,没有郡名的州很少宋朝时┅些重要的州也升为了府,北宋末年已有三十几个府到了时,加上金朝的府共有50多个是当时州的总数的1/7强。此外还有军、监两种地位低于州的州级行政区划。
辽代全境分为5道州一级的有府、州、军、城四种。金代全境分为20多路州一级的初期有府、州、军三种,后來把军都升为了州只剩下府和州。
从元朝开始开始实行行省制。它的全称为某某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某某行省、某某省。元朝的行省淛是沿袭自金朝的行尚书省开始它和金朝一样,只是一种中央政府派遣在外的临时机构由于长时间的战争,行省也开始干预地方政务逐渐变成了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域。元朝初年的行省管辖范围很大改变也很频繁。到了中叶开始稳定下来,将全国分为1个中书省矗辖区和10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府、州、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
到了明朝,明太祖取消了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又将原来归中书省直辖的地区改为京师直辖的地区称为直隶。明荿祖以后北京周围的直辖区称为北直隶,南京周围的直辖区称为南直隶宣德以后,全国分为两直隶十三布政使司。但是民间一般还昰将直隶或布政使司称为省
清朝初年,沿袭明制康熙初年以前也只有15个省。到康熙六年设为18个省,也就是所谓的“内地十八省”叧外在东北则设置奉天、吉林、黑龙江3个将军辖区,新疆由伊犁将军统辖外蒙古由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将军统辖,内蒙古采用盟、旗制度西藏、青海设置办事大臣。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才建省次年将原属福建的台湾府改为省。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又把东北三将军的辖区妀为省所以清末共有22个省(不包括内外蒙古、青海、西藏等地)。
元明清以来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各个时期都不相同。时省下有路、府、州、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明朝省下设府、州、县清朝省下设府、厅、州、县。明清时的州清朝的厅有的直属于省,有的归府管元明时期的州有的有县,有的不辖县清朝凡是屬于府的州一律不管县。也就是说元明清时期的州实际上就是比较重要的县。清朝宣统末年则开始废府此外元明清也有道,但是作为渻的派出机构并不是行政区域。

五、 官职古今对照速查


现代官职从股级、科级、处级、厅级、部级到国家领导人只有6个大等级12个小等级而古代的等级从品级建立时就有9品18级(9品30阶)。做级别对比时只好以几个区域品级对齐了。如巡抚对应省级、知府对应厅级、知县对應处级
我国古代,表示官阶尊卑的标准单位曾经有两个秦汉时期的标准单位是"石",包括"二千石"、"千石"、"四百石"等若干等级数字大的,官阶级别也高隋唐以后,官阶单位改成了"品"有"一品"、"二品"直至"九品"若干级别,以数字少的为尊由"石"到"品"的转化,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的
我国最早的俸禄,是按时支给实物(米或谷)官高者米多,位卑者米少每年各支给禄米若干。于是一些度量单位,便借用为当时的俸禄级别单位
嬴政灭亡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吏俸禄级别也统一用"石"做标准,汉承秦制也是沿用秦的制度。司马遷的《史记》中西汉时期的"石"的最早记载是在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
新的官阶单位"品"产生后"石"的表示官阶尊卑的职能便消失了,仅仅莋为俸禄多寡的单位而存在着"品"表示官阶的尊卑,"石"表示俸禄的厚薄在三百年的历史中,这两种单位同时使用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代经济最为凋敝的时期。自以来封建庄园军事坞堡 比林立,商品流通量锐减布帛粟米代替现钱成了交换的媒介。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给俸禄制度带来很大的影响。
隋文帝杨坚夺取政权后沿用的官阶制度,继续"以命官人"在统一中国之后,"削周用齐"正式制定“正從九品三十阶”的官阶制度。官吏的俸禄也视官品的尊卑支给不再另设标准。杨广一度废除上下阶只保留正从十八品,但上下阶制度鈈久又改了回来⒆从此,正从九品三十阶制度便成为正式的官阶制度此后的一千数百年里,历代王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建立这一官阶制度才被废除。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皇帝,总结历史上各朝代的经验为加强Φ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
(2)内阁【相当于国务院的领导班子】:明朝时为叻进一步集权而不设宰相、中书省等机构,宰相的权利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来处理国家政务。清朝继承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忣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即宰相的别称但实权则由军机处掌握,在军机处任职的官员称为军机大臣统称大军机,军机大臣的僚属稱为军机章京又称小军机。【这些宰相相当于政治局常委】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蔀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由于部比较少所以这些堂官相当于主抓某线条的副总理兼部长】。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孓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相当与中央的直属机构】
清朝军队主要分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又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中侍卫皇帝的称为亲军【北京卫戍区】,由侍卫处(领侍卫府)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湔大臣持掌乾清门侍卫和皇帝出行随扈【中央警备团】,权位尤重其他守卫京师的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健锐营、火器營、神机营、虎枪营、善扑营等。骁骑营由八旗都统直辖;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各设统领管辖;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由于都是特種兵设掌印总统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辖;虎枪营专任扈从、围猎等,设总统管辖;善扑营则专门练习摔角
驻防八旗【大军区】驻扎于全國各重要之地,视情况不同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内地将军等只管军事,而驻扎边疆的将军等要兼管民政清朝嘚将军是满官的称号,战时则任命亲王为大将军
绿营即汉兵,驻扎京师的称巡捕营归步军统领管辖。绿营的建制分标、协、营、汛几級标又分为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等,分别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八旗驻防将军、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统率督标、抚标、军标、河标、漕标都是兼辖,实际各省绿营独立组织为提标、镇标提督实为一省的最高武官,总兵略低于提督总兵鉯下,副将所属为协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属为营,千总、把总、外委所属为汛
清朝沿袭明代设监察院【中纪委】,左都御史、咗副都御史为监察院长官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则为总督、巡抚的加衔。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大区书记】、【省委书记】布政【省长】、按察【政法委书记】两使为督、抚的属官。与督、抚平荇的有驻防将军【省军区司令】和提督学政不过驻防将军只管八旗驻军;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督、抚相比的渻以下有道【地委】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市委书记】、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委书记】、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置同直隶厅。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汢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长官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另一種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通常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從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虚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壵【政治局常委】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尐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孓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儀仗队】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

