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哪里可以拍民国时期的登记照?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十年,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
  “改革春风吹满地,透过新老照片,大处显见几十年沧海桑田巨变,看到改革的成果是何其的巨大!小处让我们重温美好往昔,掬取流金岁月里最纯真柔软的一瞬。”
  本人先把南宁的老照片贴出来,接着再贴南宁的新照片,因本人目前不在南宁,无法提供最新的原创图片,所以新照片有可能借用其他网友拍摄的新图,也有可能使用过去一两年本人所拍摄的南宁图片。
  解放初期的图片,此时江面上尚无邕江大桥,新华街上的水塔很显眼

此图为1958年的南宁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1974年的南宁,看起来树木多于楼房啊

  五十年代的南宁百货大楼

文革期间的南宁老百货大楼,左为朝阳路,右为新华街

  民国期间,邕江北岸

  30年代的邕江北岸

  1932年的解放路

  解放初期,南宁市的最高建筑物,望火楼

新华街,以前书店旁边是和平影院

  1971年,邕江冬泳盛大场面,远处为正在建设的邕江宾馆

  解放初期的朝阳溪及朝阳溪铁桥

  如今的朝阳溪及朝阳溪铁桥

  刚建成通车的邕江铁路桥

如今的铁路桥,旁边的永和大桥已经修建好了

  九十年代初的中山南环路口

  解放前的邕江码头,那时还没有过江大桥,只有简易的浮桥

  九十年代的邕江一桥北立交,现已拆除

  九十年代末,在琅东举行的抽奖活动,当时琅东还是一片荒地

  1964年,开始修建邕江大桥

  八十年代末的江南路(现星光大道)

  解放初期当阳民生路口

  很多年来,新华当阳路口处的水塔一直是南宁的地标

  60年代的邕江两岸

  八十年代的南宁市中心,当时南宁饭店刚建好不久,是南宁市的最高建筑

  双拥路当时还是一片水塘

  不知道是哪一年的市中心(估计是六十年代),新百货大楼那里,当时还是灯光球场

  七十年代的邕江一桥北

  九十年代的民族朝阳路口,立交桥刚建成不久

如今立交桥早已不复存在,已经变成七岔路口

  第一张估计是七十年代的朝阳花园,另一张是八十年代的朝阳花园

  伸长脖子等:)~~~~~~偶对九曲桥真是印象深刻捏:)念小学滴时候老师带俺们去过一次,偶就在九曲桥上被一只大马蜂给蛰啦:)俺爹娘心疼死啦:)~~~~~~~哈哈哈~~~~~~~偶爱南宁:)~~~~~~~~

  听闻阿甘在百忙之中抽空上网,边发照片边做菜,临走之际给我们留下一点南宁回忆(是去玉林呀,别误会),此精神天地可鉴日月可表,我等在此静候阿甘佳作,大家掌声鼓励下

  图片有点乱,阿甘如果能按时间顺序排好的话会更直观一点.

    人民朝阳过街天桥拆了,失败
    一桥北立交拆了改成七叉路口,失败中的失败
    只有没有脑子的人才会想到用平面来替代立交
   -_________________当年考虑到立交桥的寿命和庞大的人流<包括乞丐和流动商贩>已经无法保障行人的安全和交通的顺畅,通过听证会后才拆掉立交桥.
  至于为何不建立更好的立交

  期待更多珍贵老照片。。。国庆展出的不多。。。

  去年到南宁市宣传部拿了一张光盘,《南宁的昨天、今天、明天》,有需要的可以找我要。

  哇塞~ 好熟悉也,难道我上辈子住过的地方?TMD,太有感觉了。

  邕江还没有起河堤的时候是我们的乐园,玩沙子。。挖地雷 。。确实有很多小虾小蟹,印象最深的是遇到过很大很大的蜈蚣,现在说起还有点怕
  南宁的防空洞出口是设在邕江边的,我们一帮小P孩经常去探险练胆,现在想想好像进入考古世界的感觉
  河堤没起之前是叫临江街,学校的学生很多都住那,所以自成一帮,经常跟其它街的小孩打架。我爸管的严不让去,我在楼上(楼下就是临江街)听他们打的特别过瘾,就在阳台那里吼,可惜没人理呵呵
  看那贴想起一句歌词

  谢谢各位的支持,继续贴图
  ————————————————————————
  作者:不停的旅行 回复日期: 19:40:00
    图片有点乱,阿甘如果能按时间顺序排好的话会更直观一点.
  ——我也想,可是没那么多时间,现在能有时间发个贴就很不错了

  八十年代的邕江大桥,当时的亮化工程搞得也不错嘛

应该是七十年代的邕江大桥

邕江宾馆楼顶还有“毛 万岁”几个大字

  不知道是哪一年的朝阳路

朝阳路上,欢送知青上山下乡

  桂剧院门前的小花园,如今已经是万隆百货的地盘

  朝阳路上,欢迎越战归来的英雄

  八十年代的工人文化宫

  八十年代的邕江一桥北

  看见家了,和梦里的画面一个样啊!

  建于1957年的广西展览馆

  省立南宁高中,我不知道在哪里,有知道的说一下

  七一广场,应该是如今的民族广场吧

  看不出是哪条路,知道的说一下

  这条路有人说是民主路

  广西民族大学(原广西民族学院)大礼堂

  好象是七十年代的冬泳亭

  国际大酒店尚未完工

  还是民族大道吗?还是一桥南?

  1994年的邕江大桥

如今的邕江大桥,从相反方向看

  朝阳立交桥上(现在的七岔路口处)

  作者:裸奔的阿甘 回复日期: 19:25:00
    省立南宁高中,我不知道在哪里,有知道的说一下
  就是现在的南宁三中的老校址..!
   南宁三中前身为南宁府学堂,乃维新人士余镜清于1897年(光绪十二三年)创办.1912年改为南宁中学校.1917 年改为广西省立第一中学.1931年改为广西省立第一高级中学.1934 年改为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学.1950 年改为省立南宁中学.1954 年恢复南宁高级中学.1954 年迁现校址.1955 年奉命更名为南宁市第三中学.
  (南宁三中网页上的资料..!)

