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至哈密驾车途经哪些城市?

26日下午,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上海发布了《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依据最新一年的170个品牌商业数据、19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2018年榜单新鲜出炉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和去年的数据相比,四个一线城市在各自的两个梯次中调换了位置——由“北上广深”变为“上北深广”。

15个“新一线”城市的席次也有一些改变,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自《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以来,一线城市的位次三年来首次发生了变化,北京不再稳占城市榜单的第一位在代表城市人才吸引力与创新程度的未来可塑性指数中,北京依旧排名第一,但北京的城市人活跃度指数却比去年下降了一位。

深圳的商业魅力指数在今年超越了广州,成为榜单的第三名。除了专利数量连年居首,GDP也在2017年突破2万亿元,深圳的城市包容度以及所培育出的创新土壤,使得它持久向上的生长力在中国一线城市梯队中更加突显出来。

在新一线城市中,无锡经过一年的蛰伏重返新一线;重庆、苏州、郑州是位次连续3年上升的3个城市。而东北城市持续衰落,沈阳的排名下降了1位,大连已经跌出新一线城市名单,落到昆明之后的第21位。

越来越多城市都充分意识到,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今年年初,南京、杭州、成都、西安和武汉等新一线城市都相继出台人才新政,吸引高校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落户。这是一场“人才争夺战”,更是城市发展核心要素的抢滩。







70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89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8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01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106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75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79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11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49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52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89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24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23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128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附一篇本号今年二月推送的旧文供各位看客参考。

哪些城市会成为新一线?

人口分布是特大型城市出现的主因。从人口的角度,不难推断:除了已有一线城市的地区,黄河中游、华北北部、长江中游、四川盆地、关中平原、黄淮地区、长三角两翼、东北平原具备人口集中的要素。

近两年,社会各界常讨论“新一线城市”话题。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程度显现还有差距,未来城镇化进程加速,更多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陆续跻身一线城市是必然趋势。

大部分的新一线城市名单都是基于经济实力进行排名,但这些指标都无法真正反映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

在笔者看来,想要知道哪些城市具有发展成一线城市的潜力,应当先搞清楚现有一线城市的形成,也就是说,要先把三个能产生一线城市的地块从城市发展的历史由来讲清楚,再进行新一线城市的讨论。


于笔者而言,要讨论城市问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城市。

鲧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此城廓之始也。这句话就足以说明了“城”的来由。做一些坚固防御,君主安全得以保障,在城墙外再做一些简单工事,让民众得到基本保障。

那么“市”呢?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仪狄作酒。最早的“市”其实就是物物交易,并不依赖于固定的地点,等到生产力发展,物资剩余程度提高后,才有专门的集市,并且依托“城”发展出来“市”。

比如北京和上海,北京以“城”的角色为主,所以要疏导产业和人口。而上海,“市”的角色比较重。在京津冀一体化推进之前,整个华北供给北京,典型的大城小郭。而上海和广州则辐射周边,典型的小城大郭。

北上深港广这五个城市(台北暂未计入)是现有的一线。从地理位置上看,深港广三个扎堆在珠江口。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从物产的角度来看,珠江流域能承载人口量较大。这点很容易接受,即使是在人口大省里作比较,也只有山东和江苏的常住人口密度可以与之一拼(这还是在没有计入香港和澳门人口的前提下)。


如果再考虑4000万+的流动人口规模,人口规模逼近1.5亿,且人口密度在直辖市之外拔得头筹。所以,从人口角度分析,珠三角出三个巨型城市是可以接受的(同等人口规模的只有长江口的沪宁杭了)。

从经济规模上来分析也是一样,都是基于经济圈已经形成的事实上来分析,没什么新意。所以,笔者要聊一下:

为什么珠三角有三个一线城市?


除了农耕条件好以外,贸易是人口规模得以保持的重要因素。从明朝开始,广东沿海的贸易地位已经确立,尤其是到了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出于稳定统治的考虑,只留下广州一口通商,这相当于是进出口贸易垄断。于是广州孕育出了富可敌国的“十三行”。富到什么程度呢?“十三行”的伍秉鉴曾经是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鼎盛时期,伍家的财富达到2600万两白银,而同期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也就4000万两。

如果用2017年,17.2万亿的全国财政收入来换算,伍家的家产则达到11.2万亿人民币,约1.78万亿美元,占国家外储的一半,是马云的45倍。而这只是“十三行”之一。

随着鸦片战争战败,香港割让五口通商,以“十三行”为代表的广州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尤其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一边是广州的“十三行”大火,另一边是香港逐步取代广州的贸易地位。

而香港的兴起,一方面是英帝国在远东的据点功能(城),另一方面是对华的自由贸易港功能(市)。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甚至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对华封锁期内,香港都继承着部分“十三行”的功能,即中国对外贸易的通道功能(以及由此产生的金融功能)。这也是香港繁荣的基础。


