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小时候吃过的夹心巧克力?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某一个瞬间,突然想起小时候吃的某样零食,特 ~ 别想吃,然而冲到各大超市都找不到,甚至连在淘宝上都搜罗不到

亲不好意思,这款我们已经停产很久了哦 ~ 您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口味喜欢呢,可以试试这款最新的……

你骂骂咧咧退出聊天页面,怅然若失。

实际上,失去的不仅仅是那一份零食,而是伴随那份零食的各种回忆,好像也一样丢失了…

想借重温那个零食,短暂地想念一下当时和自己一起分享这个零食的朋友,短暂地回到那一瞬间的纯粹快乐,办不到了。

到底有多少我们童年时特别爱吃,但现在已经停产 / 下架了的意难平美食呢?一起坐上时光机,回顾一下吧 ~

除了已回归的嫩牛五方,田园脆鸡堡是要求回归的呼声第二高的了。它当时是肯德基最便宜的汉堡,8 块 / 个,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就是最好吃的!小时候的快乐就是这么简简单单!

墨西哥鸡肉卷向老北京鸡肉卷喊话:" 明明当初是一起出道,为什么最后你 solo 了!"比起老北京,我更爱的是墨西哥鸡肉卷啊!

这个阿筒当时超爱的啊!炸鳕鱼肉又软又嫩,真的无敌好吃。据说下架的原因一是说用的不是深海鳕鱼而被禁,二是说成本太高所以下架(Ps. 下图这种优惠券现在几乎也见不到了…

别看它不起眼,但它曾经也是 " 全家桶 " 中的重要一员,自从全家桶少了它之后就觉得不完整了…

这可以说是我吃过的第一款香芋味的产品,外表酥酥脆脆,里面软软糯糯,好吃到直接让我从此爱上香芋,以及香芋味的所有东西~

这个是阿筒个人觉得最遗憾的了!本来蛋挞就是我的早餐最爱,加上甜甜的黄桃,和酥脆的蛋挞皮一口咬下,人间幸福只需要一份小小的黄桃蛋挞!

它用深海鳕鱼、南美白虾和鱿鱼三种海鲜混合成泥,裹上面包糠,做成五角星形,炸至金黄酥脆,蘸上一点番茄酱,味道口感不逊于薯条!

自从看过了天线宝宝,我就对奶昔念念不忘,直到麦当劳的草莓奶昔直接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它还有巧克力和香草口味,奶味很浓,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吃麦当劳的派,我通常喜欢从中间掰开两半吃,看着它流心的样子,我就更加有食欲了。记忆中的红豆双皮奶派在这方面就是王者!

这款派在麦当劳各种五颜六色的派中,可谓是独树一帜。椰子 × 可可的味道,当时吐槽的人还蛮多的,然而现在想念它的人也不少,可不就是 " 真香 "?

这款当年也是人气很高,我个人喜欢吃黑椒鸡腿味的更多一些,然而据说是由于制作工序过长,不利于快销,于是下架了…(金拱门你就不能想点别的办法吗!

说到柠檬茶,其实阿筒的童年不是维他,而是这款雀巢的冰爽茶。我记得当时是潘玮柏代言的(当时他还很红)。大口灌入,很劲很爽,毫不愧对它的名字。

我觉得这是最好喝的巧克力奶了,它的广告词挺魔性的,一直在唱 " 全是奶!",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

这一个系列于 2004 年隆重上市,在 2011 年下架,有很多口味,分别取材于六个不同国家、地区,我最爱的是蟹黄鲍鱼面、豚骨拉面还有魔鬼拉面

这款方便面泡椒味很浓,我记得特别特别辣(对于广东人来说),小时候半夜偷偷在房间里开着空调吃,还是满头大汗,但辣得很爽!

拉王虽然没下架,但它改版了。旧版拉王在我心里真的是 TOP 级的,大碗,面滑,汤也特别好喝,初中带去学校大家都抢着来一口,现在感觉更像合味道?(没有说合味道不好的意思)

巧克力味、草莓味、奶油花生味和双层奶油夹心味。小时候吃真的有点被它的鬼脸吓到,但一边怕一边又忍不住吃,想着长大了不再怕就能吃更多了,然而现在停产了…

超市里有很多口味的 " 呀!土豆 ",但偏偏就是没有原味的,现在只有在韩国才能买到,很多人都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悄悄在国内消失了…

乐事味的薯片从来都是薯片中的一番级别,大家都爱它的原味和黄瓜味,但我却很想念它很久以前出过的酸汤鱼味,听上去挺重口味的,实际上自带鱼香,超美味!

