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TOUCH壮乡周边游玩攻略?

媒体下沉,打造文旅新形态

——以中国交通广播举办“冬游广西 TOUCH壮乡”为例

来自全国各地的主播在广西采风。资料图片

从全面停摆到有序复工,从逐步“解禁”到谋求复苏,不仅让我们看到旅游业面对危机时的脆弱,也看到了流量媒体助力文旅推广、打造全新营销形态的契机。

在人们更加注重消费安全和品质的当下,中国交通广播FM88.7于去年年底策划的“冬游广西 TOUCH壮乡”创意文旅推广活动异军突起,在各类线下推广活动复苏的大环境下,塑造了一种新的文旅+life的推广生态。

主播组团,为广西文旅代言

“冬游广西 TOUCH壮乡”活动经过了精心的策划,一方面,当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过冬的时候,这个温暖冬游广西的角度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TOUCH壮乡”这个定位也很有巧思,“TOUCH”音译为“踏取”,意思是先到达,再收获,而“取”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趣”,寓意实地采风能够“踏取”到更多乐趣。

一提到主播,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在直播间或者演播间里面对着话筒或镜头侃侃而谈,或者屏幕里身着精美的服装在舞台上主持节目的人。“冬游广西 TOUCH壮乡”活动从策划初始就想打破这种刻板印象,把平时出现在直播间或舞台上的主持人带到广西,让他们直接用脚丈量壮乡,发现这里的美好。

正因为有了这样接地气的设置,主持人从以往间接经验变成了直接经验,用户也从间接地听变成了直接地看。媒体把主播变成了带领观众感受壮乡风景的第一人,观众在镜头前,随着主播一起获得了新鲜感受,一起去冒险,一起去尝鲜。

中国交通广播FM88.7联动全国文旅广播联盟,围绕“TOUCH壮乡”主题,通过微信推文+海报刷屏的“花式邀约”广发英雄帖,将邀约信息全网传递,并从全国四面八方的应征主播里挑选出表达能力佳,且可以做到流量变现的主播组团为广西文旅代言,让他们带领全国游客走读广西,挖掘广西乡村的“诗意”旅游。来自全国各地参与活动的主持人,凭借个人的私域流量和节目平台,完成了媒体下沉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全国主持人在采风的过程中,采取团队合作方式进行现场声音秀,名曰“声音旅行团”,每一组由1位广西本土音乐人+2名广播主持人组成。其中,广西本土音乐人负责主导“唱”广西山水文化:推介、采风城市乡村各地民俗并进行原生态路演,演奏当地的民俗乐曲、根据当地代表乐器或城市特色即兴创作,由此展现每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每位音乐人都将音符化作自己的语言,把对广西壮美山水及民俗文化的理解编进音乐,并将舞台搭建在城市乡村各个角落,为游客献上温暖的问候。

全国文旅广播联盟的主持人们主导“说”广西山水文化:8位主持人亲临广西,赏奇山秀水,体验风土人情,打卡走读广西精品旅游路线,通过文化地标朗读的形式产出走读声音作品。他们在美景当中的真情流露富有感染力,他们的职业背景和专业度保证了现场声音秀的文化性和欣赏性。

特色路线,打造诗意舞台

在实地“TOUCH壮乡”的过程中,为主持人们准备的线路符合当下需求,例如: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本地化、周边化、乡村化的趋势比较明显;在出游的方式上,自驾游、家庭游、一地深度游成为主流;在打卡的热度上,生态环境好、质量等级高的景区和“小众、定制、品质”的乡村民宿获得青睐。

打造“冬游广西 TOUCH壮乡”号旅行巴士,这辆巴士载着声咖、音乐人游走广西精品旅游路线,同时,巴士上还载着一个移动舞台,深入采风打卡那些常被人所忽略却同样能体现广西民俗文化的诗意之地。

