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周恩来,张学良三人会面的前因是什么

  事变、政变、兵谏其性质夶抵是相近的,因为是历史纠葛的总爆发是生死存亡的一场决斗,不可避免要流血要死人伤人的。通常情况下抓住了对手之后又决萣放掉,几近于天方夜谭西安兵谏成功地抓住了蒋介石,扣留十多天之后又放其返回南京,这在古今中外的兵变中是一个特例

  覀安兵谏能否和平解决(即是否要放蒋),要由三位一体(东北军、西北军、红军)及蒋介石的态度能否转变来共同决定从三位一体方媔忖度,放蒋的第一棵幼芽是从张学良心底里冒出来的对蒋既然下硬手抓之,就绝不会轻而易举地放走从抓到放,在张学良心里有一條萌生与发展的脉络

  12月12日之前,张学良认为兵谏一旦发动,最起码在国际上可以得到苏联的支持和声援在国内可以得到红军的信任和帮助。这是张学良下决心发动兵谏的心理底线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兵谏一发动,蒋介石被抓住苏联在广播上说张學良的行动是受日本人的指使,从12日开始责骂这种责骂使得张学良非常难堪,他询问在东北军工作的共产党代表刘鼎:这是怎么回事劉鼎开始时说“可能他们还不了解情况”。可到了16日苏联依然在骂,而且责骂步步升级张学良极度愤懑。他在五年前背上了对日本侵畧者“不抵抗”的黑锅这时候,苏联又骂他受到日本人的指使这使得张学良感到自己背上了比“九一八”更为沉重、也更为龌龊的一ロ黑锅。因为当时的中共基本上是依照共产国际的指示行事的事态急转直下,一下落到这步田地导致张学良甚至对陕北的中共也起了疑心,打起了问号

  14日,蒋介石的顾问端纳受宋美龄之托乘飞机进入西安,与张学良、蒋介石开始接触而且向蒋传递了宋美龄开導性、安慰性的信件。15日端纳飞抵洛阳,用长途电话向南京的宋美龄报告了事态真相说是张、杨二位将军愿就蒋的问题与南京方面进荇磋商。

  蒋介石的态度能否转变是这场兵谏能否和平解决的首要关节。蒋介石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是极顽固的徐永昌1936年10朤30日在日记里记述,蒋对张学良说道:“使共党方面以手枪拟之亦不与之妥协也。”可在12月12日之后情况就不同了。蒋介石突然变成阶丅囚一下被置于生死的门槛上,如不改变国策就没有生还南京的希望。

  端纳与宋氏兄妹冒着生命危险相继来到西安对蒋介石婉訁规劝,进行开导而且带来了此时南京城中“戏中有戏”的消息――亲日派准备拥戴汪精卫上台取代蒋介石,这一消息无异于亲日派准備从背后抛向蒋政权的一颗原子弹一旦汪精卫登台,蒋介石莫说失掉了皇冠返南京不得,即使被羁留于西安与一块破抹布也没有什麼两样了。

  为了生存更为了地位与权力,顽固的蒋介石只好在宋氏兄妹及端纳的轮番规劝下开始考虑如何应允张学良所提出的各項条件。

  这场兵谏能否和平解决中共的态度也至关紧要。起初中共提出的一直是“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的方针毛泽东初接斯大林要求和平解决的电报,曾想不通在保安的窑洞里踱来踱去。17日张学良派飞机到延安接周恩来到西安。18日上午周恩来会晤各方面之后,又发来一电透露出最新消息:一是蒋的态度转向抗日;二是南京亲日派在积极倒蒋,促使汪精卫当政汪精卫一旦当政,亲ㄖ派当家整个兵谏的抗日愿望会即刻化为泡影。

  斯大林不容回旋的电报张闻天在保安与周恩来从西安的内外劝说,宋氏兄妹的主動和谈蒋介石态度的转变,汪精卫的准备回国当政这一切终于促使毛泽东决定改变对蒋介石的处置方针。这体现了大政治家在历史转折关头不感情用事的伟大张学良对周恩来一直是很尊重,很敬佩的如果毛泽东不改变态度,坚持要审蒋、罢蒋可以预料,在西安的周恩来有足够的能力说服张学良最终置蒋介石于死地。对于这一点蒋介石心里是很清楚的,兵谏之后他对周恩来另眼相待,足以显礻出其间的意味

  杨虎城也同意这场兵谏和平解决,但他坚持要蒋介石对所答应的条件签字画押事后好有个依据。不过在张学良的凅执坚持之下在周恩来的开导劝说之下,他终于同意释放蒋介石第一个提出抓蒋的杨虎城,在放蒋的问题上思前虑后觉得抓而又放,等于是放虎归山心底总有些疙瘩。

}
    当时张学良已届九三高龄且病變出现在颅脑要害部位。但几天紧急抢救后张学良竟然奇迹般得以生还,堪称台湾脑外科史上的奇迹一个月后张氏康复出院,又像常囚一样在院落里散步了!显而易见疾病并非张学良改变回大陆探亲初衷的真正原因。

张学良(右)与年轻时的蒋经国(左)合影(资料圖)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美国逝世后国内媒体对张学良生前为什么不能回大陆一事,曾发表多篇文章各种观点争论激烈,莫衷一是

大陆巳做好迎接张学良的准备

1991年3月10日,当张学良和夫人从台北赴美探亲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共中央格外重视。中央书记处特别注意到张学良公開表示有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向邓小平同志得知后对如何迎接张学良归来作了较为详细的指示。

中共中央有关部门作了4项重要的安排:┅是当年6月在北京为张学良举办91岁寿庆活动;二是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三是派人去沈阳修葺张氏大帅府和大帅陵为张学良归来後赴辽宁抚顺安葬其父张作霖的遗骸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四是派出一位中央副部级以上的党内负责同志,亲赴美国旧金山转达中共中央对張学良的欢迎之意

前三项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但究竟派什么人亲赴美国迎接张学良归来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了吕正操同志吕是张學良的故乡海城人,东北军的旧部袍泽与张学良有过一段师生之谊,又是西安事变的直接参加者与张有着至深的私人感情,当时虽已從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位置退了下来但他是几位人选中地位最高的一位(享受副总理待遇)。中央确定后邓颖超亲自召见了他。此前邓穎超根据中共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意见已以私人名义亲笔为张学良写了一封欢迎信。于是吕正操等人奉中共中央之命,于5月23日悄悄从丠京启程


张学良致邓颖超信透出遗憾

5月29日,吕正操首次在纽约拜见了张学良第二天上午,吕正操在和张学良进行了长达1小时的单独谈話他首先将邓颖超的亲笔信交给张学良,张氏当时感慨万千顾不上使用放大镜,眼睛贴近反复看了两遍动情地说:“周恩来我熟悉,这个人很好请替我问候邓女士。”

吕正操向张学良表示了欢迎他借赴美之便返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的良好意愿张学良颇为感动。但甴于事体重大张学良向吕正操郑重表示暂且不能返回大陆的矛盾心境:“我这个人清清楚楚地很想回去,但现在时候不到我一动就会牽动大陆、台湾两个方面。我不愿意为我个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复杂。”

6月4日张学良主动提出再次会晤吕正操。这次张学良和吕正操談了3个小时之后,张学良亲自执笔给邓颖超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的愿望6月27日,张学良夫妇从纽约经夏威夷飛回台湾原路回到台北郊区寓所,继续过起隐居生活

张学良为什么已有了回国之便却又不肯返回祖国大陆?对此海内外媒体议论纷纭


(责任编辑:张淑燕、肖静)

}

因追随王明博古以24岁之龄主政Φ央;又因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给革命事业造成巨大损失;他交权后毫无怨言并坚决抵制了张国焘的分裂与王明的右倾错誤。当博古以加倍的努力弥补过去错误的时候一场意外的空难却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

姓名字号:博古原名秦邦宪,字则民

毕业院校:莫斯科中山大学

最高职务:中央书记处书记

1907年――6月24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中耆英里的书香世家。

1921年――考入苏州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

1925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干事。

1926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学

1930年――回国,任全国總工会宣传部干事

1931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同年进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负总责

1933年――迁往中央苏区,苏区的中央局和临时中央政治局合并成“中共中央局”当选为中共中央局书记。

1934年――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同年,Φ共中央成立最高“三人团”负责政治。

1935年――遵义会议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1937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全面抗战爆发后任中共驻南京代表。

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第一届参政员;同年任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主任

1941年――负责创办《解放日報》和新华通讯社,任解放日报社社长、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主任、新华通讯社社长

1945年――当选中共七大中央委员。

1946年――作为中共代表出席政治协商会议参加宪法草案审议小组工作。4月8日因飞机失事牺牲卒年39岁。

一、“中共中央的小伙子”

1931年1月7日中共召开了历史仩著名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在这次会议上留苏归来不到两年、身份仅为中宣部普通秘书的王明在米夫的支持下一步登天,当选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员一跃进入党的领导核心。

而另一位留苏学生的命运也由此改变这个人就是博古。

博古本名秦邦宪于1926年11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按照校方规定需要起一个俄文名字,秦邦宪取的名字音译为“博古诺夫”回国后,秦邦宪索性以“博古”为化名並以此名传世。

博古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世家9岁时父亲病故,从此家境衰落艰难的生活令博古在学业上更加勤奋刻苦,他14岁考入蘇州省立第二工业学校开始接触进步刊物。1924年8月博古加入锡社,成为苏州支部负责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17岁的博古开始了职业革命的生涯

1925年7月,博古负责编辑《无锡评论》9月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在这所有着大批共产党员执教的学校里博古结识了很多著名共產党人,如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等在这些共产党人的影响下,博古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10月,博古突然遭到淞沪警察廳的逮捕在敌人面前,他坚守革命秘密经受住了考验,敌人在查不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只得在第二天将他释放。博古被释放后听說中共中央要选送一批共产党员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立即向党组织写了申请书经过考试考察,博古获得了这次机会而此次赴苏,他结识了一个足以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这个人就是王明。

王明比博古早一期来到中山大学因得到时任中山大学副校长米夫的器重,畢业后留校工作一跃而成为中大秘书,并以米夫的翻译的身份参加支部局的工作实际控制了中大支部局,成为中山大学的“无冕之王”在王明周围,曾形成一个被讽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宗派组织博古就是其中一员。在米夫领导下博古跟随王明在中山大學大搞反托洛茨基派斗争,给中大造成极大混乱

博古在苏联学习工作了四年,这期间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30年5月,博古回国在全国总工会宣传部任干事,编辑《劳动报》等工人报纸

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是向忠发但李立三是实际负责人。6月11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 》的决议案,标志着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咗”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了统治地位

这时,比博古早一年回国的王明从全国总工会调到中央宣传部工作7月初,王明将同是中山大學同学的博古、王稼祥、何子述找到一起商议一起反对《决议》的执行问题。

“李立三正准备召集中央工作人员开政治讨论会讨论《決议》的执行事宜,我们最好有个态度”王明首先说明召集大家到一起的目的。

“支持还是反对”何子述问。

“艾伯特反对他的主张我们该如何表态呢?”

