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让孩子学自己感兴趣的还是对数学感兴趣?

如果家里有正在上幼小衔接班或者一年级小朋友的家庭,当你们在辅导孩子数学感觉要吐血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对数字不敏感,对数学完完全全没有概念啊?你可能会感慨说,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没有这么费劲就学会数学了,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学数学会感觉这么难?那是因为每个人对数学的感知真的是有差异的呀。那么,我们有没有好的方法来帮助这些孩子建立起数学概念或者数学意识呢?还是暴脾气一上来,仅仅简单的认为,我家孩子怎么这么不开窍,这么简单的题讲十遍八遍他都还不会?1. 为什么孩子学不会数学?数学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非常非常抽象的,我们大人可以很简单去知道123代表什么,可是在小朋友脑袋里,这些数字可能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你要让他们知道这些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还要用这个符号语言去解答问题,这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那个阶段。所以,我们是真的需要给孩子一点时间一点耐心,而且要经常思考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思维去解题才行。2. 八个方法帮助孩子建立数学概念对于那些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对数字不敏感,对数学没有概念的孩子来说,进入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就像在听天书了。辅导这些孩子做题,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也是最头疼的。这个时候你要去给孩子辅导数学,该怎么辅导?孩子面对来自老师课堂上的压力还有同学的嘲笑,是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出现厌学心理的。搞不好,往后会一直偏科不想学数学。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曾经的自己是这样的,然后现在自己当妈了,家里还有一个跟我当年一样的典型的对数字不敏感,对数学没有概念的小学生例子,所以我才煞费苦心去找资料,去研究如何帮我的孩子去学好数学。很庆幸在Youtube上找到了一位在美国用新加坡数学教材来教小学一年级的华人老师,我从她的频道学到了很多方法,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所以我在此把她的观点和建议,结合我给孩子辅导数学时候的一些实践经验,总结出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以及你们的孩子有帮助。第一个方法:一定不要心急,慢慢教这一点应该是八个方法里最重要的一点,当我们做老师或者做家长的在给孩子讲题的时候,如果孩子听不懂或者说还是不会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我们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对数学题理解不了的时候,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特别容易心急,无法控制自己的崩溃情绪。因为不管你学历多高,你数学多牛,你怎么讲他们还是不会。这种时候,一旦你心急了,那么你给孩子讲解的速度就会变快,口气也会变得不好,而孩子此时的注意力就完全被你失控的情绪给吸引走了,他们一直诚惶诚恐在心里打鼓:“完了,我妈又生气了!天哪,我怎么那么笨,为什么不会做这道题?”不管你嘴巴里正在说什么重点,在他们眼里这些已经都不重要了,他们压根就没有去注意你在讲解什么了。学不懂数学,这是个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找到一些更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学会数学。第二个方法:有效利用大量的视觉辅助和教具我们需要用大量的视觉辅助和具象化的教具等来让孩子建立对数字的概念。比如我们可以借鉴使用新加坡数学教学中的CPA方法,帮助孩子建立系统性数学思维。举个例子,当我们给小朋友演示:左手有一支笔,右手有两支笔,我一共有几只笔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会直接跳到1+2=3这一步。这样是不行的,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更具象化的例子来演示才行。所以我们不能只拿笔来举例子,还要拿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来辅助孩子认识数字。只有这样如此不断的重复,孩子们才有可能从这些具象化的东西跳到1+2=3这样抽象化的概念。第三个方法:动手实践 帮助孩子了解数学你不要以为你讲明白了,孩子能够回答出来你的问题,她就会懂得自己去做题了。从你讲解,到他们听明白,再到他们自己会做,这中间是有间距的。你只有帮他们把这个间距给填上,他们才有可能会自己独立完成那道数学题或者建立某种数学概念。那如何去填这个间距?那就需要用大量的动手实践来辅助,而且一定要孩子们动自己的手来完成实践。举个例子,当我们学7+6=?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凑十法这个概念。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直接要求孩子掌握下图这种抽象的概念,而是需要用到具象的物品来帮助孩子建立联系。比如我们可以试着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小方块(我一般给孩子用白板磁钉来演示),让孩子自己准备好7个和6个方块,然后让他们自己数清楚方块数量。接下来我们问孩子:如果要凑够10个方块的话,是给7个方块凑还是给6个方块凑更容易?小朋友知道7个方块离10更近,他们会告诉你用7个方块来凑更容易。然后再问,如果要用7个方块来凑成10个的话,需要再凑几个?然后我们教小朋友从另外一个颜色的6个方块里拿出3个凑到7个方块这里,就凑成10个方块了。那么小朋友也能发现另外一种颜色的方块只剩下3个了,所以7+6=13。当然,我们不要以为当我们把这些方块拿走,再问孩子7+6等于多少时,他们会顺利告诉你等于13。你换一道题给他们,立马就懵了。所以,我们还需要拿这些小方块教具辅助他们做更多其他数字的额外练习。