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水晶饼哪一家好吃

  富平陶艺村是国内首家以陶艺为主题,集陶艺博览、玩泥制陶、鲜果采摘、会议接待、餐饮住宿为一体的陶文化交流中心。这里有丰富的陶土资源,游人可以在这里率性而为地玩泥巴,尽可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然后将作品放到陶窑里烧制,使精彩的创意永远留驻。村内800亩世纪内种植有名优果树20大类300余种,园内绿树成荫、四季花果飘香,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新建设的富乐园际陶世博物馆群,现已建成2万平方米的十多个国家、地区馆及国际陶艺文献中心,展出来自50多个国家的600位陶世家的万余件。这些作品各具特色,代表了各个民族的艺术风格,使每个参观者都能够从中感受到了不同区域文化碰撞融合产生的新风格的艺术作品,给国内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欣赏国外外文化艺术的窗口,给人以高品位的艺术享受。陶艺村位于富平县城以北乔山路1号。

  富平陶艺村内的主要景点有:、、、、、、以及。

  摄影、陶瓷博览、陶瓷博物馆

  (当地特产)富平柿饼、墨玉、流曲琼锅糖、九眼莲、唐三彩、黑陶、刺绣、杨屯大桃。
  (特色美食)麻食、太后饼、牛羊肉泡馍、水盆羊肉、韩城羊肉饸饹、蒲城椽头蒸馍、水晶饼。

  ①西安咸阳机场:机场坐大巴至城北客运站,再转西安至富平班车至富平下,打的5分钟即到;
  ②西安火车站:火车站往西走乘39路至城北客运站,再转西安至富平班车,下车打的5分钟。
  ③市中心钟楼:乘37路公交到城北客运站,再转西安至富平班车至富平下,打的5分钟即到。

  内宾90元,外宾(外国人)150元,门票为七大博物馆群通票。
  另付费项目包含玩陶泥(40元/人,90分钟)、制陶及邮寄费用。

  提前了解 陶艺村 所在地 陕西>渭南>富平 的最新天气预报,做好完美行前准备,迎接一段愉快旅程 ^-^

}

西安是一座以历史出名的城市,十三朝古都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这里的美食也一样,很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可以果腹,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与味道。如果要去西安,一定要去几家老字号的馆子,尝尝地道的陕西味儿。

如今现存的老字号,大多留在西安城里,其中又以西大街最是集中。就像西安的一首儿歌唱的那样:「古城西边飘彩霞,吃香喝辣没麻达(陕西方言,没麻达就是没有问题的意思),西大街上一家赛一家,像节节高的芝麻花」。

说的就是西大街上的这些老字号里的老味道。

西大街在哪?以西安的地标钟楼为中心,西安城非常整齐地向四个方向各自延伸出了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向西的便是西大街了。
德发长紧挨着鼓楼,正对面就是钟楼,坐拥一排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

饺子听起来普通,但饺子宴却是「西安饮食三绝」。

德发长在西安有将近八十年的历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能吃顿德发长的饺子,对老西安人来说绝对是饱了口福了。虽说那时候的德发长饺子还只是停留在家常饭的口味上,但一碗酸汤水饺,撒着芝麻和香菜,那味道至今回想起来还要流口水的。

今天,德发长饺子就洋气多了。讲究「一饺一型一态,百饺百馅百味」,把最普通的水饺变成了享誉全球的美食,甚做成了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现在的德发长有三层,一楼经营的是大众水饺,在这里可以吃到最传统的三鲜、牛肉、海鲜等等最家常的水饺,是西安人记忆里多少年都不变的味道,皮薄馅鲜,价格实惠,丰俭由人;二楼大厅,就能看见上图里这些好像工艺品一样的饺子,想吃哪个点哪个,全凭你的喜欢;如果要尝品种更为丰富的饺子宴,就要去三楼。那里的饺子更是五花八门,名字都像诗一样的好听,看看菜单,都能把人美得融化了。

有人说,德发长的饺子是「一餐饺子宴,尝遍天下鲜」。

这话当不当真呢?尝尝你就知道啦!