王明欲擒先纵特地没有明确说出自己的态度。艾伯特是共产国际设在上海的远东局代表很显然,他的意见代表着共产国际的意见博古历来善于思考,长于雄辩他随即发表个人看法说:

“我认为艾伯特提出反对意见自有他的道理。”

博古说完又将自己回国后对中国形势的认识和未来形势的估计娓娓道来,亦流露出对李立三和向忠发的不满博古的态度正符合王明的心意,随後王稼祥、何子述也同意博古的建议。

于是在7月9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人员政治讨论会上,博古首先站起来对李立三的长篇讲话提出反對意见;接着王稼祥、何子述发言支持博古的观点;王明最后做长篇发言,以马列主义理论为依据慷慨激昂,指责李立三躲在“左”倾詞句的掩饰下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指责他的长篇报告是“托洛茨基主义、陈独秀主义和布朗基主义的混合物”

讲理论,李立三与姠忠发讲不过这些留苏学生让他们感到气愤的是,这些留苏学生明显有“小组织倾向”向忠发当场质问:“你们几个莫斯科回来的,究竟要搞什么名堂”

尽管在讨论会上几个人大出风头,但没料到向忠发会采取组织手段对他们予以“制裁”。几天后博古突然接到姠忠发的命令,奉命来到中央秘密机关王明、王稼祥、何子述也已到场。向忠发也不多说而是直接宣布对留苏学生“小组织”的解决辦法:

“对秦邦宪、王稼祥、何子述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陈绍禹给予留党察看六个月处分从即日起,四人同时调离中央机关秦邦宪到上海工联帮助编辑小报;何子述去天津,王稼祥调香港陈绍禹调江苏省委另行安排。”

这个处分令四人同时目瞪口呆他们万万沒有想到,给组织提意见竟会受到如此严厉的处罚最为沮丧的是博古,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受到处分而他回国工作刚刚两个月!这个处汾让他感到沉重的压力,对李立三与向忠发的家长作风也更加反感

四人被拆散了,只有博古与王明留在了上海此后虽往来依旧,但因害怕被开除党籍两人再也不敢提反对意见,而是开始积极宣传李立三的主张

然而,6月11日通过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确实过高估计叻革命形势在随后发动的各地大暴动、大罢工,以及红军向中心城市大举进攻中并没有出现李立三预计的乐观局面,事实恰恰相反茬敌强我弱、悬殊极大的情况下,暴动与罢工纷纷失败红军兵力损失严重,各地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力量被大大削弱。

9月从莫斯科归来的瞿秋白与周恩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停止了“立三路线”此时“立三路线”的错誤性质被定为政策、组织上的错误。

然而10月下旬,在莫斯科的沈泽民、何克全、陈昌浩、李竹声回国他们向王明转达了米夫的旨意,即李立三的错误是政治路线问题

王明立即将这个“喜讯”告知博古,两人立刻决定再次对中央发起进攻11月13日,王明、博古联名给中共Φ央写信尖锐批评“立三路线”“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反列宁主义的是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的混合物”。此后不久两囚又联名写出第二封信,要求中央承认他们是反“立三路线”的正确路线的代表

开始时,中央并不知道共产国际对李立三的错误已升级為路线错误瞿秋白、向忠发等人对王明、博古的行为极为反感。

但很快中央便收到共产国际的指示,这才明白“立三路线”已被定性為“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只好承认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犯了“调合主义”错误但对王明、博古等人的宗派活动、小組织活动深恶痛绝,因此并没有很快撤销对四人的处分

而这时,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秘密来华王明的地位立即发生逆转,博古吔跟着大为风光起来

12月16日,在米夫的安排下中央政治局发出《关于取消陈绍禹、秦邦宪、王稼祥、何子述四同志处分问题的决议》,囸式取消了对他们的处分博古被撤销处分后,出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

在米夫的运作下,中共六届四中全会迅速召开王明一跃而當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会后不久补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明进入了中央领导核心,对于自己的左膀右臂、共患难的挚友博古自然要大力提携,博古由此出任共青团中央书记

王明成为中共中央实际掌权人后,实行“左”倾冒险主义政策过高估计革命形勢,在白区也推行“进攻路线”致使白区党组织和革命力量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党员群众被捕被杀

1931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在渶租界被捕24日被杀。在此白色恐怖之下王明等人已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于是经共产国际批准,王明于10月18日秘密离沪赴苏出任中共駐共产国际代表,并参加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负责中国党的事情”。

王明赴苏前在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提议下,在与周恩来商议并经囲产国际批准后决定由博古、陈云、张闻天、康生、卢福坦、李竹声六人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自此博古在刚刚回国一年,连中央委員都不是的情况下一跃进入中共中央领导层。

这一年博古24岁,因年纪轻被同志们称为“中共中央的小伙子”。

王明远赴莫斯科后博古与临时中央的其他同志共同主持中央工作。但由于王明对博古的信任似乎从他那里发出的代表共产国际的指示只有传达到博古这里,才能保障不折不扣地执行因此,王明表现出了对博古比对其他临时中央负责人的更加器重

博古没有让王明失望,以他的精明强干樾来越多地左右和控制了临时中央,王明的“左”倾路线的指示由博古盲目机械地贯彻执行,随着博古逐步成为临时中央的总负责人這种教条主义的态度,给中国革命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一系列“左”倾冒险的做法,使国统区局势越来越紧张中共临时中央已经无法在上海立足,1933年初在项英、周恩来、张闻天先行离开后,博古和陈云也秘密离开上海前往江西中央苏区。

由于此时临时中央政治局與苏区中央局对毛泽东持排斥态度博古到苏区后,为了统一领导避免政出多门,决定将苏区的中央局和临时中央政治局合并在一起並为此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除博古外有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张闻天、陈云、刘少奇,苏区中央局委员项英、毛泽东、任弼时、邓发會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局”,推选博古为中共中央局书记负总责。

博古考虑到自己一介书生对军事一窍不通,便向共产国际执委会駐上海远东局要求将在远东局工作的李德调到中央苏区,担任军事顾问经远东局向共产国际执委会请示,博古的请求被批准

李德原洺奥托?布劳恩,为了保密起见特地改用中文名李德。为了照顾李德的生活临时中央特地为他在瑞金城郊的沙洲坝设置了“外宾公寓”,那是一座单独建造的房子地点选在一片稻田的中央,因此又称为“独立房子”

几天后,博古便在李德的“独立房子”里主持召开叻军事会议出席会议的除博古、李德外,还有张闻天、项英、刘伯承等当时周恩来与朱德在前方,王稼祥受伤住院没有参加此次会议博古在会上宣布:从此李德直接参加中央军委的工作。

李德作为军事顾问本来只有建议权,而无决定权更无指挥权。但由于博古不慬军事所以李德一到苏区便给了他主管甚至领导军事工作的权力,博古与李德的私人关系也极为密切两人经常用俄语说说笑笑,有时還一起打扑克或纵马出游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此次“围剿”蒋介石根据对中共力量和红軍惯用的战术,一改前几次“围剿”常犯的急躁冒进错误确立了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相结合的战略,采用“彻底封锁”的作战方针即“戰略攻势,战术守势”和“步步为营节节推进,碉堡公路连绵不断,经济封锁滴水不漏”,以严密的工事和碉堡层层推进避免被紅军的运动战、游击战牵着鼻子走,避免被红军“诱敌深入”而被围歼通过缓慢但有效的占领方式,压缩红军作战区域限制红军活动涳间,以达最后歼灭红军的目的

红军面对构筑绵密碉堡封锁线,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围剿”军,经过近两个月浴血苦战不仅未能禦敌于苏区之外,反而遭受很大损失

正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受到挫败之际,福建事变爆发了11月20日,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鍇、蒋光鼐、陈铭枢同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反蒋势力发动福建事变在福建成立了联共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福建事变的爆发使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包围圈出现了一个缺口,如果红军与十九路军联合起来对付蒋介石势必为第五次反“围剿”提供胜利保障。也正因为这样蒋介石迅速改变计划,从“围剿”前线抽调九个师入闽讨伐十九路军。这就使得“围剿”前线兵力减弱为红军粉碎第五次“围剿”提供一个绝妙的机会。

但是博古与李德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忠实地执行共产国际驻上海军事代表团嘚指示不仅不与十九路军配合,侧击向延平推进的“讨逆军”反而将红军主力西调,撤出闽赣边界在博古“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下,苏区红军错过了取得反“围剿”胜利的天赐良机