  我有南宁79年的地图...!
  有空扫描上来先..!

  好多图都不认识~不过还是有几个地方是我小学的时候走过的~怀念啊

  1978年,新火车站建成

  接下来,就是编辑南宁新图了,类似的场景,直接贴在老相片的下面

  有更为久远的南宁老照片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山路南门正街改建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共和路中段

南宁市民国时期市街彩图

上世纪40年代的仁爱路经纪行最多

繁华的德邻路(今解放路)是会馆街

德邻路(今解放路)中段

德邻路(今解放路)中段

德邻路(今解放路)中段

南宁商会旧址礼堂(现兴宁区政府机关内),1921年孙中山曾在此发表演讲

  这里不知道是哪里...
  好怀念那长长的公车...!

  还记得坐过那长长的公交,见过双层的,可惜没坐过

  当年4路公交车就是那种两节滴捏:)偶毕业那年好象才木有滴:)~~~~~~那时候4路车人爆多啊:)每次回家都挤得要命:)~~~~~~~

}

出版物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经营备案号:新出发闽备字第18001号 |福建省网络食品销售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备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1533号

49军文工团全体同志欢送钟军长摄影纪念1950年8月于南宁【22.2X12厘米】

手机浏览器,扫一扫打开

商店【影像之家】“老照片”目录下其他商品:

【7788钟表收藏】“老照片”商品推荐:

您好,欢迎您对本店商品进行点评、提问!如果您需进一步了解商品,请在此向卖家询问!

大型合影照,50-59年 ,,,黑白 ,,6.1-10寸, ,,单张, ,

照片尺寸22.2X12厘米,包真包老!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

01差一点,这篇游记就被扼杀了

“什么?你要写一篇南宁游记?”朋友停下流连于美食的筷子,一脸惊愕地望着我。

“对啊,这里是我们的故乡,应该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游记呀!”

朋友连连摆手:“可别说我没告诉你,我敢打包票不会有人看的!”

“因为压根就不会有人来啊!也没有什么著名的旅游景点,大家都是去桂林啊北海啊巴马啊,南宁充其量就是个中转站!”

我无言以对,都说最真挚的友谊来自高中同学,看来此言不虚,因为他们通常只会说实话。

但是,这篇游记还是完成了。在几次回家的空档,我游走在家乡的大街小巷,用拙劣的摄影技术和无序的文字,零散地记录着我时常眷恋的故土,这座不惊艳不张扬的首府小城。

的确,如朋友所言,这是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城市,很少有人会专程为旅游而来,大多数人都是把这里作为前往桂林、北海和东南亚等地的中转站。这里的旅游资源并不丰富,无论自然风光还是历史古迹都不出众,这也不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可以满足你血拼的欲望。但是,我相信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值得我们用心去发现。旅游和旅行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只注重视觉味觉上的享受,而后者还有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人生的体悟。所谓行万里路,其目的是感受每一个所到之处的文化内涵,看到每个地方的不同,从而开阔眼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因而,每座城市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当然,我并不指望你能专程前来,人的时间毕竟有限,请尽管去你想去的远方。只是希望大家把这里当做中转站的时候,能放慢脚步,看一看这里的绿色,逛一逛这里的老街,品一品这里的米粉,感受感受这个宜居城市的风土人情,相信,你会有所斩获。

促使我写下这篇游记的另一个原因,是对故乡的歉意。19岁就背井离乡,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这里,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总是缺少一份对家乡的认知。其实人很多时候都是如此,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越近的风景越不以为意,走遍了世界却唯独没走遍家乡。

我认为,每个旅行者都应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游记,因为无论我们身处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像在家乡一样产生强烈的共鸣。当我游走在的老街上,听到街坊用南宁版粤语说家长里短,我才深切地感受到这才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内心的归属感愈加强烈。同时,在你为游记题材四处奔走的过程中,又能再一次认识这里,也许你会发现,原来,家乡其实并不只是我之前看到的样子。

而对于其他游客,当地人的视角也可能会给他人带来更多的帮助,更真实更地道。当本地人所产出的游记越来越多时,或许还能让我们的旅途少走一些弯路。

本篇以记录的市井老街为主,间或介绍当地美食,因为在我看来,这些承载历史的破败小巷是我们了解一座城市的最佳地,这里有最真实的生活,而最地道的小吃,也常常诞生于此。

在有些章节的末尾,我还会附上一些比较受欢迎而我却还没来得及品尝的美食,以表我对本篇攻略欠缺的歉意。这些都是我从网上和亲友口中收集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当然,我看到的也只是这座城市的冰山一角,由于时间限制,还有很多地方等待一一探寻。

谨以此篇,献给我曾生活了19年的故乡,和那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

说起老南宁记忆,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中山路、水街,但隐匿于喧嚣中的金狮巷,却鲜有人注目。

在兴宁路步行街的骑楼中穿梭,手机里传来导航的声音:

“右转,进入兴宁路西二里。”

这是个太不起眼的小巷,如若不是导航提示,很可能就错过了。往巷子深处走去,窄小的道路两旁散落着一个个打制金银饰的小摊,摊主们或埋头苦干或与邻里闲话家常,正想举起相机记录这一切,却顾忌于对面大叔投来的警惕的目光,只得作罢。径直往里走,小摊消失不见,“”的石碑赫然出现在眼前。

之前上网了解到,这是南宁市区唯一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群,在这座历史积淀并不深厚的城市,实属难得。原以为会遇到许多志同道合的观光客,谁知小巷一片寂静,远离外面步行街的喧闹,只偶尔与个把乡邻擦身而过。

