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家的宝宝2岁7个月,确诊是孤独症,能治疗好吗?

分享一个我们ALSOLIFE自闭症平台最近采访到的一个四胎妈妈的故事,希望能给题主一些鼓励。

未曾想过,此生会是四个孩子的妈妈。

我,35岁了,一位陕西韩城的谱系妈妈,一位癌症宝宝的妈妈,一位双胞胎宝宝的妈妈。这些年,我的身份一直发生着变化,企业高管到乡村教师,再到全职妈妈,或许“妈妈”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角色才是我终其一生需要认真扮演的……

大宝,永远的两岁11个月

没有大宝之前,我的人生顺风顺水。在陕西韩城这个中国西部的小县城里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年,而后按照既定的方向异地求学、上班。意气风发的年纪总是向往外面的精彩世界,2008年一毕业,我拒绝了家里安排的安逸工作,应聘到杭州一家世界五百强上市公司,一路披荆斩棘,职位、待遇节节上升。

2011年,我结婚了。2012年,大宝出生了。那时,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经济条件,必须得去拼搏。加上我年轻,事业心强,于是,生完老大不到百天,我就把他送回韩城了,由婆婆代养。

一切都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大宝聪明可爱,一家人视若珍宝,才两岁的年纪,在擅长书法的爷爷教导下,作品就小有神韵。

那会儿我和老公就决定,不再生二胎了,一方面工作比较忙;另一方面也想把无限的宠爱只给他一个人。然而,意外总是防不猝防。2014年,大宝两岁四个月时,突然患病了,罕见儿童癌症——神经母细胞瘤。犹如晴天霹雳,生活被彻底打乱,我和老公从杭州急急忙忙回老家带他看病,这也因此成为我人生很大的转折点。

来不及痛苦,我们带孩子开启了漫漫求医路。西安、北京、上海……没完没了的化疗、手术、放疗,效果甚微。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痛苦的无眠夜,当我筹齐一笔资金打算带他去新加坡的时候,孩子走了……一切戛然而止。

我感觉我的人生灰暗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没有上班,整天在家,心里想:拼再高的职位、有更好的薪水又能怎么样?孩子不在了,我的动力没有了。

二宝:此时无他愿,唯有盼你好

大宝走后很长时间,我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发呆,怨恨、懊悔、自责……各种情绪充斥全身,那是要发疯的节奏。

后来拿着于娟的《此生未完成》一直看,一直看,痛到骨髓,好像患癌的是我自己。吓得家人牢牢盯着我,公公甚至偷偷藏起了药瓶,一家人跟我说话都小心翼翼、察言观色,生怕触动我心里那根刺。

后来的后来,我辞职回老家了,只因于娟的一句话:“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一起,蜗居也温暖。”

为了让自己尽快走出来,我在老家的农村小学做了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每天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在一起,那是一段美好的岁月:我让自己忙碌起来,每天不是在备课就是在上课。单纯可爱的孩子带给人很多快乐,上完课后,我给他们梳头发、做折纸,陪他们玩,心态慢慢平和下来。

2016年,二宝出生了,是个乖巧可爱的女儿,跟哥哥同一天的生日。一直觉得这是上天对我的另一种恩赐,有点劫后余生的感觉。

小宝(双胞胎儿子):愿命运对你们温柔以待

女儿一岁多时是有语言的,和人互动也挺好,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拍手、跺脚等基本指令执行得都蛮好。我那时工作比较稳定了,节奏也不快,当时女儿看上去健康活泼,我心里想着要不再生一个,两个孩子互相陪伴,一块成长。

所以,女儿一岁多时,我就怀上二胎了。当时检查出来是双胞胎,说实话,有兴奋惊喜,也有压力。当时我婆婆已经瘫痪在床,我们还要养3个孩子,而且,为了照顾他们,我可能要放弃我的工作。

人有时在经历许多事后,总会在不经意间动摇了当初的决定。比如,当初我只想要一个孩子。2018年,我的双胞胎儿子出生了。

这个小家有了更多欢歌笑语,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可并不是,老天爷又一次给我们开了个玩笑。

