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一个四口之家的每月需要花费多少钱买蔬菜?

如果说历史上我最羡慕和佩服的人,那肯定是苏东坡大人啦!能如此好(hào)吃又能把吃写的如此优雅大概古今中外唯他一人。到惠州就吃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到黄州就吃长江肥鱼和山中竹笋,“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在江南就吃河豚,“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甚至到了当时还是穷乡僻壤的海南岛,也不能阻止他大啖生蚝“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这大概是每一个吃货旅行者的究极梦想了。食物是历史和人生最好的见证者,朝代会更迭,历史会改写,但饮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里的烙印。在每天面对的食物面前,记忆都是多余的。“不知老之将至”,说的就是一种忘时的生活。秦亡汉兴,没有关系。明天还是一样“日出而起、日入而息”,还是一样的一日三餐。就这样,饮食作为文化中最重要和标志性的精华,在世代间从容地传递。  说到自己,在小圈子里大概是盖章的"吃货"。到了一个地方,不是先去看风景,而是一定先去找吃的。每次看到有朋友发了在某个地方的定位,第一反应是发消息给ta说这里有什么好吃的。以至于到了后面,身边的朋友早已习惯,出行之前不是问我目的地哪里好玩,而是“什么东西最好吃”。所以,资深吃饭达人、朋友圈美食大赛种子选手今天就来分享下,一个吃货的旅行到底啥样~身边的人总是有点好奇,似乎我不管在任何地方,总能发现新奇的、好吃的东西。其实,在一个吃货眼里,"美食荒漠"是不存在的。一片土地,能够哺育万千子民,其饮食体系必定存在即合理。每一种味道,于一个如我一般的旅行者来说,是猎奇、是体验、是融入当地生活的捷径,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人,那其实是他们的精神食粮,是他们赖以生存和灵魂归属的唯一味道。探寻和品尝这种原生的“乡味”,成了我几乎每次旅行的主旋律。究竟,如何在一个地方探索到最地道的“乡味”呢?下面两张图是日本出行前做攻略(主要是美食攻略)曾经参考过的资料。不!要!怀!疑!提前一个多月我真的有看这么多!!!捞点干货说说具体都从哪几个方面来着手做美食攻略~

  • 马蜂窝、知乎等网络资源

每次出行之前都会在马蜂窝上做功课,关于目的地的攻略、前面旅行者的游记中有一个宝藏,那就是——美食信息。出行前我看看大家有什么觉得特别好吃的,从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添加到旅行计划中。除了马蜂窝,知乎也是一个发掘美食的宝藏地,搜索关键词“目的地+美食”、“目的地+吃”,很多答案都非常具有参考性。去潮汕之前,就从上面获取了不少实用的咨询,有很多都是当地人的实用推荐。

  • 当地旅游网站、公众号、微博、美食博主账号等

我有个习惯,平时就会关注很多美食类的账号,看到中意的美食推送,就收藏起来。每次出行前,只要在微信、微博的 个人收藏里进行关键字搜索就可以一步到位收集好信息啦~又或者,每个地区的官方旅游网站上都会有当地特色美食的介绍。个别地区还会有五星级食肆评级之类的,都很具有参考性。比如,下图是香港旅游发展局的官方网站,就可以看到特色美食、经典食肆等的相关信息啦。

很多目的地的旅行攻略书籍(比如Lonely Planet、Monocle等)都会对当地美食有非常有针对性的介绍,当地特色、推荐餐厅等都可以查找到。但由于攻略书并不是实时更新,时效性有待考究,或者可能也会遇到菜单更换,甚至歇业关闭、搬迁等情况,建议选择前结合网络搜索再确认行程。

  • 美食类书籍、美食家书籍等

有很多美食类的书籍会对某一地区的特色美食做详细的讲解,比如Lonely Planet就出版过《101中国美食之旅》、《环球啤酒之旅》等。还有著名的美食家蔡澜先生,就写过很多本书讲述他旅途中邂逅过的美食,也都附上了相关的餐厅信息,非常适合去朝圣打卡。

