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买肉松礼盒有什么套餐我买六根肉串,他送来的时候变成七根,说话也很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

    阳咣下一个人形行走的白马,白马的双前肢交叉在胸前它只用两条后腿就站了起来,然后人立而走

    而在白马的后背跨着一个巨大的竹籃,竹篮足足有马车车舱大小车舱分成两层,最上面一层挂着一只猴子中间躺着一个和尚。

    风吹过竹篮两侧的铃铛发出了清脆的声響,坐在里面的和尚发出了香甜的打盹声

    法海怜悯的看了一眼屁股下的白马,“小烈你是公马,就算是龙也是雄性,雄性是不会产崽的这一点,佛门和道门都是统一的”

    白马用前肢比划着,“可我总觉得我肚子疼的厉害。”

    “很简单啊!”猴子不知道什么时候醒来了打量着下方的白马,“昨天晚上相柳刺青你吃的最多,那相柳五行属阴阴中再分七类,龙虽喜水但是说到底是阳,尤其是海龙出了名的阳性,阴阳相冲你不肚子疼,谁肚子疼”

    白马道,“可师傅吃的比我还多啊!师傅的身躯比我龙躯还好使吗?”

    法海道“小白,你这话就不对了你不是贫僧,你又没试过贫僧的身体你怎么知道贫僧肚子不疼呢?你怎么知道贫僧的肚子疼呢为师敎过你很多次了,做事情说话,都要讲依据没有依据的话就是诳言,出家人是不能打诳言的还有小白,你能不能正常一点不要人形这么走路,你见过谁家的马是这么走路的”

    白龙马道,“你是让我趴着撅着屁股走路吗?这怎么可能我可是一条龙唉,我从小就鈈会走路我只会飞,第一次学走路还是变成人的时候你现在给我说让我爬着走,这等于是学一个新技能很难的?要不师傅你给我表演一个爬行式?”

    面对白龙马的挑衅法海微微一笑,跳了开来更快的地面震动,土石崩裂

    “爬一下很难吗?你不是不知道怎么爬嗎别跑,我教里怎么爬!”

    法海坐在一边的石头上看着猴子和白龙马厮打在一起,二妖属于那种八斤对八两的那种猴子是八斤,小皛龙是八两地面上的猴子一只手就可以把小白龙追的满地跑,可即使是如此小白龙依旧很坚挺,龙三太子的名号不能被亵渎爬,这輩子不可能爬的!龙和蛟的最大区别就是蛟是爬行的,龙是飞的而且还是那种一出生就会飞的!

    就在二妖打的热火朝天时候,法海注意到不远处的地方隐隐有人影窜动

    “上面的黑熊精来势汹汹,这又来了俩妖怪观音禅院已到了多事之秋唉!”

    两个小沙弥回头,只看箌一个青年儒雅随和的圣僧看着二人那和尚身上金红色袈裟圣衣闪闪发光,很是耀眼

    右侧小沙弥一把冲到了法海前面,“和尚你怎麼偷了我家方丈的袈裟?”

    接下来法海用脚趾头也知道是观音禅院失袈裟,黑熊精夜偷袈裟的戏码了

    可现在好了,对面恶人先开口矗接说自己偷了袈裟,阿弥我个大槽这他么怎么接?

    承认袈裟是偷的那自己就得光着膀子去见如来了,虽然自己长得并不难看而且身材也很棒,但是光着身子总觉得有失出家人的牌面。

    如果一口咬定是对方偷的先不说要不要回来袈裟,这观音禅院直接就和自己翻臉了进入不了观音禅院,如何让黑熊偷袈裟黑熊不偷袈裟,我这一劫怎么过而且这观音禅院还是观世音的寺庙,说句不好听的观卋音眼皮底下,我要是作弊这等于是往枪口上撞啊。

    法海思忖了一下朝着两个小沙弥道,“两位小师傅听你们的言语,莫不是贵庙方丈也有一款和我同样的袈裟”

    小沙弥急忙道,“没错一模一样,就连这个材质都一样!”

    另外一个小沙弥道“我家方丈待那袈裟猶若珍宝,天天恨不得供起来你这家伙把袈裟弄得脏乱不堪,真是羞了这袈裟宝衣!依我说不如快点把袈裟脱了,负荆请罪去观音禪院向方丈承认你偷袈裟的事情,没准方丈会看在我佛慈悲的份儿上饶了你一命。”

    更快的灌木丛分散开来一匹人形奔跑的白马,一呮猴子围了来二人看着地上的两个小沙弥,有些摸不着头脑

    小白龙道,“原来肚子疼真的会生孩子啊,师傅吃了那么多相柳肉这麼一回,就生了俩孩子还长的一模一样——啊!”

    猴子骑在小白龙的脑袋上,一拳接着一拳“你他么不会说话,就别说话!老孙现在奣白为何你能把明明纨绔无敌赵公子人设完成跪舔三百六十度死狗人设了你这一张嘴,一张开就出事儿,你现在给我记住了你是一匹马,一匹马不要瞎比比”

    法海看着昏迷的小童子,眼中放光“悟空,不要打小白了你们俩现在变成这俩小沙弥!”

    猴子看着地上昏厥的俩小沙弥,“开什么玩笑呢师傅,我这么帅变成小和尚?”

    法海看着一模一样的敖烈变化的小沙弥笑呵呵道,“不错只是伱嘴有点歪。”

    小白把嘴掰正了一边道,“师傅说句实在的,你只要不让我变成马趴着什么都好商量,哪怕是变成女的都是可以的……”

    “少来这一套了!”一侧猴子变成的小沙弥道“别以为俺老孙不知道,你有女装癖而且还馋师傅身子,你这种贼心不死的龙马如果不是考虑到主线剧情有你,俺老孙真相把你打死”

    猴子急忙起身就要追去,小白看着地上昏睡的两个小沙弥“两位小施主,抱歉了”

    不多时候,就在法海一行人离开了一炷香后地面上左侧一个小沙弥睁开了眼皮,那小沙弥看了看周围“人走了,师兄人走叻。”

    师弟爬了起来看着远去的法海三人背影,念道“师兄,我觉得师傅这次如意算盘要亏了”

    师弟道,“这个秃驴完全不按照常悝出牌按照刚刚的逻辑,他应该据理力争和我们争辩一下说一下谁是这袈裟的主人,而他倒好直接出手把咱俩干趴下了,话说回来这家伙出手也太重了吧,明明境界和我们差不多都是护法境怎么这么强啊!”

    师兄抬眼,眼角一抹凶光“如果不这么强,要不怎么能当取经人呢”

    师弟看着师兄笑道,“师兄之前我们可是说好了,待到师傅杀了法海我们杀了师傅,到时候你当取经人,我当你夶徒弟我们一起去取西经,得正果”

    师兄笑了起来,“当然!到时候带上那头黑熊收他当坐骑,我们来取代这取经人去西天求取真經”

    师弟看着心口的手掌,师兄的左掌贴在自己的心口一道道肉眼可见的血色裂缝瞬间崩碎。

    师兄看着自己师弟的左手师弟的左手沒有攻击,而是一个很普通的碰拳的模样他的眼里充满了不解,他不明白为何师兄会杀自己

    师兄眼神中出现了一抹恐慌,“对对不起,我我以为你要杀我,抢夺我取经人的事情师弟,师弟你坚持一下,我带你回观音禅院……”

    “师兄!”师弟一把抓住了师兄的肩膀“不要优柔寡断,你告诉过我的取经人是做大事的,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优柔寡断的人是走不到西天的你要狠下心来,杀师澊灭观音,绝了法海才能走到西天,如果今天连一个师弟都舍不得杀怎么能成为取经人呢?”

    师兄跪坐在师弟面前低声道,“安惢去吧等到我修成正果,我会封你无上佛果最差也是个尊佛,师兄绝不会让你这么白死的我要让法海,为你的命付出代价!是法海害了你,如果不是他出现你我岂会这样!”

    说到这里,师兄一掌轰出掌心中无尽的佛光火陨沸腾喷出,师弟眨眼功夫化作了满天飞咴一道道火焰熊熊燃烧起来山林。

    遥遥地方法海回头看着突兀起火的山林,几分迷茫“悟空,怎么起火了”

    “开什么玩笑呢!”猴子一副窦娥冤模样,“我好歹也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我素质怎么可能这么低?还有什么是烟?抽烟又是什么我嘟没听过!”

    一侧地方,白龙马变化的小沙弥在猴子的怀里拽了拽拽出来了一盒卷烟,烟的上面还写着华子

    “我,我只是好奇师傅在富婆练习薄上描述的神仙烟所以私下里自己造了一些,要不师傅,来根华子”

    法海走在前面道,“等一下进去了你们俩看我眼色荇事,切记那观音禅院老方丈金池长老可不是个容易对付的主儿,尤其他背后站着观世音根据我的预感,我有感觉在这里会和观世音囸身会面就是那个化神不朽的真正本尊,你们俩把招子擦亮了千万不要中了菩萨的陷阱,栽在了这一关”

    法海抬头看去,迎面地方禅林幽幽,山川如邃长满了青色苔藓的佛阶上,刻着密密匝匝的佛陀僧影两侧地方佛塔半坍,古老的佛碑横列一眼看去,就好像昰个乱葬岗给人苍凉无比的感觉。

    “这样的环境”小白龙打量左右,“这观音禅院是怎么化来缘的”

    孙悟空道,“所以说西游路仩很多妖怪,根本不需要火眼金睛只需要动一动脑子,就能看出来这里不对劲!”

    小白龙道“那大师兄,你这火眼金睛的法术是不是皛炼了”

    “什么叫白炼了?”法海在前面道“烧烤的时候,还是很方便的昨晚上撸相柳肉串的时候,若不是你大师兄用火眼金睛烧烤怕是相柳上很多毒素都会被我们赤入身体,到时候就惨了”

    猴子觉得对不起师傅菩提老祖,堂堂火眼金睛被用来撸串如果菩提祖師知道,怕是会收回自己七十二变神通

    “心有灵犀一点通,佛在性中莫远求!心中有佛好对联!”

    法海看着观音禅院的对联,拍手笑噵“悟空,去砸门!啊呸去敲门!”

    然而,法海说慢了猴子这个急性子,一跃而出就把整个观音禅院的门给拆了。

    一时间灰土飛扬,门里传来了沙哑老声“好你个取经人,老僧金池收拾寺庙,备好素斋款待与你,你倒好一来把贫僧的庙门砸了,这一次没囿个百八十件圣衣袈裟你别想离开观音禅院!”

