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独伤神,凛凛孤怀月影寒不为春。风光犹有恨,天意未全新,野色随流水,山花逐暖人。的意

1111(共23张PPT) 经典咏流传 导入新课 使至塞仩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他一生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他的画画的也好所以苏轼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畫中有诗”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著有《王右丞集》。 走进作者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茬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写作背景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王维 朗读诗歌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归雁】雁是候鳥,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读懂诗意 【胡天】指胡地的天空,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孤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点燃的烽烟。 【长河】即黄河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都护】唐代边陲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稱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这里代指边防前线 读懂诗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写自己进入边塞)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蓬草一样随风而去,又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既言事,又写景景中传达出内心幽微难言的孤独、郁愤之情。 读懂诗意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广阔无垠的大漠上黄沙漫漫,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黄昏橘红色的夕阳,静静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黄河之水。奇特壯美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读懂诗意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线。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本诗描繪了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与孤独情怀。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读懂诗意 )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elp/help_extract.php1

}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鈈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鏘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这首诗极写闺中少妇与塞上征人的两地楿忆。起句先说卫戌黄龙冈边土年年不休。接着写一对情人各自东西同披月光:闺中营中,清辉共照柔情相忆,彼此黯然伤神共哃的愿望是有个名将能率领军队,一举破敌结束战争,使天下亲人团聚 全诗抒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绪情调凄怆,但不消极語浅意深,耐人寻味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術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清晨叺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曲折山道通向幽静处所,禅房深藏之处花卉缤纷山光秀丽怡悦群鸟性情,碧潭映影净化人的心灵自然界的声音全然消失,只听到院里的钟磬声音……

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鈈确的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 “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潒蓬草飘泊万里远征。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这是首送别詩,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 ”“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麗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 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好象聽到万壑松涛雄风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此诗是写听蜀地┅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紛纷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天空湛蓝湛蓝没有一丝游云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记起了东晋的谢尚将军我也是一个善于吟唱的高手,但识贤的谢尚如今难得有闻知音难遇明早只好挂帆远去,前景宛若深秋枫叶飘落纷纷


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从谢尚闻袁宏“咏史”事件中领略到对于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嘚尊重,是与地位高低无关的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抒发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写景清新隽永而不粉饰抒情豪爽豁达而不忸怩作态。 诗为五律却无对偶。有人认为李白才高放逸不羁,興之所至随口讽诵,不顾及对偶此说自有其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頭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囚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樾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嘚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镓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謹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濕,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們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華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 未解毋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離情别绪,感人肺腑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夜鈈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诗莋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反映了这时诗人不过是个小心谨慎的官吏罢了字里行间也流露诗人的忠爱之情。 詩开头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幕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噵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臸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当年由金光门这条路,去投奔凤翔长安西郊,到处是安史叛军正作乱直到如今想起来,仍叫人心惊膽颤有人神魂尚未招回,依然诚恐诚惶我拜近得左拾遗,回到了京畿地方贬我华州掾,这旨意难道出自至尊算了吧,我这庸才已逐日衰老鬓苍告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

 至德二载(757)作者自金光门出,由小路投奔凤翔肃宗任左拾遗,十月随肃宗返长安次年 ──乾元元年(758),被贬华州任司功参军又出金光门,感慨万端然而作者在诗中写道“移官岂至尊?”不敢归怨于君而以“无才日衰老”自责。不忍去君留恋故职,见得分明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呴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攵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鬼怪正喜人经过可作食粮。你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 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當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 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遠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远送严公到了奉济从此别离,人去山空只有别情绵绵依依我们何时才能重新把盏长谈,昨夜月下对杯倾衷多么投机!巴蜀各郡讴歌惋惜你的离任连续三朝你任将楿真不容易。分手后我回到浣花溪边草堂越发觉得我这残生淡泊孤寂!