而后,随着深圳设立为特区,改革开放开始释放这片土地上的生产力。深圳的历史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便是设立特区到1997年,这段主要是依托香港,追赶广州(发展基础产业和城市规模)。

而1997年之后则是开始追赶香港(产业升级换代和城市竞争地位提升)。

而将达到香港和广州的等量地位后,则是协调广州和香港,进行城市再分工,融合为大湾区。

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湾区,从贸易地位上来说,就是更有分工地,更有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地重现“十三行”的荣光。

贸易发达的地区,思想上会体现为包容。在广州贸易地位最高的时候,是包容的,阿訇和基督徒可以在一条街上共存。在香港贸易地位最高的时候,也是包容的,避难的共产党人,抗战需要的药品都可以走这个通道。而现在深圳最包容,他说“来了就是深圳人”。

所以,粤港澳大湾区有三种不同的包容基因:广州是基于大陆文明的包容;香港是基于海洋文明的包容;深圳是基于互联网和移民时代的包容。

三、 不好融合的长三角

和珠三角同样地理位置优越的,还有长三角。历史上的长三角,是个吴国、越国、楚国甚至齐国都要下来争夺一下的地方,所以长三角在历史上就不如珠三角那么好融合。即使在近代统一的过程中,长江依旧是一条放到最后才解决的天堑。


在没有上海的时候,南京是“城”为主,历史上多定都于此,而苏州、杭州则是“市”为主。(历史上杭州也有过“城”的属性,但其实以杭州做都城的王朝比较“短命”,所以在这里不拿以相提并论。)

如果类比“十三行”,上溯历史去找长三角繁荣的第一个写照,应该是唐朝的扬州,也就是唐诗里“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扬州。

在唐朝历史上,扬一益二持续了很长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横向比照,唐朝的长安就是现在的北京,唐朝的扬州就是现在的上海,唐朝的成都就是现在的广州。

扬州为什么第一?很简单,一个是物产和人口,另一个最重要的就是隋朝开了大运河。那重点是运河吗?不是,是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是扬州,在当时当刻的中国,仅此一地啊!无论是和日本人、朝鲜人还是南边各种国家的贸易,都集中在这。为什么?因为扬州是当时造船业的中心。


扬州的经济地位到两宋时期依然很高,到元朝进攻南宋时,扬州作为苏北门户扛了很久(明末抗清时同样如此)。

而扬州没落的原因不外乎几个,一是战争,和以往的其它战争一样,扬州“城”的角色,决定了兵家必争,太平天国来回来去就杀了好几回;二是兴也运河败也运河,由于清末运河无法全通,自然失去了埠口价值。

说完扬州再来看上海,就很明白了。长江归他,五口通商也有他。英法租界合并成立的“公共租界”是“城”,各种讨生活的人流入成了“郭”和“市”。加上现代铁路的发展,以及工商业天然需要的资本要素流入,自然成了又一个的五羊城。

聊完了珠三角、长三角。现在聊一下孕育了北京这个准一线的京津冀。

其实,京津冀是最难讲清楚的,因为很难解释为什么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城市群可以共生,北京却一城独大。所以笔者会用比较大的篇幅来阐明京津冀。


讲京津冀就要讲华北,如果不划省界,拿一张卫星图来划华北。根据“北”的概念和河流山脉作为自然分别的惯例,那么很自然黄河“几”字右侧,出潼关之后向东北奔流入海的北侧,加在一起,就是华北。但行政区划上,黄河流经的河南属于华中,山东属于华东,多少有些别扭。

现今的华北,在远古时代因为地壳运动,海水能一路灌到太行山脚下。先上一张图:


这张图的左上角有个大陆泽,这就是一亿年前海水能灌到太行山脚下的证据。大禹导河,北过洚水,至于大陆。河就是黄河,大陆就是大陆泽。

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最北可以从海河入海,最南可以走淮河入海,而它就在上图的各种河道之间摆来摆去。有文字记载的黄河改道26次(这只是下游的,不包括河套、银川这种中上游改道),决口接近1600次。(华北平原就是靠黄河为主的上游来水所携带的泥沙,愣是把海填了,把海岸线向东推出来,读者们可以去看看江苏黄河旧河口,因为没有来水泥沙,海岸线一年向后退百来米。)不断决口摆来摆去,不外乎是北向河床都淤积高了,就改南向流入淮河进黄海,南向河床淤积高了,就改北向流入渤海。其实就是“水向低处流”的自然演绎。

说这一段黄河摇摆的目的是什么呢?上图:


想强调的是:两条黄泛带在黄泛期间,是无法出现大规模城市发展的。甚至陈胜、吴广要穿越黄泛区去北京密云,一下大雨知道不赶趟了,回头起义就打回河南去。

而1128年之前,黄河北向为主,华北平原的城市发展自然受黄泛束缚。1128年河道改南后,加上金元两朝接连经营北京,才初现华北城市雏形。但是由于战乱等因素,华北人口并没有增加,直到明朝开始组织开垦,华北的人口规模才得以上升(期间又被鼠疫怼下去一波)。

