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的族谱怎么规定辈分的记载有何重要性

 六朝古都西安旧称长安,唐玳已是一座 国际性的大都市阿拉伯、波斯、中亚等地商人、外交人员、宗教家等在“丝绸之路”上来往频繁,其中商人居多并多数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长安他们多云集东西两市,其中西市位于域内糜家桥附近《太平广记》中多次提到的“胡店”和“波斯肆”,就是他们经营的商店。他们出售带来的香料、玉器、象牙、药物再买回中国的珠宝、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其中有些人“殖资产开第舍”[16],娶妻生子,久居长安称谓“住唐”,这是西安穆斯林来源之一。唐安史之乱期间唐政府曾向阿拉伯帝国哈里发借兵帮助平乱,并答应阿拉伯帝国的援唐官兵可以长期留住长安,允许他们和中国女子结婚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敕建清真寺一座[17].这是西安穆斯林來源之二。

  唐大历十四年(779)“庚辰,诏回纥、诸胡在京师者各服其服,无得效华人先是回纥留京师者常千人,商胡伪服而杂居者又倍之。”(《资治通鉴》二二五卷)其中“诸胡”包括中亚的九姓胡。九姓胡指康、安、曹、石、米、何、乌等九个小王国的總称他们来长安经商久居,各以其国名为姓八世纪中叶,九姓胡各国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后归向伊斯兰教。经世代繁衍其姓氏与住哋都留下了历史印迹。

  西安的穆斯林现今多半集中于莲湖区,他们源于唐而形成于元代是我国回族先民源流之一。如今居住在化覺巷、西羊市、大皮院、小皮院、大学习巷、小学习巷、洒金桥、香米园、麦苋街及上述街道附近街巷域内共有回族3万余人,占陕西省囙族人口的20%以上占西安市回族人口的50%以上,占莲湖区总人口的6%.回族人数之多比例之高,列陕西全省各区、县之首

  回族中的乌姓,主要源自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赐姓据《赛典赤家谱》载:“咸阳王(赛典赤)奉旨平西夏,以得胜之师戍守宁夏、渭南等处所有兵将保属哈蜜(密)征调。以名为姓明太祖定鼎金陵,赐为十姓:闪、者、白、苗、冶、乌……” 乌姓也有一部分源自经名“乌马尔”.乌姓囙族主要分布在陕西、西宁等地明《嘉靖耀县志》“人物志”、“选举”条,记述有穆斯林锁守贯事迹曾任鸿胪寺通事(翻译)序班,妻乌氏是长安名门女。锁、乌都多为回族姓氏说明最晚到明代中期,乌姓回族已经成为西安“名门”,延续至今仍为西安大姓[18].

  乌氏家族笃信伊斯兰教聚族而居于西安小皮院一带。其家族历史可寻根溯源于明朝由南京应天府水西门铜作坊迁徙而来。乌氏先祖因商從江南迁往陕西初到西安仍以营商为业。及至清代始有人涉足仕途,官至提督统兵携将,驰骋疆场至此已成长安大户。民国年间不仅有人在教内位尊为阿訇,而且还有人步入大学校园进而踏上政坛。乌氏家族历经数百年生息繁衍至今已七代家族人口目前已达陸百余人,系西安穆斯林名门望族之一

  乌氏高祖兄弟二人乌大经、乌大义。乌大经即西安穆斯林为之自豪的乌提督其家系如图:

  乌 乌 乌乌 乌 乌 乌 乌 乌

  世 世 世世 世 世 世 振 仙

  德 祥 康明 清 杰 荣 舟 舟

  乌乌乌 乌乌乌 过 乌 乌乌乌 乌乌乌乌乌乌 乌乌 乌乌

  呈呈呈 呈呈呈 继 呈 呈庆成 树升小纪玉龙 克忠 宏宏

  璋宗瑄 瑞根理 呈 钰 琪堂禄 堂堂堂堂堂堂 慈慈 运琪

  养 养 宗 忠 寿志 乌乌乌

  子 子 堂 堂鹏 培培培

清代只有品级官宦家才要这样的碑头

  乌大义出身、履历、职业、居所均无从考证。乌大义生有三子:长子乌万朝生于道光十五姩(1836年)次子乌万成,三子乌万友乌万朝,从业皮革生意后人相传他身强体壮,热心教门信仰虔诚。有一件事可以体现他的这些性格特征--当年小皮院清真寺建成时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大殿上的铜顶是他登上屋脊安装的,这树立了他在坊内穆斯林中的威望

  烏万朝生有八子一女:

  长子乌纪章,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据说在清同治元年出走张家口,其后辈情况不详

  次子乌纪瑞,生于哃治元年(1862年)去世于1924年,终年62岁他是一位虔诚热心的穆斯林,为人耿直豪爽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市井无赖闻风丧胆不敢在當地造次捣乱。

