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浇转中央对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大户有哪些优恿政策

关键字:&农村土地承包农村承包土地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家庭农场大户中央一号文件
(资料图)农村土地流转要坚持农地农用的原则
1月3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0个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文件用大篇幅详细阐释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问题,对坊间普遍关心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文件首先强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此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这份文件题为,全文约10000字,共分7个部分26条。
其实,早在2002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条就明确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十年之后中央对这一问题依然重视,足见其重要和复杂程度。
&家庭农场&首次出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中居功甚伟,但也带来了分散经营、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的弊端。近年来,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体呈现老龄化、低龄化,青壮年劳动力比例下降,农业的基础设施落后,耕地利用率也开始下降,农村空心化现象逐渐明显。
从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起,市场即普遍猜测今年一号文件将关注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果然,今年的一号文件不仅再次明确对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家庭农场&也首次在一号文件中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廖永松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现在,中国农业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向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转型,是必然趋势。
事实上,中国各地已经出现了一批专业大户。1月6日,江西南昌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向农民发放140万元年终奖的新闻轰动了全国。凌继河承包了1.5万亩稻田,聘请100多个农民帮他管理,每个农民每月能领到2500元钱工资,到年底还有年终奖。
此前,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多次强调,&大农户&是我国农业发展大势所趋,农业部门下一步要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大力扶持一些种粮大户。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晓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表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将成为下一步的主旋律。
农地农用 严禁土地非农化、非粮化
由于人多地少,中国农户的经营面积有限。2006年的第二次农业普查显示,平均每户农户经营耕地9.1亩,每个农民经营耕地仅5.2亩。如此小的规模,既不利于农民增收,也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张晓山认为,农业规模化正好能实现双重目标:既能帮助农民增收,又能有效提高粮食供给。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各地农地流转案例逐渐增多,农业亦逐步成为投资热点,出现了&资本下乡&的热潮,流入到工商企业的耕地迅速增加。新华社的报道称,截至2012年6月底,流入到工商企业的承包耕地面积达2500万亩,比2009年底增长84.6%。
这一现象已得到政府的重视。日,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应该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但不提倡长时间、大面积直接租种农户承包地,要防止土地&非粮化&、禁止&非农化&。
昨日,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在解读一号文件精神时表示,农业部将按照中央要求,从租地资格准入、经营风险控制、土地用途监管等环节,加强对企业租赁经营农户承包地的规范和管理。
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将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和监管制度。该负责人表示,这一要求目的有二:一是坚持农地农业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二是坚持农地农民用,确保农民充分就业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廖洪乐认为,对于工商资本要建立准入制度:首先需要具备从事综合农业生产的资质,然后还需要规定不能改变土地用途以及土地的所有权。
张晓山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产前、产后,工商企业资本的进入没有争议。现在争论的焦点是如何看待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长时间、大面积直接租种农户承包地。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一号文件&还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
&农业的商业化生产趋势使得农业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开始进行适度流转,从而推动规模化经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吸引力。如今,中央政府进行的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就是为了有利于土地流转,促使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廖永松解释道。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来源:新华网等
责任编辑:王杨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新华社合肥3月3日电(记者汤阳)“这场春雨来得太及时了,小麦扎根打下个好基础,后续只要肥料跟得上再做好田管,今年又能是个丰收年。”一场春雨过后,安徽固镇县孟庙村土地流转大户黄计华站在麦田里盘算着。
位于淮河北岸孟庙村,全村人口2100多人,现有土地4242亩,人均耕地只有2亩左右。由于人多地少,这些年村里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不少粮田因此荒废。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黄计华当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逐步萌发了通过土地流转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想法。
2010年,经过村两委表决同意,黄计华与65户农民签订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两年多来,他依托国家政策,土地流转规模从1000亩达到1500多亩,并对部分较为连片的农田进行了治理,修建了水泥路、粮仓,增添了大型农机具。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黄计华对规模农业的优势有了切身体会:“一是减少劳力,原来1000亩土地最少要百十人,现在10个人就绰绰有余;二是减少化肥、种子和机械成本,比老百姓一亩地要减少100元成本。”黄计华说。
提高生产效率,让黄计华得到了甜头。通过种植小麦、玉米,他一年能获得近40万元的收入。同时,土地流转也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村民孟庆玲家有20多亩土地,土地流转前,他一家八口人依靠种地年收入只有2万元左右。经过流转,他和黄计华签订了为期10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每年仅每亩地获得的800-900元租金加在一起就有2万多元。再加上孩子们外出务工,一年能收入四五万元。“现在收入比过去好很多,而且也舍不得把土地荒废了。”孟庆玲说。
然而,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黄计华最近遇到了的新问题。“村民家里种地的以老人、妇女为主,有的年轻人想把土地流转过来,但年纪大的还想自己种,这就导致不能连片种植,影响规模效益的进一步提高。”黄计华表示。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让他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根据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的政策精神,他盼望着政府部门能加大对于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让更多老百姓自愿把土地流转给大户进行经营。 (完)
【责任编辑:马祥平】
集成阅读: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一号文件鼓励承包土地向大户流转',
blogAbstract:'聚焦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   1月31日,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土地流转大户热盼细化惠农新政策
新华网合肥3月3日电(记者 汤阳)“这场春雨来得太及时了,小麦扎根打下个好基础,后续只要肥料跟得上再做好田管,今年又能是个丰收年。”一场春雨过后,安徽固镇县孟庙村土地流转大户黄计华站在麦田里盘算着。
位于淮河北岸孟庙村,全村人口2100多人,现有土地4242亩,人均耕地只有2亩左右。由于人多地少,这些年村里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不少粮田因此荒废。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黄计华当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逐步萌发了通过土地流转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想法。
2010年,经过村两委表决同意,黄计华与65户农民签订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两年多来,他依托国家政策,土地流转规模从1000亩达到1500多亩,并对部分较为连片的农田进行了治理,修建了水泥路、粮仓,增添了大型农机具。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黄计华对规模农业的优势有了切身体会:“一是减少劳力,原来1000亩土地最少要百十人,现在10个人就绰绰有余;二是减少化肥、种子和机械成本,比老百姓一亩地要减少100元成本。”黄计华说。
提高生产效率,让黄计华得到了甜头。通过种植小麦、玉米,他一年能获得近40万元的收入。同时,土地流转也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村民孟庆玲家有20多亩土地,土地流转前,他一家八口人依靠种地年收入只有2万元左右。经过流转,他和黄计华签订了为期10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每年仅每亩地获得的800-900元租金加在一起就有2万多元。再加上孩子们外出务工,一年能收入四五万元。“现在收入比过去好很多,而且也舍不得把土地荒废了。”孟庆玲说。
然而,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黄计华最近遇到了的新问题。“村民家里种地的以老人、妇女为主,有的年轻人想把土地流转过来,但年纪大的还想自己种,这就导致不能连片种植,影响规模效益的进一步提高。”黄计华表示。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让他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根据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的政策精神,他盼望着政府部门能加大对于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让更多老百姓自愿把土地流转给大户进行经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承包经营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