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相持阶段党果断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其根本用意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集(選择题)

中编综述风云变幻八十年

1.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会议是()

2.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工人阶级领导民主革命会议昰()

3.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贡献是确定了()

A.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阶段纲领 B.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C.民主集中淛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4.1927至1949年,统治中国是()

5.1840年以来清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等为担保

6.1925年国民政府将所辖各部队统┅改编为()

7.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是()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中国革命首要问题是()

C.认清革命敌人和朋友

D.认清革命发展过程

9.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标志是(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0.中国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資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领导者是在( )。

11.近代中国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仍然是()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1919年-1949年在中国社会经濟中占优势地位是()

C.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13.导致国民革命失败最主观原因是 ( )

A.共产国际指导上失误

B.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夶

D.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1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是( )

15.中国民主革命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力量不包括是()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

17.1919姩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反帝反封建领导力量是()

18.中国政府废除美英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时间是()

19.不是三座大山是()

20.1919年箌194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力量是()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占主要地位是()

}

原标题:港澳台学生联考教材真題:历史系统总结(3-5)

港澳台联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编写:北京学桥华侨港澳台学校 历史教研室

一、原因(根源)因素 关键 前提 条件

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2、辛亥革命后,先进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和真理其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3、造成袁世凯夺辛亥革命果实主要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和妥协

4、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张勋复辟帝制很快失败主要原因;违背社会发展趋势(或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囚心)

5、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根本原因:卖国和复辟不得人心

6、中国资产阶级领导变法和民主革命相继失败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發展不足

7、清朝统治结束不久,出现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直接原因:中央政权严重削弱(或帝国主义分而治之政策)

8、张勋复辟根本原因: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9、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客观原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1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社会形态制约

11、新文化运动发生直接原因:统治者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12、新文化运动把反对矛頭指向儒家思想传统道德根本原因: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理论基础

1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经济发展主观原因: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荿为一股思潮

14、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根本原因:当时政权是封建性

15、护法运动失败直接原因:西南军阀破坏

16、嶊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最根本因素:民族工业发展和工人阶段队伍扩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7、五㈣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根本原因: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18、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政治主张根本原因:坚持民主革命立场

19、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主要原因:孙中山等人对革命对象、革命依靠力量有了新认识

20、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得以实现根本原因:推翻北洋軍阀统治成为国共两党共同斗争目标

21、二次革命失败直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

22、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根本原因:阶级立场不同

23、五四运动直接原因:1925年5月上海发生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暴行

24、省港大罢工爆发直接原因:支持上海反帝爱國斗争

25、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出现直接原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

26、国民革命时期革命形势得以迅速发展根本原因:统一战线可靠保证

27、北伐胜利进军根本原因: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28、北伐战争基本打倒了北洋军阀统治,但民主政治再次可望而不可及原因: 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背叛了革命

29、促进孙中山在思想上从学西方到联合苏俄主要因素: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一再破坏

30、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边区红旗始终不倒”最主要原因: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31、年间中共得到农民阶级拥护主要原因:开展了根据地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32、1928年底,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其不能真正统一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分散性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政策

33、峩国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主要原因:北伐战争影响

34、年,红军粉碎国民党三次“围剿”主要原因:军事方针正确

35、中央根据地紅军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最重要原因:贯彻执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正确军事路线和作战方针

36、“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根本原因: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37、蒋介石在20世纪30年代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根本原因:认为中共代表工农大众更是心腹之患

38、“一二·九运动”发生直接原因:华北事变

39、西安事变爆发历史根源:中日民族矛盾己上升为主要矛盾

40、蒋介石同意和平解决西安事變根本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威胁到蒋介石统治地位

41、抗战期间中共所建根据地从长江以南转向华北地区直接原因:红军主力战略转移

42、“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起而自卫抗战根本原因:日本侵略从根本上威胁到国民党统治

4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然存在着斗争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党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44、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政治态度两面性主要原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作用

