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您不用山茶油和其他食用油的区别做常用油的原因有哪些?

根据不同等级山茶油的生产需要,山茶油工业提取制备方法主要有生产上较成熟的机械压榨法、溶剂浸提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我国的制取一般采取机械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

    机械压榨法是提取山茶油的基本方式,山茶油压榨经历了土法压榨(主要是楔榨)、液压榨油和螺旋榨油等几个阶段。根据压榨工作过程中茶籽在榨膛内的温度不同,通常前两种称为低温压榨工艺,后一种称为高温压榨工艺。

    目前,在油茶产区的农村常采用液压榨油工艺提取山茶油,该工艺所获得的毛茶油杂质少、色泽浅,是现今山茶油提取制备的主流工艺。液压榨油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实际生产中以卧式液压榨油机居多。

    常用山茶油低温压榨法的工艺流程:油茶籽→低温贮存→清理分级→磁选一脱壳→轧坯→冷榨→油渣分离→毛茶油→低温结晶养晶→低温过滤→茶籽饼→浸出 成品冷榨油

低温冷榨法的关键工艺质量控制点为低温贮存、清理分级、冷榨、油渣分离。在低温贮存工序中,温度控制在0~7°C,有利于油茶籽的后熟;在清理分级工序中,根据颗粒大小不同进行分级处理,然后将颗粒比较均匀的原料进行脱粒处理,能够保证脱壳效率;在冷榨工序中采用专用冷榨机,冷榨温度在70-80°C,专用冷榨机可以避免高温引起的山茶油颜色变深、有效成分损失等,在油渣分离工序中,应控制好分离时间、保留时间,过滤时毛油不需经过沉淀池。

    高温压榨法主要采用螺旋榨油机进行动态压榨。油料在榨膛内的瞬间压榨温度较高,对油脂和榨饼均有影响,比如毛茶油的杂质多、色泽深,降低了山茶油精炼率。因此,螺旋榨油在工艺上要求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

高温压榨法的关键工艺质量控制点为剥壳、蒸炒、压榨。在剥壳工序中,经烘干后的茶籽(含水率在12%-14%),进入茶籽剥壳机内破壳,随即进行风力分选,仁壳分离;在蒸炒工序中,茶籽仁要进行水分和温度调节,控制入榨茶籽水分在3%左右,入榨温度达到110-120°C;在压榨工序中,经连续动态压榨,毛茶油从压榨机内不间断地释放出来。

机械压榨法的优势在于工艺简单灵活、适应性强、成本较低、投资较省,压榨油无溶剂残留,但其出油率不高,资料显示收率大约为80%,而且因油茶籽仁中还原糖、总糖、淀粉含量较高,用压榨法制油时易发生美拉德反应,使油脂的颜色加深,从而加大脱色过程中活性白土的用量。另外,由于机械压榨法的原料需要蒸炒或烘烤热处理,蛋白质等将变性,提油后饼粕的综合利用价值下降,而且渣中残油率高,仍需经溶剂浸出。

    溶剂浸提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项制油方法。溶剂浸出法是利用某些有机溶剂(如正己烷、石油醚、无水乙醇)溶解油脂的特性,将料坯或预榨饼中的油脂提取出来的方法。基本工艺有预榨浸出、直接浸出与2次浸出3种方式。

    溶剂浸提祛制油的工艺流程:油料→制坯(或制坯预榨)→溶剂浸出→混合油分离→毛油精炼→成品粕←粕脱溶

    科研人员比较了几种不同溶剂对的提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在料液比1:10,提取温度50°C下,提取2次,每次3小时,山茶油的提取率达到93%以上,得到的茶籽油为浅黄色。

溶剂提取法的出油率较高(生产上收率能达到90%左右),提取较彻底,溶剂可回收,降低了成本,操作简易,易于实验室研究;但在溶剂回收过程中易引起不饱和脂肪酸分解,使制得的毛油皂化值偏高,且产品中有溶剂残留,溶剂极易燃,对操作安全要求较高。最近有新闻报道,某公司生产的山茶油苯并芘超标。该公司称苯并芘出现超标的主要是浸出油,苯含量超标主要是因为农户在压榨山茶油时,为了提高出油率,对茶籽进行反复烘烤、蒸炒,导致出现烧焦现象,这种烧焦茶饼容易产生苯并芘,而在萃取过程中存在苯物质与溶剂油发生高温化学反应现象,这也进一步提高了苯并芘在山茶油中的含量。所以用溶剂浸提法提取山茶油时,应注意对茶籽烘烤、蒸炒过程的温度控制,防止过热而产生安全问题。

    水酶法是近年来研究和利用的-一种新的提油方法,它以机械和酶为手段降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骨架,使包裹细胞壁内的油脂游离出来,同时也破坏其他的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分子结合在一起的油脂复合体,从而使油脂释放出来。

