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犹豫去不 去去中国平安电销上班靠谱吗人寿上海电销中心上班,大家的意见 呢?

  过去10年间,保险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这一过程中,电销渠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7月,中国保监会将第一张电销牌照颁发给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有19家保险公司获准开展电销业务。

  平安保险公司是中国最早开展电话销售业务的产险公司。身为行业龙头,平安产险的电销保费收入从2007年的6.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20亿元,保费增长33倍。平安产险董事长兼CEO孙建平表示,服务将是未来保险公司立足的根本,也是核心竞争力,平安产险仍将重点建设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新渠道。

  为应对严峻的行业形势,平安选择开辟电话营销渠道,在方便客户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中间环节,寻求突破

  2003年,车险费率制度改革推行,各家财险公司可自主制定车险条款与费率。

  “从整个行业来看,这次改革非常重要。”孙建平表示,车险费率改革对全行业是一次巨大的考验。虽然各家保险公司没有完全做好准备,恶性价格竞争、车险投保额低、赔付率高等问题层出不穷,但是在全行业持续亏损的重压之下,各家保险公司开始寻求出路,以谋求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中间环节。在这样的情形下,平安产险将目光投向电话车险营销渠道。

  2004年,平安产险正式试水电话营销。平安产险副总经理卢跃介绍,他们发现有的车主对价格较为敏感,电话车险正好满足了这部分客户的需求。当年,平安产险在上海建立电话销售中心,在北京、上海开展电销业务,使用行业统颁的车险条款、费率。

  “刚开始很艰难,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平安产险新渠道管理部负责人感叹,当时4S店、保险中介等代理渠道仍然是车主购买车险的主流渠道,没有现成的道路和模式可借鉴,平安既是新渠道的开拓者,又是新市场的启蒙者。2004年,平安产险的电销保费收入仅为8900万元。#CONTENTSPLITPAGE#

  从2005年起,平安电销进入推广阶段,业务扩展到12家分支机构。2006年底,共26家二级机构开展电销业务。平安产险通过自建或外包建立配送服务体系,集中销售、分散运营的电销业务体系初具规模。2005年,平安电销保费达1.8亿元,2006年这一数字又提高到3.2亿元,平安电销在摸索中一点点成长起来。

  “刚开始开展电销业务的3年里,我们也在不断思考,电销这样的新渠道该怎样发展,传统产品在电销渠道有没有优势。经过市场调研与客户需求分析,我们感到新渠道应有单独产品、费率体系。为此,平安产险积极向监管部门争取了电销专用产品经营资格。”孙建平如是说。

  获得首张电销牌照的平安,不断改造完善各项流程,集中运营多项业务环节,使电话直销模式逐渐得到认可。

  2007年,对于整个保险行业来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这年7月,平安产险获得电销首张牌照。

  根据保监会批复,平安电话车险专属产品获准使用公司制定的专用保险条款费率,承保分散性的个人业务,商业险基准费率较其他投保方式低15%,交强险费率与传统渠道一致。保监会明确电销专用产品没有手续费。投保人通过电销渠道投保,商业险可以节省15%的保费。

  “车险业务近五成在个人非营业性车险,拿下这一块大蛋糕,对每家财产险公司来说都至关重要。”卢跃介绍说,在中国平安之后,中国人保、中国大地保险等公司也在2007年相继获批开展电话车险业务。2009年底,全国有11家公司获批跻身电销市场。

  尽管在当时电销已经存在了3年多,但对于车险投保人,它仍是新鲜事物。2007年,平安产险在一份报告中坦承,客户对电销的认知和了解十分有限,反应并不理想。由于从事电销业务的公司太少,获批电销专用产品更少,保险行业一些公司对电销抵触。“庞大的前期建设成本、日益高涨的运营费用,在业务还不具规模时,让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卢跃表示,从2004年起,平安每年耗资数千万建电话车险系统。2007年以来,已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进行市场宣传。

  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系统平台、后援服务……平安产险对各项流程进行改造,实行人员管理、服务号码、电脑系统、销售产品、管理制度、培训体系等统一集中。经营机制采用“集中销售+本地服务”的远程交易解决方案,电销队伍负责销售、出单,机构承担保单配送、客户服务等。当年,平安产险的电销业务覆盖到全国32个市场。#CONTENTSPLITPAGE#

