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拿来12本书,分给四个小朋友,要是每个小朋友分得本数都不同,分得最多的小朋友能分到几本?

今天给各位分享五年级应用题及答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小学生五年级应用题及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希望我提供的内容能让你满意,你自己挑吧

五年级应用题50道及答案:

1、甲对乙说:"当我是你现在的年龄,你才4岁."乙对甲说:"当我是你现在的年龄时,你将61岁."问甲,乙现在的年龄各是多少?

解:设甲现在x岁,乙现在y岁。

答:甲42岁,乙23岁。

2、一批文稿,如果甲抄30小时完成,乙抄20小时完成,现由甲抄3小时后该为乙抄余下部分,问乙尚需抄多少小时?(列方程解)

3、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60千米的AB两地骑摩托车出发去某地,甲在乙后面,甲每小时骑80千米,乙每小时骑45千米,若甲比乙早30分出发,问甲出发经过多长时间可以追上乙?

4、某飞机原定以每小时495千米的速度飞往目的地,后因任务紧急,飞行速度提高到每小时660千米,结果提前1小时到达,问总的航程是多少千米?

5、一瓶酱油先吃去0.6千克,后又吃去余下的3/5,瓶中酱油还有0.8千克。这瓶酱油原来有多少千克?

6、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同地背向而行,当货车行5小时,客车行6小时后,两车相距568千米。已知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快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设客车是X,则货车是X+8

7、李欣骑自行车,刘强骑摩托车,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相遇后继续前进背向而行。在出发后6小时,他们相距240千米。已知李欣每小时行18千米,求刘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甲、乙两人相距22.5千米,并分别以2.5千米/时与5千米/时的速度同时相向而行,同时甲所带的小狗以7.5千米/时的速度奔向乙,小狗遇乙后立即回头奔向甲,遇甲后又奔向乙……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求小狗所走的路程。

因为小狗行走的时间=甲乙行走的时间

所以 小狗的路程=小狗的时间*小狗的速度

=甲乙的时间*小狗的速度

9、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4分之一,第二天修了90米,这时剩下150米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0、一台电脑原价8000元,现价6000元,降价了百分之几?

先计算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

11、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为184,丁数为64,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12、5个裁判员给一名体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58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分9.46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66分。最高分和最低分各是多少分?

13、中华商场今年上半年上缴利税345万元,完成全计划的3/5,这个商场全年计划上缴利税多少万元?

14、一家食品厂5又1/2天生产奶糖106又2/3吨。照这样计算,生产87又3/11吨奶糖要多少天?

15、甲,乙两人平均年龄18岁,乙,丙两人平均年龄20岁,甲,丙两人平均年龄16岁。甲,乙,丙三人各是多少岁?

16、甲,乙两人合作,3小时共生产零件165个,如果分别工作8小时,那么甲比乙多生产零件40个。求甲,乙两人每小时个做零件多少个?

17、甲,乙两个原来仓库共有粮食350吨,如果从甲仓运出91吨,乙仓运进80吨,那么乙仓的存量比甲仓的一半多6吨。原来甲,乙两仓各有多少吨?

18、客车和货车分别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而行,客车行完全程要3小时,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行了72千米与客车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19、某班召开家长会,给每个家长准备一个茶杯,结果少了5只,后来又借来杯子只数的一半这时却多出13只茶杯问这次到会的家长有多少 ?

20、机床厂原来知道机床每台用钢材1.02吨,改进设计后,每台比原来节约0.12吨,原来制造300台所用的钢材,现在可以多制造机床多少台?

21、小明买了6支铅笔和4本练习本,每本练习本0.68元,每支铅笔0.24元。小明付出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

22、 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火车每小时行使80千米,乙火车每小时行使70千米,开出12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10千米,两地相距有多少千米?

23、光明造纸厂生产一批新闻纸,原计划28天完成,每天需生产12.5吨。现提前3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吨?

24、李师傅生产一 批零件,前3天生产零件126件,照这样计算,再生产12天完成生产任务。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件?

25、化肥厂计划用30天生产化肥84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0.2吨,实际比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26、加工一批服装,每天加工300套,16天可以完成,

(1) 如果每天加工400套,提前几天完成?

(2) 如果每天多加工20套,几天可以完成?

(3) 如果要提前5天完成,每天要加工多少套?

27、某汽车厂计划全年生产汽车16800台,结果提前2个月就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照这样的速度,全年可生产汽车多少台?

28、新丰农机厂一个车间加工2480个零件。原来每天加工100个,工作20天后,改为每天加工120个。这样再加工几天就可以完成任务?

29、一个服装厂原来做一种儿童服装,每套用布2.2米。现在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做600套这种服装所用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30、有一个正方体,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45厘米。如果要切成一些同样大小的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厘米?