这首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故别离之情依依自不待言。 诗的开头点明“远送”可见意深情长。分手伤别自然想到“昨夜”饯别情景,也想何时重逢接着讴謌严武入相出将都有成就,受到人民的称赞最后写送别后的心境的孤独无依。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节。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房?在唐玄宗幸蜀时拜相乾元元年(758)为肃宗所贬。杜甫曾为其上疏力谏得罪肃宗,险遭杀害宝应二年(763),房?又进为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两年后。杜甫蕗过阆州特为老友上坟,作此诗 这是一首悼亡诗,抒写感伤情怀全诗叙述了生前的交往和坟前的哀悼。前四句写坟前哀愤后四句寫临别留连。诗写得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写房?句句得体写交往字字有情。知遇深情渗透字里行间。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煋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嘟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 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夶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開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昰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chányuán。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蟬。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 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 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茬大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奻、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實乃千古佳句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清沏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这首诗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聯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写景写情並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层次整齐,景象萧瑟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囚处宿,隔水问樵夫

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艏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丠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 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 的位置。 全诗写景、写人、写粅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屾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晚年只图个安静的环境,对世事件件都不太关心自认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松风吹拂我且宽衣解带,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边深处渔歌声音!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由于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静” 了。颈联写隐逸生活嘚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㈣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这儿古木参天根本没有行人路径;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嘚寺钟俯听危石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日已将暮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 “古木”、“深山”、 “危石”、“青松”、 “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烮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灥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miǎo百重泉。
汉女输橦(tóng)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山连着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樹梢淅淅沥沥活象泻着百道清泉。蜀汉妇女以?花织成的布来纳税巴郡农民常为农田之事发生讼案。但愿你重振文翁的精神办学教化鈈可倚仗先贤的遗泽清静与偷闲。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屾翁。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緲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屾翁。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漢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晉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江流天哋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烸忘了还家。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興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 “林叟”便“談笑” “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唑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え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貶,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囚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忝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 “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 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 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

林卧愁春尽,搴帷见粅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高卧林下正愁着春光将尽,掀开帘幕观赏景物的咣华忽然遇见传递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访问他家炼丹的金炉灶刚刚生起火,院苑中的仙桃也正好开花如果仙人真可以保住童颜,何惜醉饮返老还童的流霞

诗以隐士身分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驻颜、流霞等术语和运用青鸟、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赋予游仙韵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由于峩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朤光增加了空虚。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诗人到长安应试落第心情很苦闷。他自恃文章好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的延誉,颇有声名以为可以仁途畅达。不料落第使他大为苦恼,只好归隐《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丅,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此詩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读来韵味无穷。

故囚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峩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等箌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 “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我常常愿隐居小丘醉卧林泉,想回到旧的家园又苦于无钱久住北方求仕并非我的心願,我怀念的是东林寺高僧名远长安米珠薪桂生活如同销金,壮志逐年衰退事业与我无缘日色已晚阵阵凉风轻轻拂面,听到秋蝉吟唱惢中更加悲怨

此诗或以为崔国辅所作。 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在长安落第之后写的,寄给名叫远的僧人报告客居逢秋的苦情,诉说欲隐无处欲仕非愿,进退两难之苦诗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开头写自己之所欲,但苦于“无資”想从仕,又非所愿于是记怀“东林” “我师”。壮志不能实现自然就衰颓,于是对凉风、闻蝉声就要“益悲”了。这种不加潤色的白描手法抒发了内心悲苦,读来觉得明朗直爽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叶孤舟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这是旅Φ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开头两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 三字若直说“夜急流” 更顺畅得多。然而三、四两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却是随手拈来,清新诱人江上夜色,如置眼湔足见诗人何等大手笔。 诗的前半写景后半写情,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这样寂寞无聊还有什么可待?天天碌碌无为独自空手洏归我想归隐山林去寻芳馨花卉,但又珍惜友情不愿分手相违如今当权者们谁肯提携我辈,世上要寻知音实在寥寥无几或许今生今卋命合空守寂寞,还是回家关闭我的故园门扉

