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属于几线城市?

全民反诈,保宁平安! 南京反诈IP形象101、炸诈弹亮相

全民反诈,保宁平安! 南京反诈IP形象101、炸诈弹亮相

}
  • 科目:中档 来源:同步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看看你的家乡是下面的哪一种民居形式。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因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民居建筑形式。这些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北京民居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是四面由房屋闭合而成的院落。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风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重保温防寒避风。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正居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屋与墙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
    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账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多以易于拆却适合迁徒的毡包为住所。这种住居多呈圆形尖顶,上面覆盖羊毛毡子,包顶上留圆形天窗,可通气、透光、排烟,遇有雨雪或寒风则关闭。蒙古包四周有木条做成的墙体骨架,并留出朝南的门口。用细木橡子组成伞骨形圆顶,墙体和帐顶覆盖羊皮或毛毡,用绳子绑紧。冬季外面加罩两三层毡防寒,夏季搭帆布或柳条以祛热。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迁徒有四次,有 、夏岗、秋平、冬阳,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枚的产物。    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成,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和两面坡并存。
    新疆民居    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具体写照。这些地理因素对居民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民族的住房,大多为方形、长方形的院攻式平顶土房。以木材为房架,筑土为墙。房顶用木料、木板或树枝铺盖,上面涂上半尺左右厚的泥土,可用以晾晒粮食、瓜果。这种平顶房适合少雨干旱的气候。农家还用土坯块砌成可晾制葡萄干的镂空花墙的晾房。
    陕北民居    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分为靠崖窑、地坑窑和砖石窑等。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力,直立性好,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故当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    
    山西太行山区与山东胶东丘陵一带两地民居形式类似,独门独院,有门楼,两面坡屋顶。由于山地石料普遍,依照传统上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原则,故砖石住宅较多。山西民居不多见砖雕等装饰。两地纬度相近但降水存在差异,故屋顶坡度略有不同;前者因地势较高,东南面有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阻档海洋气流,降水较少,故屋顶坡度较缓;后者广谷低丘,距海近,降水较多,为便于排水,屋顶坡度较陡。
    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素有,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均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楼房以砖瓦结构为主。青砖蓝瓦、玲珑别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江南地区纤巧、细腻、温情的水乡民居文化。由于气候湿热,为便于通风、隔热、防潮、防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墙壁和屋顶较薄,有的有较宽的门廊或宽敞的厅阁。    
           上海民居   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经济发达,住宅质量较好,多为砖瓦结构楼房,式样新颖,美观大方,建筑风格充分显示出人文因素的影响,颇有。    
    闽西南地区的客家人土楼是一种特殊农村住宅。土楼外形有方、圆之别,酷似庞大碉堡。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境内山地丘陵占80%以上,地形复杂,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中原汉族迁居此地后,为御匪盗防械斗,同族百人筑土楼而为居所,故形成要塞的土楼,防御功能突出。此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气候湿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可谓一举多得。 

  • 科目:1 来源: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九章第一节美国 同步练习(人教版) 题型:043

      北美地区地形结构独特:山脉与海岸平行。西部高山区是由海岸山、落基山等几条南北走向的平行高大的山脉组成的,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东部加拿大境内为拉布拉多高原,美国境内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是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湾的宽广平坦的平原。

    (1)北美的地形对其天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美国的地形与我国有明显的差异,为什么都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我国和美国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我国与美国又有哪些不同?

      美国本土在温带和亚热带,东西两侧均濒临海洋,使美国的气候既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落基山脉以东地区降水量在

    500毫米以上,地形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是美国开发最早的地区;落基山脉以西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多沙漠和草原,地势高峻,土壤贫瘠,适宜发展灌溉农业和畜牧业,美国三面临海,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利于同其他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东北部的五大湖和纵贯中部的密西西比河构成庞大的内河运输系统,航运极为便利,也是美国重要的灌溉水源。美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有耕地近2亿公顷,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居世界第三位;森林资源3亿公顷,居世界第四位;阿巴拉契亚山地的煤、五大湖区的铁、墨西哥湾的石油储量和产量也很丰富,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1)美国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

    (2)假若你将来成为美国的决策者,你将如何利用本国的条件来发展经济?

