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香米为什么吃起来没那么香?

四川是水稻生产、消费大省,总产1500万吨以上,但超市中售卖的中高档米里,却很难找到四川大米的身影。“川粮大米”怎么才能告别低端,成为“四川泡菜”“天府龙芽”一样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呢?

12月9日,北京农展馆1号馆。

2016四川优质农产品(北京)展销周在此启动“买买买”模式,成为“四川造”闯荡京城、探路华北市场的一扇窗口。

展馆进门右首第一展位的“女皇贡米”不时引来市民驻足。这是“四川军团”中唯一的稻米品牌。“这米咋是细的?”“四川也出好米?”“味道能跟东北米比么?”……广元昭化月光村水稻专合社副总杨仕刚不厌其烦,一遍遍科普答疑。

尝鲜式的好奇、对川米的总体无感、对陌生品牌的犹豫、对品质口感的担心,成为消费者对川米基本的复杂心态。“‘川米不出川’,是多年现实。”杨仕刚苦笑。

“稻强米弱”、“川米不好吃”的刻板印象有望被扭转。不久前下发的四川农业供给侧改革行动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川80%水稻变为优质稻。正在征求意见的四川“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中,“川粮大米”紧随“天府龙芽”“四川泡菜”后,成为明确扶持的3个区域公共品牌之一。

四川水稻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川米多走大宗低端渠道,川人也爱吃外地米

12月7日,新津花桥镇成都花中花农业公司。

临近下班,厂区内却依然机器轰鸣,大货车排队等待连夜装货,110多吨刚“出炉”的“花中花”大米将快马加鞭摆上货架。

作为“花中花”生产副总,陈彬每天都要路过处于显眼位置的企业文化墙,墙上一句话时刻敲击在她心头:大米行业变革,巨头已成合围之势,四面楚歌正在响起……

“本土企业本来就不强,已被中粮(福临门)、华润(五丰)、益海嘉里(金龙鱼)等巨头碾压完了,以前还可走大路货,现在处境愈发艰难。”陈彬说。

这也是整个川米产业写照。四川是水稻生产、消费大省,常年种植3000万亩左右,总产1500万吨以上,面积、总产均居全国前列,常年大米消费在1400万吨左右。但长期以来,四川都是“稻强米弱”,川米大多走农贸批发等大宗低端渠道,中高档市场一直被东北粳米和泰国米等外地米垄断。省粮食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调入大米170万吨左右。

记者12月11日在成都双桥子家乐福看到,近百个大米品类中,本土品牌仅“花中花”的十多个品类,其中产地为四川的仅4种,其余多为五常、盘锦、北大荒等东北、江西大米。在红星路二段红旗超市,6种大米中产自四川的仅中储粮米业的汉中贡米。

陈彬透露,花中花年产量4万吨左右,20多个品类中川米品牌只有三四个,如蜀中香米、彝家香米等,但量只占总量的10%多,大量的还是以外省为米源并明确打东北标记的长粒香米、珍珠米和江西鄱阳湖香米等。同样位于新津的中粮成都产业园办公室主任杨海涛告诉记者,中粮成都公司年加工10万吨大米,但米源中近7成是东北米,1成进口,川米不到2成。“推出过金花、金满仓等川米品牌,但在包装袋上并未突出四川米源。”杨海涛坦言,还是担心市场风险。

外围形势似乎更加严峻。今年3月;吉林大米产业联盟核心企业携“吉林大米”统一品牌首次亮相成都,全面进军西南。曾一度并不强于川米的两湖地区也较早转型并异军突起,今年6月湖北专程来蓉举办粮油精品推介会;西博会上,泰国大米、五常大米等强势来袭还有走私米涌入。“紧邻四川的汉中把川米运回去‘洗个澡’、贴个牌又卖回四川。”一位川米企业负责人透露。

省农业厅粮油处处长刘代银还担心,外地米大举入川冲击下,一些地方农民宁愿将稻田撂荒,久而久之势必影响粮食安全。

四面楚歌声中,川米到了必须背水一战的关口。

四川是制种第一大省,过去推广高产品种,现在育出“川优6203”等新品种,品质不输东北米和泰米

在今年8月新津召开的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交流会上,省农科院院长李跃建呼吁:加速摘掉“川米不好吃”的帽子!