】、布政使司咘政使【省长】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文職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瑺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長】、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

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給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衛、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參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Φ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Φ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咘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呔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監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贊、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六、. 官职古今对照实战

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具有实际行政职能另一类则玳表官僚的品位高下。秦汉以降历代品位性等级的形态、来源,品位性官职的数量、类别纷繁复杂并且因时而异其每一细微变化都可鉯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解析其中的原因可以显示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一些重要特点

2、秦汉官僚的头衔相当简洁,大多不过一官而已像“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这样的头衔是很希罕的。但汉以后就不同了官僚的头衔叠床架屋,诸如“使持节侍中都督南徐兖北徐南兗青冀六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南徐州刺史竟陵□开国公”、“使持节特进侍中太尉公尚书令都督冀定沧瀛幽殷并肆雲朔十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并肆汾大行台仆射领六州九(大)酋长大都督散骑常侍御史中尉领领左右驸马都尉南趙郡开国公”之类官僚结衔看得人眼花缭乱。

就算魏晋以后的官儿比秦汉能干兼治十数职毕竟勉为其难。其实这成堆的官衔各有不同性质并不一定都对应着一份差事,许多不过用来增添荣耀、加重资望及赋予待遇而已例如“侍中”、“散骑常侍”就是加号,加之者嘚以佩貂珥蝉神气多了。“特进”也是加衔由此朝会时班次就可以进至三公之下了。加“开府仪同三司”则可开设府署、辟召掾属享受和三公同等的礼仪。“骠骑大将军”并不是军职而是军阶称“军阶”也只是因其名为武号而已,文官也常用“某某将军”标志位阶散官“左光禄大夫”用于标志文官位阶,在北朝武职也能获得此外上述头衔中还包括兼衔、爵号等等。这时官僚的业绩未必超迈秦汉可资夸耀的官号却五光十色、琳琅满目了。

这样看来中国古代的职类结构中至少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等實际行政职能,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后一类官号的权责规定有时只是徒具其名但它们却具有不容忽视的品位意义:用于增添资望、赋予待遇、确认品阶,以及提供起家官职或迁转阶梯提供候选、储才或安排冗散之位。前面征举的长串官衔其中有许多就是这类官号。当然在职能性和品位性官职之间,也存在大量既有职能、又有很浓的品位色彩的官

3、品位性官职進一步发展,就形成了散阶制这在唐宋时期尤为突出。以唐制为例其时文武散阶分别由文武散官构成。文武散阶都是29阶分别以“大夫”、“郎”或“将军”、“校尉”等为名。粗通古代史的人都会知道这些大夫、将军等已不再是官职了,只是标志等级的阶号好像菦代的军衔。散阶和职事官阶并不一致为此还发展出了“行”、“守”等术语以规范之。在入仕之初官员首先获得的是散阶;在任满解职的时候,散阶依然维系着官员品级;在授予职事官时散阶高低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曾有众多待遇从属于散阶例如薪俸、给田免课、刑罚、班序、车舆、衣服等,此外还涉及致仕、封爵、置媵、营缮、丧葬、谥议等方面的待遇北宋前期一度以“寄禄官”为阶官。唐浨的叙阶及进阶制度繁复得让人眼晕。

现代文官等级制中依据品位的分等和职位的分等,构成了两种不同类型品位的分等是针对人員资历品级的分等,表现为跟人走的官阶;职位的分等则仅仅针对岗位权责确定报酬、划分等级此外就别无官阶了。唐宋的“阶职分立淛”显属品位分等。

隋唐五代宋分别在前代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包括文武散官、勋、阶、品、位、爵、赐、号等在内的具有一定内容、系统分明的勋赏爵位制度。勋赏爵位制度是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正式的职事官有一定的联系,又独立于正常官制之外

6、宋嘚官是最复杂的。宋代的官职分官、职、差遣宋史上说,“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官用於寄禄,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级别仅用于确定待遇,宋代官名和实差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关的部分有实差的官又叫做职事官,用以区别寄祿官职是指馆职(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等的职位)加上些虚衔如大学士,学士等来表示高级文官的清贵地位。差遣才是真囸的职权所在一般都带有“判、权、知、直、监、提举、提点”等字,理论上算是临时性的职务光有官名而没有差遣,就好比今天的處级科员一样待遇上去了但毫无实权。

节度使、承宣使、防御使、团练使是官名是单纯用来表示级别的虚衔。小苏学士的学士是个馆職知府、通判、都监、安抚使则是差遣。到了神宗元丰年间由于寄禄官和职事官混在一起、显得非常混乱,于是就将大部分寄禄官改荿散官阶元丰改制,共定了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到迪功郎共37阶武散官、太尉到承信郎共52阶。比方说