这条300多米长的小巷,在民国时期曾是有名的“富人区”,这些如今看起来老旧不堪的门面,多年前也曾显赫一时。而说起巷子名称的由来,不得不让人想到它的孪生姐妹银狮巷,原本两条小巷只隔着一排房屋,但银狮巷终未逃脱革新的命运,已在多年前被拆毁。

两条小巷承载着老南宁们太多的记忆,这里不仅是当时先进文化的传播地(清代至解放前,多家报社在此成立),也是著名的文娱场所,从清代到民国,多家讲演所、书院书局、影院戏场在此兴起。

抬头看四周的建筑,新旧程度不一,古朴小院与现代居民楼交互错落,电动车、自行车随意地停在门前,饰有红灯笼的老屋对面,新楼上的妇人正认真地擦拭着裸露于户外的空调......这些许新意中又弥漫着破败的味道,或许不起眼,或许不协调,但生活气息满满。

巷子里的二三层建筑大多为民国时期所建,这座小楼的外墙已被岁月洗刷得斑驳不堪,二层阳台上依然晾有主人的衣物,雕花栏杆的架子上,锈迹斑斑的铁锅裸露在日光下。

小楼的侧面,不懂建筑的我也隐约觉察到这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依次探访了小巷里50号、52号、54号、56号等10栋现存旧宅,意外地发现户户大门紧闭,原以为这些老屋的主人会利用祖宗遗留下来的历史优势,开个咖啡馆茶馆或是直接敞开门户让人参观,谁知古宅比新楼更冷清,正狐疑是否早已人去楼空,突然“咯吱”一声门响,一青年推着电动车从屋里出来,看到举着相机的我,一脸诧异。

被这座小屋门口鲜红的灯笼以及醒目的对联吸引,仔细看门前的介绍,原来是清末民初的宅院,其主人汤可权先生是民国时期南宁的商界名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市民建会委员、市工商联委员,也曾当选为市人大代表。而这座老屋,在当时也是名气响当当的“豪宅”。

这里仅存的10栋老建筑主要集中在巷子右侧,走走停停,用相机记录下一扇扇有意思的门与窗,听街坊用熟悉的南宁白话寒暄,感觉自己仿佛有穿越时空的魔力,飞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置身于当时的一幕幕市井生活之中。

1. 因事先功课没做足,有一项古迹未能探访:据说金狮巷里有一段北宋古城墙,距今900多年历史,原为北宋时邕州署衙门所在地,被誉为“邕州守护神”的北宋邕州知州苏缄也在此英勇献身,前往此地的朋友不妨一探究竟。

2.如果这里的民居还不足以吸引你,那美食如何?(以下内容并非广告,只是多提供一些信息方便大家进行取舍,此店未经本人亲测,内容仅供参考!不好吃表打我!)

地址:兴宁路西二里65号

主营台湾菜,据说老板是第一批来南宁的台湾人。招牌红烧牛腩面、月亮虾饼、卤肉饭、鸭卷、特味皮蛋豆腐,另外也有人推荐牛腩火锅和鸡排。

从金狮巷出来,就是南宁最繁华的百年商业老街——兴宁路和民生路步行街。

街道两旁密密匝匝地排列着的二三层高的建筑,就是岭南特色的“骑楼”。一层通常作为商铺,二层为住宅或仓库。政府为了保护和发展这南宁市保存最为完好的骑楼群,将老房子重新整修,变成了如今古典与现代交织的模样。

这里现在是年轻人的购物天堂,商铺多以中低端休闲运动品牌为主,很受学生欢迎。

沿着民生路步行街走到头,来到当阳街与民生路的交汇处右拐,再沿着当阳街走一小段就来到了新华路, 这条熙熙攘攘的街道,曾是紧贴着城墙的“城根路”,后来城墙被拆,路面拓宽,样貌相比当年已有天壤之别。

街道虽改头换面,路上的水塔却始终伫立。这座历经80多年风雨的水塔曾和东北边的望火楼遥相呼应,成为南宁市的地标性建筑。20世纪60年代以前,新华路水塔是周边兴宁路、民生路和解放路一带的主要供水来源,在那个人人都还去边挑水喝的年代,它是通往便利生活的开端。如今,水塔虽不再发挥作用,却因是南宁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者而被保存下来,她站在那里,挥别过去又迎接崭新的时代。

水塔旁的清真寺也属于童年记忆。以前,妈妈带我在旁边的新华书店买完书,总要来清真寺吃上一碗粉。姑妈和我在周边逛街时也总喜欢来这里进午餐。印象中她家的米粉味道十分清淡,粉中的肉片甚至还有一丝鲜甜,吃完粉喝下几口热热的清汤,浑身都舒畅。

从新华路步行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共和路,这也是南宁有历史的老街之一,但如今已古意全无了。唯有这条路上的“共一老友面”还有点老南宁的味道。据说这是南宁最有历史的老友粉店,时值正午,不大的店面人满为患,还好,大多数也都是南宁口音。

这里的老友粉和老友面都是招牌,老友味较为浓郁,豆豉味也较重,总体来说还是很正宗的。肉片很嫩但有点虚,不知是否裹了面粉。汤色较天福香要偏黑一些,个人更喜欢天福香的口感,但总体来说也是值得推荐的。

她家的包子、花卷和油条也很受欢迎,没尝过不做评价。

04中山路:应有尽有的“杂烩”市场

和西安的“回民街”,武汉的“户部巷”,成都的“锦里”一样,南宁的“中山路”也是被外地游客熟知的美食街区。现在游客们所说的中山路,主要是指北段的中山路美食街,历史并不特别悠久却丝毫不影响其名气,白天冷清的街道一到傍晚就开始迎来汹涌的人流,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小摊常常把原本就不宽阔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从老友粉、卷筒粉、粉饺、酸野、凉茶、各式传统甜品等南宁风味小吃,到海鲜、烧烤、东南亚美食等等应有尽有,与其说是南宁特色,不如称作大杂烩更为贴切。

作为南宁人,不向游客们推荐这个必到的打卡景点似乎不厚道,毕竟这里美食种类繁多,总有一种合你口味,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里并不是很多“老南宁”首推的美食街,当你放下过高的期许,以一颗平常心来体验或许更能收获惊喜。

因为并不常去,下面只对吃过的几家做简单的点评,都是比较有名的店儿,个人口味不同,意见仅供参考!

