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被别的小孩子不会和其他小朋友玩怎么办拒绝了,怎么办呀?

身边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长期专注于买买买,所以一遇到需要消费决策的时候,都喜欢来请教我。而我也恰好愿意将自己研究了很久的心得分享出去,于是自然而然地,我就成了朋友们的“百科全书”。

不知道屏幕前的各位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想到了谁——请把这段截图给他~

前几天有个新手爸爸急匆匆地私信我,说是双十一到了,准备买个安全座椅,但不知道怎么选。同时,他还担心这东西买来后,万一孩子不配合怎么办?想问问我当时是怎么过来的,有没有什么经验?

我看完问题后的第一反应是:这我熟,我可是做过详细的攻略的,而且绝不是网上那种人云亦云的车轱辘话!至于如何和孩子沟通去坐安全座椅,这事儿我还真就经历过,就更有经验了!

那就索性趁着给朋友答惑解疑的机会,也写出来分享一下。

安不安全的话我就不说了,如果这一点共识都没有,我觉得各位应该也不会点进来看这篇内容。我就说一点比较实在的:假如没有安全座椅,你一个人怎么带着孩子出门?

尤其是孩子还很小的时候,遇到天气稍微好一点,基本在车上坐一会儿就会睡着。如果没有安全座椅,我简直不敢想象小朋友一个人在后排是什么样的场景——这还没考虑孩子皮不皮,会不会乱爬的问题。

就我身边的亲戚朋友来说,大家在理念上都还是比较认可安全座椅的必要性的。但同时,大家又有一个共同的担忧:万一安全座椅买来了,但孩子执意不坐怎么办?

这问题我还真就遇到过。儿子从小就比较“难搞”,很多事情都表现得很有“主见”。有一阵子,我儿子就非常排斥安全座椅,想要跟我们一样“平等”地坐在车座上。

跟小朋友说安不安全的道理肯定是说不通的,但我们“利用”小朋友占有欲强的特点,暗示他「安全座椅是他的专属座位,别人谁都不能坐」这样一个理念。几次说过,小朋友基本也就乖乖地主动坐上去了。有时候车上有别的小朋友,他甚至还会抢着坐到安全座椅上,然后开始炫耀。总之效果不错~

其实妨碍你正常使用安全座椅的,除了孩子的“叛逆”之外,还有长辈的“宠溺”。坐车时,只要有长辈在,他们就喜欢亲自抱着小朋友一起乘坐,很拖后腿。这个大家要看各自的家庭氛围和沟通方式进行好好的交流

说安全座椅,首先就得说认证。现在的厂商很聪明,动不动就搞一大堆消费者看不懂的认证,不管有用没用,就往那一堆,显得自己特别专业。

对安全座椅来说,认证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碰撞测试的严苛程度。一般来说,安全座椅的认证主要有欧标、美标、国标三种——只要产品想在该地区销售,那么首先就得获得该国家/地区的认证。

国内的3C认证就不多说了,大家都很熟悉,你能在国内买到的安全座椅,是必须有这项基础认证的。但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我知道大家往往更加信赖美国的认证标准以及欧洲的认证标准

美标我也不说了,真正对比了解过的朋友就知道,在安全座椅测试领域,美标比起欧标的ECE认证,差了不止一丁半点。所以大家如果想要更高的认证标准,就认准欧盟的ECE认证就行。

比如上面这个标签里面,有 CCC认证,也有 欧洲的ECE认证——而这个E4,实际上是欧盟成员国中的国别代码。此处E4,代表的是荷兰。

PS:理论上来说,不同欧盟成员国执行ECE标准的严苛程度是一样的。但是有些欧盟成员国本身并不生产安全座椅,而另一些国家生产的安全座椅则比较出名。所以大家往往更愿意信赖后者,而后者包括但不限于德国(E1)、荷兰(E4)、英国(E11)。大家 理性看待即可。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有些品牌在宣传的时候会用到诸如“ECE R44”或者“ECE R129”的说法,甚至还有诸如上图所示“ I-SIZE”标志,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长话短说:ECE R44标准是欧盟在 2013年之前的唯一标准,下文要介绍的关于安全座椅的“组别”分类,就是ECE R44中提出来的。

