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面积多少平方公里人口有多少?


《中国国家历史》
2022-08-22 19:01
·江苏
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共1362字
阅读需3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姜狼图:把酒言图不醉广西与广东合称两广,是如假包换的“亲兄弟”。两广交界处的广西一侧有个梧州市,古称广信。汉武帝灭南越国,交州(两广)治所要取其中,就在今梧州设广信。宋朝平岭南后,以广信作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的分界,慢慢就分治为广东和广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古代广西海上交通地理上广西和广东一样,地形都是北高南低,南临大海,中有大江穿境。广西的北部以凤凰山、九万大山、越城岭、都庞岭接贵州省和湖南省,西边和云南接壤处也是大山纵横。河流方面珠江(西江)直接贯穿广西的中部,可以说西江是广东和广西共同的母亲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言方面,一般认为广东人常说的粤语,就发源于两广交汇处的梧州和封开一带。外地人如果看一个广东人和一个广西人用方言交谈,很难区分哪个是广东人,哪个是广西人。按顺时针方向,广西与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四省为邻,西南还与越南接壤,面积约23.76万平方公里。从地理上看,广西是云贵方向出入广东的必经之地,顺西江东下即可。自秦汉以来,广东就是历代王朝在南方的重镇,所以广东的经济开发要比广西成熟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西在古代的经济开发上,距离湖南和广东越近的地区,经济发展就越快。而距离贵州和云南越近,经济开发就较为缓慢。这很好理解,湖南是广东接受中原文明的必经之地,受经济辐射的影响,桂东北和桂东地区的“汉化”就较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南宋为例,广东基本上都属于开发成熟地区,没有土司,皆为府州。桂东的桂林、柳州、贺州、梧州等地和广东已没有太大区别。而桂西诸地则有安慰当地豪强性质的羁縻州,如宜州和邕州(治南宁),这一大片区域相比于桂东地区,有更多的独立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明朝,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变,桂西的土司依然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王国。受小农社会生产力的影响,桂东地区的农业条件好一些,人口就多。比如在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桂东的桂林府人口过百万,柳州也有90多万,都多于桂西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广西的陆地和海运交通近代以来的广西,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中心由北向南转移。迄唐至清,广西的省会(省级行政区治所)基本都在广西北部的桂林。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桂林作为省会,位置有些偏北了。南宁的发展较快,是广西的南部大府,虽然位置相对偏南,但距离广东和东南亚较近。1958年3月,南宁正式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于广东的广州和深圳二人转,广西的城市发展更像是三足鼎立。北部的桂林、中部的柳州、南部的南宁,这一条线是广西最发达的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航拍南宁南宁不算是强省会模式,在自治区内部,不像郑州、合肥、武汉、成都在省内一家独大。但南宁毕竟是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人口虹吸能力在自治区内是很强的。2010-2020年,南宁人口870多万人,人口增长率31.22%,而广西总人口约为5000万。车牌为“桂B”的柳州,以工业闻名全国,人口410多万,不算多,但人口增长率有十个百分点。“桂C”桂林的人口增长率只有3.86%,人口接近500万,却是广西最有知名度的城市。毕竟,“桂林山水甲天下”,你没去过,也一定听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航拍桂林广西共有14个地级市,只有中东部的来宾和梧州的人口增长率为负,但也可以忽略不计。反而是两个沿海小城防城港和北海,人口都不多,人口增长率都突破二十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航拍柳州总体上看,广西沿江、沿海、沿边,地缘优势较为明显,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日月双塔灵渠银子岩景区漓江风景区凤山风景区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据地质研究,大约在三亿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海底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后经风化和溶蚀,终于形成了神姿仙态的峰林,幽深瑰丽的溶洞和神秘莫测的地下河。这些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而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赞誉。桂林又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代,这里是百越之地,战国时属于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城,众多的爱国作家、艺术家会集在这里,谱写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桂林景致颇多。宋朝时期著名诗人范成大说好看的岩洞“有名可纪者三十余所,皆去城不过七八里,近者二三里,一日可以追至。”最有代表性的景点主要有:漓江、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南溪山、尧山、独秀峰、七星岩、芦笛岩、甑皮岩、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最为旅游者称道的则是阳朔的田园风光,还有阳朔西街的异国风情。周县的主要景观有:龙脊梯田、龙胜温泉、猫儿山探险。概况:重要数据区号:0773邮编:541000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民族:是多民族地区,有壮、瑶、回、苗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68万。区划:下辖桂林市区(下有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5个区)及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 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12县。旅游投诉电话:2800315 辖5个市辖区、10个县、2个自治县。市人民0驻象山区。象山区秀峰区叠彩区七星区雁山区阳朔县(阳朔镇)临桂县(临桂镇)灵川县(灵川镇)全州县(全州镇)平乐县(平乐镇)兴安县(兴安镇)灌阳县(灌阳镇)荔浦县(荔城镇)资源县(资源镇)永福县(永福镇)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2018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桂林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22年4月,桂林市被确定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2022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桂林市为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区)。2021年,桂林市GDP达2311.06亿元,位列2021年广西各大城市GDP排名第3位。2021年12月,桂林市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2021年11月,2021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发布,桂林市排名第92。2021年11月,2021年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发布,桂林市位列第159名。2021年11月,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发布,桂林市位列第203名。2021年5月,联合国人居署发布2021中国城市排行榜(联合国版),桂林市位列三线城市。2021年5月,桂林市位列2021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第71(三线城市)。