接近夜市入口处的这家有着很大的名气。所谓粉饺,就是米粉皮裹以馅料做成的饺子,面饺吃的是劲道,粉饺吃的是Q弹,老南宁偏爱马蹄或者香菇馅儿的,浇上浓浓的黄皮酱应为人间美味,但名声在外的这家比较让我失望,无论外皮还是内馅都着实普通,私以为并不能作为粉饺的代表。

瓦煲饭于我是童年的味道,经常和妈妈逛街乏了就随便找一家解馋。小小的瓦煲被火熏得染上了一层黑色,香气从顶部冒出,是腊肠熟透的味道。优质的瓦煲饭的米饭很爽很香,菜的香味完全浸入了米饭里。老南宁还会把底部的锅巴一并吃完。

这家也是网上的推荐了,但并不能唤起我童年的回忆。印象中点的是全家福,腊肠、木耳、虾、叉烧等盖在饭上,用料还算良心但味道十分一般,和记忆中的相去甚远,可不可以自豪地说,妈妈做的比这家都好吃~

就在中山粉饺的旁边,分店也遍布南宁。尝过招牌的香芋西米露、双皮奶以及南宁人都爱的芝麻糊,奈何每一种都不惊艳,就是街边普通的糖水店,解渴可以,不值得专程跑一趟。

南宁夏季湿热,因此当地人都爱饮各种简单的甜品解暑,所以当你看到几粒玉米用白水一煮再加点糖就成一碗甜品时,请不要觉得奇怪,在炎夏来上一碗透心凉的绿豆沙,上火时来碗清补凉,吃完烧烤再喝碗马蹄爽,这就是老南宁的日常。

南宁人爱吃飞饼,即使在餐馆点菜也时常能见到。

中山路卖飞饼的小摊也很多,我吃的是靠近美食街南边入口的这一家。飞饼的制作过程值得一看,这小哥摆弄飞饼像耍杂技一样灵活,在空中旋转几回合后稳稳地落在桌面上,引来一群看客围观。飞饼色泽金黄,薄如蝉翼,外酥里嫩,一定要趁热吃,且不能捂着,会影响酥脆感。口感略甜又层次丰富,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一定要趁热吃!

位于美食街南边入口附近。

【 甘蔗汁(随处可见) 】

推荐指数:4星(不是每一家都好喝,碰运气)

广西是甘蔗大省,蔗糖产量占全国总量60%以上,超过40%的广西农民涉足甘蔗种植。湿热的自然环境给予了甘蔗优越的生长条件,而甘蔗又回馈湿热环境的人们以甜蜜和清凉。

立冬时节,成批的甘蔗开始被收购进厂,用以制糖,随后大量上市,此时在街边都经常能见到卖甘蔗的小摊。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必买两条长长的甘蔗,寓意“节节高升”“甜甜蜜蜜”,甘蔗这种外表坚硬冷酷的水果,承载了太多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是它柔情的一面。

在广西,甘蔗也是春节的送礼佳品。阴冷的冬季,生食甘蔗可以滋润干燥的喉咙,或是煲一锅甘蔗羊肉汤,甘蔗的清甜恰好中和了羊肉的膻腥,腾腾热气中,是一家人围炉夜话的温馨。

作为游客,或许煲一锅汤不现实,但若是蔗熟时节前来,请不要错过路边的甘蔗摊。

甘蔗主要分为果蔗和糖蔗。糖蔗又叫竹蔗,颜色青黄,体型偏细,含糖量高,用以制糖,我们喝的甘蔗汁通常是这种蔗榨的。

品质好的竹蔗汁水充盈,清甜解渴,且容易啃咬,削一截甘蔗直接吃往往比饮用汁水来得更划算且原汁原味。

中山路随处可见的甘蔗汁

这一杯是在别处喝的,很甜!

这种青黄色的就是竹蔗。

除了甘蔗汁,盛产水果的广西也随处可见各种热带果汁,芒果汁椰子汁百香果汁应有尽有。

前后尝过两家,这家口感最好。是推小车的流动摊点,属台湾风味小吃。炸好的薯条撒上甘梅粉,金黄酥脆又甜咸相宜,是夜市人手一份的美味。刚出锅的最好吃,放久了香脆感全无。

在中山路吃烧烤,也是不错的选择。

各类河鲜海鲜也让人眼花缭乱。

看见很多卖虫子的小摊,也许大家认为这就是南宁的日常,但说实话作为本地人的我从来没吃过,也没有亲戚朋友爱吃,据说是东南亚传过来的吃法?

虫子不吃,撩螺可以有。

南宁人爱吃田螺,夏日的夜晚,露天的田螺摊往往坐满了青年男女,一片嘈杂,用牙签戳上一大块螺肉,大口喝着刚从冰箱拿出的啤酒,和三五好友谈天说地,是永恒的南宁印象。

酸嘢摊,喜食酸的同学来南宁必尝。

嘢,在南宁白话中是“东西”的意思,酸嘢,直译过来就是“酸的东西”。

相对于江南和广东,广西不够甜,但绝对嗜酸,米粉里要加酸笋、酸豆角,吃白粥要配酸菜,就连水果都要腌渍成酸甜口味,也就是“酸嘢”。

酸木瓜、酸萝卜、酸李子、酸杨桃、酸芒果,每种来上几颗,就是一道美味的小零食。

靠近美食街北边入口的地方,有几家摊点主要售卖各种热带亚热带水果,看卖相不错就买了一盒桑葚,拆开才发现里面有一层厚厚的海绵,桑葚只有上面浅浅一层,直呼上当。

关于中山路的美食攻略网上已经有很多,在此就不赘述了。

05临胜街:时光,请留步!