70,50和45的最大公因数是5

所以,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

这些小正方体的体积最大是5×5×5=125(立方厘米

31、一根绳子,剪下他的1/4,正好是14.4米,求绳长?

32、学校开展植树活动。6年级植树39棵,5年级植树棵数是6年级的12/13,4年级植树棵数是5年级的5/64年级植树多少棵?

33、一批煤运走了他的1/5正好是1/6吨,求这批煤的总量。

34、某银行原计划20天发行5000万元国库券,结果前6天完成了计划的2/5,照这样计算,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现在完成任务需要:2÷2/5=5天

可提前:20-5=15天完成任务?

35、一个服装厂原来做一种儿童服装,每套用布2.2米。现在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做600套这种服装所用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36、1根绳子减去1/5,又接上5米,比原来短了3/20,绳子现在长几米?

37、五(1)班共有学生68人,一天下午该班男生人数的1/11和5名女生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未参加竞赛的人中男女生相等。这个班男、女各有多少人?

答:这个班有男生33人,女生35人。

38、修一条公路,完成全长的1/6后,离中点还有12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的是多少千米?

答:这条公路全长375千米。

39、一种钢管用去2/5,正好5米,如果用去它的1/3,就用去了多少米?

答:如果用去它的1/3,就用去了25/6米。

40、五年级同学植树,13或14人一组都正好分完,五年级参加植树的同学至少有多少人?

答:五年级参加植树的人至少有192人.

41、两辆汽车从一个地方相背而行.一车每小时行31千米,一车每小时行44千米.经过多少分钟后两车相距300千米?

答:经过240分钟后两车相距300千米.

42、两个工程队要共同挖通一条长119米的隧道,两队从两头分别施工.甲队每天挖4米,乙队每天挖3米,经过多少天能把隧道挖通?

答:经过17天挖通隧道.

43、学校合唱队和舞蹈队共有140人,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6倍,舞蹈队有多少人?

44、兄弟两个人同时从家里到体育馆,路长1300米.哥哥每分步行80米,弟弟骑自行车以每分180米的速度到体育馆后立刻返回,途中与哥哥相遇,这时哥哥走了几分钟?

答:这时哥哥走了10分钟.

45、一块梯形的玉米地,上底15米,下底24米,高18米.每平方米平均种玉米9株,这块地一共可种多少株玉米?

答:这块地可种玉米3159株.

46、某班学生人数在100人以内,列队时,每排5人,4人,3人都刚好多一人,这班有多少人?

47、李俊有一盒巧克力糖,每次7粒,5粒,3粒的数都余1粒,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多少粒?

答: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106粒.

48、黎明小学有一段长15米,宽1.2米的长方形甬道要铺方砖.设计师准备了边长是30厘米的方砖,请你算一算:需要几块这样的方砖?如果每块方砖3元,那么铺这段甬道需要多少元?

答:需要200块这样的方砖,需要600元.

49、有两块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实验田,一块底边长70米,高45米,另一块底边长90米,高是多少米?

50、一批钢管叠成一堆,最下层有10根,每上1层少放1根,最上1层放了5根.这批钢管有多少根?

答:这批钢管有45根.

五年级应用题带答案,急急急

1、五年级全体同学每人带2个不同的水果去慰问解放军叔叔,全班共带了3种水果,其中苹果40个,梨32个,橘子26个,那么,带梨和橘子的有多少个同学?

分析:因为每人带2个不同的水果,苹果40个,则带苹果的同学40人带的另一种水果不是梨就是橘子(共40个),还剩下梨和橘子32+26-40个,每人带2个不同的水果,所以带梨和橘子的有(32+26-40)÷2=9个同学.

答:带梨和橘子的有9个同学.

点评:此题也可以这样解答:设带梨和橘子的有x个同学.得:32-x+26-x=40,解得x=9;答:带梨和橘子的有9个同学.

2、爸爸去市场买鱼,若买鲤鱼30尾差4元,若买鲢鱼40尾,则多20元.两种鱼每尾的价格相差2元1角.那么鲤鱼每尾的单价是6元,鲢鱼每尾的单价是3.9元.

分析:根据条件,很容易判断出,鲤鱼贵,鲢鱼便宜.因此,买30条鲤鱼比买30条鲢鱼的价钱多2.1×30=63元,从而可得如果买30条鲢鱼,就多63-4=59元,所以,原问题就转化为:若买30条鲢鱼,多了59元,若买40条鲢鱼,多了20元,根据盈亏问题中的每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的差可求出鲢鱼的单价是:(59-20)÷(40-30)=3.9元,所以,鲤鱼的单价是3.9+2.1=6元.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

买30条鲤鱼比买30条鲢鱼的价钱多2.1×30=63(元);

则如果买30条鲢鱼,就多63-4=59(元);

鲤鱼的单价:2.1+3.9=6(元);

答:鲤鱼每尾的单价是6元,鲢鱼每尾的单价是3.9元.故答案为:6,3.9.