    油茶籽→破碎→称量→加入缓冲液→蒸汽处理→冷却→加入酶制剂→酶解→灭酶→抽滤→取出残渣→烘箱烘干→石油醚萃取→抽滤→真空千燥→烘干至恒重→山茶油

科研人员采用不同酶提取山茶油,发现Alcalase2.0L蛋白酶最有利于油脂的提取,其用量为0.02ml/g时,油脂提取率达到最高。同时考察了温度、pH值、固液比等对油脂提取率和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用响应面法优化并确定了酶法提油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5°C,pH值8,固液比1:6(g/ml),在此条件下酶水解4小时,油脂提取率达到78.25%,高于普通压榨法。

    与传统工艺相比水酶法有以下优点:条件温和,出油率高,色泽浅,易于精炼;脱脂后的饼粕蛋白质变性低,可利用性好;油与饼粕易分离,简化工艺,提高设备处理能力,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能耗,废水中生化需氧量(BOD)与化学需氧量(COD)值大为下降(约35%~75%),易于处理,有利于节能、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一般采用CO2)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控制体系的压力和温度,使其有选择性地萃取其中某一组分,然后通过温度或压力的变化,降低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对所萃取的物质进行分离,并让超临界流体循环使用。

科研人员提出了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方法,考察了压力、温度对山茶油在CO2中溶解度的影响,分析了萃取条件与油品质量的关系,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压力30MPa,温35°C,CO2流量6L/min。方芳等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的压力、温度、流量、时间等因素对茶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最佳工艺条件(在原料粒度为40目时)为:萃取压力35MPa,温度50°C,CO2流量20kg/h,萃取时间150min,此时萃取率可达33.5%,和常规的溶剂萃取法(6h,30.3%)相比,萃取时间缩短,收率、原料的利用率都大大提高。

超临界CO2萃取鄂西山茶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以及出油率与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萃取压力35MPa,温度45°C,时间2.5h为最佳工艺参数;影响萃取产率的因素依次为压力、时间、温度。单因素试验表明,萃取压力和温度升高,萃取率增加。超临界CO2萃取的鄂西山茶油保留了茶香,而且酸价值低,色泽比较浅,无残留溶剂,不需要进一步精炼。

    超临界CO2萃取,其操作温度低,不会影响热敏性物质的天然活性,所得到的茶籽油香气更接近天然香味,而且可以省略油脂的精炼工序,出油率在90%以上。但工艺设备要求高,价格昂贵,大规模生产可操作性差,现只停留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山茶油在我国早已有了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古老的食用油之一。山茶油的种类也是丰富多样,还分为不同的等级。这么多我们应该怎么去挑选呢?等级不同是不是功效也不同?

    山茶油果实里可以获取各种等级的山茶油。山茶油所有的外包装上都必须依据我国 2018年5月制定2018年12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标准,清晰地标明其所属的等级。

    1、极品山茶油、国标一级(Extra Virgin camellia Oil )为第一遭压榨山茶果子而得的果子汁,带有果香及果味,油酸度低于1%,这是品质最好也是最推荐的食用山茶油。

    2、纯正山茶油、国标二级 (Pure camellia Oil)由机榨山茶油经过除杂、脱酸、脱水、脱色、脱臭以及冷冻脱脂加工而成。

    浸出茶油是将物理压榨后的残渣(油饼)通过浸出去获得原茶油,然后对其进一步精炼得到,称为浸出油。国家标准根据精炼程度将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浸出茶油。由于浸出工艺会用到化学添加剂,虽然要求食用级别,但还是存在一定风险,所以这里并不推荐。

    特级山茶油、医药注射级(Pomace camellia Oil) 医药注射茶油是以采集的油茶籽压榨为原料,按照医药生产工艺标准经物理提纯得到的最高等级(无色、无味、无烟、接近零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的油品,专供医药注射用油、化妆品用油。

    正所谓,上等、中等、下等的山茶油都有,只不过我们应该根据实用性的程度再去选择适合的一款油。

}

       山茶油中苯并芘含量超标可能发生于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

  在种植环节,工业“三废”污染大气、水和土壤如果含有多环芳烃,如果山茶树生长在这些环境中,则可受到一定污染。重工企业生产碳黑、炼油、炼焦、合成橡胶等行业的废水、废气及废渣中含有大量苯并芘,这些废弃物排入河流或进入土壤,其中的苯并芘逐渐积累于水产品或农作物中。

  在生产环节,导致苯并芘超标的有三个原因:一是茶籽中混入了作为润滑剂的机油;二是茶农在柏油马路上晾晒茶籽,高温让融化的沥青混入茶籽中;三是茶籽原料发生了霉变,这也会产生苯并芘超标。