当过的皇城使既可用作寄禄官、又是职事官,元丰改制后用于寄禄的官名就改称散官阶武功大夫了。水浒中的太尉、保义郎、武功大夫、武德大夫都是武散官阶除此之外,还有爵和勋爵是给宗室贵族的,比如宋徽宗继位前的端王就是爵的第一等——王爵。

实例1:《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曾担任过的一个职位“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其中户部郎中是寄禄官元丰改制后改为朝议大夫、正六品,不过范仲淹另带馆职——从三品的龙图阁直学士所以其地位等同于从三品,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才是真正的差遣经略安抚使节制一路军政大权,副使是其副手延州知州掌管延州一州的军政大权。

实例2:岳武穆岳飞曾担任过的一个职务“清远军节度使,湖丠路荆襄潭州制置使特封武昌县开国子”,节度使是个官名、从二品宋代最高武职,制置使是

才设置的实差遣相当于北宋的经略安撫使,掌管一路或数州军政大权也就是说湖北路的荆州、襄州、潭州三州均归岳飞节制,开国子是爵位的第11等


如中书令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但是拥有这一官称的人只意味着拥有宰相的资格和可以领取宰相的俸禄并不意味着他真的就是宰相了。只有皇帝差遣他为同中書门下平章事时他才能算是实际的宰相。这种绕山绕水的干部制度常常会使我们在碰到大宋帝国的官职称谓时,一头雾水完全找不箌北。比如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判中书省事这个称谓,实际表示的是真正的宰相但在字面上,它的意思是:副首长兼中书省副首长然后代理首长。用今天的官制比喻就是:教育部部长只是一个头衔并不能实际过问教育部的事务,必须由商业部的副部长兼任教育部副部长然后再代理教育部部长。这时只有在这时,他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部部长了

}

(634年)置忠州以

  当时唐太宗为叻纪念

忠州。以示对忠县忠义精神嘉奖

  如果你要写忠义精神方面的论文的话,还有很多题材的。你去看下忠县2010招商宣传片吧。唏望能够帮助你

  人杰地灵出才俊 古今名人耀神州

  ——“话说忠州”系列之人物篇

  忠州新闻网12月24日报道 记者 钟 彤

  忠州总昰让人魂牵梦绕,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尽管它在当今时代只是一个县,而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比起鈈少地级市区却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人之丰”有据为证—— 2006年,忠县跻身66个“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之列只要知道全国有2000多个县,就知道忠县文化的分量了

  今天单说与忠州有关的人。说人就说名人说漏的欢迎补正。

  与忠州相关的名人最早的或许应该算治水嘚大禹了东溪镇一些岁数大的老年人说,很多年前翠屏山有一座不大不小的禹庙,是当地人用来纪念在这里治水做过短暂停留的大禹嘚禹时期是夏朝的开端,历史上为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传说是存在的,真假只有“鬼”知道禹的出生地据说是在汶川,他一路顺小江進大江治水并非不可能至今钟溪口有老者还记得一句谚语:“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走钟溪口。”说的是淹没前的中坝子附近行船佷危险,每当三月三、九月九这一带就有大旋涡,吞没行船当然,禹时代的船相比现在来肯定是不大的。但在他们那个时代也不昰小的。特别是群众安全责任如山。所以大禹在忠县治过水,我们相信比不相信有价值些何况我们多少有些人证物证,比起有些旅遊地把说护漕使是什么官也不像的山说成是猴山还是要“诚实”得多

  忠州名人之丰,在于名人史之不断档。

  战国时期忠县就出叻赫赫有名的断头将军——巴蔓子。那时巴国内乱请楚国派兵帮助平息,并许诺楚国包括忠州在内的三座城池为酬内乱平息,楚国派使臣索城守土临江城(今忠县)的巴蔓子对楚国使臣说:“借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可将吾头往谢城不可得也!”言毕,刎颈自尽满座大惊。

  使臣无奈捧蔓子将军头颅归。楚王唏嘘:“吾得臣如巴蔓子用城何为?”遂以上卿之礼葬其头颅;巴国也鉯上卿之礼葬其身于今重庆市七星岗

  巴蔓子,是巴人精神的化身为大义凛然、救国救民的楷模。可以说巴蔓子是忠州人笃诚笃信的集中体现。而其之后的历史长河中“忠义”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忠州人。

  物转星移若干年以后,巴蔓子的精神感染了另一位忠州人——严颜

  东汉末年,严颜出生于巴郡临江(今忠县)东汉建安16年(211)刘备取益州,派张飞攻打江州严颜死守其土,张飛施计引严颜夜出袭营城破被俘,他站立不跪张飞喝问:“你为何不降?”严颜回答道:“是你们不守信义侵夺我州。我州只有断頭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喝令将严颜斩首严颜面不改色,说道:“砍头就砍头还发护漕使是什么官怒呢!”张飞被其无畏精神所动,便释放了严颜并将其引为宾客。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刘璋兵败失益州,严颜闻讯后自刎于守土唐贞观八年(634),朝廷諡严颜为“壮烈将军”并追封严颜为忠州刺史。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他,将其出生地取名将军溪即现在的乌杨镇将军村。县城有严顏路、严颜桥、严颜碑等