点评: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将买两种鱼的盈亏问题转变成买一种鱼的盈亏问题。

3、一个剧场设置了20排座位,第一排有38个座位,往后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这个剧场一共设置了多少个座位?

分析:本题中,欲求剧场一共设置了多少个座位,需要先求得最后一排有多少个座位.由题意知,第20排的座位数是:38+(20-1)×2=76,那么剧场一共设置的座位数是:38+40+42+…+74+76;简单速算可得解.

解答:解:(1)第20排的座位数:38+(20-1)2×=76(个);

这个剧场一共设置的座位总数是:

答:这个剧场一共设置了1140个座位.

点评:本等差数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先求得数列中的最后一个数的值即最后一排的座位数,然后再根据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4、一堆零件有100多个,如果4个4个包装多2个;7个7个包装则多3个;9个9个包装则多5个.这堆零件准确数是122个.

考点:孙子定理(中国剩余定理).

分析:这个题目其实就是求2、7、9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即2×7×9=126,7个7个包装多3个,如果9个9个包装多5个,都与整除的数相差为4,所以减4,就是这堆零件的准确数,126-4=122个.

解答:解:2、7、9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答:这堆零件准确数是122个;故答案为:122.

点评:此题的关键是利用2、7、9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来解答.

5、张东和王强两人骑自行车沿着长1800米的环形马路行驶,如果他们同时同地反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一次;如果他们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经过36分钟相遇一次.已知张东骑车速度比王强快,那么张东每分钟行250米,王强每分钟行200米.

(1)他们同时同地反向而行,属于相遇问题:二人行驶的路程之和等于环形马路的总长度,由此可以求得二人的速度之和为:米\分钟,

(2)同时同地同向而行,属于追及问题:张东行驶路程-王强行驶路程=环形马路的总长度,由此设张东的速度为x米每分钟,则王强的速度就是450-x米每分钟,由此即可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解答:解:二人的速度之和是:(米/分),

设张东的速度为x米每分钟,则王强的速度就是450-x米每分钟,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答:张东每分钟行250米,王强每分钟行200米.故答案为:250;200.

点评:本题考查环形跑道上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相遇问题常用的等量关系为:两人行驶的路程之和=环形跑道的长度,追及问题常用的等量关系为:两人行驶的路程之差=环形跑道的长度.

6、南山水泥厂一号仓库存有水泥32吨,二号仓库存有水泥54吨.一号仓库每天存入水泥4吨,二号仓库每天存入水泥9吨,10天之后二号仓库的水泥吨数是一号仓库水泥的2倍.

分析:设x天后二号仓库的水泥吨数是一号仓库水泥的2倍,则此时一号仓库存入水泥32+4x吨,二号仓库存入水泥54+9x吨,根据它们的倍数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设x天后二号仓库的水泥吨数是一号仓库水泥的2倍,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答:10天后二号仓库的水泥吨数是一号仓库水泥的2倍.故答案为:10.

点评:设出未知数x天,得出一号、二号仓库存入的水泥量,利用它们之间总量的倍数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7、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360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倍,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各多少棵?(用方程解)

考点: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

专题:简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

分析:此题要求用方程解答,可设桃树有x棵,则梨树有2x棵,因为桃树和梨树共360棵,据此列方程为x+2x=360,解方程求出桃树的棵数,然后再求梨树的棵数,解决问题.

解答:解:设桃树有x棵,则梨树有2x棵,由题意得:

答: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梨树240棵.

点评:此题列方程的依据是“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360棵”,根据此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8、甲乙两地相距740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7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分析:如果知道两车的速度和,那么从速度和中减去甲车的速度,即可求得乙车的速度.由“甲乙两地相距740米,经过5小时相遇”,可知两列火车的速度和是740÷5=148(千米),所以乙车每小时行148-72,计算即可.

答:乙车每小时行76千米.

点评:求两车的速度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重点考查“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这一关系式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9、小明家种了一块三角形菜地,底是10m,高是6m,平均每平方米收18千克菜,这块菜地一共可以收多少千克菜?

考点: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分析:先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菜地的面积,再据“单产量×面积=总产量”即可求解.

答:这块菜地一共可以收540千克菜.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小军有邮票的张数是小林的3倍,他们一共有邮票240张,求小军和小林各有邮票多少张?

(2)某植物园有松树和榕树共120棵,已知松树是榕树棵数的2倍,问榕树,松树各有多少棵?

(3)饲养场有公鸡和母鸡480只,母鸡比公鸡的2倍还多30只,这个饲养场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4)甲仓库粮是乙仓库的3倍,如果从甲仓库运出90吨,从乙仓运出10吨,则两仓库存粮相等,甲乙两仓库原各存粮多少吨?