  •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钟鼓楼广场西大街3号

在西安,羊肉泡馍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的一道美食。正像那首歌里唱的——「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西安人不管走到哪儿都一定要吃泡馍。」。

但吃泡馍也要有讲究,不是说是家泡馍馆子走进去就一定能吃到正宗好味道的。

当然,会吃的老西安自然能穿街走巷地在一些不起眼的旮旯拐角里找到一家味道正宗羊肉泡馍馆,但如果是旅行,同时又没有一个靠得住的向导作指引,想要吃碗正宗的羊肉泡,那还是去那些响当当的老字号吧。

这样说起来,同盛祥一定是你吃羊肉泡的首选

西安民谣说「西大街,长又长,东头有个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吃个香,咥(die,西安方言,吃的意思)了半夜敢撵狼」,夸得就是同盛祥的牛肉泡馍

泡馍的优劣之差主要在于汤的味道,好的汤味香而不腻,浓而不油,更吃不出羊膻气。同盛祥的羊肉汤就符合这好汤的特点。判断优劣其次是肉,肉要烂,入口即化才是最好。当然馍也很关键。吃羊肉泡是个功夫活儿,急不得,馍要掰得碎,会吃的人能把馍掰得好像黄豆粒大小。对,最后别忘了配上糖蒜和辣椒酱,这可是吃羊肉泡的标配。

与德发长一样,同盛祥的羊肉泡如今也能吃出好多的花样来,一楼是相对既实惠又简单的泡馍,配上小菜,热火朝天;二楼以上就吃得华丽多了,除了泡馍,还有各式的清真大菜,多以羊肉为主。

  •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5号(紧邻德发长)

除了羊肉泡,在西安,肉夹馍也一定是非尝不可的一道小吃。

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里,见到最多的肉夹馍店就要数樊记的了。但是这些店未必都是真樊记,连锁经营让樊记的招牌遍布西安,但正宗的味道,还是在西大街竹笆市里——那儿才是樊记最正宗的发祥地。

所谓的西安肉夹馍,馍,用的是白吉饼,西安人也叫白吉馍,表皮焦香酥脆,馍瓤绵软可口,外形并不同于一般的烧饼,因为特殊的烙制工艺,烙好以后的白吉馍外圈不带一点杂色,洁白似玉,内圈则有一些若隐若现的火色线,形成的图案有点像汉代的瓦当,非常漂亮。

这种特殊的烙制手艺,除了西大街的樊记老店,其他地方已不可多见了。

再说肉,用的是腊汁肉。樊记腊汁肉的创始人叫樊凤祥,大约是祖传的熬制配方吧,樊记的肉做出来,就是又酥又烂,滋味鲜长。再拌上特制的陈年老汤,夹进焦香酥脆的白吉馍里,西安人夸「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

樊记腊汁肉夹馍(竹笆市店)

  •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竹笆市街53号

不同于大名鼎鼎的羊肉泡和肉夹馍,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安还有一样叫「葫芦头」的美食。

葫芦头其实与葫芦没关系,而是一道与羊肉泡有点近似的西安小吃。不过羊肉泡用的是羊肉与羊肉汤,葫芦头用的则是猪骨汤与猪大肠。另外一个区别是羊肉泡是回坊里传出来的美食,多少带着些异域的色彩,但葫芦头却是土生土长的陕西名小吃,因此也更受老西安人的喜爱。

那猪大肠怎么就变成了葫芦头呢?

据说早在唐朝的时候,药王孙思邈从终南山来到长安,肚子饿了,正好看到路边有一家卖煎白肠的铺子,就要了一份,结果那味道啊,真是难吃的了得。问了店家的做法,才知道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掉猪大肠的腥味。于是孙思邈就从他的药葫芦里取了几味中药,并且教给了店家用法用量。从那以后,这店家用这办法再做的煎白肠,就变的香气扑鼻,自然生意兴旺。店家为了感谢孙思邈,就将他的那只药葫芦挂在了店门口,以后,这里所卖的那些煎白肠,也便被称作「葫芦头」了。

葫芦头泡馍现在在西安那可谓遍地开花,但西安人最惦记的,还是西大街向南大约两百米的这南院门春发生的葫芦头泡馍。这儿的葫芦头味醇汤浓、鲜香可口(「中华老字号」的牌匾可不是白挂的)。

如果你对猪大肠这个东西实在不太喜欢的起来,春发生还有三鲜煮馍,配有丸子、肉橡皮、粉丝,用鲜美的高汤煮出来,味道也很鲜美;还有红肉煮馍,里面有大块大块的红烧肉,只需看一眼,就觉得味道一定好的不得了;而最好的还要数炒肉片煮馍,这种做法不是煮的而是用瘦肉片配上莲藕、蒜苗和馍一起用大火炒出来的,味道非同一般哦。