推动城市文旅的高价值空间可以是以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功能活化为主的遗产活化空间、以诗意生活的体验和共享为主的品质体验空间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媒体下沉展示展览的多维展示空间。“冬游广西 TOUCH壮乡”匹配广西重点旅游规划方向,打造囊括广西都市、山水、滨海、长寿、边关5条诗意旅游路线:“都市”主题,打卡以南宁为圆心向周边辐射,旨在突出现代都市的品质生活;“滨海”主题,打卡北海两条自然环境线路,旨在突出环境和生态优势;“长寿”主题,打卡贺州,旨在突出异域风情和本土传统文化;“山水”主题,打卡以桂林为圆心向周边辐射;“边关”主题,打卡设定崇左。

舞台无处不在,每一个山水景点、每一种向往的乡村生活都是此行的舞台,这个舞台或山之巅、村之口,或田间地头,或浪花吻滩的海边,或都市里熙熙攘攘的火锅店,抑或穿梭在邕城老街的公交车上……活动布置了10个即兴舞台,用简约的就地架麦演唱的方式,打造10个最贴近广西原生态生活本真的演绎式推介,全程直播呈现。

用好网络传播规律,全国声咖及广西音乐人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进行短视频直播打卡。旅行团成员一路游览一路记录,每天实时直播介绍旅途中的趣事趣闻,对话当地民俗文化,以自身感受为广西文旅代言,并在各自抖音、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活动之后,全国文旅广播联盟成员转变为广西驻各地宣传大使,为广西文旅持续发声,借助各自平台进行推广,用接地气的方式带动本地游客前往广西,服务广西全年旅游。

此外,“TOUCH壮乡”还产出不少声音作品,比如由全国广播主持人走读演绎的声音作品以及音乐MV大碟等。这一旅途全程结束后,主办者通过收集汇总所有视频素材,将内容剪辑成10条具有“诗意”“踏取”的精品短视频和1条整体宣传视频,不断深化传播,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馈。

总结这一系列活动可以发现,即便旅游消费不是刚性需求,但媒体只要多从文化性上打造旅游产品与内涵,就能在实现对社会的责任担当的同时,提升自身媒介品牌与竞争力。

(作者崔晶单位:苏州广播电视台)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冬天到来,大地万物萧瑟。
我们共同奔赴了一场冬天的约会……
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冬游广西 TOUCH壮乡》第二季接续启程,
与全国知名电台DJ、旅游达人,
走进三江程阳八寨、山水桂林,
一起TOUCH24℃的暖冬壮乡。

程阳秘境下的“打卡圣地”

这里,一寨一品,两茶飘香,三江交汇,四季皆景;
这里,是中国首批景观村落,是广西十大魅力乡村,是千年侗寨的梦启之地。

初冬时节,煦色韶光,侗乡美如画。
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一个侗族民俗文化的绝佳体验地,民族风情浓郁,被誉为“世界楼桥之乡”“百节之乡”“世界侗族木构建筑生态博物馆”
程阳八寨景区距三江县城16公里,是中国侗族文化和侗族风情旅游的集中地。
这里因独特的风雨桥、鼓楼、吊脚木楼、四季田园以及其浓郁的民风民俗闻名遐迩,世界历史名桥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阳永济桥就坐落于此。

本季TOUCH旅行团走进古老神秘的三江程阳八寨,打卡冬日秘境侗乡。

在24℃的暖冬下,赏千年侗寨美景,在绿水青山间看风雨桥依旧,体验侗族特色百家宴,唱响侗族大歌,听乡民讲述壮乡故事。

这个冬天,远离都市喧嚣,不必再苦苦寻找“不落俗”的拍照打卡地,这里就是最好的选择。

“地球最美弧线”下的冬日画卷

冬天的寒冷纷纷降临在祖国四方,暖冬的盛景在这片梯田上一览无遗。
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的龙脊梯田,堪称世界一绝,是举世闻名的自然和人文的壮美奇观
龙脊梯田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龙脊梯田风光以磅礴的气势、流动的线条,变幻的神韵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而享誉中外,使天下梯田都望尘莫及。

这个冬天,我们朝着暖冬出发。
TOUCH旅行团穿越四季,跨越祖国山河,走进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领略“地球最美弧线”的壮美,体验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习俗,享受香纯味美的龙脊茶、感受绚烂多彩的龙脊之冬