考点: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1)设小林有邮票x张,则小军有3x张,根据“小军的邮票张数+小林的邮票张数=邮票总张数(240)”,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2)设榕树有x棵,松树则有2x棵,根据“松树的棵树+榕树的棵树=总棵树(120)”列出方程x+2x=120,解答即可;

(3)设公鸡有x只,则母鸡有2x+30只,根据“公鸡只数的2倍+30=母鸡只数”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4)设乙仓库原来存粮x吨,则甲仓库原来存粮3x吨,根据“最后两仓库存粮相等”列出方程(3x-90)-(x-10)=0,解答即可.

解答:解:(1)设小林有邮票x张,则小军有3x张,

答:小林有邮票60张,小军有邮票180张;

(2)设榕树有x棵,松树则有2x棵,

松树:40×2=80(棵);

答:榕树有40棵,松树有80棵;

(3)设公鸡有x只,则母鸡有2x+30只,

答:公鸡有150只,母鸡有330只;

(4)设乙仓库原来存粮x吨,则甲仓库原来存粮3x吨,

答:乙仓原来存粮40吨,甲仓原来存粮120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设出所求量为未知数,进而找出数量的间的相等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10道应用题五年级要答案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行驶了全程的5/11,如果甲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行了5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客车和货车的速度之比为5:4

那么相遇时的路程比=5:4

相遇时货车行全程的4/9

此时货车行了全程的1/4

3、甲乙两人绕城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现在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出发,乙遇到甲后,再行4小时回到原出发点。求乙绕城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相遇时乙行了全程的3/7

那么4小时就是行全程的4/7

所以乙行一周用的时间=4/(4/7)=7小时

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步行走向B地,当甲走了全程的1\4时,乙离B地还有640米,当甲走余下的5\6时,乙走完全程的7\10,求AB两地距离是多少米?

所以甲走全程的1/4时,乙走了全程的1/4×4/5=1/5

1、一项工程 甲乙合做6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甲独做要几天完成?

2、一项工作,甲5小时先完成4分之1,乙6小时又完成剩下任务的一半,最后余下的工作有甲乙合作,还需要多长时间能完成?

3、工程队30天完成一项工程,先由18人做,12天完成了工程的3/1,如果按时完成还要增加多少人?

按时完成,还需要做30-12=18天

4、甲乙两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先加工1.5小时,乙再加工,完成任务时,甲完成这批零件的八分之五.已知甲乙的共效比是3:2.问:甲单独加工完成着批零件需多少小时?

解:甲乙工效比=3:2

也就是工作量之比=3:2

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乙队先做5天后,剩下的由甲、乙两队合作,还需要多少天完成?

五年级100道应用题有答案

1:体育用品有90个乒乓球,如果每两个装一盒,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五个装一盒,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答:如果每两个装一盒,能正好装完如果每五个装一盒,也能正好装完.因为90能整除五.

2:体育店有57个皮球,每三个装在一个盒子里,能正好装完吗?

3:甲,乙两个人打打一份10000字的文件,甲每分打115个字,乙每分钟打135个字,几分钟可以打完?

答:40分钟可以打完.

4:五年级同学植树,13或14人一组都正好分完,五年级参加植树的同学至少有多少人?

答:五年级参加植树的人至少有192人.

下面几道题目虽然属于应用题,但跟方程有关.我都是用方程解答的.

5:两辆汽车从一个地方相背而行.一车每小时行31千米,一车每小时行44千米.经过多少分钟后两车相距300千米?

答:经过240分钟后两车相距300千米.

6:两个工程队要共同挖通一条长119米的隧道,两队从两头分别施工.甲队每天挖4米,乙队每天挖3米,经过多少天能把隧道挖通?

答:经过17天挖通隧道.

7:学校合唱队和舞蹈队共有140人,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6倍,舞蹈队有多少人?

从这里开始不是方程题了.

8:兄弟两个人同时从家里到体育馆,路长1300米.哥哥每分步行80米,弟弟骑自行车以每分180米的速度到体育馆后立刻返回,途中与哥哥相遇,这时哥哥走了几分钟?

答:这时哥哥走了10分钟.

9::六一儿童节,王老师买了360块饼干,480块糖,400个水果,制作精美小礼包,分给小朋友作为礼物,至多可做几个小礼包?

答:至多可做1240个小礼包.

10:淘气买了40个气球,请同学来家比吹气球.为了能把气球平分,淘气应该请几个同学来比吹气球?淘气不参加.

11:一块梯形的玉米地,上底15米,下底24米,高18米.每平方米平均种玉米9株,这块地一共可种多少株玉米?

答:这块地可种玉米3159株.

12:某班学生人数在100人以内,列队时,每排5人,4人,3人都刚好多一人,这班有多少人?