    老人河——密西西比河

      在美国中南部有一条大河,很早以前就被当地印第安人尊称为

    密西西比,意思就是老人河。发源于苏必利尔湖以西的伊塔斯喀湖,滚滚南流,纵贯美国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6000多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河。流域内平原广阔,农业发达,它为美国中南部农业区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现在密西西比河除干流外,约有50条支流可以通航,北达五大湖,东通大西洋,南抵墨西哥湾,形成庞大的水运网,成为美国运输的大动脉。密西西比河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达2630千瓦。这条老人河,在美国的现代发展历程中,依旧老当益壮,发挥自己的巨大作用。

    (1)根据密西西比河的流向,可以判定美国南北地势有何特点。

    (2)密西西比河为美国的灌溉、航运和发电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国有没有这样的河流?它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美国的象征——自由女神像

      举世闻名的自由女神像,高高地耸立在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象征着美国人民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

    1886年,是法国人民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和两国人民友谊而赠送的礼物。自由女神像连底座高约100米,重45万磅,内有螺旋形阶梯和电梯可抵达女神像头部,头部内是一间可容40余人的观览厅,可眺望港区全景。

      女神双唇紧闭,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古代长袍,右手高擎长达

    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7.4”字样。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暴政统治已被推翻。

      女神身体微微前倾,气宇轩昂、神态刚毅,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感。而其端庄丰盈的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美女,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创作这一艺术杰作的是

    19世纪后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雕塑家,他的名字叫弗雷德克·奥克斯特·巴托尔迪。188476日,自由像正式赠送给美国。巴托尔迪由于他的卓越功绩而当选为纽约市荣誉市民和法国荣誉勋团指挥级团员。他于1904105日在巴黎逝世,他所塑造的自由女神像永远表达着人民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

    (1)自由女神像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2)自由女神像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你对创作者有何评价?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二模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类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16年全面实施两胎政策。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对我国人口的最大影响是

    A.人口平均寿命下降 B.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速

    C.人口性别结构变化 D.人口老龄化现象趋缓

    2.10万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最经济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水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3.读图,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纬度的差异 B.东西经度的差异

    C.东西干湿的差异 D.南北气温的差异

    4.关于中国各区域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疆与京津唐地区的“西气东输”工程

    B.珠江与北方地区的“南水北调”工程

    C.长江上游地区与东北地区的“西电东送”工程

    D.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前店后厂”模式

    5.关于美国和巴西两国人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农业实现了地区专业化,不需要从巴西进口热带农产品

    B.桑巴舞体现巴西特色的民族文化

    C.美国的热带雨林遭受大面积的破坏

    D.巴西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6.有关区域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南方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经常发生

    B.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旱灾害问题严重

    C.我国西北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突出

    D.我国青藏地区的沙尘暴愈来愈频繁

  • 科目:简单 来源:学年陕西省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和气候 B.水文和植被

    C.植被和土壤 D.气候和土壤

    2.有关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自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无论冬夏气温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平行

    C.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河流水量自北向南不断减小

    3.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的种类

    C.青藏高寒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D.东部季风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

    4.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人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C.青藏高寒区现在还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5.有关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

    C.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既有垂直差异,也有水平差异

    D.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都是由于热量因素造成的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前往五大洲21个城市,并在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还将抵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传递时间为130天。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是奥运史上传递路线最长、传递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炬接力,将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谱写辉煌的篇章。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火炬传递路线图和部分城市传递时间表

       (1)火炬在传经21个世界重要城市时,可观赏到以甲、乙、丙和丁四处著名景点。下列根据火炬传递时间先后见到的景点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火炬在中国境内传递过程中,将依次经过“乌鲁木齐—敦煌—银川—西安”四个城市。与上述城市相匹配的景观依次是

        (4)长野所在国家的国土上聚集着大小2万余处温泉,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奥运圣火是历史的标志,承载着历史的使命,它告诉我们,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可以实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奋斗。奥运圣火是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是伟大的希腊文明的体现,奥运圣火即将点燃,标志着北京奥运会的帷幕拉开,它是连接两大古老而富有时代气息的文明的桥梁,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是托起全世界充满希望的明天的两大支柱。

    ——奥林匹亚市市长安东尼斯在圣火采集仪式上的致辞

       (6)古希腊罗马文明曾是欧洲古代文明的核心,中世纪时一度衰落。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思想文化运动。请说明其实质,并简述它对近代自然科学勃兴的影响。

    材料三:圣火传递以亚洲国家为主,有其历史和现实意义。……我们特别希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能有更多机会近距离体验奥林匹克圣火所带来的激情与欢乐。……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线路的设计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即把不少古代“丝绸之路”的途经城市纳入火炬传递城市。……境外传递城市以阿拉木图为第一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阿拉木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对中国古代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重要的枢纽作用。

    ——摘自北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曲莹璞的发言

       (7)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在促进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

    材料四:圣火境外传递的最后一站是胡志明市,……胡志明市位于越南南方湄公河三角洲东北部。……胡志明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港口,也是郑和船队前往印度洋的必经之路,……胡志明市在1976年越南统一之前称西贡,位于市中心的“统一会场”,建于1869年,是法属时期的印度支那总督府,越战时成为南越政权的总统府。又称为“独立宫”,现被辟为展览馆。在这里,你可以了解一个政权是如何走向衰败灭亡的。

       (8)从中越交往的角度看,郑和下西洋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以来,越南主要遭受了哪些殖民者的侵略?材料所指的“南越政权”为什么会最终走向衰败灭亡?