2013年7月开始,欧盟开始同时实行ECE R129标准(并未取消ECE R44),其中取消了组别,改用儿童身高来分组,强制规定儿童在 15个月之前,必须使用安全座椅 ▲

而这个“ECE R129”标准下,并且符合I-SIZE尺寸的座椅,就可以使用“I-SIZE”认证标签。所以按照标准严苛程度来说,“I-SIZE”认证﹥ECE R44标准

关于认证,知道这么多就可以“走遍天下也不怕”了。

组别的概念是欧盟ECE R44标准中提出来的,用一张图可以非常直观地说明白:

大家看到安全座椅介绍中提到“组别”的概念,可以自行对照上面这张图,来确定安全座椅的适用年龄。如果不差钱,最好当然是在婴幼儿阶段购买低组别的产品,然后随着年龄长大,再不断更换合适的产品。

但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显然不太现实。大部分家庭更适合直接选择“全年龄段”的产品,最好是可以从小用到大。所以我个人比较推荐 0、I组或者 I、II、III组

国内的几个品牌卷得比较狠,为了让产品更加“全能”,会出一些 0+I组或者 0+I+II组甚至是几乎无敌的 0+I+II+III组,具体推荐部分我会再谈。

2013年后,欧盟开始实行ECE R129标准,组别的概念被刻意弱化,开始针对身高及年龄,对座椅安装类型进行规范,对照表如上 ▲

于是,就引出了另一个新的话题:安全座椅应该如何安装?

安装也是很多新手的一个误区。目前网上的所谓“科普”素材基本都是过时的。那些被人反复 COPY的“科普”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你,安全座椅的安装方式有欧洲标准的 ISOFIX固定方式美国标准的 LATCH固定方式和③安全带固定方式这三种。

但其实安全座椅发展到今天,市面上的产品早就统一了接口,有且仅有欧标的ISOFIX固定方式 ▲

而且既然选择了认证标注最为严苛的欧标 ECE R129标准,那么接口肯定也是参考这个标准——该标准明确规定,通过认证的座椅只能是用 ISOFIX接口

PS:这并不是说车载安全带就完全没用, 座椅反装的时候,还是建议把原车安全带也绑上,加固座椅。而且市面上也确实还是有一部分售价千元以内的产品在采用安全带固定,个人不推荐。

不同的车,对 ISOFIX接口位置的标注方式都是一样的,大家在后排座椅找上图这种标志就行——没错,副驾是不允许安装安全座椅的 ▲

像奔驰就非常友好,直接预留了一个带盖的 ISOFIX接口,用起来不用担心长时间挤压导致接口周边皮质变形 ▲

PS:安全座椅拆除后,变形的皮质会慢慢恢复。我有两辆车长期使用实测过。最后仅剩微弱的痕迹。

另外,如果买全年龄段的产品,大家在选购的时候最好买这种既支持正装,还支持反装的安全座椅。正反调节不需要拆了重装,直接旋转座椅就行,非常方便——当然缺点是价格也更贵 ▲

反装的优势主要有两点:

  • ①低龄阶段,方便照看宝宝,正常躺靠坐姿下,就可以看到宝宝面部状态;
  • ②万一发生碰撞,还有椅背保护,更加安全——当然前提是不被追尾。

安全带的使用方式,对于新手爸妈来说也是个难题,这里我也一并介绍一下。

安全带的使用分两个阶段:孩子还小的时候,用的是“五点式安全带”。所谓五点,就是双肩+双腿+裆部,为的是更好地分散冲击力,并将孩子固定在座椅上;等孩子长大一些,就可以把安全座椅的内垫拆掉,开始使用车载的安全带了。

