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哪个地铁站离杭州到桐乡地铁最近?


上海国拍牵手“小胖看房”
上海国拍与“小胖看房”将为您带来全网首发的众多资讯, 让您提前获取新房信息, 福利、优惠尽在掌握。
大家也可以通过微信扫码或搜索“小胖看房”公众号,即刻关注【小胖看房】。二维码如下图所示:
9月底,负责上海市地铁建设的申通集团董事长在“上海国企直播间”节目中接受记者采访时展示了这样一张图:
这张图名为“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在建及拟建网络图”,首次披露了 上海市轨道交通后续的建设网络,总里程将达到 280公里以上,相当于上海市目前已运营轨道交通里程(831公里)的一小半。
图中不仅包括此前已经批复的线路,还展示了最新批复的《轨道交通建设三期规划调整》和四期建设的研究方案,信息量非常大。
今天, 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最全的上海市轨道交通规划,看一看有哪些有潜力的板块。
先上结论:
第一梯队:上海东站
第二梯队:大虹桥、宝山站、临港新片区、三林南
第三梯队:七宝、华泾、奉贤新城、崇明陈家镇、大宁周边、五角场周边
第四梯队:松江南站、洞泾站、上海西站、张江科学城、国际度假区、闵行开发区
盘一盘轨道交通的类型
首先,我们补充一点背景知识。
轨道交通包括 城际铁路和 市内铁路两类,其中市内铁路又被分为了三个层次,分别是 市域线、市区线、局域线。
城际铁路:包括高铁和普通列车,普通列车已经不是建设的重点,因此,本文主要涉及高铁线路的建设情况。
市域线:即服务于主城区与新城之间的快速、中长距离的铁路(平均站距3-20km)。具体可以分成两种形式,一是轨道快线,比如已经运营的16、17号线;二是市域铁路,比如已经运营的金山火车。
市区线:包括地铁与轻轨(平均站距1-2km),但实际建设和运营中并没有实质的区别,是目前上海城市轨道网络主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建成的1至15号线、18号线均属于市区线范畴。
局域线:主要是新城地区局部的轨道交通网络,比如松江有轨电车。
在大致了解了轨道交通类型的基础上,我们来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上海市上述几类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
高铁建设-沿江高铁另起炉灶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发改基础〔2021〕811号文(即《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公布了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地区的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可以说对上海的轨道交通枢纽格局有了一次重大重塑:
在过去的30年,上海的铁路系统一直是以上海虹桥站、上海站、上海南站为核心的西向放射网(即图中黑色铁路线)。
而近五年,上海将另起炉灶,建设一条重要的沿江高铁线(即图中的红色铁路线)。
沿江高铁将彻底改变上海原有的单一铁路格局。
面向国际,沿江高铁以 上海东站为核心,与浦东机场的国际航线、沿海的海运港口都有更加紧密的联系。
面向国内,上海高铁系统连通地区的范围也大幅拓宽:
向北接入沪渝蓉高铁(沿江高铁合肥经南京至上海段),自安徽合肥经滁州、江苏南京、扬州、泰州、南通至上海,最远至成都。
向南接入沪乍杭铁路(上海经乍浦至杭州铁路),自上海经浦东、奉贤、金山、浙江海盐、平湖、 桐乡、余杭至杭州。
即便放到全国范围内,这两条铁路线也不一般。
从投资规模来看,北线的沿江高铁合肥经南京至上海段投资规模达到了1181亿元,是长三角地区投资规模最大的铁路干线,几乎是其他项目的3-5倍!南线的沪乍杭铁路的投资规模也达到了346亿元,投资规模同样处于前列。
来源:国家发改委发改基础〔2021〕811号文(部分名称已经过调整)
沿着新建的沿江高铁,国家发改委在上海规划了 5个主要车站,其中包括新建设的2座重量级的铁路枢纽,分别是 上海东站和 上海杨行站(现名宝山站)。
来源:国家发改委发改基础〔2021〕811号文(部分名称已经过调整)
为了响应国家的规划,上海也将上述两个站点作为重点建设的地区,并作为上海其他等级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节点。
上海东站将与浦东国际机场一起建设成为超级综合枢纽。浦东机场的国际航线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也处于无可撼动的首位,其发展的基础甚至超过虹桥机场。
浦东枢纽也成为了机场联络线、两港快线、2号线、21号线、磁悬浮线等重磅轨道交通的始发站,直达大虹桥、张江、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等核心板块。
用地规划层面,上海市也对上海东站地区高度重视。 将上海东站周边的工业用地转型成为大量的商办、研发类用地,已经具备了空港商务区的开发基础。
宝山站(原名上海杨行站)则是全新落成的,对于杨行甚至整个上海北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利好。
宝山站将建设连接3号线、19号线的综合枢纽,向南联通宝山区南北转型最重要的吴淞创新城地区。
客观来说,宝山站很难达到虹桥、浦东综合枢纽的地位,但对于上海北部的发展来说是有非常积极的影响的。
总之,上海东站、宝山站的建设将是上海未来十年对外交通最重要的变量。
那么,上海市内的轨道交通规划又有那些看点呢?
