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亲兄弟俩的家庭大都不和会说好孩子都让你俩给毁了什么意思?

我跟我妹妹是同卵双胞胎。从小在一起长大。我们读一个幼儿园,一个小学,一个初中,一个高中,一个大学乃至毕业以后也在一个城市。同龄人都同时认识我们两个,朋友也是互通的。我的朋友同时也是妹妹的朋友。父母对我们的态度没有特别大的差别。没有特别偏心一个,或者特别忽略另一个。按理来说,我们的基因完全一样,环境高度相似。我和妹妹应该很像才对吧。然而我们的性格差别很大。做事方式很不一样。以至于大家对我们的态度也不太一样。比如我有钱都会特别小心的存起来,但是钱到妹妹手上就会迅速花光。遇到分歧我会跟别人据理力争,妹妹虽然有意见但是不太说出来。从小到大我都不怎么认真做作业,回家就玩游戏。而我妹妹做作业特别认真,甚至感觉有点强迫症式的认真。我朋友比较多,大部分共同的朋友都是我带来的。然而我妹妹嘛……比起同性朋友,向她表白的男生比较多。所以我想说什么呢……基因,家庭环境,同龄人的影响乃至教育啊年代啊经济状况都很重要。不过即使这些东西大部分是一样的,最后兄弟姐妹之间也会有巨大的差距。因为差距是会累积的,巨大的差距其实是由很多小差距累积而成。如果问我什么决定了兄弟姐妹之间巨大的差距,我的回答是:那些最初的小差距。小学的时候,家里唯一一台电脑摆在我和妹妹面前,我先过去试着玩游戏。妹妹被里面怪物吓得哇哇乱叫,从此只敢在旁边看着我玩。而我硬着头皮玩了下来。第二天回家也是这样,第三天也是。最后就变成了妹妹回家认真做作业。我回家玩游戏,然后抄她作业的局面。所以妹妹的成绩一直比我好很多。(中学老师还当着我面说过,都是一家人,怎么成绩差别那么大……)中考之前,妹妹一直是年级前三,考个好高中易如反掌。我则是拼了小命才考上那个高中的。(填志愿的时候一堆人劝我妈,说这样填的话,太冒险了。然而我妈还是给我报了最好的高中。)高考的时候,妹妹为了跟我在一起,选的学校不是她能去的最好的学校。(她的分数可以进学校里最好的系。我嘛……就是渣渣系了。)小时候出去买东西,家长把钱放在我手里。第二次,几个小朋友一起出去玩,也把钱交给了我。几次以后就形成了习惯,最后变成我管着我和妹妹的钱,每个月给她发零花钱。小时候父亲会因为一些小事骂我们,说的话还没什么道理。我受不了就开始反驳他。父亲一听,嗨呀更生气了。就集中火力来骂我。妹妹反而能逃脱责罚。第二次父亲骂的时候,我想起上次的事情就来气,忍不住又开始反驳。妹妹继续脱离战场。慢慢的我就会跟人争论,妹妹则把意见留在心里。很多特质之所以形成,很多时候就因为一开始的一些小事。甚至上面那些事情,我之所以看起来比妹妹主动,可能只是因为父母的一句话:“姐姐要照顾妹妹”。虽然他们也没有强制要求我照顾妹妹。但影响依然存在着。文理分科,虽然分科之前我们都是理科比较好,但我选了文科,妹妹选了理科。不久之后就发现思维方式出现了差异。妹妹的逻辑比我好,写议论文的时候老师评“思维严谨,不愧是理科生。”而我的议论文总是绕来绕去,写不到点子上。但是更习惯用文字表达,记叙文可以写很长,有事没事就写点自己的想法,吐吐槽什么的。(还能赚点稿费)这些最初小小的事,带来了一点点的差距,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偶然发现的减压方法,让情绪越来越稳定很久以前看的某些书,现在想起来都依然有影响。小时候的突发奇想,哪一天的无端受挫。可能就是某种特质的开端。很多特别小的习惯,比如说坚持减肥,背单词,多学点东西。或者更明显的……心理咨询和好好谈恋爱,会慢慢的影响你的待人接物,思维方式和性格。就算只改变了一点点,经年累月也会形成巨大的改变。重要的是愿意改变和坚持。剩下的就交给时间。综上所述。什么决定了兄弟姐妹之间巨大的差距呢。我补充一个词:能持续产生影响的小差距。如果那些小差距能保留下来,持续不断的产生影响。比如第一天回来是我打游戏,第二天还是我。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这就会产生巨大的差距。(所以我觉得那些基因,家庭环境,教育状况,朋友,环境啥的为什么重要。就是它们能不断产生,保留,巩固那些小差距。)当然还有很多小差距最后没有产生那么大的影响。比如妹妹生气推了我一把,把我推下了床。然后被老爸揍了一顿。下次她就再也不敢推我了。家里也就没有形成妹妹天天欺负我的局面。不管评论里大家愿意叫它蝴蝶效应,马太效应,迭代还是什么都好。其实类似这样的格言我们小时候也已经听过无数次了:积少成多,水滴石穿。铁杵磨针,绳锯木断。愚公移山,百炼成钢。都是一样的。总而言之,不管是父母想教育,还是自己想改变。只要记得:保留好的小差距,剔除坏的小差距。然后时间推移,它们就会形成巨大的差距。………………(咦,好像很多人看,那最后爆个照骗粉?)我妈的博士毕业照。}