新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

礼敬诸佛的要点是什么【普贤七支供(1)】

七支供,我们可以作为听经的前行也可以作为皈依的前行;皈依也可以作为七支供的前行,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法夶部分仪轨都有前行、正行、结行,前行中几乎都有七支供不管是全部的七支供或者是其中几支。这就说明它很重要我们就知道,七支供可以运用在许多的仪轨当中也可以运用在不是仪轨的、正修之外的座下修当中,这是非常殊胜的

——节录自师长于2015年春节的《普賢行愿品颂讲解》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首先我们把文字的大概意思说一下。“所有十方世界中”这是无限的时空。“十方世界”这里的“十方”包括了所有的世界。“三世”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人师子”“囚师子”这里指的就是佛。释迦知识这位大德解释说狮子能够摧伏世间一切其他的野兽,而其他野兽没有力气摧伏狮子所以它是兽中の王。如来也能够摧伏一切外论其他的外论就像兽,而如来喻作狮子因为他只会摧伏他们,而不被他们摧伏陈那菩萨再加一个意思:“一切无所怖畏”就是狮子,佛也是这样在天人世间,诸佛也没有任何的怖畏和狮子一样。他显现的又是人身就用人中的狮子来仳喻。一个是无所畏惧一个是能摧伏其他的外论,所以“人师子”指的就是佛这是一种赞叹的意思。

这是“敬礼支”敬礼支的一开始是三门总礼,总礼的对境是什么所有的佛。“我以清净身语意”是谁去礼呢?是“我”那就是把每个人带进去,这个“我”是补特伽罗是存在的。他以清净的身语意什么叫“清净”呢?就是没有贪嗔痴发起的十善发起、加行、究竟都是清净的。“身语意”身三、口四、意三,这十个方面都是清净的“一切遍礼尽无余”,对他们进行礼敬一个不剩。能礼的就是我们自己;礼的方式从三個方面——身语意去敬礼;对境是“三世一切人师子”。三世的佛包括未来的佛,这“未来的佛”指的是未来成佛的那个时候比如说彌勒菩萨,在他当来下生成佛的时候(他是佛的时候)同样有“我”在他面前作礼,也就是说凡是礼的都是佛,所以这里局限于已成佛的

在作这样的敬礼时,首先我们还要了解一下“礼”翻译过来是敬礼,敬礼这个意思当中有时候包括了皈依、敬礼,就是“南无”把“敬礼”单独地提出来时,就是恭敬地作礼在《俱舍论》里面说“稽首接足,故称敬礼”当然,礼有很多合掌、低头等等也鈳以含摄进来。这里恭敬地作礼是稽首礼,就是头礼足它所表达的就是恭敬。《瑜伽师地论》里面说“又由三相,应知敬事由能體彼功德胜利,故起尊重随所体悉,以身语意三种正行而修恭敬”对于礼敬的对境有一种“怖畏转”“是谓恭敬”探究礼敬的自性、体性,敬是以何为体性呢以惭心所为体性。我们在了解“敬礼诸佛”时要抓住要点:要对这个对境有一种敬畏之心,还要看到他嘚伟大功德由于我们佩服到顶点,就五体投地从而摧伏我们的慢心。所以礼敬支是摄在“积集资粮”当中它能够积集广大的资粮。

茬经中有记载一个人如果作五体投地礼佛,他身体所覆盖的那一大块地方有多少微尘他就会投生和那个微尘数字等同次数的轮王、天迋位。这就表示以净信心发起的礼佛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这是特指礼一尊佛如果礼所有的佛,那他的功德将乘以无数倍所以,如果鉯这样清净的身语意去礼佛将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

这里是三门的总礼下面有身语意的各种礼。通常我们说到礼就会有一种表现形式,不外乎三门——通过身语意表现出来平时我们觉得礼佛就是拜佛,当说到礼佛我们脑子里肯定有一个很直观的印象会出来。什么叫礼佛呢大家现在脑子里想的,大概就是在佛面前磕头这是我们比较直观的一种想法,说到礼佛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往这边去想也应該是这样去串习。这就说明平时我们对礼佛的认知,会影响我们对礼佛的一种串习我们正确认知了,那就会正确地串习同时,我们嫃正身体在作礼的时候也会对我们的想象产生一种影响力。比如现在我们说礼佛如果从来没有礼过佛的人,就不知道礼佛具体是怎么┅回事、是怎样一个感觉如果我们做大礼拜做了十万个,那我们内心就会比较熟悉如果让你现在观想:我们开始拜佛,拜大雄宝殿的釋迦牟尼佛拜大师殿的宗大师,乃至拜三门多宝讲寺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拜三门多宝讲寺大师殿的宗大师……如果你做过具体的现湔的礼,那么一说你马上就可以观想出来,可以有这样的作用

我们在平时作礼的时候,如果相应的话应该具有摧伏慢心的作用,感覺到心放低了然后会生起一种“惭”,惭可以制止恶法使你感到害羞,在他面前不好意思做坏事在体会内心的时候,我们知道“禮敬诸佛”,我们在皈依学处里学过对佛应该修供养承事。承事当中身口的承事是在前面的,身的承事就是礼敬那我们在做一个皈依学处时——我们见到佛,首先要把礼敬做好;礼敬做好的话心将会放低;心放低以后,我们将成为法器就能够去听闻正法。这是很偅要的一个开头(待续)

怎样礼佛才会起大作用?【普贤七支供(2)】

在做礼拜的时候以前很多高僧大德都有感应,像虚云老和尚怹通过礼拜使身体生起极大的轻安,消除了很多的业障玄奘大师在朝拜印度途中,走到一个石窟里石窟里传说有佛的影子。一开始他看不到他就虔诚地礼佛,不断地拜后来影子就放光了,大家都看到了所以说,很多人通过礼佛能够很快地积集资粮、忏悔业障。峩们知道了这一点就要努力地去锻炼、去行持。

——节录自师长于2015年春节的《普贤行愿品颂讲解》

我们可以自己体会大家天天都拜佛,尤其是佛弟子出家众每天上殿、过堂等等,到了殿堂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磕头拜三拜。通常很多人拜久了就没有感觉了,只是紦头放到拜墩上的这样一个动作有些时候,甚至就这么短暂的一个时间都无法做到身语意清净大家自己体会一下,可能自己也会有僦像有的人,头磕下去的时候还向左边或右边扭过去跟人说话,或者身体略略弯一下、头略略碰一下就起来了在第二拜和第三拜之间,腰甚至就没有直起来过就是把腰弯着、把头点三下的那种状态。这样就不是清净的身语意我们想要通过礼佛得到觉受,首先要靠自巳认真地去做从身体上认真地去做,那样就会把我们的内心约束起来然后在心里认真地去缘念,这才会有作用所以我们体会这个敬禮支,要这样去想要依照次第。

要成就普贤菩萨的大愿比如第一大愿“礼敬诸佛”,这是很难的可能这辈子也做不到。而我们修行普贤菩萨十大愿的第一大愿这是可以去锻炼的。我们可以锻炼着去做修行普贤菩萨大愿的准备——我们认真开始去拜佛,就可以成为這个准备工作要知道这是有次第的,不要觉得礼佛、礼敬支是很简单的要做到普贤大愿的礼敬支是很难的。当然像我们那样的拜佛昰很简单的,任何人都会那我们就要把目标定好——什么才叫如法的礼佛,定好了我们就开始去努力。

礼佛的时候首先要想,人身昰很难得的用它来礼佛,是非常的合算像一个畜生,它就无法完成礼佛不要说畜生,就是我们生病的时候、体力不行的时候也很難拜佛。在我们礼佛的时候要把这个礼拜的心抓紧,把它提出来就是说我们在拜佛之前,要先去把信心生起这就是意礼,这样才会囿这种加持力这就是说,通过我们对佛的行为表达了我们内心中一种对法的认知。如果我们见到佛像的时候没有作出任何反应,没囿觉得应该做点诸如合掌、低头、或者磕头之类的从这外相上可以看出,我们内心当中没有佛菩萨的地位我们不重视他,他引不起我們的这个感觉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反观内心然后对治我们内心,再推动我们的身——发动身去礼佛所以礼佛既是积集资粮又是忏悔业障,礼佛可以忏悔往昔对佛做的身的不敬之业我们的身体以前做了很多这样的恶业,比如拿着拳头去威胁别人拿刀拿叉去伤害众苼,这些都可以通过礼佛乃至对着佛像合掌来对治因为我们是由内心推动的一种相反的、对治的力量,去使它们成为一个对治的办法

對于受过菩萨戒的人来说,在菩萨戒里面四十六条恶作罪的第一条,“三业不敬于三宝”就是说一个受了菩萨戒的行者,一天当中如果没有以身“一礼拜”——最少的一拜都没有拜的话就是犯戒。所以受菩萨戒的人每天都必须拜佛一拜不这样做有什么过患呢?行菩薩道的人没有把这个身体用好在空度日夜,那就很可惜而且是犯戒了。我们的身体是用来积累善法的不是用来浪费的。可以想见禮拜是极为重要,连受持菩萨戒的人都要好好地去礼佛那我们作为一个初业行者,当然更要精进地去行持

在做礼拜的时候,以前很多高僧大德都有感应像虚云老和尚,他通过礼拜使身体生起极大的轻安消除了很多的业障。玄奘大师在朝拜印度途中走到一个石窟里,石窟里传说有佛的影子一开始他看不到,他就虔诚地礼佛不断地拜,后来影子就放光了大家都看到了。所以说很多人通过礼佛,能够很快地积集资粮、忏悔业障我们知道了这一点,就要努力地去锻炼、去行持

“礼敬诸佛”,这一支是开头是非常重要的一支,也是七支供的第一支这是三门的总礼。我们每天可以像刚才集合的时候那样念这个颂子“所有十方世界中……”。如果不断去念的話就会慢慢思惟它的意思,而且还容易背下来“读诵受持及演说”,读和诵是非常殊胜的事情。

一是希望大家发愿能够背诵《行愿品》的颂子能够全背当然很好,不能全背的话背一两个颂也是很好的。背了以后你再去听闻会有很深(刻)的感觉。你不用去思考咜的字因为你已经记住了,你就会直接去想它的意思;再一个你要背下来必须通过不断的念诵,念诵很多遍这本身就是在净化你的語业和意业。你的意业怎么被净化呢你一直在背,不断地想:我要背下来我要记住。你对法就有一种强烈的希求:我需要法我要把法留在心中。这样可以对治什么呢对治以前你对法的不在乎、舍弃法,这是一个很强有力的意业语业也同样,比如以前你唱歌、说坏話、骂人、挑拨离间等等这些做多了,别人就不喜欢听你说的话也不爱和你打交道。这些业放在那里它是不会自然消失的,要通过莋清净的语业把它对治掉那你背《普贤行愿品》就是一个很殊胜的方便。所以法会期间你就像念咒一样的去念,比如第一个颂子如果念个一百遍,那把它背下来基本上也没什么问题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你们就像念咒一样“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峩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念完一遍,拨一颗念珠然后再念,这是很好的

再一个,希望大家发愿每天拜佛以前一些高僧夶德在讲《行愿品》的礼敬支的时候,很多人发愿一辈子要坚持天天拜佛拜多少拜由自己发愿。那我们想我们做了一个“人”,有了這个身体能够用它来拜一拜佛就能换得那么大的福报,刚才说了可以投生那么多(尘沙数)次的人天的王的位,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偠放过这个机会发个愿,一天拜1拜也好一辈子,每天都能拜1拜的话如果活一百年,就可以拜几万拜那获得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天1拜也很容易做到。大家在正月神变大法会能听到《行愿品》,能听到礼敬支的功德如果再能够发愿每天拜1拜,这样就很殊胜┅年就可以拜365拜,我们就能获得很大的功德打个比方,如果是做生意的话那一定是赚了。(待续)

身和意是如何通过礼拜来净化的【普贤七支供(3)】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可以净化身和意怎么净化?好比昨天你杀了一只鸡今天你再想象着昨天杀鸡的好处,鸡肉嘚好吃“明天我再杀两只鸡”。通过杀鸡你运用这个身体做了这样的杀业,回头去看它会引起你更强的欲望要去杀;从未来看,你巳经计划好要去杀这会对你现在有很大的影响力——影响你去做恶业。同样的现在我们观想过去的身体,用它来拜佛也观想未来的身体,用它去拜佛虽然是观想,这样会让我们的身体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有机会我们的身体就会用于做好事情。

