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误时喜欢撒谎该如何教育?

孩子撒谎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孩子在犯错之后为逃避惩罚而撒谎,而根本原因是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的教育方式不对造成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实是不知道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的,这是需要父母来告诉的。但是许多父母告诉孩子怎么做是错的方式很特别,一般有两种:狠狠批评和打,好像在父母的意识里打了孩子,孩子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打了孩子只是让孩子知道这么做是错误的,但是孩子还是不知道怎么做的是正确的,那么下次孩子遇到同样问题还是会犯错误。虽然他不知道正确的该怎么做,但是他知道犯错肯定要受罚,孩子不想受罚那怎么办,只有撒谎这一条路了。

父母习惯用打、骂来对待犯错的孩子

孩子撒谎其实都是父母没有正确对待孩子犯错误的问题。

1、教育孩子时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态度。

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不应该对他大加斥责,更不要用过激的语言、教训的口气和孩子说话。父母应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他错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做是错的,那正确的应该怎么做。

2、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

其实,孩子撒谎的行为还有一部分是出于某种需要,如果孩子的合理的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没得到满足,他必然会寻找满足的办法,如果父母对这种合理需求过分抑制,孩子就会换种方式,以某种谎言来达到满足自己的需求。

父母要认真倾听并分析孩子的需求: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哪些是将来才能满足的,对于合理的、现在能满足的要及时满足,对于不合理的、将来才能满足的要告诉孩子为什么。

3、父母要敢于承认错误。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有可能不自觉的对孩子讲一些不诚实的话,或者讲过的话没兑现,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向孩子承认错误,以求赢得孩子的信任。

孩子撒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父母在孩子犯错时没有正确教导孩子,父母要想孩子真诚的对待你们,那么父母就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对待孩子犯错误这个问题!

更多教育知识请关注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孩子犯错总不愿意道歉?家长不妨试试这样引导

来源: 作者: 单位:

犯错误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但在生活中,让犯错的孩子道歉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孩子明显做错了却拒不认错,让TA道歉不是一声不吭就是大发脾气;有时候孩子可能也意识到自己错了,但要说出“对不起”这三个字却很难。

学会道歉,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行为不仅是孩子有礼貌、有是非观、有责任意识的表现,同时也有利于孩子形成更强的自控能力、拥有更融洽的人际关系。孩子为什么总是不愿意道歉?作为家长,又该如何从小引导孩子学会主动、真诚地道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道歉?

很多家长都感到非常疑惑:道歉又不难,为什么孩子就是不愿意承认错误呢?先不要急着去逼迫孩子说“对不起”,赶快来了解一下他们不愿意道歉背后的心理原因吧!

01“我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

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生理机能的发育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也无法预测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后果。所以他们经常会说错话、做错事,而且不知道这件事是错的还是对的,更不知道如何去改正错误。这些都是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造成的。

02“我错了,爸妈要惩罚我怎么办”

一些孩子做错事后害怕受惩罚,只好用撒谎或者拒不认错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做错了,只是预想到自己承认错误后所遭受的后果会比较严重,害怕去承担责任。尤其是父母的态度越严厉、逼迫越紧,孩子就会越觉得后果严重,越想要逃避。

03“向别人道歉,是不是就等于承认我是坏孩子”

年幼的孩子在道德认知的发展上还未成熟,加上有些父母不正确的评价和引导,心底可能会认为道歉就是否定自己的表现,说“对不起”= 承认“我不好”或“我是坏孩子”。一旦陷入了这样的误区,孩子会不自觉地夸大道歉带来的羞耻感,外在表现往往就是用坚决不道歉的方式来逃避。

04“认错太丢人了,我就不认”

有的孩子个性比较倔强、自尊心很强,因此虽然知道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愿承认,怕认错后没有面子、丢脸。特别是如果父母在公共场合大声批评、要求自己道歉时,他们的自尊心就越受挫,也就越不愿意被迫说“对不起”。

05“没有人告诉我应该道歉”

还有一部分孩子从来没有认错的“习惯”,这与家长过度的放纵和爱护有关。比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长只顾着心疼安慰孩子,不教育孩子走路要当心,反而怨地面不好;小孩子之间发生了纠纷,有些家长往往是袒护自己的孩子,一味说别人的不是。这些都是造成孩子拒不认错的原因。

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会道歉

当孩子做错事时,要让孩子真诚、主动地向对方道歉,靠的不是父母的批评和说教,更不是强迫和威胁。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科学地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学会道歉呢?下面这几招提供给家长们参考:

1.不要急着逼迫孩子道歉

当意识到自己做错事或被告知自己做错事时,虽然有些孩子表面上表现出不在意的样子,但内心往往处于比较紧张、焦虑甚至害怕的负面情绪状态里。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家长们不要单纯为了让孩子表现出有礼貌、有教养的样子,而不由分说地训斥或急着逼迫他们去道歉,要给他们一点时间去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因为真正的道歉是要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绝不仅仅是说一句“对不起”那么简单。