同事家有两个相差一岁的儿子,原本是妻子在家带孩子,同事上班,但同事的收入不够一家人的开支,经常需要父母救济。两儿子也淘气,什么都要一人一份,虽然最后两人还是只玩了一个玩具,可只买一个就不行。想给孩子更多,可收入太少,妻子怨声不断,自己也考虑去上班,毕竟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最后决定让同事的父母带,可父母精力有限,最后就说带一个吧,另一个孩子就交给姥姥了。人们都说孩子还是父母自己带最好,知道孩子的脾气,了解孩子的个性,能培养孩子长处。父母了解的教育方式能更上社会的步伐,而且父母还是孩子的老师,这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而且亲子关系更好。父母无论什么样的决定,最初的想法都是为了孩子考虑,比如上班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是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甚至存足够的钱,为孩子以后创业、结婚、生子用。但父母这样做会来来什么负面的东西吗?同事家的两个孩子,分开代养,会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放养”的弟弟奶奶住在农村,对小可可是放养型的,他们觉得孩子必须要身体好,能够独立,一点都不惯着孩子。找种菜了也要他去帮忙,即使弄得乱七八糟也无所谓。吃饭要自己拿碗筷,还得自己吃;甚至还学会了扫地。小可可好动,什么东西都想研究一下,也爱问为什么,只要不危险的,爷爷都让他试一试。别人看来,像是虐待孩子,还说,你这样带孩子,你儿子会高兴吗?其实老人还是怕儿子说他们没带好孩子,可孩子娇生惯养了,以后怎么教育呢?实际上,小可可在幼儿园班上是最乖的,是老师最喜欢的小朋友,放学后,还给爷爷奶奶分享他是怎么被老师表扬的。2、“精养”的哥哥姥姥住镇上,小沐沐生活的环境比弟弟好很多,什么游乐场,游戏机通通都有,那都是小沐沐的经常玩的。小沐沐穿得漂漂亮亮的,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住的房子也是白白净净的,外面的公路也是干干净净的,让他养成了一个爱干净的习惯。姥姥怕别人说闲话,所以对小沐沐比较溺爱,可他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不会自己收拾东西,要玩手机;怕脏,卫生间不干净,他就不上厕所;别人有的不给他买,他就要一直哭。上幼儿园时,还经常和其他小朋友抢玩具,甚至打架,老师也头痛不已。两孩子,分开时,没有直接的对比,也没怎么注意孩子的变化,现在孩子都上小学了,俩兄弟的对比立马明显了。小沐沐,什么都要新的,很任性,说不听。在家里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会动。而小可可很比较积极的帮助他们,也比较听话,他们一叫他,就立马跑过去问做什么。两兄弟玩耍时,也容易发生抢夺、争执。最后都是弟弟被弄哭为止。弟弟有东西还想着哥哥,哥哥完全不让着弟弟。这让他们夫妻俩头疼了,老大和老二差别太大了。老大什么都要好的,受了批评就要找姥姥。相比,老二要独立些,也要懂事些。两兄弟之间没什么感情,和自己也没什么感情。孩子三岁就是性格的培养期,生活的环境对他们影响很大,也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如果小的时候不教育好,没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长大以后可能就改不了,父母要想带好孩子,想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一定要留心孩子的变化。你的教育方式将影响着他整个人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兄弟俩的家庭大都不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