品六堡茶香,邂逅梧州骑楼

这里是广西的东大门,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被称为“绿城水都”
TOUCH旅行团跟随暖冬的足迹来到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古时“东有茶船古道,西有茶马古道”,六堡茶从茶船古道起点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启运,下西江、出珠江、越大洋;如今,茶船远去,几经沉浮的六堡茶重焕生机。
在24℃的梧州六堡茶镇,品六堡茶香、看茶山好景,体验采茶乐趣,可谓别有一番冬日韵味。
不管外地或者本地人只要来到梧州游玩必定要打卡一次中国骑楼城,可以说,骑楼城就是梧州的一张“大名片”。
梧州骑楼历史文化街区,以国内罕见的宏大规模和独树一帜的风格闻名全国各地。
TOUCH旅行团在骑楼城下观赏这座百年历史名城,用镜头和笔触将这张厚重的名片传递到全国各个角落。
骑楼城旁边的小吃街汇集了梧州本土特色美食:冰泉豆浆、田螺、牛杂、龟苓膏、艇仔粥、河粉、六堡茶等等。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品尝舌尖桂味的魅力,让你一次吃到爽!

▲梧州美食 图/小红书@蒲公英88号旅行

在“福地”桂平,看到了向往的生活

北上已然千里白雪,南下竟揽得一派绿意。不想面对人山人海,不如看看暖冬下的秀美桂平。

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著名,石树参天,绿荫匝地,自然景观壮丽。
在西山祈福,打泉水,用22°的乳泉冲茶煮酒,听禅意,赏山间好景,当代人心中向往的生活,也不过如此。
日暮晚风,三两好友,追逐日落,露营已然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节假日必备。
TOUCH旅行团在桂平也寻觅到了一个露营“宝藏”地。站在桂平西山泉汽车(房车)露营基地,俯眼直下是一片绿意覆盖的广阔天地。
在这里,没有钢筋水泥墙远离喧嚣,满眼苍碧,纤尘不染。

在这里,和家人、和朋友,露宿在山光与水色之间,白天看暖冬绿意盎然,夜晚看星空璀璨。
在游山玩水的同时,当然不能忘记品一品当地美食。
被誉为“中国一绝”“皇家贡品”的罗秀米粉就产自桂平。罗秀米粉手工制作,工艺独特,食之爽脆,闻名遐迩。
还有“舌尖上的非遗”——桂平社坡腐竹,因其独特的口感和百搭的烹饪属性,深受食客喜爱,并远销国内外。
正所谓慢工磨细活,看似不起眼的黄豆经过一系列的制作工艺流程后,实现了令人称奇的华丽蜕变。
桂平西山茶、桂平绿豆糕、紫荆竹笋……舌尖上的桂平味道,数不胜数。
美食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口味,在它的背后,细腻繁琐的制作工艺和它身上的故事,或许更能让食客为之动容。
壮乡的民族风情、美食文化
都在讲述着一段段关于壮乡的故事。
跨越祖国山河,穿越四季,
品尝壮乡美食,TOUCH舌尖桂味,
接下来的百色/崇左之旅
}

「本文来源:广西文化和旅游厅」

冬天到来,大地万物萧瑟。

我们共同奔赴了一场冬天的约会……

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冬游广西 TOUCH壮乡》第二季接续启程,

与全国知名电台DJ、旅游达人,

走进三江程阳八寨、山水桂林,

一起TOUCH24℃的暖冬壮乡。

程阳秘境下的“打卡圣地”

这里,一寨一品,两茶飘香,三江交汇,四季皆景;

这里,是中国首批景观村落,是广西十大魅力乡村,是千年侗寨的梦启之地。

初冬时节,煦色韶光,侗乡美如画。

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一个侗族民俗文化的绝佳体验地,民族风情浓郁,被誉为“世界楼桥之乡”“百节之乡”“世界侗族木构建筑生态博物馆”

程阳八寨景区距三江县城16公里,是中国侗族文化和侗族风情旅游的集中地。

这里因独特的风雨桥、鼓楼、吊脚木楼、四季田园以及其浓郁的民风民俗闻名遐迩,世界历史名桥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阳永济桥就坐落于此。