    材料五  为了2008年奥运,国家投巨资兴建各种体育场馆,如大量采用新材料、新工艺、高新技术,修建“水立方”、“鸟巢”等,北京市政府还将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积极发展能够体现北京地区资源优势和特点的旅游、金融、信息、体育等行业。

       (9)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五,说明主办奥运会对北京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积极影响。

    材料六  2008北京迎奥运全民动员口号是: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这个主题口号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我们每一个市民都是筹办奥运、参与奥运的主体;第二,广泛参与是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一大特点,让广大群众参与奥运、奉献奥运、得益奥运;第三,突出“奥运”惠及人民的活动主旨。

       (10)从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对“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理解。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 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城市的基本特点。(6分)

    材料二:明、清两代一些商业市镇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城市经济职能都超过了作为传统政治中心的县城,如当时全国著名的四大镇,河南朱仙镇和湖北汉口镇地当交通要道,发展为商业市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佛山镇以陶瓷、铸铁为基础形成了著名的手工业市镇。芜湖米市、无锡布市、南浔和盛泽丝市、清江浦、淮安、济宁及其张秋镇、武清的西河务和天津等,实际上都已成为当时的商品交换中心城市。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而言,中国城市发展有何新变化?(4分)

    材料三: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促进了英国城市化……来自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到1860年城市化进程提高。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城市发展崛起的共同因素?(8分)

    (4)材料二、三的发展特征对各自的社会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7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现代都市病(节选)

        ①古希腊的哲学家说,幸福的第一要素就是出生在有名的城市。应该说我们也享有过这样的幸福,中国曾经是世界上城市最发达的国家,在19世纪中叶以前,包括唐代的长安、宋代的汴梁和临安、明代的南京、清代的北京,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TRAUEL-ER》评选出的“世界现代新建筑奇观”的排名榜上,没有一座中国建筑。相反,建筑学界倒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一种现代城市病正在蔓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建筑设计规划领域还没有准备好就开始了大规模建设,城市化缺乏理想的模式,在建设中丧失自我,失魂落魄,致使许多城市变得很难从外观辨别它的历史和文化了。

    ③比如:贪大求多,城市像摊煎饼一样向四处蔓延。马路比鞋子破的还快,楼比草长得还快,见缝插针有块空地就盖成房子,时时处处都能感到建筑物对人的挤压和蔑视,城市像注水的肉一样肿胀起来。现代人喜欢这种浮肿式的膨胀,什么都要大,单位大、权力大或者资产多,房子就得大,就喜欢当老大。财大气粗,也要在建筑上体现出一种霸气,楼要又高又大,台阶要多,高高在上,傲视群民。

        ④别看现代城市建筑表面上张狂,骨子里却有股子穷气,谁有钱谁就是大爷,想在哪儿建楼就在哪儿建,房地产开发商就是设计师,他们想盖个什么玩意儿谁也管不着……于是规划和建筑上的城市病,又带来了城市人口剧增,就业困难,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热岛效应,交通拥挤,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犯罪率上升……

        ⑤我在城市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骨子里却从没有把城市当成自己的家,潜意识老觉得城市不是自己的。这或许跟我确实来自农村有关,于是就有意识地询问一些在本市出生的人,没想到他们的回答也很迟疑:城市这么大,这么杂,什么人都有,怎么可能认为是自己的?这就怪了,外来人和土生土长的城里人都不觉得城市是自己的,那城市是谁的呢?

