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天目山,接受上海游客吗?

3号一早,偶和3个朋友,驾车去临安,现在上照片,希望大家和偶一起分享。

3号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沪杭高速上的车很多,连进嘉兴服务区都需要排队

服务区里车满为患,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车位停下

尤其是上洗手间的人,更是排起了长龙。看来今天去杭州的人很多啊!

稍作休整后,又开始上路,刚没开出多久,从偶旁边窜上来一辆车,感觉有些不对劲,定睛一看,原来车尾上贴有膏药旗。上次听说一唢呐塔有这种事情,没想到今天也让偶看到了相同情况。真是没啥好说了,只能说那个人一定很无知 ......

又开出没多久,前方遇上了堵车

看看国人的素质:高速公路中间临时隔离带右侧是刚竣工的拓宽段,现在还不让车辆进入,可一堵车,很多不自觉的车主拼命往里钻,抢道插队,结果,他们在前方遇上了高速巡逻JCSS

前方遇上高速巡逻JCSS,看来前方有事故,刚才插队的车统统被赶回了外面,不罚款算他们走运了

前方遇事故。开车出门还是安全第一啊!

}

天目山因何得名,山中又藏着怎样的珍宝?徐志摩在天目山如何得到灵感,看到了心上的光?徐悲鸿又是如何用妙笔绘成天目山的神韵?日本奉为“国宝”的天目盏,又与天目山存在着怎样的渊源?

“天目三千丈,东南第一峰。” 浙江这片河流纵横的江南平原,孕育出了一座重峦叠嶂、耀目璀璨的森林王国——天目山。天目山源出昆仑,地处浙江西北部,逶迤于浙皖两省,主脉绵延至杭州,被称为“浙西百山之祖”。

天目山主体东、西两峰近巅,各有一池,形若双眼,得名天目。天目山也是长江和钱塘江的分水岭,这是中国古老山地之一,丰沛的水分汇集成溪,江河行地,顺势而下,入钱塘、倾太湖、润万户。


天目山前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塘,天目山与钱塘江渊源可追溯到先秦,富有神话色彩的著作《山海经》中,都记录了这古老的山河,此后的数万年间,任凭沧海桑田王朝更迭,它们都岿然在此。

天目千重秀,林木十里深。天目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山峰峦叠翠,古木葱茏。《水经注》提到天目山,称其“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


天目山拥有世界最大、最古、最珍稀的参天古木,有举世罕见的大柳杉群落;有乾隆敕封的“大树王”;有被称为活化石的世界银杏之祖;有“地球独生子”天目铁木;有高居同类树种之冠的“冲天树”金钱松,林林总总的植物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原始森林景观。

在天目山蔚为壮观的大树群中,留下了不少传说故事,最为著名的当属“大树王”的故事。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最后一站落在杭州。途经天目山,见此树异常巨大,便封此树为“大树王”。


天目山,也是茶树生长的天然土壤,茶与天目山便早早结下了不解之缘。

1200多年前,在东天目山北部余脉的苕溪草堂,避乱南下的唐代“茶圣”陆羽隐居于此。为此,他踏遍天目山的岗峦、坡湾,采摘野茶。在天目山间,他仰首低颔,把盏问茶,细细探究茶的精妙。

后来,天目山茶被陆羽编写进《茶经》:“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者,与舒州同。其最佳者,邑中各山皆产,茶出米坞者亦清香。”天目山茶因陆羽之记载而闻名,更与古刹、名僧有不解之缘。


早在宋元时期,天目山地区佛寺林立,香火繁盛,兴茶道,倡导茶禅一味。高僧辈出的天目山取代以径山为首的禅院五山各寺院,成为禅的中心,声名远扬。

大批日僧接踵而至,到天目山求法。他们聆听高僧的开示,也一品天目茶禅的韵味。这是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茶具,它巧夺天工的精美让他们惊叹,浑然天成的形态更令他们着迷。最终,这些从天目山寺院被日僧带走的茶碗,成为日本茶道中神圣的器具,成为日本茶文化的源流。


天目盏对日本瓷器界影响深远,历代都被视作弥足珍贵的宝器,甚至有“一只茶盏可换一座城池”之说。每一只黑釉瓷都绽放不同的光华,被誉为“碗中宇宙”。

曜变天目盏的珍贵之处不仅仅在于目前已极难看到,纹饰极难拷贝复制,更在于他们神秘独特的光彩。

天目盏这样的人间绝品,神韵自然要来自天目山瓷土,配以绝妙的配方和水火并济的超高手工艺。想要恢复熄火数百年的古窑口,一切都要迈步从头越。临安近年来复原古法,时隔近800年重新成功烧制天目盏。


如今,天目山中的众多寺庙依山就势,殿宇森森,檀香缭绕间,钟磬交鸣。山寺依旧矗立,而天目盏已经辗转数次,再次回到赋予其生命的故土。

为实现天目盏的复兴,从原料选择到烧制工艺,都旨在复原古代传统技艺与宋代瓷艺文化。

如今的匠人们,踏遍天目山寻找原始的瓷土矿石,摸索其耐火温度、金属含量、烧制规律。名刹古窑炼宝器,一把天目慰平生。沉寂数百年后天目盏和天目古窑如今焕发新生,正在成为天目山一道全新的风景。


