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地面雷达能飞行吗?

2009年10月1日,我国隆重举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11时12分38秒,随着一阵滚雷般的轰鸣声,一架背着“蘑菇”状雷达天线的大型预警机与8架歼-7战斗机组成楔队,率先飞临天安门上空。紧随其后的是2架背着“平衡木”状雷达天线的小型预警机。机距紧凑。蔚为壮观。

“空警-2000。空警-2000!”全球为之哗然。中过成为世界上第4个能独立研发预警机的国家,而且能够生产一大一小两型预警机。一时间,预警机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美蒋飞机频繁窜扰,我军战斗机拦截由地面引导

从1951年3月开始,我国大陆频繁遭到美国和台湾军队的飞机入侵。由于当时我们的防空系统尚处于创建初期,用的是陈旧的米波雷达,装备的是昼间型米格-15和米格-17Ф战斗机。这两种型号的战斗机,主要在雷达引导下,用肉眼进行搜索和作战。而米波雷达误差很大,有时高达2公里左右,别说是复杂天气和夜间。就是白天将战斗机引导到目标附近,飞行员也很难用肉眼发现目标。所以,美蒋飞机入侵大陆的活动几乎畅行无阻。据1955年统计,我军战斗机出动246架次拦截窜扰的入侵飞机,仅有20次飞行员发现了目标,个别接近开了炮,但是没有任何战果。

为改变这种不利的处境。我国在1956年到1957年间,从苏联引进23部三坐标的H-20雷达,与大量的H-3米波雷达相结合,在大陆对台湾正面构建了一个漫长而且有很大纵深的雷达警戒网。H-20雷达是由两个天线和PRV-11测高雷达建立的远程预警雷达系统。它的一个天线为S波段,另一个天线为L波段,当遭遇干扰时。能够切换波段,探测高空目标距离达300公里以上,覆盖面积比米波雷达大得多。H-20雷达本身只提供目标的方位和距离,而目标的高度则由PRV-11雷达测出。通过模拟计算系统显示在一个P型显示器上。H-20雷达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性能,就是预留了接口,能够另外连接外置P型显示器。这个外置显示器能够安放在距雷达站40公里内的任何地方,也就是说能接到机场指挥室,指挥员不必通过电话就能直接看到空中的情况。及时指挥战斗机,极大地提高了反应速度。由于这种雷达克服了米波雷达误差大的缺点,在引导战斗机接近目标时,往往能精确地引导到飞行员的目视距离内。

1956年6月22日夜间,台湾一架B-17侦察机窜人大陆。部署在衙州的空5军R-20雷达成功地引导一架昼间型米格-17Ф战斗机两次进入目视距离,3次开炮。将其击落在江西岭底乡溪后村的山谷中。由于台湾侦察机安装的设备要求在比较好的能见度天候下使用,所以他们一般选择在晴朗的月夜用这种飞机进行窜扰,这也有利我们空军的拦截。在拦截作战中,由于Ⅱ-20雷达精确测定出B-17的航向、高度和位置,使米格一17Ф飞行员在9公里外就发现了月光下B-17的轮廓。

8月22日夜,是个下弦月的晴夜,能见度不高,一架美军P4M-10电子侦察机窜入我领空,部署在上海-虹桥机场附近的兀一20雷达将一架昼间型米格17Ф战斗机引导到了距离目标800米处,将其一举击落。

11月10日夜,一架C-46运输机窜入大陆,部署在杭州的U-20雷达引导一架昼间型米格一17Ф战斗机将其击落。

美蒋飞机改变袭扰方,我战斗机加装拦截雷达

美蒋飞机受到重创后,逐步调整了战术,改在没有月光的暗夜和300~500米低空活动。在这种情况下,Ⅱ-20雷达最远的警戒距离只有不到100公里,尤其在东南沿海省份丘陵山区地貌下,Ⅱ-20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只有50公里。虽然Ⅱ-20雷达网能发现窜扰飞机的低空活动情况,但只是一些断断续续的空情,根本无法实施对其拦截。1957年全年,美蒋B-17G侦察机窜入我领空53次,我空军起飞69架次进行拦截全部落空。特别是1957年11月20日夜里,天空全暗,看不到一颗星星,一架B-17G侦察机从福建惠安进入大陆,我沿海和湖南、江西等二线省份装备有17-20和Ⅱ-3雷达,能够断续监视到该飞机,当它穿过湖南平江上空后,就突然看不见了。当时大陆在腹地没有建立雷达网,仅有少量的雷达,敌机竟然西达潼关北上太原。而我空军判断该机只会在京广铁路西侧150-200公里的雷达空白区活动,下令起飞18架次带雷达的米格-17ⅡФ战斗机都在京广铁路西侧搜索,致使拦截落空。敌机在9小时13分钟的入侵过程中,竟然有3小时零8分钟不知去向,直到敌机窜到石家庄西65公里处,才被一台270雷达发现,但数分钟后敌机又消失在雷达视野之外。