        ⑥城市属于欲望。现代人的各种欲望都想通过城市实现,是人的欲望的膨胀导致了城市病态般的膨胀,它集中体现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品质:激烈地竞争,疯狂地追逐,冒险的机会和偷懒的机会一样多,成功的可能性和失败的可能性一样大。

        ⑦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阶层居住在城市里,可是据联合国难民署公布的数字,目前全球10亿赤贫人口中的7.5亿,是生活在既无适宜住所也无基本福利设施的城市地区。你看看,“大”的东西暗影也多。任何“大”,也必有其“小”的一面。

        ⑧前不久天津一位朋友乔迁新居,请我去稳居,进门后感到非常熟悉,细一看才发现跟珠海我儿子的房子一模一样。这令我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的建筑设计是批量生产的,从南到北,无论城市大小,建筑是用标准件、复制品组装起来的。难怪现在的城市面孔都差不多,楼房差不多,街道差不多,广告招牌差不多,连那个惨白的麦穗灯都大同小异……

    ⑨一个位于大兴安岭腹地的新建的县级市,有着绝佳的自然环境,却盖了一些在哪里都能看得到的俗楼,令人无比痛惜。“养在深闺人未识”,至少最宝贵的东西还保留着,保持着自然的清新、美妙、纯洁和质朴。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没有规划好就急于开发,如同把一个少女丢进了欢场,涂脂抹粉,忸怩作态,世面是见过了,可自身最大的优势、最宝贵的东西也丢掉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还有一些著名的古城,也弄得面目全非……城市的特色在一个个地消失,成了“拙劣的堆积物的拙劣复制品”。

        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医治现代城市病还要从根上来,切忌大哄大嗡地猛下虎狼药,重蹈覆辙掀起新一轮的大拆大迁热。

    1.阅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述“现代都市病”,并指出作者对此的态度。(4分)

    2.就本文而言,作者所认为的“现代都市病”的“病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第⑨段作者以大兴安岭新建的一个县级市的建筑情况为例加以说明,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A.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引用了古希腊哲学家的话是为了说明,幸福的第一要素是生活在城市里,尤其是有文化个性的城市里。

    B.“贪大求多,城市像摊煎饼一样向四处蔓延”、“城市像注水的肉一样肿胀起来”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激烈竞争的批判态度。

    C.“那城市是谁的呢”这一疑问,真实地体现出作者对现代都市病的深刻认识,到处都是相似的、没有文化个性等的建筑,使人找不到家园的感觉。

    D.文章有几处运用举例来说理,用事实来说话。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易于让人接受。

    E.文章结尾直接抒情,明确文章意旨,提出现代都市病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并且要政府狠下决心,排除万难,从根本上以较大力度加以治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代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

     戎狄,在古代是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华夏文人称他们为"蛮族",因为他们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口。华夏的文明人,庙堂列鼎中盛满了牲口肉做的肉腊、肉糜,但他们从来低视养牲口的戎狄。戎狄是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但被把持历史记录大权的汉族士大夫给抹杀了,我们今人,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影响,在歌颂黄土高原是"大地母亲"的时候,却忘了黄土高原上的另一个兄弟。

    在新石器时代,气候比今天温湿,整个黄土高原是原始农业的"一统天下"。后来气候变得干冷,黄土高原的南部问题不大,先民照样种地;但黄土高原的北部,环境逐渐恶化,庄稼生长得越来越差。家猪要吃人的剩饭,而人已经没有剩饭了,所以猪这类东西也不易喂养了。这里的先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终于找到另外一种维持生活的方式:多养到野外食草的牲畜。这些牲畜不与人争食,人还可以从其身索取生活资料。于是,人们一手握锄,一手执鞭,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这样,在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格局上,便出现了不同的区域。在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农业持续发展,人口与时俱增,城郭壮大,文人滋生。而在北部地区,人们要艰苦得多。他们"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各分散居蹊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处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进化当然缓慢得多。于是,南、北之间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别日益增大。后来,南部的人叫做华夏,而北部的人称为戎狄,相互反目,关系紧张了很久.

      在华夏人撰写的史书中,戎狄主要是"反面角色",除了侵犯抢掠、祸乱华夏,便没有什么正面的历史贡献。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

      戎狄正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的过渡地带(或曰边缘地带,生态敏感地带)的一个主角,而戎狄的起源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整个生态变化有关。戎狄起源的过程就是中国古代北方畜牧业大面积产生的过程,我们关于戎狄的概念离不开畜牧业。戎狄的兴起反映了人类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方式,在"适应"中也伴随着创造,畜牧业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在中国历史上,戎狄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技术,将其抬升到生活的主要基础地位,还为后来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跳出农业社会历史的局限,放眼中国北方的辽阔大地,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人文发展的丰富性。这些人文的丰富性,是对多样地理环境适应的结果。而所谓"适应",对人类来说绝不是消极的。人类文明中的许多重要内容,都是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农业是一种创造,畜牧业也是一种创造。

    下列对 "另一种居民"含义的解释,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是指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北部而政治、文化不同于华夏的族群。

      B.是指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大量畜养牲口的族群。

      C.是指地域与华夏相邻、有历史贡献却被汉族士大夫贬斥的族群。

      D.是指生活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并开创出半农半牧生活方式的族群。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石器时期,黄土高原上的戎狄族群就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生活方式。

