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家长想对老师说什么?

来源:微信公众号:教师之窗(ID:jszc918)

有一个问题,困扰家长许多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谁更重要?

“双减”落地后,不少家长把孩子交给了老师,并期待学校承担更多的责任。

如果教育真的只靠学校和老师,那才是真的耽误了孩子。

国家给孩子减负,绝不是拿来减家庭教育、减父母责任的。

家庭教育必须及时“补位”,帮孩子填补教育中的“空白”,补充成长所需的“养分”。

著名校长李镇西在一次演讲中说:“所谓‘优生’不全是教师教育出来的,‘差生’也不全是学校培养出来的。”

我们谈到一个孩子的品格好坏、成绩高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的父母与家庭教育。

譬如,年少入狱的李天一。

他被父母宠溺长大,养成一副“小霸王”性格,到处惹事闯祸,甚至因犯罪而锒铛入狱。

如果他父母愿意管一管,不至于把孩子送进监狱。

再有,17岁进中科院又被退学的魏永康。

他从小只需要学习,不用动手自理,被父母寄予过高期待,成了一个“学习上的巨人,生活上的矮子”。

如果他父母愿意放放手,不至于让孩子变得如此无能。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所起到的作用是最关键的。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有时候,老师就算想出力改变孩子,但父母给孩子打好的底子、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很难改变。

一是,孩子与父母有着最深的血缘关系,最信任、最依赖父母,这是老师无法替代的。

二是,孩子接受父母的教育最早、时间最长,教育影响已经刻进了骨子里,积重难返。

再优秀的老师,也很难抹掉孩子过往的印记,真正决定孩子一生的是父母。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父母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孩子就会成长为怎样的人。

这些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却常常忽略了家庭教育。

多少父母把孩子送去学校,送去托管,送回老家,不曾好好陪孩子,却觉得已经尽责。

多少家长把希望寄托于学校,以为通过学校的课程就能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但是,学校教育再重要,也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塑造一个优秀儿童,至少要从六个方面出力:

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因素。

其中,家庭排在第一位。

古时候,大多数孩子都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起源是最早的,也是最全面的。

无论是知识教育、品格教育,还是人生教育,一对一的传授效果远胜于一对多。

我们不否定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但必须承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如果家庭教育很糟糕,学校和老师教育孩子只会事倍功半。

如果家庭教育很到位,学校和老师教育孩子就会事半功倍。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将一事无成。”

教书的是学校和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和家庭。

家庭是每个孩子最早、最好,也是最高的学府,优秀的家庭都会在教育上下很多功夫。

在孩子的教育上,最不能推卸责任的就是家长。

世上从来没有天生的问题孩子,孩子身上的问题,无一例外都能从家长身上找到根源。

家长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工作、交际、为人处事,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着直接又深远的影响。

你懒散,孩子就不自律;

你爱打麻将,孩子就不爱读书;

你不遵守规则,孩子就会调皮闯祸……

有怎样的因就会种出怎样的果,父母是孩子的因,孩子就是父母的果。

“我们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够进步,然后把责任说是社会的问题、教育的问题。

中国的父母需要成长,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少要承担51%控股的责任。”

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

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因为家庭生活的本质就是教育。

“童话大王”郑渊洁早就告诉过我们了:“家庭教育不是管理,而是示范和引导。”

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育人先育德,育儿先育己。

父母要为孩子做好榜样,少一些唠叨说教,多一些言传身教。

比起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父母树立的好榜样,会让孩子不断向父母靠近,获得更大的进步与成长。

别让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懒

一个孩子的成绩,取决于在家庭的学习质量。

一个孩子的品格,取决于家长给予的家庭教育。

“双减”之后,最不能偷懒的是孩子,最不能放养的是家长。

对于孩子来说,学校成为唯一的主战场。

必须加倍努力,更加自觉地学习,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珍惜校园时光,树立崇高理想。

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现在的每一分努力,都决定了将来要走的路。

对于家长来说,家庭教育容不得丝毫疏忽。

督促孩子学习,培养孩子习惯,建立人生规矩,全面发展培优,都需要父母亲力亲为,从小抓起。

教育孩子不能怕麻烦,更不能图省事,教育说到底就是“拼父母”。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句话说得好:“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亲子教育,父母的陪伴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父母培养孩子,不在于让孩子考多少个100分,而在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对生活、对学习充满兴趣。

父母教育孩子,不在于给孩子列100个要求,而在于抓得越早,抓得越全面,孩子的胜算就越大。

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请在还来得及教育孩子的日子里,尽好为人父母的责任,为孩子开拓更好的明天。

来源:教师之窗(ID:jszc918),作者:惜朝教师和家长都在关注的公众号,省心省力轻松教育孩子!教师苑经作者授权转载,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杂志就上杂志铺!点击阅读原文,数千种杂志5折起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师家访家长应说些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