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 99元足力健散步鞋怎 么样?

1、词类活用常考知识点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的语法现象。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之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使(之)鸣。“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zhuó)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昂其直”是“使其直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  “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侣鱼虾”,以鱼虾为伴侣;“友麋鹿”,以麋鹿为朋友。  3.名词作一般动词  (1)名词带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王”前带能愿动词“欲”。“王”译为称王,读wàng。  (3)名词带补语。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军”带补语“霸上”,作动词,驻军。  (4)所+名词。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黏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货”黏附在“所”的后面,作动词,作“购买”讲。  (5)副词作状语+名词。  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作“奏效,有效果”讲。  (6)名词作句中的谓语。  或师焉。(《师说》)  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作“从师”讲。  (7)名词+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黏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名”黏附在“者”的前面,作“指识其本名,说明白”讲。  (8)名词+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名”用在代词“之”前,作“命名”讲。  (9)名词+名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两个名词“事”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作“做,从事”讲。  (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状语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权”,在此句中作动词“称量”讲。  4.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狐鸣”,像狐狸那样叫,“狐”名词作状语。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名词“兄”作动词“事”的状语。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东南”,向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飞”的方向。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手巾掩口啼。(《孔雀东南飞》)  “手巾”,用手巾,作“掩”的状语。  (5)表示时间、动作的连续性。  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  “日”,一天天地,充当“胜贵”的状语。  (6)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躬”,亲身,作“耕”的状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当面,是“刺”的方式,作“刺”的状语。  (7)表示处所。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后序》)  “草行露宿”,在草地上行,在露天里宿。名词“草”“露”分别作“行”“宿”的状语。  (8)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从流石蛇行而上。(《游黄山日记》)  “蛇”,像蛇一样。名词“蛇”作“行”的状语。  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主语或宾语)  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作了主语或者宾语,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如: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过秦论》)  “贤”本是形容词,“德才优秀”的意思,这里指“贤士、贤人”,作名词。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世家》)  “坚、锐”本是形容词,“坚硬、锐利”的意思,这里指“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作名词。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良实”本是形容词,“善良诚实”的意思,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作名词。  6.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后带宾语)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善”原本是形容词,“好”的意思,在这里是“亲善,交好”的意思。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短”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是“说别人的短处、坏话”。2、第11课《核舟记》中的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一)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二)古今异义  1.约八分有奇  古义:零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  “可”的古义:大约。今义:表示同意。  “许”的古义:上下。今义:答应;允许。  3.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较量。  4.神情与苏、黄不属  古义:类似。
今义:归属。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三)一词多义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形容词,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名词,零数)  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3.有: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炉上有壶(表示领有,与“无”相对)  4.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6.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7.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表并列,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连词,表转折,但是)  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然后)  8.盖: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9.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助词,无实际意义)  此中人语云(动词,说)  (四)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定语后置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是中心词“桃核”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佛印”)  (2)省略介词“于”  ①佛印居(于)右,鲁直居(于)左  ②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③居(于)右者椎髻仰面  ④居(于)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于)其上3、第24课《河中石兽》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是非木 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2.渐沉渐深耳 古义:罢了;今义:听觉器官,耳朵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  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放在句首,可译为“因为”;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6.求二石兽于水中 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二)一词多义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  之:闻之笑曰(这件事,代词)当求之于上流(石兽,代词)其反激之力(的,助词)  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开)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临:一寺临河干(靠近)执策而临之(面对)  (三)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以为顺流下矣  点拨:省略主语,和尚们;“以为”后面省略了“石兽”。  2.求之地中  点拨:省略介词“于”。  3.棹数小舟  点拨:省略主语“僧”。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点拨:“寺中”前省略介词“于”。  5.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倒装句  1.当求之于上流  点拨:介宾短语“于上流”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当于上流求之”。  2.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介宾短语“于数里外”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果于数里外得”。  3.求二石兽于水中  点拨:“于水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水中求二石兽”。  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点拨:“为”表被动。  (五)名句积累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第9课《桃花源记》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句式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仿佛若有光  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今义:似乎,好像。  3.屋舍俨然
