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我的幼儿园怎么写简短的小朋友

题主你好,我的孩子3岁7个月,在加拿大上私立幼儿园。上周我们刚好遇到了一样的事情,只不过他是被咬的那个。可可刚刚适应幼儿园,也是第一次被他人弄伤。于是,这件事情引起了我作为母婴教育博主的警觉和观察。调查了一番我发现,幼儿咬伤问题存在非常普遍,但大多数家长应对这种突发事件的储备可能并不够。1999年,美国研究学者统计了1886次幼儿园受伤,结论是除表皮擦伤和轻微淤青外,咬人是幼儿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占所有伤害的8.6%。[1]如果你觉得这个数据太老了,2011年美国心理学协会的流行病学数据仍然证实了,一半的幼儿园儿童都被咬过。[2]也就是说,只要入园就有50%的几率被咬。按照入园两年共4000小时来算,平均受伤12次,其中的一次就是儿童咬伤。当然还有像我们这样,第二个月就被咬了。所以家长真的需要引起重视。因此,我对儿童咬伤的双方都做了系统调研。以下科普分为【咬伤分类】、【认识风险】、【正确处理】、【理解原因】和【科学预防】五个方面,是我希望所有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能知道的。第三行human bite人类咬伤1. 咬伤的普遍性和分类咬人是低幼儿童里非常非常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18个月至3、4岁的集体儿童中。即便是到学龄甚至10岁,也依然有可能出现。根据百年医院Cleveland Clinic的科普,人类咬伤可以分为两个大类[3]:咬合伤:一个人用牙齿咬伤了另一个人,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咬伤握拳伤:通常是一个人的拳头在运动中意外撞到了另一个人的牙齿,对皮肤产生刺穿。可能皮开肉绽,导致肌腱炎和关节僵硬。左边是可可当天6:30pm的样子,咬伤发生在10:40am2. 咬伤可能引起的危险咬伤在低幼儿童中可能发生的速度非常快,也完全没有预兆。它除了会造成身体部位的流血红肿,更可怕的是唾液遇到伤口后可能造成更大的感染,甚至导致永久性的伤害。令人略感宽慰的是,因为儿童通过唾液传播的细菌比较少,大部分低幼儿童造成的咬伤属于无害不破皮;如果有破皮,深度一般也不足以流血;如果有流血,感染的情况也比较少见。[4]对于咬伤后是否有感染疾病的风险,加拿大儿科学会做出了这样的总结:但是!如果仔细看上图就会发现,“咬伤感染少见”的结论是基于“双方孩子均身体健康且完成疫苗注射”这个前提。我们用中美两国做个对比。美国:2015-2016年有91%的两岁儿童接种了足量乙肝疫苗。[5]目前每年上报的25万例成人和儿童人类咬伤中,有10%的儿童产生了感染(包括乙肝和其他)。[1] 不过美加入园都需要有完整的疫苗记录,包括乙肝。中国:于2002年开始免费为新生儿提供乙肝疫苗接种。2006年,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低于1%。[6]但是,全球约有30%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来自我国[7]。至2021年,仍有约70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多个省份成人乙肝接种率偏低。[8]因此,我对以上数据的理解是:1. 鉴于我国新生儿疫苗执行的情况明显好于国外,除非咬伤任意一方未完成乙肝疫苗且产生破皮,则中国的家长们可以对“儿童间咬伤造成的乙肝传染”稍微放心点。2. 但是,中国作为乙肝中度流行区域,仍存在风险。未接种的成人为了避免通过“握拳伤”误伤和传染小朋友,也应该遵循0-1-6月的标准接种乙肝疫苗。[9]3. 正确处理咬伤咬伤发生后,人们的注意力通常都会被哭闹吸引,都围绕在被咬的孩子身边。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某个孩子被咬可能只是因为ta刚好在附近。而咬人的孩子之所以会去咬人,几乎总是有某种原因、而且在不加疏导的情况下迟早会爆发的。如果我们对咬人孩子不加任何管理、仅仅是冷处置或者惩罚,在两种区别对待的明显对比下,咬人方就会陷入更加迷茫、自责、失意、封闭的状态。这对认识自己行为的动机和影响、纠正表达和自我调整的方法、以及学会和小伙伴健康互动,都没有丝毫帮助。