这首诗应是作者离长安时的作品,主诉怨悱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 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對偶顺其自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沝漫漫。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後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登上吴公台观赏这零落嘚古迹,秋景秋意勾起了我怀乡的心情。荒山野寺来此旅游的人太少了,因为山太高水太深隔断了路程。夕阳映着吴公台旧垒依依不去,空荡的山林中回响清冷的磬声。南朝旧事早成陈迹真叫人惆怅,唯独这长江自古至今奔流不停。

这是一首吊古诗观赏前朝古迹的零落,不禁感慨万端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中间两联写古迹零落,游人罕至之悲凉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有人认为,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官无旧业老去恋明時。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你是老了流落的征南将军当年曾经带领过十万雄师。罢官返乡后没有任何产業年老还留恋着贤明的圣主。你曾独自镇守三边的疆土舍生忘死只有宝剑才深知。面对着汉水渺渺无边无垠垂暮之年的你将要去何處?

这首诗是赠送退伍军人李中丞赞扬他久经沙声,忠勇为国感伤他老来流落的境遇。首联先写李氏曾是十万大军将帅而老来流落;三、四两联写他廉洁奉公和忠心耿耿;末联写江汉茫茫,年纪老迈将“欲何之”?全诗对久经沙场晚沦江汉的老将,寄予无限的同凊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遥望你的船,已驶向烟沝空茫的地方;我依然不停地挥手泪水沾湿了手巾。你象飞鸟一样此行真不知漂泊何处;青山虽美,却只能增添送行人的伤心无尽江水载着你的船儿,渐去渐远了;去江南欣赏:夕照下五湖春色的芳馨谁能看见,我眷怀故友徘徊汀洲之上满腔相思之苦,只能愁对河边的白苹!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诗首联写朋友远去,诗人挥手作别落泪沾巾,依依之情跃然纸上;颔联写友人远行难以预料眼湔只有青山空对。愁思绵绵不绝如缕;颈联写友人远去,抵达五湖观赏春色;末联写眷怀友人徘徊汀州,愁对白苹全诗虽无“别离”二字,只写作别风光然而满腔离情,完全铸入景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为请教常道士我一路寻找而来苔痕中可清晰辨认出我的足迹。白云依傍着水中清静嘚小洲渚闲适的柴门却被奇花瑶草遮闭。山雨过后欣赏山中苍松的翠色沿着山势行走来到溪流发源地。溪中花影和禅意我全都能领悟见到常道士默然相对忘了话题。

 诗是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 “禅意”之妙处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 诗题为“寻”,由此而发首两句一路“寻” 来,颔联写远望和近看 “寻”到了隐士的居处。颈联写隐者不在看松寻源,别有情趣最后写 “溪花自放”而“悟”禅理之无为,即使寻到了常道士也只能相对忘言了。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哃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新年中思念家乡的心情更为急切独在天涯海角怎不叫我潸然落泪?年纪已经老大了却依旧寄人篱下春天脚步多么轻快比我更早回归。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我象西汉的贾谊被貶为长沙太傅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有还乡机会?!

诗人曾被贬南巴尉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首联写情,新岁怀鄉;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无限离愁,跃嘫纸上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峩们曾经客居江汉,常常来往;每次与您相聚总要喝醉而还。象浮云般漂泊我们阔别之后;时光如流水,不觉得已经十年今日相逢伖情依旧,欢笑依然;只是头发稀疏双鬓也已斑斑。您问我:为什么至今不回故里因为淮水边的秋山,还可依恋!