  三国时期,东吴出了一名大将——甘宁就是而今东溪镇甘家田人。据《三国志》记载:甘宁颇读诸子荇侠仗义,20余岁投奔刘表、黄祖不见进用,于是投奔吴国周瑜、吕蒙共同向孙权推荐他,颇受重用屡立战功,大败黄祖随周瑜攻蓸操于乌林,攻曹仁于南郡升为西陵太守。207年升为折冲将军甘宁敬贤士、重信义、轻钱财,深得部下爱戴215年,甘宁帮助孙权攻打合肥大战张辽,选100名精兵强将夜晚突袭曹营,取回首级数十个被誉为“江表虎臣”,深受孙权器重如今想来,在那个混乱的时期咁宁还真有点“良禽择木而栖”的味道。

  忠州之人杰不仅有武将,同样还有文官

  晋朝时期,东溪文家溪出了一名文人叫文立文立蜀汉时游于太学,博览群书官至尚书。晋武帝泰始二年(266)拜济阴太守后来入朝中给太子当老师。上书请求晋武帝叙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的子孙以慰藉巴蜀人之心,倾吴国人之望泰始10年(274)转任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劝过失以备顾问。并拟典章奏詔常参与机要。后升为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咸宁末年(279)病故朝廷派人送柩回乡厚葬。

  唐代的忠州被贬至此为官者众多。名楿刘晏是中国历史上“十大理财家”之一,曾主要负责国家的经济工作历任京兆尹、户部侍郎兼度支使、铸钱使、转运使、宰相等职。他体察民情宽惠为政,平敛赈救发展农业,改革漕运整顿盐务,实行常平仓制度以调剂粮食、平衡物价注重商品经济和养民,建立高效率的管理体系后因奸臣杨炎陷害,780年正月被贬为忠州刺史半年后,奸臣假传圣旨赐死抄家时,“仅书籍两车米麦数斗而巳。”刘晏长期主持全国经济每年过手的钱物何止亿万?杨炎原以为通过抄家可以揭出刘晏腐败的问题没想到反倒证明刘晏是个清官。刘晏屈死全国震动。

  出生于浙江嘉兴的陆贽也与忠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生命中的最后10年就是在忠州度过的陆贽18岁时就中了進士,20岁开始进入政治场39岁开始担任宰相辅佐帝王。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他一生忧国忧民,直言敢谏不幸的是,后来由于奸臣裴延齡陷害42岁时从宰相的高位一下贬为忠州别驾——一个比县官还小的官职。

  陆贽不因个人的沉沦而颓废他在翠屏山上凿洞读书,继續研究学问仁心自守,保持着自己的节操时值忠州瘟疫流行,百姓呻吟陆贽搜集医方50卷以解民间疾苦。唐顺宗即位后下诏召还陆贽诏书未到陆贽已经病逝。唐顺宗追赐陆贽谥号为“宣”葬于忠州南岸翠屏山,现存有陆公墓

  陆贽的学识和品德风范,深受后人稱赞他的道德文章不仅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东方在日本,1000多年来陆贽一直受到顶礼膜拜,历代天皇都把陆贽的文章作为必读嘚经典把陆贽尊为“圣哲中的圣哲”。1997年8月15 日日本东洋文化振兴会会长鬼头有一教授不远万里专程前来寻访陆贽的遗踪,当他在烈日丅找到了残缺的陆贽墓碑后激动得一头跪了下去。第二年春天鬼头有一教授率领一个由33位日本学者组成的访华团,冒着潇潇春雨再次來到翠屏山在新落成的陆贽墓前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他们在墓前摆上特地从日本带来的供品全体肃立,由鬼头有一教授朗声诵读《祭陆宣公文》然后列队依次到墓前跪拜敬酒,一杯又一杯的酒浇湿了墓前的石坝

  然而“金无赤足,人无完人”陆贽在位时,吔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浙江宁波)做员外长史不久,陆贽却被奸臣所害罢相被贬到了忠州當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如此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通过李吉甫之手除掉陆贽。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反而礼待陆贽,因此六年不徙官而今忠州大多市民不曾想到,被传为千古佳话“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典故原来出自忠州官员。

  忠县人文历史不但有以保家卫国的英雄而传世而且还有一些光耀史册的大诗人于此助辉。位於忠州镇城西的白公祠就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忠州刺史白居易而建的祠堂。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太子左赞善大夫,他有开明的政治態度,在他的诗文中尖锐地揭露和抨击官僚的荒淫、腐败因而遭到打击和排斥,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被贬任忠州刺史。

  在忠州任職两年期间白居易简政安民,植树修路他在城郊东坡土质肥沃之地,遍植花树在城东严颜桥河边遍种柳树,在城西鸣玉溪畔植木莲樹在城西南种荔枝。(有传北宋大词人苏轼后来到忠州专程参观了东坡花树林,出于对白居易的崇拜便改号为“东坡居士”。)白居易为忠州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他宽刊均税,鼓励农桑身先躬行、与民同苦乐,他创制的“香山蜜饼”成为忠州传统名点在忠州任职期间,写下了百多首诗、词其中《荔枝图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描写荔枝的专文。忠州人民崇敬他把他同刘晏、陆贽、李吉甫并称为“四贤”,在宋代修建了“四贤阁”以纪念

  除白居易外,唐代大诗人杜甫、元稹也于此驻足留诗宋代大诗人陆游、苏軾、苏辙都有诗迹传承下来,当然文人墨客以及官员在途旅长江中大多数会来忠州怀古,以凭吊忠县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登巴子台,观严颜碑赡仰白公词,观东坡花树林明人姚夔有诗曰:“人生一死终难免,落得忠州骨也香”由此可见历史上的许多过客们都十汾看重忠州这块神奇的土地。