我们需要让孩子不停地自己动手来研究这些小方块,在他们动手的过程中,他们的大脑也是同时在运转的,所以才会慢慢建立起这些概念。第四个方法:用歌谣和绘本让学生有故事代入感我们可以用唱歌或者讲故事的方式,让小朋友们明白数学概念。比如在Super Simple Song系列里就有很多各种各样关于数字的英语儿歌,拿 Five Little Monkey 这首歌来举例,我们也可以把歌曲翻译成中文,从5只猴子到最后的1只猴子,这是一个倒数的方式,也是给孩子做减法教学最初的一种萌芽方式。另外,在掌握凑十法之前,我们也还可以通过下图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来熟练掌握10的分与合问题。通过这些歌谣,可以给孩子一些故事代入感,更容易理解数学。另外,读一些数学绘本也是起到同样的作用。我之前都只是给孩子读大语文和英语类的绘本,后来我也尝试去图书馆给孩子借一些数学绘本来读一读了。第五个方法:加强学生1-20加减法练习我们需要非常注重孩子们1-20的加减法的掌握程度。数学越往后学,你会发现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在1-20这个地方没有掌握清楚。如果练习到一定程度,孩子们在算1-20的加减法时候就可以做到心算了。比如,17-9=?这个算数题,练习久了以后,他们就可以在心里演算了:因为10-9=1,7+1=8,所以17-9=8。再比如,有一天我孩子给我推荐了一个她自己使用的可以用于心算的方法,就拿17-9来举例吧。她告诉我说,因为7不够用来减9,但是可以问前面的十位来借2,凑够9,这样个位数相减就是9-9=0了,然而十位已经借出了2,所以就还剩下10-2=8了,所以17-9=8。因为之前我们一直停留在借十法的路上不停反复在练习,所以,练习久了,她就自己掌握规律,就能自己总结出一些心算方法,而不需要再使用具象实物辅助,也不需要在草稿纸上进行下图这些笔头演算了。小学一年级有三个大节的课是孩子们学起来比较困难的,包括分与合,比多少,认识钟表。如果孩子不会分与合,那么后面学习借十法的时候,18分成10和几他也就不会。如果孩子不会比多少,那么后面问他比10多2是多少,他也就不会。再到钟表的问题,如果说他不会认识钟表,那么问他2点前一个小时是几点,也就不会了。所以,我们需要花大量时间帮助孩子进行这些基础知识点的练习,熟能生巧以后,后面的课程就会走得很顺畅了。第六个方法: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老师要在课堂里,家长要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断地去提及数学,帮助孩子举例子应用数学知识。比如在解答一些应用题的时候,孩子对于书本或者练习册上的应用题不能理解,无法解答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举例子代替,帮助他们理解题目,然后做列式解答。举个例子:我们家里现在还剩下5个巧克力,刚刚你已经吃掉了6个了,那么妈妈原来一共给你买了几个巧克力呀?可以通过几种方法算出来呢?如果需要列算式的话,应该怎么做?这时候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先用画图的方式,把生活中的食物巧克力,通过图形的方式展现在纸上。拿出一张纸,先在左边画5个圆圈,表示家里还剩下有5个巧克力;再在右边画6个巧克力,表示这是被孩子吃掉的巧克力,然后给她一个大括号把剩下的5个和吃掉的6个巧克力归拢起来,问她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巧克力。用那些孩子在生活中可以参与进来的例子,孩子会比较感兴趣,也愿意联系这些问题来进行思考,从而可以帮助他们通过生活中的具象,再到纸面上画的图形的形像,最后再到列算式的抽象,步步跟进。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不论在生活的哪一个方面,我们都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起来教给孩子们。第七个方法:把数学和各个学科做结合这个应该是给一线教师的建议了,比如说课堂上可以把科学课里学到的动物,结合到数学课里来举例子练习加减法。我们做家长的也可以用来做参考,把每个学科能与数学产生的结合点都给用起来。第八个方法:不要教给学生解题 “捷径”其实数学是有捷径和窍门的,现在的互联网时代,随便网上一搜就会出来一大把快速解题法。用这些方法来做题,的确是又快又准确。你仔细去深究这些快速解题法,它是一定有道理的,否则它也不可能把题做对。但是,这种快速解题法,适不适合刚入学的小孩子?这就不一定了。个人建议不要把这种方法教给小孩子,因为这样的话,你实际上是在告诉孩子:你可以偷懒,你不想这么做,但这个方法简单,你可以用这个更简单的方法(即解题捷径)。但是,这样的话,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其实学习数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用脑,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很宝贵的。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另外一种方法来使用这个解题捷径,比如说,对于那些本来就明白了数学概念,掌握得很好的孩子,你可以让他们来思考一下这个解题捷径的方法为什么管用?A wise teacher gives students the tools to build their own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1如何让6岁孩子对数学感兴趣
如何让6岁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朴新小编下面给大家带来培养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方法。
数学学习现代化
在现代社会里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多媒体计算机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 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数学学习情趣化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通过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
