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讯弹窗怎么关闭先生记中的第二题联系上下文解释句子的含义的字

鲁迅《风波》一文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兔和猫》文中议论的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鲁迅《明天》小说的标题有什么含义?《白光》中陈士成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_百度作业帮
鲁迅《风波》一文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兔和猫》文中议论的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鲁迅《明天》小说的标题有什么含义?《白光》中陈士成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
鲁迅《风波》一文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兔和猫》文中议论的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鲁迅《明天》小说的标题有什么含义?《白光》中陈士成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
  鲁迅《风波》把握住了剪辫子这一具有历史特征的细节,并写出了人物的心理真实没辫子还怎么生活?怎么见人?留辫子时代的社会心理秩序被打乱了,剪了辫子,心理上有了恐慌,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这就推动了新的社会秩序、道德、审美标准的诞生.  《兔和猫》里,鲁迅热爱生命,同情、扶持弱小者,并甘愿为之报仇、抗争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鲁迅由可爱的小白兔死在大黑猫的爪下,联想到那膏于鹰吻的鸽子、在奔跑的马车下轧死的小狗、在蝇虎口中死于非命的苍蝇以及一切在生物史上不着一些痕迹,人不知鬼不觉地断送生命的弱小者,这些都触动着作者的感情,引起了作者深广的忧愤.他写道:“假使造物也可以责备,那么,我以为他实在将生命造得太滥,毁得太滥了.”这正是鲁迅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鲁迅对生命的无限博大的爱和对任意践踏生命者的深深的责备,能唤起有良知的人们广泛的共鸣.钱理群先生对小说中的这一段文字可谓镂骨铭心,他说:“每次读到这段文字,总要受到一种灵魂的冲击,以至于流泪.”  《兔和猫》写的虽是动物,但含义深远,就象童话决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动、植物界的虚幻式的生活一样,它们往往是现实社会生活的投影.在《兔和猫》里,鲁迅展示的仍然是强者和弱者、吃人者和被吃者的尖锐矛盾.  《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单四嫂子丧夫之后,恪守妇道,“夫死从子”,把儿子看做自己的希望.三岁的儿子—宝儿得了病,单四嫂子为他四处求医,盼望着“明天”宝儿的病就能好,还有就是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后在办丧事时,凡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单四嫂子一顿饭,对她无异于雪上加霜,而明天,等着单四嫂子的又是什么?作者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却通过种种迹向,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美的事物被毁灭,丑的事物甚嚣尘上,而众人对此漠然处之.这里美的事物实质正是被丑的事物的冷漠所杀.  陈士成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更是压抑的中国社会之中人被众意毁灭的过程.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学体会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语也是一种阅读基本功。本文从关系、背景、情节、情境和写法等方面、结合鲜明、准确的教学实例加以论证,教学效果好。 中国论文网 /9/view-4143463.htm  关键词:理解词语;语文教学;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5-0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一种十分必要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能联系下上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词句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例如:直接解释法、词语替换法,直接演示法、表演体验法等,然而课文中有些词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学生只有联系上下文理解,才能准确把握词语的意思,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更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时可采用下列方法:   1.联系上下文语句所表达的关系理解词语   课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有些词语若要学生直接从字面理解很难弄明白,如果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间的关系,就会很容易理解了。   例1:《蟋蟀的住宅》一文中要理解"随遇而安",先让学生查了词典知道 :从字面看是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接下来就要联系上下文,了解谁随遇而安了?怎么随遇而安?进而找出上文句子"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从而知道大多数的昆虫只要有一个洞,能隐蔽藏身就感到满足了,不管这个洞穴好还是不好,这就是"随遇而安"的意思了。   例2《白鹅》一文中的"三眼一板",直接从字面上解释学生不易解释理解,我就引导学生找找白鹅吃饭的习惯--"先吃一口冷饭,再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句子,学生就明白了课文的"三眼一板"是指白鹅吃饭很有规矩,不轻易改变习惯。   2.联系上下文语句所阐述的背景理解词语   这类词大多出现在有一定历史背景的文章当中,若学生了解了所写文章发生的那一段历史,便会很好地理解词语,否则,有些词语意思就似懂非懂了。   例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的"中华不振",除了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事例--租界地发生的事进行理解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就能更真切地理解"中华不振"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经济落后,受到外国的侵略,国民经常受到凌辱。   例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谈碰壁",说了这么一句:"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里的"黑洞洞" 是鲁讯形容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 比喻当时的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教学时如果没有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鲁迅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3.联系上下文语句所描述的情节理解词语   这类词语一般出现在记事的文章中,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时,往往很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急于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作者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就会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了。   