当时,我空军唯一能够进行夜间作战的飞机就是装有雷达的米格-17ⅡФ。这种战斗机,安装的是PH-5拦截雷达,与没有雷达的米格170最大的区别在于机头进气口上唇和进气道中间隔板。PⅡ-5雷达的搜索天线装在进气道上唇,搜索雷达罩使飞机看上去像鲨鱼嘴,进气道隔板中安装着圆型的测距雷达天线罩。这种战斗机在飞向预定拦截空域时雷达不开机工作,当地面雷达引导它距离目标小于10公里时,地面指挥员通知飞行员打开雷达搜索天线。PⅡ-5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只有10公里,测距雷达的截获距离只有4公里。这种雷达,在晴朗的白昼还不如飞行员肉眼目视距离远,但是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却很管用,尤其是没有月亮的暗夜。当搜索雷达探测到目标并且进入到4公里的截获距离后,飞行员转换到测距雷达瞄准目标,一旦进入700米左右,开火距离的指示就会亮起,按下扳机开火即可击中目标。1953年在挪威附近的巴伦支海空域,苏联-的米格-17ⅡФ战斗机用这种雷达锁定了一架美国侦察机,PⅡ-5雷达2000赫兹的重复脉冲频率打在美国侦察机的接收装置上,装置的电喇叭转换为类似恶魔般的男低音“噢――呜――噢”的叫声,紧接着遭到导弹和火炮的强大攻击。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北约空勤人员一听到这种声音,就万分恐惧,因为这意味着一架具有强大火力的战斗机就在附近将导弹和火炮对准了自己。1957年底美蒋侦察机在福建沿海侦测到这种“索命梵音”后,有2个月一度减少了对大陆的飞行侦察。

美蒋窜扰飞机提高性能,我军改装战斗机凸现预警机雏形

美蒋飞机经过一段蛰伏,又改变战术恢复了对我领空的窜扰。因为美国侦察机在与苏联空军战斗机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中,发现了米格-17ⅡФ战斗机截击雷达的软肋――在1000米以下不能使用。

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是美国驻日本基地的P2V侦察机。他们在1954年执行夜间侦察任务时,多次遭到苏联米格-17ⅡФ的拦截。可是,只要他们降低高度贴海飞行,苏联战斗机就很容易被甩掉。以后,屡试不爽,而且得出了米格-17ⅡФ战斗机截击雷达在1000米以下不能使用的结论。事实也是如此,PⅡ-5雷达波束有14度的下视角,当米格-17ⅡФ在1000米以下高度

打开雷达时,波束将会照射地面形成大量的地物杂波,淹没了信号。

具有夜航能力的米格-17ⅡФ战斗机还有一个不足,就是航程太短。飞行员总是被起飞不久就响的油量警告声弄得心神不定,特别是在追击敌机的时候,还得时刻惦记着油量,这对作战干扰很大。有时甚至还没有发现目标,油就告警了。因此,我空军急需一种长航时的夜间作战飞机。

我军技术人员于1958年6月对图-2轰炸机进行了改装,安装了PH-5雷达,其续航时间可长达8小时,用以拦截低空入侵飞机。因为图-2飞机的速度慢,只好分散部署在重要地区的机场。然而,这种试图采用图一2拦截P2V-7U的战术并不成功。改装的图-2夜间战斗机只有探测距离不到10公里的PFI-5雷达,只能对前方作左右范围的60度扫描,而P2V-7U却有与当时的预警机相同的APS-20雷达,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达105公里,能够扫描360度方位,且有动态目标指示,能够显示出杂波背景中的移动目标。无论是探测距离,还是扫描范围,以及杂波下的目标探测能力,图一2都比P2V-7U逊色。而且,图一2最大飞行速度只有每小时547公里,P2V-7U最大飞行速度却为每小时556公里。所以,在1959年到1964年的5年中,图-2夜间战斗机不但没有取得任何战果,还出了不少事故,其中多起坠机事故都是因为PH-5雷达性能不足造成的。

