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这样说,奶奶会不会觉得孙子说的对?

今天看到一个知乎热搜:

和我们以往对“老人带娃”的印象大不相同,

在知乎引发了233万人的关注!

有117个用户分享了自己的“高知老人带娃”故事

在看这些故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

高知老人带娃的“天花板级”的人物,

“天才少女”谷爱凌的外婆——冯国珍。

谷爱凌的外婆冯国珍曾经上海交大的女篮名将,

曾经交通运输部离退休干部。

谷爱凌的钢琴是外婆教的、数学是外婆教的。。

可以说是她完成了谷爱凌的早教。

在《人物》的文章《谷爱凌,欢迎归来》一文中,就讲述了谷爱凌的“高知外婆”带娃的各种“硬核操作”:

谷爱凌从小跟着奶奶学钢琴。

谷爱凌说,自己的比赛精神,这种对于赢的渴望,来自于奶奶冯国珍。

谷爱凌幼儿园时,外婆还教会了她乘法口诀,教完就跟她说,「你去上学跟其他人比赛吧。」到学校谷爱凌才发现,在美国,这是小学三年级才会学的内容。

奶奶希望谷爱凌什么都拿第一。小时候,谷爱凌参加学校的跑步比赛,还没跑完,她暂列第二,拐弯的时候就听到奶奶带着一群人在喊:「Eileen NO.1,Eileen NO.1。」她扭头看到,一排美国家长中间,站着并不高大的奶奶。她现在都想不明白,奶奶不会讲英文,当初是怎么组织了一群人跟着她喊「Eileen NO.1」的。

(注:因为在英语中grandma不分奶奶和外婆,所以谷爱凌从小习惯称外婆为“奶奶”)

谷爱凌的外婆,不是只会严格要求孩子,

更是“严以带娃,严以律己。”

如今86岁的冯国珍仍然坚持每天跑步一英里。

外婆对谷爱凌也不仅仅只有要求,

她还让小爱凌的生活充满了烟火气。

学烧饭、学说中文、每年带小爱凌回中国。

让谷爱凌在努力学习,为梦想拼搏的同时,

也不忘了热爱和享受美好生活。

谷爱凌外婆“天花板级别”的育儿或许没法复制,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咱们普通人的“高知老人带娃”,也是各显神通!

比如“物理系教授”带孙子自制灯具,

“俄语系祖辈”和孙女一起学英语。。

我们挑选以下几个“高知老人带娃”故事分享给大家,说不定咱普通家庭也能找到一些实用的灵感哦:

1、知乎用户 @安菩提

——80岁研究生学历,从不重男轻女的外婆

有幸成为一个高知带大的娃~我姥姥是解放初期的大学生,研究生。

工作后作为优秀代表参加过国庆阅兵方队,走在所在方阵的第一排,见过主席。

她退休前是铁路工程师,工作了整整三一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1989年夏天功成身退,圆满退休,她退休次月,我妈生下了一个大胖娃娃--我。

四岁以前,白天姥姥一个人带我,四岁以后姥爷也退休了,晚上爸爸妈妈下班了,一家子轮流做饭做家务带娃。

小时候的岁月如白驹过隙,现在回头去看也想不起太多美好的瞬间,但是我知道我的童年一直是无忧无虑的,他们养育我教导我疼爱我保护我,造就了现在的我。

姥姥从来没有重男轻女,也没有隔裴溺爱,她给了我一个天直烂漫的童年,都说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我现在还活的没心没肺应当有她功不可没。

一直到我上大学了,都带男朋友回家了,每年过年姥姥姥爷还会给我包压岁钱。我大学的时候偶尔会带外地的同学去家里吃饭,他们每次都准备丰盛的一桌子好菜,爱屋及乌爱我所有。一直到我上班多年,月薪是她退休金的几倍了,我们挽着胳膊溜达,她还会问我要不要吃雪糕,她给我买。

在她眼里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子,需要她一刻不停的惦念,我每次回家她都把喜欢的零食拿出来分给我吃。永远嫌我太瘦,虽然我明明比她重十斤不上。

姥姥今年八十八周岁了,能走能玩,她是我吹嘘的资本,是我情感的寄托,我是个很普通的人,不敢妄言高知的她培养的多么成功,但是我很幸福,也很感激。

2、知乎用户 @碎碎念的杰哥

——电力局退休老人,带娃自制灯具家居

老丈人是第一批大学生,当地电力系统副局长,退休帮带娃。不算多么高知,胜在动手能力超强,理论联系实际。

比如下面这两个就是老丈人带着孩子一起做的亮灯娃娃,拿圣诞树顶上的装饰,放在普通娃娃身上,用的110v额定电压、没有变压器,俩个串联起来通电就亮了。娃看得可开心了!

电路部分知识get、电烙铁技能get!