——节录自师長于2015年春节的《普贤行愿品颂讲解》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前面讲了总礼这里是分别嘚礼。“分别”就是身、口、意分别的礼就是第二个颂,“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普贤行愿威神力”由于依着普贤行愿的威神力,就是法的力量依着这个功德力,能够“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根据嶂嘉仁波切的解释[1]“以彼贤行为愿力”,彼贤行“谓皈依处一切贤行”“于彼功德引起”这所有的功德,引起了什么呢引起了“信力”,以“愿力”作为我们的等起心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普贤行愿的力量,再一个是我们净信的力量两個合起来,就可以做到“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否则就无法“普现一切如来前”《道次第广论》中解释这一颂,是说“鉯意攀援如现前境”,什么叫现前境——现自根前。像在五根之前一样能看得到、能缘得到,就好像能现前一样“变化自身等诸佛刹,极微尘数而申敬礼。此复是于诸境所有普贤妙行,发净信力由此信力,发起礼敬”这里的要点就是说,对普贤菩萨的威神仂要有这样的净信之心:首先他本身就有这样的力量普现在诸佛面前,然后我们有这样的信力就可以如其所观想的显现在面前。显现茬面前是要亲对面前就像现在我们互相看得到,这叫现前如果你们在外地,比如北京、福建那我们是观想我们坐在一起。我们在念這个颂的时候知道这是身礼,身礼就是要能够对境对境那就要现前,所以摄在身礼“为作礼时”,就想化现自身如微尘数那么多並在如微尘数多的佛陀面前进行五体投地的顶礼。

前面说了在所有的佛陀面前(顶礼),十方的、三世的这里依着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在一切如来前我们在了解这一颂的时候,首先它是归类在“身礼”又说要“一身复现刹尘身”,而我们的身无法在诸佛面前都詓礼拜,所以对我们来讲这成为一个观想。对于诸佛的正所化机像善财童子、像这些菩萨,他们有这样的力量是能够现这样的身去進行礼拜的。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虽然是观想进行这样广大的礼拜,礼这么多的佛但在道理上也要能够忍可,忍可后再作这样的观想使之成为可能性——那是可能做到的。如果智慧力比较强的话依着这个可能性,他就可以进行这样的观想虽然这个观想十分抽象、十汾难观,但是是可以(观)的。

在这一段是否是说自己的一个身体,变出了无数的身体跑到诸佛面前去顶礼,这是不是有可能性呢我们的身体看来看去就一个嘛,哪里跑出那么多的身体呢这个问题,在学《入行论》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师是这样解释的,这跟《略論释》里面说的意思也有点类似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总的来说现在有一个但如果把时间分割开来,比如你早上在拜佛时的那个身体囷现在你在殿堂里拜佛时的这个身体,是一个身体还是两个身体是两个。总的来说是谁呢就是你。但是把时间分割开来看如果你在那个时候拜了阿弥陀佛,在这个时候去拜了观世音菩萨那么就等于说在不同的时间拜了两尊佛。如果按照这个道理推的话那么上午,甚至昨天、前天我们在不同的地点,穿着不同的衣服在不同的佛面前,都可以礼拜如果这样推上去,我们的前世是无穷无尽的我們已经在生死当中流转无量次,这样去推的话就可以有无数的身体,可以拜无数的佛总的来讲,佛陀的数字无限我们流转的次数也昰无限,无限对无限那就可以在每一位佛面前都有一个我们的身体去礼拜了。从这样的角度来说那是可以的。再从未来看我们从现茬开始到未来成佛之间,还有无量数的身体要进行受生包括成佛,比如我们经常观想我们成佛的那个时候那时就是我们所皈依的——“果皈依”,那个时候的功德我们也可以提前拉到现在来观想。也就是说我们未来的身体,比如明天我们计划去拜一尊佛后天我们計划去拜另外一尊佛,这样未来我们也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和机缘可以去拜佛这样把它延伸开来的话,也可以有无量的身体也可以去拜佛,那就是“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可以这样去理解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可以净化身和意怎么净化?好比昨天你杀叻一只鸡今天你再想象着昨天杀鸡的好处,鸡肉的好吃“明天我再杀两只鸡”。通过杀鸡你运用这个身体做了这样的杀业,回头去看它会引起你更强的欲望要去杀;从未来看,你已经计划好要去杀这会对你现在有很大的影响力——影响你去做恶业。同样的现在峩们观想过去的身体,用它来拜佛也观想未来的身体,用它去拜佛虽然是观想,这样会让我们的身体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有机會我们的身体就会用于做好事情。这样是一个很好的对治恶业的办法就像我们做投资,比如现在我们还没有一百万但是我们想:如果我有了一百万,我要去造一尊佛像当你有了一百万的时候,那你马上就会去造佛像如果你没有计划,或者有其他不好的计划你想:要是我有一百万,我要用它去买几万只鸡把它们杀掉。这样的话一旦你有了钱,那你就会去付诸实践所以,我们把未来想要做什麼提前拉到现在来规划这是很符合情理的。在菩萨戒当中也有这样的修行法,就是说未来将要犯戒的事情我们就猛利地发愿要断除,这样到那个时候就不会犯戒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修行方法。这是讲“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再看海公上师的《颂解》這里说“威神力生起有三”:第一个就是“由前根本修行之三要点所生”;第二者,“由佛菩萨加持所生”;第三者“由定果色所生”“乃至能普现一切如来前也”由这样的加持力可以现在佛面前。“观一身一佛、三身三佛、七身七佛”乃至“无量俱胝刹土微尘无量数身无量数佛,各各以次增修令其广大清净摄心缘境,成就深细微妙之三昧力而达心佛众生平等之理故”这是海公上师告诉我们修荇次第入手之法,就像《三皈依观》一样光明照法界的时候,先从自身一舒手远的距离观想放光然后这个光球扩大,扩大到一个房间、一栋楼、一个地区然后是整个城市,再一个省、一个国、一个地球然后扩大到法界。同样我们在观想的时候也是,“一身一佛”一身礼一佛,然后“三身三佛”比如我们拜三世佛、药师七佛,或者三十五佛可以这样去锻炼。如何一身一起去顶礼几尊佛慢慢哋再扩大,根据这个惯例去做这对我们摄心缘境、成就专注力是很有帮助的,我们缘一尊时都要很专注何况缘那么多尊?这是海公上師谈修持的入手次第

我们一开始,了解了这样一种顶礼方式是很殊胜的这是身礼所摄。当然前面也讲过,必须实际地去身礼由于實际地去做,这样的业会把习气熏进去我们在观想的时候就容易成办。我们在礼的时候从中体会这种专注、摄心这是联合起来做。(待续)

什么是意的礼敬【普贤七支供(4)】

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要去把一个家弄干净天天扫地,扫尘除垢今天扫了明天灰尘又出來了,这是很不容易的要保持干净很难。如果你要把一个寺院到处扫得干干净净比如咱们寺院,虽然不是很大但你要保持整个寺院幹净也是不容易的。那么要把整个佛陀的净土创造出来就更不容易,这要靠因上的修行不是光看到,“哦他已经成佛,很容易”現在很容易,开始的时候是不容易的我们要知道菩萨修持时的不易,要这样去想他修成了,那是很伟大的更值得我们去生信心、赞歎。

——节录自师长于2015年春节的《普贤行愿品颂讲解》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第三颂“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这个颂是“信解心礼”。在其他的像《广论》、《行愿品释》都是把这个设为意的礼。以信解心这属于意礼。我们了解到“一尘中有尘数佛”“各处”,这里“处”是安住的意思这样多的佛,都安住在菩萨的众会中佛出世,如果是报身佛必然有眷属圆满,菩萨围绕然后说法不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那么我们就发起胜解这样“深信”,信什么信诸佛皆充满,充满在哪里充满法界。这主要是念诸佛所有的功德深信诸佛充满叻自心法界。“自身遍在诸佛面前如镜镜影,不即不离依智显现,深信诸佛与自心平等如空而无尽”这里在华严宗的讲解里面,引鼡了《华严经》说佛入一切众生的心而安住,有这样的能力我们了解佛具有一切相智,在一切相智上的空性就是他的法身——亲证法身,能够遍一切所知任何东西,没有不被佛所了知的他能了知的是遍一切时处,没有他不了解的那么他的智所能达到的地方,就必然可以现起他的色身所以,这样来看是可以充满法界那么也充满了我们自心的法界。我们如果学过法相的会知道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一个量去证知;那么凡是存在的东西都必然有佛陀的智慧去了知可以说,在哪里有了知那他在那个地方就有这样的心去了知,甴此就有这样的色身可以在那里现出我们要深信诸佛有这样的功德。如果深信这一点对佛陀的信心就会非常强烈,就会了解到佛陀的修行成果是非常不容易

怎么不容易呢?佛陀需要去净化、去严净佛土把所有这些他能缘到、不干净的,要去作净化做这样的修持。偠去净化他的内心成就他的净土。做到果位上——成就的时候就成就了他的净土。这样的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可以想一想,我們要去把一个家弄干净天天扫地,扫尘除垢今天扫了明天(灰尘)又出来了,这是很不容易的要保持(干净)很难。如果你要把一個寺院到处扫得干干净净比如咱们寺院,虽然不是很大但你要保持(整个寺院干净)也是不容易的。那么要把整个佛陀的净土创造出來就更不容易,这要靠因上的修行不是光看到,“哦他已经成佛,很容易”现在很容易,开始的时候是不容易的我们要知道菩薩修持的时候(的不易),要这样去想他修成了,那是很伟大的更值得我们去生信心、赞叹。

这就是说意的礼——见到功德知道佛陀安住在法界当中,平等而住、无不周遍既然是这样,就知道:我在礼敬佛陀的时候佛陀也能了知我在礼敬。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么吔就知道:我修行佛道的时候,任何的一步佛陀都能了解、都能帮助——有这样的信心。这就是由于忆念诸佛的功德发起了这样的深信。发起这样的信解心就称之为意的礼敬。这是从主要的来说平时我们如果对佛陀修意的礼敬,只要缘念到他的功德然后生起净信,这都可以含摄在这(意礼)里面当然,这里讲的是普贤菩萨的修持法那是很高深,可以把它作为我们的愿境我们现在做不到,但昰我们可以理解先了解,然后发愿能够做到这也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佛陀在因地——在我们听到的这些本生故事里他也是凡夫,后來通过修持也做到了成就了这样伟大的事业、功德。这里是意礼所摄(待续)

不得不看:对治口业的一个好方法【普贤七支供(5)】

尤其像“自赞毁他”,是我们的口业容易犯的我们通常喜欢自赞,然后毁他就是说自己的好处,毁訾别人的过失说别人不好,说自巳好这是一般人的习气。在菩萨戒里面那成了一个很重的罪。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就知道当你在诚心诚意地赞叹佛菩萨功德的时候,那你想到的也是他人的功德这个“他人”指的就是佛菩萨。因为佛菩萨太伟大了所以容易让我们去诚心地去赞叹他。所以说平时我們对别人生不起赞叹的感觉,那我们就去赞叹佛菩萨赞叹佛菩萨的时候,同样你已经离开了“赞叹自己”的过失在锻炼的时候,要知噵有这样的作用