前不久,“多谢晒,老街坊·中山路城市记忆展”在临胜街开幕,让这条即将消失的老街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据说当时展出了多位艺术家的老街题材作品,囊括了绘画、摄影、音乐、模型等多种形式,展览进行的三天里,临胜街人潮涌动,给这条平日宁静的小街带来了喧嚣,也带来了人们对旧时光的惦念。

很遗憾没有赶上展览,但是也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个街区的容貌,虽然摄影技术拙劣不堪,尝试了多种调色方法依然不能表达出我对这里的印象。请原谅这些照片忽冷忽暖的画面,看在我也还算为留住城市记忆尽了心力的份上。

说起临胜街,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说起中山路,恐怕无人不晓。这条半零不落的老街就隐藏在中山路美食街后,安静的街道上往来的都是附近的居民,与中山路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很多人知道这里,仅仅是因为这里有最地道的老友粉,但我始终认为,老街是一座城市的缩影,这里不仅有斑驳的历史,还有最真实的市井生活,希望游客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给予这个面临拆迁的街区多一份关注。

一条窄小的下坡路领你走进这个神秘世界,凌乱的电线,破烂的老屋,奔跑的孩童,飘香的老友,是我对这里的第一印象。

布满二层小楼的窄巷,这样的木质阳台已不多见,凌乱中透着一种沧桑的美。

树影背后,一个阿婆坐在门口晒太阳,巷子里没有其他人,害怕破坏这样的宁静,只远远“咔嚓”了一张。

小心翼翼地在巷陌中穿行,害怕打扰正在闲话家常的邻里,害怕人们异样的目光,害怕吓跑正在路上散步的鸡鸭,远处一声犬吠,仿佛在警告我这个入侵者。

一路上有很多人文摄影的题材,比如正在晾衣服的阿姨,鱼摊杀鱼的老板,树荫下打麻将的老伯......怪我胆小,没敢举起相机, 万一被当成拆迁办的把我团团围住,那真是百口莫辩!

如果单纯为了探访老街而来,似乎吸引力不够,但为了美食则不为过。不说了,上攻略!

【 天福香生料老友粉面 】

这家可以说是南宁老友界的网红了,分店很多,但是最受欢迎的是临胜街的总店(分店没尝过,但口碑一般)。脏乱的环境丝毫不影响食客们嗦粉的心情,不大的店面里一片嘈杂,让人欣慰的是听到的大多是本地口音。

本人不喜欢吃猪杂,一般吃粉只点大肉,但这家例外,花肠猪肚老友粉是她家招牌,花肠爽脆,猪肚清香,汤汁浓稠,第一次吃时简直惊艳!秒杀之前吃过的一切老友!但是!!!

重点来了:她家水平不稳定!这也是为何没给五星的原因。总共吃过两次,一次中午一次晚上,第一次堪称杰作,第二次则口感一般,除了汤汁不如之前鲜美以外,很大原因是猪肚很腥!影响了整碗粉的味道!两次不是同一个师傅出品,不知是否由于这个因素,抑或是食材不同的缘故。总之,怕腥的同学注意了,她家花肠猪肚老友粉慎点!!!当然,你天生重口味喜膻腥例外......

只推荐了碗老友似乎不厚道,在此整理了一些网上的攻略,再介绍附近的几家美食。这些店之前也在我的探店名单上,但奈何不是大胃王,没来得及为大家一一品鉴,所以以下攻略非本人亲测,只是网上信息和亲友口碑的总结, 希望为大家做攻略贡献绵薄之力而已,请叫我雷锋!

再啰嗦一遍,下面这些店我都没吃过没吃过没吃过!不好吃表打我!

在天福香老友对面,和对手的高朋满座相比,这里门庭冷落。其实也是一家30年的老店,顾客都是老街坊,兴许是过于低调,让她的美味不为人知。

网友推荐她家叉烧干捞粉,也是招牌,最好再加个炸猪脚~豆芽黄瓜紫苏搭配酱汁拌在粉里,酸甜爽口适合夏天解暑~

另外,这家的老友猪杂粉和老友牛肉粉也比较受欢迎,属于清淡派的老友粉,重口味慎选!

改良过的桂林米粉,偏甜,比较迎合南宁本地人的口味,评价褒贬不一,两极分化严重,如果你是嗜甜者,不妨来尝尝。

地址在拐进临胜街西一里的斜坡入口的旁边,街景见下图。需要注意的是大约在两点以后卖完就逐渐关门,早上和中午高峰期排队时间长。

做法是汤粉或者干捞粉,粉里的菜只有牛腩、叉烧、锅烧。很多人中意她家牛腩,饱满软烂,但是分量较小,量大者可以选择三两粉再加牛腩。

桂林米粉的正确吃法是先吃干捞,将米粉与卤汁搅拌均匀,品味原汁原味的绝妙,粉吃得差不多时再舀一勺汤饮下。

黄记旁边几栋有风格的建筑,一想到不久后就会被拆除,心痛之余也只能用快门记录。

原七星路凤姐烧烤,在临胜街天福香总店附近。苍蝇馆子的环境,晚上8点左右开始营业至凌晨,人多排队长,保险起见最好提前电话预约,避嫌,电话自行查找在此不提供。

偏甜的口感,烤黄瓜、鸡爪、豆腐皮、掌中宝都比较受欢迎。

06水街:回不去的童年

说起水街,大概是很多“老南宁”的挚爱。的确,水街美食比起中山路更受本地人欢迎。

水街不是指一条街,而是包括石巷口、醒汉街、大同街等大街小巷在内的大集市区域。在其南边缓缓流过,水路总是能带来兴旺,因而这一带成了南宁经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这条上世纪30年代南宁最热闹的街道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这里有最浓郁的南宁风情,虽然屡经改建,旧貌已不复存在,但很多饱经沧桑的老店却得以留存,或许“老南宁”们前往寻觅的,是儿时的记忆吧。