爱玩好动、爱听故事、爱做游戏、爱看动画是儿童的天性,这一认知特点,作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而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或是基于教学时间的考虑,急于传授大量的知识,或是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作课前精心准备,往往忽视了小学生的这一客观认知规律,注重空洞无味的说教,极大地挫伤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造数学情境“串联”数学知识,创设优美的动画“表演”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
2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将数学教学与艺术欣赏完美结合起来
我曾给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讲过一个《仙鹤教数学》的童话故事,小鹿对仙鹤提出的1+1=?的问题,得出了2的答案,因为它觉得自己加小猴就是两个。而小白兔则认为1+1=1,因为它弟弟一个人在家时,进来了一只大灰狼,把弟弟吃了,家里只剩下一只来不及逃走的大灰狼。而小猴则根据两只猴王相争,斗得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洪水冲走的情况,得出1+1=0的答案。老
师最后总结:它们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本来1+1是等于2,也就是小鹿的回答是正确的,但由于大灰狼的贪婪、残忍和猴王的不团结,得出了不同的结果。这个故事既是一场德育教育课,教育了小朋友要互相关心,团结和谐,又是一次数学知识的生动教学,让学生学会了1、2和O的概念,学会了1+1=2,2-2=0和2-1=1三道数学题,童话故事切合小朋友的审美情趣,生动有趣,同学们听得兴趣盎然,印象深刻。我还经常从学校的文艺会演和学生们爱看的动画片故事中找到一些数学加减法的问题给同学们思考回答。这样就将数学教学与艺术欣赏结合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充分用数学练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曾经有学者就美国和中国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认真的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孩子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明显不如中国孩子刻苦扎实,但中国孩子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方面则又逊于美国孩子。这便向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重大课题:从小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满堂灌”是绝对不行的,完全的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也不一定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在进行最基础的数学知识教育时,一定要同时重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教学生和为十以上数的加法时,我便会提示学生:除了一般的硬算方法之外,还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当学生自己发现了9+5可以变成10+4来计算;8+6可以变成10+4来计算;9+7可以变成10+5来计算时,我就会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也就是通过我的启发和学生们的自我思考,发现了速算的规律,很好地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还有就是每次学校组织春游、秋游的时候,以往都是语文老师布置学生观察事物,写景状物的好时机,而我们数学教师往往在教学上无所作为,而我则要求同学们在愉快郊游的同时,敏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给予解答。有的学生就学校到火车站路过3个公共汽车候车亭,火车站到大桥路过3个公共汽车候车亭,大桥到目的地路过2个公共汽车候车亭,路过公共汽车候车亭的总数,列出算式3+3+2=8计算。还有学生自己发现和表述的其他数学问题,我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得到极大的鼓励和自豪的成就感。
3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问”中学数学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应诱发学生大胆的思维,猜想,探索,尝试,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提供所要探索的事物和数学材料,启发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通过辨析与合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田园”,让学生在观察插图的过程中提出数学问题:(1)天空中的小鸟比树上的小鸟多几只?(2)水中的鹅和陆地上的鹅一共有几只?(3)白羊比黑羊多几只?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实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心理学家指出:紧张的学习气氛制约着学生智慧潜能的发挥,而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生命的活力。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互相尊重、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摒弃所谓的“师道尊严”,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先“亲其师”,进而“信其道”。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制造玩的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设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趣味化。