      B.华夏与戎狄出现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C.相互反目,关系紧张,最终导致黄土高原出现了华夏与戎狄两个不同的族群。

      D.畜牧业是戎狄族群在改造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创造,是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戎狄创造性地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与技术,因此,没有戎狄世上便没有畜牧业,也就没有后来大规模的游牧经济。

      B.戎狄的兴起与畜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要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史,就必须了解戎狄的历史贡献。

      C.华夏士大夫历来低视戎狄,在撰写的史书中对戎狄作了不公平的评价。所以,有关戎狄侵犯的说法应纠正。

      D.迫于环境的变化,戎狄开创了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可见,自然环境的恶化,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诞生的前提。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一7题。

    古代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

     戎狄,在古代是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华夏文人称他们为"蛮族",因为他们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口。华夏的文明人,庙堂列鼎中盛满了牲口肉做的肉腊、肉糜,但他们从来低视养牲口的戎狄。戎狄是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但被把持历史记录大权的汉族士大夫给抹杀了,我们今人,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影响,在歌颂黄土高原是"大地母亲"的时候,却忘了黄土高原上的另一个兄弟。

    在新石器时代,气候比今天温湿,整个黄土高原是原始农业的"一统天下"。后来气候变得干冷,黄土高原的南部问题不大,先民照样种地;但黄土高原的北部,环境逐渐恶化,庄稼生长得越来越差。家猪要吃人的剩饭,而人已经没有剩饭了,所以猪这类东西也不易喂养了。这里的先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终于找到另外一种维持生活的方式:多养到野外食草的牲畜。这些牲畜不与人争食,人还可以从其身索取生活资料。于是,人们一手握锄,一手执鞭,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这样,在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格局上,便出现了不同的区域。在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农业持续发展,人口与时俱增,城郭壮大,文人滋生。而在北部地区,人们要艰苦得多。他们"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各分散居蹊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处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进化当然缓慢得多。于是,南、北之间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别日益增大。后来,南部的人叫做华夏,而北部的人称为戎狄,相互反目,关系紧张了很久.

      在华夏人撰写的史书中,戎狄主要是"反面角色",除了侵犯抢掠、祸乱华夏,便没有什么正面的历史贡献。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

      戎狄正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的过渡地带(或曰边缘地带,生态敏感地带)的一个主角,而戎狄的起源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整个生态变化有关。戎狄起源的过程就是中国古代北方畜牧业大面积产生的过程,我们关于戎狄的概念离不开畜牧业。戎狄的兴起反映了人类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方式,在"适应"中也伴随着创造,畜牧业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在中国历史上,戎狄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技术,将其抬升到生活的主要基础地位,还为后来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跳出农业社会历史的局限,放眼中国北方的辽阔大地,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人文发展的丰富性。这些人文的丰富性,是对多样地理环境适应的结果。而所谓"适应",对人类来说绝不是消极的。人类文明中的许多重要内容,都是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农业是一种创造,畜牧业也是一种创造。

    5.下列对 "另一种居民"含义的解释,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是指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北部而政治、文化不同于华夏的族群。

      B.是指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大量畜养牲口的族群。

      C.是指地域与华夏相邻、有历史贡献却被汉族士大夫贬斥的族群。

      D.是指生活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并开创出半农半牧生活方式的族群。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石器时期,黄土高原上的戎狄族群就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生活方式。

      B.华夏与戎狄出现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C.相互反目,关系紧张,最终导致黄土高原出现了华夏与戎狄两个不同的族群。

      D.畜牧业是戎狄族群在改造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创造,是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戎狄创造性地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与技术,因此,没有戎狄世上便没有畜牧业,也就没有后来大规模的游牧经济。

      B.戎狄的兴起与畜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要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史,就必须了解戎狄的历史贡献。

      C.华夏士大夫历来低视戎狄,在撰写的史书中对戎狄作了不公平的评价。所以,有关戎狄侵犯的说法应纠正。

      D.迫于环境的变化,戎狄开创了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可见,自然环境的恶化,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诞生的前提。

  • 科目: 来源:学年湖南省华容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2分)
    ①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②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④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
    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⑤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
    够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
    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
    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啥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⑥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⑦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 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
    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
    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
    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⑧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小题1】从全文看,“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是什么?作者整体上是运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个结论的?(6分)
    【小题2】第③自然段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从文中看,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的内含是什么?(4分)
    【小题4】请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谈谈你对文中“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一话语的理解与启示。(8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无锡是不是很有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