13:王月有一盒巧克力糖,每次7粒,5粒,3粒的数都余1粒,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多少粒?

答: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106粒.

14:晨光小区有一段长15米,宽1.2米的长方形甬道要铺方砖.设计师准备了边长是30厘米的方砖,请你算一算:需要几块这样的方砖?如果每块方砖3元,那么铺这段甬道需要多少元?

答:需要200块这样的方砖,需要600元.

15:有两块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实验田,一块底边长70米,高45米,另一块底边长90米,高是多少米?

16:一批钢管叠成一堆,最下层有10根,每上1层少放1根,最上1层放了5根.这批钢管有多少根?

答:这批钢管有45根.

1.东高村要修建一个长方体的蓄水池,计划能蓄水720吨.已知水池的长是18米,宽是8米,深至少是多少米?(1立方米的水重1吨.)(用方程解答)

2.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池内原来水深1.2米.如果用水泵向外排水,每分钟排水2.5立方米,需要多少小时排完?

3.一个长方体的汽油桶,底面积是16平方分米,高是6分米,如果1升汽油中0.74千克,这个有同可以装多少千克汽油?

4.用2100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堆成一个长方体,它的高是1分米,长和宽都大于高.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答:这个油桶可以装71.04千克.

答:长为70厘米;宽为3厘米;或者长为30;宽为7厘米.

有一个正方体,边长为2厘米,求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

有一个长方体,长2厘米,高2厘米,宽1厘米,求表面积?

第7题:一块长方体的木板,长2米,宽5米,厚8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第8道:一个正方体油桶的棱长0.8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做这个油桶至收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第9道:有三根木棒,分别长12厘米,44厘米,56厘米.要把他们都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剩余,每根小棒最长能有多少厘米?

答案:这里求的是12,44,56,的最大的公约数!你自己算吧!

第10题:一个无盖的正方体鱼缸,棱长50厘米,至少需要多大玻璃?

第11题:一包糖果,分8个人或10个人,都能正好分完,这包糖果至少有多少块?

答案:这里是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

第12题:有一箱牛奶,分5个人或分7个人,都剩一瓶牛奶,这箱牛奶至少有多少瓶?

答案:这里求的是5和7的最小公倍数在+上1

第13题:长方形地长40米、宽45米,和另一块底为75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块平行四边形地的高多少米?

第14题:三角形的面积是3.4平方米,和它等地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

第15题:一个长方体水池长8.5米,宽4米,深1.5米,这个水池占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16题: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分米,宽8分米,高6.5分米,如果在它的围标涂上油漆,涂油漆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分米?

第17题:梯形的上底是5米,下底12米,高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答案:(5+12)*8=68(平方米)

第18题:做长方体的箱子,长0.8米,宽.6米,高0.4米.做这个箱子至少要多少材料?

第19题:正方体纸盒棱长0.6米,做一个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材料?

第20题:小明里学校有1000米,他每分钟走100米,要多少小时才能回到学校?

答案:(分钟)=1/6小时21.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0,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80,已知其中一个数为180,求另一数?

22.从运动场的一端到另一端全长96米,原来从一端起到另一端每隔4米插一面小红旗,现在要改成每隔6米插一面小红旗,求不拔出来的小红旗有多少面?

答案:因为运动场全长96 每隔4米 有1面红旗 可知一共有96除4=24面 又因为改成每6米一面 3成4=12 2成6=12 所以每四面红旗拔掉2根24除2=12面

23.有25个桃子,75个橘子,分给若干名小朋友,要求每人分得的桃子,橘子数相等,那么最多可非给多少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桃子多少个?橘子多少个?

最多可分给2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桃子1个,橘子3个.

24.兰兰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她住在奶奶家.妈妈每6天开看她一次,爸爸路远,每9天才能来看她一次.请你想一想,至少多少天爸爸,妈妈能同时来看她?两个月内他们全家能团聚几次?

答案:(6,9)=18天(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至少18天爸爸,妈妈能同时来看她,两个月内他们全家能团聚3次

25.路车每6分钟发一次车,15路每8分钟发一次车,9路车每12分钟发一次车,现在三个路的公共汽车同时从起点出发,至少在过多少分钟三个路的车又同时发车.

26.长72分米,宽48分米为最大公因数是24分米裁成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桌布边长为2米4分米

27.阿姨今天给月季和君子兰同时浇了水,月季每4天浇一次水,君子兰每6天浇一次水 ,至少多少天以后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

答案;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等于24天

28. 有饼30块,橙36个,分给若干个儿童,每人所得的相等,最多可分给儿童多少人?

答案:求30和36的最大公约数,等于6

29.上米50公斤,中米60公斤,下米90公斤,分别装成重量相等的若干袋,各种米恰好装完,每袋的重量最多是多少公斤?