  •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20号

但凡上了点岁数的人,一提起德懋恭来,那真是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回忆。德懋恭的水晶饼不知道陪伴着多少代西安人度过了一段甜丝丝的童年,像时代的印迹一样烙在西安人的心里,也印在这座城市的记忆里。

德懋恭是清朝同治年间的产物,到今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却一直稳稳地坐着「秦式糕点之首」的第一把交椅,无人可动。水晶饼皮酥馅足,入口绵软,还有冰糖与玫瑰丝的清香。是作为伴手礼的好选择。

当然德懋恭也没有躺在老字号上吃老本,一直在改革创新,因此你也能在这里看到各种西式点心。

  •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大学习巷口259号

老铁家腊牛肉位于西大街大麦市街口,非常容易找——在他们家的门口,常年排着一条长长的队,都是来这儿买牛肉的客人。尤其是逢年过节,要是想吃上老铁家的腊牛肉,天没亮就得起床来排队。

很少有西安人能说得清楚他们家在这儿卖了多少年腊牛肉,反正爸爸的爸爸小时候,他们家的牛肉就已经很有名了。老铁家的腊牛肉不仅烂而不散,入口滑滑的,嫩嫩的,而且味道也是鲜让人尝一口就回味无穷。如果在西安不方便吃的话,这里也有现场制作抽真空包装的腊牛肉,即使没有冰箱保存,放个三天五天的,也可以保证牛肉的鲜嫩。

  •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219号桥梓口东北角

各色小吃特产 | 桥梓口贾永信

桥梓口贾永信也是卖清真食品起家的,他们家的腊牛肉也很棒,不过既然有了老铁家,我们就不谈贾永信的腊牛肉了,

桥梓口的贾永信最吸引人的,还是它们店里那些五花八门的陕西特产。

陕西有很多土特产名小吃,像富平的柿饼、临潼的石榴、三原的蓼花糖、流曲的琼锅糖等等,这些小吃都很有地方特色,并且一般都很难买到正宗的,但是在贾永信却应有尽有。

当然这里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他们自制的清真点心,像核桃酥、花生酥,那都是外面买不到的好东西,也是用作伴手礼非常不错的选择。

桥梓口贾永信(西大街店)

  •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396号

在西安的西大街上,原来还有更多的老字号,像大麻子馄饨、辇止坡的腊牛肉、麻食张家的小铺子、老关家的甜食店……等等等等,真是太多太多美食的记忆了。可惜,如今这些店都随着城市建设而消失了。

好在,我们还能找到这些尚存的老字号,它们既为西安人留下了记忆中的好味道,也为旅行者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西安的窗户。如果去西安的话,千万别忘了去尝尝~

作者:穷游锦囊作者 王一凡

知乎专栏:(国外) & (国内)

}

苦盼已久的一场初雪,让新年的气息又浓了一些。不下雪的冬天是不完整的,同样的道理,没有年味小吃的春节,也是不完整的。

在陕西过年,除了各种形式的灯会庙会,最让人难以自拔的就是各种年味小吃,从腊八节到小年再到春节,一直吃到元宵节,还不带重样的,一想到就让人直咽口水!

从关中到陕南再到陕北,陕西每个地方都有特有的年味小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年的记忆,尽管网红美食火到爆,但我们小时候的年味一直都在。吃传统年味小吃,忆儿时唇齿飘香,这些最正统的年味小吃,你今年过年吃过哪个?

汉子们敲起热情的腰鼓,婆姨们盘坐在炕上剪出一张张生动喜庆的窗花,娃娃们穿上了新衣服,老人们走出家门,扭起了火红的秧歌……辛苦一年,过年啦,朴实善良的陕北人用最传统的方式庆祝着新春佳节的到来。

陕北年俗,处处充满神秘色彩。时间进入腊月中旬,磨白面压糕面,做豆腐做黄酒,生豆芽蒸黄馍馍白馍馍,炸糕角炸油面,做肉丸子做酥鸡,做烧肉做冻肉,做豌豆杂面......不管做什么食物,那些老婆婆老汉汉们总是口中念念有词,先敬献给各神灵。有的还在天黑时上到玉皇庙龙王庙山神庙娘娘庙敬献。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算进入年关。这一天是灶君上天汇报工作的日子,家家户户要吃杂面给灶君饯行。

杂面是豌豆和小麦以6:4的比例磨成的米黄色面粉,为增加韧性,一升面还要兑入一撮沙蒿(一种沙漠中特有的植物)面。陕北过去小麦少,来人待客大都吃杂面。评价婆姨们的厨艺高低,主要就看擀杂面的功夫。喜歌里唱的“擀成纸,切成线,下到锅里莲花转”,那是一点都不带夸张的。