  • 美食类纪录片、电视资源等

《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必说了,太多人以此为范本去打卡。还有很多美食类的纪录片也都品质非常好,可以作为美食攻略的一个参考。此外,这些纪录片也能对这些美食做一个全面的阐述,让我们了解美食背后的故事。举两个豆瓣上评分比较高的美食纪录片作为例子。还有一些美食类的电视剧,虽然剧情是虚构的,但也是基于事实存在的餐厅来拍的,比如《孤独的美食家》。以及,现在很多综艺也会做旅行或美食,都是可以参考的资源。

大众点评、美团一类的美食搜索引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选择餐厅的一个重要参考。但是用户的评分往往会受到服务态度、当下用餐体验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或者有商家刻意贿赂客人以提高分数,因此,要理性使用这类软件哟!比较常见的软件包括,国内地区大多使用大众点评,海外地区大多使用Yelp。甚至在布拉格,我还用过LV出品的旅行指南app来寻找餐厅和咖啡店,也都超级满意。也强烈恳请大家,在这类网站上评分的时候一定要理性客观呀~后面的旅行者才能够更好的依赖这类软件找寻美食。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旅行者呢~

如果你钟爱高端的舌尖体验且经济条件允许,大可以在旅途中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米其林评分指南》是现在世界上最受认可的美食评星体系,而且每隔几年都会更新一次,竞争是相当激烈,品质可以得到绝对的保障。不过,除去大部分相对高昂的价格以外,米其林餐厅通常需要提前预约,时间从提前1天到提前半年多不等,想去的话需要提前安排好时间哦~我虽然对这类餐厅没有执念,但偶尔在预算允许情况下还是会尝试一下,目前已经打卡了香港的SPOON by Alain Ducasse(一星)、斯里兰卡科伦坡的Ministry of Crab(三星)、日本京都的瓢亭(三星)。接下来还要继续努力(赚钱然后去吃)啊!!!

我有一个比较顽固的想法,但凡当地人推荐的食肆,一定是最地道的当地味,有些店面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吃起来却绝对会让你无!比!惊!艳!但是,也要考虑到地方性的口味差异,最地道的不一定是你觉得最好吃的哦~比如,在潮州的客栈刚一入住,老板就向我推荐了几百米外的一家无名粿条店。已经天黑路不好找,循着路径走了几遍才看到那家连牌子都没有但显然食客很多的粿条店,吃到了人生中第一碗无比美味的粿条汤和沙茶粿。这是店面照片,如果是自己路过,绝对不会想到要走进去尝一尝的。差一点点,就和美味擦肩而过了。不管你是入住Airbnb、当地人开的客栈,或是在出租车上,亦或者只是在十字街头和陌生人搭讪,都大可以向当地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请问这座城市哪里最好吃?”美食是世界的语言,每一个人是绝对不会拒绝,和远方到来的游客,分享ta最爱的那一家店的。我是这样,你是这样,远方的ta们也是这样。这也是旅途中的温情啊!通常,攻略整理完毕后,我会准备一张目的地地图,在地图上将住宿地址、准备去逛的地方和查找到的美味都标注在地图上,而后每次出门,只要参考这个地图,就能很直观的看到“这附近有哪些我要去吃的”,再也不用饥肠辘辘还要找攻略翻地图啦!比如这是当时在日本做的部分地图。当时还没来得及标餐厅的序号。马上就要去龙游玩了,目前攻略做了一点点(其实一半还不到,因为餐厅还没有写上去,只写了大致分类),也是综合了上面几种途径。放出来给大家参考~看起来确实有点复杂,又很耗费时间,但为了那一口欲仙欲死的美食,这一切都,值!!!不负众望地,我曾经专门为了“吃”规划了很多次行程。到了一个地方,且不管这里有多少未见的风景、未看的名山大川,只单单为了犒赏自己的嘴巴和胃。网评出来的那些个“单单为了吃就值得去一次的城市”,未来想一个一个打卡。在这个看似简单得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下,每一个不同的历史节点、地理方位,都可以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所以,每一次的舌尖之旅,都注定独一无二、充满惊喜。”可不是只有张开嘴巴那么简单。但有些地方,只是任性咀嚼,胃里面就已经是鲜花开满的盛夏了。

