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城市人口密度最大排名

一份世界人口密度排行榜出炉,在这份榜单中,名列第一,密度前十名的城市依次为:、、中国、、、、、中国、、。


是亚洲最大的城市,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吸引了更多的人口不断涌向。下辖23个特别区、26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由于发达的电车系统,连接了周边的神奈川县、琦玉县、县、千叶县、长野县等地,可以方便地在一小时内往返市内,及周边又被称为“首都圈”。


中国除了外,、、均榜上有名。这些城市都是中国发展最快、汇聚了大量外来人口的城市,大量外地人口的涌入,无疑是城市的人口密度激增。


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必将加重城市的更方面承载能力,带来更大的压力,如何合理的调整城市人口密度,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


}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陆地表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山地高原占了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因此,我们从空中看地球的陆地表面,会看到到处都是高耸的山峰。但是今天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要讲的并不是山峰,而是鲜有人知的“人口山”,因为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陌生的。什么是“人口山”?人口山不是指山峰和高楼大厦,而是根据人口密度绘制的如山峰一样的人口图。为什么要制作人口山呢?因为我们采用平面图的方式绘制人口密度图,无法直观形象地显示某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情况。

而人口山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人口山图把每个地区的人口密度绘制成山峰,山峰越高说明这个地方人口密度越大,而山峰越矮说明人口越稀少。在人口山图上,有山峰的地方就是一座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成都等城市的人口山最高,袖珍小城市三沙市阿拉山口市双河市新星市可克达拉市铁门关市胡杨河市昆玉市、霍尔果斯市、图木舒克市、阿尔山市、韶山市、井冈山市漠河市、抚远市、二连浩特市等则在图上是最矮的人口山,而没有山峰的地方也是农村地区或沙漠、戈壁滩等无人区。下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带大家看看我国各城市的“人口山”图。

首先,来看看我国珠三角地区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山”图。这个区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这个区域“人口山峰”最高的当属香港,香港747万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属于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该区域“人口山峰”第二高的城市就是深圳市、广州市和澳门,广州和深圳都是超大城市,人口密度相当高。而澳门作为一个依靠旅游业和博彩业发展经济的国际自由港,它是世界上最发达和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人口密度相当高,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东莞市珠海市中山市佛山市相对来说要矮一些。

其次,来看看华东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山”图。这个区域内“人口山峰”最高的毫无疑问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市,其次是南京市、苏州市、杭州市、宁波市和合肥市,而徐州市无锡市南通市温州市绍兴市常州市扬州市芜湖市等城市的“人口山峰”则要矮的多。

第三,我们来看看华北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区域,“人口山”最高的不是北京市,而是天津市。第二高的才是北京市,包头、太原、石家庄、唐山属于第三梯队。这个区域的城市数量比较多,尤其是小县城特别多,但是城市规模除了北京和天津以外都不太大。

然后我们看看东北三省的“人口山”图,东北三省除了沈阳、哈尔滨、长春和大连三个副省级市的“人口山峰”比较高外,其他城市如吉林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抚顺市、鞍山市、盘锦市营口市丹东市四平市佳木斯市等都不太高,而且中小城市和县城数量相对稀疏,这可能也跟东北三省人口流失比较严重有关。

上面这张“人口山”图是福建省,坐标密集区域是珠三角区域。与粤港澳大湾区相比,福建区域就很稀疏了,而且该区域厦门市一枝独秀,福州市相比厦门市要矮的多,第三高的是泉州市。而漳州市莆田市宁德市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就特别矮了。

上图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和河南省区域的“人口山”图。该区域内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武汉和郑州周边区域,最高的是武汉市、郑州市、长沙市,南昌市相对要矮一些。

上图是西南的云贵川地区“人口山”图,该区域人口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内,云贵高原就相对稀疏了。该区域“人口山峰”最高的城市是成都市和重庆市,其次是昆明市,第三才是贵阳市。

上图是北部湾区域和海南省的“人口山”图。该区域人口密度比越南的河内周边要小很多。该区域内“人口山峰”最高的是南宁市,其次是海口市,第三是湛江市柳州市桂林市,名气极大的三亚市的“人口山峰”并不太高。

再来看看新疆的“人口山”图。新疆的人口和城市属于零星点状分布,乌鲁木齐“一枝独秀”,可见乌鲁木齐在新疆的首位度之高。除此之外,比较高的是昌吉克拉玛依石河子伊宁喀什阿克苏等城市,其他城市和县城就几乎看不见了。

最后来看看我国人口最稀少的青藏高原地区,在青藏高原南边是人口密度达到恐怖程度的印度和孟加拉国,以喜马拉雅山为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人口山”图上看,西藏自治区只能看到5个城市,最高的是拉萨市,其次是日喀则市、那曲市和山南市林芝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466853.html

}

近日,发改委再提:合理控制“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今年2月,发改委就谈到:疫情暴露出部分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超大城市要划定并坚守城市开发边界,慎重撤县设区;

而在疫情发生之前,多个文件指出:要提高主要城市的核心承载力,并指出我国部分大城市的人口密度还有提升空间,显然疫情后一场深刻的城市变革正在袭来。

“ 一年两提”控制超大特大城市的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这意味着城市中心化发展是时候踩下刹车了,未来超大和特大城市的发展逻辑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哪些城市要降强度和密度?