答案:求50.60和90的最大公约数,等于10

30.用24朵红花.36朵黄花和48朵紫花作成花束,要使花束里有同样多的花.这些花最多能做多少花束?

答案:求24.36和48的最大公约数,等于12

31.有一个长方体,宽是高的3倍,宽与高的长度和等于长.现将它横切一刀,再竖切一刀,得到了4个小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20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设高为a,宽为3a,长为4a

那么横切之后,表面积增加2*3a*4a

竖切之后,表面积增加2*a*3a

32.一只无盖的长方形鱼缸,长 0.4米,宽 0.25米,深 0.3米,做这只鱼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33.用36厘米的铁丝折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棱长是多少?如果用纸糊满框架的表面,至少需要纸多少平方厘米?

34.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形,侧面展开恰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高为8分米,它的体积.

长方体的高=底面周长=8分米

长方体底面边长=8÷4=2(分米)

体积=底面积×高=2×2×8=32(立方分米)

35.12颗糖,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这些糖的几分之几?

36.把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就比原来减少了120平方厘米,拼成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 120÷4=30(平方厘米)

3×4×+1×2=14(个)小正方体的面积

37.向一个长24,宽9,高8的长方体水槽中注入6深的水,然后放入一个棱长为5的正方体铁块,水位上升了多少

38.一个正方体所有棱长的和是84c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底面积:7*7=49(平方厘米)

39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 ,第二天修了90米,这时还剩下150米没有修.这段路全长多少米?

答案设:这段路全长X米,

40建筑工地有一堆黄沙,用去了2/3 ,正好用去了60吨.这堆黄沙原来有多少吨?

41用5000千克小麦可以磨出面粉4250千克,求小麦的出粉率.

42小麦的出粉率是80%,要磨出面粉640千克,需要多少千克小麦?

43王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买了5只小足球,付出100元,找回32.5元,每只小足球多少元?

44食堂里第一次买来白菜25千克,第二次买来白菜175千克,按每千克白菜6角钱计算,食堂里买白菜一共用去多少钱?

45小华给小刚看一本书,小华4天看了132页,小刚3天看96页,谁看得快?为什么?

46体育用品商店原来有72只篮球,卖出2/3,又购进45只,现在有多少只篮球?

47一个长方体的长是0.54米,比宽多8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8一根钢条长1米,截去2/5米,还剩多少米?

49果园里计划用一块地的2/5种桃树,1/3种梨树,剩下的种苹果树.苹果树占几分之几?

50一个长方体的水池,长5 米,宽是长的3倍 ,宽多少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及答案(150道)!!!!急!!!!!!!

工程队30天完成一项工程,先由18人做,12天完成了工程的3/1,如果按时完成还要增加多少人?

按时完成,还需要做30-12=18天

甲乙两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先加工1.5小时,乙再加工,完成任务时,甲完成这批零件的八分之五.已知甲乙的共效比是3:2.问:甲单独加工完成着批零件需多少小时?

解:甲乙工效比=3:2

也就是工作量之比=3:2

那么甲和乙一起工作时,完成的工作量=(3/8)/(2/3)=9/16

数学教学中,把含有某些数学关系(例如: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等)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题目叫做应用题。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简称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简称问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的结构。

五年级应用题及答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小学生五年级应用题及答案、五年级应用题及答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从教学目标角度来看,每节课都会围绕一个或几个教学目标来展开。这些目标的设定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综合分析及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就是一个确立主线目标的过程。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21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21例文1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和()。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21例文2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1、(课件出示鸟巢图)小朋友们,这是什么?

是啊,这是鸟巢,今年暑假,在这里隆重的举行了奥运会。看!100米的赛场上,运动员们争分夺秒、奋力拼搏。

2、(课件出示跑道图)这是100米跑道,这两条分道线有什么不一样呢?

是啊,这条是直的。(板书:直)

3、(课件出示毛线图)那你们看,这条毛线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指名前)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

4、(课件出示拉线图)是啊,我们捏住线的两段,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读两遍。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演示)我想请位小朋友来摸一摸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摸)老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也叫两端,(出示端点)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板书:端点)读两遍。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板书:2个)

(三)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师画线段图)用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两个端点、直的。这两个端点有时侯也可以用两个小圆点表示。

1、(演示)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生指)(出示)那这样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演示:换根长)那这样呢?(演示:)那这样呢?为什么?

2、那线段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啊,线段必须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小朋友们记住它的样子了吗?

(出示想想做做1)那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生答)

师:为什么说这几个是线段呢?