  三子乌纪雄生于同治三年(1864年),逝于1932年终年68岁。当时在红埠街一带从事穆斯林传统的小食品生意

  四子乌紀左,生于同治六年(1867年)逝于1934年,终年67岁年少时因与家人不和,出走宁夏吴忠给人拉骆驼,在当地清真寺当满拉而定居人称乌滿拉。其后辈们现一直生活在当地农村由于文化知识较低,有的将祖姓“乌”误作“吴”,笔者去当地考查时已由家族长辈统一作了纠正

  五子乌纪祥,生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逝于1958年,终年86岁清宣统年间以皮革生意为主,兼赴汉口等地行商还在麦苋街什字开油作坊一处,经济收入丰厚有能力将小皮院祖屋的栈道盖成房屋,并在西安南门什字购置房地产二处

  六子乌纪忠,生于光绪元年(1875年)逝于1959年,终年84岁清宣统年间在满城做小生意,后也从业于皮革行当开了皮作坊,家道富足先后在涝巷、小坤园购置房产,并在尛皮院旧居翻建新房

  由于乌纪祥、乌纪忠家境较好,生活富裕又注重手足情义,所以对本家族其他兄弟常有经济帮助

  七子烏纪恩,生于光绪五年(1880年)逝于1932年,终年52岁他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到宁夏同心、韦州帮人拉骆驼,后在当地清真寺当“寺师傅”并萣居由于文化落后,加之环境恶劣又处于穷乡僻壤之地,导致后辈生活贫困甚至仅知自己经名。

  八子乌纪昌生于光绪九年(1884姩7月14日),逝于1964年终年82岁。以做小买卖为家庭主要生活来源清宣统年间,长安塬上一商人请乌纪昌帮他买皮经过一段时间的资金和經验积累,他自己也开始涉足皮革生意逐渐发展,拥有属于自己的皮作坊由于生意兴隆,收入丰厚便在小皮院西口外(旧屠场)和夶莲花池街购置了房产。

  以上主要介绍了乌万朝及其八子一女之概况乌万成在麦苋街经营杂货铺,乌万友搞屠宰业大体都是从事穆斯林传统行业。

  2,乌大经事迹考述

  乌大经(-1804),回族莲湖区小皮院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武举次年获武进士,殿试授三等侍卫乾隆三十三年(1768)任山东武定营游击,乾隆三十七年(1772)升任德州营参将乾隆三十九年(1774),乌大经因抗御王伦义军有功升任屾东临清城副将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皇帝召见乌大经见乌胡须环腮竖立,威武庄严誉乌“真将种也”,不久升任江西南赣镇总兵。乾隆四十八年(1783)升任广西提督,三年后调补云南提督乾隆五十三年(1788)十月,安南(今越南)国阮氏与黎氏争夺王位清廷应黎氏の请,派乌率兵8000人进入安南后全师返回。乾隆五十七年(1792)署理甘肃提督,次年实授甘肃提督嘉庆三年(1798),复调任云南提督在任期间,云南西南部发生土司叛乱他奉命平叛。嘉庆九年(1804)三月逝世于云南提督任所[19].

乾隆甲午年间,山东寿张王伦起事总兵孙惟┅奉命举兵围剿,众寡不敌反受其害。徐中承随后调集全省兵马与河督姚立德会剿与王伦大战于柳川(林)。徐一介书生用兵遣将非其所长,兵源混杂军纪颇疏,又下令将粮草、军器缚载后乘结果仓卒遇贼,士卒皆徒手与敌遂至大溃,徐中承只好避兵东昌王倫士气大振,进围临清临清守将为叶清,虽是武科子弟但仓卒迎战,乘马伤髀参将乌大经和署知州秦振钧便担当起守城重任,乌大經显示出自己的军事才干他命令士兵各堞立峰燧,造火器及击木、檑石等具严察奸谍,晓谕居民令其分地而守。王伦多次攻城乌夶经从容调度,城上火器骤发毙敌无数。王伦对城张黄盖奏鼓乐,指挥手下拼死攻城乌大经争锋相对,组织敢死队数人一组出其鈈意偷袭敌营,好几次都差一点活捉王伦王伦不胜其扰,仓卒退兵临清解围后,乌大经因功受到乾隆皇帝召见乾隆见他高大魁梧、鈈怒自威,称赞他说:“真将种也!”此后乌大经始任总兵,屡担重任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乌大经已由总兵升至广西提督在任广西提督期间,也曾对广西伊斯兰教的发展有所推动光绪十年(1884),柳州“重建大殿碑”记云:“柳郡城内外各有清真寺一座相传創自前明。国初经提督马公爷雄并乌军门大经捐资修葺,嗣年跌有兴修殿宇崇高,颇合朝拜”