在潘季驯治河之后,河道稳定,京杭大运河疏通,华北发展速度才快起来。而清朝在明朝之后继续发力,诸如保定等地才得以发展,天津得以出现雏形。


总结一下要点:华北平原独有的地理构造决定了北京和济南之间广阔的地域在金朝之前因为黄泛而无法发展出大的城市。后因漕运发展出保定,因漕运转海运又发展出天津。

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北京发展的历程中,会不断吸收整个华北的一切资源,因为一千多年时间里,资源从黄泛区扎堆过来已成为习惯。

这些事情说清楚后,就可以开始讲漕运+驿道之后的时代了。随着漕运变成海运,以及1860年后被迫设立租界,天津兴起,而后基于开平煤矿的开采,唐山兴起。在清末民初这段时间里,天津的发展一直是比较快的,民国的南京政府也一直把天津至于直辖。之后便是日占时期,这一时期日本人为了更好地搜刮和统治,也筹划建设了一些新的工程,比如北京西郊的新城和天津没完工的塘沽港。


建国后,定都北京,而且一五二五规划都指向要大力发展北京的产业基础。北京很快就超过天津。在天津和北京双城发展的过程,唐山也跟了上来。保定则比较悲催,被铁路枢纽石家庄抢走了一切光环,但更悲催的是唐山,大地震之后一切都要重来。

到八五九五之后,北京的中心化越来越强,天津则相对越来越弱。而从城市规模的角度看,北京也越来越臃肿。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北京的城市规模是迅速扩大的,且错失了奥运会后城市功能纾解的关键期。

现在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从历史的角度看,就是要把这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集中到北京的元素,一点点地撒到整个华北平原上去,从而孕育出整体质量提升的城市群。

而雄安新区的选址,也是历史的回归,是对黄河河道的回归(引黄济淀),也是保定这个直隶首府的回归。

而在这个背景下,天津是否能够发展为华北的第二个准一线城市,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承担京师之津的功能,服务于整个华北的出海需求。

五、哪些城市能成为新一线

谈完了三个孕育中国一线城市的土地,现在回到我们最初的命题——哪些城市能成为新一线。

如果我们从天空向下看城市,到了夜晚大概是这样的......


看这张图,再结合之前分析一线城市的成因,就不难明白:人口分布是特大型城市出现的主因。

从人口的角度,不难推断:除了已有一线城市的地区,黄河中游、华北北部、长江中游、四川盆地、关中平原、黄淮地区、长三角两翼、东北平原具备人口集中的要素。

这些地区人口已经不少了,如果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压力测试,很快就会发现生态承载能力的问题。这一点,北京就非常明显。

我们会发现,关中平原、华北北部、黄淮地区都被水资源限制。所以,国家也前瞻性地采用南水北调来解决问题,比如引汉济渭+引江济汉,把汉江的上游水调到渭河(凿穿秦岭),补充给渭河平原,再用三峡的水补汉江。而补了渭河的水,又可以冲刷黄河河道,降低潼关的高程。如图:


更为远程的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工程规模和受益人口则更大。比如中线(见图)。


虽然主要目标是为北京补水,但沿途的河南、河北以及天津都会成为受益者,尤其在南涝北旱的年景里,中线工程的意义会更为显著。

而东线放在全图里会看得更清楚。


就是将长江水泵到淮河以北的黄泛区故道上,然后穿黄,沿北面的黄河故道,向华北平原补水,一路补到天津,同时支线向胶东半岛补水。

补完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华北平原的生态会因此改善,城市发展的工商业和生活用水能得到基本满足(整体用水成本会远高于长三角、珠三角)。

基于这个认识,来聊一聊华北这个最缺新一线城市的地块。

按照自然地理,济南也属于华北。在黄河不泛滥、且来水得到长江补充的背景下,黄河北岸才是济南的发展重点。

济南在近几年做了一个非常宏伟的城市规划,要跨过黄河向北发展,投资规模达到600亿。但很不幸,雄安新区的出现,将大大削弱这一黄河新区的吸引力。

所以,暂时来看,济南还是只能偏安于黄河下游最大城市和山东首府的位置,很难作为新一线胜出(同样因雄安推出而没有机会冲击准一线的,还有石家庄)。

至于青岛、大连、厦门、珠海、三亚这样的沿海新兴城市,都存在着发展空间受限的玻璃天花板,只能作为二线城市的头部存在,如果一定要自我满足,也可以称为准一线,但无法称为特大型城市,但个人认为,小而美的城市挺好的。

那么整个华北平原,也就剩下制造业比较好,且有港口优势的天津。如果天津和北京错位发展,承接高端制造业、发展国际贸易,就可能出现双城互相补位,良性发展的局势。但如果延续以往的正面竞争模式,估计天津也没戏。看天津有两个观测点,一个是滨海新区,一个是武清。