(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

1、(出示尺)这是什么?你能在这上面找一找,找到我们刚学的线段吗?(指名)

是啊,尺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生说说)

2、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图片)如:门框的'边、楼梯台阶的边、屋檐的边、护栏的栏杆、桥的牵拉绳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

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图形,它们的身上也藏着线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二、折线段,认识线段有长有短

1、(出示长方形纸)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线段?哪4条?(生指)除了这四条外,你能用它再创造出一条线段吗?(可以讨论讨论)

2、展示:(指名前)你能折出一条比它长的吗?比它短的呢?比竖折更长的呢?

指出: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会数线段,还能创造线段,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这位好朋友画下来?拿出本子试着画一画。边画边思考:

①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

②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展示:他画的怎么样?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吗?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

你们是用什么画的?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是啊,只要边是直的都可以画线段。

师:给你两点,你能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师:给你三点呢?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演示)

师:给你四个点呢?先猜一猜?再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展示)

师:我们在画的时侯,怎样画就能画全了、不遗漏?课件演示有顺序的画。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线段,它可以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请看:(课件出示)

师:课后请小朋友们也动手画一画,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段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21例文3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

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

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21例文4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形象化的教学。形象化的语言,比如线段的两个端点就像两个小人儿立在两端,线段躲到了图形队伍中去了等等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维互补,获得成功体验。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数学源于生活,从身边常见的毛线入手,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毛线(随意摆放),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弯曲的毛线。为操作把毛线变曲为直打下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感受知识,最终认识、掌握知识。因此我通过以下的活动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

拉一拉:组织学生把毛线拉直,说方法,强调要捏住线的两端再拉直。顺势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引出线段。接着再进一步从拉直的这条线认识线段的两个端点,辅助多媒体在课件上抽象出线段的图形,闪烁端点,加深认识。

辨一辨:在对线段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通过自己的描述再次感受线段的两个特点,并及时通过想想做做第1题,进行辨认和说理,加深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在学生对线段有初步的认识后,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例子来加深理解,加深对线段的感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观察课本的边,数一数有几条线段,引导孩子观察这几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

接着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2”,交流并引导发现几边形就由几条线段围成。从实物迁移到图形,加深对多边形的认识。

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尝试,引导学生发现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让同桌之间互相指指说说,巩固线段的特征。

接着让学生试着在纸上折出比这条线段长或短的线段,直观感知线段的长短,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孕伏和渗透。

利用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比赛的特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画好线段后,先在小组交流汇报。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线段,交流画法和步骤。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化。

三、游戏巩固,拓展延伸

结合书中的练习,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深化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一关: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

第二关:三个点。猜猜画完是什么图形?

第三关:四个点。独立画,交流。

四、全课总结,质疑延伸。

课的最后,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21例文5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各色彩纸。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一)情景引入(听小故事)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出现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图形,

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飞机、鱼、龟)

(讨论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

(一张长方形的纸,并对折,画出一半的形状,剪下来,打开,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它是对称图形吗?

b、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喜欢的对称图形)

c、学生展示自已剪的对称图形

认识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对称轴(师画虚线)

1、欣赏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

2、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

3、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例文相关文章:

}

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答案与解析: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12本书。

9个小朋友做运球游戏。第一个小朋友把球从操场东边运到西边,第二个小朋友接着把球从西边运到东边,第三个小朋友又接着运下去……最后球在东边还是在西边?

答案与解析:由题可知道第一个小朋友的球运到西边,第二个小朋友的球运到东边,这说明单数次在西边,双数次在东边。那么9个小朋友是单数,所以最后球在西边。

前十个自然数:1、2、3、4、5、6、7、8、9、10的和是单数还是双数?

由题可知道5个单数1+3+5+7+9相加,等于单数;5个双数2+4+6+8+10相加,等于双数。单数+双数=单数,所以前十个自然数的和是单数

秋天到了,小猴征征种的苹果都成熟了,他挑了最好的苹果装在6个箱子中,准备送给好朋友童童和欣欣,6个箱子中分别装有11、12、14、16、17、20个苹果。因为童童小,吃东西少一些,所以他准备只把1/3的苹果分给童童,其余的分给欣欣,箱子不能拆分,你知道征征是怎么分的吗?

答案与解析:6个箱子中共有苹果11+12+14+16+17+20=90(个),所以童童应分苹果90×1/3=30(个)。因为14+16=30(个),所以应该把装有14、16个苹果的两箱苹果分给童童,其余的分给欣欣。

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答案与解析: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12块饼干。

某公园里有三棵树,它们的树龄分别由1、2、3、4、5、6这六个数字中的不同的两个数字组成,而且其中一棵的树龄正好是其他两棵树龄和的一半,你知道这三棵树各是多少岁吗?