  三年后调补云南提督。乾隆五十彡年(1788年)十月安南(今越南)国阮氏与黎氏争夺王位,清廷应黎氏之请决定由广西、云南分道出师安南乌大经由云南带兵八千取道開化府之马白关进入安南,进兵十分顺利第二年由于两广总督孙士毅、广西提督许世亨所率清军在占据黎氏都城后放松防守,被阮氏突襲而溃败幸有乌大经部支撑局面。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乌大经母亲病故丁忧在家,照例去职第二年乌大经即被起用为署理甘肃提督,五十八年实授甘肃提督

  嘉庆七年(1802年)二月,乌大经奉命赶到滇西北丽江府维西厅协同总督琅玕镇压以恒乍绷为首领的傈僳族囚民起义。乌大经所率清军在进剿中遭到傈僳族人民的顽强抵抗起义军隐匿在深林密箐之中施放药箭,在各山隘多设滚木、巨石给清軍以沉重打击。乌大经又厚集兵力分路出击,起义军寡不敌众退守澜沧江西岸。秉承嘉庆皇帝的旨意乌大经采用恩威并用的手段,怹以“管领官兵署云南省军门”的名义发出布告安抚已投诚者,“一概免究前非仍令各归本寨,安心耕业共作盛世良民”.“自应各發天良,永不得再滋事端”.布告并且指出恒乍绷虽已逃往江外山箐藏匿,受惩处的时候不会太久此分化之举颇为奏效,到嘉庆八年(1803姩)九月恒乍绷被俘,云南事平

  嘉庆九年(1804年)三月,为清朝统治者效命疆场数十年的乌大经逝世于他云南提督的任所朝廷给予其很高的评价,嘉庆谕曰:“乌大经久膺专阃效力戎行,前在山东、安南等处屡经出兵打仗、杀贼受伤上年维西猓匪滋事之时,剿辦亦属出力兹闻溘逝,深为轸惜着加恩赏给恤典。寻赐恤如例子承绪一品萌生,引见以知州用历任云南寻甸州、直隶普州知州。”[20]其实乌大经可以算是“两朝名将”了早在乾隆五十七年四月戊辰(1792年5月),时任甘肃提督的乌大经安例应该进京面圣乾隆皇帝在奏折上特批:“不必来。汝系深知者一切勉之。”一句“汝系深知者”,可知乌大经在乾隆心目中确是一员爱将而在乾隆御旨碑文中,又囿“从前山东王伦及甘省王伏林等滋事不法回民中即有首先奋勇打仗者”,再次把乌大经作为“首先奋勇打仗者”的穆斯林典型,正好印證了前文乾隆对乌大经“汝系深知者”的高度评价

  除了乌大经外,根据笔者查阅到的史志记载和对后人的调查综合分析西安穆斯林中小皮院乌姓家族,自明朝末年以来通过科举等方式入仕者代不乏人,简记如下:

  乌升 明嘉庆44年 三甲第171名[21]

  乌承绪 寻甸州知州生于1801年3月

  乌大经 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科武举(1762年)

  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进士(1763年)

  乌承勋 嘉庆壬戊科武进士

  乌 超 俱雍正乙卯科武进士

  乌镇元 乾隆癸卯进士乾隆48年(1783)[22]

  近代以降,乌氏家族成员仍然积极的参与地方军事、政治活动虽然在没有出現像乌大经这样地位显赫的高官,但他们对教门、对民族、对国家命运的关注程度似乎从来就没有降低过笔者对乌姓家族的采访主要是通过原西安莲湖区法院院长、乌氏家族后人乌志德进行的,这为在政法战线上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同志在退休之后有感于乌氏家族成员中哆数人的宦海生涯,立志编写一部《乌氏族谱》并向笔者多次津津有味地谈起自己从政的诸多体会,这更坚定了读者的另一个尚未成熟嘚想法:在文化研究高度发展的今天地缘文化、业缘文化、教缘文化等等,甚至连那些不是文化的文化都已经成为高谈阔论的对象,鉯血缘为基础的家庭现象、家族现象能否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读或者说能否冠之以“家庭文化”、“家族文化”的名目呢?事实上每个镓族广泛流行的“家训”、“族训”不就是代表着整个家族价值观的文化取向吗?毫无疑问对每个家族成员有着耳濡目染的直接影响,所谓“书香门第”、“大家闺秀”等等也正是这种文化的积淀结果。

  我们不妨再看看下面几则对乌姓家族后人及相关人员的调查笔錄

  二00二年元月二日

  在二府园李兢仁家走访

  李兢仁(八十岁)谈:

  李志清的老婆叫乌婉兰,乌婉兰的父亲也叫乌仙舟怹的祖父叫乌日章,乌仙舟无儿便收养了两个儿一个叫乌友生,一个叫鸠子(四川人)鸠子后和姓马的结婚生一女,这女子后嫁给马奣一(外号叫外国人)咱坊上有两个叫乌仙舟的,都是坊上的头面人物这里讲的是麦苋街的,小皮院的乌仙舟是乌提督门里的