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桂林市人口数量为493.11万人,位列广西各地市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全国各大城市人口数量排行榜(地级市及以上)第96位。2021年5月,桂林市上榜2021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榜单第30名。2021年4月,桂林市在2021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排行榜(地级市)中位居第19。2021年4月,桂林市入选2021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市。2021年3月,桂林市名列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榜第67位。2021年1月,《2020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出炉,桂林市位列第97名。截止2020年12月,全国城市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排名榜:桂林市排名45位,拥有高校数量12所。2020年12月,2020中国最具特色旅游城市排行榜,桂林市位列第10名。2020年12月,桂林市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2020年12月,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排行榜发布,桂林市位列第89。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桂林市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10月,桂林市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2020年7月,《2020全国网红城市排行榜》发布,桂林市位列榜单第53名。2020年6月,《2019年中国最佳求学城市排行榜》发布,桂林市位列榜单第36名(代表大学:广西师范大学)。2020年5月,桂林市位列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第69。2020年,2019年广西各市GDP排行榜出炉,桂林市以2105.56亿元位列第3位。2019年11月,桂林市获得2019年美丽山水城市称号。2019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确定桂林市为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2016年7月,桂林市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7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人口日。人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到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市常住人口为493.11万人,年龄结构中15-59岁占比达到了60.04%。男女性别比趋于平衡、“银发经济”市场需求旺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质量型人口红利成发展新引擎……“七普”数据折射出了一个发展势头蓬勃的桂林。在“七普”一年半以后,我市的人口构成有了哪些变化?未来将有哪些趋势?如何依托桂林的旅游、工业、康养等产业,放大高校集聚效应,让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更好地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服务?2021年末我市常住人口494.59万人,比“七普”时期增加1.48万人常住人口总数位列全区第三城镇人口数量为264.2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42%人口密度约为178人/平方千米争取目标到2030年常住人口规模达547.0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62%“七普”过后我市人口呈现这些特征2020年,我市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普查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中,我市常住人口平均每年以0.38%的速度增长。男女性别比更趋于平衡,康养产业等“银发经济”市场需求更旺盛。随着我市居民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质量型人口红利渐成我市发展新引擎。“七普”完成后,我市人口构成大方向没有变化,但有几个数据值得关注。据2021年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末,我市常住人口达到494.59万人,比上年末也就是“七普”时期增加1.48万人。这一数据意味着,我市继续稳坐广西“前三甲”,常住人口总数位列全区第三,第一、第二分别是南宁883.28万、玉林581.58万。在全国地级市常住人口数量排名中,我市居第95位。在494.59万人中,我市城镇人口数量为264.2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42%,比上年末提高0.8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市城镇化人口集聚能力凸显,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人口密度是地方发展的风向标之一,这是因为越大的人口密度,越能够有条件实现社会精细化分工。分工更精细、更专业,反过来又会促使社会经济向前发展。2021年,我市的人口密度约为178人/平方千米,与城市规模和发展规模相适配。记者还注意到了一组数据,2021年我市出生人口4.03万人,增长率为8.33‰;死亡人口3.57万人,死亡率7.18‰,自然增长率为1.15‰。而在此前的2016年至2020年,全市人口出生率分别为10.7‰、12.4‰、9.71‰、8.98‰、7.60‰,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6.23‰、7.09‰、5.04‰、3.25‰、2.22‰,“二孩”出生占比分别为62.9%、55.64%、51.58%、54.05%、52.46%。“二孩”生育堆积效应趋于结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生育养育成本偏高,导致了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当然,“一老一少”(“老龄化”和“少子化”)两头持续加重的人口格局并非桂林特有,全国皆如此。为降低“灰犀牛”效应,我市做了这些人口工作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黄文政预判,我国人口大概率将在“十四五”期间进入负增长的拐点。在金融界,人们通常用“灰犀牛”来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灰犀牛”效应同样也冲击着我市的人口构成。受“二孩”政策鼓舞,我市群众生育意愿在2016年、2017年形成一个小高峰,之后逐渐回落。近年来,为了减少低出生率、低增长率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市做了大量扎实的人口工作。市卫生健康委人口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一直保留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对人口计生工作高度重视由此可见一斑。针对“生不出、养不起、没人带”等市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人口相关部门已经多次向发改、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征集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意见,并开闸了一系列调研工作。同时,通过大数据来加强全市人口监测,分析发展形势,打好优生优育“组合拳”。对于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我市也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对失独家庭,我市还积极发动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计划生育协会会员、计划生育志愿者,对其开展各类关怀慰问行动。“一对夫妻、四个老人、两个孩子”是很理想的家庭配置。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很多家庭抚育重任最终还是落在了年轻人身上。市民孙女士表示,她的家庭就是典型的年轻人包揽所有类型,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年事已高并患有慢性病,无法胜任带孩子的繁重工作。在小孩0-3岁,她和丈夫只能边工作边轮流带孩子,非常吃力,但也没有办法。也正因为照护成本太高、牵制精力太多,孙女士和丈夫想要二胎却迟迟鼓不起勇气。孙女士这样的家庭情况不多见,但也有不少。