综上,在华北平原就没有其它的小组名额,直接给一个晋级名额:天津。

即使出于没有人PK的角度,把东北三省拉进来参赛,大连首先坐到二线头部的交椅里弃权了,沈阳抓出来勉强一战,目前也还是不行。

所以,天津虽然GDP被挤出前五,但还是晋级。

从黄河下游向上,中游看郑州——西安。

虽然说郑州不是洛阳,但实际上郑州继承的便是中国陆权历史上东都地位。“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这句话足以说明西安和郑州的关系,汉中平原的物产无法支撑过多的人口,所以要到交通更方便的潼关以外建立政权支撑点。

从当前两省的人口和GDP看也是延续了这个历史。虽然西安的总量只比郑州少一丢丢,但是河南省的总量却比陕西大不少,郑州通过提高集中度的上升空间,比西安大很多。

从产业上来看,西安由于历史原因,军工企业比较多(成都类似,大三线建设的遗产),而郑州承接东部制造业转移较多。

从区位上看,西安有一带一路的优势,郑州则有铁路枢纽的优势。

所以,选取黄河中游的西安——郑州,作为小组赛选手。


讲完黄河,就来说说长江。从上游开始,小组赛选手不用说:成都——重庆。

每年排GDP时,重庆和成都就能打起来,成都吐槽重庆直辖计入的郊县GDP多,这种吐槽换成另一种标准——经济密度(每平方公里的亿元产值)来评估,成都去年的值是0.92,而重庆是0.23。当然,如果拿这个标准来比,重庆又会吐槽:我到处都是山,啷个平均?所以成都和重庆难比较,最难的是推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竞技标准。

从历史上来看,巴文化和蜀文化差异也很大。蜀文化从三星堆、金沙遗址的角度来看,是发展得比较早的文明,农耕和城邦化都比较早。而巴文明则是“崇白虎擅渔猎”,且在历史上与蜀、楚为世仇。你农耕,我渔猎,用四川人的说法就是:重庆是水码头,成都是旱码头。


在城市的发展史上,重庆“城”的角色比较重。秦国张仪灭巴国后,在朝天门建城;南宋抗元时期,扩大筑城,抵抗元军好几十年。也因此,川渝人口凋敝: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明末又连续战乱,人口锐减。直到清朝湖广填四川才回补了元气(也就是说巴人和蜀人其实多是外来汉人)。

重庆“城”的角色,在近代最为有名的是中华民国陪都。从上海南京跑到武汉的国民政府资产,又一轮搬到了重庆,所以重庆才有了近现代工商业的发展。而在建国后,为了盘活这部分资产,打通西南向,重庆又成了铁路交通的枢纽,其工商业在三峡工程过程中进一步优化。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自然地理环境差)的是重庆,富的是成都。但在近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重庆在工商发展和交通发展上一度跑在成都前面,但如果速度优势保持不住,迟早会被成都的体量空间优势给跑赢了。

所以“成都——重庆”这一组,很像“西安——郑州”这一组。

至于长江中游,武汉出场就直接唱一首歌:无敌是多么的寂寞,无敌是多么的空虚。

武汉真的什么都有。以前长江水患,现在三峡和葛洲坝管着。大三线时期那么多的工程,最后都搬回了武汉。从现代航空的角度看,比郑州好。从铁路和水运枢纽来看,全中国就没有可以相提并论的。武汉唯一要吐槽的就是,长江下游的桥墩子可以抬高点吗?要不然船真的开不进来。


为了尊严,湖南长沙肯定要站出来与武汉一战。情况会比东三省抬沈阳出来战天津好许多,但终究是落败的。

长江下游就比较有意思了。

老大是上海,沪宁杭,南京和杭州分在一组。其实从产业来看,都各有所长,GDP上南京稍微落后一点。要看谁能入选新一线,其实还是看城市群。

比如杭州——宁波这一线,县域经济发展得相当好,彼此也有协调。比如杭州要腾出土地升级城市,一大堆工厂直接就推到宁波去了。如果仔细分析,其实这和杭州湾的喇叭口有关系,因为喇叭口潮汐效果加剧的原因,喇叭口两边都不好搞港口,港口便落到了湾口的宁波。于是天然地形成了杭州到宁波的产业带。

但南京这边就不一样了,长江就在那,谁都可以往长江上推个水道,谁都想盖个大桥修个路,直直地通向上海去。

在南京——杭州的PK中,实际上是城市群的PK。比如苏州要是和南京深度合作,那杭州败北是定局,因为宁波做不过苏州,绍兴做不过无锡。

但苏州这会儿有意见:合作没问题,但先给我弄个机场!