还带着娃做植物生长观察:

在兰花盆里的南瓜秧子。

藤类植物支架搭建原理get,

植物的发芽抽叶、藤蔓生长过程get!

还有这把手打的折叠椅,

是在小区里捡来的废旧家具打制而成。

小家伙全程围观打下手,

这结构我还没整明白,等着娃教我吧,

以及家里的剁肉案板,磨刀石的收纳盒,

都是他带着娃纯手工制作,

锯子,锤子,改锥等技能get!

——俄语系高知祖辈,和孙女一起学英语

我爹妈算是高知。我家老大半岁的时候我妈完全不能接受我做全职妈妈,所以出手一直带到6岁。仔细想想确实有些特点。

一是对孩子特别强势,绝不溺爱。我妈本身坚信抄作业不问对错,谁负责谁说了算,她是要求比较严格的那种,不允许我在她批评孩子的时候母爱泛滥。她对卫生,生活习惯,规矩等方面的要求都比我高很多,我也只能听她的。

二是她对自己要求也高。我女儿5岁开始上英文课,我爸妈以前是学俄文的,并不懂英文,但是她坚持和我女儿一起背单词,练口语,一老一小互相比赛,还顺带教女儿俄语。

三是对规矩要求极高,以至于后来女儿上学跟我们生活了以后,每年假期还被要求回去养成好习惯。还有一个是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她不断跟孩子灌输妈妈爱你,只是因为现在阶段这样的生活状态更合适宝宝健康成长。

我的孩子在老妈的悉心照料下身心健康,阳光灿烂。有个小小的缺点是我老爸抱怨我,我生了个宝宝就像他们多了个孩子。

有这样的爸妈,我真幸福。

4、知乎用户@荷香轻寒

——接受新知识很快的高级退休教师外婆

我妈,70年代的大学生,中学高级教师退休,算是高知吧。

带娃基本是新方法,接受新知识很快。

带大宝的时候准备了两大包尿布过来,

试用了尿不湿之后觉得真好,立马把尿布扔了。

纯母乳,顺其自然,从不叨叨加奶粉。

给娃变着花样做辅食,时不时有新创意。

很小的时候就教娃背诗认字,本来我想阻止她的,但是娃却乐此不疲,把这个当成了游戏。两岁的小宝每天拿着识字大卡到外找姥姥,姥姥只要一陪他坐下,立马很兴奋地喊:"认字啰!"

我爸是当年的“老三届”,上山下乡,然后招工当了工人,一辈子的工人技师。我爸带娃很有技巧,就在旁边看着,爬高也不阻止,全凭娃自己探索,只是暗暗保护安全。从未学过轮滑却能指导孩子滑,问他怎么会的,他就嘿嘿一笑,说都是相通的,娃的运动项目全是他教会的,玩具和车也都是他组装并且坏了能修。

我爸妈在带娃上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带出来的娃各项发展都很均衡。

教师+工人,堪称是带娃的完美组合。

——高知老人也受不了娃

我爸清华毕业,正高级职称,行业老专家,我妈牙科医生。

本来我还想把小孩教育的事情交给二老,结果孩子太皮了,刚带了半天我爸就吃上速效救心丸了,还是算了吧。

——绝不溺爱,不吃耍赖这套的爷爷奶奶

我婆婆在老大耍赖的时候:no!xx,不可以,哭没有用!用讲的,不要用哭的!奶奶不吃这一套!看着就特痛快。

我公公在老大耍赖的时候:呀,你耍赖哈?要不要我把旁边的玩具都拿走,你滚起来方便一点?来来,我帮你拿走,好了,滚吧,腿疼不疼?

跟你们讲,太管用了。那种战友般的感情油然而生。

哦对又想起来一个,女生,从小爷爷带大的,爷爷现在应该有一百岁左右了,年轻时候北大毕业的(呃……)每天晚上雷打不动十点睡觉,早上三点起床被爷爷叫醒开始读书。太佩服了……

——把孙子当观察对象,出了3本育儿书

来说一个国外的高知老人带娃的天花板:艾莉森·高普尼克

她是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

第一个在美国心理协会开设讲座的儿童心理学家

TED演讲点击量超过300万次!