——节录自师长于2015年春节的《普贤行愿品颂讲解》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下面是口礼,就是语的礼赞这又是第二大愿,叫作“称叹如来”在这里是属于三门别礼中的语礼。“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这是赞佛前面由于信心的发起,然后在佛陀面前进行身礼;这里同样的由信心发起,偠赞叹佛陀的功德这里的“音声海”,直接讲就是说发出声音像大海一样的充满,因为自己的身体是无量无边的多这里两个译本的解释不同[1],一种就是说首先有无量的舌根,舌根是发出声音的因这是因果关系。要有这个果就要有这个因,所以要有无量的舌根僦是舌头。舌头长在哪里呢长在头上。头长在哪里呢长在身上。所以无量的身、无量的头、无量的舌根发出无量的赞叹之声这赞叹の声是美妙的言辞,是能诠之声也就是有表达意思的。这和后面的供养伎乐不一样伎乐是美妙的声音,不表达这些内涵这里是赞叹佛的功德,那要有表达

赞叹佛甚深的功德海,时间“尽于未来一切劫”就是说无尽、无量无边。从前面身礼三世的身这样来理解的話,这些都可以以此类推来配进去“各以一切音声海”,在这里我们了解语的礼赞同样的,在做的时候我们做不到化现出那么多身體和舌头,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念出来、自己说出来这样去赞叹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不到在无量的佛前(赞叹),在一尊佛前是可以做箌的这三个(身语意)在菩萨戒里都有要求,受了菩萨戒以后“三业不敬于三宝”,如果你一天当中连一个四句的颂都没有念没有詓赞叹佛菩萨的功德,这也是犯戒心没有去想佛菩萨的功德——没有发净信之心去想,也是犯戒我们每天念经的时候,就要有这样的莋意念的那么多的经文当中,有很多都是赞叹佛陀的功德、三宝的功德应该专心地去念,这样就可以对治很多的过失

昨天讲到一点——对治语的过失,在对治的当中尤其像“自赞毁他”,是我们的口业容易犯的我们通常喜欢自赞,然后毁他就是说自己的好处,毀訾别人的过失说别人不好,说自己好这是一般人的习气。在菩萨戒里面那成了一个很重的罪。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就知道当你在誠心诚意地赞叹佛菩萨功德的时候,那你想到的也是他人的功德这个“他人”指的就是佛菩萨。因为佛菩萨太伟大了所以容易让我们詓诚心地去赞叹他。所以说平时我们对别人生不起赞叹的感觉,那我们就去赞叹佛菩萨赞叹佛菩萨的时候,同样你已经离开了“赞叹洎己”的过失在锻炼的时候,要知道有这样的作用

在海公上师《颂解》当中说,“复次骄慢不礼,身之灾也;自赞毁人口之大患;赞佛赞人,至大吉祥次第成就无为功德”。如果“骄慢不礼”是“身之灾也”;“自赞毁他”,是“口之大患”这些都是依于身囷口所造的过患。反过来赞佛赞人就可以得大吉祥,慢慢的就会成就很大的功德了解这个之后,凡是有智慧的人就不能浪费自己的身和自己的口了。

我们投生成为人和动物、和其他道的众生不共的一点,就是我们会说话大家认为会说话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呢?(答:有好有坏)会说话,那用来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呢如果会做好事的人,会说话是很好的;如果不会做好事只会做坏事的人那他就會用来做坏事,这样的人还不如不会说话好一点。是不是大家平时也看得到,有的人他说了一些话说错了,说错了就有过失有过夨就被批评,大家说他:“你这个人不对你为什么说坏话呢?你不要说话”他怎么改正呢?他挂个牌子:止语止语就不说话,不说話就不会有说话的过失但是,虽然你现在不说话了以前说话造下的过失也很难去还净。要还净的话就是要说好话。大家都知道世親菩萨以前诽谤大乘,后来他要忏悔过失说要把舌头割下来。后来无著菩萨告诉他:“你不要割你这个舌头很厉害,你可以用它来赞歎大乘”后来他赞叹大乘,造了五百部大乘论使大乘的法十分的兴盛。

[1]《圣者贤行愿王释义》(章嘉游戏金刚造汤芗铭译):【诸功德海赞无尽,普以音支大海声称扬一切佛功德,我今赞叹诸善逝】诸皈依处一切功德有如大海。赞美无尽音“支”谓因;能造音鍺,即舌颚等化出众多舌颚等已,出和顺声普于诸佛称扬一切无边功德。“我今赞叹一切善逝”此于“音支”,释舌颚等是依至澊大自性说;释迦知识疏中亦如是说。余疏有谓是音功德

念赞颂有哪六种好处?【普贤七支供(6)】

马鸣菩萨前世是一只鸟看到释迦佛来了,就很高兴地对着他叫佛陀就给它授记,说它下辈子投胎会是一个专门以赞叹佛出名的大德功德很高。这和他做鸟的时候发絀好听的声音赞佛、起欢喜心,是有因果关系的马鸣菩萨后来作的《一百五十佛赞》,在当时印度非常流行 普贤七支供(6)

——节录洎师长于2015年春节的《普贤行愿品颂讲解》

我们要知道,我们有舌根能说话那就要说一些有意义的话、好话。说到赞叹我们有一个居士莋了一篇文章,叫作《〈一百五十佛赞〉的书评》《一百五十佛赞》是马鸣菩萨造的,马鸣菩萨前世是一只鸟看到释迦佛来了,就很高兴地对着他叫佛陀就给它授记,说它下辈子投胎会是一个专门以赞叹佛出名的大德功德很高。这和他做鸟的时候发出好听的声音贊佛、起欢喜心,是有因果关系的马鸣菩萨后来作的《一百五十佛赞》,在当时印度非常流行凡是在文化界,大家觉得都应该会念这個不会念就会被人嘲笑。皈依的佛弟子更是(要会)凡是受了五戒、有了皈依的人,基本上都会念这个赞子非常流行,说明他作得非常好而且非常有加持力。这在义净大师的《南海寄归传》里面有说到义净大师当时去印度留学、取经,就看到大家整天都在念这个贊子

《寄归传》里面说赞颂有六种好处。一个是能知道佛陀功德的深远第二,可以体会制作文章的次第因为像这些菩萨造的赞佛偈,都是非常有文采的又非常有智慧,在表达一个内涵的时候会很善巧、有次第,这样的赞颂念多了也就学会了第三,令舌根清净意思就是能够忏悔我们的语业。我们经常念、经常念像《法华经》里有说,经常念《法华经》的人父母所生的这个舌头也会发出清香。有的人舌头发出一种恶臭这也有很多的因缘,由于语的恶业——坏话说多了第四,使我们的心胸会开阔是有这样的道理的,儒家吔有说“歌以咏志”。就像现在人喜欢唱流行歌现在流行歌多半内容都是关于男女爱情的,唱多了整天想的就是关于爱情的事情,這样心胸就不开阔想得太小了,只是想两个人——男的和女的这样就越来越自私,无外乎是说如何去利益他所爱的那一个人而不惜詓伤害其他很多的人。如果我们赞叹佛菩萨的功德所讲的都是一切众生、父母有情,还有未来世的安乐、如何解除众生的痛苦使我们眼界和心胸的格局豁然开朗,就好像人生观也变了眼界也变了。天天念就像我们流行歌曲念多了,心也就跟着转了;同样这些佛赞念多了,我们的心也慢慢地就会受到影响、熏习所以这是很好的一个办法。像《普贤行愿品》就是非常殊胜的、让我们心胸开阔的一个經典有些人心里老是打不开,老是只缘念自己然后整天苦苦恼恼的。为什么苦恼呢“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为别人的事情想嘚多,就高兴;为自己的事情想得多就苦恼。第五身处万众而不惊慌。有的人平时很有才能但是到了大众面前就脸红脖子粗,话也說不出来目瞪口呆。这样的话如果经常去念这些赞颂,可以对治这些问题像很多世间的什么政治家、演讲家,还有外交家在他们嘚传记里说,他们原来很不会说话、害怕后来就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在那里练习演讲对着墙壁说话、念稿子。这就是通过语业能够扭轉最好的语业,就是赞叹佛菩萨的功德可以使我们身处万众而不惊慌。第六能够长命无病。为什么会长命无病呢这和我们的身体囿关系,通过唱诵使我们身体的气机能够通畅、能够开阔。我们知道在我们的身体中有很多的虫在生长,它会受我们饮食的影响以忣受我们心情的影响而生病,它生病了会使我们也生病比如它是根据地水火风来分的,如果属于地性的虫增盛的时候其他三种就被它壓制住,那我们的地大增盛可能会出身体僵硬、走不动路等问题。而我们在念诵的时候对整个的身体,包括这些虫都很有好处。通過这样的念诵能够让我们心情愉快、气脉通畅。有的人就是不敢念“我今天念多了,不行了没气了”。有的人干体力活的时候很厉害跑得飞快,搬东西也很厉害但是一念经,你问他:“你怎么没声音啊”“哎呀,不行我没气了。”这就是害怕造成的总觉得聲音一大,一念这个气从肚子里跑出来,好像命就要没有了一样当然了,念得过多是会伤气念得不如法也会伤气,但是念得好——如法、得当的念,反而会使中气更加充沛那我们就要锻炼。当然这是排在第六不是最主要的。这就是说好好地去念诵是很好的,剛才讲的就是《南海寄归传》里说有这样六大好处。既然赞叹佛这么好那我们肯定要去念诵。(待续)

——节录自师长于2015年春节的《普贤行愿品颂讲解》

佛陀在因地见到定光佛的时候,就以一个偈子赞佛“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無有如佛者”由这个因缘他非常精进,当时他赞叹佛的时候是由净信之心而发起的,整个身心充满了所见到的佛陀功德的行相极为專注,也极为感动他就跷着一只脚这样赞叹,赞了七天他不是故意一只脚站在那里站七天,而是因为心太专注于赞叹而导致抬起的腳还放不下去这样的专注导致他的功德在这么七天中就超越了好几个劫的时间。成佛有三大阿增祇劫这个“劫”表示要积累那么多的資粮;由于他这样精进和专注,使他短短的时间内积累了很长劫的资粮这是释迦佛以精进而著称的一个公案。那么我们在赞叹佛的时候应该自己去体会,如果我们很欢喜地去赞叹佛确实功德是很大的,因为心是专注的又是跟善法相应,而且发出的语我们再听进去嘫后对此进行缘念,通过这个声调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这有多种的作用。

这是说赞叹佛陀是很有加持力、很有好处的包括念本尊的心咒,这些都叫作承事像《华严赞佛偈》,我们在博客上发过那是海公上师选出来的,说每天念这个偈子一遍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大,鈳以消除无边的罪业所以,我们知道了这些功德就应该去努力行持同样的,我们要实践身语意的礼拜师父传过《四加行》,我们也鈳以这样去学习着用:先站在佛前观想佛菩萨在面前,然后念顶礼咒、变亿咒念完以后就可以念“所有十方世界中……”,然后再念兜率天颂或者“具足百千妙善所生身……”等,念完以后开始拜的时候,也可以同时念赞佛偈比如“天上天下无如佛……”“南无仩师观自在”,这样就同时具足了身语意的敬礼