正常生下双胞胎宝宝,我照顾他们过了百天,就送到姥姥家了,因为我发现,女儿不太对了。

早教老师跟我说,女儿不太合群,基本的指令也不执行,眼神涣散,对所有人与物都是一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高冷姿态,却特别喜欢一些旋转的物体。

其实,她的一些特征,老师不说我也是看在眼里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刻板,回家第一件事必须打开每个房间的灯;我和他爸爸的鞋子必须摆在固定位置……我只是不敢相信她可能是一个特殊儿童。虽然在网上测了量化表,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还是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2019年,经医院诊断: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一锤定音。

来不及哀叹命运的不公。多方咨询后,我带女儿开启了紧锣密鼓的干预之路。早上送她到早教室,下午接回来,周末再进行一些干预。当时我也缺乏专业知识,ABA、DTT这些都不知道。

女儿一直没什么进步,没办法,我把儿子托付给我哥姐,在西安选择了一家口碑不错的机构,开始干预。

我也开始学习,线上报名了ALSO的“渔计划”、实操计划,每天等孩子睡着以后听课、做笔记;线下,就跟当地的家长取经,一点点积累经验。我们家客厅贴满了我的学习笔记,看到孩子的一个问题,我会去分析,我们家客厅至今贴满了我的学习笔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我都会记录下来。

在机构,我发现很多家长蛮有学习能力的,但容易泄气,总感觉有了自闭症孩子就被判了无期徒刑一样。有的家长习惯把孩子直接就扔给老师,我看得挺着急的。我更多地还是给自己打气,不断反思总结,多吸取新知识。我们孩子的发育基线可能是下限,但家长的付出决定了孩子的上限,这是我这几年带孩子的最大感触。

摸爬滚打3年,中间也走过一些弯路。现在,孩子会叫“妈妈”;会笑了;会盯着我的眼睛说:“妈妈,我爱你!”……她越来越好了,这其中经历了多少辛酸无助、痛苦煎熬,都化作泪珠儿酿成酒饮下去。

有人骗走了我们最后一笔家底

我们家现在的情况是——

女儿:5岁,机构干预中,明年计划上普幼。

两个儿子:3岁,幼儿园小班。

老公:35岁,车祸养伤中……(此处,原谅我哭了又笑了。我常说他是扫把星,家里才会诸事不顺。他说我俩都是倒霉蛋,负负得正,好运还在后头呢!)

我,35岁,未来没想过。

带女儿康复这3年,发生了很多事:婆婆抑郁成疾,中风瘫痪4年后撒手人寰;孩子爸爸一人独扛经济重担,求财心切投资失败,被诈骗了几十万欠款。

被骗钱还是2019年的事。韩城是个县级市,薪水待遇没法儿跟南方相比。孩子爸爸想“多挖一口井”,计划跟别人合伙开公司创业,说白了还是想多赚钱。

但因为太心急,遭遇合同诈骗,投资入股的30多万元被骗光了,咨询过专业律师后,方知晓追讨无门。当时,这笔钱是我们最后的家底。

后来,靠两方父母的支持,我们捱过了这段潦倒的日子。不怕你们笑话,最后,我们家是申请了低保的。之前,哪怕算不上中产,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从小到大,我没有从来没有想到,钱会是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投资失败后,各方压力涌来,我心理已经很不健康了,埋怨他爸爸为啥在这个节骨眼上创业,老实本分上班不好吗?现在想想,我当时挺不理解他的,他也很自责。

后来,他在西安找了一份工作。有一天下班途中出了车祸,人挤在两个车中间,肋骨断了两根,肩胛骨、胳膊都折了,双肺也挫伤,蛮严重。那时,我拖着孩子早上去机构,下午去医院照顾他,就这样走过来。从去年10月受伤到现在,他前段时间刚拆了钢板。

期间,家人、同学、朋友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如果没有他们,我可能支撑不到现在。