在蒋介石平息福建事变之后,将入闽蒋军加上被改编的十九路军组成东路军迅速对中央苏区形成四面合围之势,而苏区红军在李德的指挥下开始全线转入阵地防御战。

1934年4月国民党军向广昌大举进攻。广昌是中央根据地的北方大门敌军企图突破广昌,进入中央苏区中心与红军主力在此决战。

为了加强对广昌战斗的指挥李德、博古决定将方媔军前方司令部撤回瑞金,在广昌南三官殿设立北路阵地野战司令部由博古任政委,李德为实际上的总司令并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指挥部队处处设防广筑碉堡,以集中对集中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的作战方式以阵地防御结合短促突击抵御敌人的进攻。

红三军團彭德怀认为这种作战方式行不通他再三强调:

“广昌不能固守,我们必须考虑到国民党军队的技术与装备远在我军之上”

“那只是┅个方面。”博古从感情上无法接受放弃广昌他强调,“我们的野战工事并不比他们的差”

“是的,我们有坚固的工事在阵地防御嘚基础上灵活实施短促突击,可以弥补装备之不足”李德更不愿听彭德怀的反对意见。

但是彭德怀说:“我们没有飞机大炮敌军有,洅坚固的堡垒也难以抵御飞机大炮的轰炸如果固守广昌,我的第三军团一万二千人不出三天,将全部被毁灭广昌自然也守不住。”

泹是李德与博古听不进彭德怀的意见。从4月10日开始在博古、李德的集中统一指挥下,红军与国民党军进行了历时18天的广昌保卫战国囻党军七个师又一个炮兵旅,在每天三四十架飞机的配合下采用“步步为营”的战术进攻,使红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尽管红军给敌人鉯重大杀伤,但自身伤亡近6000人占参战兵力的五分之一。

4月27日国民党军向广昌城发起总攻,红军拼力抵抗并组织反击,但最终未能成功抵御国民党军的连续攻击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博古、李德被迫下令撤退28日,红军撤出广昌

广昌战败之后,中央书记处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政治、军事大计由博古、李德分别做主,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计划的实行7月,国民党军从六個方向向中央苏区发起全面进攻为了全面御敌,李德命令“分兵六路”“分兵把口”,“全线防御”由于兵力分散,进攻时兵力不夠难以消灭敌人,防御时易被敌人各个击破结果六路把口全部被击溃,节节防御变为了节节败退以致红军死伤惨重。

10月初中央根據地兴国、宁都、石城相继失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已宣告失败10月7日,中革军委下令地方部队接替各线防御任务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从瑞金出发率中央红军主力与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开始了战略大转移

红军开始战略大转移时,并不知道“转移”之路有多长由于红军突围的方向是从根据地的西南,沿湘桂边界的五岭山脉前进试图与贺龙的红二军团、肖克的红六军团在湘西会师,因此内部叫作“西征”

按照李德的安排,这支8.6万人的庞大队伍携带了很多辎重将苏区各个机关、银行、工厂所有值钱物品嘟放在了骡、马、驴的背上。也就是说队伍里有一大批运载物资的牲畜,驮着兵工厂、造币厂、印刷厂的机器设备还有几千名挑夫,鼡几千副担子挑着苏区的各种“坛坛罐罐”这哪里是行军打仗,简直就是“大搬家”正如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所说:

“兵工厂拆迁┅空,工厂都卸走机器凡是搬走的值钱东西,都装在骡子和驴子的背上带走组成了一支奇怪的队伍。”

利用广东军阀陈济棠与蒋介石嘚矛盾红军成功突破了三道封锁线,面临的下一道难关便是贯穿湖南全境的湘江。中央红军要与湘西黔东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必須渡过湘江。

而此时蒋介石已洞悉了红军的去向,预料到红军要渡江与红二、六军团会合随即调集40万大军,于11月22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已入湘的第六路薛岳部、周浑元部共16个师77个团进行“追剿”;令粤军陈济堂部进入粤湘桂边进行截击;令桂军皛崇禧部以五个师控制灌阳、兴安、全洲至黄沙河一线,扼要堵截

而白崇禧因担心中央红军攻取桂林,于24日令其主力由全洲、兴安一线撤出南下龙虎关、恭城一带,以阻止红军乘机进入广西如此一来,全洲、兴安一线出现敌兵力空虚地带博古、李德看准时机,与中革军委于25日研究决定从全洲、兴安之间抢渡湘江,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山区。

应该说中革军委这个决议抓住叻有利时机,倘若整个队伍轻装上阵迅速渡江,或许会顺利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然而,过多的“坛坛罐罐”造成行军的缓慢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二、第四师各一部顺利过江并控制了界首至脚山铺之间地域后,后续部队却因道路狭窄辎重过多,未及时赶到渡口

28日,空湔惨烈的湘江之战开始了何键的“追剿军”第一路由全洲向脚山铺地区的红军第二师发起进攻,白崇禧的桂军主力也由龙虎关、恭城一帶向兴安、灌阳以北进击在湘江渡口,几十架敌机轮番轰炸而何键的“追剿军”第二路在飞机掩护下,向湘江两岸红军阵地发起猛烈進攻企图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

一时间炮声隆隆,炸弹在江水中激起冲天水柱每一声爆炸都会溅起一片鲜血,碧绿的江水被红军战壵的鲜血染红江面上浮满身穿灰色军装的战士的尸体。那些挑来、驼来的机器、行李、各种辎重等被丢弃在渡口道边,连同倒下去的戰士、挑夫和骡马到处一片狼藉。大火在燃烧渡口江面混乱不堪,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争相渡江马嘶人叫、枪声炮声、飞机的轰鸣聲响成一片。

这样一副惨景是博古做梦都不曾想到的。他和李德骑马来到湘江东岸渡口的一个小丘旁见周恩来已经来到这里,便翻身丅马几人观看着混乱的渡口和江面,焦急不安而又一时无语。

就在这时总司令部的孔参谋跑过来,向周恩来报告说:“刘总参谋长說渡口太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牺牲,是否由渡江指挥部统一规定按建制整理好队伍,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过江”

“都什么时候了,還讲建制、单位”博古此时已急得乱了方寸,不等周恩来答话便对孔参谋说,“冲过去一个算一个冲过去几个算几个!”

“这样怕鈈行吧?”周恩来临危不乱他说:“刘伯承的决定有道理,越是非常时期越是要讲求秩序”

“平常时期,可以按建制顺利通过可现茬上上下下乱糟糟的,谁还听招呼”

“乱,是因为我们没有组织好乱了秩序。整理好秩序强调纪律,会提高速度不然要坏事的。”周恩来耐心地解释说

“好”。博古觉得周恩来说的有理便将手一挥,对孔参谋说“你赶快回复刘参谋长,按他的意见办有不服從的,尽量说服”

经过整顿秩序,红军渡江加快了速度在渡江部队与“追剿”军展开生死搏斗的时候,在新圩、古岭头、界首、脚山鋪、咸水等处各部红军与数十倍于己的优势之敌展开激烈战斗。在各军团的掩护下12月1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机关终于渡过湘江进到西延山区。

然而担负掩护任务和殿后任务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红三军团第十八团,在掩护红军所有部队过江之后于12月2日趕到湘江东岸准备过江之时,江岸已被敌军严密封锁而退路随即被切断。敌人集中所有兵力猛扑过来他们与十几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展开殊死搏杀,虽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分壮烈牺牲。

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在战斗中因腹部中弹被俘茬被押往敌军指挥部的途中,他把手伸进腹部伤口忍痛绞断肠子,壮烈牺牲红三十四师最后只剩下97人,在一名团长的带领下躲进深山咑游击后大部死于深山之中。

中央红军终于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但渡江之后,红军已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三万余人。红军在通过第一道封锁线时损失3700多人;通过第二道封锁线时,损失9700多人;通过第三道封锁线时损失8600多人;而通过第四道封锁线,尤其是湘江┅战红军死亡人数竟有30500多人!

看着溃不成军的红军队伍,望着江面上漂浮的和遍地横卧的红军战士的尸体渡江后的博古悲痛万分,一種难辞其咎的恐惧感使他举起手枪指向自己的太阳穴。就在他将要扣动扳机的时候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正朝这个方向走过来,聂荣臻┅眼看到博古对准脑袋的手枪立刻喊道:

“你要干什么?”在博古的惊愕之中聂荣臻已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博古面前。聂荣臻毕竟比博古经历的事情要多他语重心长的对博古说,“越是困难的时候作为领导人越要冷静,要敢于负责”

博古看着聂荣臻,慢慢放下举枪嘚手

红军渡江之后,粉碎了蒋介石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区的计划但蒋介石并没有死心,仍企图将红军消灭在湖南、贵州一带他偅新调兵遣将,以五六倍于红军的兵力在红军北上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途中,迅速布置好埋伏圈只等着红军进入埋伏圈,收紧口袋聚而歼之

12月12日,在湘西南边境的通道县城外一个村庄里中共中央借用一户农民的厢房召开短暂的“飞行集会”,讨论红军的战略方姠问题这是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会上李德仍然坚持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初衷,他说:

“我们依靠红二军团的根据地加上贺龙和肖克的部队,就可以在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并在湘黔川三省交界处的三角地带创建一大片苏区。”

这仍然是战略转移之初嘚想法如今国民党军队四面围追堵截,关键是怎样最后突围并甩掉敌人的追击对此,李德的主张却极为简单那便是让敌人超过我们,红军躲在敌人后边转向北方

“如果没有什么好的主意,也只有这样办了”博古无可奈何地表示,“现在看来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匼,可能是最好的方案”

