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晚上吵闹睡觉总会吵,怎么办?

夜深人静,劳累一天的家长本该进入梦乡,可总有些孩子一到夜里就开始啼哭不安,宝宝哭得伤心,家长听得揪心,一方面自己休息不好、影响左邻右舍,另一方面又担心宝宝睡眠不足、影响生长。家有“夜哭郎”应该怎么办?

睡眠有助于孩子身高增长

在婴幼儿生活中,睡眠占据大部分时间,优质的睡眠对于宝宝成长发育益处多多。

“睡眠有助于宝宝脑功能的发育和发展,促进脑能量的储存,有助于记忆力的增强,并且可以防止神经细胞因过度兴奋而造成大脑疲劳,有利于脑功能恢复。”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主任医师宋风玲介绍,睡眠有助于孩子身高增长。

据生理学家证实,小儿的生长速度,睡眠状态下是清醒状态的3倍。其机制在于脑垂体所分泌的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时分泌最多,而清醒时,分泌量很少。

除有助于身高增长,睡眠也能帮孩子增强机体免疫力,防病抗病、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宋风玲说,高质量睡眠可使体内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能力增强,从而将侵入机体的细菌和病毒消灭;睡眠期间产生和释放免疫活性物质,使机体抵抗力增强。

孩子从2—3月龄开始,逐渐建立昼夜睡眠,白天睡眠次数和时间逐渐减少,夜间睡眠时间逐渐延长。6个月后,夜间不再需要吃奶,可以睡长觉了。1岁的宝宝,白天会有2次短暂的小睡,夜间可连续睡眠10小时。幼儿期每天平均睡眠11—14小时。宋风玲建议,学龄前期孩子每天保证10—13小时睡眠,到了学龄期,每天睡眠至少应在8小时以上。

导致孩子夜间哭闹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生理性的,二是病理性的。

“家长可以先看看孩子是不是该换尿布湿了,衣服或周围环境是否让宝宝不舒服。”宋风玲说,如果宝宝衣服过紧、被子过厚,环境过冷、过热或过于嘈杂,也会引起宝宝夜间哭闹。

其次,宝宝如果白天吃不饱,夜里感到饥饿就会哭闹不睡。如月子里的小宝宝胃容量小,吃奶频繁,应该按需喂养,如果妈妈喜欢固定喂奶时间,喂奶间隔较长,宝宝只能用哭来表达不满和饥饿。

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有些妈妈总怕宝宝积食,白天喂饭较少,宝宝晚上也容易饥饿而哭闹。“还有些家长怕宝宝吃不饱,白天频繁喂食或睡前吃零食较多,宝宝胃肠负担重或是夜尿多,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宋风玲说。

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白天睡得过多,影响夜间睡眠?宋风玲建议,6个月以内婴儿白天睡3—4次,每次1.5—2小时;7—12个月婴儿白天睡2~3次,每次2—2.5小时即可。白天睡得过多,夜里就很精神,不愿再睡,无人理睬时就会哭闹不停,形成黑白颠倒。

此外,哄睡方式不当,也会引起宝宝夜醒哭闹。“有些家长睡前有抱着孩子拍、摇、走动或含奶头的习惯,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孩子一放下就会醒。”宋风玲说,夜间小儿睡眠一个周期醒来是正常现象,一般稍微活动又会入睡,父母甚至不会觉察。

大部分孩子夜醒或哭闹属于生理性原因,也有少部分可能是疾病引起。“比如佝偻病、食物过敏或肠绞痛等。”宋风玲介绍,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或钙缺乏导致的钙磷障碍。这样的宝宝会有夜间哭闹、多汗、易惊等症状,可有方颅、鸡胸等体征。

过敏的宝宝可能会合并出现湿疹、吐奶、腹泻、便血等情况。宋风玲介绍,小婴儿肠绞痛,多在傍晚或晚上发生,表现为难以安抚的烦躁或哭闹行为,婴儿肠绞痛通常于2周龄发作,3~4月龄自行消失。

宝宝生病时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如发烧、咳嗽、鼻塞等。如中耳炎或外耳道炎引起耳痛可哭闹;蛲虫病引起肛门瘙痒等都会让宝宝难以安眠;被蚊虫叮咬或荨麻疹引起皮肤瘙痒,也会导致宝宝哭闹;泌尿道感染,常使孩子在排尿时哭闹加重。  

宋风玲提醒家长注意,肠套叠的宝宝会出现阵发性哭闹伴随呕吐、果酱色大便等,这是一种急腹症。还有就是脑损伤的婴儿,特别是有早产或窒息等高危因素者,常常夜间哭闹,且用各种方法安慰无效。