为了切实减轻抚育负担,提升婴幼儿科学照护水平,近年来,我市铺开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在全区率先出台了《县级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建设规范(试行)》,目前已成立市本级、阳朔县和全州县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市本级及17个县区均建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今年2月和5月,我市分别组织召开了全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开展托育机构消防安全及疫情防控检查。目前,全市申请备案的托育机构有41家,通过备案的托育机构共32家,可提供托位约1900个。其中有一个托育机构获得首批广西示范性托育机构称号。专家:要数量更要质量,要人口红利更要人才红利在《桂林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明确了我市未来人口目标:到2030年全市户籍人口规模要达到572.71万人左右,常住人口规模达到547.08万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从2020年的52.2%提升到62%左右;人均预期寿命更长,达到80岁左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超过12年。如何充分立足于桂林人口特色,充分释放人口红利、人才红利?研究员、中共桂林市委政策研究室原调研员、市经济学学会会长王清荣分析说,从2021年末的几个数据指标可以看出,当前我市的城镇人口集聚能力在不断增强,这种集聚力可以进一步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促进力;全市目前的经济总量还不够大,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实现产业能级跃迁。此外,我市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在加快,需要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创新能力。王清荣表示,未来我市人口与经济发展将呈现三个趋势:首先,在政策利好不断释放的前提下,我市将有望逐步实现一对夫妻生育2个小孩的目标,这样就将尽可能延缓老龄化社会的速度,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人口基础。再者,在稳定人口增长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人口质量的提升,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源。第三个趋势是,高质量人口将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与千万人口大市相比,桂林有不少短板,比如经济总量不够大、人口基数及消费总量相对较小、城市基础设施及创新能力不足,等等。但是,桂林也有自己的优势,如生态环境优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独特、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特色鲜明、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位居全国非省会地级市前列,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使命,这是为桂林量身定制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未来我市的人口工作就要围绕这一点展开。王清荣建议,在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过程中,既要依托桂林现有的人口特色,构建与世界级旅游城市相匹配的绿色循环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拓宽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子,又要依托桂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聚效应,加快培养各类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创办桂林旅游大学,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培养更多的旅游人才。这样,才能真正在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过程中,充分释放人口红利、人力资源红利和人才红利,从而尽快实现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目标。致力于区域、国别和全球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向研究的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修志则表示,就2021年到2022年我市人口数据来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是稳中有进的。但相较于全国发达地区而言,无论是市域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城镇化水平,都还存在不小差距。以城镇化率指标看,桂林市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水平则更低。当然,这也反映了中西部地区市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上一轮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的整体滞后状态。至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则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王修志说,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阶段后,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人口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人口机会窗口。合理利用机会窗口,则有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因此,未来我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完全有可能实现良性互动。王修志建议,我市首先要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契机,发挥文旅产业在公共服务、历史人文、自然生态、信息流动、要素集聚等维度独特的产业生态溢出效应,打破过去较长时期由于产业瓶颈约束而“引不来人、留不住人”的城市发展困境。依托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共生共荣的复合型现代产业体系,桂林的“人—产—城”融合水平将显著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的优势将日益凸显。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人—产—城”融合发展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其中,驻桂林高校与城市的融合、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和城市的融合,以及依托相关高校和企业而吸引、留下高水平人才,已经有不少成功范例。其次,新一轮县域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宝贵契机。这意味着,桂林市的县域城镇化水平也有望显著提升,从而增强人口集聚效应,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桂林市共有17个县级行政区划,这在全国都较为少见。近500万人口中,有大概80%分布在各县(市)。当前,中央已明确提出县域城镇化发展战略,把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视为打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桂林市尤其是各县区应该抓住这个战略机遇,依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为优秀人才和优势、潜力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优秀人才、优秀企业和特色产业必将虹吸更多人才、先进要素向县域集聚。在这方面,桂林要充分发挥驻桂林高校、中职院校每年常态蓄积约30万大中专学生的人力资源优势,让“数量型”人口转向为“质量型”人口,不断释放人口红利乃至人才红利,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最终形成规模适度、素质提升、结构合理、治理有序、服务均等的人口发展新格局。来源|记者韦莎妮娜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林市面积多少平方公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