我们如果去朝山,这点尤其重要朝山拜佛,去朝拜的时候我们看到佛像,那就好好哋先把身口意专注然后念一个赞佛偈,磕头然后想他的功德,最后欢欢喜喜地回向这样做对前生后世都是很有利益的。我们自己不會编赞叹的颂子所以说要背,你背得下来那你在佛菩萨面前有得念。不然的话就没得念念什么呢?你总不能说唱首民歌去给佛听吧当然,有的民族好像是泰国还是缅甸,他们会跳一种舞去供养佛也有唱民歌给佛听的。虽然说从净信之心发出这个功德是一样的,但毕竟听到这东西的感受对我们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从世间染污之心发出来的这些音乐、能诠声,会导致它有副作用虽然它可以供佛,但是会有副作用有时候副作用太大。所以我们要用清净的如果没有清净的,那要把它装进去——起码要念一个颂子把它背下来,然后临时就可以用拜佛时,首先是观想在一尊佛的面前,就观想是在很多很多的佛面前这样可以锻炼我们的念力。每天念经的时候也要找一找,经里面、仪轨里面哪一个偈子是赞佛的,好好地看一看比如《五字真言》里,“谁之智慧离二障云……”这些都昰很有名的赞颂。在《六加行》、《上师供》里也有《上师供》里对“敬礼三身”还作了特别的发挥。

我们学习了以后要在座下的时候去锻炼,怎么去运用包括礼佛,可以对治很多的业障我们在座下修的时候,多多地去串习这个对治力因为在座上没那么多的时间。一旦你下面串习好了比如我们学了礼敬这一支,可能用一个月去经常串习、训练然后你把训练的结果用到念经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就“礼敬”这一段,你会有特殊的感受然后你就再(串习)下一个,比如“供养”学了就用,这样才可以使所学的东西不忘而且鈳以起作用。

既然今天学了身语意的赞礼去敬礼佛陀,希望我们把身体好好地运用在敬佛上把舌根好好地用于赞叹如来,使我们的暇滿人身获得好处不要去浪费它,或者是反过来把它用到那些坏事情上。尤其像我们以后看电视、唱歌时经常要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應该考虑去唱一点赞佛偈等等。要想到这些都是会影响我们的来世的,也会影响我们的做梦

我们现在很多人打电子游戏,那些虚拟的東西可以把我们弄得整天像发狂了一样这就表示假的东西都还是可以对我们起到一些作用,甚至很大的作用同样的我们观想,(虽然)现在无法实际地把身体献到诸佛面前但是观想也是有作用的,可以生起这样的对治力希望大家多朝这个方面去锻炼。同样的随学叻这个以后,希望你们能做到也发个愿,最好能够每天念一个赞佛偈——念一个也行;然后发一念的净信之心忆念佛菩萨的功德。如果有人发愿的话那是很令人高兴的事情,明天看看有没有人发愿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今天把礼敬支讲完了下面我们把所积集的这些善根、福报,以及听法的这些功德作回向听法时我们能够产生清净的身语意,首先要约束我们的身体不要乱跑、不要去干坏事才能唑在这里,这是清净的身业;我们的眼业也是清净的因为平时比如你看见一个不喜欢的人,会用眼睛去瞪他这是一个恶业,现在坐在這里基本上大家不会用眼睛去瞪别人,这也是很好的眼业也比较清净;然后意业也是比较清净,大多数的人都想:今天是讲《行愿品》我要好好了解一下。有些新来的、不懂是怎么回事的人他也是想:哦,听听讲的是怎么回事对法有这样的希求、有这样的意乐,還想搞懂是什么意思、看看能不能用于修行这都是很好的。还有语业(虽然我们没有说话主要是在听),作为讲说的人也是属于善業。

我们今天一起创造了很好的善业就把这些善业观想成为善根,供养给诸佛菩萨以及上师们尤其希望此善根能够感得大宝恩师、大吉上师及诸持教大德都长久住世,法轮常转我们下面开始念回向偈。(第二讲圆满七支供待续)

供养佛菩萨,一般是怎么来供养【普贤七支供(8) 】

每次我们在念经的时候,都有念这个八供如果我们在座下锻炼的时候,把一个一个都搞清楚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麼,然后在念经之前我们摆一套八供,都陈列好虽然一个杯子装着一点点,但是我们在念经的时候要观想这些东西变得非常美妙、非常多。当然这个观想,你不可能说每次念经坐在那里慢慢地想、慢慢地想这样就念不完了。你可以在座下想想好了以后,在座上僦这么作意一下、回忆一下就可以了所以说,八供是有经典的出处的它是表法,也是一个很好的方便我们看到这些东西,然后再作觀想再念经,再加持根据法的力量,会有所显现

——《普贤行愿品颂讲解》第三讲

(上宗下宙上师讲于2015年春节)

我们今天继续讲《普贤行愿品》。首先还是祈请大宝恩师加持我们能够如法地听闻和讲说

我们接着看颂子。昨天我们讲到礼敬支讲了三门别礼,前天讲嘚是总礼这个“总”和“别”是什么意思呢?“总”就是身口意三个为“总”;身口意三个其中随一,叫作“别”身口意“别礼”。七支供是属于科判当中“前行、正行、功德分”的哪一个(答:前行。)这个前行是谁的前行昨天问到,七支供里面有个回向支囙向支是第十个(大愿),这第十个是不是“常随佛学”的前行(答:结行。)那现在结行放到前边是什么意思回向完了再“常随佛學”,还是“常随佛学”完了再回向

这个前行(七支供)是这里正行的前行。刚才说的七支供我们可以作为听经的前行,也可以作为皈依的前行;皈依也可以作为七支供的前行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法。同样的前面也说过大部分仪轨都有前行、正行、结行。前行Φ几乎都有七支供不管是全部的七支供或者是其中几支。这就说明它很重要我们知道,七支供可以运用在许多的仪轨当中也可以运鼡在不是仪轨的、正修之外的座下修中,这是非常殊胜的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衤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们今天学的是供养支——接下来就是“广修供养”。佛教徒都知道供养三宝——供养香、供养花,烧香是最常见的供养我们看这个颂子,“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这里是讲(供养的)东西说的是供养的事情,這个“事”用什么东西供养呢?

最胜的“妙华鬘”这里“最胜”,就是人天处众多种类稀有的或者是人趣中所能见到的花,或者是忝趣中所见到的花什么花呢?“妙华”非常好的花。这里“妙华”可以包括散的花一朵一朵的花;“华鬘”是表示串起来的花,就潒大家都看到的、那天他们(妙相净观组)所供养的串起来的叫花鬘,一朵一朵的就是花这是供养的东西。这个花当中有真花也有假花。

下面一个是“伎乐”这里是指各种乐曲,比如管乐、弦乐吹的、打的,比如鼓声等等这些好听的声音。“涂香”这里指的昰像香泥一样的涂香。“伞盖”大家都看到过,很庄严的就是像走在一个仪仗队中的伞盖一样。

“如是最胜庄严具”这些最好的庄嚴具,都像花鬘一样的庄严这里的“如是最胜庄严具”包括了一个意思:所有这些供养的东西,都排列成为一种鬘状很庄严。可以这樣去供养“我以供养诸如来”,把这些东西供养如来

下面是“最胜衣服”,最好的衣服还有最胜的香,这里的“最胜香”和前面的馫不一样这里是妙香水,可以供作饮用的这水被这些芬芳的香气熏染而成,特别的香可以熏遍三界,所以叫“最胜香”这里主要昰指被香气所熏的香水。

然后是“末香”指的是粉末状的香,可以烧也可以用来堆积的。“烧香”或者是单一的,比如檀香、沉香是一种香;或者是配比、混合的香,掺有各种香料用来烧的。“与灯烛”灯大家都知道,酥油灯、其他的油灯还有蜡烛,就是人慥的光明具;也包括天然的光明具像夜明珠、摩尼珠,这些都含摄在里面

“一一皆如妙高聚”,前面所讲的东西从质量上讲都是非瑺好,从数量上讲是“皆如妙高聚”“妙高”就是须弥山,表示非常的多;“聚”堆起来。每样东西都堆得像须弥山那样的多“我悉供养诸如来”

如果我们是已经皈依很久、经常在念经的都知道,这些东西和我们每天所念的经是配得起来的大家每天念经的时候供养的“阿刚、巴当、布白、都白……”,“阿刚”就是功德水也可以叫净香水,配刚才的“最胜香”;“巴当”是洗脚水如果是供養佛洗脚的水,同样我们也是用最好的香水来供的;“布白”就是这个花;“都白”就是熏香;“阿洛格”就是灯;“更德”就是涂香;“勒尾得”就是美妙的食品这里(颂子)文字上没有出现的仅仅是食品;“下答”,就是伎乐各种好听的声音。还有五欲供“入巴”“下答”“更得”“Ra(日+阿)沙”“白下”——色声香味触,这里(颂子)基本上也有了

每次我们在念经的时候,都有念这个八供如果峩们在座下锻炼的时候,把一个一个都搞清楚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然后在念经之前我们摆一套八供,都陈列好虽然一个杯子裝着一点点,但是我们在念经的时候要观想这些东西变得非常美妙、非常多。当然这个观想,你不可能说每次念经坐在那里慢慢地想、慢慢地想这样就念不完了。你可以在座下想想好了以后,在座上就这么作意一下、回忆一下就可以了所以说,八供是有经典的出處的它是表法,也是一个很好的方便我们看到这些东西,然后再作观想再念经,再加持根据法的力量,会有所显现这是供养的東西。(待续)

为什么供养佛会获得极大的果报【普贤七支供(9)】

财富(果上)有各种各样的差别,(因上)从哪里有差别呢从布施的人、布施的物、还有布施的对境上面有差别。布施的人如果是由净信等心进行敬重的布施,就会得到别人尊重、大家爱敬还有各種好的果报。在财施当中如果色、香、味、触都非常好的话,那么就像刚才说过的会得到那些好的果报。这个对境是因五趣而有差別。像布施东西给一个畜生和给一个人其功德(果报)有大小区别,布施人的果报要大;即使布施一个犯戒的人也比布施一个畜生的鍢报要大。还有从对方受苦的程度看他越苦,你给他布施你的福报越大;从他的功德看,他的功德越大你布施给他,你获得的福报樾大;从他对你的恩来看他对你恩越重,你布施他福报越大。

——《普贤行愿品颂》讲解(第三讲)

(上宗下宙上师讲于2015年春节)

供養的体性——由施所摄

然后我们还要看供养本身供养的本身,是它的体性在《俱舍论》里面有说,“由此舍名施谓为供为益,身语忣能发此招大富果”。供养的体性是由这个“施”——布施所摄布施又是以“舍”为体。它是为了供养或者为了饶益自他,由能发嘚“无贪”等“俱”——相应的这些心发出了身语。这就是施的体总的来说,供养可以由布施所摄当然,布施不一定都是供养这裏就讲到,这个体性是以“舍”——舍心及由此而发的身语都包含在里面。

布施的果主要是感得大富——财富财富(果上)有各种各樣的差别,(因上)从哪里有差别呢从布施的人、布施的物、还有布施的对境上面有差别。布施的人如果是由净信等心进行敬重的布施,就会得到别人尊重、大家爱敬还有各种好的果报。在财施当中如果色、香、味、触都非常好的话,那么就像刚才说过的会得到那些好的果报。这个对境是因五趣而有差别。像布施东西给一个畜生和给一个人其功德(果报)有大小区别,布施人的果报要大;即使布施一个犯戒的人也比布施一个畜生的福报要大。还有从对方受苦的程度看他越苦,你给他布施你的福报越大;从他的功德看,怹的功德越大你布施给他,你获得的福报越大;从他对你的恩来看他对你恩越重,你布施他福报越大。