1960年11月19日暗夜,一架P2V-TU从安徽方向窜入河南,我空军从郑州起飞两架图-2夜间战斗机进行拦截。当时P2V-7U采取的战术是直对山峰飞去,利用APS-20雷达能看清山地。依随地形飞越山峰。而后面死死咬着追击的一架图-2,只知道前面有回波,分不清是山还是飞机,结果撞上了嵩山失事。当这架窜扰的P2V-7U从三门峡西返航时,我另一架图,2机组的PH-5雷达遭到其干扰,由于相对位置关系,两架飞机接近到1公里。我机都没有发现。由于距离太近,当时地面Ⅱ-3米波雷达也无法区分敌我,发现两个信号几乎叠在一起,于是地面指挥命令该图一2机组对空盲射,在盲射开火中。炮口焰的强光使飞行员短暂致盲,无法看清雷达而撞山坠毁。一架窜扰的P2V-7U导致空军两架图一2夜间战斗机坠毁,损失非常惨重。

好在我空军在改装图_2夜间战斗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改装图-_4。改装成的图_4给敌人以不小的震慑。

图-4夜间战斗机的改装方案与图一2不同,机载雷达采用被称为“钴”的FICBH轰炸瞄准雷达。这种雷达的探测距离达100公里,可以作60度的左右探视,也能作360度的全景扫描,技术人员将“钴”雷达安装在飞机背部的前炮塔上。因这种雷达需要与光学瞄准具交连,为保证光学瞄准具夜间作战,技术人员还在图-4前舱安装了探照灯和红外对空瞄准具。瞄准具能够在3公里外发现像P2V-7U这样的目标。图-_4宽大的炸弹舱改装成了空中指挥所,把雷达外接显示器接进舱中,并在舱内布置了图桌和通信线路,用于接收地面空情和协调图-4飞机上各炮位作战。改装后的巨型夜间战斗机图-4Ⅱ就像一艘巨大的空中巡洋舰,机体上装有5个双联装23毫米航炮的旋转炮塔,即使当时台湾装备的F-86战斗机也不是图-4Ⅱ的对手。图-4Ⅱ4个强大的发动机。起飞时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并扬起漫天沙尘,用它去拦截P2V,就像一只大猫去捕捉一只小老鼠,飞行员心中总是充满一种不可战胜的自豪感。

1960年12月19日夜间,一架P2V窜往张家口方向。我军起飞3批巨大的图-4Ⅱ进行拦截。图-4Ⅱ几乎不需要地面雷达引导,自己很快就利用“钴”雷达找到了目标,P2V几乎无法摆脱这些巨型战斗机的扫射。可惜当时的装备实在太差,其中红外瞄准具的误差几乎达2度。并且有很重的余辉。在几个批次的开火追击中,都没有造成P2V致命伤。特别是第三批次,图-4H咬住那架P2V在山东临沂上空射击了35分钟,强大的火力逼得P2V机组差点弃机跳伞。但是,终因图-4Ⅱ过干笨重,让那架P2V侥幸逃脱。

图-4Ⅱ虽然作为夜间战斗机显得笨重,但是已经具备了中国早期预警机的雏形,已经达到或超过了美国海军二战期间的TBM-3W“复仇者”舰载预警机的性能。

“”的狂热稍微停息,我军很快改装戚第一架预警机

由于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1966年爆发“”等原因。在1960年至1969年的9年时间内,我国没有对空中预警机的发展再做进一步的努力。美蒋飞机袭扰频频得手,我们只是靠完善地面雷达网和加强国产歼5和歼6装备来亡羊补牢。

1969年秋。“”的狂热稍稍降温。中央军委便于9月26日发出了研制空中预警机的指示。11月25日,空军司令部通知,以六院为主,抽调人员进行空中预警机的研制。同时,空军党委决定改装一架图,-4飞机为空中预警机,代号926任务。

选用图-4改装预警机,并不是因为图-4Ⅱ已经具备了预警机的雏形,而是因为当时我们拥有的大型飞机实在太少。可选用的机型只有伊尔-18、三叉戟、波音707、子爵、图104、图-4等,这些飞机都是英国、苏联或美国的产品,当时英国产的“子爵”飞机已经停产,中苏、中美关系都处于紧张状态,零配件战时难以保证。而机械状况比较好且能加工零部件的只有图-4,因此。采用图-4作预警机平台最为合适。