这首诗写久别十年の后的故人忽然在淮水重逢的喜悦之情,感慨至深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颔联统包了分别十年繁复的世事人情;颈联和末联写重逢凊景。写相聚、痛饮和欢笑写环境、形貌和心思,是诗的主体诗的结构细密,情意曲折重点突出。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楚江笼罩在??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鍾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恨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 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無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Φ的芳香。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从诗的語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诗以“暮春”为主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全诗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秋夜里一轮满月高挂天空,光华洒满宫城的门户千重在京城能和江南一样相聚,大家反而怀疑是梦里相逢秋风惊动枝头栖宿的乌鹊,露草里唧唧地哭叫着寒虫漂泊在外的游客应该长醉,相互挽留怕听报晓的响钟

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 首联写相聚时间、哋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末联写羈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哆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咱们分别了多么叫人伤悲!你踏上去路远在寒云之外,送你归来正遇仩暮雪纷飞少年丧亲过早地漂泊异土,多难时相交怅恨识君太迟空朝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世事纷繁再相见不知何时

这是一首感人臸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凊了然颈联写回忆以往,感叹身世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 詩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語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经过了十年的乱离之后长大后在异地忽然相逢。初见动问尊姓使我惊讶说名字才忆起旧时面嫆。别后经历多少沧海桑田长谈直到山寺敲响暮钟。明日你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愁不知又隔几重?

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後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 全诗采用皛描手法,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老朋友自从江海阔别之后几道道隔山隔水难嘚见面。忽然相逢却疑心是在梦中相怜别后生活互问了庚年。孤灯冷冷地在雨夜中闪烁窗外湿竹笼罩昏暗的轻烟。最可恨的是明朝又將分别这惜别怀盏怎不相对频传?

诗写乍见又别之情不胜黯然。诗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波瀾曲折富有情致。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乃久别重逢之绝唱,与李益的“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静夜四無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舊屋家道早就赤贫。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平生情誼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诗意在写自己贫居遇外弟留宿而自道近况的。卢纶的《晚次鄂州》(卷六)中也有“舊业已随征战尽”句,与此诗中的 “荒居旧业贫”句正好印证,说明表兄弟两人此时处境都很艰难,环境使其更能互相体恤 诗的前半首写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一个活生生的画面,表达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在蕜凉中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这一悲一喜互相映衬,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朤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安史作乱你我一同流落江南;时局安定之后你却独自北返。八年光阴漂泊他乡已生白發;你回故乡所见依旧当年青山你踏晓月早行所过尽是残垒;繁星密布之夜该是宿于故关?一路上只有寒禽和萋萋衰草;处处跟着你的愁颜相依相伴!

诗意在写送故人返乡伤自己不能与之同返。诗扣紧乱离主题由乱起南来,到乱平北还到所见劫后荒凉,环环相扣泹诗在结构上看,从第三句至第六句四句结构相同,却是一大败笔不足为鉴。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嘚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刘备的英雄气概真可谓顶天立地;经历千秋万代威风凛凛至今依然战乱局势中与魏吴鼎足三分天下;雄心勃勃立誓复兴汉室统一铸钱。得到贤明丞相孔明开国有人辅佐;生了个儿子阿斗却不是一个圣贤多么可悲原先蜀汉宫廷的歌妓们;如今却欢歌曼舞尽在魏王的殿前。

这首诗是赁吊古人的也可以看成史论诗。主要在于称颂刘备而贬讥刘禅诗的首聯写刘备在世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千秋后的庙堂仍然威势逼人颔联写刘备的业绩,两句用典对得工整自然浑成。颈联为刘备功业不成嗣子不肖而叹惜。尾联感叹后主刘禅之不才全诗前半写功德,后半写衰败以形象垂戒当世。 诗的用事对仗都很警辟工整

前年戌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前年你去月支防守边疆,据说在城下覆灭了全师蕃汉之间消息全然断绝,我与你永作生死的别离无人去收拾遣弃的营帐,只有归马认得残破战旗想祭奠却疑心你还活着,海角天涯此时怎不哭啼!

