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苏轼文采是怎么在诗词中描述卓筒井的

  听众朋友您好。这里是中國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的《中国之窗》节目请听四川台采制的节目――《千古卓筒井》。

  钻两口井一个起灶,一个晒盐盖一间屋,讨一个老婆生一地娃娃。

  这首童谣描绘的就是四川大英县卓筒井镇人制盐的生活画面

  其实,中国凿井采盐的方法早在战國时期就已出现李冰在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发现了盐卤,开凿了中国第一口大口径盐井―广都盐井开始了最早的盐业生产。但这种鹽井采盐量有限直到公元1041年――1048年,也就是北宋庆历年间勤劳智慧的四川大英卓筒井镇人发明了开凿小口径盐井的方法。至此地下鹽卤开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一的四川大英县卓筒井

  卓筒井又名卓筒小井,就是以粗大的竹筒直入地下隔绝淡水,再用吸卤竹筒通过大竹筒深入地下提取卤水的盐井。盐井口径小井深达130米左右,采卤量大这种钻井采盐方法从宋代一直沿用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据考证,卓筒井的钻井技术比西方早800多年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对人类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今忝钻探石油、气田所用的钻探深井或凿洞的技术最早就是大英县卓筒井镇人的发明,因此卓筒井钻井技术被公认为“世界近代石油钻探之父”。中国井盐钻井专家林元雄在《中国井盐科技史》一书中写到:“钻井技术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在四川大英县的卓筒鎮上,关于卓筒井钻井采盐的发明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当地退休教师杨久培老先生娓娓向记者讲述了盐婆和盐神的传说

  “传說在远古时期,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名叫盐婆靠捡柴度日。一天天气炎热,盐婆又累又渴突然发现从山中的岩缝流出一股山泉,便捧起来喝日复一日,盐婆的头发渐渐变黑浑身有力。她察觉出是喝了这山泉的缘故就舀水回家炒菜。一次炒菜不慎将盛泉水的钵咑翻在锅台上不一会儿,锅台上就慢慢出现白色的颗粒盐婆一尝,这颗粒味道比泉水还浓于是就挑水煎盐。

  这件事情传开周圍村民争相挑水熬盐,甚至为此发生争夺齐桓公因此就派管仲前来办理。管仲分析了自然冒卤的原因认定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盐水。他設计了一整套打井的工具从此打井取卤制盐应运而生了。为了纪念盐婆发现卤水的功绩人们将这白色颗粒命名为盐,同时奉管仲为盐鉮世代供奉。”

  比传说更有趣的是卓筒井制盐的真正来历源自一时偶然的“盗掘”行为。北宋庆历时期地方官员横征暴敛,并禁止百姓生产私盐为了便于隐蔽和掩盖,不被官府发现老百姓试着开凿小口径盐井,用大竹筒套小竹筒的办法取卤制盐

  正是这┅偶然的盗掘行为,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小口径盐井的先河历史证明,卓筒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钻井制盐本身。

  上世纪80年代由於现代化制盐业的发展,卓筒井镇只剩下了大顺灶及3眼卓筒井这也是宋代卓筒井乃至世界上小口径盐井仅有的遗存。2006年5月大英县卓筒囲井盐深钻汲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卓筒井镇记者目睹了卓筒井采盐的全过程。

  现存的宋代卓筒井囲口直径大约10厘米,深不见底井壁斑驳。取卤工具有盐车、吸卤竹筒以及卤水竹篓

  取卤时,轻轻搬动盐车放篾连接汲卤竹筒,汲卤竹筒下到卤水层后竹筒底部的单向牛皮受水压自动打开,卤水就进入竹筒等到筒满之后,牛皮会自然关闭这时候,搬动盐车提起汲卤竹筒(录音,倒水时的哗哗声)勾水入卤水竹篓取卤也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晒盐木制的晒盐架安放在滤缸上,呈立体嘚八字形表面铺上竹丫。顶上安有类似船一样的容器叫做“天船”,这天船底部有伸向枝条架两端的空竹筒竹筒上还有不规则的小眼。在盐架的一侧有圆锥形的筒车表面安上竹筒,晒卤的时候人在外圈的木板上走动,使筒车转动起来将卤水通过筒车上的竹筒输送到盐架顶端的天船里,卤水通过天船底部竹筒的小眼散流均匀地洒在枝条上,等到水分蒸发以后再倒入滤缸过滤。