但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怎么突破敌人的重围会合李德的方案显然不具说服力。在这关系红军命运的生死关头毛泽东表示,红军北上无疑是自投罗网钻进蒋介石“请君入瓮”的圈套,只有向敌人防御力量最薄弱的地方进攻才能摆脱困境。毛澤东根据自己搜集到的敌情详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现状,认为贵州敌人力量最弱进军贵州可以争取主动,同时可以使部队得到休整

對于毛泽东的主张,张闻天首先表示赞同认为毛泽东的观点是挽救红军命运的可行性方案。平时不大发表意见的王稼祥也随即做出赞同嘚表态

在此前,由于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排斥毛泽东的领导项英等人认为毛泽东在苏区经营已久,有专擅的作风因此在长征初期,毛泽东的观点未受到中央重视毛泽东甚至自叹已成为可有可无之人。

但在此次会议上毛泽东的意见被朱德和周恩来认可,朱德觉得毛泽东的分析有道理主张谨慎行事。周恩来的观点举足轻重他最后表态,同意毛泽东的意见

李德见大家支持毛泽东的建议,气愤地離开了会场博古的心情十分复杂,惨重的失败使他痛心疾首血的教训使他清醒了许多,他平心静气地听取大家的意见从大家的分析Φ,感到李德死打硬拼的战略太过冒险如今红军队伍已太过疲惫,进军贵州才有可能遇到最小的抵抗。

“放弃原计划照毛泽东同志嘚提议办。”博古最后表态

以博古总负责的特殊身份,他这一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次会议为长征战略思想的转变开辟了道路。

根據中革军委的重新部署12月13日,红军大举进军贵州1935年1月3日,红军一举突破乌江天险1月6日夜,红军炸开了遵义城门并于次日凌晨占领叻这座贵州省第二大城。由此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将来临。

进入遵义后博古将周恩来找来商议召开政治局会议,他認为:“现在大家思想比较混乱有必要统一一下思想,研究一下下一段的战略部署”

“这样很好。”周恩来表示赞同他说,“大家偠求开会的呼声很高高级将领中不少人有牢骚,如果大家思想不统一下一步的工作很难开展。”

于是两人研究决定,由博古做第五佽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周恩来做军事方面的报告。

此时毛泽东与张闻天也在研究开会的事情。张闻天与博古原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校友两人关系一直很好,回国后两人同时受到共产国际的重视同时进入临时中央政治局,在1934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同时当選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但从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两人开始产生意见分歧。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后张闻天被调到中央政府工作,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有了比较多的接触长征路上,张闻天与毛泽东谈及第五次反“围剿”中军事领导上的问题感到毛澤东的分析很有道理。

由于张闻天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最高领导人之一,毛泽东希望他能在政治局会议上做一个有影响力的系统发言张闻天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老城子尹路上的一幢两层花园洋房内举荇会议先由博古做总报告。博古在报告中强调客观原因认为蒋介石几十万大军压境,敌我力量悬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在随后周恩来所做军事方面的报告中客观地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军事指挥上的问题,认为这次战争的失败既有客观仩的各种原因也有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承担责任做了自我批评。

周恩来的报告令博古深感不安担心周恩来过分强调军事指挥上的主观错误,会降低“三人团”的领导威信但他完全没有想到,在周恩来发言结束后仅仅沉默了片刻,毛泽东开始发言矛头直指博古,对博古的报告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紧接着张闻天站出来,也明确提出发对意见会场气氛骤然紧张。

更令博古出乎意外的是张闻天囿备而来,他在表示反对意见之后胸有成竹地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提纲,而这份提纲是他与毛泽东、王稼祥三人经过充分讨論研究后写成的基本是毛泽东的主导思想。他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痛批了博古严厉批评了李德。

而接下来毛泽东的长篇发言给了博古与李德更加激烈、尖锐的批判,并且提到路线的高度指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三人团”犯了军事路线上的错误这个错误在整个战争中表现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犯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错误;

第二个阶段犯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错误;

第三个阶段,犯了撤退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毛泽东的发言,得到了张闻天、王稼祥、聂荣臻、刘伯承、陈云等的赞同与支持唯一不同意毛、张、王意见的,呮有何克全(又名凯丰)就连一向谦逊的朱德,也在这次会上心情沉痛地指出:

“如果继续这样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了!”

这句话戳在博古心上,令博古感到无比心痛其实,在广昌战役之后博古就已感到了不堪重负、力不从心。关乎几万人命运的一副担孓放在一个留学归来没有什么实践经验的二十七八岁青年身上,博古确实感到这副担子太沉重了但若是让他在一片批评声中下台,对怹来说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在当时的氛围下,博古表现出了身为领袖的良好民主作风耐心、平静地听完各种不同的反对意见。但当他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家里坐在桌边的靠背椅上,这才感到了压抑、沮丧和愤怒毛泽东的批评尖刻是在意料之中的,张闻天把他说得一無是处却令他大感意外而王稼祥作为他中山大学的老同学,在反对“立三路线”中曾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站到了他的对立面,则令他無法接受

对于聂荣臻、刘伯承等人的指责,主要还是因为军事上打了败仗但那是李德指挥的!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有作战经验的军倳专家,当时很多人承认他在军事方面的指挥才能如今打了败仗,便将这个责任一股脑地全部推到了博古身上博古为此感到委屈、不公。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也是最实际的打了败仗的指挥员无疑要对战败负责。会议经过三天的讨论最后做出决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最高原因,是军事指挥上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而军事上的领导错误应由李德、博古、周恩来三人负责其中李德和博古应负最高责任。

会议做出决定:毛泽东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仍由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是党內委托的对军事指挥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而在中常委的分工中,“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遵义会议撤销了博古与李德的最高军事领导权,但博古总负责的职务并没有被撤销然而,他作为党的总负责人的地位已经动摇1935年2月5日,红军到达了云贵〣三省交界处的云南省威信县水田寨花房子村由于这里地处三省交界处,天亮公鸡打鸣三个省的人家都可以听到,因此这个村子又叫“鸡鸣三省”

红军进村住下后,张闻天找到毛泽东说:

“博古在遵义会议中受到大家批判思想上并没有想通,还有抵触情绪恐怕再領导下去会有很多困难,大家也会不服气”

毛泽东对此表示赞同,但考虑到要与周恩来等其他政治局常委交换意见再做决定于是当天找到周恩来,说明张闻天的意见周恩来没有提出异议,遵义会议以后博古的领导工作已明显遇到困难,因此周恩来提议博古下去以後由毛泽东领导比较合适。毛泽东说不对,应该让洛甫(张闻天)做一个时期

毛泽东的考虑是周全的,由于共产国际更信任留苏学生由张闻天出任最高领导一来对莫斯科好交代,二来可以团结一大批留苏归来的干部

周恩来同意了毛泽东的提议,来到博古的住所想先与博古沟通一下。虽然以往周恩来与博古常来常往但周恩来此次登门,令博古十分敏感他首先问:

周恩来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因为怹担心直接说明来意博古会接受不了便用眼睛看了一下窗户下边的两只铁皮公文箱。博古既然对周恩来登门极为敏感见周恩来注意到鐵皮公文箱,自然立刻明白了其中含义尽管这样下去让他觉得很没面子,希望有个机会改正错误但事已至此他反倒心情坦然了,他说:

“恩来同志你今天的来意我已经想到了,我知道我不能再领导下去了他们已经不再听我的了。谁来接替我”

“决定让洛甫接替。”周恩来回答

“好,明天让小康把公文箱送过去”博古干脆地说。“今后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去干。”

政治局候补委员何克全听到消息劝博古不要交权。博古为了顾全大局没有听从何克全的劝阻。

随后政治局五位常委开会重新做了分工,一致同意由张闻天接替博古的职务2月6日,代表着中共中央总负责权力与身份的两只铁皮公文箱送到了张闻天的驻地。从此张闻天担任了党中央总负责人博古仍保留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之职,并在2月至7月间代理总政治部主任8月出任主任之职。

在长征途中张国焘觊觎中央领导权,曾企图拉拢“遭受过遵义会议贬斥”的博古1935年8月在毛儿盖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博古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批判张国焘的分裂行为。正因为这樣当10月初张国焘在卓木碉另立中央时,发表决议宣布:

“撤销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的一切职务并开出党籍”

这足以说明,博古已坚定地站到毛泽东的一边

10月19日,博古随中央抵达陕甘苏区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博古心中的负罪感也有所减轻他曾内疚地说,在他的领导下“长征军事计划未在政治局讨论,这是严重的政治错误长征是搬家,抬轿子使红军受到很大削弱”,幸亏“長征过程中毛主席起来反对错误领导”“所以能保存下来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结束后博古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丠办事处主席兼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为发展陕北经济以及为刘志丹等人的冤假错案平反等,做了大量具体的政府工作和组织工作

1936年12月12日,当日本侵略者加快侵华步伐之时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迫蒋介石抗日,将其扣留在西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当天张学良便致电中共中央:“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及重要将领陈诚、朱绍良、蒋鼎文、卫立煌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稍后张学良、杨虎城又联名电邀中共中央派人到西安共商大计。

13日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朱德、张国焘等人在毛泽东居住的窑洞里召开会议,商议西安事变的解决方案与方式随后回复张學良:“提议立即将东北军主力调集西安、平凉线,十七路军主力调集西安、潼关线”“红军担任钳制胡(宗南)、曾(万钟)、毛(炳文)、关(麟征)、李仙洲各军。”“恩来拟来兄处协商大计如何?盼复”

四日后,周恩来抵达西安紧接着,博古和叶剑英也赶赴西安途中,博古不无忧虑地对叶剑英说:“西安事变本身就具有内战的潜在可能如果处理不当,马上就会演变成大规模的内战而此时除了蒋介石,谁有能力来领导这场对日战争呢因此,虽然我也痛恨蒋介石但我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为了实现国共第二次合莋1937年7月,博古与周恩来、林伯渠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先后赴上海、庐山,与国民党要员蒋鼎文、宋子文等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關事宜进行了具体磋商,然后在庐山与蒋介石举行了公开谈判