因此,我们也应该对两方分别进行有效的处理。 1. 对咬人方坚定严肃的告诉咬人孩子这样很疼,是绝对不可以的行为不建议采取惩罚措施,但如果要通过静坐让孩子恢复平静的话,分钟时长不应超过年龄。如1岁1分钟,2岁2分钟等。有时候咬人者只是出于调皮或好奇,看到别人哭,ta自己也会吓一大跳。这时候咬人方也需要安抚,重在树立认识、建立因果关系,不必过渡指责。但如果咬人者是为了获取注意,就避免给予过多注意来加强这种行为。而是应该教会ta正确表达需求的方法,见【5. 预防咬人的发生】。2. 对受伤方安抚受伤者,如果没有破皮,用洗手液和水清洗伤口,冷敷镇痛,做好伤情记录。如果有破皮,则按照以下方法紧急处理 [1][2]:让皮肤自然出血凝血,不要用指尖挤压伤口用洗手液和水清洗伤口用温和的防腐剂清洁,比如过氧化氢(双氧水)如伤口深度超过1cm,建议立即注射破伤风疫苗;如不足1cm且没有打过破伤风,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如任意一方儿童没有接受足够的乙肝疫苗,应该咨询医生考虑立刻补打接下来的几天观察伤口,如果发红且肿胀,应该及时就医4. 孩子为什么会咬人?这一段我想说的话比较多,都是实打实的反思,感谢大家耐心不划过 ┭┮﹏┭┮先说说我身边的家人朋友和热心读者知道可可被戴了“大手表”之后的反应。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种心疼生气,有合理化伤痛和争取正义的冲动。还有一种就是表示,面对小朋友矛盾冲突造成的身体伤害,妈妈太难保持淡定了。以上这些感觉我都特别理解!我们家平时都是我接娃,就刚好这天是队友接的。所以我心理没有一点预期,在家看到可可才知道发生了这个事情。那一刻真的是像心上被人拧了一把。毕竟是孩子第一次被人欺负啊!但是很快我就恢复了理智。教育方面的研读和经验告诉我,护子心切不一定就能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保护。咬伤的明显特质就是会带来肉眼可见的伤害,因此十分容易让人联想到发生时的哭闹和伤痛。当家长对咬伤的客观认识不足时,就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往往会忽略了咬人只是瞬间的结果,如果不理解其动机并加以疏导,单纯的安抚和引咎他人就只能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幼教线上社区eXtension Alliance for Better Child Care(EABCC)在一篇文章中说,“孩子们并不是天生喜欢攻击,正常的玩要比咬人对他们来说有趣得多”。[10]所以,我们需要仔细理解一下接下来内容了!!!不同阶段出现咬人行为的原因可能不一样[11]:1. 0-1岁好奇驱使:口欲期的孩子会用嘴来探索一切,包括其他人类。应提供丰富充分的物品和玩具来释放好奇心。学习因果:婴儿和幼童会通过观察自己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来学习事情之间的因果链接。及时告知ta咬人就会很痛,所以不可以咬人。2. 1-2岁缓解长牙:牙没长全之前,很多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用玩具或他人来缓解牙痛的区别。应及时提供牙胶等工具。宣泄情绪:当孩子语言能力还比较匮乏,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或理解他人时,就容易通过咬人的方法宣泄自己的无力和压力。接受孩子激动、恐惧、生气、无聊、懊恼、挫败、沮丧、着急等不同情绪,但是告诉ta可以用正面宣泄的方法,比如骑车、滑滑梯、砸泥巴、拍水等。如果孩子在咬人时非常激动,那就不要过渡刺激。开始有发脾气的征兆时,可以把注意力转向其他的方法。占有本能:不能获得想要的玩具或东西是咬人的常见原因,可以通过给予更多地主动权来让孩子重新获得尊重感。比如提供其他ta喜欢的东西,让孩子自主选择一个。3. 通龄寻求注意:当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正面关注时,就会用负面的方式表达 “快看我!” 尽量保证一对一的关注,并且夸奖获得正面关注的方法。状态不佳:根据1999年的研究,幼儿园咬人最容易出现在11am到午饭和4pm到晚饭之间。