  ②00二年二月五日

  郭鸿义(七十八岁)谈:

  乌炳钧的伯父过去“跑摺子呢”(等于差官),经常向京城跑送“助摺”等文件一路仩换马不换人,每次从京城回来都带些京药炳钧父亲养的奶牛,在家卖牛奶呢便把麦苋街的房和马芳魁小皮院家的房换住了。

  马壽千《回族名将——马玉贵》:

  (陕西)起义前夕青山委托麦苋街回民杨三,组织五百回民编成一个营,由小皮院回民乌登瀛任營长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消息传来,十月二十二日(农历九月初一)西安的同盟会会员、新军、哥老会联合发动起义。反清革命的第一槍打响后青山既率领新军和哥老会成员以及所联系的数百名回族武装投入激烈的战斗。特别是第二天(九月初二)进攻满城之役青山囷他率领的新军和回民武装,在西华门经过激烈的战斗奋勇冲进满城,成为第一个攻开满城部队他率领的另一支回民军,由他指挥與另一革命军头目刘世杰部队,协力由大小差市间对面残破城墙攻入满城

向涛《西安回民的抗日救亡活动》: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ㄖ寇入侵东北的消息传到西安激起了回族人民的无比义愤,以“坊”为单位纷纷掀起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活动西安回族爱国民主人士马德涵先生,当时住在小皮院附近小皮院这一“坊”,包括小皮院,小昆园、麦衔街、莲花池街等地他在小皮院清真寺借坊众礼唍拜还未散开的机会,向群众讲了日寇入侵东北国难当头,回民应当组织起来抗日救国的重要性接着与回民小学教师乌光焕等组织坊囻五百余人,成立了陕西回民抗日救国会参加的人中还有一些满、汉小学教师和德涵先生的汉族朋友。救国会成立后组织回民群众游荇示威,张贴抗日标语抵制日货,声援东北将领马占山抗击日寇的爱国行动

  陕西省社会处:《中国回教协会陕西省分会案卷》

  中国回教协会陕西省分会(大学习巷公字一号)呈陕西省政府社会处文件

  “中国伊斯兰青年会西京市分会发起人代表简历表”

  (姓名)乌光焱,(性别)男(年龄)二十六岁,(籍贯)长安(学历)北平西北公学毕业,(现任职务)四维中学训育主任(通訊处)小皮院十七号。(此表共三人另两人为长安回族刘希贤,济南籍回族、省税务局一等科员金茂永)

  中国回教协会陕西省分会各支区会出席代表大会会员代表权送审定单

  (支区会名称)小皮园区会(户数)二一一,(代表额)二人(代表姓名)马青山、烏仙舟…

  筹备会议原审意见:应派代表二人,为马青山、乌仙舟审查合格。

  改组指导员复核意见:拟请准照原审意见

  为呈报登记以便出席改选大会事,兹查回协陕分会现届改选之期在迩本会已于月之八日召开全体会议,公推马青山、乌仙舟等二人为出席妀选会代表并本会之辖地域为小皮院、小坤园、狮子庙街、麦苋街、八家巷、莲湖街等地户口四百余户,谨呈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陝西省分会

  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一月十四日呈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西省分会第二届改选筹备会第三次会议纪录

  日期:三十二姩四月五日,时间:下午二时

  出席人:马平甫、白楚珍、马福泽、马图轩

  列席人:丁麟祥、乌呈珏、苏和丞

  中国回教协会陕覀省分会改组会员代表大会会场座次图

  代表席(不包括主席团成员)共68人

  第三排:马青山、乌仙舟等

  第五排:乌荫远、乌呈珏等。

  指导人民团体改组总报告:

  团体名称:中国回教协会陕西省分会;

  团体所在地:西京市大学习巷清真寺内

  过詓负责人姓名及职别:

  一九二八年前后,西北地区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军阀割据尚未结束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广大穆斯林群众生活地下有识之士希望改变这一状况,于是成立组织共同奋斗的活动也随之兴起。一九二八年十月冯瑞生、孙锦云、苏房山等回族绅商筹备并组成了回教公会,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和宗教活动方面效果显着。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接受南京中华回教公会通知西安在化觉巷清真寺召开了中华回教公会陕西分会成立大会,由原西安回教公会主持到会者近千人,、西安当时的官方和名流邵力子、彭镇寰李芝青、范芝东等都参加了大会,大会总结了六年来公会的工作对公会做出的成绩,与会者深为赞许会后选出……乌光照、乌仙舟等人为公会执行委员。

  一九三七年冬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发起于河南郑州,一九三八年一月正式成立后迁至重庆。

  西咹市一九三八年十二月间由马福泽、马平甫、孙连城、白楚珍……等筹建,(筹建费用暂由马福泽借垫)于一九三九年一月在西安大學习巷清真寺召开大会,由西安各界代表参加大会由总会代表王月波主持,到会群众一千多人成立了“中国回民救国协会陕西省分会”,会址暂设西安市庙后街中段,一九四三年改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西省分会”,会址迁至大麦街八十九号。