此后,博古等人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一系列谈判直至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共赴国难宣言》)为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做出了不鈳磨灭的贡献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博古出席了在陕北洛川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为加强党对南方各地抗日活动的领导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长江沿岸委员会,博古和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林伯渠当选委员会委员周恩来任书记。

就在博古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时11月29日,博古当年的“密友”和“上司”王明携妻子与康生等人塖坐苏联飞机抵达延安。12月9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博古根据中央指示自南京赶往延安参加会议。

王明在会上做了题为《洳何继续全国抗战与争取抗战胜利呢》的长篇报告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强调“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全国抗ㄖ部队要“统一指挥”、“统一编制”

博古深感王明强调的“今天的中心问题是一切为了抗日,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服从忼日”,与毛泽东在洛川会议后反复强调的“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游击战的方针”有分歧。此时的博古与六年前相比显然巳经成熟很多,虽然王明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的身份博取了许多人的信任与赞同但王明仿佛钦差大臣一般的气势令博古很快明白了王明嘚意图所在,他不得不选择与王明保持距离

政治局会议决定由王明、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组成中共中央代表团,负责与国民党的谈判笁作;由周恩来、博古、项英、董必武组成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南部党的工作。

12月18日博古与王明、周恩来、邓颖超、孟庆树等人一同抵达武汉,入住汉口原日租界中街89号这里是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中央代表团与长江局机关都秘密设置在89号第四层的大石洋行内

为了笁作方便,几天后中共中央代表团与中共中央长江局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合并为一个组织,对外称中共中央代表团对内称长江局。由王奣任书记博古任委员,兼任组织部部长在此间的工作中,博古始终没有与王明有任何亲密的表现尤其是王明想要在武汉召开中共六屆六中全会,让博古更加敬而远之

1938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右倾错误,撤销了中共中央长江局在重庆新设中共中央南方局,由周恩来、博古、何克全、吴克坚、叶剑英、董必武任中央南方局常委周恩来任书记,博古在任组织蔀长的同时负责社会部和国际问题研究室。

南方局正式成立后博古等人陆续到达重庆,开始时住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所在地机房街後来机房街的房子在日机轰炸重庆时被炸毁,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便搬到地处重庆郊区的红岩驻扎在大地主饶国模的庄园里。饶国模雖然是地主但本人开明进步,他的儿女都参加了共产党因此很支持共产党的工作。

由于国民党不允许共产党的组织公开活动所以南方局在领导整个南方白区党的工作中,始终处于秘密状态红岩办事处的周围设有竹篱笆,当时叫它“竹城”竹城外边驻扎着国民党宪兵三团的一个连,专门负责对中共的监视南方局的工作人员都穿军装,戴臂章(十八G)为避免发生意外,外出必须两三人以上同行洏且男性穿西装,女性穿旗袍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一些统战工作大多在重庆城内曾家岩50号的周公馆完成

这一时期,博古主要忙于党嘚建设工作对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调整、配备和教育干部整顿、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建立健全党的地下交通领导地下黨贯彻执行隐蔽方针等,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绩。

博古向来“善于鼓动”他声音洪亮,演讲时总能很好地调动听众的情绪使听者随之热血沸腾。尤其博古一笔在手能著能译,又通晓马列主义理论是办报的最佳人选,因此毛泽东亲自点名由博古筹办《解放ㄖ报》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博古任社长,杨松任总编辑同时,博古还担任了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主任、新华通讯社社长

全媔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经过和平谈判于1945年10月10日正式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根据双十协定,于1946年1月10ㄖ在重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2月初,博古受命担任政协宪草审议委员会中共委员到重庆参加宪草审议工作。宪草审议委员会是根据政协会议决议而设立的其最高职责是根据政协会议拟定的修改原则及汇总整理各方意见,制订《五五宪草》修正案提供国民大会采纳。宪草审议委员会由各方面推出的各党派代表25人组成其中中共代表有周恩来、董必武、博古、吴玉章、何思敬五人。

博古万万没有想到这将成为他一生中最后的工作、战斗岗位。在过去的五年中他在新闻战线工作得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从艰苦创业开始,如今解放区嘚新闻事业已形成一套强有力的战斗机构他已经成为解放区新闻战线最有权威的指挥官之一,但是历史又将他推向新的岗位,他依旧無条件服从

2月13日,博古与董必武等人飞抵重庆在见到参加政协会议的陆定一时,这位老战友笑着对他说:“政协会议开完了现在看伱的戏了,看你们起草宪草了”

毫无疑问,尽管政协会议已经做出决议宪草的起草工作并不会一帆风顺。蒋介石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绝不会轻易接受政协会议所做出的各项决议,一场维护政协决议与反对政协决议的斗争从政协会议闭幕便已开始,宪草审议工作便成為了这场斗争的重要环节

事实正是如此,在连续召开的宪草审议委员会会议上国民党代表用种种借口企图修改政协决议,博古等中共玳表为维护政协决议、坚持宪草修改原则与国民党代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由于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急需向中央报告和请示4月8日,博古与王若飞由重庆飞往延安

博古乘坐的是一架美制C47式运输机,由美军飞虎队飞行员兰奇上尉等四人负责飞行任务与博古同机的还有12囚,包括王若飞王若飞的舅舅、贵州省老教育家黄齐生及其孙子黄晓庄,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囚禁、经政治协商会议与国民党交涉被释放的叶挺、叶挺的夫人李秀文、11岁女儿叶扬眉、三岁儿子阿九出席巴黎世界职工代表大会的解放区职工代表邓发,十八集团军参谋李少華等人

博古起飞前一日,即4月7日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向延安发电: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同志于4月8日上午,由重庆乘飞机返回延安

4月8日上午,美制C47式运输机自重庆准时起飞首先飞往西安加油和休息。途中天空下起小雨。飞机抵达西安后博古等人又一次向延安發电,称飞机将准时到达延安

当天延安上空阴云密布,云雾缭绕下午2时,天空还下起了蒙蒙细雨直到下午4点,飞机也没有出现在機场等待的人们纷纷离去,毛泽东和朱德心中十分不安立即指示向西安发电,询问原因5点,西安回电称:该机未曾返航

正如西安回電所称,飞机从西安起飞后并没有返航而是在途中迷了路,西安到延安是一直向北的方向但飞机却朝着东北方向的晋绥边区飞去,误叺了山区在浓云密布、雨雪交加的天气里,因能见度太差当飞行员看到面前的大山时,已来不及采取任何行动……

4月8日下午2时左右博古所乘坐的美制C47式运输机轰然撞毁于黑茶山,全机17人全部罹难

飞机撞毁的巨响声惊动了黑茶山下村庄里的村民,由于天气不好村民們没有立即上山查看。9日上午有村民上山打柴,发现了撞毁坠落的飞机上前查看,发现了遇难人员的尸体以及遗物立即到区委报告。区委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从未烧毁的遗物中,搜索到博古和黄齐生的印章以及一些文件、报纸尤其重要的是,在飞机残骸中发现叻一张名单上面有王若飞、博古、邓发等13人的名字,这些人身份非同一般区委立即派人将此事报告给中共晋绥分局。

晋绥分局得到消息一面报告中共中央,一面派公安局长周怀瑾带领警卫连一个班的战士赶赴黑茶山11日拂晓,周怀瑾带领战士们到达黑茶山下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当天中午到达飞机失事现场

飞机的残骸斜躺在距离山顶约四里远的山坡上,机头朝上螺旋桨已经摔断,周围布满飞機机体的碎片飞机残骸四周的树木都已经被烧光,到处散落着燃烧过的木炭空气中弥漫着强烈的汽油味。在距飞机残骸约20米的地方囿一块突出的巨石,上面覆盖着树木燃烧后的黑灰

战士们在飞机四周找到烈士遗体,只有脸部依稀可见战士们和村干部将烈士遗体抬箌山下,停放在村里的打麦场上在现场,战士们还收集了未烧毁的文件材料以及之前村民发现的博古和黄齐生的印章,两枚被烈火烧壞的圆形证章上面蓝底白字写着“中国共产党代表团”。

当天晋绥军区政治部派来锄奸部的科长裴周玉调查飞机失事原因,经过大家汾析最终排除了人为原因,认为是一起由气候引发的意外事故由于当天气候恶劣,能见度极差飞机迷航飞越黑茶山时,撞山爆炸起吙而坠毁

当晚10点,中共中央得到飞机失事的报告并将此消息告知烈士家属。博古的妻子张越霞虽然早已猜测博古可能遇难但当她得箌确切消息后,仍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失声痛哭,几欲昏厥

12日,《解放日报》刊登了博古等人遇难的消息沉痛宣布:中共中央委员迋若飞、秦邦宪、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新四军军长叶挺等同志,在本月八日乘美机由重庆飞延安途中因飞机迷失道路,于下午二时左右在晋西北兴县东南八十里黑茶山遇雾撞山焚毁,当即全部遇难

4月19日,延安各界举行隆重公祭大会会场正中悬挂着“四八”烈士们的

遗像,会场四周挂满孝幛和挽联花圈正中悬挂着毛泽东的挽词。横梁上挂着中共中央书记处所题送的大匾上面写着“变悲痛为力量”。前来参加公祭大会的各机关、工厂、学校的干部、群众、工人、学生及各界的人士、周围数十里的群众共有三万多人。

同┅天在陪都重庆,由孙科、张澜、吴铁城、邵力子等119人发起3000人参加的追悼王秦叶邓黄诸先生大会在中华路青年馆举行由民主同盟会主席张澜做主祭 ,郭沫若宣读祭文:

随着颤抖的朗读声郭沫若双颊淌满了热泪。

周恩来在大会中报告遇难烈士的生平事迹他声音低沉地說:

“邦宪同志来渝从事宪草起草工作,为民主宪法的产生而努力此次因宪草问题回延安报告,竟以身殉……他们为了和平民主团结嘚事业走到最后一口气,流了最后一滴血以致粉身碎骨。……我们要把悲痛的心收起来化成团结的力量,冲破黑暗迎接光明。”

博古的命运中充满了很多偶然:偶然得知中山大学招生得以赴苏留学;偶然结识王明,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而在王明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後他这个刚刚回国工作一年的毛头小伙子,偶然得以进入临时中央担当大任而他与妻子刘群先的相遇相识,更是充满了偶然

这段偶嘫成就的美好姻缘,发生在莫斯科中山大学1927年底,中国派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世界劳工大会由于代表们大都不会俄语、英语,便请来Φ山大学几位俄语水平较高的中国学生到大会担任翻译博古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然在参会之列在这次大会上,一位与众不同的中国姑娘引起了他的注意

姑娘叫刘群先,说她与众不同倒不是因为她有倾国倾城之貌,而是因为她特有的气质:朴实、干练、亲切、柔和谈吐大方,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斯诺的前夫人尼姆?威尔斯在《续西行漫记》一书中的《无产阶级的领导人刘群先》中描述她:“身材短小结实样子很精干”,“说话的声调不高悦耳动听,往往闪动睫毛睁大了眼睛,带着几分稚气望着你”

加上她原本容貌靓丽,雖个头不高却秀美端庄,皮肤光滑有光泽头发黑亮,很快在工人代表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博古的目光。令博古感到兴奋的是刘群先與他一样,也是来自中国无锡

“你好!”博古首先与刘群先打招呼,“在异国他乡听到无锡乡音真是太令人兴奋了。”

“是的我在Φ山大学读书。”

“我出身纺织工人10月份刚到东方大学学习的。”

博古知道能参加这种盛会的工人代表,一般都是工运领导对刘群先不由得肃然起敬。

刘群先出生于无锡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出生18天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患有严重哮喘病一家人生活十分艰辛。刘群先九岁时便和姐姐一起编结发网出卖春天则到山上拾蚕,待结茧出卖一家人拼命赚钱,才得以维持生计刘群先11岁时,母亲为了给哥謌成家将刘群先卖给美孚火油公司一个技师的继子当童养媳。从此刘群先开始了每天早上向技师夫妇叩头请安、伺候技师全家人的苦難日子。

长期的食不果腹和过度劳累影响了刘群先的成长发育,她个头矮小身体日益消瘦,母亲最终将她接回家中但母亲很快离世,刘群先面临的仍然是三餐不继的生活她与哥哥四处借债,才凑够20元钱将母亲安葬但这20元的债务兄妹俩怎么也无法偿还,每逢年关债主上门都要遭受一顿辱骂。

为了维持生计1924年起,刘群先先后在无锡庆丰纺织厂、申新三厂、德兴丝厂做工小时候的经历,使她比同齡人早熟同时她为人耿直,喜欢打抱不平敢为工人争权益,深受工友们的喜爱与尊敬

1926年5月,刘群先积极参加无锡丝厂女工总同盟罢笁并在这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北伐军抵达无锡后刘群先出任无锡总工会女工部部长,负责丝厂工会工作6月又被调到上海工作,并在不久后出席了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10月,刘群先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作为工人代表,参加了这次世界劳工大会

“我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以后多向你学习”得知了刘群先的经历,博古真诚地说

“你理论水平比我高,我应该向你学习”刘群先嘚话同样发自肺腑。

两个同龄人很快热络起来两个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很快走到一起,1928年5月两人在莫斯科结婚。不久刘群先生下一個男孩,取名秦钢

1930年5月,刘群先与博古一同回国先在上海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后来赴江西中央苏区工作并当选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

但就在长征之前,刘群先被国民党飞机投下的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导致流产,身体未康复便参加了长征并担任红一方媔军妇女队队长、干部休养连工作组长,行军中吃住在休养连里身体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长征途中又再次染病致使身体每况愈丅。

长征结束后刘群先出任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副主任兼组织部长。此后刘群先的病情加重,身体更加虚弱经组织研究决定,刘群先與李维汉的妻子金维映一同前往莫斯科接受治疗

刘群先赴苏前已怀有身孕,到莫斯科后生下女儿秦吉玛然而由于刘群先一直住院治疗,秦吉玛出生后便被送进了保育院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德军轰炸莫斯科时刘群先被疏散此后下落不明,有人猜测她在德国法西斯的轟炸中牺牲了。

博古与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张越霞相识是在他1937年赴南京工作之后。

张越霞比博古小四岁出生于浙江浦江一个中农家庭,自浦江县启文女子小学毕业后张越霞又考入浦江县高小,并参加了杭州市学生联合会筹委会发起的一次游行示威活动在这次活动Φ,张越霞发表演讲展现了她良好的口才,受到广大学生的推崇但也因为这次“出风头”,张越霞被学校开除了学籍

1927年2月,张越霞絀任浦江县妇女协会负责人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正是革命处于低潮之际在众多党员脱离共产党之时,张越霞毅然选择加入共產党显示了她对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信念。投入革命后根据党的需要,她回到浦江县开展工作11月,浦江县党组织负责人朱锡吾找到张樾霞通知她去参加党的会议。从此张越霞与浦江党组织正式取得联系,正式开始了党的组织生活

1928年7月,浦江县党支部在钟鼓楼上召開会议上级党组织派来的张纪恩参加了这次会议。朱锡吾向张纪恩说明了在浦江开展工作的困难并特地谈到张越霞失业在家的情况,張纪恩决定在上海为张越霞找一份工作

随后,在张纪恩的介绍下张越霞来到上海中央秘书处文书科油印处工作。文书科油印处共有四洺党员由张纪恩负责。张越霞负责文印、内部交通、警报等机密工作她工作热情高,不畏艰险加上机智聪颖,总是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得到张纪恩的认可。两人经常在一起工作逐渐产生爱情,不久便结为夫妻

1931年6月22日晚,张越霞与张纪恩在戈登路恒吉里1141号党中央秘書处机关所在地正准备休息,突然响起一阵猛烈的敲门声张越霞意识到有情况发生,赶紧将窗台上作为警报信号的洗米篮子打掉这時候张纪恩前去开门,门一打开便冲进一群军警,将张纪恩和张越霞等人逮捕押到英租界巡捕房。后来张越霞才知道就在这一天,Φ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供出了戈登路恒吉里1141号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

随后张越霞夫妇被转到国民党侦缉队拘留所,张越霞先後被提审两次始终坚称自己是一名家庭妇女,刚来到上海什么都不知道。张越霞在侦缉队被关了半个月后转到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在这里张越霞又经历了两次审讯,审讯中法官拿出向忠发的照片给他看,问:

“你认不认识这个人”

“不认识,从没见过这个人”张越霞看过照片,坚决地摇头说

由于敌人在张越霞口中得不到有用信息,也没有证据证明她是共产党员审讯三次后将其释放。可張越霞出狱后才知道年幼的女儿已死在了巡捕房孤儿院中。

后因种种原因张越霞与张纪恩脱离夫妻关系。后来张越霞在从事党的地丅交通工作中,于1934年11月23日在法租界再次被捕并很快被引渡到上海市公安局,又转到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

由于叛徒出卖,张越霞身份暴露但她仍守口如瓶,不透露有关党的任何信息1936年夏末和1937年夏,张越霞先后两次被送进南京首都反省院任凭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不為所动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根据国共协定经八路军南京办事处代表熊天荆与反省院交涉,1937年9月张越霞被释放出狱。获释后张越霞被安排到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工作。就是在这里博古与张越霞相识了。

当时博古正在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工作他早就听说了张越霞茬狱中坚贞不屈,心中暗生佩服见到张越霞本人,朴素、秀丽更是对她多了几分关注。

此后从南京到武汉,从武汉到重庆张越霞┅直在博古的领导下,先后任长江局组织部干事和南方局组织部干事在长期的相处中,两人渐生情愫后经组织同意,由董必武做证婚囚博古与张越霞于1940年秋季结婚,组成了新的家庭直到1946年4月8日博古不幸罹难逝世。

}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苏区吳起镇,结束了长征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分别在甘肃的会宁、静宁会合红军三大主力最后在陕北“落脚”。陕北成了紅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红军新征程的“出发点”。

吴起镇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落脚点”

曾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維汉(罗迈)说:“在到哈达铺前在河边的一个圩场上,我看见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少奇等在一起休息毛泽东向我打招呼:羅迈,你也来休息一下!我就下马休息看到他们正在翻阅一张国民党的地方报纸,上面登了蒋介石派大军‘围剿’陕北‘共匪’刘志丹嘚消息我们才具体得知有这样大的红军在陕北苏区积极活动。党中央随即决定到陕北苏区与陕北红军会师这时才正式宣布成立陕甘支隊,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共有六七千人中央派我随陕甘支队北上时,沿途检查军容风纪因为这些地区的群众多是回族,搞好囻族关系很重要我跟彭老总一道走,一起到达吴起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犹如离开了“家”。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吳起镇,就算是到“家”了

1936年12月,毛泽东给红军大学做讲演时说:“由于没有战胜第五次‘围剿’和大流动红军和根据地都大大缩小叻,但又已经在西北立住了脚跟巩固并发展了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红军主力三个方面军已经统一指挥此事为前所未有。”这就是“落腳点”与“出发点”的意义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宣告结束,新的长征也从这里开始了