大浪淘沙中的美食遗珠——潮汕

两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和那些标志性的饮食一同,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来。有人说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岛,有人说没来过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专程来此只为对这些美食顶礼膜拜。2018年端午节小长假,我启程了“蓄谋已久”的潮汕吃吃喝喝之旅。三天的时间,尝遍了牛肉火锅、粿条、粿汁、沙茶粿、米粉、咸水粿、普宁炸豆腐、牛肉丸、咸膏蟹、肠粉、牛杂汤、杏仁茶、虾生、春卷、甘草水果、蚝烙、卤味、果汁冰、生腌海鲜、功夫茶、各类海鲜和大排档......潮汕美食随意列举出任何一样都是非常能打。行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带了健胃消食片、山楂片、吗丁啉若干,呆足了三天时间却还是没能将美食吃个遍。足以见得,潮汕这座美食届的“ 珠穆朗玛峰 ”,没有准备住上个把月,或是带上健胃消食片buff一天吃八顿,是没有资格造次的。  也正是潮汕美食之旅,成就了我的第一篇蜂首游记,也算是正式开始我作为一个旅行博主的生涯旅程。谁会想到,我的职业生涯和我的体重都是被美食成就的呢~

舌尖之上的天府之国——成都

作为一个嗜辣的人,成都这个名字简直就是心中天堂一般的存在,火锅、串串、麻婆豆腐、棒棒鸡、担担面、老妈蹄花、水煮鱼.......哪个一提起来都是叫人口水直流。不去朝拜实在绝对对不起自己内心那“火辣辣的爱”。果然,在成都晃了五天,除了每天吃到饱肚,更是眼看着体重直线飙升。

让我来数数我具体吃了些啥:串串、火锅、爆浆兔腰、甜水面、麻婆豆腐、火锅、冰粉、棒棒鸡、龙抄手、钟水饺、兔头、手撕烤兔、

红糖锅盔、醉豆花、蛋烘糕、手提串串、肥肠粉、熊猫团子、三大炮、糖油果子、叶儿耙、赖汤圆、夫妻肺片、冒菜、鸡丝凉面、擂椒茄子、晾衣白肉、蕨根粉、鱼香肉丝、小炒鸡、毛血旺......

粤菜的“耶路撒冷”——顺德

提起美食,顺德是个绕不开的地方。这个佛山市辖区内的一方天地,是粤菜的发源地,也是众多粤菜名厨的诞生地。读大学时,曾经为了吃,在顺德朋友那里赖了半个月,每天就吃吃喝喝逛家具店(顺德也是国内家具工厂的主要集中地)。时间久远照片难以追溯,如今一些网红美食没逐一打卡,都是本地人带去的纯粹小店,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样东西都好吃”,似乎每种食材,在顺德人的手里,都能发出不一样的光芒。

去年又二刷顺德,虽然只呆了一个周末,但依然是嘴巴和胃的大满足。在飞机上看完了《寻味顺德》,发现,自己在美食这条路上,还是粗浅了。

顺德的好吃的不要太多:依稀记得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再吃早茶吃到皓日当空,这一天才算刚刚开始。而下午两点钟的午餐、晚上七点多的晚餐和直到深夜的宵夜才让我知道什么叫“为了吃可以不舍得睡觉”。鱼生、盐焗鸡、生滚鱼粥、蒸鱼、酿苦瓜、炒螺丝、双皮奶、炸牛奶、炒牛奶、伦敦糕、牛乳白粥、煎鱼嘴、蒸猪、蛇打边炉、烧鹅、野鸡卷、乐从鱼腐、均安大头菜......真的说也说不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顺德是第一个把我“吃服”了的地方。

台湾美食大型集散地——台南

台湾美食都很丰富,因此去台湾之前,就早已经做好了一天吃八顿的准备,并且特意留了一整天的时间在传说中“台湾最好吃的城市”——台南。台南的小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在市中心的几条老街围成的区域内,因此只走走路就能把想要打卡的小吃全部吃个遍。棺材板、卤味、担仔面、现烤蛋卷、熊猫珍奶、豆花、红豆汤、牛肉汤、麻油猪肝、鳝鱼意面、蚵仔煎......还有很多叫都叫不上名字的美食,好吃程度远超台湾任何一家城市的夜市。若要找寻美食,我最喜欢老城老街,你呢?