我对水街最深的记忆是在童年,那时父母工作都很忙,但是每到周末总要带着我到离家很远的水街菜市买菜,因为那儿有最好的河鲜和海鲜。

那时的水街菜市,人声鼎沸,因为紧邻,很多船民捕了鱼就拿到市场上卖。狭窄的道路两旁鱼摊依次铺开,甚至还有不少蛇摊。鱼肉肥美,经常能见到二三十斤的大河鱼。路面被鱼箱里的水淌得又湿又滑,爸爸牵着妈妈的手,妈妈牵着我的手,在一个个鱼摊前徘徊。我想,那大概是我对爱情和亲情最深刻的记忆。

顾客和摊主正在讨价还价,突然“扑通”一声,店家手里的鱼挣扎着跌落在水面上,溅得双方一身鱼腥;单车伴着铃声穿行而过,车轮激起的泥点儿时常弄脏行人的裤腿;摊主们蹲在地上杀鱼,空气中弥漫着鱼血的腥臭味,但这些丝毫不影响人们的购物兴致。有时,怕我待不住,妈妈就带我到旁边的甜品摊买碗槐花粉吃,金灿灿的粉条像蝌蚪般在糖水中游弋,随手捞起几只送进嘴里,是童年甜甜的味道。

如今,水街已拆迁改造,周围建起了高楼,只有几栋破落的木屋仍坚守在风雨中,岌岌可危。

现在的水街,已没有老建筑遍布的沧桑感,也没有高楼林立的现代感,只是普普通通的一片区域,更多人来到这里,只是为了寻访地道的美食。以前的很多有名的小吃店,现在都搬进了新建的“老水街·新印象美食城”里,坐在崭新的店铺里,虽然已没有当年路边小摊的感觉,却也还是能追忆到儿时的美味。下面就品尝过的店铺做个客观评价。

这家有上百年历史的粉饺店,据说其创始人在清光绪年间就开始挑着扁担沿街售卖粉饺和粉虫。

粉饺分为香菇猪肉馅、马蹄猪肉馅,香菇马蹄虾仁猪肉馅,10元一份,每份10个。饺皮Q弹结实,光滑有嚼头,个人觉得香菇的味道更合适,马蹄的稍微偏甜了,可以各来一半,淋上黄皮酱,绝对的老南宁味儿!

一定要现场吃,有次打包回家,饺皮的Q弹感会受很大影响。

只尝过粉饺,还有网友推荐老友炒粉虫(形似虫草的米粉)、鸭血汤。

水街上很多家店都有卖芋头糕,也属于老南宁味道。没有在外面买过,只怀念外婆做的,好奇的同学可以尝尝,但是味道较为清淡,不用抱太大期望,个人认为吃的是回忆。

下图是外婆做的花生糕,芋头糕样子也差不多,只是中间是浅紫色的芋头,口感绵软。

就在老甘粉饺的旁边,也是很受欢迎的粉店。

生榨粉产自南宁蒲庙镇,是本地人爱吃的米粉之一。这种米粉和其他米粉最大的不同是有一股酸馊味儿,是米粉发酵过的自然的味道,也许外地人吃不惯,但对老南宁来说却是美味。

发酵和压榨过的米粉十分劲道,配上入味的碎肉和清淡的汤水,哗啦啦很快就一碗下肚,个人认为是吃过比较正宗的生榨粉。

旁边有一家远红生榨粉也非常火,没有吃过,期待大家的品评~

【 日照红花生芝麻糊 】

在美食城里,鸳鸯糊就是芝麻糊和花生糊的结合,很受老南宁喜爱的传统甜品。

糊磨得很细,香味比较浓郁,甜度适中,但口感还是比老街坊的差些。

因为吃得太饱,没有品尝其他,对甜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尝尝其他网友比较推荐的芒果豆腐花和当地特色的槐花粉。

除了鸳鸯糊,还有老南宁钟爱的各式小吃,如开口枣、沙糕、粽子等等,外地朋友可能不喜欢,所以不尝也罢。

美食城正门入口的一家店,慕名而来寻找童年的味道,结果大失所望。

糕点都太甜,兴许是多年在外闯荡口味改变的缘故,对于家乡这种只有甜味的食物已无感,两广的同学可能比较爱~

马蹄糕,小时候很喜欢的味道,透明的糕体冰凉清甜,内部有细小的马蹄粒。

桂花糕,香味比马蹄糕重,但总觉得不天然,不知有没有添加剂,对我而言太甜了。

左边的伦教糕,右边的发糕,二者口感差不多,除了淡淡的米香味之外并无特别。

南宁人爱吃糊,这家被誉为南宁最好吃的鸳鸯糊店,出品果然名不虚传。鸳鸯糊细腻柔滑,如丝绸抚过舌尖,兼具花生和芝麻的醇香,刚刚好的甜度喝几碗都不腻。

这家位置十分难找,来的都是老南宁。在水街石巷口附近,实在找不着,找到解放螺蛳粉,对面有条下坡的小路,现在面临拆迁路口被围起来一半,沿着小路往下走不远的右手边就是,店面很小,隐藏在一棵树后面。

空间小到没有座位,人们就坐在门口的水泥墩上吃,但来客依然络绎不绝,可以打包,趁热吃口感最好。

门口繁茂的树叶挡住了招牌,以至于粗心的我经过几次都没看见~

这家店所在的小路上有几栋即将消失的老屋,有些心痛,真希望这样的遗产得以保留。

看到我拿相机拍照,邻里纷纷侧目,又一次被当成了拆迁办……

关于水街及其附近,一些不负责任的攻略:(未经本人亲测,难吃表打我~)