哈哈哈哈,合肥在边上笑死了。


所以,说到现在,五个小组出来了:

  • 天津——沈阳结论:天津获胜

  • 西安——郑州结论:郑州发展空间大

  • 成都——重庆结论:成都发展空间大

  • 武汉——长沙结论:武汉获胜

  • 南京——杭州结论:杭州目前领先

当然,这个答案并不绝对,小组赛的这十个城市,包括不参赛的二线强龙头城市都挺不错。至于还有一些地域性的,比如福州——厦门,这俩基于政治问题暂且不谈。大连、青岛、珠海、三亚,都是强二线城市,前面也说了,小而美挺好。

而安徽、江西、贵州、云南、兰州、广西、宁夏、内蒙、西藏、新疆、青海。安徽和江西是处于东部经济带的边缘,也不在中部催化的中心,比较尴尬,去抢强二线就好。广西怎么定位笔者看不清楚,或许广西自己也不清楚。至于其他几个省份,搞人均GDP比搞大城市有意义,不如过如果可以期待一下引渤入疆工程,笔者就比较看好新疆。



}

连霍高速G30(江苏连云港市和新疆霍尔果斯市)必须拥有姓名。

连霍高速横贯我国中部地区,全长4395千米,是中国最长的高速公路,它经过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份,打通了西北、中原及东部沿海的高速公路通道,是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东西方向的主干线之一,也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通道。

其中连霍高速在新疆境内始于星星峡,终于霍尔果斯,长1400多公里,是新疆高速公路最重要的主线之一,这一路风光壮丽——草原、河流、森林、沙漠、戈壁、湖泊、冰川、雪山,应有尽有。

哈密雅丹地貌生态公园,地处大戈壁的边缘,允许自驾进入,野性而自由。2017年摄。
天山山脉,长达1760公里,占天山总长度的3/4以上,横亘新疆全境,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天然地理分界,也是新疆地理的独特标志。
吐鲁番火焰山,《西游记》让这座赤色山头扬名立万,但我只是路过。2017年摄。
库木塔格沙漠,可能是离乌鲁木齐最近的且最纯正的沙漠。2017年摄。
昌吉硫磺沟,离乌鲁木齐仅30公里的丹霞雅丹土林混合景观,绵延100多公里,我认为它是最妖艳、最光怪陆离、同时也是自驾新疆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

昌吉硫磺沟的视频记录:

达坂城风能基地,中国最大的风能基地,在这可以看到自然力量(博格达峰)和现代工业(风力发电)的交相辉映,然而天气不好,我并没有拍到……2021年摄。
安集海大峡谷,东北段有一大片红色砂岩,是最壮丽和最震撼的地方,目前正在关闭修缮。2017年摄。
奎屯大峡谷,两岸的崖壁上都是成叶脉垂直分布的沟壑,这些沟壑都是千万年大自然日积月累的杰作。 2017年摄。
毗邻的独库公路,能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感受天山南北风景和植被的巨大差异,一年只有6个月能够通行。2017年摄。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并不像塔克拉玛干沙漠那样一毛不拔,公路两侧生机盎然,长满了耐旱的植被。听说春天的时候这里繁花似锦(仅有3天),也印证了这片沙漠在蒙古族语言里的名字——野猪出没的地方。2017年摄。
赛里木湖,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2021年摄。
每年春天冰雪融化,赛里木湖的碎冰被风吹到岸边,堆积在一起,形成奇特的蓝冰景观。2021年摄。
果子沟大桥,新疆第一大桥,也是中国首座公路钢桁梁斜拉桥。她北上赛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可以说是伊犁地区的天然门户, 2021年摄。

连霍高速经过的路线和古代的丝绸之路有很多相互重叠的部分,是一条贸易的重要通道,在当代它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一带一路”计划上的重要交通大动脉。在这一路,我也曾沿着这条高速,遇见了许多脚踏实地辛勤劳作的人们。

享誉全国的吐鲁番葡萄干,在鄯善晾晒(2017年摄)

新鲜葡萄从北面的胜金乡被采摘之后,就会运送到南面戈壁上的荫房里;它们被浸泡到呈碱性的催干剂30秒后,果皮表面的蜡和角质层被破坏,果肉水分能更快的从果皮上蒸发。以前晾干水分需要一个多月时间,而如今使用催干剂后,据说只需要5天左右就可以晾干75%的水分。

大盘鸡的故乡在沙湾,大盘鸡里的辣椒来自安集海(2017年摄)

这是安集海镇附近的大戈壁,也是这个新疆辣椒之乡的百亩晒场,从每年的9月开始,安集海的辣椒就进入了采摘的季节,这里的辣椒种植户就会雇佣工人到农田采摘辣椒,然后用拖拉机运到这个晒场上晒干水分。这每一块儿红色的地毯,就代表着一家人的辣椒。

新疆棉花,是世界最好的棉花之一(2021年摄)

新疆是我国主要的棉产地之一,除了南疆的阿克苏、喀什之外,由连霍高速东西串起的昌吉州玛纳斯,呼图壁以及塔城的沙湾,乌苏,直到赛里木湖所在地的博州,都可以在G30连霍高速两侧看到规模巨大的棉田。