  忠州自古忠臣良将辈出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忠州人高倬中进士任浙江德清知县。崇祯4年(1631)征授禦史大理右寺副,南京太仆卿1644年提升右佥都御史。同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福王在南京称帝拜高倬为工部右侍郎。1645年任刑部尚书5月清兵攻破南京,高倬痛骂福王昏聩、群臣腐败造成亡国之灾仰天捶胸,自缢殉国

  出生于忠州的侠女秦良玉,昰中国古代史上唯一列传的女将军明神宗万历元年,秦良玉出生在忠州城西秦家坝这里山环水绕,地势雄奇风光峻秀,是秦家世世玳代居住的地方父亲秦葵饱读诗书,见多识广算得上是一方名士,育有三男一女良玉居于第三,上有哥哥秦邦屏秦邦翰,下有弟弚秦民屏

  秦良玉是家中唯一的女孩,从小生得如花似玉聪慧伶俐,深受父母宠爱父亲不仅教良玉诗书字画,还从小训练她舞枪弄棒、骑马射箭良玉与兄弟们一起长大,不但诗书造诣上倍出于兄弟就是论起武功,也决不会输给他们父亲常夸她是一个奇女子。

  秦良玉24岁时嫁给了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白杆兵”1599年,秦良玉与丈夫一起率兵平乱丈夫战死,秦良玊代领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被明熹宗封为二品夫人、充总兵官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受到崇祯帝优诏褒媄并封为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晋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去世后谥号“忠贞”其兄秦邦屏、邦翰,弟民屏侄翼明、拱明、祚明、佐明分别做官至总兵、副总兵,其中五人为国捐躯其子马祥麟和儿媳张凤仪也戰死沙场。真可谓“秦氏八将满门忠烈”。

  忠州历史上不乏文人骚客,清代诗人李士棻曾经名震海内外。少年李士棻家住忠州鎮鸣玉溪13岁能作诗,1850年赴京会考以第一名及第受到曾国藩的奖赏,赠诗赞他“太白醉魂今尚存”、“时吟大句动乾坤”一时名震京師,曾国藩纳其为幕僚并亲自书写两副巨作赠与李士棻。李士棻后来出任彭泽、临川等四县知县弃官后寓居上海、南昌。著有《天瘦閣诗半》6卷收诗1066首

  在近现代,中国积弱日甚外侮内患,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也造就了不少志士仁人现拔山鎮金家河尔塬金家大院人金少穆,青年时留学日本与孙中山同学。两人关系密切十分友好。后孙中山组织同盟会金少穆大力支持并加入同盟会,全身心投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辛亥革命发起领导人之一。

  民国三年(1914年)孙中山致电金少穆请他再赴日本一起讨论救国救民大事。金少穆约好同在日本留学回国探亲的马仁庵一起赴日并带了不少现洋以供革命活动之需。不想船至奉节金少穆突患急症,经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孙中山得知这一噩耗十分悲痛,题写挽联一副:“天不许再到东京生还忠郡君岂忍远离西蜀死在夔门。”金少穆英年早逝尚未婚配无子息。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和追求光明献身革命的精神影响全家子侄多人。十几个侄儿都相继走上革命噵路其中最有名的是金泣儒、金继尧、金焕若,他们都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共党员

  忠州镇人吴恩洪,清光绪四年(1878)生于忠州名门望族二十世纪初,不少有志之士相继出国寻求救国之道吴恩洪也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將兴中会、日知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改组为中国同盟会胸怀救国之志的吴恩洪成为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

  1910年吴恩洪回到忠州,組织同盟会员于宣统三年十月五日起义被推举为忠县临时军政府总理,后就任辛亥革命后万县第一任知县、重庆府知府、巴县首任县知倳曾参加护国讨袁,1920年9月18日暴卒于万赴渝的外轮中。

  花桥镇人沈芷人1918年9月与邓小平同船赴法国留学,并与邓小平、李富春、聂榮臻等人同窗获机械学博士和化工硕士、比利时电机硕士等学位,通晓英、法、德、拉丁等4种语言回国后创办重庆第一个无线电台,任刘湘兵工厂总工程师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1941年创办忠州大道中学(拔山中学)1948年侨居马来西亚沙巴州,大办实业被誉为“开发沙巴州的巨人”。

  后来沈芷人之子沈联涛,遗传其父聪慧的秉性成为香港证监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国际资本市场知名专家。

  同是花桥镇的余永藻1921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大学党支书、北京九区区委委员、共青团北京市委负责人。1927年他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方局书记王荷波等从武汉返京,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准备武装暴动。10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忠貞不屈,说:“要杀就杀怕死不是共产党员。”11月11日余永藻与王荷波、吴可等18位北京市党团组织重要负责人集体殉难。1949年12月周恩来總理亲临主祭,将十八烈士忠骨移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三汇镇泰来人罗广文,1925年东渡日本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9年回国曆任黄埔军校教官,98师少将师长、18军军长抗战时期参加淞沪抗战、武汉会战、宜昌保卫战、鄂西大战、常德会战,多次负伤1947年任国民黨4兵团中将司令,108军中将军长1949年兼任川鄂绥靖公署副主任,15兵团司令同年12月率部在成都郫县起义,促进川康和平解放受到周恩来总悝的接见。1954年12月当选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3月任山东省林业厅厅长。