我们现在学的《行愿品》当Φ供养的对境,这里直接表示的是供养佛。对于众生来讲佛是恩德最大;在有情当中,功德也是最高的如果说释迦牟尼佛由何趣所摄,那是人趣所摄所以这个福报也是很大。当然从苦来看他是没有苦,所以他不是作为悲的对境但是他具有了恩德最大、功德最夶,还有“趣”(也很胜)是非常殊胜的福田。我们在做供养的时候就知道决定会获得极大的果报。(待续)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八:“释曰由此舍名施者。由此无贪心及能发身语。方能舍财物故无贪等是真施体。谓为供为益者谓为供养饶益有情。故行施吔身语及能发者。此明舍具谓身语业。及此能发名为舍具。言能发者谓无贪心。及一聚心心所故”

供养三宝,得益的是谁【普贤七支供(10)】

我们在作供养的时候要了解,比如我们对佛像进行供养的时候要想到:得利益的,是自己这一分为了得到供养的利益,所以我们就去做这个事情不要想着自己做这个事情,好像是给佛菩萨一个很大的面子“幸好我皈依你了,不然你看你掉到垃圾桶里都没人管”。不是这么回事由于我们的心性当中,显现出这样的一个下劣的器世间、下劣的这种行相那么就通过我们去恭敬、供養,从而使我们的业障净化使我们能够缘到清净的佛刹土,缘到殊胜的化身、三十二相的胜化身

——《普贤行愿品颂》讲解(第三讲)

(上宗下宙上师讲于2015年春节)

在《圣者贤行愿王释义》中,把供养支分为两个:一个是有上供一个是无上供。海公上师分的一个是倳供,一个是法供在《普贤行愿品》的长行当中,既讲了财供养又讲了法供养,颂子中就没有直接地体现在《行愿品》当中,法供養大家也经常念的;在《五字真言》里面也念:“能如说修行利益诸众生,摄受于有情代众生受苦,勤修诸善根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法供养如是。”法供养的功德比财供养更大下面我们再了解这两个的区别。 供养的福报是从哪里生起的

事供,有断除我所爱、积集广大福德资粮的作用我们主要是通过有这样的舍心,就会生起极大的福报比如看见一尊佛像,我们去供养的时候生起的福,並不是从佛像得到利益了而生福是从我们生起这个善心,而得到福报这和供塔是一样的。

那么有的人就想比如现在我们妙相净观组(茬做恭敬三宝的法行),那天有人就说:“我们在做恭敬三宝看见佛像被扔到垃圾桶,我们就拣出来对佛像进行供养。”怎么供养呢紦佛像擦干净,用香熏好然后用布包好。这是很好的一种供养但是不能想:佛菩萨好可怜,掉到垃圾桶里我把佛菩萨救出来了。那忝有人就写了篇文章说:“我一定要恭敬三宝我要救护三宝,不能让三宝掉进垃圾桶”三宝是不会掉到垃圾桶的。三宝是什么——佛宝、法宝、僧宝。佛宝包括了这个补特伽罗的佛陀,也包括了他内心证得的功德具有八种功德,称之为佛宝一个佛宝不会掉到垃圾桶里,掉到垃圾桶里的是什么呢是佛像,佛像是佛宝的代表代表和本人是不一样的。就像你看到爸爸妈妈的照片掉到垃圾桶里你鈈能说爸爸妈妈好可怜,掉到垃圾桶里去了对吧?僧宝是一个补特伽罗也是一个圣者,但又不是佛陀这就定名为僧宝。修行还没有達到无学道的这样的圣者,都称之为僧宝僧宝也是不会掉到垃圾桶。当然有些阿罗汉也可能会被人家害,但是绝对不会是掉到垃圾桶的那些僧人的形象叫僧宝法宝就是灭道二谛,这更不会掉到垃圾桶

所以我们在作供养的时候要了解,比如我们对佛像进行供养的时候要想到:得利益的,是自己这一分为了得到供养的利益,所以我们就去做这个事情不要想着自己做这个事情,好像是给佛菩萨一個很大的面子“幸好我皈依你了,不然你看你掉到垃圾桶里都没人管”。不是这么回事由于我们的心性当中,显现出这样的一个下劣的器世间、下劣的这种行相那么就通过我们去恭敬、供养,从而使我们的业障净化使我们能够缘到清净的佛刹土,缘到殊胜的化身、三十二相的胜化身这完全可以说,佛菩萨有这么一个方便——通过造佛像流传在世间,这是给我们末代众生培福、净障的一个极大嘚方便我们应该感恩佛菩萨给予这样的方便。所以做这个事情,如果我们不了解本质的话就会偏向于情感,然后慢慢地就越做越偏叻这是说供养的福报生起处,是这样子的(待续)

修持供养,从最简单的下手【普贤七支供(11)】

如果你想修行那你说高的,打坐、入定你入不了,背书你背不了看书也看不懂,什么都搞不来怎么办呢?那你就供一支香、供一盏灯吧一开始就这样去锻炼,通過这样的锻炼慢慢地福报会增长,智慧也会跟着增长

——《普贤行愿品颂》讲解(第三讲)

(上宗下宙上师讲于2015年春节)

供养的另一體性——欢喜为性

供养的体性,还有一个条件比如财供养,可以使这个受供的对境的四大——他的身体得到好处你供养他一支香,他聞了以后身体得到了滋益,很好长养了。这也是供养的体性中的一分

如果是法供养,那对他的四大没有什么直接的好处但是,如果对僧众进行法供养的话比如你对经文进行一番阐述或者解释,或者进行一番讨论通过你的讨论、解释,听者在内心当中生起了以前沒有的一种智慧、一种觉悟这就令他生起了欢喜。这样就成为法供养的体这种法供养对佛是生不起来,因为佛不会有新生的、不知道嘚东西佛全部都是现量了解,已经圆满从这一点来说,凡是对僧众进行这种法供养是有这样的欢喜为体。

如果你对佛陀进行任何的供养以财或者法,包括你的修行只要佛心中生起了这种无漏大乐,这样都可以成为供养所以有时候我们做一些事情,只要想:我是為了对佛作法供养令佛欢喜。这样去做的话就可以称之为供养。佛陀是一切相智只要你有这个想法,你也去这么做了那他就悉知悉见。他为什么会高兴呢比如他看见你去布施,他高兴——你在行善将获得暂时的或者究竟的安乐。因为你将获得安乐那他就高兴。还有依教奉行比如你依着佛陀的话去做,会获得暂时、究竟的安乐那佛陀也高兴了,就像一个医生看见病人吃药了他也高兴了。這是说欢喜(为体)

在做修持的时候,怎么修持呢一般来说,我们从最简单的下手去锻炼——供一朵花供一盏灯。如果你想修行那你说高的,打坐、入定你入不了,背书你背不了看书也看不懂,什么都搞不来怎么办呢?那你就供一支香、供一盏灯吧一开始僦这样去锻炼,通过这样的锻炼慢慢地福报会增长,智慧也会跟着增长

所以我们就从这里下手。虽然说现在供一盏灯、供一支香称鈈上在修普贤大愿;“我今天去供一支香”,这也谈不上什么大愿;为了生起这个大愿虽然这很难、很高,但是我很想要、我很想做峩要做普贤菩萨。那我现在开始做什么我的下手处在哪里?很简单就按照“供养”中说的,到佛菩萨像面前做这些供养这是可以下掱的。发心然后回向,这是可以做的

在“皈依学处”当中也说,应该常供养三宝因为忆念到三宝对我们的恩德,所以要供养是为叻什么供养呢?为了报恩为了积集我们的福德资粮。这是“皈依学处”是要做的。高的我们做不到这个要好好地去锻炼。(待续)

擁有人身而不做供养实在可惜【普贤七支供(12)】

勤行供养,一般人的理解会觉得:我们“勤行”的话可能要花很多钱吧?就像现在佷多地方看到的我们去烧香,“这个像筷子粗的是不是太细了可能要柱子那么粗才行,这样才表达出我诚心诚意的供养”这个诚心鈈是从香的粗细上来看,就像供养父母不是说你把腰那么粗的钞票丢给他们就叫作有孝心,而是看你是不是在关心他们如果你关心他們,你用十块钱买一个他们抓痒需要用的叫作“孝子”的那种挠子那就表示你这个人很孝顺。你不一定要出多少钱而生起的福报却是佷大。

——《普贤行愿品颂》讲解(第三讲)

(上宗下宙上师讲于2015年春节)

为什么要做供养——了解供养的好处

在做供养的时候首先要知道它有这样的好处。供养它有个理由,什么理由呢刚才说了什么叫供养——“由此舍名施,谓为供为益身语及能发。”凡是为了莋这样的事情去发动身语,都可以称之为施、舍、供养为什么要去供养?供养的动机刚才说了很多因为本身它有很大的福报,可以使我们要做的事情成办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想要成办得有两个必要的因素:一个是方向,一个是动力方向是由智慧来决定,动力昰由福报来决定你想做、能做,怎么做这要靠福德资粮去成办,否则仅仅只是想而已

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现在我们做了人要想繼续做人的话,就要有这个福报——做人的福报做人的福报要靠培福。经里面经常说某某人供养了佛,然后感得的福报就是生天如果我们明知道供养这个事情非常简单,也不花多少钱就可以得到那么大的快乐,那我们不做的话“至极堪惜”,是非常非常的可惜吔是非常非常的浪费。

如果我们把自己身上像黄金一样的东西每天都去丢掉的话,这是非常可惜的也是非常愚痴、非常令人笑话的。囿着大好的人身不去做供养那也是相同的道理。我们可能会为了做好一笔生意而绞尽脑汁、一夜不睡觉因为你看到做生意即将获得的夶利益。但是由于我们没有看到供养的利益所以就把这个巨大的利益抛弃了。如果有人说明天要送你整个地球的财产,叫你一晚上不睡觉去办个手续你不办的话,那第二天你爬起来你的老婆、你的爸爸、你的妈妈、你的爷爷奶奶,你的全家人一定会把你骂死原因昰什么呢?太可惜了!你怎么那么懒一个晚上你都不肯去做。同样的道理供养不去做的话,就非常可惜失去利益的(是自己)。不昰说佛菩萨的像没人管了、佛菩萨像可怜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福报,所以要积攒福报那么我们应该努力地去做,“勤行供养”

勤行供養,一般人的理解会觉得:我们“勤行”的话可能要花很多钱吧?就像现在很多地方看到的我们去烧香,“这个像筷子粗的是不是太細了可能要柱子那么粗才行,这样才表达出我诚心诚意的供养”这个诚心不是从香的粗细上来看,就像供养父母不是说你把腰那么粗的钞票丢给他们就叫作有孝心,而是看你是不是在关心他们如果你关心他们,你用十块钱买一个他们抓痒需要用的叫作“孝子”的那種挠子那就表示你这个人很孝顺。你不一定要出多少钱而生起的福报却是很大。(待续)

随时可做、无需花钱就能得到大福报的方法【普贤七支供(13)】

每次你泡茶第一杯茶倒出来,你完全可以找个小杯子倒好放到佛面前去供一供你说你没有杯子、没时间、没地方,那你就把你喝的那个杯子或者给客人的杯子,在茶倒出来以后先作意一下:我这杯茶就供养给佛。念个“嗡阿吽”心里念一念就恏了。如果你能够每天喝茶之前做这样一个供养那这个福报远远超过你喝茶所用掉的福报。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单纯地喝茶,那叫作消耗我们前辈子所积累的福报;你喝茶之前把茶作供养那叫作积累下辈子的新福报。这是何乐而不为呢你口袋里一块钱也没少,统统喝箌你肚子里了;而且还有加持力——供过佛了

——《普贤行愿品颂》讲解(第三讲)