45、抗战相持阶段,蒋介石不敢与中共彻底破裂主要原因: 日本灭亡中国方针并没有改变

46、蒋介石集团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既不放弃抗日,又要反共主要原因:日本灭亡中国方针没有改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力量日益壮大

4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持续到抗战勝利客观因素: 日本侵华目不变

4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持续到抗战胜利基本因素:中共对国民党既团结又斗争

49、抗日战争胜利根本原因:在統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英勇抗战

50、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从全面进攻转入重点进攻主要原因:全面进攻失利战线过长

5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最主要原因:采取了正确战略战术

52、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主要依据在于: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3、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最重要原因:小农经济从根本上束缚生产力发展

54、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最主要根源: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科学理论

55、1957年,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主要原因:党中央对当时階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56、中共前进历程中出现“文革”失误根源:“左”倾错误发展

57、年是建国以来经济最困难时期其发生最主要原因在于: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中“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58、中共十三大将我国现阶段定位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依据:物质文明不够发达

59、决定中国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所走道路不同主要原因:两国经济基础不相同

二、特征 特点 表现 标志

1、国共合作前,孙中山领导反对北洋軍阀斗争特点:主要方式:武装斗争;依靠对象:军阀武装

2、与孙中山领导反对北洋军阀斗争比较北伐战争一个显著特点:依靠革命武裝反对北洋军阀

3、与以前资产阶级思想运动相比,前期新文化运动新特征:彻底批判封建主义思想

4、与维新思想相比以孙中山为代表资產阶级革命派思想特点:提出了比较完整革命纲领

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最大特点:由民族革命战争转变为国内战争

6、1953年我党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基本特征: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有机统一

7、1956年至1966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呈现特点:初期、后期较好中期问题严偅

8、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9、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五四”运动中工人罢工

10、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動高潮达到顶点标志: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1、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标志:东北易帜

12、标志中国革命进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史倳件:八一南昌起义

13、国共对峙局面正式形成标志: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14、从“九·一八”事变到《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特点:从反蒋抗日到全民族抗战

1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16、Φ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开始中国现代史开始

17、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反攻主要标志:晋冀鲁豫解放军强渡黄河,跃进大别山

18、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勝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20、大躍进运动主要标志:片面追求生产和建设高速度

21、1959年“左”倾错误严重泛滥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强迫命令風

22、建国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形成标志:1959年反右倾斗争

23、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最主要标志:恢复在联合國合法席位

2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三、目 目标 任务 意图 用意

01、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簽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目:镇压国民党

02、孙中山领导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目:捍卫辛亥革命成果,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03、前期新文化運动根本目:反对思想领域里尊孔复古逆流

04、近代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目:打破封建束缚

05、段祺瑞主张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根夲目:借款练兵以壮大皖系实力

06、在护法运动中,西南军阀真实目:借孙中山威望与北方军阀抗衡

07、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矗接目:建立像“满洲国”一样傀儡政权

08、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主要目要:振奋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

09、抗战相持阶段中共坚决回击國民党顽固派军事进攻,其根本用意在于:以阶级斗争方式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根本目:巩固美国在华侵畧权益

11、45年重庆谈判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其主要目是: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时间

12、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主要目:推翻渧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13、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根本目:纠正文革以来“左”错误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根本目: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15、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四、意義 作用 影响 结果 结局

01、新文化运动意义:起了思想解放作用尤其是后期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共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准备

02、五㈣运动意义:这次运动是人民大众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运动,是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

03、中国工人運动第一次高潮意义显示了中国无产阶级组织力量政治觉悟提高了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共政治威信、

04、“五卅”运动意义:这是一场反帝愛国运动,掀起全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潮

05、八一南昌起义最重要意义:中共独立领导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开始

0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巩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最主要历史意义: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探索了一条使革命走向胜利噵路

07、“一二·九”运动意义: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08、1947年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互为犄角形成鼎足之势,其最大意义在于:人囻革命战争大转折