  在加工环节,据了解,因为价格比较便宜等因素,我国目前采用的主要溶剂是6号抽提溶剂,俗称浸出轻汽油。这是石油化工厂生产的一种浸出溶剂,其主要成分为六碳的烷烃和环烷烃,沸点在60-90℃。一般来说沸程越长组分越复杂,越有可能带有对人体有害的杂质,如苯、甲苯和多环芳烃类物质。另外在油脂预处理加工阶段,特别是对于含油量高的油料,因含油量高,为了改善出油效果,一般都会在仁中带入一定量的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为主的壳,以达到最佳的压榨工艺参数。油料蒸炒阶段,因高湿高温,容易导致局部高温,特别是对于以纤维素为主的壳,就会产生不完全燃烧、炭化或焦糊,产生污染物。

  使用浸出设备法生产山茶油时,要运用一些物质吸附残余溶剂,目前而言,活性碳的吸附效果不错。但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使用活性白土来吸附残余溶剂,吸附效果不如活性碳,因此会留有更多的苯并芘。

  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含苯并芘的容器、管道、设备、机械运输材料、包装材料以及含多环芳烃的液态石蜡涂渍的包装纸等均会造成食用油加工过程的苯并)芘污染。例如若机械传输所应用的润滑油(其中含有苯并芘)滴漏,就会造成污染。同时,油脂加工过程中常用到的导热油(主要成分为来自石油分馏的各种芳香烃类),若泄漏就极有可能造成苯并芘污染。

  目前国内植物油制取工艺主要是压榨法和浸出法,具体选择与油料品种、生产规模、技术条件、产品等很多因素有关。压榨法出来的油质量比较好,出油率低,价格高。压榨剩余的饼粕通常还要进一步通过浸出工艺提取残留的油脂。浸出法不是特别复杂的工艺,工艺本身已经非常成熟,没有危害。基本上国内所有的食用油生产企业都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学浸出法,国外也是如此。就算是一些号称纯压榨的企业,也或多或少有一些浸出的环节。

  如果生产企业使用浸出法生产的山茶油苯并芘含量超标,那么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于降低成本考虑采用不合格溶剂和吸附材料、加工工艺不达标、以及厂房和设备卫生环境较差等因素或是造成山茶油中苯并芘含量超标的根本原因。

  目前对于苯并芘的控制和消除有以下几种方法:控制原料污染、改进生产工艺、采用吸附剂脱除苯并芘、筛选分离能降解苯并芘的又是菌种。油脂中的苯并芘在精炼过程中的碱练酸工序、脱色以及脱臭工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脂中苯并芘的含量。目前研究较多的去除苯并芘的方法为使用吸附剂,其中报道最多的是活性炭。活性炭表面积非常大,含有酚功能团,其表面是非极性和疏水性的,因此能吸附大量的苯并芘。大量实验表明在油脂精炼过程中,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对去除油脂中苯并芘有显著效果。

}

在平时人们的餐饮中,食用油是都会用到的,不管大家是采取哪种烹饪方式,食用油可以为大家提供很多的方便,市面上食用油的种类繁多,下面一起带大家了解几种常用

花生油顾名思义就是由花生为主要原材料而提炼出来的食用油,优质的花生油富含很多营养价值,花生油比较耐高温,适合一般炒菜,如烘烤、久煮、煸炒等。

玉米油又叫粟米油、油,它是从玉米胚芽中提炼出的油,可以用于炒菜,也适合用于凉拌菜。

菜籽油色泽呈金黄色或者棕黄色,人体对菜籽油的吸收率高达99%,可用于日常炒菜,值得注意的是,菜籽油开瓶后要尽快食用。

茶籽油就是我们所说的山茶油,油色清味香,油酸含量高,在营养价值、食疗功能方面也十分厉害,耐热性较好, 可以冷拌、烹炒、烘烤各种食物。

大豆油的气味闻起来比较淡,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 及丰富的卵磷脂,适合用来低温烹调,如做面点、煲汤及调馅。

用橄榄油凉拌、烘培、嫩煎食物,避免油炸。如果是高级初榨橄榄油,最好只用于凉拌或做汤。

葵花籽油含有维生素E,植物固醇、磷脂、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 无论清炒蔬菜还是肉类料理都非常适合。

又叫胡麻油,亚麻籽油的营养成分非常容易在高温中被破坏,适合凉拌。

又叫做麻油,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非常高,最好用于凉拌、蘸料或做汤添加。

总的来说,食用油的品种有很多,有主要用于油炸炒食的,有主要用于调味的,大家一定要避免长期只吃一种油,这样没什么好处。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QQ:,本站将立刻清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茶油和其他食用油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