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树青离火车站多远?

在“5.12”第39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省委书记王国生与我省护士长代表座谈时勉励大家,“牢记嘱托为健康中国建设做贡献,立足岗位争做新时代出彩河南人。”90后火线入党、我校毕业生乔冰、刘光耀参加座谈并分享武汉战“疫”体会和感受。

在返校复学第一个课上,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左生饱含深情地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白衣天使,他们不是仅仅穿上了白色衣服,而是经过千锤百炼练就练就的过硬本领,灾难来临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他们逆行的身影就是对医护工作者责任、使命和情怀的最好诠释。战“疫”中,学校有383名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基层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中,有40余名澍青毕业生主动请缨到湖北战“疫”、武汉战“疫”一线,他们的事迹被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诸多媒体报道。战役中,澍青人用实际行动地展示了青春勇担当,争当新时代出彩河南人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牢记澍青校训,坚守最初的学医梦想,练就真本领,为呵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刘光耀和乔冰,这对“90后”情侣,在危难时刻,毅然决然地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的请战书上,按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2月2日,在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应对疫情医疗队出发仪式上,他们紧紧相拥,深情凝视,一声“回来后,我娶你!”让无数人动容。

面对疫情,“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一队接一队,无惧艰险,迎难而上。医护人员被防护用具磨出血的鼻梁、留下深深压痕的脸庞、浸透着汗水的衣衫,让人动容,更让人振奋。这其中也不乏澍青校友的身影,他们冲锋在前,坚守疫情防控基层一线;他们捐钱捐物,尽自己的力量,为疫情联防联控作贡献;他们背起行囊,告别亲人朋友,毅然奔赴武汉战“疫”最前线。

“疫情不可怕,抗击疫情道路上,有你有我。” 2017届护理专业毕业生、战斗在武汉市四院西院区危重患者医疗组成员之一的范瑞芳在朋友圈里留言说。2019届临床专业毕业生张祯祥在参加武汉战“役”的请战书上按下自己鲜红的手印;“此时此刻,作为一名工作了十余载的治疗重症患者的医务工作者,能代表医院上前线,为武汉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我内心无比骄傲和自豪,相信我,保证完成任务。”曾经奋战在武汉金银潭医院、2009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刘鑫如是说。等等。

面对可怕的病毒,澍青人没有退缩而是奋勇向前。一声令下,主动请缨,迅速行动,他们没有华丽的语言,用实际的行动冲锋在前,无惧无畏,用大爱诠释着澍青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校友吴恒山、李武强、李光辉、邵铁领、徐邵闽、贠宁娅、邢文广、胡渊、赵君洁、姬志聪、王卫峰……他们有的寒风中坚守在火车站、汽车站的出入口,有的夜以继日值守在基层医院的诊室、病房,有的鏖战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有的筹措善款、购买医用防护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爱心、善举,涓涓细流汇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正在实习的学生和放假在家的学生也勇敢地冲锋在基层医疗单位和所在社区的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中,他们无惧生死,不计报酬用最美的逆行诠释着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在疫情联防联控战斗中谱写了一曲曲医者仁心的动人赞歌。

在疫情期间,摘下口罩进行人工呼吸救人的我校2006届毕业生罗现科,被围观的群众竖大拇指点赞:“医生真伟大!这个时候谁还敢人工呼吸啊!”他却说:“这就是澍青人的风格,职业本能。”

“卡点在,我就在”,2019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丁永丽主动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他的事迹被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医药卫生报》报道中称赞她是“社区疫情防控的守门人”。

还有粱京涛,陈明泽、马雯雯、崔津昊……他们在基层疫情防控中,用不怕苦不怕累无畏无惧的志愿服务,作了青春最好的回答,“我来,我行”。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前线有澍青校友的英勇奋战,后方全体教职员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科学谋划、创新举措、积极作为构牢了疫情防控的安全网。返校复学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澍青人按照“九个到位”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校的校园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线。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澍青人将继续在这场斗争中勇担当,争当新时代出彩河南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澍青人在大疫面前所展现出的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得益于学校一直以来坚持的特色,并且因时而进、因事而化,营造医德教育的浓郁氛围,设计医德教育的方略举措,学校一个行之有效的医德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使医德教育逐渐渗透在医学生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