引导孩子感受和辨别“累、不舒服、饿”等感受,教会他们什么时候需要休息、吃饭、就医。生活变动:家里突然多了二胎或刚搬家,亦或者幼儿园老师发生了调动、突然有很多新学生入园,小朋友在应对这些变化时可能压力过大,导致产生攻击或自我攻击性行为。大家真的别轻视了这一点。很多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事,对孩子也能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闺蜜这两天刚告诉我,因为她家队友出差,女儿想爸爸想到梦游了好几次。哎,小朋友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真的很不容易啊!现在我们也可以分析一下可可被咬的原因是啥。根据老师的手写报告,矛盾的起因是可可正在玩玩具,另一个同学过来要抢,但他不想分享。这个场景非常常见,但1岁入园的时候可可都没被咬过,现在反而出现在这个年龄段,我就产生了一个疑惑:咬人是出于不良家教和习惯,还是确实受到了客观原因的限制和影响。这一点队友当时也没问清楚。直到第二天我去接,老师才说明白,其实对方小朋友正是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刚开始可可用肢体语言和语气词表达了拒绝,但对方没读懂,于是就产生了后面的事。老师还补充到,可可在幼儿园非常nice,经常是冲上去安抚小朋友的那个。她建议可可在不希望分享或者被推搡的时候,使用更明确坚定的语言信号,比如:“No, I don't want to share now. 我现在不想分享。” “Don't hit me, stop! 住手,不要打我!”“ I don't like that. 我不喜欢你这样。”同时,园方也会和对方家长沟通如何引导语言障碍小朋友。如果以后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也会保证第一时间确认双方受伤和疫苗的情况。事已至此,我觉得老师做的也很好了。最近他们班确实离开了一个老师,人手略不够,对方小朋友的情绪可能也受到了一点影响。加上我们帮助可可度过入园焦虑也是靠着和幼儿园保持较好的沟通,对校方还是很信任的,所以这件事也就告一段落了。现在一周了还没完全下去现在说说题主的问题:4岁孩子咬人怎么办?正如前面分析,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复杂多元的。但提问透露的情况比较少,主要信息是“只要有小朋友惹她不高兴,就会打人咬人”。那么我建议从以下角度补充一下具体情况,也许能剥离出背后的原因:分析情形咬人时,孩子在正常大小班级,还是和非常多的孩子在一起,比如户外操场?当天幼儿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或变化?双方孩子都在干什么?不高兴的爆发点在哪里?寻找规律咬人的频率是怎样的?发生的季节是什么?分别是周几的几点?每次的严重程度是?观察行为对方孩子被咬的反应是什么(比如打回来)?被咬孩子受伤哭闹后,女儿的反应是什么?被老师和家长教育后,女儿的反应是什么?对行为有无改善?总之建议题主多跟孩子聊聊,不要上来就指责着急,就是心平气和问孩子发生了什么。加拿大是不允许透露伤人孩子身份的(虽然可可跟我们说了),所以我们也没可能去找人家家长。如果国内情况允许的话,也可以试图和对方家长友善得表达一下歉意。更重要的是,以后怎么能避免孩子继续咬人,也就是我最后要聊的重点。5. 预防咬人的发生教育没有快准狠的方法,阻止咬伤也不能立竿见影。但同时,所有用心付出的教育都不白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预防,通常可以缓解幼儿咬人行为。1. 减少发生的可能建立规律当日常活动很规律、很可预判时,孩子就能形成习惯。压力和困惑就会随之减少,安全感会慢慢增加。因此,特殊安排出现时,比如增加入园时间、换老师、换班,尽量提前告知孩子。告诉ta会有什么不同的体验、产生什么影响和结果,帮助做好预期管理。多加监护当咬人的倾向出现时,可以让一位老师或家长通过拥抱安抚咬人孩子,并轻轻用手坚定而温柔的遮住嘴。如果总是某个特定孩子被咬,应及时将两人分开。减少争夺事后转移注意力不一定有效,为了更早的避免争夺的发生,幼儿园应该确保有多种有意思的活动和玩具供孩子们选择。2. 坚持正确的教育设定边界不要和孩子玩假装咬人的游戏,如果被孩子咬,不要咬回去、或用推打作为惩罚。我们要做的是加强正确的行为,而不是重复错误的行为。