水街以美食品种多味道正著称,在此介绍一些本地人常去的店铺供大家参考。

在壮志路上,覃叔牛杂旁边。从原来的老水街搬过来的,是粉虫的老字号了。

招牌老友炒粉虫,所谓粉虫不是虫,而是一种形似虫草的米粉,和老友的酱料爆炒后很香。

这家粉虫据说是纯手工搓制的,在如今机器化的时代很难得,觉得腻可以配一碗鸭血汤。

旁边的覃叔牛杂也是老店,可以一并尝尝。

中兴街2号,壮志路小学旁边。

南宁的粽子,尤其是大粽绝对能代表广西特色。在水街,每到春节,总会有很多售卖大肉粽的店铺,这些粽子没有最大,只有更大,想包多大都可以,很多外地朋友会觉得新奇。不嫌重的糯米爱好者可以带一两个回去尝尝。

平时吃粽子大多都是吃亲戚朋友包的,没有在水街买过,但这家口碑不错,据说是老店,主打猪肉绿豆粽。

她家农历三月三和清明节还会卖五色糯米饭,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壮族传统小吃,用于祭祖,也是当地人喜爱的食物,寓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糯米饭有黑、白、红、黄、紫五种颜色,配在一起十分好看。这种糯米饭是采用传统草木染的方式上色的,纯天然无添加,好奇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图片了解。

在此提到五色糯米饭无广告目的,清明时节来南宁在菜市都能见到,不是仅此一家,只是推广一下家乡文化。

关于南宁肉粽:其实不仅是这家店,南宁市面上很多粽子店卖的的都这种馅儿的粽子,咸味儿的。金字塔形的粽子外面是香软的糯米,中间包裹着沙沙的绿豆、肥腻的猪肉,有的还会加上墨鱼等等提味儿。猪肉通常是肥猪肉,最好的也不过是五花肉,不是南宁人抠,大家就爱这么吃,竖着把粽子从中间切开,用筷子把中心的肥猪肉搅碎拌匀,让油水充分渗入糯米里,本身淡味的粽子才更香。不过,可能很多吃惯甜粽子的北方朋友受不了这种吃法,确实比较油腻。不过如果你是糯米爱好者,还有一种吃法普遍受欢迎,就是煎粽。

粽子本身是熟的,买回来切成片,放锅里煎至金黄出锅即可,如下图(外婆包的粽子)

典型的南宁肉粽,因长得像驼背的老人,又名“驼背粽”,这是最小号的,亲戚包的。本身就是熬熟的,买回来放锅里蒸至热透即可食用。

和桂林的竹叶粽不同,这种粽子的粽叶是一种叫“冬叶”的野生植物,常常生长在岭南农村一带的房前屋后,形似芭蕉叶,宽大厚实,是当地人包粽子的最爱,大概是因为南方过于湿热,而冬叶更耐储存的缘故。

说不上多美味,但却是南宁人钟爱的古早味。

位于水街附近的解放路与石巷口的交汇处,招牌估计是店主打错了,应该是“螺蛳粉”。

20多年历史的老店,环境又脏又破,还超多人,被老南宁所熟知。这里的螺蛳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螺蛳粉,而是经过改良的南宁口味,将牛肉、螺肉、各种老友配菜与粉融合,是一碗很“老友味”的螺蛳粉,没有柳州螺蛳粉的酸辣臭,偏甜,缺点是粉比较硬。

除了招牌牛肉螺蛳粉,这里的糯米饭也比较受欢迎。

【 邕味美食店(龙胜街(龙胜街入口)) 】

这家也是本地人爱光顾的老友粉店,老友干捞粉还拿过比赛冠军,调制好的老友酱料拌在粉里,十分入味,偏酸甜。这里的老友牛肉粉也很多人吃,不油腻,属于清淡口的老友粉。据说粉只卖到下午3点。

此店是总店,水街也有一家分店,但貌似这家更知名。

关于此店位置,网友提示:位于老南宁口中的三坊街,解放人民路口往朝阳溪方向,见到翠堤湾小区左转龙胜街,进入约25米。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 辉记牛杂粉(龙胜街) 】

在邕味美食对面,距离水街都很近。

附近的街坊来吃的多,老友味比邕味差一些,分量足,微甜。吃不惯牛杂的来碗老友牛肉粉也不错,会营业到凌晨。

离水街不远的解放路,是民国年间南宁最繁荣的街道之一,旧时道路两侧骑楼遍布,各式小吃店,百货店林立,是当时的城市中心地带。

而如今,依然能在这里寻觅到当年的影子,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是南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筑,现在依然屹立在这闹市之中。如今这里是粤剧爱好者的天堂,每逢周末会有戏剧表演。如果不是对此感兴趣,倒也不值得专门前往。但解放路一带美食很多,作为饭后消食顺便了解下南宁文化倒也不错。

07华兴里:喧嚣中的静谧时光

从水街往壮志路方向走,走到壮志路与永宁街交汇处,右拐不远就能看到路对面的老住宅区——华兴里。距离水街几分钟的脚程,酒足饭饱后来逛逛消消食,也可顺便了解市井文化。

住宅区的入口很不起眼,但红砖墙配着“华兴里”的门牌还是怀旧感十足。

从熙熙攘攘的永宁街走进来,你会感觉到这里的安静似乎与外面不是一个世界。冬日的午后行人稀少,正在清理三轮车的女子,家门前晒太阳的老人,老人脚边半眯着眼享受阳光的猫咪......一切都似闹市中的桃花源,有着与世无争的静谧。

走到头回望,新与旧的对立如此刺眼。

华兴里不长,走完只需几分钟脚程,回来查资料,才发现就是在这个小小的非字型街区里,隐藏了很多老南宁怀念的儿时味道,责怪自己攻略没做足,未能亲测,但在此还是把收集到的信息一并奉献给大家。

纯手工制作的粉饺是凉薯、香菇、猪肉馅儿,料足鲜甜,皮儿软薄Q弹,浇上香浓的黄皮酱,在加一点辣椒是正解!