送走灶君,各家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营造年茶饭。主要有黄米面兑玉米面蒸的黄馍馍,里面包的是南瓜、红枣、豇豆和适量红糖做的馅,外地把这叫“豆包”。

油馍馍,是用软黄米兑玉米面,发酵以后拍成圆饼,再用顶针在中间套一个洞,下油锅炸成环状,叫作油胡阑。

糕是过年最不可缺的食物,“糕”与“高”同音,所以隐含着步步高、年年高的意思。糕是软硬两种黄米碾压成粉,烧开蒸笼,边撒边蒸,蒸熟乘热揉制成团的一种食物。蒸出来直接食用的叫素糕;待冷却后再切片油炸的叫油糕。

陕北过年讲究“烧黄二酒,猪羊二肉”。烧酒一般都是买,自己家蒸酒的极少,黄酒可就都是自己酿制了,主要原料是小米和高粱米,和曲块一起碾成面,蒸熟,发酵后装坛即可。

猪肉是不可少的,用于做炖肉、烧肉和小炒猪肉。炖肉要肥,切成一寸多见方的块状,文火炖烂,香而油腻,十分解馋;烧肉用五花肉,先煮后烧,切成嘴唇般薄厚的大片,吃时蒸透,肥而不腻,尤以夹馍最佳。小炒实际就是生肉片现炒,可与土豆片、酸白菜搭配,如果和宽粉条炒到一起,就叫猪肉翘板粉,如今已经是陕北饭馆的一道看家菜了。

羊肉主要用来做饺子馅和面食的哨子,能做一碗清蒸羊肉就很不错了,大块的手把羊肉是不太奢望的。陕北是产羊的地方,但羊肉一直生贵,多数人家是养羊而不舍得吃羊。

普通人家年前都要杀一两只鸡,剁成火柴盒大小的块,用鸡蛋和淀粉挂糊后下入锅油,炸至金黄,上屉蒸熟,叫做酥鸡。酥鸡总与丸子为伴统称酥鸡丸子。

这些都是陕北过年时必备的“茶饭”。东西做好后,当时并不许吃,一律放到冷窑的几条大缸或老罐里封存起来,直到除夕的晚上才大开吃戒,尽情享用。

除此之外,陕北以下这些特色美食,也是日常以及年俗里不可或缺的。

碗托又叫“碗秃子”“灌肠”,由荞面或白面做成。把荞面用温水调成糊状,再加以一定比例的盐水、大料水和菜子油,由稠调稀后盛入小碟内,上笼蒸上十几分钟,一锅香喷喷的碗托就出炉了。在吃法上,既可以热炒,也可以凉拌,两种口味各有千秋。

黑楞楞是子长、米脂、绥德等县的特色小吃。主要原料是土豆,蒸好的黑楞楞呈半透明状(冷却成暗灰色或灰黑色,这或许就是黑楞楞名的由来吧!),吃起来口感筋筋的。蘸上调好的蒜水便可食用。凉了以后切成片可炒着吃。

油馍馍,陕北的一种风味小吃。陕西油馍馍于2013年6月被录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圆形,环状,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

子长煎饼薄如纸,银白透亮,根据不同需要和不同口味可制成大饼或小饼。大饼与小盖一样,小饼与手掌一般,食用时根据各自的喜好,配以醋、蒜汤、辣油或凉汤等醇香扑鼻,酸辣味浓,久食不厌。

酥饺外形是花边饺子,但内里却是糖馅。酥饺的饺子皮不是普通的白面粉,而是用白砂糖、熟猪油、酥油和面粉一起加工而成的,真可谓是“由外甜到内,自内溢出香”。

馃馅,是一种有馅的饼,产于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子洲馃馅始于明代,是陕北传统风味小吃之一。馅是用陕北著名的滩枣制成。其皮酥内甜,枣香宜人。馃陷在陕北人的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一种团圆和睦、吉庆安详的象征,是馈赠亲朋好友的时尚礼品。

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话充分说明腊八后就要开始为过年开始忙活了。快到春节时关中人就开始做蒸碗、馒头、稠酒了!这三样可是招呼亲戚必备的美食,他们简单、方便、保存时间长,蒸碗是菜、馒头是主食、稠酒是饮料,全齐活了!