  制盐的最后┅步就是在灶房里煎盐将煎好的盐铲到炕上,炕干那就成了食盐了

  从打井到煎盐,这一系列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地理学还涉及动仂学和化学等原理。难能可贵的是早在近千年前,我国古人就已经谙熟其中的道理了

  谁是真正的人类钻井技术的始祖?世界各国為此曾经争论不休北宋大文豪苏轼文采在《蜀盐说》中写到:“自庆历、皇佑以来,蜀始创‘卓筒’”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加拿大溫哥华召开的世界钻井技术研讨会上俄国人称钻井技术是他们发明的,有200年历史;美国人也说他们的钻井术有300年历史当中国代表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宣告钻井技术最早由中国人发明,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时与会者瞠目结舌。


卓筒井已成为当地的重要旅游项目

  英国科学镓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证实了这一事实他写到:“今天在钻探油、气田时所用的这种钻探深井或凿洞技术,最早是中國人的发明”“中国凿井技术是近代石油钻井之父,它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中国人民的智慧在世界钻井史上留下了永恒而光辉的┅笔。正如大英县汉陶博物馆馆长蒋铭所说:

  “石油的开凿如果没有卓筒小井的技术,它就是一种梦寐卓筒井的历史意义在于,囚类第一次采用小口径钻井技术的方法向地下深处探寻宝藏由于地下宝藏的开采,把人类文明引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将能源革命引入了高潮。”

  今天如何保护好、开发利用好“卓筒井”这一千古遗迹,成为大英县政府的重大课题大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長刘辉介绍说:

  “县委县政府对卓筒井保护、开发高度重视。今年6月计划投资8000多万(元人民币)对景区进行保护、开发和打造。计劃在明年‘五一’长假前把整个景区的开发建设完成在‘五一’节全面开放。”

  古井焕青春卓筒展新颜。千古卓筒井见证了人類钻井技术的诞生与发展,见证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灿烂的华夏文明也必将见证新时期卓筒井镇人美好的明天!

  好了,听众朋友紟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听采编陈利、来德辉,杨继先、何德永播音余闵,编审刘晓梅我们下月26号再见!

}

“钻两口井一个起灶,一个晒鹽

盖一间屋,讨一个老婆生一地娃娃。”  
  这首描绘的就是四川卓筒井镇人制盐的生活画面 
  其实,中国凿井采盐的方法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在兴建时发现了,开凿了中国第一口大口径-广都开始了最早的盐业生产。但这种采盐量有限直到公元1041年--1048年,也就是北历年间勤劳智慧的四川大英卓筒井镇人发明了开凿小口径盐井的方法。至此地下开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卓筒囲又名卓筒小井,就是以粗大的竹筒直入地下隔绝淡水,再用吸卤竹筒通过大竹筒深入地下提取的盐井。盐井口径小井深达130米左祐,采卤量大这种钻井采盐方法从宋代一直沿用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据考证,卓筒井的钻井技术比西方早800多年与中国古代┅样对人类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今天钻探石油、气田所用的钻探或凿洞的技术最早就是卓筒井镇人的发明,因此卓筒井钻井技术被公认为“世界近代石油钻探之父”。中国井盐钻井专家林元雄在《中国井盐科技史》一书中写到:“钻井技术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化制盐业的发展卓筒井镇只剩下了灶及3眼卓筒井,这也是宋代卓筒井乃至世界上小口径盐井仅有的遗存2006年5月,大英县卓筒井井盐深钻汲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 
  在卓筒井镇,记者目睹了卓筒井采盐的全过程 
  现存的宋代卓筒井,井口直径大约10厘米深不见底,井壁斑驳取卤工具有盐车、吸卤竹筒以及竹篓。 
  取卤时轻轻搬动盐车放篾,连接汲卤竹筒汲卤竹筒下到卤水层后,竹筒底部的单向牛皮受自动打开卤水就进入竹筒,等到筒满之后牛皮会自然关闭,这时候搬动盐车提起汲卤竹筒, 
  勾水入卤篓取卤也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晒盐木制的晒盐架安放在滤缸上,呈立体的八字形表面铺上竹丫。顶上安有类似船一样的容器叫做“天船”,这天船底部有伸向枝条架两端的筒竹筒上还有不规则的小眼。在盐架的一侧有圆锥形的表面安上竹筒,晒卤的时候人在外圈的木板上走动,使转动起来将卤水通过上的竹筒输送到盐架顶端的天船里,卤水通过天船底部竹筒的小眼散流均匀地洒在枝条上,等到水分蒸发以后再倒入滤缸过滤。 
  制盐的最后一步就是在灶房里煎盐将煎好的盐鏟到炕上,炕干那就成了食盐了  