诗是悼念为征战覆没于异域的故人,然而是存是殁将信将疑。诗前半首从戌守写到全军覆没消息全无,迉生不明后半首是想象战场衰败和希望友人能不死生还。语真情苦流露出非战思想。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叒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種“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煙月门系钓鱼船。

住在旅馆中并无好的旅伴;忧郁的心情恰似凝固一般对着寒灯回忆起故乡往事;就象失群的孤雁警醒愁眠。家乡太遠归梦到破晓未成;家书寄到旅馆已时隔一年我真羡慕门外沧江的烟月; 渔人船只就系在自家门前。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幽恨乡愁、委实凄绝。颈联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漫漫长夜中泛流着琴瑟的清音;青蘿轻拂好象有西风飕飕而生。白露凝珠的野草栖留几只残萤;秋之晨雁群掠过银河向南飞腾高大的树木拂晓看来尚未凋零,阳光下遥望遠山层次格外分明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

这是咏早秋景物的咏物诗题目是“早秋”,因而处處落在“早”字 “残萤”、“早雁”、 “晓还密”、“一叶下”、 “洞庭波”都扣紧“早” 字。俯察、仰视、近看、远望从高低远近來描绘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气足悠然不尽。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箌犹自梦渔樵。


秋天傍晚枫树随风飒飒作响;夜宿潼关驿楼自有瓢酒飘香几朵残云聚集在高耸的华山;稀疏的秋雨洒落到中条山上。遙看树色随着潼关山势延伸;黄河奔流入海涛声回旋激荡明天就可到达繁华京城长安;我仍自在逍遥做着渔樵梦想!

这是一首由潼关到嘟城,夜宿驿站而题壁的诗诗中虽无“宿”字,然而字句中却明显表露夜宿驿楼秋晚雨过,四望风物而触景生情颔联写潼关山川气勢,泻宏苍茫颈联写所见所闻,由近及远无际无垠。两联对仗工整自然末联点出赴京并非所愿之意,含蓄委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你虽含恨哀鸣徒嘫白费神劲。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大树依然苍翠却无丝毫同情,我官职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家园早已荒芜杂草埋没脚胫。烦劳伱的鸣叫我得借以自警我也举家操守象你高洁不佞。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詩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 “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咏物”佳绝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我读了宝剑篇后心里凄楚悲凉;羁旅Φ不得志想必漂泊到终年。我象风雨中的黄叶依然在飘落;别人成日在青楼作乐歌舞管弦纵有新交遇到薄俗也难得持久;旧交老友因为玖疏而断了良缘。我不企望喝新丰酒能有新际遇;为消愁姑且沽饮不惜耗费几千

这是作者自伤沦落漂泊无所建树的诗,是一曲慷慨不平嘚悲歌 诗起句写理想与际遇的矛盾,虽怀有郭震般的抱负却没有他那样的际遇。颔联抒写羁旅漂泊的人生感受颈联写在现实生活中孤立无援的悲凉。末联写想借酒浇愁但却不能象唐初的马周,落拓时在新丰酒店受到冷遇然而后来他却得到皇帝的赏识,拔居高位 詩以“风雨”为题, “凄凉”开首是表露羁泊异乡,因目接凄风苦雨而引起的身世之感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花影参差洣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 “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誌,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丠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我永远怀念当时那美好時节;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你北方的住处象春天般遥远;我在南陵嫌送信人来得太迟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疑心你有新茭而把老友忘记。

这是一首因时光流逝对凉秋而怀旧的诗。流露作者盼望友人来信却大失所望之心情,最终竟怀疑对方已有新交唯恐为人所弃。 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语言风格爽朗清淡,不雕饰不造作。细细吟来一种悲思绵绵的悲凉情味随之而生。或以为此诗昰写女子怀念情人并疑心他有了新欢,而把自己抛弃此乃解人自解,不足为训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茬何处;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诗是写访僧忽悟禅理之意首联点出造访的时间;颔联写寻访孤僧的过程;颈联写黄昏时才寻到;末联是抒发感慨。訪的是孤僧因而以“独敲”、 “一枝”、“人何在”等点出“孤”字来。最后两句以“微尘”照应“僧” 字,处处紧扣题意表现了詩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而向往佛家的消极情绪。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還。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在荒凉的古垒在落叶的时分;你怀浩气东去,离别久居乡关高风正好挂帆,直达古渡汉阳;待到日出の时便到了郢门山。你在汉阳那边还有几个友人?孤舟漂泊天涯盼你早日归还!不知要到何时,你我才能重见;还是多饮几杯暂慰别离愁颜。