考虑到明年女儿就6岁了,我会争取让她进普校。如果不行就先办一年缓读,就一路打怪,见招拆招吧。

对儿子,我平时回去不多,一个月大概一两次,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女儿。儿子从走路、会跑会跳,到步入幼儿园,这些人生重要的时刻,我都没有陪他们一起,很愧疚。

未来总有一些意外和惊喜等着我

说来奇怪,女儿是自闭症孩子,手里的东西不愿意让别人碰,但如果是弟弟,她会愿意分享,也能接受弟弟抱她、亲她。

弟弟还没有意识到姐姐的不一样。我和他爸爸会慢慢引导的,我们一直坚持一个原则,尽量不让女儿成为儿子的负担。他们俩长大后能走出小县城最好了,我和她爸爸会陪女儿一辈子。社会在发展,也许未来她能从事简单的工作,也会有合适的地方接纳这样的孩子。现在也有了信托,我觉得西北也会发展出来。

所以,我不怎么为女儿的未来担心,也不想那些“比我的孩子多活一天”什么的。我想,过好现在,未来总有一些意外和惊喜等着你的,没必要想以后的事。

有句很佛系的话说:万事静默自有方向,空花结不了业的果。这几年带女儿,我慢慢释怀了。人生每个过程我都当作一种阅历,不一定要执着于某一段,人生就是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要经历,要不然怎么完美呢?

现在,晚上孩子睡着了,我会读喜欢的小说,有时也和一些妈妈去跳广场舞。回想起来,我之前爱好蛮多的,喜欢画画,也想去弹琴、弹古筝,我有一个闺蜜从5岁就开始学古筝,我一直想跟她学,一直没时间,后面要把这个列在计划内,带着女儿一块学。

最后,想用于娟的一句话结尾:“其实我写这些,只想告诉所有人: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失恋也好,事业失败也好,婚姻破裂也好,哪怕得绝症也好,神马都是浮云。我不太喜欢尼采,但是我喜欢他那句,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后都会让你更强。”

}

今天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我们的文章,从小晴的故事说起。

一个周五的下午,她从医院出来,拿着诊断书,心情有点复杂,但更多的是感到解脱和释然。

29 岁的她才发现,从小到大被视为 “另类” 的自己,其实是一个 “阿斯伯格女孩”

世界上有很多跟她一样特殊的人,她感到没那么孤独了,虽然这只是一种基于理性的 “感觉”。

科普:你或许会惊讶,自闭症难道不是从小就会发现的吗?其实,自闭症也分很多种。

小晴所患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以下简称 AS),与自闭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被称为 “没有智力障碍的自闭症”。

患者在社交沟通上有局限,并伴随许多刻板的行为,但是语言和智力发展都正常,也因此,它比普通自闭症更难识别、更容易被人误解。

AS 的患病率较高,大约每一万人里就有7位患者,男女比例为 10:1,你的身边,一定会有他们的身影

01 基于逻辑的社交:有了公式,才不会出错

小晴目前在互联网公司做设计相关的工作,她从来不会在一家公司待久,最多一年她就会换一个地方。

小晴觉得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会很可怕,因为大家渐渐熟悉,会有人记得她的生日,有人主动关心她,这会让她感到不自在。

在社交上,普通人是凭直觉,或者说用 “情商” 与人打交道;对于小晴来说,她没有这种能力,完全得靠逻辑分析。

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别人做出什么表情对应什么心情,跟不同人打交道有何不同技巧……

这些别人自然而然学会的东西,她经过十几年的摸索才总结出一套 “公式”。

她说刚工作那一年,有个女同事买了个很贵的名牌包,几个人围一起讨论着,小晴看完说:“这么简单的包,要这么贵啊,不如我妈妈做的呢。”

当时所有人的表情让她感觉到异常可怕,但是她并不知道为什么。

还有一次,小晴跑步时遇到了合租的室友跟她男朋友,心想都遇到了,就跟他们跑一段,结束后等室友一起回家,但是室友一直扭扭捏捏要男朋友送,她想不通,说:“我跟你回去就行了,又不黑,要那么多人送干嘛。”