云吞也是招牌,口味较为清淡。

下午四点左右关门,老南宁来吃的多。从永宁街拐进华兴里不远的右手边的小铺面。

这家的店名还真不知道叫啥,她家门口摆着红色的招牌“十年老牌扣肉糯米饭......”,藏在隐蔽的华兴里。店主是50多岁的梁阿婆,20多年前从搬来南宁,糯米饭也是一卖就20几年。

加了虾皮的糯米饭味道更香浓,扣肉也软烂不腻,除了附近的老嘢扣肉糯米饭,这家也值得糯米爱好者一试。

【 老嘢扣肉糯米饭 】

口碑不错的店,在当地比较有名。在人民路永宁街路口,华兴里附近,离水街步行约5分钟,人均10元左右。据说她家只卖到下午3点,想吃要趁早。

南宁人爱糯米,以前上学时经常在路边摊打包一碗2块钱的绿豆糯米饭加香肠,边走边吃,就是一天美好的开始。

相对于普通的路边摊,这家配料更丰盛,有扣肉有酸菜,浇上一勺浓浓的扣肉汁,撒上几粒葱花,再来一根广式腊肠,就是正宗老南宁的早餐了。

离市中心不远,有一个免费的公园叫南湖。环湖一周的塑胶跑道上总能看到身强体壮的跑者和拖家带口来散步的居民。跑道两旁高耸的树木叶子几乎相接,为人们遮风挡雨遮太阳,一派亚热带风光。

在中山路吃得太饱,坐几站公交过来消食。

南湖地铁站附近,草木葱茏,充分体现了“绿城”之美。

绕南湖一圈铺了塑胶跑道,在绿树成荫的跑道上散步,是南宁人的生活乐趣之一。

虽然景观并不出众,却是附近居民的后花园。小时候爸爸常带我来南湖桥上放风筝,每到夜晚这里也是情侣约会的隐秘场所。

除了以上老街里的美食,又整理了几家以前光顾过的店的个人评价,供大家参考。

【 甘家界牌柠檬鸭(多家分店) 】

甘家界很多分店,我吃的这家是位于安吉大道的秀厢店,亲戚推荐来的。

柠檬鸭是南宁一带的美食,以高峰柠檬鸭最为出名。本地人爱下馆子吃,也爱在家自己做。小时候这道菜吃过很多次,但基本都是吃白切,比较腥,一直以来都不喜欢。这家店的做法一改我对柠檬鸭的印象,加了姜丝的鸭肉没有一丝腥味,柠檬的酸味和香味渗入切成小块的肉中,肉质紧实,油头很足,适合重口味爱好者。

酸辣牛杂也不错,但作为主打菜,柠檬鸭还是更胜一筹。

网上推荐的一家店,说是很正宗的桂林米粉,位于地洞口路29-1号,离家不算太远就来了。个人觉得就是很普通的米粉,和街边随便一家都没太大区别,不值得专门来寻味。

米粉的配料有锅烧、叉烧、和脆皮,脆皮很薄,叉烧和锅烧都偏干且味不足。米粉还比较嫩滑。都说桂林米粉的正确吃法是先吃干捞最后再喝汤,也许是我吃法不对,没吃出网上所说的美味吧!

旁边有家兴安桂林米粉也有点名气,再向南走几步有家粉店人超级多,具体名字忘了,只记得远远就闻到老友粉的香味,特别浓郁,可以去尝尝。

【 卷筒粉(随处可见) 】

南宁人爱卷筒粉,就像广东人爱肠粉。蒸熟的粉皮撒上葱花肉末等馅料,卷成条状出锅,淋上浓浓的黄皮酱或番茄酱还有酱油,粉皮薄嫩,馅料充盈,黄皮酱香甜,是早餐的不二之选。

卷筒粉店有很多,在此不做推荐,因为作为南宁常见的早餐,大多数人都会坚持就近原则。我常吃的一家卷筒粉,不是哪家有名气的老店,而只是家门对面其他居民开的小摊而已。

卷筒粉可以加鸡蛋,裹在粉皮中的鸡蛋可以增强饱腹感,但个人觉得会使粉皮的滑嫩感降低。

【 槐花粉(随处可见) 】

南宁人爱粉,不仅爱咸味粉,也爱甜味粉。炎热的夏天,到路边摊买一碗冰镇过的槐花粉,爽滑的粉条和清甜的糖水一并饮下,暑气全消。这种粉是槐花和大米的合奏,粉本身几乎没有味道,和红糖水结合在一起甜而不腻。

下图为中山路的鲜甜阁出品,粉不够滑嫩,不推荐她家。

【 粉之都(连锁店) 】

粉之都和三品王就像西安的魏家凉皮,分店遍布南宁,但个人更喜欢前者,在这里便捷比口感更重要。店里米粉品种较多,桂林米粉、老友粉、螺蛳粉等等,推荐砂锅三鲜粉,感觉是她家最好吃的粉了,适合清淡口味的朋友。圆圆的米粉嫩滑爽口,加上薄嫩的猪肉、少量鱿鱼和虾,上面铺一两条生菜,虽简单却十分鲜甜。

总体来说这家店的粉并不出彩,除砂锅之外常点的还有干捞粉,牛肉汤粉等。

【仙池八鲜粉面(多家分店)】

只吃过北湖这家的。清淡!十分清淡!招牌八珍粉,八珍面如下图,味道比粉要浓郁一些。用料比较足,有鱼丸、鱿鱼、猪肉、香菇、鹌鹑蛋等等,汤水很鲜。这家分店到饭点人很多,经常没有位置坐,不过水平也比较不稳定,人多的时候通常因为赶工而煮得寡淡无味。

【 成记云吞(连锁店) 】

我吃的这家在明秀东路上,头一次吃大概是两三年前,当时觉得很好吃,但最近不顺路就没去过,据说味道已不如前。主打云吞面,云吞个头确实大,馅料充足,可选种类也很多,吃过以下两种,都不错。还有潮州手打牛丸,十分Q弹劲道,缺点是汤水味精太多。路过尝尝可以,不必专程跑一趟。

时而文艺时而疯癫的二货一枚,如果你喜欢我用心的攻略和多变的文风,欢迎来关注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时期广西向都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