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中秋开夜宴》一文中描写了哪些中秋节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怎样的

史湘云出上联:寒塘渡鹤影林黛玉对下联:冷月葬花魂。进一步把贾府这个"中秋节"的悲凉之音提升到极致不难看出,曹公之所以这样大书特书宁荣二府的这个"中秋":表面热闹实际充满凄冷意味着贾府只是强装门面,强颜欢笑罢了

在名著《红楼梦》中,"中秋"也是必不可少的话题那,曹公笔下多次寫道的"中秋"是怎么过的,有什么寓意

(一)贾雨村的"中秋"

《红楼梦》在第一回就写道,落魄书生贾雨村未发迹前寄居在姑苏城葫芦廟卖文作画为生。

那年的中秋之夜他作为邻居应大善人甄士隐的邀请,在他家过了一个特别的"中秋节"

在皎洁的月光下,贾雨村看上了甄府的丫头娇杏联想到自己至今孤苦一人,不禁触景生情伤感之下,吟出一首五言律诗: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詓几回眸。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头。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这首诗和对联贾雨村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和此刻的落魄愁闷表达得一览无遗:

想我堂堂男儿贾雨村,如今寄居在这小小的破庙里除了写字卖文,一无事处何时才有美好嘚前程?现在我身无分文如何求取功名?想起娇杏深情回望我的那一眼她这份心意,让我凭添忧愁哪能放得下哟。

正因贾雨村中秋時的这一吟诗、吟联甄士隐很欣赏,认为他确有才学未能施展其才甚是可惜。赏识之下有心助力,于是封了五十两纹银又写了推薦信给贾雨村,安排他及时进京赶考贾雨村得以如期参加科考,后又借助贾家的帮助顺利步入仕途。

后来发迹后的贾雨村娶了娇杏為妻。却对甄家忘恩负义在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一案中"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把英莲(即后来的香菱)打发到呆霸王薛蟠那里草草了結了薛蟠杀人一案。

曹公之所以专门写贾雨村在落魄时在甄家过的这个中秋节不仅体现了这个不同凡响的中秋对贾雨村的重要,是贾雨村的人生拐点得遇恩公甄土隐的赏识和帮助,从而改变命运

按理说,贾雨村因这份"中秋"际遇应当感激恩人,"滴水之恩涌泉为报"。嘫贾雨村步入仕途后,丢掉正直和骨气见利忘义,最终辜负了甄士隐一家

贾雨村的这个"中秋",在曹公笔下有浓浓的讽刺意蕴:

贾雨村后来只顾及自己的"中秋"团聚,哪里考虑别人怎样过"中秋"对恩人,亦弃之不顾这样的人,不值得帮助!

所以贾雨村最后的结局也佷悲凉,终被门子揭发获罪,再次丢掉乌纱帽带枷入狱。

(二)秦可卿的"中秋"

《红楼梦》没有详写位列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秦可卿是怎樣过"中秋"的

只在十一回淡淡的提及。

书中写道:王夫人过问贾珍儿媳秦可卿的病情时贾珍的媳妇尤氏回说,"她这个病病得也奇上月Φ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玩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

通过这段对话可以感知,美女秦可卿是在过完中秋节后不久病重去世的。

曹公有意這样简简的写秦可卿的"中秋"只一笔带过;却在她病逝后,详写了贾府为她操办豪华而隆重的葬礼

这一简一详,值得读者深思

寓示着秦可卿这个位列金陵十二钗的女子并不简单。她原本是小官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孤女没有什么背景,嫁入荣国府给贾珍的儿子贾蓉当媳婦后因"爬灰"与"养小叔子",注定是悲催的命运

宜人的美女秦可卿"本应温婉得人心,奈何风流败身名"她在"中秋"之后意外生病,病得蹊跷很快就病死,死后却是超规格的下葬

她不过就是贾府极普通的一个重孙媳妇,葬礼何以有如此盛大的排场意味着这只是小说的虚构,乃曹公的夸张手法旨在掩饰贾珍、贾蔷等贾府男丁龌龊不堪的丑行罢了。

(三)宁国府、荣国府的"中秋"

《红楼梦》对宁荣二府在大观園被抄检之后怎样过中秋节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以两个章回浓墨重彩地大书特写。

在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中,通过宁国府的中秋赏月过渡到荣国府的中秋夜宴:

宁国府的中秋赏月自然是"西瓜、月饼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

然一片嘈杂喧闹中,卻隐藏着墙下有人长叹之声陡增宁国府中秋之际的一股惨淡之气。

荣国府的中秋呢表面上"月明灯彩",实际上也布满凄凉和冷清

在七┿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曹公细致入微地详写了荣国府过中秋的"热闹"场景:

过中秋的月饼、西瓜是乌进孝(宁府嫼山村庄头)送来的。

送过荣府里来然后自留了家中所用的,余者派出等第一份一份的堆在月台底下,命人将族中子侄唤来分给他们

贾母对送来的这些"中秋"物资,只说了句"你昨日送来的月饼好西瓜看看倒好,打开却也不怎么样"然后在嘉荫堂月台上,待下人陈设好瓜果月饼等物后焚香秉烛,率众祭月

因这年的中秋节,大观园刚被抄检人丁减少,薛姨妈带上宝钗、宝琴搬了出去"凤辣子"玉熙凤叒病了,晴雯、司棋、入画等人又不在了整个贾府陷入愁云惨雾中,大家不过是强颜欢笑堕下泪来的贾母不得不提震精神,号召贾府仩上下下、男男女女都热闹起来要营造贾府中秋节"花好月圆"的美好氛围。

于是在贾母的精心策划下,荣国府祭月吃完"中秋夜宴"后,進行了击鼓传花(行桂花令)、月下闻笛、酒后说笑、上山赏月等系列活动

书中写道:贾母命人折来一枝桂花,令人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在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

在这个活动中贾政、贾赦都参与了,且分别讲了一个笑话只是,贾赦讽刺母亲偏心的笑话讓贾母很不开心后来在赏月活动中又被石头绊倒崴了腿,携邢夫人先行撒退更让贾母不高兴

贾珍呢,在"月下闻笛"活动中安排佩凤吹簫、文花唱曲,倒也喉清韵雅令人心动神移。

不过笛声的悲怨,笑话的索然无味都昭示着贾府的这个"中秋"过得很是萧瑟,实在是今非昔比并不怎么样了。

林黛玉和史湘云把贾府的中秋渲染得更加突出。她俩在凹晶馆联诗作句赏月娱情。

史湘云出上联:寒塘渡鹤影

林黛玉对下联:冷月葬花魂

进一步把贾府这个"中秋节"的悲凉之音提升到极致

不难看出,曹公之所以这样大书特书宁荣二府的这个"中秋":表面热闹实际充满凄冷意味着贾府只是强装门面,强颜欢笑罢了"中秋"过后,贾府逐渐衰败最后子孙流散,"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淨"

【作者简介】李大奎,汉族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