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限行我这个路线限行吗各位兄弟?

据上海的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常住人口达2400多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为1450万人,外来常住人口为977万人,在上海有着近一千万人生活在上海却没有上海本地户籍。

因此,上海户口也被人称为价值百万,无数人争得头破血流也想拿到上海户口,上海被称为魔都,而它究竟又是施了什么魔法能让人如此憧憬?

一.户籍的本质是什么?

户籍制度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行政制度。它是征调赋役、落实行政管理、执行法律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对农民实行道德教化、恢复人身自由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们依然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城镇户籍的居民可以获得较好的资源,享有教育、补贴、劳保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教育和失业保障等各方面的优厚权利和待遇。

除此之外,优质城市还有着小地方不可比拟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方式,吸引着无数年轻人筑梦。

户籍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剥离附着在其上的诸多社会福利,以市场而不是以身份来配置资源。
但这个适用于中国99%的城市,唯独不适用于大家一边骂骂咧咧抱怨一边竞相追逐的北上广深,因为他们是【个别】超大特大城市。

所以大家看到户籍改革相关新闻的时候,别人云亦云。你我都是经历过社会毒打的成年人了,不要还老想着天上掉馅饼或者吃大锅饭的事情。

早一点清醒面对现实,早一点自我主宰人生。

二、上海户口到底有什么好处?

1、如果你有上海户口那么首次购房免房产税,外地单身户口没有购房资格,有钱也不能买。在没有上海户口的情况下,外地户口如果想买房,只能在缴纳五年社保且已婚的情况下才能购买房产,而且限购一套,而如果你有上海户口,单身可以购买一套房产,夫妻家庭则可以购买两套。

更重要的是上海的房子很保值,拥有上海户口就等于你能够有机会投资上海房产,上海房价在未来几年依旧有很强的上涨趋势。

2、拥有上海户口你就可以购车,有资格参加竞拍上海车牌。外地车牌在上海市中心一些地区则会限行,在特定时间不能够在高架上行驶。

3、上海户口就业率高,上海大多数央企、国企、外企在招聘高级人才或高薪岗位时会考虑员工的稳定性,也就意味着更加偏向上海本地人,所以上海户口有一定优势。

4、 可以享受上海市失业保险,可以享受上海市住房公积金。

5、可享受上海市养老保险,上海的养老水平全国之首,退休后可以给自己的老年生活提供一份保障。

6、可享受正规的医疗保险,上海的医疗水平全国居首。以今年疫情为例,上海在面对疫情表现出极高的医疗水平,作为超大城市却及时遏制住了疫情的扩散,这就是上海的医疗水平。上海拥有41家三甲医院,位居全国前列。

7、 谈恋爱有上海户口更有优势,结婚后子女可直接落户。无论是上海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会倾向于找一个有上海户口的结婚对象,无形中给自己增加婚恋优势。

8、 子女享受上海市民政策,可就读上海公立学校,可参加上海中考和高考。而上海的教育资源全国领先,从幼儿园到中学,都可以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而且上海本地的高校会对上海生源有一定的政策倾斜。


三.为什么这两年上海落户放松了

是的,2020年起,大家都感觉上海落户变的比之前几年松了些,落户通过的人也确实更多了。截至2021年累计引进人才落户公示35444组,居转户落户公示37684组,合计73128组,是去年的2倍多。

2015年,上海为“十三五”设定常住人口不超过2500万底线;

2017年国务院再次批复,要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治理大城市病;

到203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

但是,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经2415万,按老政策到2035还有20年,给的人口额度才85万(而2010年一年净增都有93万),每年净增加4.25万人。

除去应届生,留学生当年雷打不动的落户名额,给到打工人的居转户和引进人才落户少的可怜巴巴,那就只能收紧落户审核。

因此导致五年间上海常住人口净增长仅13万,这期间申请落户的人真的是遭遇了史上最难。

也正是因为过去5年卡的太严,人口总量控制了,给现在预留了更多加人的空间,尤其推出了五大新城发展规划,才有了放松的基础。

2、兄弟城市的抢人大战+日趋严重的老龄化

在上海严控人口的5年,全国各地稍微有头有脸的城市都在不亦乐乎的干一件大事——抢人!