回去后室友就把她骂了一通。

小晴说,她很怕别人发脾气后不告诉她原因,因为她需要有人分析,告诉她问题在哪,她会认真总结成公式,然后代入。

如今,她能够尽量避免冲突,偶尔跟同事聊一聊动漫、还能开开玩笑…… 别人觉得她情商提高了,只有她知道,那不是情商,不过是一些逻辑公式罢了。遇到没学过的 “公式”,她还是会翻车。

还有一些问题是改不了的,比如她很怕看别人的眼睛,妈妈说讲话时出于尊重要看着别人,但是她练习了二十多年就是做不到,后来干脆放弃了。

对小晴来说,独处是最舒服的方式,一个人的时候有做不完的事,享受不完的乐趣;至于社交,只能靠公式尽力而为了。

科普:AS 典型的特点,就是人际交往困难,他们的语言能力正常,但是沟通中无法跟人对视,不能正确理解他人的情绪,听不懂别人的 “话外音”,只能根据表面意思来理解,也缺乏灵活的社交技能。

他们中大多数不合群,也因此从小会被误解为 “内向”、“情商低”、“社交恐惧症”等。

实际上,有些 AS 患者并不内向,甚至很活泼,只是别人不喜欢跟他们讲话;受挫太多次之后,他们便不敢主动社交,只能独处时自言自语。

02 问题学生变天才:只要喜欢,就会入迷

从小到大,小晴都被视为 “问题学生”。

她上课经常走神,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还控制不住要起来走动;注意力很难集中,黑板上的演算看着就能睡着……

最害怕的就是阅读理解,基本上归纳中心思想这道题,小晴都很少得分。她就是理解不了文字 “背后的意义”,总被人说脑子缺根弦。

但就是这样一个 “问题学生”,成绩却很好。最擅长数理化,上了高中基本上都是年级 Top3,最终上了 985 名牌高校,成了别人口中的 “天才学霸”。

小晴说自己学习从来不按套路出牌,喜欢啥学啥。比如初中刚开始学物理,她觉得电学没意思,几乎都不看;但是第二学期学力学,她一下子着迷了,很快成了年级第一。

如今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对小晴来说是最大的幸福。

她的设计作品拿过不少大奖,履历特别漂亮,在事业上也算是如鱼得水。

工作中小晴总有很多新奇的 idea,学习新东西特别快,一个刚接触的软件半天就能摸得很熟、新技术在她那都能无师自通,领导也总是放心给她各种挑战。

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她就跟着魔似的,就想尽快做出点什么来,废寝忘食。

“我不是天才,最多是个疯魔。”

科普:AS 通常被认为是 “天才病”,像牛顿、爱因斯坦等都被认为是 AS,因此人们觉得患者都是一群智商超群的人。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误解,在智力测试中,AS 并没有明显高于常人,甚至有的偏低;他们之所以容易被认为是天才,是因为他们遇到自己喜欢的领域,会一根筋钻进去,不弄懂不罢休。因此他们会在某个方面特别出色,成为所谓的 “天才”。

但在日常学习中,AS 患者学习速度比别人慢,理解能力也欠缺,别的小孩写十遍就认得的字,他们可能要写一百遍;

AS 还往往伴随注意力缺陷障碍,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学习上会比较吃亏,尤其是低年级时。

03 不好惹:规则一旦破坏,情绪便会失控

在亲人朋友看来,小晴是一个脾气古怪的人,会突然发怒,有时候她自己都不知为何。

比如过年亲戚聚会的时候,如果有 2 个人同时跟她讲话,她会突然全身紧张,莫名其妙发怒;

她对声音也特别敏感,有时突然听到一个刺耳的声音,会让她极度不安,甚至摔东西。

小晴还有一系列固定的生活原则,绝对不能改变,比如早餐一定要吃一片柠檬、吃饭前一定要给双手消毒、一定要在某一个固定时间点大便…… 一旦规则打破,她的情绪也会失控。

她提到有一次爆发让人印象深刻。去年她和表妹计划一起出国旅行,提前3个月她便开始准备,每个细节都不放过,每一家酒店、每一家餐厅、每一处景点…… 都要查大量的资料筛选。