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4.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5.率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6.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7.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8.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  9.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隔绝不通音信。  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三)一词多义  1.出 不复出焉(动词,出去)  皆出酒食(动词,拿出)  2.寻 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  3.之 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具答之(代词,代指对方的问题)  处处志之(助词,不译)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4.舍 便舍船(离开,动词)  屋舍俨然(房屋,名词)  5.为 捕鱼为业(作为,动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介词)  (四)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分别省略主语“小口”“武陵人”)  ②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其中”后省略主语“人们”)  ③(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分别省略主语“村中人”“渔人”)  (2)省略宾语  ①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问”“要”后省略宾语“渔人”)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后面省略宾语“之”)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后省略宾语“渔人”)  (3)省略介词  林尽水源。(“尽”后面省略介词“于”)  (六)成语积累  1.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比喻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3.怡然自乐:形容和悦而得意的样子。  4.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七)名句积累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长,这里指身高;今义:修理。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古义:偏爱;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  3.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今义:左和右两个方面。  5.面刺寡人之过着  古义:指责;今义:尖锐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6.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错;今义:诽谤。(二)一词多义  1.朝服衣冠(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皆朝于齐(朝见)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  孰视之(仔细)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美丽,漂亮)  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及,比得上)  门庭若市(像,如同)  5.上书谏寡人者(动词,呈上)  受上赏(形容词,上等的)  6.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燕、赵、韩、魏闻之(听说)(三)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3.臣之妻私臣(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也,表示判断)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①皆以美于徐公。(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以于徐公美”)  ②能谤讥于市朝。(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  ③皆朝于齐。(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于齐朝”)  3.省略句  ①朝服衣冠。(省略主语,完整句子应为:“邹忌朝服衣冠”)  ②皆以美于徐公。(省略“美于徐公”的主语,完整句子应为:“皆以我美于徐公”)(五)成语积累  门庭若市: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6、22课《陈涉世家》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重点虚词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適”同“谪”,流放)  ②为天下唱(“唱”同“倡”,首发)  ③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  ④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同“披”,穿着)(二)古今异义  1.发闾左適戍渔阳  古义:征发;今义:产生,发生。  2.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见面,会见。  3.今亡亦死  古义:逃走;今义:死亡。  4.等死  古义:同样;今义:等待。  5.上使外将兵  古义:臣下对皇帝敬称,这里指秦始皇;今义:方位名词,位置在高处的。  6.今或闻无罪  古义:有人;今义:或者。  7.楚人怜之  古义:爱戴;今义:怜悯。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自。偷着;今义:空隙。  9.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或经常发生。  10.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器;今义:表示约数,十六或十七。  11.比至陈  古义:等到;今义:比较。  12.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亲自;今义:身体。(三)一词多义  1.为坛而盟(筑)  为屯长(担任)  若为佣耕(是)  2.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广故数言欲亡(几次)  3.置人所罾鱼腹中(……的东西)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处所)  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军队驻扎)  5.不当立(应当)  当此时(在)  6.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  乃行卜(往,去)  行收兵(行军)  7.乃丹书帛曰(写)  得鱼腹中书(字条)  8.令辱之(使,让)  召令徒属曰(号令,命令)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四)词类活用  1.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  2.死国可乎(名词作动词,为……而死)  3.乃丹书帛曰(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4.陈胜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5.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6.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7.忿恚尉(动词使动用法,使……恼怒)  8.尉果笞广(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9.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作名词,铠甲;武器)(五)重要虚词  1.之  ①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往)  ②怅恨久之(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助词,的)  ④二世杀之(代词,代指扶苏)  ⑤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代指事情)  2.其  ①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代指扶苏)  ②卜者知其指意(代词,代指他们的)  ③以激怒其众(代词,代指吴广的)  ④皆刑其长吏(代词,代指当地的)  3.以  ①扶苏以数谏故(介词,因为)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介词,把)  ③以激怒其众(连词,来)  ④祭以尉首(介词,用)  ⑤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  4.而  ①佣者笑而应曰(连词,表修饰)  ②夺而杀尉(连词,表承接)  ③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连词,表转折)  ④为坛而盟(连词,表承接)  ⑤收而攻蕲(连词,表承接)(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连用表示判断)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表示判断)  2.