尤其是环沪+深圳抢的人,和上海要的人是高度同质的,这几年我身边就有好几位朋友30多岁了,户口搞不定,买房难上学难,不得已去了深圳或杭州,还有回了老家的。

还有一个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上海是23.39%,深圳5.33%,两个同样一线而且财政收入良好的城市,养老压力相差5倍什么概念?

一边小兄弟们虎视眈眈从大哥碗里抢壮丁,一边大哥自己家里有最大的一群老人要养,像极了独身子女的你我。

你以为上海大哥不想搞事么?无奈常年作为城市管理模范标兵,各种先进学习榜样,大哥做事不能蛮干掉身份,一切得规范,人性,科学。

3、新老政策更替,上海需要新的血液

2020年,旧版居转户、引进人才、留学生落户政策先后到期,修订新版的时候终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上层政策松动指导下层行动。新的周期里政策松了,窗口办事人员才能按照文件精神实质性放松审核标准。由于上面几大因素的叠加,于是才有了大家看到的落户变快,变多的结果。

相较于早几年居转户&引进人才每年落户不超过2万组,今年前11个月累计公示6.8万组,已经是2倍多的净增长,但在上海1048万非沪籍常住人口面前,增量显得微不足道,落户依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而且我们有非常充足的理由相信:现在落户越松放的越多,未来就会收的越紧给的越少。你信不信?

四、那又为何2024后落户会变难?

1、每个城市资源总负荷和承载力是有上限的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城市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增长一年,那么城市的人均工资水平就能上涨21%左右,所以人力资本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这使得大家都喜欢抢人才。

但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抢人大战“后遗症”逐渐显现,如何快速提升公共服务配套以满足广大市民不断增长的需求,成为摆在城市间的管理难题。

所以大城市资源约束导致,人口不会无限制增长。

2、深圳和杭州落户收紧都是信号

由于抢人太多,压力太大。深圳、杭州今年先后发布了落户收紧政策,将引进人才落户门槛从大专学历提高到本科及以上学历。

同时我还发现,根据《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提出,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1900万人。

2020年到2035年,也就是说15年的时间,人口净增长不能大于144万,平摊下来,每年的净流入就只有9.6万人。有没有一种上海2035人口限制的既视感??

3、人口的竞争变成人才的竞争

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极限越来越近,城市不可能无限扩张,不可能容得下所有人在这里追逐梦想,那就只能更有“能力”的人居之了。

所以,从今以后“抢人口”大战这种事情是二三线城市之间的事,一线城市之间只有“抢人才”大战,大家都想要引入更多高质量人口来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人均产值。

讲句大白话,就是以后居转户落户越来越难,引进人才落户越来越简单。

你看这两年陆续更新的落户政策:从认可留学归国2年内有异地社税,到张江临港居转户7年缩短到5年或3年,到最近应届硕士五大新城和自贸新片区直接落户。

主要都是针对高学历或高技能人群的。所以,还挣扎在社保基数临界点附近,居转户不紧不慢的朋友们,抓抓紧,别等到2025年居转户政策更新收紧后觉得针对自己,觉得错过了宽松期。

最终,一线城市能留下来的要么是“有才”,要么“有财”。

人往高处走。我们这一代选择了从外地来到上海奋斗,无非是希望下一代有更好的起点,而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起点。

沪籍作为在这个大城市发展绕不过去的刚需,你没走完的路,20年后,还是得让孩子们自己走一次。

户口被视为“中国第一证件”,买房、上学、养老......事事与之相关,这一纸户口,藏着无数外地人的期待与心酸。

在父辈们的记忆中,城市户口是无比金贵的,而上海户口更是安定的代名词。但是,这也并不是所有人选择在上海落户的原因。还有一些朋友选择上海落户是为了职业发展,或是为了能够安居乐业,那么你又是属于哪一种呢?