最后,小晴甚至手绘了每一个城市的旅行地图和时间表,确保细节万无一失。

然而就在 “定稿” 的时候,表妹提出某一天要去购物,需要把两个城市的行程换一下。当时小晴盯着自己的计划表,突然暴怒起来,开始撕东西,把表妹吓了一大跳。

大概是因为她好不容易建立的秩序,被破坏了。

其他大部分时候,小晴的情绪都是很平静的,甚至在旁人看来很冷漠,很少感动,很少有丰富的表情,都是淡淡的。

她开玩笑说:“只要不破坏规则,我可以一个星期没有表情。”

科普:AS 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他们特别看重 “秩序” 和 “规则”,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引发情绪失控;

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异于常人,会听到很多普通人听不到的声音,也因此声音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困扰。

AS 给人的误解是 “脾气不好”,情绪暴发的点难以捉摸,但实际上他们大部分时候情绪是很平静的,对很多事物比较冷淡。

04 了解自己,更爱自己

很多 AS 都是在成年后才被确诊的,关于自己 “另类” 的困扰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小晴也不例外。

小晴第一次知道 “阿斯伯格”,是通过一本书,当时她觉得书里提到的症状自己 90% 都有,于是萌生了想要去诊断的想法。

如今确诊了,对她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她更了解自己了,也更接纳自己的 “怪”。

小晴还看了很多的书,比如《我是阿斯伯格美少女》、《你好,我是阿斯伯格女孩》,书里很多女孩跟她有同样的成长经历,她觉得非常有意思。她骄傲地说:“阿斯伯格女孩都是很优秀的。”

至于现在的生活,小晴觉得很满意,虽然在外人看来她有些孤独,但她说一切都很好。

妈妈会催她找男朋友,这方面她觉得顺其自然就好,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结婚会是什么样,跟人相处也还是个大问题,但是也并不排斥这个可能性。

“了解自己,然后更爱自己,就够了。”

科普:专家普遍认为,AS 的最佳矫正年龄在 12 岁之前,如果孩子能尽早接受诊断和训练,症状会有所改善,尤其是社交技能方面,会比一般患者发展得更好。

但因为它的表现不像普通自闭症那么明显,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说话和学习都问题不大,只是慢了点,也就没有重视。

长大之后,一些 AS 会在某一个领域表现很突出,过上 “天才” 的生活;但是也有很多 AS 很普通,他们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不愿被外人发现,最重要的是不被接纳。

听完了小晴的故事,你是否对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每 1500 人里就有一个 AS,这些与众不同的人就在你我身边,他们或许不是那么善解人意,但却在用心体会你的每一个感受;他们或许表情冷漠,但内心却是极其善良和友善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被理解和接纳。

自闭症患者东田直树曾经说过一段话:

“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自己也渴望做个正常人。

但是现在,即便有人研制出某种治疗自闭症的药物,我也可能会选择继续保持现在的样子。

因为我已经认识到,每个人类个体,无论他或她有没有缺陷,都需要努力拼搏。”

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只要你珍惜这份与众不同

[1] 百度百科词条:阿斯伯格综合征

[2] 托尼·阿特伍德. (2012). 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 华夏出版社.

[4] 夕塔. (2014). 我是阿斯伯格美少女--走出孤独与自闭.