  “投保方便、价格低廉、服务无忧”的电话车险直销模式逐渐得到投保人的认可。以平安产险电销保费为例,2007年6亿元,2008年16亿元,2009年42亿元,2010年126亿元,2011年220亿元。平安电话车险保费占平安车险整体保费的比例也从2007年的4.5%上升到2009年的14.4%。2010年,平安电话车险已实现盈利。随着电销的普及,客户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平安电销客户续保率也逐年提高,2008年仅为52%,随后的几年一路攀升,2011年已超过80%,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开拓新渠道,启蒙新市场,在电销领域越做越强的平安,并不止步于已有成绩,不断探索新的渠道和运营模式。

  “一家公司再努力,也不可能把整个电话车险市场做大,需要全行业共同参与、充分交流。”卢跃曾多次表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19家保险公司开展电销业务,预计今年全行业电销保费规模将超750亿元,占车险市场份额18%以上。

  今年上半年,平安产险电销保费收入达到130亿元,仍居车险电销市场第一。不过,平安电销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平安在上海张江、外高桥有两个电销职场,电销坐席超过1万人,管理难度增大。此外,电销人力集中在上海,成本较高。

  今年7月,继北京、上海之后,广州也开始限购汽车,各地汽车销量受到影响,电话车险增速放缓,各家保险公司在电销渠道上的竞争日益激烈,成本上升、社会美誉度下降。在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下,电销的客户拓展空间开始收窄,电销增员难成为电销行业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

  随着网络的发展,为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2011年,平安加大力度发展电销的“升级版”—网销,依托平安官网推出“平安直销车险”,仅需几分钟就可完成报价、投保,给客户提供“电话、网络”两种选择。不过,网销目前面临的困境在于客户的认知度还比较低,还没有形成在网上投保的习惯,这需要保险行业坚持不懈地努力,加强网络建设,丰富营销活动,逐步培育市场。电销业务要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电销队伍要逐步向专家型队伍转型,建立起投保、理赔、客户关怀全流程服务体系。此外,电销还应该挖掘分散的个人客户服务主体的需求,改善客户体验,研究专业化经营并发挥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电销未来要与传统的渠道结合,与跨行业的广告营销结合,与系统流程优化结合。而“全国车险联合信息平台”搭建、电子保单推广、网络及新科技手段的应用等将成为影响电销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
传承保险精神 实现自我价值,青年精英的平安而不平凡之路

青年创业者、银行职员、IT工程师、大学生……在这座大都市里,他们曾经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放飞各自的梦想,而如今梦想汇聚在一起,这些志同道合者在平安的世界里相逢,在积极奋斗和不断突破中,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平安而不平凡之路。   这些满怀激情的青年是保险行业的新鲜血液,也是平安人寿未来的希望。青年精英们各自不平凡的历程,证明了成功并非偶然,但在优质的平台上,成功之路完全可以由自己开拓。怀揣着平安的保险精神,这里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平安之路坚定了他的梦想——做“保险企业家”

2009年,一心想在大城市发展的季金华,离乡到上海打拼。 在近7年时间里,季金华从事车险电销工作,实践中,他积累了金融相关的知识,也从一个不善言辞、说话脸红的小伙子成长成为一个自信、思路清晰,具备专业水平的金融从业者。 与此同时,他的心里萌发了新的目标:创业!成为一名金融企业家。 然而创业之路异常艰难,一年多之后,季金华再也次陷入了对梦想的迷茫,2017年2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季金华投入了平安寿险代理人的行业。 成为保险代理人后,靠着不错的底子,季金华在新人中脱颖而出,很快就步入了业务正轨。但有一点让他一直耿耿于怀:如果将来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销售冠军、绩优明星,和自己原来的岗位不是一样吗? 通过系统的学习,季金华了解了作为主管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也被平安人寿鼓励团队成长的理念所深深吸引,这恰恰就是当初创业的梦想! 打开了梦想金库的季金华潜心钻研团队发展的精髓所在,不断在增员实践中锤炼自己,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团队发展方法论。从此以后,季金华一发不可收拾,业务职级逐年攀升,团队规模不断扩大。

“现在,我不仅仅需要自己做个专业、优秀的代理人,还要以优增优,变普为优,这才是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季金华在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2020年,季金华的团队已达到80人规模。 对于未来的规划,季金华希望打造的是一个标杆性的“三高”团队:高素质、高绩效、高规模。为客户带去幸福感,为团队成员搭建成就自我、创造价值的平台。季金华给自己又定下一个目标:到2025年,成为一名有500人规模团队的业务总监。“现在还不到100人,充其量算是个小企业家吧。” 从异乡闯荡、前程未卜,到今天的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优才保险代理人“明星”;从创业失败、一无所有,到成为团队规模80人的“保险企业家”;从13次搬家、困顿迷茫,到如今实力雄厚在上海内环置业……季金华在平安人寿,用奋斗与拼搏,向着他的梦想--做保险企业家努力奔赴!   