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落户原因,但是其实大家都懂得在上海顺利落户的好处,毕竟那是许多人兢兢业业数年来的目标。

本文部分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后,上海落户常见的几个办法,供大家参考

1、居转户:居住证7年+中级职称

适合人群:大多数普通上班族,但排队等候时间会比较长

2、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岗位/高管身份+落户名额

适合人群:企业核心高管及技术人员

政策要求:有本科有学位,且专业匹配,企业符合条件,剩下就是单位名额问题

3、以技术岗位落户:居住证5年+3年3倍社保+技术岗位

适合人群:以技术员为首选,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3倍社保

政策要求:居住证5年,3年3倍社保+依法纳税+技术岗位。

建议前2年社保最好也在2倍以上,因为上海交3倍社保的那么多,凭什么人家等7年你可以缩短到5年

4、土豪方式:3年100万个税

适合人群:财力雄厚,没有时间去提升学历和履历的人

政策要求:高管或技术岗位+依法纳税+3年3倍社保

建议:对财务状况要求比较高,100万个税至少3年顶格社保

5、应届毕业生落户:提升学历,以应届毕业生落户

适合人群:具备时间和学习能力深造的人员,需要有本科学历

建议:可以考虑全日制研究生,一定要以脱产的方式,确保没有缴纳社保。

6、留学生落户:海外留学以留学生落户

适合人群: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能够在国外至少学习一年

政策要求:只要满足留学生落户条件,可以网上预约,立马落户上海

微信对话框输入关键词得到相关内容

回复【27 查看沪人社规【2020】27号相关文件

回复【25 查看沪人社规【2020】25号相关文件

回复【24】 查看沪人社规【2020】24号相关文件

回复【20 查看沪人社规【2020】20号相关文件

回复【43】 查看沪人社规【2017】43号相关文件

回复【19】 查看公通字【2010】19号相关文件

回复【8】 查看沪府发【2016】8号相关文件

回复【积分查看积分办理流程与攻略

回复【税单 查看个人税单查询办理流程

帮您快速解决上海落户难题

回复中级经济师 在线查看中级经济师内容!

回复社保基数 查询上海历年社保基数!

回复落户攻略 查看上海落户攻略大全!

如果有帮助,请点给沃沃更多支持!!
}

作为一名汽车狗工程师,并没有几个人在2019年这个时间段,舍得花40w+,买一台进口的Model 3。但是在整车厂做汽车狗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在上班的时候,在最专业的场地,使劲开自己想开但买不起的车。

从工程师拿的设备来看,估计是要当一辈子单身狗

前段时间公司来了一台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为了好好地好好地进行分(huo)析(车),我们把它运到了广德试车场。以下是从动力总成标定工程师的角度,介绍一下我们从驾驶性四驱操控性方面的基本评价。

我们测试的是这款车型,最最最新的售价约43w。图中正在冷库里测试低温下的一些性能

先介绍一下简单的结论。如果你现在掏40w去特斯拉,会买到一台这样的车。

尽管在Model 3的设计上,特斯拉应用了更多大胆的“第一性”原理设计,其实说白了就是降(tou)低(gong)成(jian)本(liao)。但是在动力总成的设计和制造方面,却非常保守持重,颇有大厂风范

  1. 电机性能优秀,各种工况下的扭矩响应非常及时(俗称“油门跟脚”)。
  2. 提供了轻松和标准两种模式,动力性、响应差距很大,可以做到一台车,分别适应小白司机和老司机。
  3. 提供了“缓行”模式的开关,
  4. 在“过零时间”等考验动力总成整体性能方面,表现优秀。
  5. 但是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标准模式下的能量回收力度太大,能达到“单踏板”驾驶感受,可能会引起乘坐人员的不适。

尽管有着强大的动力,足以突破轮胎极限,但Model 3在四驱操控性能上比较保守。无论在滑移率控制上,还是在操控过程中,都会始终让车辆在一个安全状态下,对普通客户而言,可以完美保护驾驶安全。

对于各种复杂的低附着力工况,Model 3的标定非常细致,在雨天与雪天,能为驾驶者提供足够的保障。

但是作为一款加速4s左右,直线性能直追宝马M3的运动型车本次测试的“长续航全驱动版”无法彻底关闭ESP,在连续转向过程中车辆对动力的干预比较大,在驾驶乐趣方面离开M3,还相去甚远。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这台车,看看据此进行测试的详细结果,请接着往下看。

驾驶性,指车辆在直线行驶过程中,根据驾驶员踏板动作所做出的响应,例如速度变化、加速度变化等。说白了,就是车辆对于油门和刹车,这两个输入的响应。

Model 3在驾驶性方面为用户设置了多种选择模式,用户可个性化定制的程度很高。

下面会详细从四个方面进行测评:

这是Model 3的驾驶模式调节界面。

1、扭矩响应增益(加速)