例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中这么一句:"谁要想盖房,谁要想造犁,就会拎起斧头,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若联系上下文所描述的故事情节理解,这里的两个"谁"字,写出了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森林遭到过度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拎"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了山村人们那份随意、无知。   例2:《养花》一文有这样一句:"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这里的"循环"一词,用字典解释,显然太生硬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老舍由于爱花,又有腿病,所以想借养花来调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于是,他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看看,……然后回……然后再……,就是这样,如此交替往复——这就是"循环";遇到突变天气,全家抢救花草,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第二天,天气好转,又搬出来,再次形象地理解了"循环"这一词义。   4. 联系上下文语句所描写的情境理解词语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为渲染当时气氛所使用的词语,学生在理解时就一定要结合当时所描写的情境,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扫清课文阅读的障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例1:《鸟的天堂》中有这样一句描写:"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对于"应接不暇"一词的理解,老师只要引导学生把后半句反复多读几遍,体会当时的情景就会发现后面一句话便是对这个词的很准确的解释。   例2:《翠鸟》中的第一段写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教学"鲜艳"一词时,不必急于进行词语的解释,而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后面的句子"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因为这几句话中的"榄色"" 翠绿色" "浅绿色"" 赤褐色"足以说明了翠鸟身上颜色的丰富多彩,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前句中"鲜艳"一词的意思。   5.联系上下文语句所采用的写法理解词语   有一部分词语,单独理解词义很难把握,如果联系上下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来帮助理解,则一切将迎刃而解。   如《玩出了名堂》一文中:"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加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的世界里的"居民"。   教学中如果从字面理解字义就会歪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才能体会到:这是对微观世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达(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强调作用,还有"小人国""居民""玩具"等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体会到这样写不仅避免使用些学术词语的枯燥,还增强了所要表达的趣味性和可比性。   教学时,适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深入领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使之能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之默化为学生个体的一种内在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师大出版社   [2]《教法选择艺术》2000年版.刘显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鲁讯写的狂人日记全部_百度知道
鲁讯写的狂人日记全部
  狂人日记  作者:鲁迅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
候补⑵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
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
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
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  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
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
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⑶,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三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
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脸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四  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我说“老五,对大哥说,我闷得慌,想到园里走走。”老五不答应,走了;停一会,可就来开了门。  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五  这几天是退一步想:假使那老头子不是刽子手扮的,真是医生,也仍然是吃人的人。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⑷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他还能说自己不吃人么?  至于我家大哥,也毫不冤枉他。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⑸;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⑹。我那时年纪还小,心跳了好半天。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可见心思是同从前一样狠。既然可以“易子而食”,便什么都易得,什么人都吃得。我从前单听他讲道理,也胡涂过去;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  六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七  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捷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几下。  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⑺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洽。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瞒得我过。  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八  其实这种道理,到了现在,他们也该早已懂得,……  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满面笑容,对了我点头,他的笑也不像真笑。我便问他,“吃人的事,对么?”他仍然笑着说,“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我立刻就晓得,他也是一伙,喜欢吃人的;便自勇气百倍,偏要问他。  “对么?”  “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  天气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问你,“对么?”  他不以为然了。含含胡胡的答道,“不……”  “不对?他们何以竟吃?!”  “没有的事……”  “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斩新!”  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我直跳起来,张开眼,这人便不见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他的年纪,比我大哥小得远,居然也是一伙;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还怕已经教给他儿子了;所以连小孩子,也都恶狠狠的看我。  九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十  大清早,去寻我大哥;他立在堂门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后,拦住门,格外沉静,格外和气的对他说,  “大哥,我有话告诉你。”  “你说就是,”他赶紧回过脸来,点点头。  “我只有几句话,可是说不出来。大哥,大约当初野蛮的人,都吃过一点人。后来因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变了人,变了真的人。有的却还吃,——也同虫子一样,有的变了鱼鸟猴子,一直变到人。有的不要好,至今还是虫子。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惭愧。怕比虫子的惭愧猴子,还差得很远很远。  “易牙⑻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⑼;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他们要吃我,你一个人,原也无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
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但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是人人太平。虽然从来如此,我们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说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前天佃户要减租,你说过不能。”  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一到说破他们的隐情,那就满脸都变成青色了。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  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  “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
样!——同虫子一样!”  那一伙人,都被陈老五赶走了。大哥也不知那里去了。陈老五劝我回屋子里去。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  万分沉重,动弹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晓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挣扎出来,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说,  “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十一  太阳也不出,门也不开,日日是两顿饭。  我捏起筷子,便想起我大哥;晓得妹子死掉的缘故,也全在他。那时我妹子才五岁,可爱可怜的样子,还在眼前。母亲哭个不住,他却劝母亲不要哭;大约因为自己吃了,哭起来不免有点过意不去。如果还能过意不去,……  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母亲知道没有,我可不得而知。  母亲想也知道;不过哭的时候,却并没有说明,大约也以为应当的了。记得我四五岁时,坐在堂前乘凉,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⑽才算好人;母亲也没有说不行。一片吃得,整个的自然也吃得。但是那天的哭法,现在想起来,实在还教人伤心,这真是奇极的事!  十二  不能想了。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十三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一九一八年四月。  注释 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小说。作者除在本书(《呐喊》)《自序》中提及它产生的缘由外,又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指出它“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可以参看。⑵候补:清代官制,通过科举或捐纳等途径取得官衔,但还没有实际职务的中下级官员,由吏部抽签分发到某部或某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补。⑶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这里比喻我国封建主义统治的长久历史。⑷“本草什么”:指《本草纲目》,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共五十二卷。该书曾经提到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以人肉医治痨的记载,并表示了异议。这里说李时珍的书“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当是“狂人”的“记中语误”。⑸“易子而食”:语见《左传》宣公十五年,是宋将华元对楚将子反叙说宋国都城被楚军围困时的惨状:“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⑹“食肉寝皮”: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晋国州绰对齐庄公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按:“二子”指齐国的殖绰和郭最,他们曾被州绰俘虏过。)⑺“海乙那”:英语hyena的音译,即鬣狗(又名土狼),一种食肉兽,常跟在狮虎等猛兽之后,以它们吃剩的兽类的残尸为食。⑻易牙:春秋时齐国人,善于调味。据《管子·小称》:“夫易牙以调和事公(按:指齐桓公),公曰‘惟蒸婴儿之未尝’,于是蒸其首子而献之公。”桀、纣各为我国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代君主,易牙和他们不是同时代人。这里说的“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也是“狂人”“语颇错杂无伦次”的表现。⑼徐锡林:隐指徐锡麟(),字伯荪,浙江绍兴人,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的重要成员。一九○七年与秋瑾准备在浙、皖两省同时起义。七月六日,他以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身份为掩护,乘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机刺死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攻占军械局,弹尽被捕,当日惨遭杀害,心肝被恩铭的卫队挖出炒食。⑽指“割股疗亲”,即割取自己的股肉煎药,以医治父母的重病。这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愚孝行为。《宋史·选举志一》:“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⑵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
鲁迅(),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
狂人日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讯 弹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