倒装句  祭以尉首。(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尉首祭”)(七)成语积累  ①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②披坚执锐: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形容投身战斗。7、10课《小石潭记》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句式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柳河东集》。二、故事背景  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日光下澈  “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  1.全石以为底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  3.崔氏二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住  (三)一词多义  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  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  不可久居(能够,动词)  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  竹树环合(环绕,动词)  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  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  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  隶而从者(跟从,动词)  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  4.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5.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6.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卷石底以出。(主谓倒装,即“石底卷以出”,意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即“以全石为底”,意为“以整块石头为底”。)  2.省略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即“(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六)成语积累  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七)名句积累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8、第12课《卖油翁》作者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 《欧阳修全集》。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尝射于家圃  古义:曾经。今义: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  2.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3.但手熟尔  古义: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二)一词多义  1.射:尝射于家圃 射箭,动词  尔安敢轻吾射 射技,名词  2.尔:尔安敢轻吾射 你,人称代词  但手熟尔 罢了,语气词  (三)词类活用  1.但微颔之 名词用作动词,原指下巴颏,这里是“点头”的意思  2.吾射不亦精乎 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3.尔安敢轻吾射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四)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  2.省略句  自钱孔入。9、词类活用常考知识点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的语法现象。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之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使(之)鸣。“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zhuó)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昂其直”是“使其直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  “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侣鱼虾”,以鱼虾为伴侣;“友麋鹿”,以麋鹿为朋友。  3.名词作一般动词  (1)名词带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王”前带能愿动词“欲”。“王”译为称王,读wàng。  (3)名词带补语。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军”带补语“霸上”,作动词,驻军。  (4)所+名词。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黏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货”黏附在“所”的后面,作动词,作“购买”讲。  (5)副词作状语+名词。  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作“奏效,有效果”讲。  (6)名词作句中的谓语。  或师焉。(《师说》)  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作“从师”讲。  (7)名词+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黏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名”黏附在“者”的前面,作“指识其本名,说明白”讲。  (8)名词+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名”用在代词“之”前,作“命名”讲。  (9)名词+名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两个名词“事”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作“做,从事”讲。  (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状语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权”,在此句中作动词“称量”讲。  4.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狐鸣”,像狐狸那样叫,“狐”名词作状语。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名词“兄”作动词“事”的状语。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东南”,向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飞”的方向。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手巾掩口啼。(《孔雀东南飞》)  “手巾”,用手巾,作“掩”的状语。  (5)表示时间、动作的连续性。  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  “日”,一天天地,充当“胜贵”的状语。  (6)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躬”,亲身,作“耕”的状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当面,是“刺”的方式,作“刺”的状语。  (7)表示处所。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后序》)  “草行露宿”,在草地上行,在露天里宿。名词“草”“露”分别作“行”“宿”的状语。  (8)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从流石蛇行而上。(《游黄山日记》)  “蛇”,像蛇一样。名词“蛇”作“行”的状语。  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主语或宾语)  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作了主语或者宾语,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如: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过秦论》)  “贤”本是形容词,“德才优秀”的意思,这里指“贤士、贤人”,作名词。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世家》)  “坚、锐”本是形容词,“坚硬、锐利”的意思,这里指“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作名词。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良实”本是形容词,“善良诚实”的意思,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作名词。  6.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后带宾语)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善”原本是形容词,“好”的意思,在这里是“亲善,交好”的意思。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短”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是“说别人的短处、坏话”。10、初中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汇总  《水浒传》积累知识点汇总  1.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2.《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3.绰号豹子头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4.《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火并王伦、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行者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呼保义(及时雨)宋江,仗义疏财, 有组织和指挥能力;有浓厚忠君思想。  