“当然,还有一种孩子,睡前哭、醒后也哭,找不到原因,就是夜间爱哭闹,这种孩子在气质类型上可能属于先天抚养困难型。”宋风玲说。

人们大多认为按时上床睡觉,从浅睡到深睡,从乱动到不动,早晨自然醒是好睡眠。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睡眠并不是一觉睡到大天亮,正常成人一夜一般要睡5-6个小觉。

“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睡眠规律。”宋风玲说,孩子的睡眠和成人一样也是有节律的,小婴儿往往有7-8小觉,幼儿也会有6-7小觉。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两种睡眠交替进行。一个睡眠周期后,孩子会睁睁眼、动动手,甚至醒来吃奶、玩耍,还会哭几声,这都是正常情况。而家长们往往认为是睡眠问题而过多干预。

了解睡眠规律后,要根据孩子哭闹的原因来应对。宋风玲说,理想的卧室温度一般是20℃-25℃,相对湿度60%-70%,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孩子容易入睡,避免在明亮环境下睡眠。“家长应尽量给宝宝穿宽松、柔软的衣服睡觉,被子薄厚要适宜。如果是拉了、尿了,要及时给孩子更换尿不湿。如果婴儿白天睡得过多,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叫醒婴儿,或逗他多玩一会儿。”

防哭闹要善用“消退法”

防止宝宝夜间哭闹,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至关重要。“建议从3~5个月起,逐渐培养宝宝规律的睡眠时间。节假日也应维持固定的上床和起床时间,以保持正常的睡眠节律。一般不晚于21点,但也不提倡过早上床。”宋风玲说,家长要学会识别宝宝睡觉信号,有的宝宝会揉眼睛、拉耳朵、发呆,这时宝宝会很容易入睡,避免哭吵后再哄睡。

家长也可安排3-4项睡前活动,如小婴儿可以洗、按摩、喂奶,听音乐;随着年龄增长,喂奶要与睡眠分开,至少在睡前1小时喂奶,避免因频繁喂奶、排尿而干扰睡眠。2-3岁幼儿可安排盥洗、如厕、讲故事等。

“活动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孩子处于较安静的状态。睡前活动结束后,把孩子送回床上,不要过多哄睡,小年龄组的孩子不宜摇睡、搂着睡,或吃奶睡,家长可以陪伴在旁,待孩子入睡后离开。”宋风玲说。

对于夜哭郎,家长可以尝试行为处理,包括消退法和逐步消退法。

消退法:就是忽略儿童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哭吵。不过,虽然这种方法可有效减少儿童夜醒,但多数家长都无法耐受儿童哭闹。

逐步消退法:如果宝宝夜间哭闹,可以让他哭一会儿,第一次等待5分钟,妈妈轻拍给予安慰2分钟;如果无效,第二次等待10分钟,轻拍安慰2分钟;如果还是哭,第三次等待15分钟,安慰2分钟;第四次等待15分钟,安慰2分钟。一般不会超过3个回合,孩子就会安然入睡。

第二天采取同样的方法,不过等待的时间变成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0分钟。第三天等待的时间再延长,这样坚持2~3天。

“戒掉孩子含着奶头再入睡的习惯,也可以尝试同样的方法。那就是延长两次喂奶间隔时间,缩短每次喂奶持续时间。”宋风玲说,孩子的睡眠习惯一旦养好,在睡眠周期之间醒来时,也会自动转入下一个睡眠周期,父母甚至察觉不到,宝宝的睡眠问题也就解决了。

}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导读:有很多家长发觉新生儿在睡眠时,一听见声响就容易惊吓醒来,所以会要求保持房内绝对安静的空间。但是实际上,如此的做法并不利于婴幼儿的健康状况。究竟新生儿会不会怕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内容吧!