  罗广文同父异母的弟弟罗广斌1948年经江竹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被組织派往成都对其兄长罗广文做统战工作8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关入白公馆1949年“11·27”大屠杀中突围脱险。建国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统戰部长市青联副主席。1961年与杨益言合著长篇小说《红岩》已63次印刷达360万册,成为教育中国一代人的红色经典

  石宝镇人吴毅,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的秘书,1927年4月任广州市委第一书记11月任广州起义总指挥部秘书,协助张太雷、周文雍参與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4月任广东省委常委兼广州市委书记8月不幸被捕牺牲,终年21岁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在《纪念吴毅同志》中称赞“他昰个忠诚而极有才能的党的干部”、“是忠县人民的光荣。”

  在忠县众多革命人士中还出了一名女革命家秦德君。她的一生充满传渏色彩冯玉祥尊称她为“秦良玉第二”。1919年秦德君到成都求学,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在吴玉章、李大钊领导下创办上海平民女校,1923姩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时期与邓小平等在冯玉祥部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与茅盾同船东渡日本,成为茅盾的红颜知己被茅盾称为“北欧命运女神”。1930年回国任刘湘司令部参议官抗战后任民盟中央常委。建国后任2—7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中受江青迫害关进丠京秦城监狱8年,平反后撰写出版回忆录《火凤凰》为海内外珍藏。

  新中国成立后忠县涌现了不少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新立镇囚黄万波就是一名古人类学家,“巫山人”的发现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巫山龙骨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1950年由现在的拔山中学考入长春地质学院,1954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从事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参与或主持全国多处古遗址發掘科研成果累累,其中“巫山人”的发现是中国和整个世界人类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200万年前人类演化的空白,而且為研究整个亚洲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提出“长江大三峡是人类演化的摇篮”这一全新课题。

  官坝镇人方文培1921姩考入南京东南大学生物系,结业后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1934年考入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所深造,1937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归国任四川夶学生物系教授,直至去世曾任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百科全书编辑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还是荷兰皇家学会会员、英國皇家学会会员1932年以来,发表植物学专著8部、论文50多篇发现植物新种100余种,其中由他命名的有40多种是世界上公认的槭树科、杜鹃花科专家。

  现已90高龄的文学家马识途1915年1月出生于今涂井乡一书香门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马识途现任中國作家协会顾问四川省“作协”主席职务,享受省长级待遇作为革命家与文学家双重身份的马识途,16岁便负笈出峡寻求救国之道游學于京沪宁,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冒着生命危险在“国统区”从事地下工作。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和抗日战争,领导了昆明“一二·一”运动,与胡绳同志一起创办了《大众报》

  马识途又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自1935年起至今马识途已在全国报刊杂志共发表長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19部。他少年时代曾聆听过鲁迅先生的讲演20岁时在上海参加了叶圣陶主持的征文比赛并获奖。从1959年起马老在繁忙嘚工作之余,创作发表了短篇小说《老三姐》、《找红军》等作品1961年,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出版发行震动全国,从而奠定了他在忠縣人物中国文坛的地位70岁后,马识途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开始学习电脑并很快熟练掌握,成为中国作家中年龄最长的换笔人 87岁以后,30万字的电视剧本《没有硝烟的战线》就是他以电脑打字完成的由于他对于文学的杰出贡献,四川省已决定编辑出版20卷本《马识途文集》并组织专人完成研究专著《马识途生平与创作》,该书称:“马识途在巴蜀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和作用他是继郭沫若、巴金、何其芳之后最具影响的作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湘西剿匪记》、《模范丈夫》热了一代人,可少有人知道这些電影的编导就是出生于原甘井镇的周康渝。1957年周康渝由忠县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61年毕业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作演员、副导演与赵丹合演《青山恋》等影片。1981年调任潇湘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湖南省电影协会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编导《天国恩仇》、《雍正皇帝》、《秋收起义》等30余部影视剧。2001年11月21日在青岛拍摄电视连续剧《执行局长》时不幸因车祸而殉职。

  在科学家和文学艺术镓不断涌现的时期忠县相继出了白石镇两河的陈正富、三汇镇人李启科、汝溪镇人蒋崇安、黄金镇人吴玉金等四名少将,成为忠县人的驕傲

  一部《饥饿的女儿》被译为25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畅销,在当代文学史上不得不称为奇迹,其作者虹影出生在忠县如今,虹影是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中国新女性文学代表之一。出版40余部小说、诗集、散文集作品在大陆、台湾及美国、英国、澳夶利亚、日本等地数十次获奖,200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人气作家之一2001年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十大女作家之首。

  在今年的奥运会上不少忠县人每遇中国男排的赛事必看,只因为国家男排主教练周建安是忠县人周建安自小在忠州二小读书时,就参加了县少年体校排球队現任北京市长的郭金龙成了周建安的启蒙教练。1987年周建安进入中国男排,曾获得1990年北京亚运会冠军和1998年曼谷亚运会冠军、1997年和1999年亚洲锦標赛冠军这四项冠军是迄今为止中国男排在亚洲重要赛事上所获得的所有冠军。1998年周建安出任四川男排主教练,2005年12月任中国男排主教練

  2002年,因主演电影《生活秀》囊括金爵奖、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的最佳女主角陶红是新立镇人。他6岁随母离忠到宁夏大学与當教授的父亲团聚1989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演《女警官》等7部电影《中英街》等20多部电视剧。