5.《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6.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7.《水浒传》中吴用绰号智多星,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生辰纲。  8.梁山泊中的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是:(1)“母大虫”顾大嫂(2)“一丈青”扈三娘(3)“母夜叉”孙二娘。  9.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  (2)(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  10.“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鲁智深。  11.《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上段话中的字是宋江和卢俊义两位首领的称谓。  12.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 《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最精彩的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13.补全回目:  (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14.《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朝代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有108将,天罡是36人,地煞星72人。  15.“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武松,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武松打虎  1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  17.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出自《水浒传》,在这里指代现货。  18.《水浒》主要人物有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  19.《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时迁,善射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20.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21.请在下面空白处填入相关的内容。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西门庆、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母夜叉)孙二娘;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施恩夺回快活林;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行者;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22.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的绰号是九纹龙。  23.《水浒传》中一开始逆来顺受,后来怒而反抗的英雄是林冲;见义勇为、性格最粗犷豪放的是鲁智深。  24.《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头领有二人,是武松、李逵,主张招安的头领有两人,是宋江、卢俊义。  25.《水浒传》中“道服裁棕叶,云冠剪鹿皮……,阵法方诸葛,阴谋胜范蠡.华山谁第一,口口号‘神机’,这首诗赞的梁山好汉是朱武。  26.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绰号含龙的头入云龙公孙胜、九纹龙史进、混江龙李俊、独角龙邹润、出林龙邹渊。  27.《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物,原来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球,受到皇帝的赏识,没到半年时间,直抬举他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他把持朝政、无恶不作,这个人是高俅。  28.《水浒传》中对林冲恩将仇报的人是陆谦,恩将恩报的人是鲁智深。  29.我国四大名著中有两部作品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一个是《三国演义》中的蜀国军师诸葛亮,一个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军师吴用。  30.《水浒传》中“玉环步,鸳鸯脚”是梁山好汉武松的平生绝学。  31.《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被鲁智深当街所杀;一是开酒铺的西门庆被武松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蒋门神被武松所杀。  32.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秀才出身的三人是吴用、萧让、蒋敬。  33.“好人有难皆怜惜,奸恶无灾尽诧憎”这两句诗出自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诗中“好人”是指宋江,被人称为及时雨。  34.《水浒传》梁山好汉中以《三国演义》关云长面目为模子,所写的是他的后人关胜。  35、《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好汉是鲁智深,“醉打蒋门神”的好汉是武松。  36.“力健声雄性粗齿,丈二长枪撒如雨,邺中豪杰霸华阳,口口人称‘跳涧虎’。”这首诗赞的是梁山好汉陈达。  37.①在《水浒传》中刻画具有惊世骇俗之美,心狠手辣的人物是潘金莲。  ②《水浒传》中“位列三十六星之末,却机巧灵心,多见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的梁山好汉是燕青。  ③《水浒传》中唯一以农家子弟身份入伙的好汉是九尾龟陶宗旺。  38.《水浒传》中“浪里白条”指的是张顺,和他相关的故事有夜闹金沙渡。  39.宋江手下五虎将是指关胜、林冲、秦明、宛平、呼延灼。  40.“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的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这段话描述的情节是《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  41.《水浒传》中,放火烧战船,帮助宋江两败高太尉的是刘唐。  42.《水浒传》中“庄前锣鼓响叮当,娇客新来小霸王。不信桃花村外火,照人另样冒火光。“这是写梁山好汉周通。  43.补全回目:  (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44.《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的人是鲁智深;大闹忠义堂的人是李逵;大闹飞云浦的人是武松。  《红楼梦》积累知识点汇总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淫。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秦可卿)。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10.《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12.《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袭人)。  13.“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14.《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 李纨和林黛玉)。  15.《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  16.《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是(贾探春)。  17.《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说的是(史湘云)。  18.潇湘妃子指的是(林黛玉 ),蘅芜君指的是(薛宝钗)。  19.《红楼梦》中被人称为“病西施”的是(林黛玉)。  20.《红楼梦》中有诗“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贾宝玉)。  21.“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林黛玉)、(薛宝钗)。  22.《红楼梦》中,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史湘云),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王熙凤),最具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贾探春)。  23.《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24.《红楼梦》中有两位小姐当上了王妃,此二人是(元春),(探春)。  25.《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晴雯)。  26.“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27.《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林黛玉。  28.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袭人。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她就是刘姥姥。  29.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30.《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31.《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 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西游记》常考知识点汇总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7.《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9元足力健散步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