上面这个图,大概标注了安全带的使用方式,但其实还不准确。目前市面上做得好一点的座椅,肩膀位置都会有专门让汽车安全带通过的卡口。

至此为止,安全座椅的选购和使用基本都讲完了,最后说几个细节:

选购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椅子上有没有如上图这种可以调节高度的脚撑,有的话安装更加稳定 ▲

还可以留意一下产品有没有“遮阳伞”,哪怕是夕阳的余晖,给孩子挡一下也会睡得更加安心 ▲

目前全世界约 95%的安全座椅都是“Made in China”,哪怕是赫赫有名的欧洲品牌,也都采用国内代工。所以在 2022年的今天,挑选安全座椅最不需要看的,就是产地

那怎么挑呢?很简单:先看组别,再看认证,然后看功能、看材质、看外观!

以我最近帮朋友挑选的惠尔顿为例讲解一下大家就明白了:

朋友在听完我的基础知识讲解后,自己又去“按图索骥”看了一圈,最终品牌选定了惠尔顿,但具体型号却拿不定主意,在星愿Pro、智转Pro以及茧之爱2Pro之间反复摇摆。

我看了一下,三款预售价分别是茧之爱2:1884元;星愿Pro:2199元;智转Pro:2999元。那这三款之间应该如何决策呢?

朋友的第一点需求是,希望孩子出生就能用上安全座椅。那就先看组别,三款全部满足条件,但存在差异,其中:

  • 茧之爱2在组别方面属于 0+I组,最大只能用到 4岁,价格也最便宜;
  • 星愿Pro售价略高于茧之爱2,但组别属于 0+I+II+III组,一直可以用到 12岁,基本买一把就搞定一切;
  • 智转Pro的组别是 0+I+II组,最大可以用到 7岁,但售价却比“全能”的星愿Pro还贵了 1000元。

本着更实用(qiong,不想买两台)的原则,朋友首先排除掉了茧之爱2,于是选项就变成了星愿Pro以及智转Pro。

在这两款产品之间,朋友产生了疑惑:为什么组别范围更宽的星愿Pro,价格却比智转Pro还低了那么多呢?按照选购原则,我们看认证。

果然,答案就藏在这里:认证方面,星愿Pro采用的还是稍微宽松一些的 ECE R44标准,而智转Pro则采用了最新的 I-SIZE认证——也就是前文介绍过的 ECE R129标准

很明显,后者认证标准更高,产品性能更好。

另外,智转Pro无论是正向调节还是反向调节,可调节角度都更大一些,达到了正向:105°-117°和反向:130°-160°——而同样各采用 5档调节的星愿Pro则只有正向:90°-120°及反向:90°-145°,要稍逊一筹。

最后,为了方便大家对比和了解这三款之间的区别,我把主要参数对比列成表格,供大家参考 ▲

  • 茧之爱2Pro适合婴幼儿阶段使用,躺位调节幅度最大,几乎可以完全放倒,可以最大只能用到4岁,后期需要升级;
  • 星愿Pro性价比最高,一直可以用到 12岁,安全认证也基本没有问题,但总体性能不如智转Pro;
  • 智转Pro追求极致的性能,参数用料堪称豪华,比较适合不在乎预算的朋友,最大可以坐到 7岁,基本够用。

本文前半部分对安全座椅选购中的知识点进行了拆分讲解,后半部分则以举例的形式,对前半部分的“方法论”进行了验证式的梳理。如果屏幕前的你此刻正好有安全座椅的选购需求,我想看到这里应该是迫不及待想要去实践一下了。

在文章的最后,我再简单总结一下安全座椅选购中的要点:

首先明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别。低组别的优势是,椅子可调节角度更大,放平更加彻底,更适合婴幼儿使用。缺点则是适用年龄段较小,后期需要升级更换,耗费较多经历和金钱;组别范围大一些的座椅通常价格更高,但也能用得更久,基本买一次搞定孩子所有年龄段使用需求,属于一劳永逸的选择。