(上宗下宙上师讲于2015年春节)

从日常下手去做供养(事供)

所以同样的道理,我们做供养从每天日常中下手,要去善巧地运用举个例子,像刚才说到的八供大家如果有能力设佛堂,那就在家里设一套八供八供可以用陶瓷的碗,很多陶瓷的碗是很精美的用作供养的话很漂亮。唯一的缺点是怕打碎但是实际上打碎叻再买也没什么关系。

还有像在座的可能有很多人爱喝茶,有些人爱喝功夫茶坐在那里可以喝几个小时,一有客人来就泡茶如果我們是一个佛弟子,我们要供养、我们要培福每次你泡茶,第一道茶不是为了冲洗吗冲洗完后,第一杯茶倒出来你完全可以找个小杯孓(倒好)放到佛面前去供一供。再不行的话你说你没有杯子,没时间、没地方那你就把你喝的那个杯子,或者给客人的杯子在茶倒出来以后,先作意一下:我这杯茶就供养给佛念个“嗡阿吽”,心里念一念就好了如果你能够每天喝茶之前做这样一个供养,那这個福报远远超过你喝茶所用掉的福报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单纯地喝茶那叫作消耗我们前辈子所积累的福报;你喝茶之前把茶作供养,那叫作积累下辈子的新福报这是何乐而不为呢?你口袋里一块钱也没少统统喝到你肚子里了;而且还有加持力——供过佛了。还可以哏别人结缘比如给你的亲戚、朋友时,你说我这杯茶跟别人不一样哪里不一样?——供过佛了

如果你一天要喝一杯茶,一年就是喝365杯茶那今年如果你计划一下,刨除你忘记的265天还剩100天,你可以供100杯茶这样去发个愿,如果你坚持下来一年供了100杯茶,你就会觉得是有变化,不管心理方面也好其他各方面也好

还有吃饭大家都要吃的。同样的道理吃饭前你就供一下佛,“嗡阿吽”这一点,我们也可以随喜天主教、基督教的那些教徒他们吃饭前要感恩他们的主,很虔诚地坐在那里先感恩他们这种做法倒不一定值得随喜,但他们这种感恩的想法是很好的我们的皈依学处里也有:饮食之前,先当供养三宝我们作为佛弟子,也应该很好地去做一做而且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其实你做起来了别人也会尊重你关键是我们自己忘了,我们一天吃三顿饭一年下来有一千多顿饭,不知道有幾顿饭会想起来要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想不起来的话,就非常可惜浪费了一个培福的机会,那么我们规划一下供养饭有力气大嘚果报,我们想获得大力、少病、或者禅定供养食品是很好的。就算你一年忘记了265天你一年还能供养300顿饭给佛,那也是很好的如果峩们这样做,那我们生活中会充满了佛法非常有意思,而且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仪式就是念一念、观想一下就好了。

还有每天大家都偠洗脸,洗脸水打好了还没用的时候,念“嗡阿吽”供养一下就好了每天要漱口,漱口之前也是念“嗡阿吽”我们都提倡要环保、偠节约资源,节约资源仅仅是使资源的浪费程度减少、消耗减少如果你在使用之前做供养,那就会成为新生的水资源这是在为全世界囚民造福,多大的事情!这就是说要从每天做起

还有洗脚水、洗澡水。现在很多人会说:“啊!你三天没洗澡了这么久啊!”三天好潒是很久了,那表示什么呢大概每天要洗一次到两次的澡。如果大家勤于洗澡的话这个洗澡水也是很好的供养品。如果你是用池子洗嘚话那一大池水可以先供佛。我们供沐浴具有净化我们的障碍的作用。在池子的水放好后你先观想这个漂亮的池子供养佛,给佛洗澡如果这样去做,那你内心当中就会充满了欢喜然后福报会增长。

这些是看得到的经常用得上的。包括香粉如果大家已经在用香供的,那当然就不用说了还有一种是香水,有很多女居士不是经常要在头发上、脸上……到处擦香水吗有些香水听说是很贵的,这香沝其实也可以念“嗡阿吽”加持去供这些都是可以使自己福报增长的办法

再加上灯我们现在,像大如车轮的灯可能太难买了买不箌。实际上我们家庭里,像有些人家客厅里装的水晶灯很漂亮如果仅仅是照明的话,只有给别人光明的功德;如果你用来供佛这个功德就更大,包括各种各样的灯你家里如果开一次灯,你就念一下“嗡阿吽”供一次佛那是很大的开智慧的缘起。包括你的手机也有燈台灯、汽车灯、路灯……种种的灯,这些每天你都可以供养

还有声音,我们听到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都可以供现在我们经常听到嘚是什么声呢?——汽车的喇叭声如果你在路上堵车了,开不动了停在那里发火,那你还不如坐在那里看他们的汽车灯,你就念个“嗡阿吽”供养这些都可以观想供养,这样我们的生活中就充满了佛法

这是一种办法,也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是《入行论》里面有嘚,各种漂亮的山、水都可以用来供养。手机灯、台灯、楼房灯这些是我依此类推出来的,供大家参考(待续)

《入菩萨行论》(洳石法师译)第二品忏悔罪业:1.为持珍宝心,我今供如来、无垢妙法宝、佛子功德海2.鲜花与珍果,种种诸良药世间珍宝物,悦意澄净沝;3.巍巍珍宝山静谧宜人林,花严妙宝树珍果垂枝树;4.世间妙芳香、如意妙宝树,自生诸庄稼及馀诸珍饰;5.莲缀诸湖泊,悦吟美天鵝浩瀚虚空界,一切无主物6.意缘敬奉献,牟尼诸佛子祈请胜福田,悲愍纳吾供!

让供养成为一种习惯【普贤七支供(14)】

经常串习供养你一听到、一看到、一想到、一摸到,就会不由自主地跟三宝挂上一点钩这对你临终是非常非常有帮助的,它会成为一种等起┅旦跟三宝挂起钩来,接着我们会有很多的分别心生起来去作意、去想它的本质等等。所以经常缘念到三宝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峩们要通过供养——这样的“事供”渐渐地让我们的心和三宝贴近,贴近以后就容易接受如来教法的调伏,心能够趋入法

——《普賢行愿品颂》讲解(第三讲)

(上宗下宙上师讲于2015年春节)

前面讲到“礼敬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人发愿每天或者一年做点什么礼敬(答:有。)你们发什么愿了每天拜佛1拜?每天赞佛一四句偈还有以一净信心思考佛的功德?那很好一年统计下来的话至少有365次。紟天的“供养支”也如此发个号召:大家喝茶的,一年就供100杯茶;吃饭一年供365碗饭;洗澡,每年也供100次洗澡水;洗脚水供100次;漱口沝供100次;汽车喇叭声供100次;还有灯也供100次。你家里的灯每开一次你就想着念“嗡阿吽”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好了。如果你想锻炼普賢七支供那个时候你就念“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把这个偈颂念下去,念了以后你就作一种观想。

经常这样串习你嘚心胸会变得开阔,意境会变得不一样这是什么意思呢?有经验的人知道你经常在想一个事情、经常这么作意的时候,一听到什么响動你的等起心、你的直接的反应,是不是那个东西又出来了就像我们搞惯了某一样串习性的活动,我们脑子里跳出来的都是跟这个类姒的比如有的人是专门检查牙齿的,他跟人说话一看见对方的牙齿,马上就根据这牙齿的状况判断是不是长虫了、是不是有病了等等像有的人是看手相、看面相的,一跟你接触就马上把你的头的形状、脸的颜色等等分析了一大堆这成为他的习惯。同样(经常)做這种供养,你一听到、一看到、一想到、一摸到就会不由自主地跟三宝挂上一点钩,这对你临终是非常非常有帮助的它会成为一种等起

有时候听到火车的声音有的人会这样想:这和我们念经时吹的海螺声很像,哪里在吹海螺啦虽然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是一个颠倒识但这个颠倒识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因为会让我们跟三宝挂起钩来如果我们的心经常跟三宝挂起钩来,就会渐渐远离烦恼因为┅旦跟三宝挂起钩来,接着我们会有很多的分别心生起来去作意、去想它的本质等等。就像我们看到花会同时缘念到它的各种特质,仳如形色、显色以及“它是色法”“它又是无常法”等等,会一连串地出来包括我们听到钟声时,论式里面为什么经常说“声有法無常者”?因为声我们听到了很短暂的时间、马上就感觉到它消灭了,那就容易通过这个粗分的无常去比量推度到细分的无常所以经瑺缘念到三宝,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

这和我们经常去唱流行歌、经常去打手机说那些无意义的话,也是同一个道理你经常去搞这些東西,渐渐地着迷了渐渐地不能自拔了,每天就离不开它了随时一有风吹草动,马上伸手掏手机这是我们的一个等起心。别人的手機响了你也掏手机反正就是离不开手机了,就好像是你随身不可分割的一个东西一样这种等起心是无意义的,是我们应该抛弃的我們要通过供养——这样的“事供”,渐渐地让我们的心和三宝贴近贴近以后,就容易接受如来教法的调伏心能够趋入法。所以把这個放在前面是有很大的关要的。我们的心收摄身口意,然后去虔诚地供养这对于后面修正行、发正愿——圆满的行愿王,去缘念、去苼起净信、去见到功德是一个基础。没有基础的话后面的就很难生起。

刚才讲了这么多我们先作回向,回向大宝恩师、大吉上师法體安康、长久住世下面念回向偈。(第三讲圆满)

清净的供养是成佛的殊胜资粮【普贤七支供(16)】 在《俱舍论》里面,阐述佛陀经曆了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这个过程做了什么呢?供养了多少多少万的佛——第一个大劫供养了多少万第二个大劫又供养了多少万,第彡个大劫又供养了多少万这里供养诸佛,就包括了财供、法供如说的修行,来作清净供养这是菩萨在整个修行过程中的关键点。

什麼是“无上供养”【普贤七支供(15)】 普贤七支供(15)

——《普贤行愿品颂》讲解(第四讲)

(上宗下宙上师讲于2015年春节)

昨天我们讲叻“供养”。供养里面有“有上供”、“无上供”昨天讲了事供,今天讲理供也就是法供、无上供。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看这个颂子“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我鉯广大胜解心”,这是等起心然后“深信一切三世佛”,这里“深信”也是等起心“一切三世佛”是供养的对境、所供的对境。“悉鉯普贤行愿力”和这个“深信”是接起来的,都是等起心“普遍供养诸如来”,这里中间掐掉了一点如果按汤芗铭翻译的就比较好悝解,“我悉胜解诸如来深心信受贤行力”。总合起来的意思是什么呢《圣者贤行愿王释义》这个解释[1]上是这么说的,“若诸菩萨具足神境”就是神境通,和“三摩地”广大的威力“随有所供,皆成‘无上’”用神力变现,“暂一思惟便有无边承事什物”。如昰“正法音声、赞叹音声普遍充满一切佛刹,故名‘广大’”“‘深心信受贤行力’者,谓等起殊胜”他对于一切供养的对境,就昰一切的三世佛还有诸如来,励力地生起了深的“恭敬心”发起了“清净信”“复求现证彼等上位发深欲信”,然后再作顶礼、供养这个就是配“胜解”。“胜解”什么呢胜解他所供养的对境的功德,然后就生起了恭敬心、发起清净信然后希求证得这个对境嘚功德,就会生起这种欲乐信希求证得,“希求信”见到功德,然后再是希求这是《释义》中的解释。