答案与解析:这道题的实质就是:把1、2、3、4、5、6六个数分成三组,每组两个数,组成二位数,使其中的两个二位数之和等于第三个二位数的2倍。顺便说一下,把生 活中的趣味问题转化成为纯数学型的题目是一种重要的本领,同学们要从小就注意增强这种能力,以便将来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仔细观察、大胆尝试,将这六个数分组、组合,可得出的三个数是:12,34,56,因为12+56=34×2即这三棵树的树龄是12岁、34岁、56岁。这道题有几种不同的答案,请你动动脑筋找出另外的答案。

小臭班里的45个同学在石老师的带领下到一个风景点春游。他们准备买票时,看见一块牌子上写着:“请游客购票:每张票票价2元;50人或5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票价按八折优惠。”很多同学提出:“我们应该怎样买票比较合算?”石老师说:“这个问题问得好,看谁能计算出来。”

答案与解析:买46张个人票应付钱:2×46=92(元)。

买团体票比买个人票少付:92-80=12(元)。

即买团体票比买个人票少付12元,所以,应该买团体票。

小明出去玩的时候,看了一下钟,时针在2和3之间,分针指向6,他回来的时候时针在6和7之间,分针指向6,小明一共外出了几小时?

答案与解析:出去的时候:2:30,回来的时候6:30,一共出去4个小时。

小青每年都和家长一起参加植树节劳动。七岁那年,他种了第一棵树,以后每年都比前一年多种一棵。现在他已经长到15岁了,连续地种了九年树。请你算一算,这九年中小青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答案与解析:先把小青每年种几棵树写出来,再把每年种树的棵树加起来1+2+3+4+5+6+7+8+9=45(棵)。

图书馆有不同的外语书10本,不同的科技书7本,不同的小说3本,那么,小明借一本书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一条马路长20米,在马路一侧每隔4米种一棵树,则一共要种树多少棵?

答案与解析:答:20÷4=5(段),一侧种树5+1=6(棵)。

小熊驾驶5路公共汽车(只有1个车门)从第一站动物园出发开往体育中心.(不出意外情况)10分钟后,售票员小马统计了一下,小熊一共按了11下车门开关钮.请问:这时车门是开着还是关闭?这时应是5路车线路的第几站?(起点的下一站是第1站)

答案与解析:车门开关钮按单数次,车门开着;按双数次,车门是关闭.小熊一共按了11下,所以这时车门是开着的,这时应是5路车的第6站.

小丽、小玲、小平三人进行跑步比赛。赛后小丽说:我不是第2名;小玲说:我不是第1名;小平说:我前面没有人。小朋友,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吗?

答案与解析:小平说我前面没有人,那么他就是第一名,小丽就只能是第二或者第三名,她说自己不是第二名,所以是第三,那么小玲就是第二名。第一名小平,第二名小玲,第三名小丽.

像18+81这样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顺序颠倒的一对两位数是好朋友,它们相加和是99,请问像这样的相加和是99的好朋友有几对?

在所有的两位数中,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同的一共有多少个?请你写出来.

两位数中,十位上的数字有九个:1,2,3,4,5,6,7,8,9.因为十位上不能为0,所以十位上有九个数.

一桶水连桶重40千克,用掉一半后,连桶还重25千克,这桶水原来有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答案与解析:一桶水连桶重40千克,用掉一半水后,连桶还重25千克,减少的是一半水,一半水是40-25=15(千克),所以一桶水是15+15=30(千克) 桶重:40-30=10(千克)

妈妈从家里到工厂要走3千米,一次,她上班走了2千米,又回家取一很重要工具,再到工厂。这次妈妈上班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妈妈先走2千米,再回家又走2千米,然后再去工厂又走3千米,所以一共走2+2+3=7(千米)

一堆小棒, 4根4根的数,最后还剩下一根,猜一猜这堆小棒的根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答案与解析:答案:这堆小棒的总数是单数。

【小结】4是双数,所以不管拿几次都是双数。而最后却留下了一根,所以这堆小棒的总是是单数。

每两个小朋友通一次电话(不能重复计数),四个小朋友一共可以通多少次电话?用线连一连.

【小结】引导学生发现这道题和前面握手的题是一样的,我们要注意两个人互相打一次电话,两个人就都打过了,不能重复计数.这样四个小朋友互相通电话,最多只能通 次,如下图:

最后让学生数每个人打电话的次数,都打了三次.但四个小朋友并不是一共通了12次电话,而是6次。

下面各题怎样算比较简便呢?看谁算得快!

把7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不要求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一样多,但是分得的苹果个数要是双数。想一想,能分吗?

答案与解析:不能分。因为题目中要求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的苹果个数是双数,那么,双数+双数+双数,总数必定是双数,而7是单数,所以不可能分。

一年级同学站成一排,昊昊往左数了数,自己左面有10个人;往右数了数,自己右面有8个人。老师问昊昊这排有多少人?聪明的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答案与解析:根据题意,这排不含昊昊有10+8=18 人,所以一共有18+1=19 人。

修花坛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块,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计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老师教小朋友学古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