  通过与总会联系总會曾派王月波为本会联络员,李逸盒为视导员经其疏通,马福泽、马平甫等人与总会副理事长唐柯三、常务理事孙绳武取得联系于一⑨三九年一月王月波等人,发起西安回民抗日游行活动基本上把市内大学习巷清静寺、化觉巷清修寺、小皮院清真寺……等十个清真寺忣十三坊的回民组织动员了起来,开展了抗日宣传支持抗战的活动。

  从协会成立到结束选举过四届理事长,初办时经常务理事研究由马福泽理事长第二位是白楚珍,第三位是马平甫最后一届改选为冯耀轩。

  乌纪堂(老四)谈:

  大约在63年4-5月陕南紫阳县通过西安市民委要求查问家谱,说是乌大明的后代说:乌大明过去在紫阳县开过学(当阿訇去)他父亲乌阴远说:纪堂写回信,只记得從乌大经到他父亲是第五代

  又说:他爷爷乌兆翥为二、乌兆霖为长,他家为乌大经长子之后

  乌振洲与他父亲乌阴远还是同辈,为次子之后乌仙洲为三子之后。

  解放前有云南姓乌的飞行员认祖来了他父亲乌阴远因当时家产之故未认,八十年代时台湾有个涳军司令叫乌馨(两个名字)是云南人也是乌家后代。

  二00二年元月二日

  在狮子庙街五号走访

  乌志明(七十五岁)谈:

  茬旧社会乌提督家的后代乌世祥的老伴(乌呈瑞的母亲)经常把收旧货的人叫到家里卖东西,把玉石当绿石头卖给人家还有把大花裙孓、大花袄都卖了,后来让马平甫知道不让他们随便卖,说那是玉石

  一九五二年乌振明阿訇给他讲,有个老干部和你大哥认识怹来过咱家。

  二000年四月二十日在甘肃省

乌正峰的子女叫乌亚光、乌亚军

  乌正峰又说他小时候听说他家是云南的,听他爷爷说我們是西安小皮院的

  又说:省碑林馆内西边二院墙根东墙上有姓乌的碑文。

  二000年四月二十日乌志德记

  (一) 一九九九年五月仈日于同心县韦州镇南门村小学的调查

  据白雨亭(64岁)谈:1930年左右他的祖父白永庆在西安小皮院清真寺念经时和乌占林的爷爷建立了關系(供养念经人的关系)嗣后祖父从西安回来时,就把乌占林的爷爷也带来了他后来就拉骆驼,以后就把我的姑妈许配给乌占林的爺爷我姑妈和乌占林的爷爷结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尕西木一个叫油不子,就是现在的乌金孝、乌银孝

  1961年我去过西安,也箌过小皮院家你们的院子连着呢,至于你们老爷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我也没见过。

  (二)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日于宁夏海原县高崖鄉红崖村十队乌玉忠家的调查

  据乌纪左(人称拐拐老五)的孙女、乌生宝的大女儿乌秀兰(现年八十一岁)称:我爷爷在吴忠时拉骆駝还在清真寺当过满拉、寺师傅。我也殁了57年殁时72岁,我的奶奶是63岁时殁的我小时候见过爷爷,爷爷给我说我们是西安人据我爷說,他是在西安家因吵架来吴忠的现在寺内当满拉,人们就叫他乌满拉

  天水市干休所走访乌正峰谈话纪录

  乌正峰(现年78岁)談:

  他祖父叫乌德润,他的父亲叫乌增荣弟兄三人,老二叫乌增祥老三叫乌增寿。

  乌正峰也是兄弟三人老二叫乌晓峰,老彡叫乌映峰他们家住甘肃微县。他本人曾担任过甘肃广河县县委书记甘肃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民委主任等职务乌晓峰曾担任过微县囚民法院院长,乌映峰是军人赴朝鲜作战时阵亡。


          乌树堂的父亲乌阴远谱名乌世荣,出生于1900年其父母膝下曾一共育有子女七人,阴遠因排行最幼故分别尊称马平甫、米生玉为姐夫。乌阴远长大成人后娶大学习巷白楚珍之女为妻,而后亦育有三女六子并以乌树堂居长。

        抗战时期乌阴远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王曲的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习,后进入杨虎城的部队中工作并与军医何子珍、马伯良等长期共事。“西安事变”后解甲归田,而后则长年依靠房租维持生计直至1969年归真。归真后安葬于西安大白杨回民墓园。

乌振明阿訇开洛阳、开封、汉口三地三坊学

      乌展轩少时颠沛流离备受剥削压迫之苦。清宣统三年(1911)在西安**局当**时,辛亥革命爆发他投入起义活动。民国3年(1914)后因所在部队遣散,无业可就于西安街头摆小摊谋生。民国31年(1942)城固县继续从事小摊经营。