为了阻止更多的孩子产生模仿式咬人,应确保所有的孩子都接收到了“不能咬人”的信息。 正面表达教会低幼孩子表达愤怒和懊恼的方法,比如说“不”,“我不喜欢”,“请停下来”,或者向大人群求帮助。非暴力惩罚惩罚、认错和补偿可能是教育的其中一环,但不是最终目的。鼓励咬人的孩子用温柔有爱的方法向被咬孩子展示歉意,如抚摸、握手、拥抱、冷敷、贴邦迪、击掌、飞吻等。尽量不要使用暴力惩罚。及时复盘挑一个安静平静的时候,比如睡前,来回顾一下今天发生了什么,并异想天开的讨论“如果咬一口xx会怎样?”在意识到很多东西可以咬,也有很多东西绝对不能咬时,家长和孩子相视哈哈一笑,这种行为的神秘感也就随之打消了。“嗯。。勺子可以咬嘛?手机可以咬嘛?爸爸的臭袜子可以咬嘛?”“可以。。不行!哈哈哈”“哦这样啊!那火车可以咬嘛?大象可以咬嘛?太阳月亮可以咬嘛?要不要试一试!”“No!牙齿会掉的!哈哈哈”“好的,那你记住只有食物和餐具可以咬,对吗?咬人小朋友会受伤,咬别的东西自己也可能受伤哒。”引导+鼓励和孩子讨论更好的解决方法,通过加强正面社交,帮助孩子建立共情和沟通的EQ:“怎么才能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让ta知道你很生气呢?”“如果你不喜欢其他小朋友的行为,应该怎么向老师求助呢?”“我觉得你说出来了感受特别棒!”“和小朋友分享太厉害了!”巧用绘本比如我之前给大家推荐过《No no yes yes》、《No biting》这两本书以及它们同套的其他绘本,都对我们的早期习惯养成起到了很大帮助。还有《托马斯和朋友们》、《和朋友们一起想办法》这两套情绪管理、解决问题的绘本,内容好不说教,也是完全爱惨了翻烂了的节奏。总之呢,我非常理解咬伤双方父母都不容易,一方心疼焦急、一方生气烦躁。当我有这些感受时,就告诉自己凡事知而不惑。避免情绪化处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知识做我们的定心石。特别是作为家长,只有当我们首先认识了发育的规律,才能真正相信孩子在任何一刻都已经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了。进而才能冷静、坚定、平和地帮助孩子排解问题,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反思提高。@知乎亲子 我是2020新知答主、母婴盐究员、儿童教育优秀答主 @Rachel品吆 ,如果你也希望一起做温和坚定的尊重式父母,迎点击主页关注。参考^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pediatrics/fullarticle/348255^https://www.apa.org/monitor/2011/02/biting^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15745-human-bites^https://caringforkids.cps.ca/handouts/behavior-and-development/biting_in_child_care^https://www.cdc.gov/vaccines/pubs/pinkbook/hepb.html^https://www.chinacdc.cn/rdwd/201312/t20131230_92034.htm^http://html.rhhz.net/zhlxbx/20210902.htm^https://www.163.com/dy/article/HBK510PP05526FU5.html^http://www.cdctj.com.cn/system/2021/07/28/030061635.shtml^https://childcare.extension.org/why-do-some-children-in-child-care-bite-others/^https://babyology.com.au/toddler/behaviour-and-discipline/what-to-do-when-your-child-keeps-getting-bitten-at-daycar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幼儿园怎么写简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