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建立有边界感的人的特征?

2023-02-04 11:35
来源:
消息资讯一手握
6岁男童进女厕的短视频上周冲上热搜。事件的讨论或许很快平息,但关于性别意识的教育议题不容忽视,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边界感、树立正确和健康的性别意识呢?
引发热议的事件其实简单,一位年轻女子在地铁站女厕发现一名六岁男童,提醒他“男生不应该进女厕”后,男童委屈地哭了,男童妈妈发现后声色俱厉地要求提醒者道歉,全程被拍摄下来并上传网络之后引发众多讨论:
首先,关于“6岁男童进女厕”进厕所这一事件本身, 绝大多数网友认为家长做法是欠妥的。六岁男孩已经有性别区分能力了,并且也会自己如厕,家长完全可以告诉孩子:你是男孩子,要进男厕所,妈妈在厕所门口等着你。
同时,很多人也认为,厕所是一个私密的场所, 男性进入女厕,这也是一件侵害到女性隐私的事情。在广泛传播的视频中,男童妈妈大声地斥责女子“没有同理心”,然而女性维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不应该被指责为缺乏包容心,包容不应该以牺牲自己为前提。
另外,从男孩的角度来说,上女厕这件事情被妈妈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了出来, 男童是否会因此感到羞耻和内疚?男童又该如何处理这份羞耻感和自责感呢?男童妈妈对孩子的极力维护,是否在无形中给男孩造成了更多的伤害?
被视频全程拍摄下来的维护自己孩子的妈妈也成了很多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
这场全网一同参与的“掐架”中, 可以说没有赢家,各方都是受到伤害的。
对于这个案例“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也进行了许多讨论, 家长单独带孩子出行,遇到如厕问题其实是很普遍的,无论是妈妈带儿子,还是爸爸带女儿。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其实可以选择这样做:
1. 与伴侣一同出行时,让同性家长带孩子上厕所。
2. 伴侣不在的时候,在保障安全的情况,可以请路人帮忙照看孩子。家长可以在外等待,并可以随时询问孩子的情况。
3. 若以上条件都不成立,必须异性家长陪同孩子上厕所时,家长可以先询问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不同意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寻找其他的方法。在孩子同意之后,可以提前向厕所中其他人阐明情况。
当然,这些措施的前提是父母要提前培养孩子独立上厕所的能力。
除了这些措施,更重要的是 家长在孩子合适的年纪帮助孩子建立边界感和正确的性别意识。
那么孩子应该在几岁进行性启蒙教育?家长又应该如何做呢?
在针对该问题的一个直播讨论中,女童保护基金管委会委员徐豪认为,首先应当具有一个共识, 培养性别意识并不是简单的“男女有别”一句话就能完成,还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融入到系统的性教育的环境中。性教育是贯穿孩子一生的教育,而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性教育老师。
当孩子处于3到6岁,也就是性别角色确认关键期时,家长可以通过绘本等方式告诉孩子身体隐私部位的名称,“背心短裤遮盖的地方是隐私部位,不可以随便给人看,也不可以随便给人摸”,帮助孩子建立身体的边界感,比如:
● 在孩子洗澡时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和隐私部位,区分不同性别的生理特征
● 洗澡时为孩子提供相对封闭的环境,建立隐私空间
● 注意不随意以孩子生殖器开玩笑
● 教会孩子去自己性别的厕所
● 不随意和异性家长进入澡堂
到在小学阶段之后,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性器官的准确名称,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随便给人看,并不是因为它肮脏或忌讳,而是因为它的私密性。不仅生理层面的隐私需要得到保护,孩子心理层面的隐私空间概念同样是需要培养和建立的,例如进入孩子的房间也需要先敲门等等。
了解隐私部位的重要性,才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与尊重他人的隐私。
“女童保护”的儿童版课程中,其中一部分内容就是是通过互动,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和隐私部分,告诉孩子们短裤背心覆盖的部分是隐私部位,以及如何保护隐私部位。在这个授课环节,讲师会分别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上台,在对应的漫画图上按各自的性别分别指出他们认为的“隐私部位”,这一互动过程中, 有的孩子会 自然、大方地完成互动任务,也会有孩子 害羞、不知所措,这些反应其实都很正常,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性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而很多关于性与生理健康的知识来自于其他的途径,有些是存在误区的,或者是片面的。
这也正是为孩子们开展性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所在,而性教育是不分性别的,男生女生都需要接受系统的性教育。这也是“女童保护”为什么一直 男女生同堂授课 的原因。 同堂上课的过程中,孩子们能了解到要互相尊重,不能随意去触碰其他人的隐私部位,小朋友之间的打闹也不可以。
在性教育中,我们也会发现,父母时常会遇到难以启齿的词和具体事件,其实,家长对性所产生的羞怯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因此首先消解自身的“谈性色变”,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孩子的成长。普及性教育及提升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要一段漫长的过程。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够教育孩子更好地培养边界感和性别意识,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更好的助力。
文/屠云 白歌
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
向我们约课
如何向“女童保护”预约儿童防性侵公益课程?
快来约课吧!教育部要求预防性侵等内容进初高中教材
成为志愿者
“ 如何成为“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
线上课程
“女童保护”儿童防性侵课程课堂授课实录
六集动画片教孩子保护自己,远离性侵害
女童保护基金
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曝出多起14岁以下女童遭遇性侵案例。2013年6月1日,全国各地百名女记者联合京华时报社、凤凰网公益频道、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及中青公益频道等媒体单位发起“女童保护”公益项目。2015年7月6日,“女童保护”升级为专项基金,设立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下。
2018年2月,“女童保护”团队成立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非公募),公开募捐继续与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合作。“女童保护”以“普及、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
截至2022年12月底,“女童保护”已在全国31个省份相继开课,培训志愿者数万人。通过与地方妇联、教育局、检察院等部门的合作,培训当地教师授课,使得儿童防性侵教育覆盖面大大拓宽 。覆盖儿童超过 721万人,覆盖家长超过 73万人。此外,还定期进行线上培训和讲座,目前各个平台上已有数千万网友参与。
在普及儿童防性侵知识的同时,“女童保护”联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业界专家,推动相关制度和法律的完善,例如参与推动了取消嫖宿幼女罪并入强奸罪从重处罚、全面建立处理儿童性侵案件“一站式”询问机制等;每年还发布全国媒体公开曝光的儿童被性侵案例统计报告和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填补领域空白。
(上下滑动即可查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订一定的规矩,不同场合需要做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从而建立“边界意识”。“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不同的环境,就要遵守不同的规则。孩子是不可能天生懂得和别人也要保持“边界“的。作为家长,有时候需要告诉孩子,父母也会有自己的时间,孩子不可以来打扰。这需要反复地、耐心地强调和引导。在不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我们也许很难去评判谁家的规则体现就是对的或错的,而好与不好,也是大多数人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上得出结论:当某个孩子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大家就会一致认为这个孩子的家教很好,也就是这个家庭的“规则”很好。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边界感的人的特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