}

昨天连一医推出的微信公众号内容后

宝宝都要好几岁了还不会说话

而宝宝迟迟没有说话,宝妈们都统一口径

人家说“男孩说话晚,聪明”

人家说“爱因斯坦5岁才会讲话”

听完,爱因斯坦可能也没想到

自己还有这种“挡刀”作用

前段时间,连一医保健科上午门诊刚开诊,一位宝妈就冲了进来,一进诊室,就焦虑地将孩子情况告诉了连一医儿童保健科主任崔欣华。

原来,宝妈的儿子叫天天,平时在家 几乎不讲话,都2岁了也只是偶尔会无意识发出“爸爸、妈妈”,讲话从来不超过10个字,经常听而不闻,呼之不应,还不喜欢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之前天天妈以为像孩子奶说的,男孩子本来就说话晚,这样聪明。 直到前一天,天天妈遛弯遇到邻居,听说邻居表妹家孩子说话晚,到连一医儿童保健科一查, 发育迟缓,听完吓得她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就赶紧带着天天来医院了。

主任,您赶紧帮我看看天天这是不是正常的呀?

别急,先给我讲讲天天在家的情况。

问完才知,天天1岁后父母亲就外出工作,白天主要是奶奶带,奶奶不爱出门加上还有家务要忙,就会给天天 看动画片,一看就是2-3个小时, 一动不动也不讲话 天天爸妈平时就只有晚上或周末会陪天天玩一玩、看看故事书。

和天天妈交流的过程中,崔欣华发现天天 不会和别人一起关注外界事物,眼神接触偏少,也不能执行家长说的话 随后,给天天检查了语言发育全面评估和听性脑干检查,结果显示:

天天的听力无异常,动作发育正常

但认知能力相当于16月龄

语言能力相当于10.7月龄

应人能相当于15.6月龄

且想象性游戏能力不足1岁

根据诊断,天天是全面发育迟缓,不排除孤独症的可能性。

我的天呐!好好的孩子怎么会这样!这以后可怎么办呀!

崔主任根据检查结果和天天的具体情况

给天天妈妈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指导

天天妈妈听后表示一定照做

3个月后,天天妈再次来到门诊,说想给孩子再做语言评估,因为觉得他进步很大。天天开心地说,按照崔主任的指导,天天现在能讲20个以上的字了,眼神交流也多了,以前不会玩的玩具也会了。随后天天语言能力再次评估发现:

语言能力相当于23月龄

想象性游戏能力相当于24.5月龄

看到这个结果天天妈非常高兴,表示会继续按照崔主任的嘱咐带养孩子,并定期随诊。

之后,天天妈还参加了 连一医儿童保健科和美国培声听力语言中心联合举办的《儿童语言发展家庭培训班》,并把天天的经历分享给其他家长,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

宝宝开口晚,语言能力落后

0-3岁是宝宝最佳开口期

但其中约有20%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

而快速、准确的语言评估筛查是很有必要的

连一医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

连一医儿童保健中心是江苏省儿童早期发展基地,是连云港市首家引入系统、科学、规范的语言评估系统Dream-ITS的科室,对0-3岁儿童进行语言筛查,发现问题及早进行干预,同时携手美国培声听力语言中心联手打造《儿童语言发展家长培训班》,传授正确的家庭语言干预技巧,同时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共同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

对0-18岁儿童进行系统体检及健康教育,尤其是对高危儿童定期进行随访、监测、评估及早期干预,促进儿童早期发展,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2、儿童营养相关疾病诊治:

开展0-18岁儿童营养相关性疾病的预防及诊疗工作,包括肥胖和营养不良、厌食、偏食、维生素A、D缺乏、铁缺乏、钙缺乏、锌缺乏、高铅血症和铅中毒等。

3、儿童语言发育问题诊治:

讲话少,讲话迟、构音障碍、语言不顺畅等。

4、儿童发育行为问题诊治:

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学习困难、睡眠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等。

对早产儿、脑损伤儿等高危儿进行全面评估及综合干预,促进高危儿的早期发展及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开展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能敏感地提示特定的神经损伤,早期发现脑损伤甚至脑瘫高危儿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对身高增长不理想的儿童进行全面专业的评估和诊治。

主任医师,儿童保健科主任。兼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婴幼儿养育照护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大联盟成员,江苏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委员,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保健分会委员,江苏省多动抽动协作组成员等。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门诊地点:连一医通灌院区4号楼4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妹好可爱直播11月21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