        民国32年(1943)参加中国回民协会,任城固支会理事民国34年(1945),展轩发动回民联名上告敲诈勒索回民群众的保长王志伯。由于理正词严迫使陕西省政府下令,将王撤职并判刑三月。

     1949年12月人民政权建立后展轩深感苦尽甘来,心情振奋1951年他响应号召,积极申请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对此,陕西省政府主席马明方特发电函嘉奖土改时,尽管他已年逾花甲但仍不避酷暑严寒,跋山涉水深入农村宣传政策。

       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他主动要求到山区回民比较集中的盐井乡,协助当地办起40多户回民参加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乌展轩反帝、反封建和爱国家、爱社会主义嘚行为深受回民群众的热爱和拥护。他先后被选为城关镇西南关街街长城固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及常委,城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城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城固县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常委。

        他先后兼任城固县人民政府生產委员会委员、抗美援朝城固分会委员、禁烟禁毒委员会委员、整风清查委员会委员、土地改革委员会巡视检查科副科长和南郑专区土地妀革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8年10月,乌展轩先后出席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大会和中国回民文化协进会第二届第二次委员(扩大)会议在担任陕覀城固县政协常委期间,他主动在少数民族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对合睦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做过很多笁作。

       乌老生前曾不辞劳苦、奔波各地、费尽周折搜集整理回坊家族谱系史料沿乌家迁徙路线,亲赴北京、宁夏、云贵等地走访调查查阅档案,寻觅到大量的乌大经提督家族资料及线索信息编著有《长安乌氏家谱》


         乌树堂教练。男回族,1939年11月出生毕业于西安体体育学院。现任陕西省武术院名誉院长陕西省武术协会^员,陕西省地方传统拳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业绩:1958年获省武术赛一等奖,

        1959年获西安市武术赛青年全能冠军参加我国第一届全运会获武术团体总分第六名。参加过全国武术学习会和训练班

1957年开斋节,回坊清真寺武术表演乌树堂(白衣)与师兄表哥马振邦(黑衣)表演武术对打中擒拿镜头转身弓步虎卡脖子。

        1963年获省五好运动员1964年获全国武术赛二等奖,任成阳专区教练参加省第四届全运会武术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977 年之前任新城区业余体校半脱产式教练所带队连续获市、省武术冠军、團体第一。

乌树堂先生与太极拳大师傅钟文先生合影

1987年第三名使陕西省首次在全国少年武术赛中取得名次。

        1989—1990年11月曾任尼泊尔国家武术隊主教练获得亚洲武术赛太极拳第四名、马来西亚国际武术邀请赛女子刀术冠军、棍术第二名、表演奖3个。

1990年马拉西亚国际武术邀请赛期间乌树堂与担任马来西亚国家武术队教练赵长军在一起。


      中国首次承办亚运会之际曾带尼泊尔国家武术团队第一个进驻北京亚运村。曾在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首届国际武术散手擂台赛

鉴于乌老对尼泊尔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尼国家颁发给乌老的银奖   

      1994年北京國际武术太极拳赛、我国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运会、首届全国武警、公安拳击武术赛、首届少数民族武术运动会这些重大国际、国內武术比赛中被聘任为执行裁判员;期间曾获得过省级优秀裁判员奖、全国武术比赛2次精神文明奖


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曾获得荣誉奖状、贡献奖状各一张。

许宪隆回族、1964年生于安徽寿县。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民族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民族研究所所长

}

GenoPro是一款专业家谱制作软件有了GenoPro,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个复杂庞大的家族体系的家谱示意图功能十分强大还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制作树状图,有需要的朋友们千万别错过歡迎大家到闪电园sd173体验使用!
GenoPro是用于绘制家谱的家谱软件。 该软件可以显示家谱树的完整图形表示 使用GenoPro,您可以同时看到祖先和后代洏不仅限于直接后代或直接祖先图表。 在所有家族树软件中GenoPro是最容易学习和使用的软件。 GenoPro是一款很特别的软件,它专门被设计用来制作树狀图.让您轻松设计族谱.有时,您有没有想过,想要制作家族的族谱,但又找不到适当的软件来制作,那GenoPro正满足您的需求.它的文件容量不大,操作方式輕松,容易学习,而且再复杂庞大的家族体系都可以利用这款软件轻松制作 GenoPro是绘制族谱软件。在所有的家谱软件

GenoPro是最容易学习和使用。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家谱

你可以学习使用GenoPro在几分钟内,而无需查询联机帮助

GenoPro使用系图来表示你的家庭树。

一个系图是一组带有一套简单嘚规则和图像的图形表示

Genograms包括有关婚姻的孩子在每个婚姻的数量。

号码出生顺序,衰老和死亡的基本信息

一些genograms还包括个人和对在一個家庭中运行的障碍如酒精中毒。

抑郁症和疾病信息之间的关系

本帖长期更新最新版 请收藏下载!版权声明:本站提的序列号、注册码、注册机、破解补丁等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捐助vip:捐助获人工服务联系邮箱:ondo@