她一共有3个儿子3个孙子。

刚开始,她也不愿意带孙子,

后来在带孙子过程中有了很多感情。

她把孙子当做科学观察对象,还写进了书里。带着带着,她就写了好几本书《园丁与木匠°》、《孩子如何学习》、《孩子如何思考》、《宝宝也是哲学家》。

——双高知老人带娃,学习路上一路开挂

这位用户的姥姥是南开大学医学系,

姥爷是北大数学系,从不重男轻女

从小姥姥教英语、爷爷教数学,

学习一路开挂,顺利考研,

姥姥拿出积蓄支持她出国读书、

在读书期间去世界各地旅游,

这些都是老人带给她一生的底气:

我是被高知老人带大的娃,目前已经硕士毕业参加工作,考进了三甲医院,正式在编,这算是培育结果吧。

我爸妈生我的时候还很年轻,都只有24岁,而且俩人一个在政府上班一个在医院,平时也没时间照顾我,爷爷奶奶那边帮忙照顾姑姑家的儿子也没时间管我。当时姥姥姥爷身边并没有在带舅舅姨姨家的孩子,所以他们便开始带我,我从小大概不止是个独生女,还算是个独生外孙女,比较受宠爱。

我姥姥是南开大学的医学系毕业,姥爷东北大学数学系,姥姥一直是我们本地一家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年轻的时候巡回医疗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

姥爷最早是数学老师,后来从政,放到现在也算是不错了吧,我记得小时候就是姥爷在写毛笔字,姥姥之前一直在一个小诊所返聘,回家帮着保姆阿姨做饭,他俩给我买了好多书,上小学之前就学会了拼音,自己看书,所以我现在阅读速度都很快,除此之外,每周带我去买玩具,除了学习这件事情不能耍赖之外任何想买的东西只要不是太过分的基本都满足,因为童年时期物质欲的极大满足导致现在对物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需求,差不多就行了。

姥姥很重视英语教育,她自己当年因为英语没考过所以没评上正高,一直很懊恼,带我一对一补习英语,小学开始学初中英语那几本书,到了读高中差不多初中英语课本完整的过了好几遍,这样的好处是我初高中六年一直稳定英语全班第一,四六级裸考过,考研英语几乎裸考78分,嗯还算不错。

姥爷之前一直是初中数学老师,数学讲的我现在回忆起来相当不错,在我很小的时候大概四五岁那会儿他还免费给邻居的小孩补数学,每天补,也不收钱,别人给点水果啥的都很高兴,现在想想真是良心教师吧,他给我讲数学也不是逼我坐在那里听,而是让我随意自己玩,玩累了休息中途讲几道题那样,不过我没啥数学天赋,高中的时候当了三年数学课代表,就没有别的数学造诣了…

很感激自己生长在完全没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我妈一直是姥姥姥爷最疼爱的小女儿,所以爱屋及乌也特别疼爱我,我记得我姥爷从小就对我说他不喜欢男孩子,觉得男孩淘气,他就喜欢小姑娘,所以当时要我妈如果生的是女孩子一定要抱给他,他和姥姥帮她带娃。

感谢他俩对我细致的培养和照顾,让我从小到大都活在被爱的环境里,就是姥爷在我读初二的时候就去世了,那个时候年龄太小了,完全没能力帮着我妈照顾他,姥姥在我读研一那年去世,虽然内心也很悲痛但是索性参与了照顾她的全过程,在她在北京做手术住院的一个月完全是由我来照顾的,我负责白天护工负责晚上,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慰藉,他们认真养大的小宝贝终归对他们还有些许的回馈。

我最亲爱的姥姥姥爷,现在你们的外孙女硕士毕业了,考上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很好的另一家三甲医院的编制,收入建立在完全自给自足的基础下每年还能攒不少,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覆盖,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和栽培,

我还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有要出国留学的念头,我妈不愿意,我姥姥拿出来自己的存折放在桌子上,告诉我她有钱,她供我。虽然最后我还是选择在国内读研,但是姥姥给的底气一直都在。

还记得姥姥大力支持我读书的时候去世界各地旅游,让我毕业前有幸去了十几个省和七个国家,在三千米海拔的地方徒过步,五米的悬崖边跳过海,也在三十米下的海底考过潜水证,在美国跑遍了东西海岸九个城市,也在吴哥窟的石头庙附近住了一周,见识了这个世界的广袤无垠。谢谢姥姥姥爷,我很想念你们,我以后也会继续好好生活。

看了以上这些故事,你是否有一些新的感悟呢~

其实无论为我们带娃的老人是不是“高知”,

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趋势就是:

“90后的祖辈”好像比“80后的祖辈”更会带娃了!

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他们也活跃在短视频、公众号、小红书等平台,

无论是图文、视频、甚至电台,

他们可以学习到科学带娃的渠道更多,

也更能接受新鲜事物和知识了。

他们会觉得新时代新儿童的教育方式

和他们以前的很不一样,

所以不会用自己旧的经验知识来带新的一代。

现在的祖辈也更加明白,

教育孩子是做为父母的人生经历,

也更尊重年轻父母的想法。

虽说中国的特殊国情一直是,

育儿特色就是祖辈替下一辈育儿。

但也正是因为我们的老人愿意给孩子带娃,

更应该感谢的我们的老人啊!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40-2108 未成年人相关举报:400-140-2108,按5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奶奶能叫孙子宝宝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