按照最新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区人口在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近日,《求是》杂志也发布了统计局七普统计之后的超大、特大城市数据。其中我国超大城市有7座: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

特大城市有14座: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显然以上21座“超特大”城市是发改委点名要控制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的城市,其中人口密度和开发强度最高的超大城市是“降强度降密度”的排头兵。

我国是全球常住人口千万级城市以上最多的国家,遏制大城市病、解决人口过度集中等问题十分紧迫。尤其是我国部分超大、特大城市的核心城区开发强度已超越60%以上,远超国际城市开发30%的警戒线。同时城市承载量也偏密,尤其是核心城区。

我国七座超大城市中:有3座城市每平方公里承载人口超2000人,其中深圳以每平方公里8791.1人居首,其次是上海3922.5、第三是广州2521.2。

另外4座超大城市也有3座城市每平方公里承载量超千人,排名分别是:成都、北京、天津、重庆。其中重庆是超大城市每平方公里承载量最低的城市,仅有389人。但重庆市域面积很大,这里可以忽略不计,从重庆主城区来看,重庆每平方公里的承载量也在千人以上,和其他超大城市保持了同一水平。

深圳是我国当前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也是增长最快的城市。2018年深圳每平方公里的承载量还在6521.5人左右,然而2年过后深圳人口密度猛增2300人左右。

这主要受制于深圳市域面积较小,且当前深圳落户条件较为宽松,但未来深圳或将抛弃人口高速增长的模式,日前深圳国土空间规划指出到2035年深圳常住人口将控制在1900万人,留给深圳的增长空间不足200万,这意味着深圳人口密度的增长空间也十分有限了。

相较于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平均人口密度要小许多。但东莞、佛山、郑州、武汉、南京、西安的人口密度也不小,这六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保持在每平方公里1000人以上,其中东莞以4166.3的密度居特大城市之首,其次是佛山、郑州、武汉。

但特大城市中有7座城市的每平方公里承载量不足1000人,其中哈尔滨每平方公里仅188.5人,这个承载量甚至不如重庆,不过哈尔滨地大物博,市域面积庞大,从哈尔滨城区来看,哈尔滨的承载量并不低。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2020年的城区常住人口已达995万,大概率明年武汉就能成为超大城市,同时武汉城区的人口密度并不低,因此武汉可以算到超大城市中来对待“降城区强度密度”。

降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怎么做?

近年来,我国超大和特大城市都有意识到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弊端,各城都在积极地开辟新城、新区,以分担核心城区带来的人口、资源压力。

以北京为例,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政策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迁出北京,有的响应号召去了雄安、也有的去了河北、天津,甚至还有大型央企总部三峡集团远赴千里搬赴武汉。

北京副中心控制详细规划图

除了资源迁出北京外,北京还提出打造通州副中心,严控常住人口。此外,上海等头部城市也在积极地控制核心城区人口,以遏制大城市病等问题。喜人的是,在严控人口的铁腕治理下,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密度已经得到了降低,尤其是核心城区。

以上海为例,上海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由2010年每平方公里24137人下降到2020年每平方公里23092人。

京沪以外的超大、特大城市虽然没有严控人口,但也收缩了人口增长规模,同时这些城市正在大力推动建设新城新区,以减轻核心城区的负担,响应国家战略。如成都就在大力推动东部新区天府新区的发展以减轻人口扎堆中心城市所带来的弊端。

需要指出的是,降低超大、特大城市的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都指城区,并非郊区。今年2月发改委指出: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引导过度集中的资源要素逐步有序转移,合理降低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与周边中小城市、郊区新城等联动发展,通过推进交通一体化,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

几乎所有城市都将重点新城、新区设立在郊区上,可见未来头部城市必将大力发展新城、新区,这里是解决降城区开发强度、人口密度的核心载体,显然未来城市是属于新城的时代

同时近年来兴起的都市圈也是解决大城市人口和资源过度集中的法宝,但每个城市和都市圈的发展情况不一,这就决定了都市圈是最后疏解超大、特大城市资源的载体。


关注公众号(见证成都城事)|成都发展、城市战略、城市分析、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商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个城市人口密度最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