一、新生儿听觉发展状况

刚出生的小宝宝会害怕声音,其实是对于外界的一种正常反映。此也代表着孩子的听觉神经慢慢健全,对声响愈来愈敏锐。平常也不需要太过安静,小孩会渐渐习惯,但不可以有太尖锐的噪音。

其实胎宝宝于妈妈肚子里面,随时都在听母体内部的血液流动声响,换句话说,事实上胎儿就是在吵杂的环境中生长的。

婴幼儿在睡觉时,周边环境不用完全肃静。

宝宝出生以后,其本身并不会害怕一般生活中所发出的声响。婴幼儿会慢慢适应正常生活的空间环境,白昼光线明亮且比较喧闹;夜晚则较昏暗且比较安静。

温馨提醒:建议家长别在白天将窗帘拉上,或者总是蹑手蹑脚,而晚上却一直亮着灯光,孩子可能会分不清楚时间。

延伸阅读:宝宝难哄睡睡眠问题如何解决

其实很有可能是因为小宝宝生长的空间环境太过宁静的缘由,因此只要一有声响就会让宝宝感到害怕惊慌,基本上可以别使孩子在太过安静的条件底下成长。

平时在家里面,可以放一点音乐给宝宝聆听欣赏,即便是小朋友在睡觉休息,也能够要播放一些较为轻柔的乐曲;另外,还可以多带小孩子到户外走走看看,给宝宝多碰触一点新鲜的人事物。

二、婴幼儿睡觉惊醒因素

小孩在睡眠容易醒来,先排除掉睡眠环境与身体异常的原因引发的之外,通常是与小朋友的神经系统生长不够完全有关系,所以睡眠大多以浅层睡眠程度为主。

延伸阅读:新生儿睡眠知多少

而在浅层睡眠阶段时,偶尔会有打开眼经、吸吮、翻身、哭闹等动作,甚至有的还会抬头四处看,但是此类动作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即便是睁眼也是没有光亮的。

而父母多半会误以为是宝宝的睡眠状态不佳,便会抱起来哄睡或者喂哺等等,这样就会中断了浅睡眠阶段的婴幼儿,一旦反复太多次此情形,即会导致小宝宝出现睡眠差的问题。

因此,只要当孩子在浅睡眠时期有各项动作、声音出现时,父母可以先静待五分钟左右,再上前去关心,使宝宝自己调整到进入深层睡眠的阶段。尽量不要马上就应答,也不要出太大的声响惊醒他。

当宝宝的生理状态发育慢慢完备,即会建构良好的睡眠习惯。另外,孩子在就寝前有哭闹为正常情况,只要给予妥善安抚即可。

延伸阅读:婴幼儿睡眠品质睡多久才合理?

}

  有些宝宝的生物钟不正常,白天呼呼大睡,可一到晚上他们就开始起来玩耍,晚上宝宝玩耍一定要父母在身旁陪着,不然他们会一直吵闹,这样就导致父母们觉睡不好,第二天工作状态不佳。那么宝宝白天睡觉晚上吵闹怎么办呢?一起来了解相关的问题。

宝宝白天睡觉晚上吵闹怎么办

  第一种原因有可能是孩子在白天睡觉睡的太多了,所以到了晚上之后就倍感精神,睡不着了。这种状况普通人都会有,父母们要避免这种情况,只能在白天的时候多陪孩子说话,让宝宝有较长的清醒时间。一般爸爸妈妈们在早上9点左右给宝宝喂完奶之后就要开始不间断的陪宝宝说话,这样既可以锻炼宝宝的智力,也能让宝宝长时间清醒,以便晚上安然入睡。

  第二种原因就是宝宝身体不适,或者说白天没有做到把身体的代谢物排干净,比如说你白天没有让宝宝拉粑粑,于是到夜晚的时候,身体机制便会主动的让宝宝去拉粑粑,于是便造成了宝宝哭闹的现象。除此之外,爸爸妈妈们也可以采用一些手段,让宝宝可以睡得更踏实,比如握着宝宝的手睡觉,或者用手轻轻地抚摸宝宝的肚皮,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的让宝宝快速进入睡眠。

  把一个孩子从牙牙学语抚养成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刚出生的小孩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父母操劳的。父母要负责喂他们吃饭,指导他们开发智力,以及哄他们安然入睡。

  生理性出汗。宝宝身体含水量比成人要高得多,新陈代谢旺盛,为了调节体温只好不断排汗。加上宝宝皮肤的微血管比较多,水分更容易从皮肤排出来,形成一颗颗饱满的汗滴。宝宝如果只是出汗,没有烦躁、哭闹的现象,家长不用着急,这证明你家宝贝新陈代谢快,身体发育好啊!

  病理性出汗。如果宝宝在睡觉时不断出汗,连额头和背部都湿透了,还伴有烦躁、易惊、枕秃等症状,这表示宝宝可能生病了!爸妈得带上宝宝找医生仔细诊断下才能尽早治疗。另外,汗宝宝”的贴身衣物最好是纯棉质地,柔软透气,能吸汗!这样贴身穿着也舒服!但别给宝宝裹太多衣服,这种“温暖”的关爱,宝宝可能“负荷”不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晚上吵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