如果同组别同价位,可以仔细对比一下两者在认证、面料、可调节角度等方面的差异。而认证,先看有没有 I-SIZE标志,如果没有,再看有没有通过 ECE R44标准认证——二者有其一,基本就可以证明这椅子靠谱。至于其它的认证,属于锦上添花。有更好,没有,那就没有吧。

剩下的诸如缓震材料、高度调节、安全带等等应该注意的参数,我也在上文的对照表中全都列出来了,大家对照着选择就行。

坚持做有态度的评测,生产有温度的内容。我是番茄,我们下一篇再见~

}

  上幼儿园后,怎么让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

  入园之初,最好能给老师写一个简单的“介绍信”,或者通过家园联系本、班级网站、电话等手段,让老师能够了解到孩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着重介绍宝宝的性格情况,是偏安静内向的,还是外向好动的?宝宝的健康情况,是否过敏,有无特殊病情需要格外照顾?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能不能自己吃饭、大小便?宝宝在家喜欢读什么书、看什么动画片、玩什么玩具,临近开学,情绪如何?利用好各种家园沟通平台,及时把宝宝的情况告诉老师。

  孩子入园后会吃什么?老师会照顾他吃饭吗?

  幼儿园实行定量食谱,来保障营养均衡。在食物的制作上一般也会注意从色、香、味、形上吸引宝宝,激发他们的食欲。比如,常为宝宝制作动物形象的小点心、小包子、小饺子;三鲜、肉末、蔬菜等不同配料的蛋羹;松软可口的各种蛋饼和太阳米饭、果料米饭等。进餐时,老师一般会用生动的语言鼓励孩子主动进餐。不好好吃饭的孩子,老师也会喂他,尽量完成定量。

  幼儿园一般喝什么水?怎么保证孩子的饮水量?

  在饮水上,幼儿园多以白开水为主,一般还会根据节令情况,为宝宝增加酸梅汤、秋梨膏水、冰糖菊花水、什锦水果汤等,帮助孩子去火、润肺、止咳、防病。大多数幼儿园能保证孩子一定的饮水量,这是有要求和标准的。对于小孩子,老师要保证上、下午至少各有两次饮水时间,每次都要达到1杯。天热的时候,孩子可以将水壶带到户外,在游戏中间还要喝1次。在此基础上,很多幼儿园也提倡随渴随喝。

  怎么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爸爸妈妈想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可以有很多方式。老师经常会利用“家长园地”、“宝宝生活记录表”、“家园联系表”等形式向你介绍宝宝们一天的活动内容与生活情况。有的幼儿园还会利用照相、录像等手段将宝宝的一日活动客观地记录下来,在离园时请父母观看。有的还会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将父母最关注的问题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在线视频等形式及时传达给父母。

  如果想和老师当面交流,可以选择早一点去幼儿园或者等老师送走大多数孩子的情况下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要特别注意,在讨论孩子的问题时,尽量不要让孩子在场。特别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问老师:“最近他又犯什么错误了吗?他哪儿做得不好?”因为你们是在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在下结论。

  如果宝宝哭着不肯去幼儿园怎么办?

  如果他哭着说:“我不想去幼儿园……”

  家是孩子最温暖、最自在的地方。从家里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孩子可能会因为和依恋对象的分离而出现焦虑,产生不安全感。此外,和随意的家庭生活相比,幼儿园环境是一个相对有要求的环境。比如:“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要大声说……”“传完这5个球才能玩那个游戏……”这种团体性质的生活,会使孩子受到一定的干扰和阻碍。

  另外,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孩子要应付的不仅仅是环境陌生的感觉,还有种种生活上的不便:喝水、吃饭、穿衣、小便,每件事都和在家不一样,都没有亲人的帮忙。如果孩子应付这些事情的能力比较差,那么焦虑便会更强一些。