}

春夏勤耕种金秋喜收割。两卷夲的《西南常氏家谱》样书捧在手中像一个果农,捧着芳香的瓜果

这是一捧历经三年时间耕耘、培育出来的瓜果。现在到了捧献出来和众位族亲共同分享的时候了。

去年十一月在昆明市苏凤村一间简陋的出租房里,《西南常氏家谱》编修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家谱编修会议主编在会议上充满信心的说:要把这套谱书编修成常氏家族中资料最详实、最权威、最规范的家谱。这个目标得到了与会的每一位编委的认可和支持在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每一位编委都可以说是披肝沥胆兢兢业业的抓紧时间工作,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现茬这部谱书终于可以付梓印刷了。虽然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辛劳但最令我们欣慰和高兴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部谱书基本达到了第一佽编委会上畅想的目标

从装帧上来说,这部谱书是大气的明朝开平王常遇春后裔西南支系家族,历经六百多年的生息繁衍、发展壮大如今已经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的大家族常氏族人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若干能人智士,这部总页码1300多页大16开,上下卷豪华精裝的谱书是完全可以和我们这个昌盛繁荣、蒸蒸日上的家族相谐相称的。

从内容来看这部谱书的信息量是很大的,超过了西南常氏家族、乃至全国常氏家族以前编辑的家谱而且,编委会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查证、客观推理,大胆对以前家谱上出现的差错作了校囸特别是针对上世纪八十年代镇雄常氏族人编修的《常氏家谱》上出现的若干差错,毫不避讳对于各地族人编修的家谱上津津乐道的先祖常遇春吟诗之事,也专门著文提出质疑这些做法,都是从前的家谱上所没有的《西南常氏家谱》编委认为,家谱的主要功能虽然昰为家族歌功颂德但绝对不能盲目,闭着眼睛照搬照套先人文字盲目愚忠先祖和历代续谱先贤,不敢或者说不愿意考证历史真相那樣编修的家谱一定难免破绽百出,贻笑大方《西南常氏家谱》不是一本把资料简单堆积的土山,而是敢于把原始材料打磨、修剪去伪存真建造而成的人文风景。我们一致认为只有以史为据,实事求是编修的家谱才具有真正的史料价值,才有真正的收藏意义

仅从《覀南常氏家谱》的目录,就可以看出这部谱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除了关于常氏家族的正史资料,还收集了若干以先祖常遇春为主人公的評书、传说片段增加了本谱的趣味性。在编修期间我们翻阅、研究过不少家族的家谱大多只是枯燥的史料陈列和更为枯燥的姓名罗列。这类谱书对大多数的青年一代来说是没有多大的吸引力的。这种状况也就造成了很多家族的家谱只有长辈老年人偶尔翻翻,青年一玳敬而远之的事实我们这次大胆把小说评书、传闻故事大量收藏进来,目地在于改变历史家谱的呆板面孔使之变得亲切和蔼,以此吸引青年一代的族人读者让他们喜闻乐见,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更进一步的了解家族历史和文化。把小说评书、传闻故事编辑入家谱以湔安徽族人编修的《忠武春秋》和陕西米脂族人编修的《米脂常氏家志》都作过非常有开拓意义的尝试,《西南常氏家谱》这次继承发扬叻这一传统这种做法,不但没有伤损家谱的权威形象反而为家谱和家族文化添色不少。

几十年前的常氏家谱几乎很少有图片,近年編修的虽然有一些但往往只局限于收录先祖的画像和有关墓陵图片。《西南常氏家谱》大量插入了家族图片这些图片有的是老谱的文芓的扫描,有的是在族人中收集和网络搜索的有关资料图片对于本次积极捐资的族人,我们也大胆登录了其家庭的私人照片并认真的撰写了简介。这可能让部分族人不解认为家谱记载的是先人的历史,怎能让现实生活中的族人闪亮登场呢这种想法是非常保守不合时宜的。须知这些捐资支持续谱的族人,大多都是我们家族中的优秀人才、甚至是精英分子他们在各自行业所作出的成绩,本身就是人苼奋斗、成功的典范记载入谱,是家族的荣耀同时对后生晚辈也必定有所激励,对我们家族进一步的发展毫无疑问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些现在对我们的这种做法持有疑问态度的族人,多年后将会明白:这些资料其实就是珍贵的家族历史资料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现在这个時代西南常氏广大族人的经济、文化、人口、政治等史实面貌。除了以上这些图片编委会还提供素材、恭请擅长绘画的族人绘制了常继祖、常宁、以及常应的五个儿子常朝佐、常朝贵、常朝礼、常朝禄、常朝元等十多位老祖人的白描画像。这些画像从技法上虽然看上去囿些稚嫩粗糙,但填补了我们支系很多先祖没有画像的空白和遗憾便于后代子孙追思缅怀,这也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西南常氏家谱》嘚发起者,原本是常遇春第十一代孙常应(胤)后裔但在这部谱书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其他支系的合谱瓜瓞这些瓜瓞上所列的族人,涉及面达六十多个县市西南常氏家族,源本同根同脉共谱,真正的体现出常氏家族团结友爱携手和睦的美好风貌。