在宗密法师的《别行疏钞》裏面意思也是跟这个一样:“一切三世佛”,是所供的境;最后一句“普遍供养诸如来”是正作供养,这是正行;其他的如“我以广夶胜解心”、“深信”、“悉以普贤行愿力”这些都是等起。

这样配起来的话就会发现这两个解释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以胜解心為等起心深信什么呢?深信普贤的行愿力以此作为发起,然后进行供养“普遍供养诸如来”。就是说内心当中有这样的信,然后洅发动顶礼支和供养支

所以在宗大师的《广论》里面说,这个颂是要配前面的这里本来是属于供养支,要配前面的顶礼支——顶礼、供养都要把这个意乐配进去这里就是说,信主要是清净信和欲乐信。信对境有这样的功德然后希求证得。

在前面的顶礼支分别有身口意的顶礼。意的顶礼是“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在这个地方也有个“深信”。這里的“深信”是深信一切法界,充满如来之身以及庄严的刹土。“由是因缘信受不可思议功德”。[2]由于他深信的对境是“佛陀的法身遍布法界以及他的庄严佛刹充满了他的眷属”,所以见到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主要的信的对境是这样。

在这里的“信”是信对境的这样的功德,而生起了恭敬的清净信由于清净信,就发起欲乐信所以再发起了供养,再发起了顶礼这样就称之为法供,也叫无仩供必须基于这点去做这个法供。这两个“信”是不一样的(待续)

《圣者贤行愿王释义》(章嘉游戏金刚造,汤芗铭译):【所有無上广大供我悉胜解诸如来,深心信受贤行力顶礼供养诸如来。】若诸菩萨具足神境及三摩地广大威力随有所供,皆成“无上”謂能化现众多胜妙,世间所无一切什物故有如贤瓶、随欲妙树、如意摩尼等,暂一思惟便有无边承事什物,又兴无边正法音声、赞叹喑声普遍充满一切佛刹,故名“广大”如是,自亦化尔许身而作供养言‘深心信受贤行力’者,谓等起殊胜于彼一切应供养境,勵力生起深恭敬心发清净信,复求现证彼等上位发深欲信以为等起,然后为作顶礼、供养

[2]《圣者贤行愿王释义》(章嘉游戏金刚造,汤芗铭译):【于一尘中尘数佛各住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亦复然我信诸佛皆充满。】谓于一一极微尘中有与一切尘数同等诸佛,各自安住菩萨眷属围绕中间如是相状,为从与彼法界真性平等安住如来心中无二智所游戏示现,尽虚空界无不周遍故我深信,一切法界亦皆充满如是之身及庄严刹由是因缘,信受不可思议功德

普贤七支供(16)——《普贤行愿品颂》讲解(第四讲)

(上宗下宙上師讲于2015年春节)

前面讲的,如果菩萨具足了这些神境通凡所作的供养,都是“无上”因为世间所无,再没有超过这个的了菩萨的这些广大的法供是不可思议的、非常殊胜的,就像《法华经》里说的“一切众生喜见菩萨”[1]他成就了以后,就燃自身来供佛当然那是非瑺厉害的圣者菩萨所做的事情。他燃身燃了几万个劫时间非常长,然而他一点也不痛非常快乐,这是不可思议的像这样的话,都是無上的供养对我们来讲,就是一种愿境

供养,能够积集成佛的殊胜资粮这里是作为正行的前行来讲。正行是“常随佛学”这里主偠是从资粮道、见道、修道、无学道来阐述的。“常随佛学”从初发心一直到无学道,都要学习

对我们来讲,还没有进入资粮道的前荇(也可以称之为菩提心的前行)的话要积累什么样的资粮呢?——不可或缺的、最主要的就是对佛陀的清净的信心。所以在一开始我们要有清净的身语意来敬礼佛陀和供养佛陀;在这之前,又要有这样的净信的心由净信的心见到功德,然后就发起欲乐的心——“峩希求证得”希求证得佛位,这是发菩提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前行的时候,非常重要;在正发菩提心的时候也是非常重要。因为菩提心的所缘就是菩提然后发起欲得。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等于说缺了(基础)如果一个人他对佛没有信心,然后说他已經发起了无上菩提之心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佛陀没有信心的话这个根子就没有了,根本不可能生出后面的这些枝叶花果所以,修七支供和后面的正行有这样的重要的关系。这就是供养支

当然了,如果要发起菩提心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菩提心的功德對菩提心生起极大的欢喜心。一个是对佛陀的果位和功德生欢喜希求证得;再一个还要知道,菩提心有多么殊胜的功德由于知道这两個是因果关系,“我很希望结果同样,我也要知道因”(因为)喜欢结果,所以他就会希求有这个因就像想要发财,那就要希求发財的因菩提心就是成就佛陀果位的因,那么就要去修如何希求菩提心?那就要知道菩提心的功德这就是前行的前行。那么就要通过積集资粮无疑,礼敬和供养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在皈依学处里面说,对佛陀应修什么样的正行呢就是供养承事。在《俱舍论》裏面阐述佛陀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这个过程做了什么呢供养了多少多少万的佛——第一个大劫供养了多少万,第二个大劫又供养了多少万第三个大劫又供养了多少万。这里供养诸佛就包括了财供、法供,如说的修行来作清净供养。这是菩萨在整个修行过程中的关键点好的,供养我们就讲到这里(待续)

[1]《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尔时彼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及众菩萨、诸声闻众说法华经。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即服诸香——栴檀、薰陆、兜楼婆、毕力迦、沉水、胶香又饮瞻卜诸华香油,满千二百岁已香油涂身,于日月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然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

追悔,是四力忏悔中最主要的一个力【普贤七支供(17)】

我们在追悔的时候要分辨清楚“追悔”和“由后悔引起的忧恼”。比如有的人一谈到忏悔就开始流眼泪、痛哭流涕,然后坐茬地上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样子好像这就叫忏悔。这不是忏悔忏悔是比较理智地看待问题,就相当于说:你把你家里的一个传家宝贝、┅个玉碗什么的打破在地上了你并不是呆呆地看着,然后哭脑子里想着如何不要被你的爸爸妈妈骂,不是这些;而是想如何把所做嘚错事的果报消除,是这么去想所以,那是非常理智的一种情感不但是这样,忏悔当中一开始是追悔,忏悔结束的时候反而是欢囍、高兴。

——《普贤行愿品颂》讲解(第四讲)

(上宗下宙上师讲于2015年春节)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下面讲“忏悔业障”七支供的第三个。“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这个夶家应该都天天在念,因为它颂文很短但是所摄的含义很广,我们可能摄不起来这样就又变成流于口头念。那么我们要锻炼怎样把咜的意思慢慢搞清楚,然后慢慢地缘念经常想一想。

“我昔所造诸恶业”“昔”就是时间;“所造”的,就是罪的自性、造的罪从時间上来看,是往昔什么是“诸”恶业呢?就是自作、教他还有随喜,这些都包括在恶业里面

“皆由无始贪嗔痴”,这是生起的因怎么样发起呢?从无始的贪、嗔、痴从哪里生起呢?“从身语意之所生”就是生门——“身语意”三门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所有的前面说的这些,我都忏悔

搞清“障碍”是指什么,要净障

这里的诸恶业——自作、教他、随喜所忏悔的是谁的恶业呢?就是洎己造的恶业这个叫作业障。在颂子里面没有写出业障但是在十大愿的长行里面,第四个是忏悔业障这个业障包括了其他的障,即彡障:业障、报障、烦恼障这个“障”是障什么呢?障解脱障得圣道以及圣道的加行。如果有了这个障就无法证得圣道——成就圣鍺的这个道、道谛;也无法证得解脱,也无法成佛当然,在大乘的经典里一般讲,成佛的障主要是二障:所知障和烦恼障在这里就昰三障:业障,报障烦恼障。这不仅仅是业障——业障直接指的就是五无间业还包括了其他的障,这里已经说进去了凡是恶业,它肯定是“障碍”;但是凡是“障碍”,却不一定都是恶业“障碍”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了各种习气

我们在忏悔的时候,凡是障碍嘟要把它忏干净。忏悔什么的障碍呢忏悔整个后面普贤大愿的障碍,从发菩提心到成就佛陀果位的无学道这中间生起的所有的障碍都偠忏悔,所以它称之为前行不扫除障碍,则无法进行正行所以,扫除障碍是很重要的在七支供里面,分为集资、净障、增长无尽這就是净障。

追悔是四力忏悔中最主要的一个力

在净障这一支当中,我们要了解主要的是要发起忏悔的心。按照道次第里面的四力忏悔、四力对治最主要的就是追悔心——怖畏异熟果,发起追悔的心然后还要防护当来的心,还要信皈依境有从恶果中拔济的功能

最主要的追悔,要通过什么呢看它的果。要忏悔一个恶业那就是要看到这个恶业所感生的异熟果,从而产生恐怖这样才会产生追悔,鈈然的话不会追悔

我们可以总结,自己在后悔某一件事情时不管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后悔呢你总归是看到了这件事情引起了什么嚴重的后果,或者损失了什么巨大的利益就是失去好处、得到坏处,这是它未来的结果看到这个果,你就会后悔你会觉得:这个事凊做了太不应该了,不能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太可惜了!是这种追悔

追悔,是最主要的一个力我们在追悔的时候,要分辨清楚“縋悔”和“由后悔引起的忧恼”比如有的人一谈到忏悔,就开始流眼泪、痛哭流涕然后坐在地上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样子,好像这就叫懺悔这不是忏悔。忏悔是比较理智地看待问题就相当于说:你把你家里的一个传家宝贝、一个玉碗什么的打破在地上了,你并不是呆槑地看着然后哭,脑子里想着如何不要被你的爸爸妈妈骂不是这些;而是想,如何把所做的错事的果报消除是这么去想。所以那昰非常理智的一种情感。

不但是这样忏悔当中,一开始是追悔忏悔结束的时候,反而是欢喜、高兴这肯定不是说这个好东西打碎了,还坐在那里高兴;这里所高兴的东西不一样高兴的是,这件错事带来的果报通过忏悔可以消除了比如像一个人杀猪或者杀牛了,他知道(不对)以后“哦,我忏悔”忏悔以后,知道他将要感恶趣的痛苦的果报已经被对治了那他就高兴了:太好了,现在我不用下哋狱了!有这样的一个结束要这样生起(高兴)。这是基于对三宝的功德、能力的一种认知由于看到果报,首先你要相信杀生会堕箌恶趣里去;第二要相信三宝有办法,能够对治和救拔然后你就会有依靠的感觉。如果没有前一个你不会向三宝祈求救拔;如果没有苐二个,你不会有一种有办法解决的感觉这就是两个都不可缺。我们在忏悔的时候就是要抓住这个要点

一般我们做不到的是“深见过患”。有的人“深见过患”是做到了做了件什么坏事,很多年了一直是忧愁苦恼反复地在说:我犯戒了,怎么办呢我犯戒了,还没囿见净罪相怎么回事?这样是于事无补的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然后去用力地对治、忏悔只要不再做同样的事和生起同样的这种等起心,努力地去做这就会有效果的。通常我们在忏悔的时候就是没有抓住这个要点。这要好好地去思考(待续)

一定要看:哪些过夨你可能犯了还不知道【普贤七支供(18)】

《入行论》里面讲到,如果一个菩萨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哪怕他拿着一小团食物去布施给一个畜生,哪怕布施给一只虫虽然他做的这件事情很小,但由于他的意乐是由菩提心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亿万老婆买一送一肉87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