日本算是我美食行程做的最充分的几个目的地之一了,在出行前看了无数的网络资料、书籍、纪录片,列了一个冗长的“待打卡美食”清单。虽然为此在旅途中多次疲于奔路,但比起美食盛宴,这些都显得微不足道了。于是打卡了京都米其林三星的怀石料理和百年寿喜烧老店,大阪网红拉面馆和隐于市的猪排店,东京排名第一的鳗鱼饭、筑地市场的海鲜丼和只有当地人才找的到的居酒屋,名古屋的超好吃的鸡翅旅途哪有什么主次之分?只要你爱的,便是最重要的。当然,也曾经一时冲动,专门为了吃某样东西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常人看来无法理解的“只为吃一样东西的旅程”,在吃货的生活中却是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

  • 烤全羊之约——内蒙古呼伦贝尔
  • 一天三顿小龙虾之旅——潜江
  • 疯狂的“大闸蟹”之旅——无锡

我这个闲不住的吃货也难免跃跃欲试,常常会走进陌生的厨房,在当地厨师的指导下,尝试在异国他乡学习烹饪美味。毕竟,在千里之外,吃到一顿自己亲手创作的料理,也是一件很优秀的旅行体验呢~在斯里兰卡,和当地厨师学习做了最Local的美食:Rice and Curry。前前后后忙碌了一个多小时,六道菜制作完毕感觉超有成就感,味道也是一百个赞~在日本,和当地师傅学习做了手握寿司。寿司的学问真的太深了,从拌米饭、切鱼片到捏的手法、力度都有很高的要求,而我最多只能做到......神似。以及,有时候会在旅途中和当地人一起尝试亲自采集食材,比如在锦州,去别人家的海参饲养池里捞了一个海参,当天晚上果断加餐了~(为了方便拍照,借用我老爸的手)在威海,和当地渔民一起出海海钓,看潜水员刚捞上来的牡蛎,迫不及待就打开一个。虽然味道绝没有小学课文里说的那么美味,反而全是海水的咸味,但第一口的新鲜真的是太带劲了。帮着收网、分拣的结果是船老大送了我们一大袋牡蛎,中午拿到酒店蒸了一下,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吃了一顿蚝宴。旅行中也超级喜欢海钓,在马尔代夫、兰卡威、威海都乐此不疲出海钓鱼,除了享受大海上的寂静,最重要的是钓回来的鱼可以吃!!!虽然被马尔代夫酒店厨师的烧鱼水平震惊了(还不如自己烧的好吃哼),目前最好成绩是7条还是8条老虎斑~一个合格的吃货,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创造和发现美食的机会的,这句话好好说就是,合格的吃货都是好厨子。出门在外,我最喜欢买的纪念品竟然是——各种地产调料,为了方便在家乡之外吃吃吃之后,还可以顺便把技能带回自己家的厨房,重温异国美味。最喜欢的事情是招待朋友们来家里吃饭,泰式咖喱、香辣蟹、寿喜锅、奶油老虎虾、蟹黄面之类的都尝试过,至今还从未有过差评~这是去日本之前自己在家尝试做的亲子丼,卖相一般般是因为我刀工真的差,不过味道还是还原的不错~在杭州的餐厅吃了椒麻鸡以后,自己在家尝试了一次。特意买了从四川空运来新鲜的青花椒,可是下料没有餐厅下的狠,葱啊蒜啊辣椒啊加的不够多,味道能够还原85%-90%吧。我说过最真挚的情话就是,“什么时候来杭州,我请你吃椒麻鸡啊!”上次参加蜂首聚会,给小伙伴们做了一道酸汤肥牛(本来超级拿手结果竟然一开始炒辣椒的时候糊锅了,失算失算!后来发现另外一道原本准备的水煮肉片没来得及做......)希望小伙伴们觉得好吃~下次有机会再烧菜给你们吃吖!!!再比如,闺蜜来家里给她做湿奶油老虎虾(在兰卡威学的嘻嘻嘻),反正她舔盘子了~同事们和学生们都说,我做的卤味天下第一(傲娇脸),这个100分不接受反驳~当然,旅途中也不是一帆风顺。也遇到过,由于时间、交通等因素限制,实在没能去尝试当地美味,或者是当地美食真的不对我的胃(我不吃醋,所以几乎著名产醋胜地的菜系我都吃不惯)。这时吃货的本性暴露无遗:任何情况下,绝不向环境妥协,更绝不会亏待自己的胃。于是,旅途中的我开始有了各种“应急预案”。其实,除了老干妈、榨菜和方便面,旅行中还有很多东西都可以拯救你的“中国胃”  。于是,不管是在舟车劳顿顾不上吃饭的大西北,还是在米饭像沙子一样的斯里兰卡,我都不仅没有减肥成功,反而胖了好几斤......旅行减肥大法,在我身上,注定是失败的。