让学生将“玩”贯穿学习全过程,化机械、枯燥、乏味的学习为趣味性活动,学生就能在轻松、有趣、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智慧。例如,我在数学课《统计》中,情境设计为“元旦”要买一些气球布置教室,让小朋友们在黑板上贴出自己喜欢的气球颜色图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分析,让学生从中掌握初步的统计方法和思想,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之中。整节课,教师始终以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说,一起学。整个课堂充满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
4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
大胆发言的习惯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合作交流需要学生有敢于大胆说话的勇气,才能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还要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一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不高兴:“老师,你怎么不喊我呢?”我向孩子们解释:“一节课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老师记住你了,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于是,一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对于一直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我也会对他们说:“我们把这个机会让给这节课没起来发过言的同学,好不好?”,让他们小小年纪懂得什么是谦让。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对不敢大胆发言的同学,也尽量多鼓励,多创设机会培养其表达的信心。
为了让学生学会表达清楚完整,我采取了几种方式:首先对于学生不会说的,先让他们试说,利用说错这一资源,再给他们建议,如“我们这样说好不好?……”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每一次说话都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说,还提醒他们注意顺序,比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按操作顺序等。另外,多让会说的同学示范,并让不会说的同学照着说,慢慢培训其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不管哪种方法,我都重鼓励,轻斥责,营造宽松良好的发言氛围。
专心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学习中最基本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学生听讲能力强弱,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于是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在具体教学中,我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创设情境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分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我还适时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抓住时机表扬。如:“××听得多专心呀,我们要向他学习吗?”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就用目光加以暗示。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形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如何让6岁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
}
2023-04-21 13:47
来源:
陈玉凡
数学是一门术业细致的学科,不仅仅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还能够为孩子开阔思维,增强自信,赋予孩子更多的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大多数孩子都对数学感到无趣和乏味,那么,如何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小编整理以下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孩子们需要一个充满兴趣和激情的学习环境,家长可以通过装饰学习环境,布置让孩子感到愉悦的数学图像和一些充满趣味、寓教于乐的数学游戏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将数学融入其中,那么孩子将会更愿意学习数学。
3.亲身示范
孩子天生是模仿性动物。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展示出数学的实际应用,比如购物计算、距离计算等,那么孩子也会跟着模仿。当孩子看到数学的实际运用,就会慢慢地理解数学的重要性。
4.培养适当的挑战
挑战通常会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力,家长可以为孩子定一些适当的挑战,例如参加竞赛、解决复杂的问题等,这样孩子将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5.带给孩子快乐
快乐是孩子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数学游戏、节目、书籍等,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如何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需要家长们有耐心和方法,只有在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的情况下,孩子才能够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和成功的滋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是让孩子学自己感兴趣的还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