真果粒也有挺多口味的,但是猕猴桃味就这样默默地被淘汰了,当时也是很多人表示不好喝,但爱酸的朋友喝多了就会觉得 " 诶?还挺上头?"

大多都是由市场自然选择淘汰的

但是总会戳中某些人的小众口味

意难平的 也许不仅仅是它们的味道

还有它背后所承载的故事与回忆

当看到它们显示 " 已停产 / 下架 " 时

好像就和那段记忆彻底地说了再见…

# 如果你也有某些想念的已停产 / 下架美食 #

评论留言告诉我们吧 ~

  就长按扫描二维码

}

外软内脆的榛子巧克力、含着一口甜酒的酒心巧克力、折断时“啪”一声清脆利落的巧克力板…小时候,半岛君真的hin迷各种巧克力,那口香甜黏腻的滋味,就像快乐一样难以抗拒。

长大后,变得不太嗜甜,以前揣在裤兜里不舍得吃的巧克力很少再吃,更喜欢甜中透着微焦和果酸,在舌尖缓缓融化的黑巧,但偶尔翻到一些回忆帖,还是会想念曾经那些“蛀牙好友”。

不说不知道,90后童年吃过的巧克力多数是国产品牌,细细整理下来,就是一部浩浩荡荡的“中华牌巧克力史”。

我国的巧克力事业从50年代开始,由上海、天津、北京掀起这股甜蜜潮流,再渗透到其他城市。

今期,半岛君会分四章内容,和你聊聊那些被尘封的故事~

  • 第一章:巧克力的甜蜜旋律,从摩登的上海开始
  • 第二章:老一代天津人和北京人忘不了的巧克力
  • 第三章:全中国小孩都爱吃麦丽素和星球杯
  • 第四章:改革开放后,我们吃过的高档巧克力

巧克力的甜蜜旋律,从摩登的上海开始

“上世纪50年代,非洲国家用可可豆抵债,上海起步开发可可粉、可可脂、可可液块的生产…”

翻开历史书,不难发现中国最早的巧克力工厂设在上海,益民、申丰、申浦等巧克力品牌相继诞生。

讲起益民并不陌生,我们小时候吃过的光明冰砖、三色雪糕、绿豆冰棍,都是它的出品,在巧克力的研发上,益民同样出色:

“光明牌威化巧克力”,四层威化饼mix巧克力夹心,再裹上厚厚的巧克力浆,卖2毛5一块, 当年老上海的下午茶,就是冲杯麦乳精,吃块威化巧克力,吃的时候,一层一层咬开来品尝。

拿到威化巧克力的孩子们,同样不舍得一口吃完,总是一边写作业一边偷偷地啃,享受着巧克力香甜和威化饼脆酥交替的美妙口感,吃完后,再用手指把桌子上的威化屑屑,粘起来吃掉~

现在仍是“国产零食之光”

益民旗下还有两大巧克力巨头:幸福牌、丰收牌,当年更热销香港,成为香港人最钟意的糖果手信。

上海巧克力的香港宣传广告

后来,巧克力的种类更加丰富,厂家用红绿蓝金色的锡纸,将巧克力花样包装,就有了小时候我们最爱的足球、地球、鸡蛋形状的巧克力,也打开了收藏糖纸的万花筒。

“申丰”的球形巧克力1毛钱2颗,每次拆开时都小心谨慎,撕开的锡纸,会夹在课本里面,让它变得平整。

包装纸整理妥帖后,再把小小的巧克力往嘴里送,虽说那颗圆圆的巧克力不够丝滑,入口后还会黏在上颚,但那一口食趣至今仍令人回味~

巧克力的升级,先是造型,后是味道。

紧接着,“申浦”推出了酒心巧克力,长着酒瓶的形状,藏了白兰地、茅台等酒液。品尝这口高级的味道,要像品酒般高雅细腻:小口咬开,在瓶口处吮吸甜甜的酒液,再慢慢把巧克力吃掉…