“八方香客云集来,十万烟火散江南”。自梁代至今,香火绵延有1500多年历史的天目山,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是名扬四海的江南佛教圣地之一。

相传韦驮菩萨曾把这里作为自己的应迹道场,而当年昭明太子萧统更是在天目山一边参禅分经,一边编撰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

幽邃奇妍的景色,优越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天目山璀璨的历史文化。历代文宗巨匠入天目探幽览胜,吟咏著文者不可胜数。


陶渊明曾隐居西天目山,作有《问来使》一诗存世,其中“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屋南山下,今生几丛菊?”堪为绝句。

山中的一草一木都为天目山的别致风采增添一丝一毫。天目之美,难以名状。画家叶浅予曾数度登上天目山,欲成就一幅自己满意的画,但最后他不得不感叹道:“妙笔生天目,神韵难入画。”

画家徐悲鸿却在此收获了他的灵感,绘就了传世佳作《西天目山老殿》和《老殿古杉图轴》。如今,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画作,一览近百年前的天目盛景。


在云水边静沐暖阳,在青山翠谷间漫游,在天目山,当一闲云野鹤,寻求心中自在,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都市人领悟和追寻。由此,在天目山脉的许多许多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村落,一步步地被挖掘、善待。

这些村落也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天目村落”,它们已展露新容,他们各具特色,乡味满满。而这份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的探索,也让天目山麓呈现出新的气象。

天目山→天目大峡谷→天目月乡

夏天的天目山制作防疫香袋、植物微景观等手作。

天目大峡谷内还有网红喊泉、水上秋千、摇桥等玩乐项目。

天目月乡因桥得名,有一个美如诗的名字月亮桥村,村庄成了通往天目山的一颗靓丽的明珠。




周恩来演讲纪念亭→民族日报社旧址 →天目山留椿屋

1939 年3 月24 日,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定抗战必胜信心,周恩来在黄绍竑的陪同下,向浙西行署成员、行署干部训练班学员、政治工作队员、民族日报社部分工作人员和浙西临时中学全校师生在内的1500 余人作了团结抗日的长篇演讲,提出了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向日寇反击的策略。


民族日报社旧址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1939 年1 月,浙西行署机关报《民族日报》创刊,1945 年10 月,浙西行署宣布撤销,报纸随即停刊。

当时名义上由国民党浙西行署主办,实际上早期却由共产党人控制领导权,开宗明义“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对内对外做了大量抗日宣传工作。


建于1936 年,建筑面积为350 平方米,是上海怡和洋行潘志铨向禅源寺僧人租地建设。抗战期间,是浙西行署办公地。

1939 年3 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公开身份,视察浙西,与黄绍竑会晤,共商国是。


人员密集公共场所有进入接受测温,规范佩戴口罩,亮健康码通行。

增强个人防护意识,保持“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用公筷”等卫生文明习惯。

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等症状,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和诊疗,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一、合理安排行程。提前了解出发地、目的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查询旅游景区开放、门票预约措施。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时间,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气状况,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根据天气预警及时调整行程。

二、做好个人防护。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规定,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勤通风,养成“一米线”好习惯。乘坐交通工具、入园游览时自觉与其他游客保持间距,避免扎堆。咳嗽、打喷嚏时,注意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时,应停止游览并及时就医。

三、关注汛期安全。在山区、河谷等区域要防范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山洪暴发等安全风险。避免前往不具备开放接待旅游者条件的区域,不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谨慎选择划船、漂流、浮潜、深潜等涉水活动,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四、关注交通安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携带违禁物品,行驶途中系好安全带,提前了解安全锤、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逃生门窗位置,掌握紧急逃生正确方法。自驾出游要杜绝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控制车速,注意礼让。

五、关注消防安全。不在野草较多、树木繁盛、树叶堆积等易燃物聚集地或有防火提示的地方吸烟、野炊。入住宾馆时,了解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逃生线路,不要卧床吸烟、不乱扔烟头火柴。

六、文明健康出游。积极践行“光盘行动”,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杜绝餐饮浪费,提倡使用公勺公筷。遵守公共秩序,爱惜公共设施,关爱自然生态,不在水源地或海滨区留置垃圾,不在“网红”地任性打卡拍照。团队旅游要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旅行社,签订规范的旅游合同,不购买明显低于经营成本的旅游产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留椿屋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天目山天然景区内,留椿屋又名天然居。这是一栋仿西洋建筑而建的私家别墅。 1936年,上海怡和洋行老板潘志铨向禅源寺租地营建,为其父潘澄波颐养天年,故名"留椿",1936年,新华影业公司在天目山拍摄《桃园春梦》,电影皇后胡蝶曾在这里居住过。这里空气质量很好,天然氧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目山二日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