Model 3有轻松和标准两种加速模式,而且不同模式下,加速度增益差异较大,车辆加速性能有很大差别,给驾驶员提供了选择余地。 车评老师用很形象的话术描述了不同模式下,Model 3的驾驶感受完全不同:

请感受来自YYP老师的土味情话

工程师喜欢用数据说话。以全油门进行百公里加速,两种模式对应的加速度增益如下图。

轻松驾驶模式,0-100kph全油门加速时间8.2s
标准驾驶模式,0-100kph全油门加速时间4.8s。轻松模式下,电机没有全功率输出,动力性、扭矩响应都有极大差异。

再分别以10~100%的踏板深度,进行百公里加速,两种模式对应的扭矩情况如下图所示。

另一方面,同种模式下,随着踏板深度增加,动力也不是线性增加,在30%-50%扭矩增长最大。体现在行驶过程中加大油门,超车能力强。例如,在标准模式下,油门初段与中段响应更加灵敏,可以在路口起步与高速超车时给予驾驶员更强的信心。

为避免驾驶感受有较大改变,国内最初车型的最大能量回收减速度设定在0.1g左右。而国外车型的能量回收强度普遍偏高,例如宝马0.18g,日产LEAF达到0.2g。

Model 3为用户提供了两种能量回收模式,分别是“轻松”模式和“标准”模式:在“轻松”模式下,最大减速度是0.1g,在“标准”模式下,最大减速度是0.2g。

0.2g已经比较大了,有接近“单踏板模式”的驾驶感受,即只通过油门就可以控制车辆加减速,可能会引起部分乘坐者的不适。而且在现阶段的Model 3上无法进一步调低。

而且Model 3标准模式的踏板控制有一定特点。例如在40km/h的速度下,加速踏板深度从4%减少到0%,和加速踏板深度从8%减少到4%,虽然油门都变化了4%,但是前者电机制动负扭矩增加了约400Nm,后者增加了约200Nm。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加速踏板深度下,相同幅度/间隔加速踏板变化,对应的制动能量回收强度变化是不同的。

但在实际驾驶中,感觉制动能量回收过程的整体线性度一般,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且Model 3悬置和座椅都偏硬,没有足够的纵向向后的缓冲,容易造成眩晕不适应,舒适感方面,相比同价位的传统车(宝马5系,奥迪A6L等)要逊色太多。

  • sail-on:松油门后,车继续往前窜的情况

Tip-in & Tip-out可以反映出车辆对驾驶员踩下与松开加速踏板动作的响应,简单说就是车辆能否按照驾驶员的意图准确、迅速的加速与减速。

所谓“脚筋动一下”,车辆就会立刻给到加速响应,就反应了Tip-in的性能

从Tip-in&Tip-out(踩油门与松油门)两方面具体分析车辆的“油门“响应,就是媒体老师所说的“立马有感觉”主要是指Tip-in(踩油门)时响应快。

油门响应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扭矩增长的速率,二是过零时间

我们用设备采集了Model 3的Tip-in(踩油门)时的轮上扭矩上升速率。可以看到:

  1. 在不同的油门深度下,车辆扭矩的上升速率不同。油门踩得越深,扭矩上升越快;
  2. 由轻松切换标准模式,上升速率会进一步加大。

这意味着车辆从静止到加速的过程中,驾驶员踩下油门的深度、模式选择,不仅仅决定了电机的最终输出扭矩,即车辆的加速度,也决定了扭矩由0到达目标扭矩的速度,即车辆加速度的增长率。也就是为什么深踩油门和切换动力模式,会让驾驶员感觉“动力强劲、响应快”。

再解释下过零时间。正负扭矩切换时,齿轮的啮合面不同,齿轮在两个啮合面之间切换的时间,就是过零时间

齿轮间隙大,或者扭矩控制不准,就会使得过零时间长,或传动系统抖动。而Model 3 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过零时间可以控制在百毫秒的精度范围内,汽车可以迅速地从动能回收模式转换为动力驱动模式,这样就使得加减速过程更加平顺,减少冲击与乘坐不适感。

Model 3在连续加速过程,油门响应较快,车辆能很好跟随驾驶员油门。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优秀的电控策略,更重要的是其动力系统的悬置、电驱总成等传动系统的机械间隙小,制造和装配工艺较好。
是不是很吃惊,工程师居然评价Model 3制造和装配工艺好。但大多数车评在评价Model 3的装配工艺时只能看到门板没对齐、喷漆质量差、天窗漏水等。特斯拉在某些程度上,就是这么地“精神分裂”。

