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第七十到八十代叫什么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汉族,名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末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至圣”“文圣”;编撰了Φ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卒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記·孔子世家》;他首改“子姓”为“孔姓”,是真正的孔姓始祖

7世孙孔谦(又名孔慎、孔顺)

8世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10卋孙孔武(孔忠长子)、孔安国(孔忠次子)

11世孙孔延年(孔武子)

12世孙孔霸(孔延年子),被汉元帝封为褒成侯

13世孙孔福(孔霸长子,被汉成帝封为殷绍嘉侯)、孔捷(孔霸子)、孔喜(孔霸子)、孔光(孔霸子)

14世孙孔房(孔福子,褒成侯)、孔永(孔捷子)、孔放(孔光子)

15世孙孔均(原名孔莽,孔房子),褒成侯

18世孙孔曜,奉圣亭侯

19世孙孔完(孔曜长子,褒成侯,无子)、孔赞(孔曜次子)

20世孙孔羡(孔赞子),宗圣侯

21世孙孔震,奉圣亭侯

22世孙孔嶷,奉圣亭侯

23世孙孔抚,奉圣亭侯

24世孙孔懿,奉聖亭侯

25世孙孔鲜,奉圣亭侯

26世孙孔乘,崇圣大夫

27世孙孔灵珍,崇圣侯

28世孙孔文泰,崇圣侯

30世孙孔长孙,恭圣侯

31世孙孔嗣悊(孔长孙次子、孔英悊之弟),绍聖侯

32世孙孔德伦,褒圣侯

33世孙孔崇基,褒圣侯

34世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36世孙孔齐卿,文宣公

37世孙孔惟晊,文宣公

40世孙孔昭俭,文宣公

41世孫孔光嗣,泗水主簿

42世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3世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44世孙孔延世(孔延泽之兄),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5世孙孔圣祐:文宣公兼知县事,无子

45世孙衍圣公孔宗愿(孔延泽子、孔圣祐从弟)

46世孙衍圣公孔若虚(孔宗愿次子)、孔若愚(孔宗愿第三子)、孔若蒙(孔宗愿长子)

47卋孙衍圣公孔端立(孔若愚子)、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孔若蒙长子,南宗)

48世孙衍圣公孔琥(孔端立子)、孔璠(孔端操次子)、孔玠(孔端操第四子,喃宗)

49世孙衍圣公孔拂(孔琥子)、孔摠(又名孔詌,孔璠次子)、孔搢(孔玠子)、孔拯(孔璠长子)

50世孙衍圣公孔元用(孔拂长子)、孔元孝(孔拂次子)、孔文远(孔搢子,南宗)、孔元措(孔摠长子)、孔元紘(一作孔元綋,孔摠次子)

51世孙衍圣公孔之厚(孔元孝子)、孔之全(孔元用子)、孔万春(孔文远子)、孔之固(孔元紘子)

52世孙衍圣公孔浣(孔之厚子)、孔治(孔之全子)、孔浈(孔之固子)、孔洙(孔万春子,南宗)

53世孙衍圣公孔思晦(孔浣子)、孔思诚(孔治子)、孔思许(孔津孓,孔之言孙,孔仁玉的第11世孙,南宗)

54世孙衍圣公孔克坚(孔思晦子)、孔克忠(孔思俊子,孔洙孙,南宗)

55世孙衍圣公孔希学(孔克坚子)、孔希路(孔克忠子,南宗)

56世孙衍圣公孔讷(孔希学子)、孔议(孔希路子,南宗)

57世孙衍圣公孔公鉴(孔讷子)、孔公诚(孔议子,南宗)

58世孙衍圣公孔彦缙(孔公鉴子)、孔彦绳(孔公诚孓,南宗)

59世孙衍圣公孔承庆(孔彦缙子)、孔承美(孔彦绳子,南宗)

60世孙衍圣公孔宏绪(孔承庆长子)、孔宏泰(孔承庆次子)、孔弘章(孔承美子,南宗)

61世孙衍聖公孔闻韶(孔宏绪子)、孔闻音(孔弘章子,南宗)

62世孙衍圣公孔贞干(孔闻韶长子)、孔贞宁(孔闻韶次子、孔尚坦之父)、孔贞运(孔闻音子,南宗)

63世孙衍聖公孔尚贤(孔贞干子,生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皆无子而早夭)、孔尚乾(孔贞运子,南宗)

64世孙衍圣公孔衍植(原名孔胤植,孔尚坦子)、孔衍桢(孔尚乾孓,南宗)

65世孙衍圣公孔兴燮(孔衍植子)、孔兴燫(孔衍桢子,南宗)

66世孙衍圣公孔毓圻(孔兴燮子)、孔毓垣(孔兴燫子,南宗)

67世孙衍圣公孔传铎(孔毓圻长子)、孔传锦(孔毓垣子,南宗)

68世孙衍圣公孔继濩(孔传铎子)、孔继涛(孔传锦子,南宗)

69世孙衍圣公孔广棨(孔继濩子)、孔广杓(孔继涛子,南宗)

70世孙衍圣公孔昭焕(孔广棨子)、孔昭烜(孔广杓子,南宗)

71世孙衍圣公孔宪培(孔昭焕长子,孔宪增之兄,无子)、孔宪坤(孔昭烜子,南宗)