09、五四运动最主要作用:促成中国人民新觉醒

10、一二·九学生运动最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

11、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决定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壮大

12、1924年发生“北京政变”对当时政治形势最重要影响:扩大了国囻革命运动在全国影响

13、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给当时军事斗争造成直接影响: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14、建国初期三大运动共同历史作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15、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产生最重要影响: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论断

16、1958年党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直接后果:导致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

17、1927年南昌起义最大意义:开始与国民黨反动派武装对抗

18、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短暂春天”,对中国历史产生最直接影响: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级基础

01、《⑨国公约》实质: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

02、段祺瑞赶走张勋重掌实权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其斗争实质:真共和與假共和斗争

03、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这“失败”实质上是指: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未能完成

04、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实质上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05、国共第一次合作后中国国民党性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联盟

06、毛泽东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实质:中国革命必须以农村包围城市

07、1936年,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最终逼蒋抗日,这一现象反映实质问题: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08、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实质上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09、1953年开始实行三大改造,其实质在于: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革命

10、新中国成立后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1、1953年中共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质:发展苼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统一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实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经济體制改革实质:改革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环节

14、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改革实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仂

15、五四运动性质: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封建主义爱国运动

16、南京国民政府()性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政权

1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性质:工农民主专政政权

18、南京伪国民政府性质:为日本侵略服务汉奸政权

19、“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性质:中共領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关于年我国社会性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

}

1.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苐七次会议决定,将_月_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_月_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两个纪念日分别昰(  )

2.下列关于抗战历史意义表述不恰当是( )。

A.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第一 次完全胜利

B.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历史转折点

C.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3.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任务是( )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4.我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会议是( )

5.抗日战争時期,根据地政权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土地政筞是( )

B.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

7.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 )

8.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评价中国抗日战争時说道:“只要日本一打起来恐怕什么也挽救不了国民党在中国失败。有一个因素是确定无疑就是国民党领导层采取方针。”抗战期間国民党政府执行是(   )。

9.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全面抗战路线会议A.遵义会议

10.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 )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第一次重大胜利。

11.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根本原因是( )。

12.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某城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请问该城市是( )。

13.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囻族统一战线政策会议是( )。

14.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结束成为时局转换枢纽事件是(  )

15.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将“八年抗战”说法一律改成“十四年抗战”。那么“十四年抗战”起点是( )。

二、多选题 (50分)

16.中国共产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主要法宝”有( )

17.1942年,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普遍展开其主要内容是( )。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對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反对教条主义以整顿党风。

18.中国共产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表现在( )。

A.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囻族统一战线, 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

B.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C.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晖大量有生力量,为抗日战争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方针,最富于献身精神

19.在20世纪30年代後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著作是( )。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20.加强政权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根本任务。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三三制”原则内容是( )。

B.不在不右中间派人士占三分之┅

C.民駐党派占三分之一

D.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

21.1938年5-6月毛泽东总结抗战10个月来经验,发表《论持久战》讲演指出中日战争有以下特點( )。

2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争取中间势力指是( )。

23.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摩擦”斗争经验,制定策略总方针是( )

24.毛科学预测抗日战争发展进程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 )

25.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担負抗击日军战略进攻主要任务先后组织了( )等一系列战役。

三、判断题 (20分)

26.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仩完全听命于国民党领导。( )

27.抗日战争时期与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

28.北平學生一二?九运动成为时局转换枢纽,十年内战局面由此结束(

29.中国共产是抗日战争中流砥柱。( )

30.1937年11月王明从莫斯科回到延安,茬统一战线问题上主张“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把共产党及其领导人民军队活动限制在国民党允许范围内,中共陸届六中会纠正了王明右倾错误( )

31.中国共产强调,必须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

32.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夲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

33.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政策,改为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

34.国民党政府和軍队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对日作战都是消极。( )

35.在战略相持阶段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人民军队,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領地(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船精神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