市域线-上海轨道交通的“新成员”
其实,市域线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新成员”,目前正在运营的16号线、17号线和金山火车就是市域线的典型代表。
而之所以说它“新”,是因为近年来“市域线”这个名词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未来5年,市域线也将初步形成网络。
那么,什么是市域线呢?
市域线主要是用于提供快速、中长距离联系的轨道交通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比一般地铁跑得快、停的少、距离远。
以9号线(普通地铁)和17号线(市域线)为例对比, 17号线的运行速度更高、设站间距更长,因此,到市中心的速度更快。
也就是说,市域线有2个重要的特点, 一是通行效率远高于一般的地铁,二是主要为郊区和新城服务。
从上海层面来看,市域线的规划可以归纳为2个体系:
一是联系新城与中心城的市域线网络。
从图面来看,呈现出由中心城向外放射的形状,我们可以简称这类市域线网络为“放射网”。
比如已经建成的16号线(临港-花木,并接入2号线)、17号线(朱家角-青浦新城-虹桥火车站,并接入2号线)、金山火车(金山区-上海南站)。
后续规划中,上海市中心城区还将与各个郊区新城都建设市域线进行高效的连接。如已经在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中明确的 崇明线。
松江、嘉定目前已经有9号线和11号线提供必要的轨道交通需求,暂无新建设线路的计划。更可能利用既有的线路,在松江的松江南站、嘉定的安亭北站分别与上海南站、上海站建设市域线进行连接。
其余可能建设的还有申通集团提及的 “心港快线”,由陆家嘴连接向临港,大致走向:从市区进入四团或大团-泥城-芦潮港-滴水湖,但具体的工程规划还没有公示。
除了连接市中心与郊区新城的“放射网”市域线外,上海还有另一个更加重大的市域线系统: 机场联络线干线网络
为什么要以机场联络线作为“干线”?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提升效率。
因为目前虹桥、浦东两大枢纽的联络效率实在太低了!
目前,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只有机场大巴和2号线,换乘花费的时间少说要2、3个小时,相比东京等国际都市的机场连接度有不小的差距。
而且随着沿江高铁的建设,浦东枢纽将增加上海东站这一重量级铁路枢纽,虹桥、浦东两大枢纽的联络需求也将进一步提升,既有的2号线远远没有办法满足需求。
提升效率是建设机场联络线非常直接的原因。
除了提升效率,机场联络线还有另一个作用:
那就是构建新的城市轨道交通格局。
从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出,机场联络线完全“绕开”了上海的主要建设密集区,大致将上海分为了东北和西南两个部分。
机场联络线东北一侧包括了被称为“地铁外环线”的26号线以内的所有区域,几乎所有上海现存的地铁线路都在其中,轨道交通密度很高。
机场联络线西南一侧是广大的腹地,包括了奉贤、金山、松江等等,现存轨道交通建设的密度很低。
也就是说, 机场联络线是上海市现存轨道交通网络的“疏密分割线”。
这背后反映的也是上海市的人口、就业分布格局。
未来,上海将在机场联络线以北采用市区线(即普通地铁)的方式加密轨道交通网络,机场联络线以南则构建起一个以相对快速的市域线为基础的轨道交通网络。
从规划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市域线”都是从机场联络线上“生长”出来的。
机场联络线西端的虹桥国际枢纽延伸出了嘉闵线、示范区线和现存的17号线,东端的浦东枢纽延伸出了两港快线(浦东国际枢纽-临港),并继续延伸出南枫线(临港-枫泾),远期还规划了东西联络线(浦东国际枢纽-松江南站)。
机场联络线的 “三林南”站还是市域线奉贤线的起点,穿越浦江地区到达奉贤新城。
从交通格局的角度来说,机场联络线未来在“市域线”网络中的地位应当可以比肩2号线在上海地铁网络中的地位。
想要在浦东置业的朋友们可以重点关注机场联络线沿线的区域,比如七宝、三林南、华泾等站点。
另外闵行区、嘉定区的站点周边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利好,大家也可以重点关注起来。
市区线-补全最后一块拼图