在许多关中人儿时的回忆中,蒸碗是除夕将至的一个标志,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大人开始蒸馍烧肉炸丸子,将筵席上需费工夫的菜先做至半成品,免得到时慌了手脚。做蒸碗这个时候就开始了,叫“装碗子”。

蒸碗是关中人家庭年夜一道丰盛的美食,因为要在碗内大火蒸制而得名。常见的蒸碗有小酥肉、粉蒸肉、红薯扣肉、梅菜扣肉、黄焖仔鸡、黄焖带鱼、四喜丸子、酥牛肉、扒羊肉、红芋甜饭和八宝甜饭等。蒸碗荤素皆有,香味浓郁,老少皆宜。

关中各地美食无数,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年味大致相似,但每个地方又有其特色,下面这些关中美食,哪个是你过年最想吃的?欢迎补充~!

千层油酥饼被誉为“长安第一点”,色泽金黄、层次鲜明,脆而不碎、香酥适口。相传,油酥饼是由唐代的千层烙饼不断精心改制而成,千余年来历久不衰,一直流传至今。

甑糕是西安特色小吃,蒸糕的深口大锅古名为“甑”,因此得名。甑糕质地柔软细腻,熟后香味四溢、卖相诱人,口感黏软香甜。

金线油塔首创于唐代,因外形缕缕金丝盘绕层层塔楼相叠而得名,主要原料是上等面粉和猪板油,味松软绵润、层多丝细。

水晶饼这个东西在西安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甚至在白鹿原的小说里都出现过,它有“秦点之首”的称号。慈禧当年逃难来西安吃了一路,对水晶饼也是赞赏有加。十几层起酥皮里扎扎实实地裹着桃仁、冰糖、猪板油、青红丝、糖玫瑰、糖桂花...吃的时候得小心翼翼,生怕那酥皮掉的到处都是。水晶饼,藏着几代西安人的记忆。

宝鸡茶酥相传是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一个叫秃娃的当地人,又被誉为“秃娃茶酥”。茶酥以色、香、味和型著称,由菜籽油、猪板油、白精粉等油煎而成。其色泽呈现金黄色,外酥内嫩、油而不腻,味道美翻了!

陇县马蹄酥,又名蜜馅儿,因形似马蹄而得名,是陕西著名的汉族小吃,始于清光绪末年。马蹄酥是陇县民间走亲访友的名贵糕点,是用精粉、猪板油、蜂蜜和白糖等为原料制成,色泽褐黄,纹层清晰,脆酥绵甜,且耐存放。

宝鸡岐山擀面皮,2011年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擀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的特点,是关中西府小吃代表之一,也是陕西最具代表的小吃之一。

泡泡油糕由唐代“烧尾宴”中的名点“油浴饼”演变而来,油糕出锅后,色泽乳白,糕面膨松,犹如轻纱制就、蝉翼堆成。由于每个油糕象一堆泡沫,故名“泡泡油糕”。

三原蓼花糖是陕西省三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外形如藕状或球状,圆满丰实、洁白细腻,松酥适口。表皮为金黄色,粘饰芝麻,里面是蜂窝状的心,吃起来瓤美味久,松、甜、酥、脆、香,芝香浓郁,香酥甜脆,风味独特。

御面是彬州著名的传统小吃,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以其制作方法称为“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以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御面筋光柔软,光滑爽口。佐以蒜泥、姜末、陈醋、精盐、香油,即可食用。

兴平醪糟是汤式食品,酿造历史悠久,源于汉而盛于唐。有史记载“甜酒亦以糯米酿成和糟而食,故名醪糟”。选用高级糯米经筛、捡、淘、泡、蒸后,并拌入特制曲母利用一定温度储封发酵而成。以气味醇香、清甜质绵、耐饥止渴、益脾健胃而著名。

铜川大刀面,因为用大刀切面而得名,是铜川的一道著名面食,以制法独特、工艺精堪、香味浓郁、酸辣可口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耀州城,四四方,雪花糖,味道香。”耀州雪花糖据说有两千多年历史,被誉为甜食中的活化石。主要原料是小米、芝麻和大麦芽,经多道工序制成,颜色白亮,酥脆掉渣。

琼锅糖是富平流曲镇特色小吃,全部采用手工精心制作,因其香脆、口食味美、做工考究、为纯天然食品,食补佳品和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礼物,成品分为条状和片状食之酥脆香甜。

在渭南各地异彩纷呈的风味小吃中,最独特的要数豆腐泡了,豆腐泡只有在渭南城区才能吃得到。磨豆子、点豆腐,做好后用细密的布包着,布包一打开,浓浓的豆香就随着热气,四下里飘散开来。