如果说懒人食品的鼻祖是方便面,那方便小火锅绝对是把这一领域带入了一个新纪元。带领我们走出了看着广告封面yy方便面的“旧社会”,洒洒水的功夫就能来一场真正别开生面的火锅大餐。  方便火锅主要运用生石灰、碳酸钠等物质和水反应快速放热的原理,为已经制作调味好的火锅底料和各类配料加热,在加热包中加入一定量的冷水,等待十五分钟,就能吃上一份热气腾腾的火锅。甚至逆天的某宝上还有自热寿喜锅、自热螺蛳粉和自热烧烤!!!  选择更加多了呀!但是,由于发热包内物质不稳定,所以不能带上飞机或者托运哦!!!

这种方便钵钵鸡,完全不需要加热,只需要把所有配料放进餐盒,然后加入适量水(热水冷水都可以),搅拌均匀就可以吃啦!店家们竟然还贴心的准备了麻辣和藤椒两种口味。简直不要太美好!!在大家吃腻了境外料理开始怀念中国味道的时候,这样一盒钵钵鸡足以藐视众生了!而且,因为没有发热包,所以完全不用担心携带问题呢!

每次出境很困扰的就是境外都不怎么提供热水,接连几天下来感觉整个人都是冷冰冰的,很需要喝点热汤振奋一下。如果想要自己找家民宿煲汤来喝的精致Girl请绕行~~因为我是个懒人!!!方便食品不就是给懒人救命的嘛......于是我发现了这货——自热汤。虽然也需要发热包,不过更是贴心的连发热包里加的水都准备好了,哪怕在条件比较艰苦的野外也可以随时随地喝上一碗热汤啦!    

长辈们对于西式餐食的接受程度都会差一点,比如我妈每次出门看到西式冷早餐都会说好想喝点粥吃点小菜。所以上次带她去斯里兰卡,我就贴心地给她准备了几袋粥。  其实就是最普通的白米粥,毕竟八宝粥之类的含糖量太高了,罐装的又很重。带一袋粥,早上用热水烫一下(甚至有一天酒店没有热水壶我在浴室用热水冲粥把它冲热了),再配一袋小菜,就是一顿非常舒服的中式早餐了。还有多种口味可以选择。

去斯里兰卡之前,刚刚回来的小姐妹斩钉截铁地和我说:“一定要多准备点干粮!!!”所以我如临大敌地屯了N多米饭主食塞进了行李箱。事实证明,这样做确实有备无患,因为那边的米饭真的是太难吃了...... 所以随身带了一些袋装免蒸米饭。一次一小袋,用开水泡泡就可以做成一碗米饭,虽然没有碗,但目测在很多旅行地,碗应该还比较好找......我麻麻还很有创意的去贝加尔湖也带了几袋,多加了点开水做成了稀饭......