当驾驶员松开油门后,车辆扭矩的整体变化趋势是:从正扭矩到0,再到负扭矩。车辆的驱动电机由驱动模式转为能量回馈模式。

因为正扭矩到0需要时间,因此车辆在刚松油门时,依旧受到向前的驱动力,控制不好可能会发生sail-on,即松油门后车继续往前窜。

松油门过程中,扭矩、车速变化示意图

如图,Model 3在从正扭矩降到0时,扭矩下降斜率较大,这样可以保证正扭矩卸扭够快,不发生sail-on(松油门后车继续往前窜)现象。而扭矩从0到负时,下降斜率较小,使得拖拽感前有预期,也有利于油门控制能量回收的稳定性。

在非常细节的标定上,特斯拉做的很细心。日常使用时,会比其他车辆少很多恼人的震动。

打开“缓行”功能,Model 3就像一台传统车,在挂D档且油门和刹车都不踩的情况下,会自动加速或减速到6km/h左右的车速。而关闭“缓行”功能,Model 3就是一台“单踏板控制”的车辆,类似宝马i3,停着的车不踩油门不会走。

与一般新能源车不同,Model 3的“缓行”功能是可以关闭的,这带给驾驶员更多的个性化选择。但对于初级驾驶员来说,不建议关闭,因为就驾驶经验来讲,不是很实用。

例如离开商场停车库时的上坡路况,关闭creep后,不踩油门时,车辆没有主动正扭矩输出,容易出现溜坡现象。在堵车路况时也需要频繁踩油门起步。

以上是车辆驾驶性,以下是车辆操控性。

汽车四驱操控性主要考察综合工况下,车辆纵向和侧向性能。好的操控性会给驾驶员“人车合一”的感觉。不仅影响驾驶乐趣,更与车辆安全性息息相关。

  1. 打开/关闭“脱困起步”
若滑移率控制不好,轮胎不断打滑,低附路面行驶时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动力。连坦克履带都有可能打滑。

1、打开/关闭“脱困起步”功能

我们通过在广德的喷水瓷砖路上(附着率Mue≈0.1,典型的低附着力路面)全油门起步。测试“脱困起步”关闭和打开时的滑移率控制。

从实测结果可以发现,前后轮车速高于真实车速,表明车轮轻微打滑。但轮速差控制在较稳定范围(3kph左右),车速波动幅度也很小,说明滑移率控制的很好。

原因在于,车辆会根据前后轮轮速,分别控制对应扭矩,将滑移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与上图对比能看到,为了帮助车辆脱困,电控系统会让电机释放更大扭矩,允许车轮滑移率变高,轮速与实际车速差距变大。但轮速差基本稳定在5-7kph左右,且车速波动小,滑移率控制的比较好。

对于消费者来说,正常情况下“脱困功能”是关闭的,遇到低附着力的情况,车辆会自动“小心翼翼”地输出扭矩,确保车轮不打滑(打滑可能导致失控)。遇到极限工况,如轮子进出冰雪地面,泥坑等,可以尝试选择打开“脱困模式”。

行驶时,难免突然遇到积冰、积雪等低附着力路面。此时可能是有些车轮在低附路面,有些车轮还在高附路面。Model 3的前后轴的输出扭矩可以分开调节,以控制滑移率。

在如下路况测试时,后轮突然从高附到低附路面,附着力降低,后轮会迅速打滑,此时Model 3通过及时降低后轴扭矩,有效降低了后轮滑移率。当后轮从低附离开,回到高附时,Model 3扭矩平滑回升,动力也逐步回升,使得整体驾驶感受更平顺。

下图为一段实测数据,后轮进入低附路面后打滑,车辆检测到后轮打滑时,会以极快的速度将后轮扭矩降低,打滑被快速抑制。

车辆右侧高附,左侧低附,模拟单侧车轮在冰雪地打滑。

从下图能发现,右轮在高附路面,没有滑移,轮速和实际车速一致。左轮在低附路面,在不断打滑。Model 3并没有配备同轴车轮间的机械差速器,是通过对于低附侧车轮的制动干预,形成的电子化的差速器。但是效果很好。