而当代的新疆,从普通农户到建设兵团,从播种希望到收获果实,早已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种植。我在昌吉偶遇了的这家普通农户家的棉田,正赶上他们2021年的第一天播种,通过北斗定位、播种、安放滴灌带、覆膜一次完成。

我也帮着一起干了一天的农活

从川藏公路到川藏高速(在建)

1954年12月25日,全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同时胜利通车拉萨,西藏结束了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11万藏汉军民挖填土石3000多万立方米,筑桥400多座,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壮举。

60年后,从川藏公路到川藏高速的迭代计划立志让进藏变得更为便利:G4217(蓉昌高速:马尔康―炉霍―德格―昌都)和G4218(雅叶高速:雅安―康定―巴塘―芒康—林芝—拉萨—日喀则—噶尔—叶城)。

川藏高速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台阶地带,海拔从约600米上升至3000米以上,穿越盆周丘陵、高山、高原等多个地形单元,沿线地势陡峻、地质复杂、灾害频发、生态脆弱,所以建设条件十分复杂,施工极其困难——可能是“30年国内高速公路建设难度之大集”。虽然目前这两条进藏高速还未全线贯通,但我想,全国交通人的意志都是相似的,而我也有幸在川藏公路上遇到过这群可爱的人。

2017年8月的,我在国道317川藏北线翻越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垭口时,突遇恶劣天气和大雾,天上刮着冰渣,气温降至冰点,晚上七点半,我借着大白胖的灯光,终于在垭口下方一百米处发现了一处道班。当天晚上是雀儿山五道班的班长,杨厚刚以及五道班的筑路兄弟给予了我帮助和照顾,对此表示真心的感谢。雀儿山的路太险太烂,雀儿山五道班也是中国最高也是环境最恶劣的一个道班,长期缺水缺电,班长在这里一待就是31年,我还记得我们坐在火炉边他给我讲述的那些故事。

2017年9月26日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从此天险变通途,雀儿山五道班也徹班了。感谢那一夜道班兄弟们对我的照顾,也愿进入那条长长的高原隧道乃至任何一条进藏公路或者高速的每一位朋友,在黑暗中缅怀一下那些曾经消逝在此的年轻生命,赞叹一下那些将青春年华安置在5050米山尖的交通人们,因为说到底,你我也只是在路上激荡青春,但他们,才是扑在这里的铁骨真好汉。


-1950年初,党中央作出了修筑川藏公路的决定,为了修筑317国道, 2000多名将士魂断康藏高原,在雀儿山段,平均每公里牺牲7人。
-1952年元旦,筑路官兵打通雀儿山后,于1954年6月在雀儿山顶建立了养路道班,负责山顶10公里路段养护和16公里的推雪任务。

-从1995年到2003年,雀儿山40余公里路段年累计发生交通事故371起,死亡68人......因为地势陡峭、道路狭窄、缺氧、极寒,川藏公路的雀儿山段常被称为“川藏第一险”。
-2012年8月31日,世界上第一座4300米以上的超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正式开建。

-2017年9月26日,隧道正式通车;27日,雀儿山五班养护管理站正式徹班。

所以,当我们进入那条长长的高原隧道时,请在黑暗中缅怀一下那些曾经消逝在此的年轻生命,赞叹一下那些将青春年华安置在5050米山尖的养路工人,因为说到底,你我也只是在路上激荡青春,但他们,才是扑在这里的铁骨真好汉。


注:目前雅叶高速已通车运营的路段有——成都至雅安段(成雅高速公路)全长141.2公里;雅安至康定段(雅康高速公路)全长135公里;林芝至拉萨段(林拉高速公路)全长409.2公里。

目前蓉昌高速已通车运营的路段有——成都至都江堰段(成灌高速)全长40.439公里;都江堰至汶川段(都汶高速),全长82公里;汶川至马尔康段(汶马高速),全长172公里。

G50沪渝高速,回家的路更快了

每年春节前夕,我和室友总会从遥远的东方赶回遥远的西南——从上海自驾回我的家乡重庆。

上海到重庆大约1800KM,沿着高速一直往西,经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农田村庄,穿过长江淮河的分水岭大别山,再到湖北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刚扎进湖北宜昌,武陵山脉便是说来就来,至此就彻底告别了我国地形上的第三阶梯,进入了地理上的平均海拔1000M+的第二梯队。所以沪渝高速G50高速在湖北恩施之前便开始展现出了秀美和险峻,而也是我的归途里最美的路程,因为在湖北的恩施前后确实有着很多美丽的风景。