  • 私藏:“拌所有”的神奇拌料

除了上述之外,我还有一个多年的隐藏秘密——川式拌料。家中必备。香辣之中又透着鲜甜,还能品得到美妙的焦糊香......拌肉类、拌蔬菜、拌面条、拌米饭......既“大饼卷一切”之后的“一料拌所有”。再也不用担心外面吃的菜不合口味了,一包调料足以拯救所有的不!高!兴!  现在已经成为旅途必备,哪怕没有好吃的菜我也可以用它吃下一碗米饭。在我心里几乎已经成为超越老干妈的存在,真的五颗星星推荐!!!都说饮食的习惯是从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们的味觉到底是取决于基因、取决于文化、亦或是老天爷随机开的玩笑,食物是时光最特别的烙印,它带着太多太多的回忆,让我们在某个突然醒来的深夜,不会忘记家在哪里。当尝过了世间万千种美食后,才恍然大悟,“世间之大,一个胃装不下”,方知自己之渺小,对于小人物的平常生活,也就豁然开朗了。大文(chī)豪(huò)东坡先生曾经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是啊!还有那么多未知的美食还没有品尝到,还有那么多珍馐美味还没吃厌烦,所以才孜孜不倦一次次踏上旅途,所以才让道路变成生活,这大概就是每一个热爱旅行的“吃货”的初心吧!在我心中,从来没有美食荒漠,有的只有冷漠的舌头和心。

如果你觉得TA的回答不错,快来给TA点个赞吧!
你的支持是对作者莫大的鼓励~

}

株洲日报社首席记者/吴楚

搬家的消息飘了十年,投诉的怨言也传了十年。中南蔬菜批发市场,株洲历史最悠久、最大、最核心的“菜篮子”,在民间从不缺少关注。

2016年,距株洲仅36公里的长沙海吉星市场开张,随后一跃成为全国最大蔬菜批发市场。巨头抢滩、疫情反复,本土一级农批市场不断压缩。

本土到底需不需要一个真正现代化的一级农批市场?搬,如何在巨头身旁培育新市场?不搬,“城市病”如何缓解?“菜篮子”如何拎稳?

“蛋糕”的消失,是官方错失机遇,还是市场变革之必然?透过一份纪委通报,能读出什么?

在回首过去的时候,1997年的株洲有两件大事总是被人提起。一个是行政区域划分,城市发展解绑了。另一个是,株洲跻身全国二类城市行列。总之,要富起来了。

对马伟凡来说,那一年最大的事,发生在4月27日:中南蔬菜批发市场开业了。这个大市场脱胎自老酱油厂,彼时仍地域偏僻,没有道路硬化,“晴天一脚泥”。

“开业那晚我来了,大家都很高兴,当时株洲人口要破百万了,都准备大干一场。”马伟凡自此成为中南蔬菜批发大军一员。

在随后的十年间,人们富起来了,凭借出色的区位优势,中南蔬菜批发市场越做越大,覆盖本地之外,还辐射至江西萍乡、湘潭、浏阳、衡阳等地。

“为什么不叫株洲,而叫中南大市场?因为有信心嘛!要雄踞中南!”另一位跟马伟凡同时期的中南淘金者说,当时有句话,叫“中南停一天,株洲没菜吃。”

2008年初,冰灾突袭湖南。在一个深夜,冰雪压垮了两个大棚。哪怕亲眼目睹这一幕,马伟凡跟一众经营户都没有想到,这可能是某种预兆。

大约两个月后,官方第一次发布中南蔬菜批发市场将要搬迁消息。“安全第一,市场当时确实老旧了,关于搬迁大家最初几乎没有什么异议。”马伟凡说。

又两年,2010年,中南蔬菜批发市场转给一家民营企业。“国营变民营之后,原来一个门面平均5000元一年,后来涨到3万元左右,批发商的档口费涨幅差不多。”一位经营户说。

搬迁一时断了音讯,经营成本陡增,不安情绪蔓延,菜贩开始呐喊。随后几年,马伟凡及众多批发户开始上访,“能跑的部门都跑遍了,我们要一个搬家的确定说法。”