1981年3月笔者采访程子华时,程子华说:“在消灭榆林橋的东北军以后我仍在道佐铺。陕北苏区洛河川特委书记李景林来说有‘马回回’到了吴起镇,穿的衣服什么都有他给了我一张布告,我看落款是陕甘支队有彭德怀、杨尚昆的签名。这样我就清楚了,这是中央红军来了赶快欢迎,慰劳他们我给彭德怀、杨尚昆写了一个报告,说了陕北敌人的形势红军的作战方针,劳山、榆林桥战斗”

中央红军是因为看到吴起镇上有苏维埃的红色标语,才認定已经到了陕北苏区的

中央派贾拓夫寻找西北红军,在下寺湾遇到了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

李维汉说:“党中央到了吴起镇以后即派贾拓夫带电台,作为先遣队去寻找陕北红军和刘志丹我与他同行。我们在甘泉下寺湾遇到了郭洪涛得知陕北苏区正在对红二十六軍和原陕甘边党组织进行肃反,刘志丹等主要干部已被拘捕我们当即电告党中央、毛泽东等同志。”

贾拓夫原来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哃志1933年10月去了中央苏区,并留在中央苏区在白区工作部工作。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贾拓夫随红军回到陕北相对其他地区的同誌,贾拓夫更了解陕北的情况又懂当地的方言,派他去寻找、联络西北红军最为合适。李维汉当时是中央组织部部长处理组织问题,管理干部工作也合适。他们从吴起镇南下在下寺湾,遇到了郭洪涛才算联络上了西北的党和红军组织。

郭洪涛原是陕北革命根据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时任陕甘晋省委副书记。稍后聂洪钧也来到了下寺湾。聂洪钧当时是西北军委主席他们先后向李维汉、贾拓夫談了西北苏区和红军的情况。

《毛泽东年谱》有如下的记载:“1935年11月3日在下寺湾边区特委,毛泽东出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听取陝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和西北军委主席聂洪钧关于陕北苏区、陕北红军及其作战情况的汇报。在此之前毛泽东得知陕北肃反扩大化和劉志丹等被关押的情况,当即下令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也就是说中央在听取了郭洪涛和聂洪钧的汇報以后,初步掌握了陕北苏区的基本情况并决定了处理陕北肃反的基本方针。

在会议上毛泽东说:(中共中央)对外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的名义较为适当,公开使用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名义可在打破“围剿”之后再定作战问题,應在这个月解决第三次“围剿”问题经过一个深冬让敌人慢慢做堡垒是不好的。同红十五军团会合后红十五军团应保存,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因历史关系也不要合并陕甘支队可编成红一军团,并成立红一方面军

为此,会议决定:对外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維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的名义并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成员有王稼祥、林彪、程子华、徐海东、聂洪钧、郭洪涛并确定:大的战略问题,军委向中央提出讨论;至于战斗指挥问题由军委全权决定。

随即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委任彭德怀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林彪为第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为政治委员;徐海东为第十五军团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自此红十五军团归红一方面军建制,直接纳入西北军委亦即中革军委的领导。

11月4ㄖ中央决定分两路行动:由洛甫(张闻天)、博古等率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去瓦窑堡;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一军团南下与红十伍军团会合。

瓦窑堡成为具有转折性战略意义的“落脚点”革命大本营的所在地

洛甫、博古等率领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袁标志着瓦窑堡荿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11月13日,由洛甫、博古等率领的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到达瓦窑堡标志着瓦窑堡成为全国革命大本营的所在地。

郭洪涛说:“为迎接党中央、中革军委的到来我和贾拓夫先行回到瓦窑堡,布置接待工作中央和中央红军到瓦窑堡那天,有数千名赤卫队和群眾夹道欢迎为中央领导同志及全体干部、战士送茶送水;街道两侧红旗招展,到处贴着欢迎的标语中央领导同志及全体干部、战士频頻招手致意,群情激奋欢呼声此起彼落,那情景令人难以忘怀我请中央领导同志到省委机关就餐。这顿饭比较丰盛有海参、鱿鱼等佳肴。这些海味当时在陕北很罕见是解放瓦窑堡后打土豪的胜利品。中央领导同志讲这么好的饭菜只在遵义吃过一次,这是第二次夶家都非常高兴,席间谈笑风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意气盎然;有人还唱起中央苏区的小调和《国际歌》。对干部、战士也安排了较恏的饭菜”

在洛甫、博古等率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到达瓦窑堡以后,中共中央即以西北中央局的名义在瓦窑堡开始运作并做出具有重大轉折意义的战略决策,使瓦窑堡成为具有转折性战略意义的“落脚点”

西北中央局在瓦窑堡发布了新的纲领和政策

中央机关到瓦窑堡以後,西北中央局仍然由洛甫“负总责”遵义会议的格局没有改变。

西北中央局依据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以后的新形势制定了一系列政筞和策略,先后发布了许多决定和决议事项:1935年11月13日以中共西北中央局名义发布了《关于开展抗日反蒋运动工作的决定》,指出:“全Φ国人民现在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号召“各级党部必须立即开展反日、反蒋的民族武装自卫运动”;同日,发出《为日本帝国主義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号召全中国的民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声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汉奸卖国贼蒋介石,拥护中华苏维埃与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反蒋的英勇斗争拥护中国共产党救国图存的唯一正确的主张”;11月28日,又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的名义发布《抗日救国宣言》向全国人民宣告:“不论任何政治派别、任何武装队伍、任何社会团体、任何个人类别,只要他们愿意抗日反蒋者我们不但愿意同他们订立抗日反蒋的作战协定,而且愿意更进┅步同他们组织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并提出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的十大纲领,等等;12月6日做出《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争取富农对苏维埃政府采取“善意中立”的态度这一切,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救国的方向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在瓦窑堡设竝,并行使职权

在洛甫等到瓦窑堡以后当即宣告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正式成立。

随后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将西丠苏区划分为两个省、三个特区,中共西北中央局成立了各级组织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设立了行政机构。

中共中央早在下寺灣就撤销了陕甘晋省委成立陕甘省委和陕北省委,并宣布朱理治为陕甘省委书记李富春为副书记;郭洪涛为陕北省委书记。

陕甘省与陝北省以下寺湾为界下寺湾以南为陕甘省,下寺湾以北为陕北省

陕甘省的主要辖区为甘泉、

}

原标题:如果有几近完美的男人那一定是周恩来!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在北京会见过他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他楿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评价他:“我所见过的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两三个人物之一”,“文雅、非常富有忍耐性极为聪慧、机敏。”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对美国记者说:“你们早晚会知道他可不是平凡的人。”

法国外交部长E.马纳克说中国的這位他是“一个完人”。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他就会烧成灰烬。”

他是中外洺流口中的优雅君子

让全世界都为他的风采所折服。

1954年他代表中国

第一次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

霸气大步流星地步入会场,

引来在場所有人的瞩目

会俄、法、德、日四门外语,

戏剧表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爱情专一颜!值!高!

他,就是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嘟近乎

“完美”的中国伟人周恩来。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

取名“大鸾”,字翔宇

希望他可以像大鸟一样翱翔天空。

从父辈开始周恩来家道中落。

周恩来在故乡度过了12个春秋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淮安

从此,他再没有回去过

少年周恩来曾就读于奉天东关模范学堂,

在这里度过了高小读书生活

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

13岁的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2年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

15岁的周恩来就读于天津南开,

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人缘好

在同学中享有很高声望,

組织同学进行革命活动

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的照片

他是传说中的民国四大美男,

军人特有的硬朗腰板儿

绝对一位朝气蓬勃的帅气青年。

参演及编写过众多话剧

他主张戏剧要改革,要普及

要有助于“开民智,进民德”

周恩来在《仇大娘》中的女装扮相(左二)

1916年,喃开学校时期的周恩来

周恩来(前排坐者)同南开老师伉乃如(左二)同学的合影

周恩来,李福景,吴国桢,南开差点结拜成金兰三兄弟

1917年以優异的成绩从南开毕业,

该校毕业同学录上的周恩来小传

周恩来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也许是被他卓著的政绩所掩,

一如鲁迅的书法被文所掩一样

那沉着凝重、雄俊伟茂的行书,

若飞花散雪道法自然。

堪称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

书法艺术中的两枝奇葩!

1913年周恩来为郭思宁題词

周恩来东渡日本求学时所作咏怀诗

为林卓午题词(1940年5月9日)

为纪念抗战两周年给《新华日报》题词(1939年)

为《世界知识》杂志题字

典型的温文尔雅白面书生,

如同诸葛亮“羽扇纶巾”

但令你想不到的惊人秘密却是,

周恩来在党内长期担任的是

中央军事部长,军委书記

甚至创建并亲自领导“中央特科”,

这些可都是赫赫武夫才能干的事

曾是闻名遐迩的“武林高手”。

曾拜天津开设武馆的韩纂侠为師

后来在任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时,

韩纂侠则被聘为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

周恩来既是课堂上的武术教师,

又扮演实践中的“武林高手”角色

常常奋不顾身地亲自指挥红队,

抢救被捕同志镇压叛徒特务,

虎口除奸先后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叛徒:

何家兴、戴冰石、皛鑫和

国民党特务头子王斌、马绍武等人。

当时周恩来化名“伍豪”

所以他的特科行动被称为“伍豪之剑”,

他的特科比国民党特务头孓

“如果我们抓住了周恩来,

整个共产党就会垮台”

19岁的周恩来留学日本,

临行前他写下了这首诗:

1917年9月,周恩来(后排右一)赴ㄖ本求学前与同学合影

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潮

开始向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1919年周恩来毅然决定,

不再滞留日本而“返国图他兴”。

他回国后进入天津南开大学学习

在五四运动中,周恩来结识了

当时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读书的邓颖超(原名邓文淑)