本季TOUCH旅行团走进古老神秘的三江程阳八寨,打卡冬日秘境侗乡。

在24℃的暖冬下,赏千年侗寨美景,在绿水青山间看风雨桥依旧,体验侗族特色百家宴,唱响侗族大歌,听乡民讲述壮乡故事。

这个冬天,远离都市喧嚣,不必再苦苦寻找“不落俗”的拍照打卡地,这里就是最好的选择。

“地球最美弧线”下的冬日画卷

冬天的寒冷纷纷降临在祖国四方,暖冬的盛景在这片梯田上一览无遗。

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的龙脊梯田,堪称世界一绝,是举世闻名的自然和人文的壮美奇观

龙脊梯田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龙脊梯田风光以磅礴的气势、流动的线条,变幻的神韵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而享誉中外,使天下梯田都望尘莫及。

这个冬天,我们朝着暖冬出发。

TOUCH旅行团穿越四季,跨越祖国山河,走进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领略“地球最美弧线”的壮美,体验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习俗,享受香纯味美的龙脊茶、感受绚烂多彩的龙脊之冬

品六堡茶香,邂逅梧州骑楼

这里是广西的东大门,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被称为“绿城水都”

TOUCH旅行团跟随暖冬的足迹来到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古时“东有茶船古道,西有茶马古道”,六堡茶从茶船古道起点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启运,下西江、出珠江、越大洋;如今,茶船远去,几经沉浮的六堡茶重焕生机。

在24℃的梧州六堡茶镇,品六堡茶香、看茶山好景,体验采茶乐趣,可谓别有一番冬日韵味。

不管外地或者本地人只要来到梧州游玩必定要打卡一次中国骑楼城,可以说,骑楼城就是梧州的一张“大名片”。

梧州骑楼历史文化街区,以国内罕见的宏大规模和独树一帜的风格闻名全国各地。

TOUCH旅行团在骑楼城下观赏这座百年历史名城,用镜头和笔触将这张厚重的名片传递到全国各个角落。

骑楼城旁边的小吃街汇集了梧州本土特色美食:冰泉豆浆、田螺、牛杂、龟苓膏、艇仔粥、河粉、六堡茶等等。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品尝舌尖桂味的魅力,让你一次吃到爽!

▲梧州美食 图/小红书@蒲公英88号旅行

在“福地”桂平,看到了向往的生活

北上已然千里白雪,南下竟揽得一派绿意。不想面对人山人海,不如看看暖冬下的秀美桂平。

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著名,石树参天,绿荫匝地,自然景观壮丽。

在西山祈福,打泉水,用22°的乳泉冲茶煮酒,听禅意,赏山间好景,当代人心中向往的生活,也不过如此。

日暮晚风,三两好友,追逐日落,露营已然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节假日必备。

TOUCH旅行团在桂平也寻觅到了一个露营“宝藏”地。站在桂平西山泉汽车(房车)露营基地,俯眼直下是一片绿意覆盖的广阔天地。

在这里,没有钢筋水泥墙远离喧嚣,满眼苍碧,纤尘不染。

在这里,和家人、和朋友,露宿在山光与水色之间,白天看暖冬绿意盎然,夜晚看星空璀璨。

在游山玩水的同时,当然不能忘记品一品当地美食。

被誉为“中国一绝”“皇家贡品”的罗秀米粉就产自桂平。罗秀米粉手工制作,工艺独特,食之爽脆,闻名遐迩。

还有“舌尖上的非遗”——桂平社坡腐竹,因其独特的口感和百搭的烹饪属性,深受食客喜爱,并远销国内外。

正所谓慢工磨细活,看似不起眼的黄豆经过一系列的制作工艺流程后,实现了令人称奇的华丽蜕变。

桂平西山茶、桂平绿豆糕、紫荆竹笋……舌尖上的桂平味道,数不胜数。

美食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口味,在它的背后,细腻繁琐的制作工艺和它身上的故事,或许更能让食客为之动容。

壮乡的民族风情、美食文化

都在讲述着一段段关于壮乡的故事。

跨越祖国山河,穿越四季,

品尝壮乡美食,TOUCH舌尖桂味,

接下来的百色/崇左之旅

综合整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设计| 黄伊莹 罗琳

校对| 甘维良 凌雪丽

运营| 广西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壮乡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