2011年底,株洲市农副产品批发交易物流中心规划确定。不久后我市召开一场专题会议,在会议备忘录中写道:该项目不仅针对中南蔬菜大市场的单纯搬迁,而是要通过搬迁带动其他相关市场资源整合,解决老市场带来的交通和城市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城市不断扩大,中南蔬菜批发市场由郊区变成区域中心,在它周边,商业广场、住宅楼次第崛起。它开业时门前还未硬化的红旗路,现在已经成为城市南北主干道。

4月25日上午9点,中南蔬菜批发市场依旧热闹。从现场看,“人人必扫码”的防疫要求确实难以执行,这里人车实在太多、太杂。市场头顶的大棚钢筋锈迹斑斑,在一根几十岁的水泥柱上,纠缠着一堆电线,上面挂着三个监控摄像头。

“曾经是晴天一脚泥,现在是晴天穿套鞋。”一位经营户说。

过去十年,无论菜场内外,投诉从未断绝:安全隐患、噪音扰民、污染、异味、拥堵。最后讨论又指向搬家。“搬家-投诉-整改-搬家”,舆论循环至今。

市场内一角电线纠缠。(吴楚 摄)

4月26日深夜9点40分,中南蔬菜批发市场,一辆货车驶入大棚内。点数、下货、商谈,一切妥当之后,大约10点半,杨千(化名)的一个交易日开始了,卖菜将持续到次日清晨七点半。

昼伏夜出进货卖货是为了保证菜新鲜可口。休摊后,睡到下午3点。4点左右出发进货,回到株洲已是晚上7点,接着便是等待货车。从父亲手里接过生意的十年来,一级批发商杨千的作息几乎一成不变。

一棵菜从田间到餐桌,大致的流程是:菜农—小菜贩—一批(一级批发商)—分销商(二批)—零售。

尽管线上生鲜配送、社区生鲜超市带来的诸如产地直销等新模式对传统模式造成一定冲击,但放在整体农贸体系中看,因为量大、渠道稳固,一批仍是整个农贸流通环节至关重要的一环。

“话是这么说,但株洲的一批生意,真不好做了。”杨千说。

历史总有戏剧性。2016年4月25日,在中南蔬菜批发市场开业几乎整整19年后,中国农贸巨头深农集团旗下长沙黄兴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开业。它距株洲仅36公里。

“这是整个株洲一批市场的拐点,从那年开始,市场开始直线萎缩。”株洲农副产品贸易协会会长熊罗生说。

该协会去年一次调研发现,不算中南蔬菜批发市场,全市55家传统农贸市场,有70%以上的货源来自长沙海吉星。市内绝大多数餐饮机构、学校、企业的蔬菜配送也被海吉星占领。

根据马伟凡等众多一级批发商回忆,在2008年至2015年间,中南蔬菜批发市场日销量稳定在1000吨左右,巅峰时期一度达到1200吨。现在已经降至日均400吨至600吨左右。

“中南的一级批发功能在不断弱化,原来这里是纯粹的一批市场,现在真正做一批产地货的不多了,我的货就有一半以上来自海吉星。”杨千说。

把本土一批市场萎缩怪罪于巨头抢滩,未免太狭隘。从市内来看,金世纪、东大门批发市场先后起势并形成本土竞争,而它们又与中南蔬菜批发市场或多或少存在同样的短板,要么场地拥挤逼仄,要么交通不便。

“市场是用脚选择的,哪里方便就去哪里,海吉星量大、货全,不愁卖不出去,而且也不远,稍微有点量他们就能送过来,有时候进货价也比本土便宜。”本土生鲜超市连锁品牌“钱先生”董事长罗海晋说,“本土斗来斗去两败俱伤,去哪买都不合适,不如去海吉星。”