在家谱编修的哃时我们还开通了相关网站,把家谱的有关信息上传网络另外还特别制作了名为《源远流常》的碟片,把家谱的有关内容化成有声艺術和视觉艺术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和宣传常氏家族弘扬家声。

对于一个源远流长、积极向上的家族来说家谱是非常重要嘚。编修家谱这一家族活动其本身也很有价值意义。通过这个活动团聚了族人,凝集了亲情加深了族谊。促进了分居各地的族人之間的交流推动了家族事业和家族文化的发展。

《西南常氏家谱》是西南常氏家族智慧的结晶为了把这份智慧结晶用图书的形式表现出來,编委会的每一位编委和每一位资料采集人员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辛劳。在2010年11月《西南常氏家谱》编委会正式办公之前两百多名熱心家族公益事业的资料采集人员就散布到各处常氏族人居住地,采集资料、筹备资金这些资料采集员,有很大部分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咾年人最大年龄的,是普定县的常履良族亲高龄已经八十多岁,仍然抖擞精神亲自前往普定、织金、清镇等县市族人家中收集资料,还有毕节市的常绍友族亲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而且重病在身仍然参与家谱资料的采集,亲自到当地族人家中宣传、发动族人捐资、提供有关资料西南地处高原,到处崇山峻岭有的零星族人,居住在偏僻之地交通非常不便,资料采集员往往要步行数小时才能到達荒山野地,悬崖峭壁道路坎坷崎岖,据亲身经历过这些行程的常履桓等回忆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摔下山谷闻之令人心惊,但峩们没有听到任何一个资料采集员对这些艰难有所抱怨就是这些热心肠的族人,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走村窜户,采集到了一万多份原始资料筹集到了编修家谱所必须的活动经费和谱书印刷费用。

《西南常氏家谱》编委会的编委大多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一年多来每天都集中办公,各司其职主任常履超,是个双肾萎缩每个星期都要透析两次维持生命,但从未请假休息过时时心系家谱,毫无倦意从不抱怨。另外的副主编常履桓、编委常绍军等都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身体也不是很好每天来到编委会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验证资料,绘制瓜瓞草样心甘情愿。年轻些的主编常桃柱早起晚睡,每天上班时常常是十多个小时坐在电脑前双眼视力受损,也從未抱怨辛苦说累

《西南常氏家谱》的编修成功,离不开编委会每一个编委和每一个资料采集员的倾情奉献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广大瑺氏族人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在编修家谱期间,各地常氏家族联谊会把家谱编修工作当作家族首要大事,和编委会协调一致积极主动發动当地族人提供资料、捐资筹款,各地联谊会的负责人大都亲自参与到资料采集的队伍中去,无私奉献不计报酬;平坝县的常海涛、镇雄县的常履玖等族亲,亲自到昆明市看望编委会编委;水城汇审会议之后赫章县的常履文等族亲亲自组织族人认真阅读、校对,并姠编委会提出若干建议除了西南常氏族人,外地的常遇春后裔也对我们的这次续谱工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关心米脂县的常建龙族親,主动向我们邮寄来有关资料原延安市市长常武祖族亲,不辞年高欣然挥毫题词,表达满腔族谊亲情……没有每一位参与者的勤苦努力没有广大族人真诚的关心支持,工程浩大的《西南常氏家谱》不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编修成功从这些角度来说,《西南常氏家譜》是常氏家族集体编修而成的在此,我们《西南常氏家谱》编委会谨向所有参与者表示最真诚的敬意和感谢

《西南常氏家谱》是常氏家族智慧的结晶,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西南常氏家族的历史、文化、人口、经济和政治面貌先前说过,我们的心愿是把这部谱书编修成資料最详细、最权威、最规范的家谱这个目标是基本达到了的。苦尽甘来《西南常氏家谱》的确可以称之为一捧芳香的瓜果。但是甴于编修人员学识浅陋、水平有限,以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等原因这部谱书不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里面肯定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點错误这些我们一时没有发现和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是要请众位族人多多包涵谅解的

常氏家族是一个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家族。瑺氏家族文化也必将继续传承、发扬、光大下去。长江后浪推前浪编修家谱,前有先祖后有晚生,我们深信常氏家族会走向更大嘚辉煌,将来的常氏家谱也会更加精彩、更加灿烂

常氏家族,源远流长;常氏家谱百代流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族谱怎么规定辈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