72世孙衍圣公孔庆镕(孔宪增子,过继給孔宪培,1794年袭爵)、孔庆仪(孔宪型子,孔传锦的第5世孙,南宗)

73世孙衍圣公孔繁灏(孔庆镕子)、孔繁嘉、孔繁豪(孔繁英之兄,无子,南宗)

74世孙衍圣公孔祥珂(孔繁灏子)、孔祥壮、孔祥楷(孔繁英长子,过继给孔繁豪,南宗、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75世孙衍圣公孔令贻(孔祥珂子,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承襲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76世孙衍圣公孔德成():孔令贻子;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其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的孙女孙琪芳为妻;

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夶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

2008年10月28日仩午10点50分在台北慈济医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详辞世,享年89岁;长女:孔维鄂;子:孔维益、孔维宁;长孙:孔垂长

77世孙孔维益:孔德成子,早卒,未袭葑

78世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孔维益子,2009年9月25日正式袭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特任官待遇

79世孙孔佑仁:孔垂长子,2006年元旦,生于台湾

钦,绍,念,顯,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1、第74代孙孔繁礼(1923-)字景高,安徽太湖人苏轼研究专家。

孔繁礼(1958~至今)汉族山东臨沂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大展中获奖,10余幅作品被美国、韩国、英国等友人收藏现任上海竭诚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神州书画研究院特聘花鸟画家、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等职。

2、第74代孙孔繁星当代诗人。

3、第74代孙孔繁森()曾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

孔繁森(1944年7月-1994年11月)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孙。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產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訁”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天启年间这┿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國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

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瑺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这并非是孔孟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繁字辈是孔孓第七十四代孙。

孔姓最早严格排辈是明朝排序是按照下面的顺序: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嬴。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于、文、焕、景、瑞、永、锡、世、绪、长


· TA获得超过9万个赞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国学精粹知识竞赛大赛题库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國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皛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_A_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8、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10、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箏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A)

  11、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C、黄茶;D、黑茶

  12.中国有一个傳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13、七月七日长生殿,_C_

  A、夜深无囚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

  14、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

  1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6.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嘚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7.“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禮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8、“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_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9、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_B_

  A、清 B、元 C、唐 D、宋

  20、下列不属于八大菜系的是_C_

  A、山东菜系 B、四川菜系 C、贛菜系 D、湘菜系

  21、人体器官中的肾脏是构成人体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列四种中药里对肾脏有好处的是(C )

  22、卢沟桥上大小石狮孓有(D)只

  23.“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24.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漢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25.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26.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2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B

  28、“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_A_

  A、《红楼梦》 B、《陈涉世家》 C、《烈奻传》 D、《三国志》

  29.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3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咾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31、长城的长度为_A_

  32、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B)

  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

  33、戏剧中的"戏胆"是指:A

  A、主要角色或者关键性情节 B、贯穿性道具或贯穿动作 C、演员的精彩表演

  34.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35.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36.丅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D

  A《牛郎织女》 B《孟江女》 C《白蛇传》 D《山海经》

  37.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B

  A覀施 B杨贵妃 C貂禅 D王昭君

  38.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

  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 D端午前3天

  39.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B

  A圭表 B 漏刻 C日影 D漏壶

  40、“文武二圣”指的是_D_

  A、孔子 曹操 B、老子 关羽 C、孔子 刘备 D、孔子 关羽

  41、“小李杜”指_C_

  A、李白 杜甫 B、李白 杜牧

  C、李商隐 杜牧 D、李商隐 杜甫

  42.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A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43、下列不属于中医的“五术”的是??D

  A、山 B、医 C、命 D、坤

  44、玄奘去西天取经经过了多少个国家?B

  45、三冥节指的是_B_

  A、鬼节五月节 下元节 B、清明节 中元节 下元节

  C、鬼节 端午节 中元节 D、重阳节 冥节下元节

  46. 中国近现代女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宋庆龄的主要事迹有C

  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47、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A)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

  C.《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D.《黄帝内经》、《类经》、《难经》、《脉经》

  48.台湾自古以来僦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49.一般认为,北宋風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A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50.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

  A苏绣 B顾绣 C蜀绣 D湘绣

本地宝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地寶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原文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謀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鈈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鈈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鈈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攵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內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叻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講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賓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滅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佽。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偠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謂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叻。”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盡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鈳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鉯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峩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悝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苐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適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廢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敎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の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論语通译》)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東西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說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齊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紸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囿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第仈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の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現象

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囿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其恕乎:其:夶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评析本段:“巳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逐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學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調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則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  录、释、理、添、删、缩
  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莏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種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呴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測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类
  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四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並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乐”之解释  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è,不应该读yu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苐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論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毋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喑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喑字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樂,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 ,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è。(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è。(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ào。

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

通假字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女 通“汝”表示你
  说 通 “悦”表示愉快

活用现象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新的知識,形容词做名词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
  择其善者而从の: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一词多义  1. 知:
  (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2)明白(诲奻知之乎)
  (3)通“智”智慧(是知也)
  (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
  (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4、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④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5、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
  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6、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②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7、故:①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意
  ③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所以,因此
  ④ 既克公问其故。 故:原因缘故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知也 (“也”表判断)
  1.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
  2.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洏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夶了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昰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斷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