很多孩子有时候并不清楚自己错在哪里,这时候家长需要在孩子冷静下来后,与孩子一起回忆、分析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让孩子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引导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最后明确告诉孩子犯这个错误的后果和严重性,以及应该如何弥补等,再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孩子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感受之间的联系时,向对方道歉就会成为一件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

3.告诉孩子道歉的重要性

道歉是一种良好的、负责任的品德,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道歉的真实意义,告诉孩子道歉不是对TA的否定,也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同时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道歉是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子,在犯错后都应该做的事情,并在孩子主动道歉后给予积极的表扬。

一些家长总是居高临下地教训孩子,自己却从来不检讨自己的行为,一旦自己犯了错,也不会主动向孩子道歉。“身教”比“言传”往往更具说服力。作为家长,无论是在与他人相处,还是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也难免会犯错。这时,父母也应该主动道歉,现身说法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道歉是犯错后应该有的行动,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5.帮助孩子树立是非观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往往是因为他们的是非界限不清。父母应该多多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日常小事或是童话故事、绘本故事等,帮助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是非对错观,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应该做的,什么是错的、不应该或不能做的,引导他们辨别是非,敢于承担。

6.必要的时候可以代表孩子说“对不起”

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家长也可以代表孩子向对方说“对不起”。这时孩子会看到家长的正确示范,学习到犯错后应有的态度和行动。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每一次孩子犯错的时候,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用科学的方法和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学会道歉,目的不是让孩子说出“对不起”三个字,而是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意识到自己哪里做错了,真诚、主动、自愿地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

  我们学校的学生,每个月都会发一本《家庭教育活页文选》,月刊,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里面有些文章很不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家庭教育的好材料!  昨天下课后,我在所教的班级做了一个小调查,我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家庭教育活页文选》,这本杂志你们家长能认真看的同学请举手!”教室里稀稀落落的举起了十来只手。三班共五十三人,也就是说,家长能认真阅读这本教育杂志的不足20%。更有意思的是,在我调查的时候,有位学生很诚实的直接说:“我爸根本不看,说没什么价值,还不如他自己的教育方法好。”这句话让我大跌眼镜,孩子真的很好(很诚实),但是家长真的很离谱。你的教育方法好?看自己的孩子都被教育成什么样子了。
  无疑,这个结果让我非常遗憾,但这就是中国的事实。我们国家现在看似对教育非常重视,但不免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所有人都会针对孩子的问题展开重重的“攻势”,殊不知,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家庭或者家长的原因造成的。治病不治本,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许多一线教师都有类似的经验,有时候教师的十句话不如家长的一句话,家长的一句话足以让你一个学期的教育成果化为泡影。所以,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长的素质则是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希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日引起教育部门和广大学校的重视,而不是只停留在嘴皮子上。
  201011期《活页文选》有一篇《谁杀死了孩子的求知欲》,写的不错。文章从“过分的充分理由”的心理学实验写起,分析了扼杀孩子兴趣的原因,并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了分级:  1、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持久,全身心投入,成就斐然;  2、超越别人的兴趣——评价标准单一,多数孩子有失败感;
  3、追求物质奖励的兴趣——兴趣被物质奖励替换;  4、逃避惩罚的“兴趣”——最短命,难以优秀。  本期《“烂笔头”帮你快速提高成绩》也是一篇很好的学习指导文章,对于记笔记的方法总结的甚为详细。  201012期《活页文选》有一篇《乐爷爷的“孙子兵法”》,写的太好了,我看了之后深有同感,并且把它推荐给了我的父母,希望藉此改变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一些做法,统一家庭的教育思想。
  “孙子兵法”第一招“假痴不癫”:假装不知而实知,假装不为而实不为,或将有所为。“玩的时候,犊犊总能发现自己比外公聪明,因为他能教外公玩玩具。”  “孙子兵法”第二招“声东击西”:“虽然是玩,但乐善耀还是会暗藏小心思,让孩子在玩乐中轻松愉快的学到知识。”  “孙子兵法”第三招“隔岸观火”:当女儿管教外孙时,乐善耀什么都不管。他说:“心疼是肯定的,所以只好眼不见为净。如今白脸红脸的时代已经过去,老人不能站在父母的对立面上,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声音,而且必须是正确的声音。”“在孙辈教育中,我们只能充当一个助手,起到辅助、配合的作用,而不是主打,孙辈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父母教育。因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乐善耀提议老人们做一个“三开老人”——开心、开明、开窍。“要想开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终身学习,在不断充电中开窍,在向年轻人学习中开窍。”  有这样的家庭,幸甚至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怕被骂撒谎了如何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