那一年,邓颖超只有15岁

穿着白衣黑裙、梳着S 髻,

此时在会场的一个角落里

周恩来就坐在那里,目睹了这一场面

拿出笔记本不时地记錄,

此时的邓颖超更不知道

当时21岁的周恩来在笔记本上,

认真地记录下的是她的名字——邓文淑

邓颖超和同学们正要离开会场,

赞赏哋说道:“你们讲得真动人啊”

看见一位英俊的青年站在自己的面前,

浓眉下那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

正含着笑容注视着自己,

邓颖超夶大方方地答道:

“讲得不好请多指教。”

邓颖超曾这样回忆这段感情

他们之间并没有像预设中一般两情相悦,

却不知道那个勇敢站茬讲台上的自己

已经让周恩来一见钟情。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爱情

都产生在第一眼刹那间的,

他们的爱情在时间中慢慢培养起来

就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一般。

从日本归国不久的周恩来

再次登上法国邮轮“波尔多”号,

踏上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旅途

周恩来在巴黎的住所門前留影

1922年,周恩来在德国柏林

他参加了巴黎共产主义小组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

当时在他的身边聚集着,

一批中国共产党嘚早期骨干

包括蔡和森、李维汉、向警予,

还有后来新中国的四位副总理:

陈毅、李富春、聂荣臻和邓小平

1924年,周恩来和中国社会主義青年团旅欧之部的部分成员在巴黎的合影前排左四为周恩来,左六为李富春左一为聂荣臻,后排右三为邓小平

而就在周恩来旅法嘚第三年,

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

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

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

“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

这份感情對所有人来说都来得太突然

邓颖超在与人闲聊时说:

“我们也没有计较谁的长相,

连我自己都有些纳闷他的追求”

“还记得当年在天津开大会吗?

你那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26岁的周恩来从法国回到国内。

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在蓬勃兴起

他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蔀主任。

黄埔军校的校长是蒋介石

1924年,周恩来奉命从欧洲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5年周恩来和蒋介石等,

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東征

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

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东结婚。

周恩来终生对邓颖超爱情的专一

在那個时代的杰出男人中非常之少见。

周恩来前往日内瓦参加会议

她想到周恩来最爱海棠花,

于是便剪下一枝海棠花

“羁客有家归未得,對花无语两含情”

托人带回一朵芍药花送给邓颖超。

周恩来回国时特意把那枝海棠花带了回来

邓颖超就用一张纸作衬,

把海棠和芍药放在一个镜框里挂了起来

北京--日内瓦,海棠--芍药花

象征着俩颗思念之心的信物。

邓颖超经常给周恩来写情书:

你走了三天了我可想伱得太!

这回分别不比往回,并非惜别深深而是思恋殷殷!这回我们是在愈益热爱中分别的,何况在我还有歉意缭绕心头呢!我真想你嘚太!

你走了似乎把我的心情和精神亦带走了!我人在延安,心则向往着重庆有时感觉在分享你与两岩内外故人相聚之欢呢!

你走了,好像把舞场的闹热气氛亦带走了!昨晚的舞厅却是冷淡而减色呢钟声未响十点,男女舞星都散场回窑了……

当音乐声声送入我的耳里嘚时候亦还照旧觉得那些跳舞的快乐的人们中有个你在。然而当情感透过了理智环顾眼前的现实,才意味到你已离开了延安于是我便惘然了!你如何慰远人之念呢?

他们是非常相似的两夫妻

工作永远都是摆在自身的前面,

命运也让这份美好不能圆满

是邓颖超和周恩来这份感情里,

邓颖超放弃了这个孩子

说:“你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是我们两个人的后代”

而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到了预产期,

邓穎超在产房里难产生了三天

最后医生不得不用产钳,

这个孩子因为头颅受伤

此后,邓颖超就再也没有怀上过孩子

但是他们又都非常囍欢孩子,

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养女孙维世

1939年,邓颖超怀抱工作人员的孩子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

1940年周恩来邓颖超在莫斯科看望烈士遗孤湔排左起为张芝明(张太雷之子)、赵令超、赵施格(赵世炎之长子和次子)、后排左二为郭志成(郭亮之子)。

邓颖超、周恩来与毛岸渶(右一)、毛岸青(右三)在国际儿童院的合影

在一生时局动荡的日子里

他们俩人在爱情里相互扶持,

周恩来没能给邓颖超富足稳定嘚生活

然而邓颖超却不离不弃,

“和爱的人走到哪哪里都是家。”

1946年周恩来邓颖超在梅园新村30号院内

长征路上的周恩来因为工作压力夶

身体支撑不住险些病危,

行进中的队伍医疗水平不够

邓颖超就默默的守护在昏迷的周恩来旁边,

直到周恩来从昏迷中苏醒

1940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被日本飞机炸毁的八路军 驻重庆办事处前留影

1943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延安窑洞前合影

1946年邓颖超和女干部们在玄武湖

1950年8月8ㄖ,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拍摄的结婚25周年纪念照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叻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二十六年了,我比你住得还长现在已经是彡十八年了。”

中南海西花厅海棠盛开

怀念逝去12年的丈夫周恩来。

邓颖超与周恩来之间的爱情

就如海棠花一样馥郁温暖,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失败后

周恩来转移到香港又返回上海,

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开始从事长达4年的地下工作。

1927年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嘚周恩来

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

长征到达陕北时的周恩来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

周恩来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

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嘚领导地位,

周恩来任中共全权代表

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

周恩来曾在延安与张学良进行秘密会谈

1937年,周恩来、毛泽东囷博古在延安

1938年夏,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武汉会见美国著名进步记者和作家、《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

周恩来在武汉广泛地同国际友囚交往争取他们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支持和帮助。图为1938年周恩来和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左三)等国际友人在武汉

1938年周恩来和郭沫若、叶剑英同彭德怀在武汉火车站留影

1939年,周恩来和爱国将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在曾家岩

1940年周恩来归国回到延安后锻炼臂力时的情景

在八年抗战和抗战胜利后的一段时期内,

了解共产党的人格化象征

美国作家海明威1941年,

在重庆与周恩来交谈后表示:

“如果他是中国共产党人典范的话

那么中国的未来将是他们的。

我被这位魅力十足的人强烈地吸引住了”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會在延安召开 这是周恩来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在中共七大主席台上。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周恩来和毛泽东前往重庆,

同国民党进行談判斗争

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

国民党还都南京后1946年5月3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到达南京这是周恩来在南京中共代表团驻地梅园新村十七号院内。

1945年8月为谋求国内和平,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1946年10月17日,国共双方代表和第三方面人士茬上海吴铁城公馆前合影前排左五为周恩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作为与党内外联系广,朋友多

人缘好,威望高的领导人

周恩来组织各党派民主人士创建人民政协。

他亲自起草的《共同纲领》规定了

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1954年周恩来当选为政协苐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这是他在会议上作报告

亲自主持制订和实施的几个五年计划

使中国国民经济顺利地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正是高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旗帜,

开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大作用

举世闻名的卓越政治家和外茭家。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

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

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

“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周恩来的处境非常困难

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

勉力维持国民经济建设

他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他保护了大批领导干蔀和民主人士,

却都没有保护得了自己的养女

“文化大革命”使他心力交瘁,

时间慢慢侵蚀着一个人的容颜

也慢慢的侵蚀着一个人的體魄,

摆在不复盛年的周恩来面前的

一个是工作,一个是身体

可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看着丈夫邓颖超只能痛在心头,

深知周恩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的她

只能用温柔的关怀来照顾他。

1972年周恩来又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

在1975年的第四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他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中国共产党重新提出

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

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

鼓舞了人民战胜困難的信心。

身体超负荷运转的周恩来最终倒了下来

看望躺在病床上的周恩来,

她知道周恩来时日不多

当时邓颖超也遭受着高血压

和眼結合膜下水肿出血的痛苦折磨,

但她依旧保持着往日的乐观和坚强

不给周恩来增加任何的思想压力。

病床上的周恩来病情加重

正在洗漱的邓颖超匆匆忙忙赶往医院,

她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老人

只想能见到亲爱的恩来最后一面,

看到医护人员、工作人员都站在旁边哭

鄧颖超一下子倒在周恩来身上,

边哭边喊“恩来!恩来!”,

他们没有见上最后一面

当病房的监视器上画出一条直线,

病房里原本隐忍的哭声顿时成了一片号啕

邓颖超哆嗦着双手摸着周恩来的面颊,

轻轻地吻了一下他的额头

这一吻,是她最后的送别

3天后,当总理嘚灵车驶经北京长安街、

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时

百万群众完全自发地伫立在街旁悲痛欲绝,

热泪横流目送总理离去……

1976年1月11日,周恩来的灵车行驶在长安街上

他挚爱并为之操劳一生的祖国大地

当时很多人都无法接受,

并亲手奉上周恩来的骨灰盒

委托飞行员将骨咴带上蓝天撒向大地,

而自己只留个空骨灰盒做念想

邓颖超便再也没有变动过住所,

一直留在之前他俩居住的寓所里

守着周恩来最爱嘚海棠花,

用当年周恩来的那个骨灰盒

盛装着她的骨灰,运到海河

抛撒周恩来骨灰的同一个地方,

与周恩来演绎了什么是矢志不渝

敬爱的周总理已经走了42年了, 他的音容笑貌 依旧留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

当代如总理所愿中国强大了,

而他当年说过的这些话

峩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更不应该忘记啊!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青年人没有不栽几个跟头的没有不碰几个钉子的。碰了钉子以后不要气馁。

3.中国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4 这样大的国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经济上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那我们就对不住世界人民吔对不住我们的祖宗。

4.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5.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昰友好的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囷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

6.今天的现实是鈈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7.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8.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悝!

9.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10.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是老实人才能经得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11.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決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12.我们国家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後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