改装预警机工作在陕西某基地进行,基地附近有工厂,该厂有相关的大型加工和维修设备。1969年底,603所会同其它所派出人员组建了150人的设计队伍,603所的楼国耀担任型号的技术总负责人,开始了改装中国预警机工作。中央要求,全国各单位对926计划所需材料、加工原料等。只能倾全力配合,不得过问。

首先遇见的问题是,机身上加装直径7米的雷达罩后,重量增加5吨,飞行阻力增大30%,原先的4台AⅢ-73TK发动机功率不足。为此。决定改装已经国产化了的涡桨-6发动机,当时也只有这一款发动机能满足要求。改装工作由空一所担任。由于AIK-73TK风冷活塞发动机短舱小,根本装不下又长又大的涡桨一6,因此需要在活塞发动机舱前。加装一段过度舱与原发动机舱连接。制造和安装这个舱段时,由于没有型架保证精度,技术工人们就用木匠用的拉线和水平仪等来测量安装焊接的位置,结果不仅精度非常好,而且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发动机舱的改装。

按下葫芦浮起瓢。发动机舱顺利改装了,可加长的发动机向前伸出2,3米,影响了飞机的安定性和操纵性。为解决这个问题,也是采取土办法,快刀斩乱麻,用加大平尾面积,并且在平尾两端加装端板,同时增加腹鳍和背鳍来保证安定性。平尾的面积展向加长了2米,弦向加长了0.4米。

改装最主要的部分是雷达和机载系统。为合理装下这些系统,拆除了飞机上原有的“钴”雷达和所有炮塔。在机背上加装了直径7米、厚度为1.2米的玻璃钢

雷达罩。由于原型机体没有相应的承力结构用于安装雷达罩支架,普通框架承受不了雷达罩在飞行中产生的应力,因此在图-4的机身内加装了承力框架,然后再把雷达罩架安装在这些承力结构件上。

改装后期,周光耀接替楼国耀担任型号的技术总负责人,全部机件由六院为主设计,交其工厂生产。从1969年12月开始画图,到1971年5月底改装成第一架预警机,只用了一年半时间。在预警机的制造史上,可以说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之最。这架预警机,对低空目标的探测面积相当于40个Ⅱ-3雷达站,这对当时我国防空非常实用,人们称之为“空警一号”。

遭美国干涉未能购得以色列预警机,转租俄国A-50“中坚”试飞

“空警一号”研制成功后,并没有进入空军服役。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空警一号”在雷达数据处理和信息传送方面比较落后,缺乏实用的人机界面,全靠手工标图和语音通信传报空情,作战效率比较低,改装与制造成本太大;二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军雷达网得到完善,覆盖了大多数国土,国产歼5和歼6战斗机总量近6000架,还有近10万门高射炮和几千个防空导弹发射架,空中和地面拦截入侵飞机有很强的实力,美蒋飞机也不敢轻易来袭扰了,对空中预警机的需求不像以前那么迫切。

1982年爆发了叙以战争,以色列成功地瓦解了叙利亚以地面雷达网组成的防空体系,把持有落后战术思想和落后装备的叙利亚人打得一败涂地,从而引起了我国有关人士特别是空军对空中预警机的热议。真正引起决策层对空中预警机重视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美英联军的空中攻击力量,在空中预警机的指挥控制下,把伊拉克军队打得溃不成军,从而使我军认识到现代化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如果没有制空权,很难打赢。

当时与我国军售关系良好的以色列政府,敏感地察觉到我军对空中预警机的兴趣,及时推荐了他们自主研发的“费尔康”机载相控阵雷达预警机。这种新型预警机,是世界上第一种相控阵雷达预警机,可选用多种飞机作载机,不像美国和苏联的预警机那样背着一个大大的圆盘,而是在机首到机翼前部的侧面和飞机的机鼻部位,分别安装了一块相控阵雷达天线,虽说形象比原型机改变较大,但空气动力性能比背负大圆盘的预警机有明显改善,可以同时跟踪和监视100个以上的空中目标,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为400公里,也可探测到巡航导弹等较小雷达反射截面的目标。对目标的重复观测,其间隔时间不到1秒,足以跟踪任何机动目标。总的来说,“费尔康”预警机的空中预警能力基本上与美国E-3预警机相同,有些性能甚至超过E-3,但价格却只有E-3的1/3左右。

我国随即就购买安装“费尔康”机载相控阵雷达空中预瞽机进行论证,于1996年,中、俄、以三方签定了一项价值为2.5亿美元的初步协议。根据该协议,俄罗斯和以色列将在俄A-50空中预警指挥机的基础上,为中国空军研制一架预警机,安装由以色列提供的探测范围为360度的“费尔康”机载相控阵雷达。