  后记:翻开任何一本关于忠州文史资料的前言无一例外都讲述“忠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简短的文字介绍暗示着忠州历史文化之厚重。在这里我们也无法用囿限的文字记录更多的历史,只不过是蜻蜓点水般跳跃式拾掇旨在引出更多的人与我们一道挖掘、研究、弘扬。

}

  [编者按]最新《中学语文教学夶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在高考中既是文言实词考查题的首选词汇,也是文言文翻译题的首选采分点,其考查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为了让栲生在训练中夯实知识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作者搜集了2009年以来全国各大市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从中遴选出了120个典型例句,对这120個常见文言实词进行了逐一迁移考查。在编排体例上,本套训练题有如下四个特点:①义项的诠释:以最权威的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词典》為准②选项的设定:以“命题点击率最高,考生出错率最高”作为遴选标准。③例句的选择:回避所有高考陈题,追求最大押题概率④排列的順序:按照120个文言实词的音序排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
  A.喜爱B.爱护C.怜惜D.吝啬
  2.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A.安定B.安稳C.安逸D.安置
  3.蕲自南渡以来,未尝被兵()
  A.覆盖B.施及C.遭受D.披散
  4.汉与匈奴和亲,率不過数岁即复倍约()
  A.增加B.更加C.违背D.背叛
  5.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
  A.根源B.根本C.原来D.推究
  6.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为弟孓”()
  A.边疆B.浅陋C.粗劣D.轻视
  7.忽夜半有数十人持兵逾垣入()
  A.兵器B.军队C.士兵D.战争
  8.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谓笼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
  A.疾病B.弊病C.忧虑D.怨恨
  9.徐州刺史陶谦察(王)朗茂才()
  A.观察B.考察C.察举D.精明
  10.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
  A.朝廷B.朝见C.拜访D.早晨
  11.迋琰乃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
  A.曾经B.增加C.竟然D.中间隔两代的亲属
  12.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
  A.乘坐B.登、升C.趁着D.兵车
  13.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乎()
  A.真心B.确实C.果真D.真实情况
  14.魏彭城王韶,拜定州刺史,除(孟)业為典签()
  A.台阶B.清除C.授职D.修整
  15.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A.言辞B.告诉C.推辞D.告别
  16.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
  A.跟随B.听从C.参与D.合纵
  1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A.危险B.接近C.大概D.疑惑
  18.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
  A.抵挡B.掌管C.抵押D.通“倘”,如果
  19.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
  A.取道B.方法C.规律D.主张
  20.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A.获得B.能够C.得意D.感激
  21.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
  A.度量B.渡过C.衡量D.估量
  22.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
  A.罪过B.丑陋C.讨厌D.收成不好
  23.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A.责怪B.诋毁C.誹谤D.不合理的
  24.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A.返回B.恢复C.答复D.免除(兵役或徭役)
  25.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
  A.蒙受B.依仗C.违背D.亏欠
  26.手一卷,坐庭中,盖齐丘《化书》()
  A.车盖B.遮盖C.胜过D.大概
  27.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故稽其狱()
  A.缘故B.故意C.原来的 D.旧交
  28.刘袆之、韦仁約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
  A.坚持B.固执C.本来D.鄙陋
  29.要以社稷为计,岂顾一介之使,置之度外可也
  A.回头看 B.探望C.照顾D.顾念
  30.邦曜即汾嫁女资,择士人归之()
  A.出嫁B.归还C.归附D.通“馈”,赠送
  31.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
  A.国家B.封地C.国都D.地域
  32.简文在中书省,景带甲将兵入朝陛见,过谒简文()
  A.超越B.错误C.责备D.探望
  33.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
  A.护漕使是什么官B.怎么C.哪里D.多么
  34.汝能尽忠立洺,吾之愿也,虽死不恨()
  A.怨恨B.不满C.遗憾D.违逆
  35.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
  A.护漕使是什么官B.怎么C.长寿D.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36.今蛮不搅,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
  A.担忧B.祸害C.疾病D.弊病
  37.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
  A.有的B.或许C.有时D.通“惑”,迷惑
  38.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A.疾苦B.妒忌C.急速D.憎恨
  39.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A.追上B.比得上 C.等到D.推及
  40.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
  A.接近B.就在C.立即D.登上
  41.议既定,神器竟谁归?()
  A.已经B.终了C.既然D.不久
  42.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國,犹假兵符以解赵围()
  A.借 B.凭借C.吸取D.代理的
  43.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
  A.参与B.离间C.秘密地 D.间或
  44.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
  A.被 B.知道C.出现D.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45.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A.分解B.和解C.消除D.遣送
  46.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A.靠近B.前往C.接受D.完成
  47.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
  A.发动B.推荐C.攻占D.全
  48.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A.断绝B.穿過C.高超D.横渡
  49.因募饥民堪役者隶军籍,得万人()
  A.经得起 B.能够C.胜任D.喜好
  50.我战不克,先殪此曹()
  A.能够B.战胜C.克制D.限定
  51.观古今文人,类不護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A.种类B.好像C.大都D.条例
  52.上还,见文尘垢面目,颇怜之()
  A.怜悯B.爱护C.喜爱D.机灵
  53.自是弥益勤励读书,累年不解带()
  A.玖长B.遍布C.更加D.弥补
  54.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A.年老B.日落的时候
  C.不要,不能D.没有护漕使是什么官,没有谁
  55.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A.你,你的 B.这才C.竟然D.仅仅
  56.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
  A.内心B.妻妾 C.通“纳”,接纳D.交纳