注重显性文化育人环境营造。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是统帅和旗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澍青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即是如此。一直以来,学校把校园显性育人环境营造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学校充分吸收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和医疗卫生行业育人特色,挖掘、论证、提炼和总结了教育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等,明确了“以培养现代健康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特色的应用型医学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尚品德、尊知识、比贡献、贱浮华”的校训,“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崇尚医德、敬业奉献”的校风,“科学、严谨、敬业、创新”的教风,“自强、勤学、修德、立志”的学风,树立了精神文化育人目标,为学生医德的养成提供了精神支撑。为了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校还专门建设了6000平方米的医学博物馆,编辑出版了《医德学》教材,组织编写了《医学生教育读本》。在探索与实践中,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医德教育体系——医学生“4321”医德教育工程建设,为学生医德的培养打下了物质基础。

将医德教育融入教学实践活动。学校把教育学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医德素质培育的根本宗旨。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人们的思想怎样变化,学校医德教育的特色日久弥新。通过第一课堂渗透、第二课堂寓教于乐使医德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做实第一课堂,夯实理论基础。抓实新生入学教育。学校让学生了解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深刻含义,体会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让他们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清楚做一名合格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使命;组织医学生宣誓,开展“我为什么学医”主题班会,组织参观校史馆、校医学博物馆、校人体解剖陈列馆等激发学生学医的兴趣和对医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医德医术的向往和乐于为医学事业献身热情。专业教育中融入医德教育。经过第一学年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学校第二年从理论上使学生认识医德对医学本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一名有德术双馨的医生,引导学生从爱业敬业向乐业发展,激励他们刻苦学习临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特别是医德修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教育,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理解良好的医德对一名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习临床专业知识的同时,把医学基础理论结合医德相关的内容融入到日常专业教育中。学校还聘请了大批的三级甲等医院的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来校授课,在讲授医学知识的同时,也将自己良好的职业操守渗透到课堂上,以他们的言传身教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实践教育中契入医德教育。临床实习阶段,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了解医疗实践内容,开始接触病人、接触社会。要强化医德理论教育,使学生明确,作为一名医生只有具备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才能为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负责。教会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加强医德修养。学校通过“实习经验交流”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良好的医德对于一名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如何做一名“良医”。通过在医院的实习实践,逐步将医学生的医德认知转化为医德行为和习惯。

做活第二课堂,提升实践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拉近医学生与医德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觉得医德就在他们身边,达到提升医德认识的作用。学校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卫生服务调查、街头义诊、志愿者活动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既巩固提高了学生的书本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又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弘扬了奉献精神,培养了职业道德意识,丰富了社会经验。

校园活动中凸显医德教育。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以“两馆两节一典礼”为载体,校内校外、室内室外相结合,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帮助医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两馆”即校史展览馆和医学博物馆。校史展览馆是校史教育极其生动的教材和课堂,成为新生入校教育的第一门必修课,让每一位新生都能在栩栩如生的场景中,感受到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艰辛的发展历程。医学博物馆通过大量的标本展示激发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和对生命的尊重。“两节”即校园文化艺术节和5.12护士节。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学校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举办校园辩论大赛、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和医学类竞赛活动等,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己、陶冶情趣,培养创新精神,打下医德基础。举行5.12护士节授帽仪式。“一典礼”即开学典礼。在开学典礼上,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医学生誓言”宣誓活动,使其一入校门就体味到医学医德的浓重气息,认知医学本义。

全体澍青人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肩负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立足岗位争当新时代出彩澍青人、出彩河南人。

本文来源:商讯 责任编辑: 毛嘉悦_HN014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荥阳到郑州多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