市区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地铁和轻轨,已基本建设完善。从目标来看,随着14号线投入运营,中心城区地铁站点600米覆盖率已经基本达到“十四五”规划的目标。
后续建设主要涉及了轨道交通2期收尾的项目,轨道交通3期规划和调整的项目。
可以大致分为2类
一是线路延伸(2号线、12号线、13号线、15号线、18号线延伸)
二是轨道交通网络加密(19号线、20号线、21号线、23号线,这里没有22号线是因为原先规划的22号线已经被调整合并了)。
接下来,为大家盘一盘:
线路延伸类:
延伸类项目都有明确的“补短板”的作用。
2号线西延伸:徐泾东站-潘祥路站,其中徐泾东站需新建端头井。
12号线西延伸:七莘路站-洞泾站。主要沿沈砖公路、莘砖公路走行,与9号线在洞泾站合并。主要缓解松江地区东西向通行压力。
13号线西延伸:金运路站-诸光路站。强化大虹桥中华漕镇南北向轨道交通的不足。
15号线南延伸工程,起自现状紫竹高新区站,终至奉贤新城。弥补奉贤新城没有轨道交通服务的问题。
18号线延伸:一期已经投入运营,二期为长江南路站-场北路站。东西方向串联起1号线、3号线、19号线,弥补宝山区东西向轨道交通匮乏的问题。
轨道交通网络加密类:
这一类线路主要是为了加强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板块之间的联系。
19号线:原规划为虹建路站-宝山站,后增加北延伸段,主要沿铁山路走行,终至富锦路站。弥补浦东滨江地区轨道交通不足的问题,串联了宝山站、北外滩、陆家嘴、后滩、前滩、三林等重点板块。
20号线:金昌路站-共青森林公园-新园路站,后增加东延伸段,主要沿洲海路走行,终至新园路站。弥补上海北部副中心间联系不足的问题,串联真如(上海西站)、大宁、五角场、外高桥等上海北部几乎所有的副中心板块。
21号线:上海东站-六陈路站-东靖路站,后增加东延伸段,主要沿川南奉公路走行,终至浦东综合交通枢纽。弥补浦东重点产业板块之间联系不足的问题,串联外高桥、金桥副中心、张江、国际旅游度假区(迪士尼)、浦东枢纽等浦东地区最重要的板块。
22号线:部分并入26号线网络,其余搁置或放弃。
23号线:上海体育场站-闵行开发区站。弥补黄浦江西岸轨道交通短板,从徐家汇出发一路沿黄浦江向南,直至闵行开发区,串联整个黄浦江西岸。
除了上述线路建设外,申通集团还展示了一条重磅线路: 地铁外环线-26号线。
当然,网上也有将26号线称作地铁“中环线”的说法,但从目前已公布规划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来看,都还没有在26号线以外建设更大环路的计划。且更大环路的经济性和合理性都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因此26号线大概率是上海地铁系统的“外环线”了。
这条“外环线”我们在前文也有所提及,是轨道交通高密度建设的边界,基本与“中环线”走向一致。
途径了浦西的桃浦、大宁、五角场副中心和浦东的黄金中环带沿线。
客观来说,虽然这次的26号线规划设想已经被公示,但后续落实还要经审批、勘察、选线、环评等等流程,预计完全建成大约还需要10年左右,看重远期发展的朋友们也可以关注起来。
小结一下轨道交通建设的潜力板块
简单总结一下上海未来十年轨道交通方面的大动作:
高铁体系将另起炉灶,建设一条沿江沿海高铁线,新设2个国家级枢纽: 上海东站、宝山站。
市域线体系将在上海西南重点发力,以机场联络线为核心,在上海西南部构建快速化的“市域线”网络。
市区线(普通地铁)将补全最后的短板,重点连接“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板块,并在 “地铁外环线-26号线”建成后在中心城区形成完备的地铁网络。
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上海有哪些板块收到轨道交通建设利好最大呢?
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梯队:上海东站
第二梯队:大虹桥、宝山站、临港新片区、三林南
第三梯队:七宝、华泾、奉贤新城、崇明陈家镇、大宁周边、五角场周边
第四梯队:松江南站、洞泾站、上海西站、张江科学城、国际度假区、闵行开发区
各个梯队只是大致的建议,相信大家读完规划分析后都有自己的判断。
分享、在看、点赞,把它推荐给更多朋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到桐乡地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