1997年5月,俄罗斯和以色列就改装第一架A-50预警机签定了协议。1999年10月,俄罗斯将第一架A50H交给了以色列,以便为其安装由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的“费尔康”机载相控阵雷达。

但当以色列即将完成为A-50H安装“费尔康”机载相控阵雷达时,美国政府以“中国空军装备可以远距离发现和同时跟踪数个目标的现代预警机,将损害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为由,用取消援助相要挟,要求以色列立即终止这一协议。时至2000年5月,以色列政府总理巴拉克称,在寻找别的解决该问题机会的同时,以色列将完成与中国达成的协议”。但是,2001年以色列政府新任总理沙龙正式通知我国:以色列将取消与中国签定的为A-50H安装“费尔康”雷达的协议。2002年,以色列将安装在A-50H上的雷达全部拆除,并将该机通过俄罗斯交还给了我国。

我国见以色列迟迟不履行协议,于2000年中后期将预警机采购计划转向俄罗斯,因俄罗斯是唯一能够向我国出售预警机的国家。俄罗斯最新型预警机就是颇负盛名的A-50“中坚”预警机,也是俄罗斯现役预警机中的主力机型。我国先行租用了俄A-50“中坚”预警机进行试验。

在试验中。我们发现俄A-50“中坚”预警机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明显不如台湾购自美国的E-2T空中预警机。台湾将采购的E-2T空中预警机全部升级为“鹰眼2000”型,计算能力比原型提高了15倍,电子设备的主要尺寸和重量大幅下降,可以探测650公里内的轰炸机、500公里内的战斗机和260公里内的巡航导弹,可以同时显示600批空中目标,可以同时跟踪250架战斗机,可以同时引导150架战斗机作战。而俄A-50“中坚”预警机,只能监控400公里范围内的60个目标,同时跟踪50个空中目标,可以同时指挥12架战斗机作战。A-50“中坚”与E-2T“鹰眼2000”型相比如此悬殊,就更不能与美国的大型陆基空中预警机E-3A“望楼”相比了。

全面学习比较国际先进技术,自主研发出国际一流的预警机

通过试验,俄A-50“中坚”预警机显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而且,预警机主要依靠的就是机载电子设备及其先进性能。而我国的综合电子水平显然比俄罗斯要高,不管是雷达水平还是计算机制造水平,也都明显比俄罗斯先进。我们除了对A-50“中坚”预警机进行试用可以取得借鉴外,完全可以凭我们相对先进的机电水平。制造出符合我们空军作战需要的国产预警飞机。于是,我军果断终止了租用和购买俄制预警机的工作,转而走上自主研发道路。

2002年12月,我们启动了战略预警机――“空警-2000”的研制工作,以俄A-50H为载机,以西安某飞机制造公司为主研制国产机载设备,以南京某科研所为主研制国产机载雷达。

“空警-2000”的机载雷达为相控阵雷达,工作波段为1.2~1.4兆赫。3部有源相控阵天线安装在高为2米和直径为14米的固定圆盘整流罩内,可以对目标实施环视搜索,及时发现和跟踪空中和海上目标。从“空警-2000”上方可以清晰看到。呈暗色的3部有源相控阵天线为三角形状,每部搜索范围为120°。该雷达战术技术性能与以色列的“费尔康”机载相控阵雷达十分相似,可以在米高度,以600-700公里/小时飞行速度进行空中侦察。但是,探测距离要比以色列“费尔康”机载相控阵雷达多约100公里,最大探测距离为470公里。可以同时跟踪60-100个空中目标,其中包括低空和巡航导弹目标,并引导战术航空兵对其中10个空中目标实施攻击,还可以引导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的防空导弹对无线电地平线以外的目标实施拦截。

“空警-2000”机载电子设备除一部相控阵雷达外,还有一套中央计算机、通信和情报传递设备、无线电技术侦察设备、敌我识别系统、自我防护系统以及若干个操作员工作台。其中,通信和情报传递设备由基本通信设备和补充通信设备组成,包括一部通信距离为350公里的超短波无线电台、一部通信距离为2000公里的短波无线电台、一部卫星通信电台和一套内部通信系统,可以保证与战术航空兵作战飞机、各军种自动化指挥系统指挥所以及机组成员之间交换情报信息。自我防护系统包括导弹发射预警系统、偶极子反射体和红外假目标发射装置。

