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故事1500字财经故事融入思政课程2000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习近平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指出,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来都温故而知新,受到深刻教育和启示。习近平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延安大学是延安精神的参与者、践行者和传承者,讲好延安时期的故事和延安精神的故事义不容辞,也是延安大学推行“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的使命所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史》课程建设方向是坚定理想信念,走进延安的重要革命旧址现场重新探索中国共产党经济突围的奥秘和故事;重点是发掘经济突围过程中重要经验、重要故事和典型人物的思政元素。利用延安的重要革命旧址开展现场教学,帮助青年学生掌握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经济突围的重要理论和历史经验,积极传承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精神,使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陕甘宁边区经济史》课程教学内容目标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度契合,成为学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阵地,可以进一步巩固深化延安大学“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的成效。课程感悟:《陕甘宁边区农业》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讲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我获得不少感悟。第一,认知性教学,图文并茂地讲述边区农业,如在陕甘宁边区取得成功的“双减双交”土地政策,让学生理解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农业的溯源。第二,临场化教学,把课堂搬到经济历史现场。走进南泥湾大生产旧址,创造陕甘宁边区的情境,再现教学内容,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推动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三,情感化教学,在经济突围现场讲述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过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思政元素,提升了延安精神的育人效果。——王进“陕甘宁边区经济史”是一门非常好的思政课,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无限的意义。我所讲的部分是陕甘宁边区的非税收入,1935年10月19号中央红军到达延安后,战士们都是单衣单裤草鞋,衣衫褴褛,非常艰苦。1931年在刘志丹谢子长的领导下延安已经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老百姓觉悟非常高,捐钱捐物保证了中央红军暂时的温饱问题,因此延安为低谷中的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地,是值得同学们永远铭记的,同时中央红军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仍能够保持坚强的意志和斗志,也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再一个值得一提就是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断掉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备补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创新措施,比如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幸福渠灌溉、农业互助、二流子改造等开源节流的方法解决当时的困难,这些创新应对困难的方法告诉我们学生无论多困难,总有曙光闪耀的时光到来。最后也是最感人的一部分,就是运用讲述财政收入事例的方法引导同学们,让他们知道先烈们赴汤蹈火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建立了新中国,确实来之不易,同学们要忆苦思甜,要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秦爱红通过《陕甘宁边区税收》的讲授,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一是知识传授,通过案例图片、视频资料的播放,帮助学生掌握陕甘宁边区税收的发展脉络,真切重温那段伟大的革命实践,感受早期税务工作者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为民情怀;二是价值塑造,走进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寻着税务先辈们的足迹坚定信念、增强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能力培养,帮助学生理解边区在被国民党停发军饷、重兵包围、经济封锁下税收工作的艰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不怕困难的意识。——白如钰“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初心。在陕甘宁边区时期,党和人民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就是因为中共中央及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实行了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和屯田等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有利于减轻群众负担、满足人民消费需求为目的经济建设政策。党为人民,团结一致,是我们实现所有成就的根基。——田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色经典故事15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