沪渝高速上的四渡河大桥,湖北宜昌与恩施的交界处,从武汉由东向西进入宜昌,便标志着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束,而在这之后的路程便是一直穿梭在武陵山脉之中,直至重庆。2017年摄。
恩施大峡谷,2017年摄
沪渝高速在湖北和重庆的交界处,穿过中国南方最大的山地草场——齐岳山。在这片喀斯特岩溶地貌上,在100多公里长的山脉上耸立着无数个秀美的山丘,从南到北分布着无数原生态牧场,茶园,农场,以及几百座风力发电机。2017年摄。

当再次穿过隧道,驶上高速,鸟叫虫鸣在渐渐消失,乡村田野在逐渐后退,土壤变成水泥,空气开始厚重,温度越发炽热,心跳开始加速。我想,或许是这些弯曲盘旋向上的公路,或许是一列列头顶快速驶过的轻轨列车,或许是那条闪着金光沸腾不止的长江,或许是在他上面一个来回就快半个世纪的长江索道;又或许,是这座城市在夕阳西下弥漫着的火锅香......无数细小琐碎的回忆从脑叶深处开始蒸发升腾,他们在头顶聚集,盘旋,轰鸣不止,然后和着心中所有的情感再一起落下,滚烫的浇筑到我的大脑皮层之上。

江上有座桥,桥上有辆车,车里有个风尘仆仆的归乡客,当这个从上海出发疲惫不堪的重庆崽儿看到熟悉的上半城下半城,他开口说了一句浓重的重庆话:

cen里面的人脾气大得黑死人!

其实,作为一个重庆人,毕业后我就离开了家乡,回头想来根本没好好了解过自己的家乡。其实,重庆辖区8.24万平方公里,大家平时所说的“重庆”泛指重庆的主城区,其实就犹如沧海中的闪光小客轮一般,漂浮在重庆市的西部地区。遥远的渝东北和渝东南,主城之外的那些偏远较贫困的山区,我想很多重庆人,包括我自己都不熟悉。

趁2018年的国庆回家之际,我花了半个多月,走访并记录了我儿时记忆里和现在网红的重庆,算作是我这个离家千里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吧。我也沿着高速和国道花了7个小时,走向了偏远的巫山县,对我来说,重庆不仅仅在那些光鲜亮丽的钢筋水泥和璀璨灯火里,还在三峡两岸的崇山峻岭之中——因为,城市和村落,水泥与土地,围城内外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和反映出一个真实的重庆。

下庄村的这条悬崖天路是村民在村支书的带领之下,自力更生修建的;从1997年开始,历时七年,一共死亡了6个村民。而在这条路没有修建之前,出村去镇上的唯一通道,就是徒手翻过正中的那段崖壁,一个来回需要两天的时间。而且据说坡度能达到80°,相当于攀岩。

所以在2003年之前,下庄村里还有50多个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天坑,没见过公路,更没见过汽车;而在之前翻崖出村的过程里,光目前这代人就摔死过二三十个。至于现在上坑下坑的这条水泥路,其实也是在2017年才修好的,之前只是一条简单的机耕道。(2018年所见所闻)

"其实我们这个村子在很早的时候是要比其他村好的....."

我站在村道上,听一位村民大哥讲他们当年是如何下这么大的决心修路。

"我们这儿地势不一样,种的西瓜真的特别好......"大哥有点激动,眼睛鼓得圆圆的:"我后来翻山跑到镇上去,看到外面的瓜贩子卖瓜,打得都是我们【下庄西瓜】的口号!那时候虽然路不通,但是相比其他村子也不落后,后来就不行了。"

"后来外面村子都通了路哒,我们这里就渐渐落后了。"

"你们当年真的是下了决心修这条路的?"

大哥双手抱在胸前,斩钉截铁的点点头:"那是真的下了决心的哦!全村当时400来人,一人出十块钱,凑了4000块钱.....其实那时候都穷.....主要还是出人。"

"都出人!支书请了测量队的人设计好就开始放炮,第二年就修到了那坡坡上面(峡谷出口)..."

我说:“第二年就修到那里了?咋修这么快?"

”我们是从上往下修嘛,你从下往上修,往上放炮那肯定要出事......当然最后也死了6个人.......“大哥点了根烟,吐了一口气,望了望悬在头顶的那条路,说:“可惜了那几条人命......”

不管是山外的人还是山里的人,只要来到下庄村,其实永远无法回避的就是那条悬崖天路,只不过在外人惊叹之际,可能下庄人既会觉得自豪,也会觉得沉重。毕竟从坑里走向坑外一切都不容易,而在这儿风雨世居的几百年里,下庄人总算在21世纪干了件特牛的事。

