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点会在哪些项目出现?四百米跑会出现极点吗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史上最震撼的《大学体育》全书复习材料完整版!!你从未见过的珍贵考试资料!!

Ps:亲!给好评,有送财富值哦! #^_^!!

1.体育:(2)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作为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和教育过程,实质包含了体育教

育和体育运动这两层涵义。它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

体育(狭义):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体育(广义):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2.体质:(7)指的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

机能、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综合的、不断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3.健康:是一个概括而又完整的概念,并非单指无病,还应包括强壮的体力,完美的神经,充沛的精

力,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对疾病有强大的抵抗力,对自然、社会、家庭、环境等的剧烈变化有高度的适应性。

4.暴发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力量的能力。

5.肌肉延迟性疼痛(42):在一次活动量较大的锻炼以后,或是隔了较长时间未锻炼,刚开始锻炼之后,

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这种肌肉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即刻,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1~2天以后,因此称为延迟性疼痛。

6.最大吸氧量(58):是指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达到最大能力时人体每分钟所能摄

7.卡氏公式(59):芬兰的卡沃宁提出了一个发展最大吸氧量锻炼强度阈的计算公式,公式是:有氧训

练强度阈(每分钟心率次数)=安静心率+[(220-年龄)-安静心率]*60%。(要懂得如何计算)

8.运动性疲劳(62):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能力暂时下降的正常生理现象。

9.全面性原则(74):是指体育锻炼必须追求身心的和谐发展,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

10.体育锻炼原则(74):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们从事体育锻炼实践,达到理想效果所必须

11.针对性原则(75):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决定其行之有效的项目、内

容、方法、负荷量、强度、次数等。

12.渐进性原则(75):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按个人自然发展、机体适应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逐步积累增

13.运动处方(76):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采用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体育锻炼方法。

14.克拖莱特指数(肥胖指数)(84):它表示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值,用相对体重来反映人体营养状况和

15.极点(93):在开始运动时,常常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此时感到呼吸急促、胸部胀闷、肌肉酸

痛、动作迟钝、协调性下降、精神低落、运动欲望骤减,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16.第二次呼吸(93):“极点”出现后,运动速度有所下降,运动器官对氧的需要量暂时减少,而内脏

器官的供氧能力又开始加强,体内堆积的乳酸得到氧化,血液中的化学刺激物得到缓解,体热放散作用也开始顺利进行,激素分泌旺盛。

17.超量恢复:(94)运动时被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有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会超出原有水

平,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

18.肌肉痉挛(95):运动中有时肌肉会不自主地强直收缩(痉挛性收缩),不能放松,伴有疼痛,影响

}

如果发生心脏骤停,要在4~6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广州日报讯 (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田乃伟)日前举行的2014年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传来噩耗, 一名30岁的跑友在快跑到终点时心脏骤停倒地,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据悉,他是特种兵出身,身体一向很好,热爱户外运动,其突然离世令人意外,也引起了公众对运动猝死的重视。医学专家表示,参加马拉松长跑需要经过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业余长跑爱好者切莫挑战极限,在跑步过程中身体出现运动“极点”不能硬撑,而要放慢脚步。

非专业选手可能挺不过极点

研究显示,马拉松猝死大多是心脏病发作。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吕军介绍说,运动性心脏猝死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人体进行紧张激烈的运动时,体内代谢速率加快,心肌做功增加,需氧量增加,容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若缺血缺氧的状态持续,就可能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此外,高温、低温、高湿等环境也是运动性猝死的诱因。

很多人在长跑过程中都会出现运动“极点”,即身体很难受,心跳和呼吸加快,感到肌肉无力,意识中会出现放弃的念头。这种状况往往在跑到半程时出现,不少人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吕军认为,这种处理方式很不安全,经过专业训练的选手也许可以挺过去,但不经常长跑的人容易在“极点”出状况,建议应该适当放慢速度,减小身体的负担,等到身体适应后再决定是否加快速度。

脸上冒黄豆般汗珠须急救

运动猝死多是心脑血管疾病所致。吕军指出,猝死发生前人体生理会出现一些危险信号。例如,跑友在长跑过程中心跳加速很正常,但出现心慌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如果继续出现心脏一侧的胸部发闷、疼痛,并伴有手指发麻,说明危险升级,必须缓慢减速,向比赛的工作人员求助,前往医疗站就诊。如果跑友浑身无力,脸上冒出如黄豆般大小的汗珠,甚至晕厥,说明病情非常严重,必须紧急抢救。如果发生心脏骤停,抢救时间特别重要,要在4~6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让心脏恢复跳动并供血。一旦错过这个时间,大脑缺血时间过长,就很可能致死致残。

切忌短期训练就跑马拉松

业余跑友参加马拉松,怎样才能确保安全,避免猝死?吕军提出下列建议――

一定要认真参加报名体检,及时发现心血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听从医嘱。运动极限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比赛前要进行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从5公里、10公里、半马到全马过渡。不能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平时经常参加运动就可以直接参赛,那是拿生命开玩笑。有的人仅仅在马拉松之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跑步训练,只会加重心脏负担。赛前若身体感到不适,比如感冒发烧,要以安全为上,果断放弃比赛。另外,比赛前还要保持充足的,切忌熬夜。

合理分配全程体力,切忌一时兴起就在出发和冲刺时用力过猛。根据日本的数据显示,最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跑步速度是每小时9~12公里,也就是全马完赛时间在3.5~4.5小时的“业余高手”的节奏,其中52%的悲剧发生在最后10公里的冲刺阶段。比赛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脉搏或心率,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若出现胸闷、心悸、头晕、出冷汗时,应停止跑步。

不要马上停步,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

}

中、长跑、越野跑教学与训练或比赛,往往发现学生跑到中途时,感到胸口发闷、呼吸困难、口干舌燥和四肢乏力。这时,有的学生就想停下来休息。这种难受的感觉和症状的出现,就是体育运动中的“极点”。只要以顽强的意志坚持训练或比赛,“极点”的症状与感觉便会渐渐消失。然而,有的体育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极点”的出现和如何掌握克服“极点”的方法。致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有的甚至不愿意参加中、长跑等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易出现极点的运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