酒心巧克力酒气很淡,对于被禁止喝酒的孩子来说,“酒”是新奇的噱头,用来满足迫切长大的愿望。

小时候最喜欢干的傻事,就是吃完酒心巧克力,假装喝醉,踉踉跄跄地走着,卖力地模仿成龙大哥的电影打醉拳…

老一代天津人和北京人忘不了的巧克力

翻查历史,会发现,早期巧克力发源的三个城市:上海、天津、北京,也是上个世纪西餐文化的流行地,制西点的技术和吃西餐的氛围,为巧克力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基础。

像天津的“起士林大板”,制造它的“起士林食品厂”,归属于天津最老牌的西餐馆:起士林餐厅,这家餐厅的创始人:阿尔伯特·起士林是德国的御厨,清末年间已经开始在天津做西餐,开馆子。

40年代的起士林西餐厅

在零钱只有1、2毛钱的年代,起士林大板卖1块5毛钱,绝对是“巧克力里的爱马仕”。

要是谁家孩子考得好,或表现突出,就能由父母出面领着,到小卖部买一块起士林大板。

吃这么大一块巧克力,可是有技巧的:先掰成一格格,再一点点递到舌尖,巧克力融化后,超乎想象的顺滑!完全融化后,喉咙间流存的甜,充盈而满足。

孩子们吃完巧克力,会将起士林红色包装纸压平夹在本子里收藏,写作业时不时拿出来闻。

90年代,黑金刚夹心巧克力开始风靡天津,2毛钱1颗,一块巧克力掰两半,和小伙伴一人一半,口感厚重,香味浓郁,等到巧克力慢慢融化,一股甜到齁的奶味弥留唇齿间,久久不散~

现在,天津至华北一带的结婚喜糖里,还能常常吃到甜蜜的黑金刚。

除了黑金刚,北京的“马大姐”金币巧克力,也是北方巧克力界最闪亮的星。

金币巧克力卖得火,不是因为有多好吃,而是它金光闪闪、看起来好有钱的外形,满足了大人们讨好彩头的愿望,即便它吃起来又干又硬,入口一股劣质代可可脂的味道,也常年畅销。

全中国小孩都爱吃的巧克力

90年代后期,小学小卖部的巧克力多到让人无从下手,但一包5毛钱的麦丽素是孩子们无限回购的零食,那口麦芽精、奶粉和可可混合的香甜,令人上癮。

很多孩子对麦丽素最初的认知,从《还珠格格》中小燕子咬下的药丸、《活佛济公》的仙丹开始。

受到古装剧的影响,孩子们放学后挤在小卖部买上一包麦丽素,边聊剧情边再现场景,聊到动情处,再来一颗“救命丹”增强气氛。

国内最早的麦丽素出自江苏梁丰,金丝猴、百诺随后推出,但拥有最多粉丝的还是梁丰牌。

吃麦丽素极需仪式感:先啃掉外层的巧克力,再把里面的麦芽精球含在嘴里,直到奶香味由内到外细细渗出,再把麦芽精咬碎咀嚼。

2002年,汕头甜甜乐推出星球杯,自此风靡全国,那黑白巧克力交融,混合香脆小饼干的口味,简直停不下来!

一个小小的星球杯,吃法各异:佛系派勺到什么吃什么;逻辑派按“黑巧克力酱-白巧克力饼干”的顺序吃;狂野派则快速搅拌均匀再慢慢品尝。无论是独食还是跟小伙伴分享,都能吃出不同的风味。

改革开放后,我们吃过的高档巧克力

改革开放后,德芙、吉百利、费列罗等外国名牌巧克力争相流入中国,零花钱充裕或者过圣诞节会买,但更多时候选择国产的金帝

作为曾经对外来品牌威胁最大的金帝,从推出第一块巧克力,就强调“只给最爱的人”这句土味的slogan,成功让它成为朋友或情侣之间送礼首选。

金帝还一直强调自己是纯正欧派风格,以至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们,将吃巧克力看作一种浪漫又小资的生活。

可可味比较浓郁的“真”巧克力,还有徐福记,当年一推出就是走高端路线,只有过年时才吃得上,稀罕到不行。

半岛君最喜欢徐福记奇欧比,口味多,有抹茶、茉莉、海盐、芝麻、咖啡等等,中间能咬到细腻润滑的软馅,每一颗都很新奇。

一块块香甜的国产巧克力陪伴着我们走过童年、读书时代...虽然它已不再是生活的主角,但偶尔想起和它有关的回忆,嘴边还是会有一点甜~

最后,更多有趣好玩的内容还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里,微信公众号搜索「半岛便利店」关注我们,会有更多惊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时候吃的夹心巧克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