再见“打工人”,财富自由不是梦

张燕闻之前在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岗位上工作多年,年薪20万左右。现在的她,是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的优才代理人。入职20个月,收入较前5倍涨幅、目前是7人团队主管,张燕闻说:“到了平安才知道,财务自由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在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工作几年后,张燕闻选择跳槽去了一家股份制银行做客户经理。彼时的她以为,能就此跳出束缚,获得更多的自由度。但她失望了,用如今流行的说法,就是一个高纯度的“打工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燕闻听一位老客户说起平安人寿有一款叫金瑞人生的保险产品很不错,让她对“平安”的世界开始好奇了起来,经过一番了解,丰富的产品线、完善的服务机制、强大的平安集团品牌实力……这些都深深的吸引着张燕闻,她决定尝试一下平安保险代理人这个发展平台好、“钱”途光明、时间自主的职业。

2018年12月,张燕闻正式入职平安,成为了一名平安人寿保险代理人。 刚开始,张燕闻的很多朋友都对她的选择表示不解。在他们眼里,在银行打工可比去做什么保险代理人好多了,起码图个稳定啊。张燕闻没有做过多解释,她心里知道:打工永远就只是打工,现在自己正走着的是一条创业路。 得益于良好的金融基础,张燕闻在扮演新的角色时游刃有余。每天的专业培训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张燕闻的就在下班回家后通过反复的记忆和演练,把各种知识吃透,脑海里那种谈到客户保障时候的本能反应,让她成功地从一个银行客户经理转型成为专业的保险代理人。

但是最让张燕闻深刻体会到保险作用的,还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事情。早在她还在国有银行工作的时候,父亲曾经通过亲友购买了一份平安医疗险。张燕闻在平安的第一次协助理赔,对象就是自己的父亲。在为父亲的病症担心忧虑之余,亲自经手的平安专业理赔过程,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还让她感到了欣慰和振奋:原来,保险真的这么好,原来,服务真的这么快。 张燕闻越发意识到身为一名保险代理人,身上承担了更重的责任。她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位客户规划保障、提供保障的过程中。截止到2020年11月,张燕闻已经累计为客户提供保额超过4000万元。 曾经抱怨过银行收入不高的张燕闻,在加入平安整整20个月的时候,数了数自己银行账户后面的“0”,觉得很有成就感。 曾经因为辛苦忙碌到没有自己时间和空间的张燕闻,如今可以自由安排工作的节奏,旅游、健身……这些都安排上了。 曾经触碰到职业天花板、一直无法继续进步的张燕闻,如今已经成为主管,以自己的管理方式打造了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 

如今看来,即使“打工人”囊括的群体再广泛,张燕闻也已然不是其中之一,也许她现在的创业之路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对于她来说,这条路值得走,值得长远地走,因为财富自由的梦想,就在这条路前面不远的地方。    

是“保二代”,也是新一代

大学毕业,有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摆在姚鲁骏面前:一条是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一条是去做保险代理人。 也许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一条路,偏偏,姚鲁骏选择了第二条路。他从身为平安保险代理人的母亲手中接过展业包,成为一名毕业即加入的“纯平”代理人。并用8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姚鲁骏的母亲是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奔腾营业区的业务总监宋焕祯,从小时候开始,他就经常在家中听到母亲给客户打电话,看到她帮客户整理理赔资料,有事还会去母亲的营业部玩一圈。 “保障”、“理赔”、“重疾”……这样的词眼,姚鲁骏从小就是听着长大的。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姚鲁骏想要去快餐店打工赚点零花钱。母亲宋焕祯说:“要不你别出去了,到我这里来帮忙打打杂,我给你发工资。”于是,在一个多月后,准大学生姚鲁骏第一次挣到了“平安的钱”。这也就是他与平安的第一次直接产生联系。 大学毕业后,姚鲁骏仔细权衡,用心研究了保险行业和保险代理人职业的发展前景,最终决定子承母业。2012年11月8日,在大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姚鲁骏就成为了一名平安人寿保险代理人。

 姚鲁骏从小就对文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期间,他是学校艺术社团的团长,并且是专业演出中的关键人物,在舞台上的表演经常博得掌声和喝彩。这份天赋和能力,也很好的发挥在保险代理人的职业上,姚鲁骏在培训中有着优异的表现,优秀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伙伴们的一致好评。 然而入职两个月,他却一份保单都没有完成,“保二代”的身份、明星代理人宋焕祯总监的儿子的“光环”,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用处。 姚鲁骏在反思,而洞若观火的母亲则为他点明了关键所在:天天面访客户、用心贴近客户,才能真正做一个合格的保险代理人。 这让姚鲁骏恍然大悟,认识到需要去创造更多的机会与人接触。于是他开始每天出门与客户见面,每天通过电话、短信或微信与他们沟通。接触的人多了,彼此的互相了解加深了,长此以往、自然而然地,第一单、第二单……姚鲁骏的客户也多了起来。