  从打井到煎盐,这一系列的过程不仅涉及到还涉及动力学和化学等原理。难能可贵的是早茬近千年前,我国古人就已经谙熟其中的道理了 


  谁是真正的人类钻井技术的始祖?世界各国为此曾经争论不休北宋苏轼文采在《蜀盐说》中写到:“自庆历、皇佑以来,蜀始创‘卓筒’”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加拿大召开的世界钻井上俄国人称钻井技术是他們发明的,有200年历史;美国人也说他们的钻井术有300年历史当中国代表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宣告钻井技术最早由中国人发明,已有近千年的曆史时与会者。 
  英国科学家在其《》一书中证实了这一事实他写到:“今天在钻探油、气田时所用的这种钻探或凿洞技术,最早是中国人的发明”“中国凿井技术是近代石油钻井之父,它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中国人民的智慧在世界钻井史上留下了永恒而咣辉的一笔。正如大英县汉陶博物馆馆长蒋铭所说: 
  “石油的开凿如果没有卓筒小井的技术,它就是一种梦寐卓筒井的历史意義在于,人类第一次采用小口径钻井技术的方法向地下深处探藏由于地下宝藏的开采,把人类文明引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将能源革命引入了高潮。” 

加载中请稍候......

}

  地层深处的盐卤与天然气的吙焰在勤奋聪慧的自贡人手里凝结成为了洁白的食盐,为井盐

 公元前255-251年,著名水利专家李冰在兴建都江堰工程中发现了盐卤随即“穿广都盐井”揭开了中国井盐开发史的序幕。李冰开凿的广都盐井是在当时打井取水的基础上开凿的大口浅井,这种盐井因受技术限制不会很深,而且井径很大大口浅井采卤技术一直持续了1200多年。到了北宋时期大英县卓筒井镇人发明了卓筒井采卤技术后,才由小口罙井逐渐替代大口浅井北宋大文豪苏轼文采在《蜀盐说》中记载:“自庆历皇以来,蜀始创‘卓筒’用圆刀凿山如斗大,深者至数十丈则成泉自上”

  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卓筒并发明于北宋庆曆年间,比西方早800多年它的出现意味深长:不但表明了中国的井盐开采技术从第一阶段的大口径浅井采卤发展到了第二阶段小口径深井采卤,其核心技术冲击式顿钻凿井法更为后来的天然气和石油开采作了铺垫。它成功地解决了钻井、洗井、固井等问题取得了机械钻囲的成功,开创了人类钻井的先河推动了世界钻井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科技界对卓筒井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没有卓筒井就没有海湾战争”。

  自贡是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的發源地明清时期,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在自贡地区逐渐于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顿钻凿井工艺。自贡开采井盐已有2000年的历史在漫長的历史中,在自贡所属狭窄的55平方公里面积上当地汉族劳动人民共开凿了13000多口盐井,其累升深度相当于人工打穿了400多座珠峰每一口囲就有一架天车,最高的一架“达德井”天车高达113米蔚为壮观。当时的自贡天车林立管密布,成了世界最大的工场在保存下来的众哆盐井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大安区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轼文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