在省种子站站长付洪看来,种子是竞争力源头。四川制种面积和产量连续20年保持全国第一,常年占据东南亚种子市场半壁以上江山,越南大米跃居全球大米第一出口国,川种也功不可没。2015年全国推的三系杂交稻品种全国11个,四川就占3个。

“2000年起抓导向调整,科研单位着手创新育种,2007年起育种有了很大突破,涌现出川优6203、宜香优2115、德优4727等系列达国颁二级米以上标准的好品种。”刘代银说。

米饭口感不亚于泰国香米,重要指标均达到泰米标准,也有着和泰米相同的细长粒型。”作为“川优6203”主研人,任光俊认为该品种有力促进我省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而从品质上说,优质川米也不亚于东北米。

按目前标准,达到国颁三级标准的即可称为优质稻。刘代银介绍,经过近几年发力,目前优质稻占全省已达70%以上,但达到国颁二级标准的水稻面积近1000万亩,仅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四川毛哥生态农业公司以前在新津包地种“冈优188”,产量不低,钱却赚得不多,去年靠改种“宜香优2115”足足多赚70万元。任光俊也透露,今年起政府不再采购“川优6203”免费赠送,但销量并未下降,说明优质意识已在四川农户心中渐渐形成。

C、川米卖不出好价钱?

“川优6203”等优质品种未连片种植,未能实现优质优价;没有响亮的区域品牌,缺乏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引领

优质稻表面的燎原之势下,却隐藏着诸多难题。

“种粮农民看重的是增收效益,企业看重的是开发前景和低成本、高产出。”刘代银说,因此育种人和推广者想力推的,种粮农民却不一定喜欢;消费者觉得好吃的,企业又觉得不划算。

各方受访者均认为,川米图强生产环节一个卡脖子地方就是没能“优质优价”。

四川曾拿出上亿元财政资金采购“川优6203”,但大部分随项目免费赠给散户,每个县也只有2-3万亩,未实现连片种植,甚至农户一块田都插花式种好几个品种,企业也未分类储藏加工。“混收、混卖、混加工,谈何优质优价。”刘代银说。

同时,因为“川优6203”为世界育成杂交稻中最长粒,易断,需要加工时增加剥壳环节,但很多企业没有这个设备,导致碎米率较高。

因为碎米率高,“川优6203”在粮食收购企业检测时很难上二级,企业要么按三级甚至更低收,或者干脆不收。“托市收购政策不仅抹平了优质优价,还对优质米产生挫伤,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蔡开泉补充指出。

新津一位种植大户告诉记者,当时县上曾让大户报名免费拿“川优6203”,却没人要,有的农民甚至领回去,转手卖了,再买便宜的冈优种子,“没有优质优价的话,农民肯定想种产量高、田间管理简单、抗性强的品种,能多赚钱。”

省粮食局产业处处长王亚楠看来,品种已不是核心问题,卡在了品牌和平台。尽管涌现出花中花、宣汉桃花米、巴中翡翠米、攀星米业等品牌,但川米始终没有响亮的区域品牌、缺乏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引领,这是图强路上另一大短板。

本土品牌“花中花”已是川米领军企业之一,年加工4万吨,但与仅小包装米年销量就超百万吨的金龙鱼比,差距可见一斑。

D 川米突围路在何方?

转型突破,必须全方位发力。走优质路线,从好吃川米到绿色川米,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陈彬透露,随着四川优质水稻规模扩大、产品不断上市,省内消费者口味也在悄然变化,“前几年东北粳米与籼稻消费占比是6:4,这两年正好反过来。”而据做了20多年大米贸易加工的杨海涛观察,川米市场占有率已从以前的2成提升到3成左右。“花中花”曾一度想停掉“蜀中香米”这个产品,但因为做了很多年,又试着坚持下,没想到每年都有增长。

这无疑给起步较晚的川米注入一剂强心针。在任光俊看来,川米很有潜力。而战斗在一线的陈彬认为,川米是有未来的。

川米转型突破,冲出重围,必须在省级层面加强统筹联动,全方位发力,打造“种子直供-规模种植—订单收购—精深加工”优质川米产业链。

刘代银则表示,要真正实现订单种植、优质优价。今年,新津就专门成立粮食订单协会,将90%以上的种粮大户纳入。

任光俊建议,大米消费正从外观好、适口性好转向绿色安全,川米应把重点放在气候和土壤条件较好的川东北等地发展

王亚楠透露,准备成立优质川米创新产业联盟,学习川茶“天府龙芽”模式,集中力量打造“川粮大米”大区域公共品牌。陈彬建议,四川不必像东北一望无垠全部一个品种,可根据地方特色做到差异化种植到品牌差异化打造。

杨海涛建议,在四川加工大米是薄利行业,种植有补贴,对加工川米也有补贴的话,量肯定一下子就起来了。

“5-10年,先把品牌打出来,让国人大批知道四川有好米,让川人先喜欢吃川米,至少占领西南、西北市场,再不断走向全国。”任光俊憧憬着。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

}

您当前所在位置:>

实用的泰国香米淘宝好评100字通用评论。

}

【本文来自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坐标广州,家里一般买5~7元的本地农家米,煮出饭来一粒粒散着的那种,口感也不错。我自己喜欢吃东北大米,这边一般卖3-5元,朋友送过金龙鱼的五常大米,味道香,但口感跟普通东北米没什么区别。反而我们家买的各种牌子的泰国香米都难吃的要命,不知道是不会煮还是吃不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国香米口感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