 在团队管理上,姚鲁骏继承和发扬了来自母亲的一些成功经验,但也并不是始终保持一致意见的。“我是90后,跟她有天然的代沟,要是没有不同的地方,那才是奇怪。” 宋焕祯对团队的管理风格是有一点严格、严肃的,姚鲁骏侧重于鼓励让团队成员发挥自我。打个比方,宋焕祯要求团队在上班和见客户的时候必须穿着标准规范的深色正装,而姚鲁骏的团队成员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搭配不同的商务风格服装。 “我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7岁,年轻人选择了我这里,我也愿意接纳年轻人。如何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专业形象,让他们在人群中不至于消失和隐形,是我需要研究的,穿衣打扮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已。”姚鲁骏这样解释自己对于“个性”的理解。

 “他们是新的一代人,年轻人有自己的风格和方式,是好事。”宋焕祯从不执拗于让儿子必须跟自己完全一致,在她眼里,有不同,才有新的可能性。 母子俩如今都成为平安的精英,在不同领域发挥着自己的能量,一脉相承,却各显神通。      

“卓越”平安路上的三次抉择

从半导体工程师跨行到保险业,十载奋斗,终有所成。华晨回顾自己的平安成长史,将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做对了“三次抉择”。 第一个抉择是就业。

大学时,华晨主修的是电子信息专业,毕业后进入了制造行业,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半导体工程师。然而受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向勤勉敬业的华晨遭遇裁员。 经历了迷茫与反思,华晨在寻找下一份工作时格外看重“长期稳定性”。而当朋友向他建议试试成为平安的保险代理人时,华晨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在他看来,这个行业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然而朋友的一番话让他改变了观点,“任何一个工作,能不能做好的关键,不在于你是不是生来就擅长做某件事,而是取决于你愿不愿意为之付出时间、付诸努力。只要你足够努力,你一定可以在一项事业中干出成绩来。” 这一席话无疑对华晨的择业观有了很大影响。在认真了解了保险行业和保险代理人这个职业、认真了解了平安的企业实力以后,他做出了第一个重要的抉择:加入平安。 

第二个抉择是方向。2010年4月,华晨正式成为了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区拓西区的一名保险代理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看着身边工作成绩突出的伙伴,作为一个“理工男”华晨一度感到迷茫。 但部门里的前辈提醒他:你不用担心,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刚进公司,先放平心态,一点一点开始学习吧。 华晨照着建议做了。每天的早会,他认真聆听授课导师讲解的各类保险知识;课后,他虚心向前辈们讨教与人交流的技巧与奥秘;下午,他不停奔波在去见客户的路上;夜晚,他潜心钻研各种金融基础知识和商业经营技巧。他的知识储备愈见丰厚,性格逐渐开朗起来,对自己专业的自信也让他与人的沟通更加顺畅。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启发自己做出了第二次重要抉择:职业方向——深耕团队发展。 

事业逐渐步上正轨的华晨面临了第三个抉择--重心。在团队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他开始向自己身边的朋友、亲人介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向他们分享自己办理过的理赔服务,讲述代理人职业的工作意义。慢慢地,他打动了身边的三五好友,成为了一支小团队的主管;再后来,他在平安取得的成就自然地吸引了更多伙伴的注意,有不少人主动提出申请加入他的团队,成为他的同事。就这样,以优秀吸引优秀,用成功带动成功,他的团队人数逐月上涨,升至百位…… 他的工作重心调整向新人的培育,他将工作时间大量分配于与新人伙伴的交流上。亲自面试每一位新人,与他们一对一单独访谈,层层筛选出真正适合从事保险行业的伙伴。华晨的同事,开玩笑说道:”我们想找华晨课长可真是太难了,去找他的时候,他有9次都在上课,还有1次一定是在面试啊!” 

今天的华晨,是一支四百余人团队的资深课长。在他的悉心指点下,其团队内的小伙伴不少也成功晋升了课长。不出意外,明年一季度,华晨便能晋升成为一名处经理,在卓越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他说,是三次抉择,成就了今天的他。无论未来的位置在哪里,他都将坚定最初的选择:守护好客户朋友的平安,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中国平安电销上班靠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