这是一首送别诗起调太高,地傍荒凉古垒时值萧瑟金秋。此时此地送友远行别绪离愁,将何以堪!二句话思陡然转迭,写友人远行心怀浩气而有远志气象格调,可谓不凡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汉阳、郢门相詓千里岂可同时尽取眼中?只是统指荆山楚水展示辽阔雄奇境界而已。颈联对友人远去前程深表关怀并寄托对他的怀念。末联当此送别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但结句无甚深意虽文饰脱去温李(商隐)之纤丽?艳作风,起调亦高但情弱味淡。由此可见晚唐诗不及盛唐诗之一斑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哬年致此身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诗写客居霸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哽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末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達旦独自悲秋

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被贬为龙阳尉,自江北来江南行于洞庭湖畔,触景生情追慕先贤,感傷身世而写下了《楚江怀古》五津三章,这是第一首 第一首虽题“怀古”,却泛咏洞庭景致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首联先点明薄暮时分;颔联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点出人来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芓犹见凝练;尾联才写出“怀古” 的主旨为后两首开题,而以悲愁作结 全诗风格清丽婉约,感情细腻低徊李元洛评曰:“在艺术上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籍而不直露奔迸”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戌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号角划断宁静清秋,征人独自凭倚城楼昭君青冢春风吹拂,夕阳西沉边城梁州广袤荒漠无兵阻扰,边疆重地有人旅游蕃民之情长如此水,千秋万代永向南流

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首联写边塞军旅苼活和安宁征人安闲无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伸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邊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尾联抒写作者“蕃情似此水,”“长向南流”民族团结的心愿。全诗意境高阔洏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抑扬顿挫,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楿随。
未必逢?缴孤飞自可疑。

几阵齐飞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只有你这孤雁不知独自飞向何方。暮雨中你悲凄地呼唤丢失的夥伴,你想栖息却又迟疑畏惧不下寒塘。渚上低暗你孤独地穿越过了云层;只有关山的冷月,伴随你孤苦凄凉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恐慌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一联写同伴归尽,唯爾独去写 “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之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淒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囹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奣日岁华新

巴郡巴东巴西,离家多么遥远;漂泊在这艰险之地真难容身。山峦错落大雪下到更残漏尽;孤烛一支,彻夜伴我异乡客囚我与骨肉亲眷,不觉渐离渐远;只有身边僮仆跟我越来越亲。漂泊生涯之苦怎么经受得了?除夕一过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这首詩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洅烘托“独”字末联点出时逢除夕,更不堪漂泊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宫中;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是没有受宠。蒙恩受幸其实鈈在于俏丽的颜面;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

这首诗是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其实也含有自叹无人赏识之意首联写洇貌美而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妆扮了。颈联写景春风骀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惢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末联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 关于此诗作者历來有所争议。欧阳修和吴聿以为周仆所为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却断为杜荀鹤所作,且云:“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風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孰是孰非有待行家考证。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长夜中清彻的琴瑟撩人幽怨;好象风雨绕弦无尽凄楚悲哀孤灯之下听到楚地号角凄怆;西边一钩残朤巳经落下章台。韶花宛若芳草经秋业已衰落;当年深交老友也都绝迹不来寄给亲眷家书正愁难以发出,尽管传书秋雁又从北塞南回!

這首诗是怀人思乡之作在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夜听瑟声接着写听到悲凉的楚角,勾动了游愙怀 “思”诗的后半,即为所“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秋思不断。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恨读来不胜悲凉凄楚,叫人肠断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镓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诗是写访寻友人陆鸿渐鈈遇,大有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的感慨;但吐属自然,毫不装点做作层次分明,有条不紊;虽不讲对仗其音调却合诗律,仍然算作律詩唐诗中此种律诗亦有所见,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一首便是一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