对市民来说,长此以往,蔬菜对外依赖性越来越高,菜价会不会受影响?有趣的是,几乎没人能完整、准确地说清这个问题。

“农产品流通高度市场化,经济行为、投机行为交织,充满变数,一场雨雪、一天堵车、一场盲目,都会影响价格,很难推断未来。”长沙一位农业领域的研究者说。

不过我们需要指出这样一种特殊的、怪异的情况:株洲产的白关丝瓜,直供长沙海吉星,而后从长沙卖回株洲农批市场,再到消费者嘴里,菜价涨了20%。

这也是熊罗生最担心的问题——本土农产品的销售。“没有像样的本土一级农批市场,我们就没有定价权、销售主动权,果贱伤农,果贵也伤农,我们就缺乏集中调节手段。”他说。

一边是消费市场不断迭代,一边是本土农贸体系依旧古老如昨,身处撕裂之中,杨千经常拍拍短视频发到网上以资消遣,结果网友的评论又经常让他哭笑不得。

“都2022年了,还在这天天骂扰民、异味、缺斤短两,骂的内容都没有进步,我们有什么办法?”杨千说,“我现在日夜颠倒,人不人鬼不鬼,我只想多活几年。”

众多一批商贩说,因为冷藏保鲜手段不断进步,在北上广深等地区,农贸市场的批发销售方式已经改过来了,都是“朝八晚八”,没几个地方搞通宵卖货了。

“根据专家最新研究,果蔬保鲜箱用得好,可以保鲜14天呢,谁说的不新鲜?”杨千说。

一份纪委通报所引发的话题

毫无疑问,一批市场是现代农贸流通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在湖南,对手们已经行动起来了。

去年12月,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启动运营,该项目整体承接了常德的老牌甘露寺农贸大市场。在怀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湖南唯一基地。

事实上,株洲很早就行动了。早在2014年,位于荷塘区的株洲市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通过立项,这个占地850亩,投资达11亿多元的“超级菜篮子”一时间备受关注。

这一项目,便是今天的株洲市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园的前身,不久前这一项目才开始对外招商。

从立项到招商,8年时间,发生了什么?

对此事,株洲市纪委监委曾在“清廉株洲”微信公众号发表过一篇公开报道:

“2014年破土动工,征地拆迁、基础建设前后花了7个多亿,但盖了几个钢架大棚,一栋主楼建了70%左右就几乎停工了,路面硬化、装修招商都未进行,项目竣工一拖就是两年。”

“‘我们这个蔬菜批发市场规模大,位置好,商户不愿舍近求远。’中南菜市场管理部说,国盛公司近些年来洽谈菜市场搬迁的事,只说市农批市场怎么好,但从不关心业主的具体要求,项目拖了这么久也不见完工,大家对新市场并不看好。”

“为选出市农批市场最优设计方案,2013年5月,国盛公司按照交发集团主要领导意见,委托市规划设计院为该项目举办方案设计竞赛,当时邀请了四家单位参赛,国盛公司共支付了137万元奖金及管理费。但竞赛后,项目中标公司发现选中的‘最优方案’不具备应用功能,甚至连参赛的四家设计公司都不具备相关的设计资质。”

除此之外,十年间,关于怎么搬、搬到哪,各方面博弈从未停止。

“关于土地收储定价出现分歧,中南蔬菜批发市场土地性质是工业用地,现在收储,业主要求按照商业用地进行拆迁补偿,差价巨大。”知情人士透露。

此外,荷塘区招商引进的东大门批发市场,曾经定位为建材市场,后调整为农副产品市场。而同样位于荷塘区的株洲市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园,则是由市城发集团运营。

博弈背后,依旧有诸多现实问题摆在眼前。

不搬,本土一批市场继续艰难,市场主体有苦难言。老旧市场造成的诸多创文痛点如何解决?

搬迁后,大量靠零售存活的经营户,如何在目前交通不便又相对冷清的区域继续维持?

在外,有巨头抢滩;在内,本土存在竞争。如何制定政策快速培育一个新市场?或者是否有两全之法救活多个市场?

在高度市场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从乡村振兴、平抑物价出发,完善农贸基础设施,政府的“有形之手”能伸多长?

这些问题,恐怕只有少数人能回答。但这些问题,却不仅关乎株洲农批产业的未来,更关乎全体株洲市民“舌尖上的福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人不适合大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