行驶期间,Model 3通过电机及时的扭矩控制只在打滑一侧的制动干预,良好配合,最终轮速差在5-7kph左右,滑移率控制比较好。

Model 3的精细控制,在其他方面也有体现,例如低速范围内(例如约20~30kph)中小油门Tip-in & Tip-out(踩油门与松油门)时。

Model 3车速较低时,主驱动扭矩来自后轴,而前轴一直有较小的负扭矩,处于准备能量回收状态。从而后轴负责驱动,前轴负责制动,很好的消除了由于电机扭矩贴合面换向产生的过零时间,缩短驾驶tip-in & tip-out时的响应时间,动力响应表现得更跟脚,也减少了贴合面换向带来的驾驶抖动。

没想到吧,竟然存在后轮驱动,前轮制动的工况

在低附着路面上,Model 3合理利用其四驱系统、底盘系统,通过良好的配合与分工,实现了前后左右四个车轮,单独的滑移率控制。无论“脱困起步”功能是否开启,都没有出现动力丢失或车速波动较大的情况。这样,在低附着力路面,Model 3提供了良好的加速能力。在高低附着力路面切换时,又使得动力过渡平顺,可以带给驾驶员很强的低附路面加速信心。

转向特性分为转向过度(甩尾)、中性转向、转向不足(推头)。所有乘用车被设计出来,理论上静态转向特性都是应该偏向转向不足,只是某些运动型车在重心偏移、驱动打滑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一些转向过度。这是出于安全考虑

我们在高附着力路面,采用60kph蛇形绕桩测试Model 3在转向过程中的四驱控制。

广德试车场的摄影摄像需要严格审批,这个是类似工况

发现在出现或即将出现转向过度时,制动干预会立刻介入,及时制动外侧车轮。同时,将电机后轴扭矩减小,适当把扭矩转移到前轴,共同及时抑制过度转向趋势。而且,这种介入非常灵敏。在连续绕桩过程中,始终让驾驶员对转向充满信心。

不论是否打开“脱困起步”功能,无论Model 3是四驱、还是后驱状态,车辆都基本处于不足转向的稳定状态。车辆不易失控,有利于安全驾驶。但从另一方面看,作为一辆动力强劲的跑车,在连续绕桩过程中,制动系统不断快速介入,貌似无法彻底关闭ESP干预,这让Model 3很难在赛道上漂移过弯,失去了一些运动型车辆的乐趣。

尽管Model 3在“原教旨”汽车的领域遭到许多挑战——比如设计方面省略了太多零件,玻璃和后备箱各种漏水,装配工艺糟糕,使用胶带偷工减料等。

但是从动力总成的细节角度出发,有许多亮眼的设计和大胆的应用。更难得的是,作为一家新造车企业,Model 3的动力总成硬软件的基础都比较扎实,在细节之处做了细致的标定,甚至动力总成的悬置装配工艺都不错。

在轮胎即将突破极限时,Model 3现阶段的软件,还是给车辆稳稳套上了“缰绳”,想要开着它在冰雪上或赛道里“撒野”,现阶段还实现不了。但是随着软件OTA的推进,不排除今后这方面将会得到进化。

总而言之,Model 3是一台缺点和优点都非常鲜明的车。这就是从标定工程师是角度,“拥有一台Model 3”的最大感受。

}
  • 2017最新限外政策》》》2017深圳最新限外政策出炉 外地车全市范围限行   2017年8月17日,深圳交警在其官

  • 兄弟们非深圳车牌车,是怎样限行的工作日早7点到9点下午5点30到7点30不能行走吗,求老司机解答

  • 深圳早晚高峰限行,具体是几点到几点啊。能不能告知下

  • 有人解答下,周六周日深圳限行吗,平日限行的时间段是什么时候?(我是外省私家车)谢谢

  • 现在外地车牌下午五点半到七点半全深圳市都限行吗?

  • 深圳外地车辆限行是只针对工作日吗 周六周日限不限 大佬们

  • 请问到深圳市的外地车限行吗?具体时间及路段是哪里啊?谢谢

  • 万能的吧友深圳现在非粤B车还限不限行。限行的话是什么时间?怎么走的?

  • 外地车进深圳限行吗?下午5点30.到7.30。走的惠深沿海高速

  • 限购后再限号 深圳明起对外地车限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限行广深公路可以走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