  让孩子哭一会儿,宣泄焦虑。抱一抱宝宝,爱抚的动作比语言更能帮助孩子安静下来。

  如果宝宝说:“妈妈,我不想去。”你可以重复说:“哦,宝宝不想去幼儿园。”如果他说:“妈妈,我好爱你,就喜欢和你在一起。”你说:“哦,宝宝最喜欢和妈妈在一起了。”重复性回应告诉宝宝,妈妈知道他的想法。当宝宝从妈妈嘴巴里听到他想听的话,会觉得妈妈理解他,他想什么妈妈都知道。但是关于是否上幼儿园的事,妈妈还是要温和地坚持。

  比如:“晚上5点妈妈来接你,如果你很想妈妈,见到妈妈的时候就用力抱抱妈妈,妈妈就知道了。”或者用力亲一亲,碰一碰鼻子,用哭以外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宝宝刚入园后会经常生病吗?

  孩子生活在家庭环境中时,接触到的各种细菌相对少,而进入集体环境中,彼此之间交叉感染很容易生病。

  在入园前,加强户外运动,增强孩子体质。此外,给孩子多喝水,适当的补充一些脂肪类食物。如果孩子生病了,最好能等病好一些再去幼儿园。在家里新刺激少,体力消耗也会少,受传染的几率也会小很多。

  为什么宝宝入园后好像在幼儿园里吃不饱?

  宝宝从家里的进餐环境和饮食内容过渡到幼儿园要有一段适应期。幼儿园一般是三餐两点或两餐两点,提倡少食多餐。不像在家里,每顿饭的量也会相对多一点。另外,在家里活动量相对有限,而在幼儿园里,孩子大量奔跑、游戏、玩耍,消耗大量能量,手边又没有零食,也没有随意的“加餐”,回家后有的孩子很快就会感到“饥饿”。

  回家后如果孩子表现出有主动吃饭的想法,可以给他加一点餐。但是加餐的数量和内容要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来定。食量大、体重偏高的孩子,可以适当地控制一下,少吃点主食,吃一点水果,喝点酸奶。幼儿园的食谱是公开的,可以根据食谱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搭配,以保证营养的充足和丰富。

  宝宝入园后被别的小朋友抓伤了怎么办?

  入园的前两个月小朋友之间打闹的情况并不多见,似乎他们都在观察环境,这时候班里也相对安静些。两个月后打闹的情况增多,开始出现一些争执、抓咬的现象。矛盾的出发点经常是为了争抢玩具。有的孩子没有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喜欢的就要得到。有些孩子没有学会防备别人的攻击,可能会被抓伤、咬伤。

  为了减少摩擦,在家里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孩子迅速反应的能力,此外,教会孩子学会大声表达:“我不喜欢你这么做,你不许打我!”

  宝宝不敢在幼儿园里大小便怎么办?

  在入园初期,有的宝宝因环境的变化会有憋大小便的情况。你最好能和老师沟通,告诉她宝宝的如厕规律,请她在相应的时间提醒宝宝大小便。

  此外,宝宝在家大便一般是坐盆,或由大人把着大便,而幼儿园一般都是蹲坑,有的宝宝因为不习惯会拒绝在幼儿园大便。

  如果你的宝宝在家大便时有特殊的习惯,如有的宝宝会抱玩具或看电视,有的要人陪等,提前告诉老师,和老师商量着保留一些习惯。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坐便训练,帮助孩子逐渐适应。

  宝宝入园后学会打人了是怎么回事?

  进入幼儿园相当于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孩子要学习着适应团体生活,可能会呈现出一些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状况。这些状况让我们知道,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继续学习和帮助。这些出状况的行为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当孩子慢慢适应环境后,这种行为就会减少。

  比如,有些活动量大,或是比较坚持,或者反应程度比较大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很可能会出现打人的情况。如果你只看到了他的行为,认为他很糟糕、很霸道,就可能带给他很多负面的评价。但是如果知道这种情况源于他的特质以及缺乏和同龄人相处的经验,你会知道他是需要帮助的。

  比如,你可以告诉他,想要某个玩具,可以和那个小朋友说,也可以告诉老师,不必用打人的方式来解决。一旦学会新的技能后,孩子打人的行为就会慢慢减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子不会和其他小朋友玩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