本回答均来自我的旅行记录,详细内容可前往链接

我走过的中国绝美公路合集

}

17:26:46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25日电(田玉 郭子毅)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既是新疆向内地开放的门户,又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密市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发挥东联、西出、南通、北拓的战略地缘优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保障水平显著增强,初步构建了内通外畅、运能充分、布局合理、安全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凸显了哈密在新疆、西部乃至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这几天,在距离哈密150多公里的戈壁深处,S245哈密至敦煌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项目现场最高气温超过了40摄氏度,近200多名建设者依然坚守一线,全面展开主线路基建设工作。面对现场高温的困难,建设单位通过调整作业时间,确保现场人员安全健康,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桥梁的建设质量,一系列养护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中交一公局集团S245哈密至敦煌项目常务副总经理张小波告诉记者,在混凝土的养生方面,他们配备了专人还有专用的水车,每天是两个人,两台水车,对完成的结构物进行养生,每个梁前面都预埋了一个水管,进行养生,他们调整了作息时间,每天早上5点多施工现场就开始逐步的展开施工,错开中午天气最热的时间段,下午也是延长下班的时间。

  项目起点位于兵地融合大道二道湖互通,途经S328线、X091县道、在建的G312(沙泉子)至东盐湖公路,终点与甘肃规划省道S240线在新疆、甘肃界相接,路线全长为186.187公里,设计时速为80公里。全线位于戈壁荒漠地带,复杂的地质环境成为了施工的难点。

  张小波说,围岩比较坚硬,传统的在哈密地市场上轮胎式的挖掘机,开挖还是比较困难,他们最大的挖机型号都已经用到了600型号,这种型号一般只在矿上用。新建设的项目也是一条旅游资源公路,建成后将成为一条新的出疆大通道,将哈密与敦煌乃至酒泉进行连接,到敦煌的里程将缩短约100公里。

  像S245哈密至敦煌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项目一样,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密市先后实施建设了G7、G575、S22、G331、S238、兵地融合大道等国省干线公路。目前,以G312、G30、G7、G335、G331、S303、S249、S328、S238、S235等干线公路为主的区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15.97亿元,其中:国省道完成投资259.69亿元,构建起了“两横、一纵、一环”高速路骨架结构。特别是历时6年建设的G575线东天山隧道项目于2021年12月26日全线通车,彻底改善山南山北通行条件,实现全天候通行,有效链接了丝绸之路北通道G7和丝绸之路中通道G30,形成了新疆重要交通枢纽。东天山隧道建成通车后,助力哈密构建起了城市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成为一区两县各族群众便捷的出行高等级公路。

  兵地融合大道建设项目于2021年7月3日建成通车,与G30共同构建起了哈密市外环快速通道,也成为连接哈密市和新星市的兵地融合示范项目。哈密兵地融合大道哈密东收费站副站长迟蕾介绍说,自开通运营以来,有效地满足了新星市至伊州区沿岸群众的出行需要,进入7月份日均在3500辆左右,他们通过优化服务加强现场的管理,为司乘人员提供了 24小时一站式便民服务,兵地融合大道与G30高速公路相连接形成了哈密市外环的快速通道,与乡镇团场以及兵地干线公路客运场站联网成片,可以说形成了东联西出、南通北拓的立体交通枢纽,与哈密外环运输大通道。

  兰新高铁穿越哈密全境,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4年开通运营以来,已累计运输旅客超7000万人次。每逢周五下午,王正下班后就乘坐动车返回乌鲁木齐和家人团聚,像这样的生活,他已经坚持了近8年的时间。哈密旅客王正告诉记者,:以前的话,当天晚上?坐11 点多的 K9782,第?天早上才能到乌鲁??。现在两个多?时就到乌鲁?齐了,现在挺?便的,?天要办的事?,当天去当天回都可以。乘坐兰新高铁从哈密出发一路向东,可以领略天山、沙漠、戈壁等极具新疆特色的地理风貌。哈密是旅游资源富集区,高铁的开通为哈密旅游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为了方便旅客出行,哈密站及时调整运行模式,最大限度的为旅客提供便捷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哈密境内兰新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快速提升了哈密铁路货运吞吐能力,目前,哈密货运吞吐能力超过7000万吨;哈(密)罗(布泊)铁路由哈密引出,储量多达5亿吨的钾盐将通过高效低价的铁路通道发往全国各地;已建成的红淖铁路成为辐射哈密北部淖毛湖煤田重要的疆煤东运铁路专线,哈密铁路货运南环线和既有兰新铁路已初步形成哈密市“客内货外”的铁路运输格局。哈(密)—额(额济纳)铁路开通,形成贯通东西、环渤海湾,连接天津港辐射东北地区的重要铁路运输通道。哈密机场逐步开通了直飞北京、上海、西安、兰州、郑州、成都等出疆航线和至乌鲁木齐、库尔勒、克拉玛依、石河子、喀什等疆内航线。哈密市的第二座民用机场--巴里坤县大河支线机场获得批复,有效缩短了巴里坤县与区内外的空间距离,不断拓宽对外开发深度和广度。哈密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白建国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骨干公路陆续建成构建起了哈密城市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拓宽了东联西出、南通北拓的外循环,畅通了区域联结的内循环,形成公路、铁路和航空多向互通网络结构,仅2021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3%,交通带动服务经济贡献率占到77%。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交通支撑和保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哈密高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