2003年11月,“空警-2000”完成了第一次试飞。最大起飞重量为195吨,在无须空中加油的条件下,续航时间为7~8个小时。在经过伊尔-78空中加油机加油后,续航时间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实际航程为5000公里。“空警-2000”在主要性能上,优于台湾的“鹰眼2000”,不亚于美国的E-3A“望楼”,而且还有许多独创的地方,某些性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此后,我国又以伊尔76作载机改装成多架“空警-2000”,成为能够规模生产大型、全天候、多传感器、高性能、多用途的空中预警与指挥控制飞机的国家,并以运-8为载机,安装探测距离为300~450公里形似体操用的平衡木状机载雷达天线,研制出一种轻型、全天候、多传感器“空警-200”预警飞机。两种预警机的规模生产,标志着我国具备了预警机国产化能力,而且形成了预警机体系作战和规模建设。

}

印度空军在上周宣布苏-30MKI战斗机发现过歼-20隐身战机,那么苏-30MKI是否是通过红外探测手段发现歼20的呢?由于发动机的原因,歼20的红外隐身能力一般被认为弱于F-22、F-35等战机。红外隐身看温度,尤其是发动机喷口的温度,但所有降温措施都会导致发动机推力损失。由于歼-20目前使用的AL-31F发动机推力不够强劲,歼-20在尾喷口的隐身处理上并没有采取如F-22那样的喷口遮挡等措施。

苏-30MKI战机上拥有一套由红外探测器、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仪及稳定装置组成的光电探测跟踪系统,红外探测器的检测范围可达90公里,而激光测距仪则是3.5公里。这套光电探测设备可在不开雷达的情况下独力完成对空中目标的探测、截获和跟踪,此外还可与N001M型雷达交联使用,从而增强苏-30MKI的探测能力。但考虑到上面谈到的距离问题,苏-30MKI依靠光电探测发现歼20的可能性也很小。

苏-30高海拔机场起降

既然谈到了苏-30MKI的探测距离,那也不妨解释下某媒体宣称“印军探测的是运20”。虽然这可能是一句用于调侃印度的玩笑话,但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苏-30MKI对大型目标的最远探测距离能达到400千米,显然能解释印军探测结果的就只剩大型运输机或预警机了。今年5月8日中国空军发布消息称,我军运20运输机曾转战高原机场训练远程投送,有人据此猜测运20是在训练期间被印军苏-30MKI侦测到。但这里想强调的是,虽然此前曾有印度将金星误当作中国无人机的新闻曝出,但印度雷达兵显然不会蠢到分不清战斗机和运输机的,毕竟两者的飞行速度相差太远了。

既然单凭苏-30MKI无法发现歼20的踪迹,那么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印度空军可能依靠了预警机或地面雷达等探测能力更强的雷达装备。目前印度装备的预警机有以色列费尔康预警机和印度国产“天空之眼”预警机。前者雷达频段为L波段,对雷达反射面积为5平方米战机有效探测距离超过370千米。后者装备的雷达频段为C波段,对雷达反射面积为5平方米左右的战机有效探测距离达250千米。

由此可见,如果歼20进行飞行训练时,恰好中印边界附近有印度预警机执勤,歼20不进入隐身状态,确实有可能被印军“发现”。当然这肯定是在我军故意的情况下,毕竟对于擅长制造各种“复杂电磁环境”的我军来说,对印度预警机进行电子干扰并非难事。而对于歼20这类集预警和电子压制等功能于一身的标准五代机来说,使用与F35相当的新一代电子战和网络中心战设备,来反制苏-30MKI的雷达和数据链,显然也不是难事。歼

印度苏-30MKI空射布拉莫斯

当然印度动用地面雷达探测我军战机训练的可能同样存在,但考虑到中印边界两侧的地形,印军依靠地面雷达发现歼20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此外,无论是无源雷达还是米波雷达等反隐身雷达,印度都暂时还没传出装备的消息。并且,据称曾探测到F-22战机的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它也还没交货给印度。

在“红剑”演习的模拟对抗中,歼20就曾以10:0的绝对优势完胜歼10、歼11以及苏-30,显然这样的战果离不开歼20的强大隐身能力。战机雷达相比其他雷达的一大特性就是,为获取目标的方位、高度和距离,雷达波会进行不断地进行照射,从而锁定“敌机”,但我们在报道中却丝毫未见“锁定”字眼,这就是歼-20隐身特性太强悍。所以,如果歼-20隐身战机发动攻击,怎么击落苏-30MKI战斗机,印度人都不会知道。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面雷达可以探测到卫星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