韩城最出名的小吃当属羊肉饸饹,面条由荞麦制成,是北方面食三绝之一,有“面筋汤浓、臊子酥香、红而不辣、酸辣爽口”的特点。对于美食爱好者们来说,只有吃过了羊肉饸饹,才算真正的来过了韩城。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南,虽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北方,但因地处秦岭的南坡,气候、自然等环境特点以南方特色为鲜明,北方特色反显得黯然。

在饮食文化上,陕南的饮食如其地理特色,偏南方色彩但又有变化。比如紧靠四川,口味喜辣却不重麻;北接关中,同食馍面却有特色。如此说来,秦岭以南的陕南,不仅丰富了三秦的饮食文化,还为关中地区乃至整个陕西提供了更多的饮食选择。一个陕南地区,到底孕育了多少舌尖上的美味,不妨跟着小编去陕南来次特产、美食大采购。

过去,陕南山里人包括小城镇的一些居民,家里每年都要喂一两头猪,到腊月二十左右,杀猪过年。杀猪过年,并不是在春节期间全部吃光卖光,而是将大部分肉用盐腌上数日后,用棕树叶穿起,悬挂于堂屋顶上,向外人展示自家的收藏。

腊肉的食用,一是在初春青黄不接时,此时吃腊肉解饥馋;二是在客来时,招待客人。腊肉一般吃到夏天,有制作、保管上乘者可吃到第二年挂腊肉时。

陕南人好客,有客从远处来,家里必取腊肉,杀公鸡,择佳菜,精心做成一席。席的上菜有讲究,先是上凉莱,多为腌制的食品;熟腊瘦肉一盘,黑里透红;血豆腐一盘,红白黑相间;酸蒜薹一盘,金黄金黄;凉粉一盘,洁白干净。凉菜中间置一汤盘,盛满酸、辣调料汤,吃凉菜时蘸用。

陕南人待客,每人面前一酒盅,不管你是否能饮酒。酒是自烤的包谷酒、杆杆酒,招待客人的是刚出的酒,度数最高,酒味最醇,香气最浓。

酒过三巡,上热菜,便有清炒鲜竹笋,鸡肉焖板栗,香菇炖猪蹄,木耳烩肉丝,还有香椿盐菜蒸腊肉片,金光水滑,香气扑鼻。最后还有一道蒸盆,有鸡蛋皮饺子,莲藕,红白萝卜,猪蹄,鸡块等多种菜肴,烩成一盆清蒸,那味道可真香啊!

当然,陕南的年味美食可远不止这些。

核桃馍以面粉、核桃焙制而成,小如瓷盖,色金黄,入口香酥,久存不变,色香味俱全。既是餐桌上的美食,又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菜豆腐又称菜豆腐粥,是汉中地区汉族传统小吃。菜豆腐是汉中小吃的四绝之一,菜豆腐清新爽口不腻、营养健康,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

汉阴炕炕馍也叫薄脆饼、芝麻饼,是一种上面粘满芝麻的圆形或长方形的烙饼,碗口大小,圆形似满月的,叫圆炕炕;边厚中薄,长形似神牌的,叫长炕炕。由于采用天然木炭置于特制瓦片上焙炕而成,所以叫炕炕馍,为汉阴一带的著名即食小吃。

猪血豆腐干外观虽不好看,却好吃,是安康汉阴县的名食佳肴,也是中华豆腐干家族中的特有品种,相传始于明代晚期,快400岁了。它不仅是民间食品,历史上还是供皇帝食用的贡品,现在己走进了星级宾馆饭店,成了宴请嘉宾的地方风味名馐之一。

商洛人制作洋芋糍粑堪称一绝,即以土豆为主要原料烹调的膳食,制作时先将土豆去皮蒸熟,然后将蒸熟的土豆放入盆里或石窝里、碾子上,用木捶捣碎,使之成为粘性很强的干糊状物,既细又绵软,则成为洋芋糍粑。

在陕西,每逢春节,人们用世代传承的民俗和美食,辞旧迎新,共享团圆。

吃的是美食,品的是年味,等的是归人!论年味还属家里的年夜饭味道最浓,那些饱含了儿时记忆的年节美食,让我们不论走多远,都会记得回家的路。

图片/部分源于网络*商家提供

▍文章来源: 悦U生活综合整理图文来源于网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晶饼哪个牌子的好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