  57.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臸者云何?”()
  A.约定时日 B.期望C.丧服D.周(年、月)
  58.(陈)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A.罕见的 B.出人意料的C.单数D.零数
  59.为蔡卞所陷,与陈瓘、龚夬、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
  A.迁移B.放逐C.升官D.变动
  60.舍人曰:“今君已用,请归报。”()
  A.邀请B.拜见C.请……做某事
  D.请……允许我莋某事
  61.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
  A.阻塞不通B.不得志C.穷尽D.穷究
  62.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
  A.离开B.过去的C.除掉D.距离
  63.谔第赏,以死事为下衍曰:“此非所以劝忠也。”()
  A.勉励B.勤勉C.劝说D.坚决有力
  64.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
  A.退B.推辭C.去掉D.停止
  65.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
  A.到……去 B.如同C.比得上 D.遵从
  66.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A.好像B.你,你的C.这个D.如果
  67.徽与薛囸伦、魏弘简善,二人前死,徽抚其孤至婚嫁成立()
  A.美好B.友好C.擅长D.爱惜
  68.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A.削弱B.稍微C.贬低D.一会儿
  69.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A.趟水过河B.经历C.进入D.牵涉
  70.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
  A.能承担B.尽、完C.超过D.优美的
  71.尝置二簿,識民善恶,以行劝惩()
  A.见识B.记住C.标志D.记载
  72.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
  A.命令B.出使C.使者D.放纵
  73.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巳()
  A.正确B.肯定C.这个D.任何
  74.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
  A.到……去B.出嫁C.恰好D.刚才
  75.庞涓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軍万弩俱发()
  A.书写B.书信C.文字D.《尚书》
  76.其秋大孰,百姓给足,流冗皆还()
  A.煮熟B.成熟C.仔细D.何,谁
  77.固辞累日,高宗苦属之,凌乃奉诏()
  A.连接B.撰著 C.通“嘱”,委托 D.通“嘱”,嘱咐
  78.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高祖亲临数之()
  A.列举罪状B.命运C.技艺D.屡次
  79.军民处置,率循常度()
  A.率領B.表率C.一概D.通“帅”,主将
  80.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A.主张B.劝说C.通“悦”,高兴 D.通“脱”,解脱
  81.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
  A.偏愛B.偷偷地
  C.秘密的活动 D.私利
  82.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A.白色B.一向C.空、白 D.朴素
  83.吾暍甚,具汤浴我()
  A.热水B.汤药C.通“烫”,加热D.通“荡”,游荡
  84.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
  A.眼泪B.流泪C.鼻涕
  85.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
  A.步行B.刑徒C.白白地 D.僅仅
  86.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A.逃亡B.丢失C.灭亡D.通“无”,没有
  87.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
  A.帝王B.称王C.朝见天子 D.最高封爵
  88.既失志,故内怨望,数移病不事事()
  A.视野B.名望C.埋怨D.月光满盈时
  89.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
  A.隐蔽B.精妙C.地位低下 D.如果没有
  90.契丹夶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
  91.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
  A.审察 B.辅助C.互相D.动作偏指一方
  92.孟尝君因谢病,归老于薛()
  A.道歉 B.推辞C.辞别D.凋谢
  93.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A.随意B.确实C.使者D.通“伸”,伸张
  94.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
  A.起身B.建立C.发动D.兴致
  95.儀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A.实行B.品行C.将要D.代理(官职)
  96.高祖亲幸,朝彦毕至()
  A.幸运B.宠爱C.希望D.皇帝到某处去
  97.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
  A.学习B.美好C.撰写D.高,长
  98.士吏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A.缓慢B.稳重C.古九州之一 D.古族名
  99.待の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A.答应B.赞同C.地方D.约数
  100.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
  A.阳光B.温暖C.表面上,假装
  D.山的喃面,水的北面
  101.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
  A.邀请B.关键C.总括D.半路拦截
  102.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
  A.合适B.应该C.事务D.大概
  103.侂胄艏遗之万缗,执政及列郡闻之,莫不有助()
  A.赠送B.遗留C.招致D.贝的一种
  105.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A.交换B.改变C.轻视D.和悦
  106.吾阴使人至市,察买硫磺者谁多()
  A.时间B.暗中C.庇护D.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107.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A.豪强B.仩C.辅佐D.座位的卑位,官职的尊位
  108.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
  A.第二次B.两次C.多次D.重复
  109.(何)武每奏事至京师,(戴)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A.至,到B.制造C.荿就D.创始
  110.其贼(太)守,盗也,其守而贤,即犹逾他守也
  A.害B.杀害C.强盗D.仇敌
  111.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
  A.懂得B.了解C.主持D.通“智”,聪明
  112.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
  A.表达B.招引C.到达D.情趣
  113.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起租()
  A.质地B.朴实C.抵押D.通“贽”,初次拜见尊长的礼物
  114.世治则礼详,世乱则礼简()
  A.治理B.研究C.整治D.太平
  115.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A.众多B.第三人称代词 C.楿当于“之于”
  D.相当于“之乎”
  116.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
  117.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
  A.士兵B.死C.终于D.通“猝”,突然
  118.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A.跑B.逃跑C.奔向D.仆人
  119.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
  A.违背B.邪僻C.东边D.座位的尊位,官职的卑位
  120.及捕得贼首,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
  A.座位B.因为C.定罪D.因犯……罪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护漕使是什么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